城市群视角下空间联系与城市扩张的关联分析
城市发展与社会空间扩展的关系
城市发展与社会空间扩展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城市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引擎,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然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是社会空间扩展的问题。
城市发展与社会空间扩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互为因果。
首先,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空间扩展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土地来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和娱乐需求。
因此,城市往往会向外扩张,不断占用周边的农田和自然资源,导致社会空间的扩展。
其次,城市发展与社会空间扩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方面,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对社会空间的扩展产生直接影响。
城市发展越快,对社会空间的需求就越大,扩张的速度也就越快。
另一方面,社会空间的扩展又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反作用。
当城市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社会空间的利用效率将逐渐降低,城市的功能区域将趋于分散,进而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然而,城市发展与社会空间扩展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促进社会空间的合理利用,提高城市的发展效益。
而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则会导致社会空间的浪费,加剧城市的发展难题。
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与社会空间扩展的关系,人们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市区内已有的空闲土地和闲置建筑,提高社会空间利用效率。
再次,要加大对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减少城市扩张对农田和自然环境的占用。
总之,城市发展与社会空间扩展是互为因果的过程。
城市发展需要社会空间的扩展来支撑,而社会空间的扩展又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方面要加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既能满足人们对城市发展的需求,又能保护社会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实现城市发展与社会空间扩展的良性互动。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空间扩张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空间扩张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越来越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主要场所。
同时,城市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空间扩张。
城市空间扩张是指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吞噬周边的农田、村庄和自然环境。
这种现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是比较普遍的。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空间扩张的原因、影响和控制方法。
一、城市空间扩张的原因城市空间扩张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所致。
首先,人口增长是城市空间扩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住房、公共设施和交通设施,这需要城市不断向外扩张,以满足人口的需求。
其次,经济发展也是城市空间扩张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工业和商业需求也会不断增加,这将导致城市向外发展,以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和市场。
此外,政策也是城市空间扩张的因素之一。
有些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会开发一些新的城市和工业园区,这也会导致城市空间的扩张。
二、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城市空间扩张不仅对城市发展带来了好处,还会对城市周边的环境、资源和居民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城市空间扩张会导致周边的农田和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随着城市向外发展,周边的农田和自然环境不断被消耗,这将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其次,城市空间扩张还会导致房价的上涨和住房不足。
由于城市向外扩张,导致供需关系失衡,从而导致房价上涨和住房不足。
最后,城市空间扩张还会导致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由于城市向外扩张,人们的交通需求变得更大,这会导致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三、控制城市空间扩张的方法为了控制城市空间扩张对环境、资源和居民的负面影响,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
首先,应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管理。
通过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管理,可以控制城市空间过度扩张,从而保护周边的农田和自然环境。
其次,应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城市规划。
通过加强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城市规划,可以降低人们对私人汽车的需求,从而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城市集聚对城市土地扩张的影响——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作者简介:程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治理、电子政务。 张毅,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治理、电子政务。
宁晓静,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子政务、区块链技术。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3096)。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由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 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 3 个子城市群构成的国家 级跨区域城市群,涵盖了湖北、湖南、江西 3 省共 31 个城市,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下承接东西、连 接南北的的关键区域,也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 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长江中游城市 群城市集聚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把握城市土地 扩张的演变规律及城市集聚驱动土地规模持续扩
关键词:城市集聚;土地扩张;固定效应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19)03-0029-35
收稿日期:2019-01-21
DOI:10.13562/j.china.real.estate.2019.0化进程中城市间频繁
张的作用大小对于合理规划集聚区空间布局,促 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具有重要价值。鉴于此,本文以 长江中游城市群 2003-2016 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在 分析城市集聚和土地扩张历时变化态势的基础上, 对城市集聚对土地扩张的作用效应和区域差异进 行实证检验。
2 模型选择、变量测度与数据来源 2.1 模型选择
LEit=α+β0UAit+γXit+νi+μt+εit i 表示地区,t 表示年份,因变量 LEit 为 i 地区 t 年的土地扩张情况,自变量 UAit 为 i 地区 t 年的城市 集聚水平,β0 代表城市集聚对土地扩张产生的作用 强度,若 β0>0,则表示城市集聚化发展会推动城市 土地扩张;Xit 为控制变量集,γ 为相应控制变量的 待估系数。υi 和 ut 分别表示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 定效应,εit 是随个体与时间变化的扰动项。 2.2 变量测度 (1)自变量:城市集聚的综合测度。既有关于 城市集聚的研究主要是就某一具体层面的集聚度 进行测度,例如人口密度、就业密度、产业集中度 等,但事实上,城市集聚是劳动力、资本、产业等 多要素横向匹配和纵向融合的复合体。为此,参考 已有研究,本文构建了表 1 所示的城市集聚度综合 测度体系,在利用极差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
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空间分布的关联性
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空间分布的关联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开发利用,还涉及到社会空间的分布和组织。
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空间分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首先,城市化进程对社会空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口不断流动,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渐瓦解,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城市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中心,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社会空间分布出现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在城市中心区域,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形成了繁忙的商业和文化中心;而城市的外围地区,则是产业园区和住宅区的集中地。
城市化的进程使得特定的社会群体在空间上有了明确的定位,不同的社会阶层或职业在城市中分布不均,形成了城市社会空间的等级结构。
其次,社会空间的分布也影响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社会空间的分布不仅仅是城市中心区域和外围地区的差异,还包括城市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
在城市中,不同的地理环境、土地利用和规划布局,会影响到人们对城市的感知和认知。
比如,在城市中心区域,高楼大厦、繁忙的街道和拥挤的交通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城市的郊区则拥有宽阔的道路、绿草如茵的公园和宜居的住宅区,给人们带来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
这种社会空间的分布差异会影响到人们对城市的选择和迁徙行为,进而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再者,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空间的分布还存在着相互作用和调整。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会改变社会空间的分布格局,而社会空间的分布又会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的演进。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会发生变化,比如原本的工业区域可能会转变为商业或住宅区域。
这种空间布局的调整反过来又会影响到不同社会群体的聚集和迁徙行为。
例如,随着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城市中心区域的工厂逐渐迁移至郊区,而高级办公区和金融中心则集聚在中心区域。
这种空间重组的过程改变了社会群体的生活圈层和行动半径,也驱动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发展。
城市群发展对周边城市经济的影响分析
城市群发展对周边城市经济的影响分析现代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国城市群的形成,一个个不同规模的城市组合在一起,形成城市群经济。
城市群间的交流与竞争的加剧,给城市群内以及周边地区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城市群发展对周边城市经济的影响,以及关键影响因素。
一、城市群对周边城市经济的积极影响1.扩大就业机会城市群的发展使附近城市进入更大的市场,同时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城市群不断扩大,周边城市的职业机会更加多样化,生产、服务、科技等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2.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城市群中的城市通常拥有更先进的基础设施,例如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可以带来更先进的技术、供应链和物流,提升周边城市的物流效率和生产效率。
3.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与城市群相连的城市可以在与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通力合作,形成协作式产业链,并与城市群的更大市场进行竞争。
通过城市群的协作,周边城市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提高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在全国市场上的地位。
二、影响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因素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因素,处于城市群的核心位置可以享受更多的优势,如流通成本下降、市场机会增加等。
与城市群的距离有限,而距离核心城市较远的周边城市需要更多的投资来吸引外来资本,加入城市群的贸易网络。
2. 交通设施交通设施是城市群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更便捷更先进的交通设施将使成员城市联系更加紧密,同时提供了更便捷的劳动力和物资流通方式。
3. 合作信任城市群合作的基础是信任,成员城市之间的信任是参与合作的前提。
优秀的城市群中,成员城市之间合作紧密,建立了广泛的合作网络,为同城和周边城市吸引了更多的生产、创新和科研资金。
4. 产业结构城市群中不同成员的产业结构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具体而言,如果成员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越大,则城市群的资源利用和市场分配的效益就越低。
合理地分配产业、整合资源,才能减轻成员城市间的互相竞争,促进城市群整体的发展。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空间布局优化与协同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空间布局优化与协同发展策略分析报告引言中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群的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趋势。
城市群的发展能够提高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城市群的发展也面临着空间布局不合理和协同发展不足的问题。
为了优化城市群的空间布局并实现协同发展,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
城市群发展的背景与意义城市群是指由多个城市和其周边地区相互联系组成的区域空间,并通过交通、信息、人才等要素流动进行有效的合作与协同发展。
城市群发展的背景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增长对资源要求的增加。
城市群发展具有以下意义: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群发展可以使城市之间资源的流动更加便捷,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比如,在一个城市群内,某个城市可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另一个城市则有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合作与互动,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整个城市群的经济效益。
2. 优化空间布局城市群发展可以使城市之间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例如,通过建设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实现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避免资源和人才的过度集中在核心城市,同时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
3. 促进经济增长城市群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城市群内的城市之间可以形成产业分工和协作,通过资源共享和合作创新,可以提高整个城市群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4. 改善生态环境城市群发展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比如,通过建设城市群内的生态园区、绿道等环境设施,可以减少城市之间的污染物排放,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空间布局优化的策略要实现城市群的空间布局优化,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分担核心城市压力核心城市通常承担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和人口压力。
为了分担核心城市的压力,可以鼓励周边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吸引人口和产业资源向周边地区转移。
2.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群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城市群集聚、扩散及其空间效应研究
中国城市群集聚、扩散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张可心摘要:在梳理国内外集聚与扩散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中心集聚、临近集聚、中心-外围扩散、临近扩散、中心集聚-扩散弹性、临近集聚-扩散弹性6个指标,对我国14个城市群2000-2013年的集聚、扩散及互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结果显示:(1)中心集聚方面高中低集聚占比基本持平,多数城市群集聚水平呈上升趋势;(2)临近集聚方面多数城市群位居中等水平,珠三角和天山北坡城市群集聚度较高;中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群临近集聚多呈上升趋势,西部地区城市群的临近集聚度则呈下降趋势;(3)哈长、天山北坡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扩散作用较强,京津冀和海峡西岸城市群最弱,城市群核心城市扩散作用的波动变化较大,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呈减弱趋势,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呈增强趋势;(4)珠三角城市群的临近扩散效应明显,城市群基本呈现波动增强或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5)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临近扩散与集聚效应总体不同步,中心外围的相对集聚占主体,且年际波动性较大。
关键词:城市群,集聚,扩散,集聚—扩散弹性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 实践背景在中国城市群被认为是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其发展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2]。
从“十一五”规划起,我国各类规划就把发挥城市群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作为重要内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发展集聚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城镇体系优、功能互补强的城市群。
在全球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双重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城市间的产业联系与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城市群的快速扩张已成为带有普遍意义的不可阻挡之势。
城市群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是中国主体功能区战略中的重点和优化开发区,也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3]。
城市群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提供发展的支撑和平台,用以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区域乃至整体的协调发展。
近30年中国典型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及其对比——以京津冀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近30年中国典型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及其对比——以京津冀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张颖诗;冯艳芬;郭冠华;王芳;蔡世荣【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2(54)1【摘要】为了进一步把握当前城市群发展的特点与方向,掌握城市群建设用地的扩张机制,选择中国南北两地最具代表性的京津冀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8—2017年的建设用地数据,借助城市扩张速率、城市扩张强度、城市扩张差异指数和景观扩张指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两大城市群近30年间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及其差异,并结合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两大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进入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而粤港澳大湾区则进入城市扩张的成熟期,且大湾区内部的发展速度要优于京津冀城市群:(1)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用地的增加面积是粤港澳大湾区的3倍多,但其建设用地的扩张速率和扩张强度均小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即扩张进程总体上慢于粤港澳大湾区。
(2)两大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的扩张速率和扩张强度在1988—2007年间均明显高于京津冀城市群的,但从2008年开始均低于京津冀城市群的,且差距不断扩大;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用地呈多中心环状放射性扩张,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用地则由点状扩张转为面状发展。
(3)两大城市群建设用地的扩张过程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用地扩张速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南部、东北部、中部,粤港澳大湾区东岸的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快于西岸的。
(4)两大城市群的新增建设用地斑块均以边缘式扩张和填充式扩张为主,飞地式扩张的数量占比逐渐降低,扩张格局不断从扩散走向集聚,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扩张的集聚水平更高。
(5)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受常住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而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
【总页数】12页(P79-90)【作者】张颖诗;冯艳芬;郭冠华;王芳;蔡世荣【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21【相关文献】1.产城融合视角下服务业与城市发展耦合协调评价及时空格局分析——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为例2.我国城市群流通业经济贡献力研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城市群的比较3.“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专题⑤ 长株潭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互动发展4.近30 a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时空扩张分析5.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辐射空间格局及效应测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空间扩张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时空分析
5.1 开发商方面 在房地产开发时,可以选择开发中小户型住房,且在考虑
地理位置区位因素影响时,住房位置更宜选择交通便利、环境 清幽的市郊和郊区。
CCRC 模式相应的收费可相对降低一些,给更多非高收入 群体机会入住照料完善的养老社区,全龄化养老社区满足我国 国情,但因为各个年龄段的群体都入住在此,采用专业的团队 或专业性公司对养老社区进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来看, 旅游式养老社区主要分布在知名旅游城市,建议将开发的目光 放到更多的城市,以及考虑四季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同时, 需要根据入住的人数,适当增减床位以避免不必要的供不应求 和供过于求;学院式建议在发达城市开发,追求精神满足的老
[ 参考文献 ] [1] 沙国华 . 养老地产市场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D]. 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16. [2] 吕淑琪 . 中国养老地产的开发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 [J]. 湖北经济学
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1):91-96. [3] 朱婀丹 . 我国养老地产开发模式现状分析 [J]. 经济论坛,2016(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
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同时,必须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这一 新理念对今后城镇空间扩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地区在 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扩张也必须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
如何促进城市空间扩张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成为了学 界研究的热点。部分学者通过分析某一省份的人口城镇化与空 间扩张的协调性,大部分学者得出人口城镇化与空间扩张的非 均衡性与空间异质性的结论,也有学者通过某一视角,分析人 口城镇化与空间扩张的非均衡性的成因。
城市经济联系、空间网络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中国西北地区五省份的经验证据分析
城市经济联系、空间网络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中国西北地区五省份的经验证据分析罗朋伟1,曹希广2,吉亚辉1(1.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兰州730070;2.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上海201620)摘要:以地级市为基本分析单元,基于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构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1996—2018年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特征,分析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
结果表明:西安、乌鲁木齐、兰州、西宁和银川作为支撑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5个区域经济增长极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由东向西呈现单调递减的态势;西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密度并不高,但整体呈现出缓慢增大的趋势;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具有较好的关联性,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是“等级森严”的,却拥有较高的网络效率;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同样具有较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发育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经济差距呈现为收敛态势。
关 键 词:城市经济联系;空间网络;区域经济差距;西北地区中图分类号:F127.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363(2021)03?0037?06doi:10.3969/j.issn.10032363.2021.03.007收稿日期:2019-11-01;修回日期:2021-04-18作者简介:罗朋伟(1992-),男,河南鄢陵县人,硕士,主要从事空间经济和经济地理研究,(E mail)1432437520@qq.com。
通信作者:曹希广(1990-),男,山东潍坊市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E mail)caoxg199001@sina.com。
0 引言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无论是从国家(或地区)还是从区域的地理空间层次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均呈现出显著的不平衡特征。
正是由于经济力量运行的地理空间并非均质的,因此,集聚的速度和集聚的程度也会因地理尺度的不同而相异[1]。
论小城镇在城市空间连绵趋势下的发展策略
论小城镇在城市空间连绵趋势下的发展策略摘要:笔者以首山新城融入辽鞍一体化为例,研究城市空间连绵趋势发展下,“首山新城”面临的城市空间发展问题。
分析“首山新城”现状发展的优势和潜力,列出四项“首山新城”融入“辽鞍一体化”的发展策略。
实现“首山新城”与辽阳、鞍山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小城镇;城市空间发展;一体化发展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105-02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空间发展已经呈现出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的基本态势。
大都市区逐步发展成熟,核心城市在不断向外扩张中,相邻城市之间出现空间连绵。
在核心城市继续集聚的同时,城市扩散功能更加突出,辐射力作用于更广大的地域。
在这一阶段,区域内的产业布局经过调整更加合理,核心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更加密切,各具特色的城市之间形成一个关联度很强的有机整体。
区域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大幅度提升,成为区域的经济增长极。
一、“首山新城”面临的城市空间发展问题1.辽鞍一体化、首山新城的背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之下,整个辽宁省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经济社会联系的日趋紧密、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举措的统筹,逐步呈现出以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为引擎,以贯通沿海与腹地的沈大经济带为战略轴线,带动辽西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双擎一轴联动”空间发展格局。
“辽鞍一体化”即辽阳市和鞍山市一体化发展,两市建设有着明显的优势和基础。
两个城市山同脉,水同源,路相通,界相邻,从地缘上看具有得天独厚的一体化优势。
城市间具有密切的经济联系,相关互补的产业体系,在产业和技术人才上具有一体化的基础。
“首山新城”位于辽宁省中部的辽阳县,是辽阳县城所在地。
根据《辽宁省“十二五”规划》纲要,首山新城是全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中部城市群重点推进建设的37个新城新市镇之一。
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中心地提供的职能都有一定的服务范围 中心性 ( centrality ) 与中心地等级 根据中心地所执行职能的数量,也就可以把中 心地划分成高低不同的等级①中心地等级越高, 它提供的中心职能越多,人口也越多 ②高级的 中心地不仅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具 有低级中心地所没有的较高级的职能 ③中心地的 级别越高,数量越少,彼此间距就越远,它的服 务范围也就越大
1958年
公式:∑ Iij = ∑ PiPj 设:Vi = ∑ Iij Dijb
+ PiPi Diib
Pi
则:Vi =∑ Pj
Dijb
+ Pi
Diib
其中:Vi 为i城市的总潜能;
Dii 为i城市地域面积的平均半径;
其他符号与引力模式中的符号意义相同
美国人口潜力图
• 五、城市空间扩散 • 1、空间扩散的基本概念 • 传染扩散 • 等级扩散 • 重新区位扩散 • 2、空间扩散的研究状况 • 阻力作用 • 障碍的作用
• 第三节 核心与边缘理论 • 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 • 均衡增长论 纳克斯(R.Nurkse)。恶性循环,供给
方面:低的储蓄能力,引起资本不足,造成生产力低 下,导致供给水平低,进而又影响储蓄能力,引起资 本不足……如此循环不断。需求方面:由于购买力低, 缺乏投资诱因,部分地造成资本不足,造成生产力低 下,导致收入少,购买力低……如此循环不息。 • 不均衡增长 赫希曼(A.O.Hirschman)。有些落后 国家之所以落后,错误的投资策略。他认为,对不发 达国家来说,多部门的齐头并进,多元发展,是不现 实的。最现实的办法是在各部门之间,保持某种比例 的不均衡增长。不均衡就有压力,压力本身推动发展。 • 不发达国家的资金有限,效果小,而且还会互相抵消。 因此,应该集中有限的资金,投入重点地区和主导部 门,通过横向水平关联效应,吸引相同产业的发展和 集中;通过前向关联效应,利用主导部门的产品发展 再加工的企业;通过后向关联效应诱发原材料生产, 扩大经济效果。
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分析
C h i n as t o r a g e&t r a n s p o r t m a g a z i n e 2020.12探讨与研究D I S C U S S I O N A N D R E S E A R C H一、城市群的内涵与特征1.城市群的内涵我国关于城市群的概念形成与20世界80年代,在众多学者的系统研究中,提出我国城市群现状,同时强调了城市群的紧密联系下,成为一座具有个体构建城市集合体[1]。
城市群是一个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密集分布区域,以一个或多个城市作为基点,集聚在一定空间内的不同规模城市,通过互联网纽带相互联系所形成的纽带,成为高水城市一体化逐步形成的过程。
2.城市群的主要特征(1)要素聚集性。
由于集聚效应,城市群将中心城市视为整个城市群的增长极,并吸收了大量的生产要素,例如资源、人才、资本以及科学技术。
(2)经济效益高效性。
在一定规模的城市群中,生产要素的供给要比单个城市发展更快,而需求市场也将同时扩大和增长。
但最后城市群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并具有显着的产业集聚,扩散和相关收益。
(3)交通通达性。
城市群的发展取决于交通条件,因此生产要素可以在交通流通过区域时提供无障碍的通行,减少时间和经济成本并增加城市空间联系的密度。
二、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理论1.城市群空间演化理论城市群的空间演化模型将城市群的发展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并在一定的发展过程中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具有独特性,逐渐形成较为详细的城市群。
这四个阶段分别为农业社会、工业化初期、工业化成熟期、工业化后期,在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之间已经逐渐转变为多核心结构,边缘地区能够得到开发和利用[2]。
2.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提出于1909年,由德国经济学家提出。
中心地理论强调每个城市作为点,都能接受与中心地相同的机会,其一点与其他点的相对性与其距离成正比;在中心地理理论中提出,在市场、交通以及行政原则中,中心地网络会呈现出不同结构,在一定条件下,聚落分布呈三角形,市场低于呈六边形等。
城市扩张与城市空间格局演变
城市扩张与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城市扩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城市不断向外扩张,不断改变城市的空间格局。
城市扩张不仅影响城市形态和风貌,还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城市扩张的原因复杂多样。
首先,人口增长是城市扩张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需要更多的住房、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这就要求城市不断扩大规模以满足需求。
其次,经济发展也是城市扩张的重要动力。
城市作为经济中心,承载着大量的商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需要更多的用地来支持经济的增长。
此外,政府的城市规划和政策也会影响城市扩张的速度和方向。
城市扩张对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方面,城市扩张通常是沿着城市边界的方向进行,使城市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
原本的城市边界被推移,新的城市区域逐渐形成,形成了城市的外围区。
这些外围区通常是新兴的住宅区、商业区或工业区,相对于城市中心地区来说,通常拥有更多的用地和更便宜的房价,吸引了大量人口和经济活动。
另一方面,城市扩张也会对城市内部的空间格局产生影响。
一些老旧的社区和工业区可能会被拆迁或改造,给城市留下了一些空闲的土地。
这些空闲土地往往被用来建设新的住宅区、商业区或公共设施,从而改变了城市内部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城市扩张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市扩张可能导致资源的扩散和消耗。
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增加需要大量的土地、能源和水资源。
如果城市扩张过于迅速和不可持续,可能会对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其次,城市扩张也会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随着城市边界的推移,人们往往需要更长的通勤距离,导致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的增加。
此外,城市扩张还可能导致社区和社会关系的疏远。
原本紧密的社区关系和邻里关系可能因为城市的扩张和迁徙而被打破,导致社会的孤立感和不安全感。
为了应对城市扩张的挑战,城市规划和管理变得非常重要。
首先,城市规划需要更好地整合各种资源,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集群化发展对首都经济圈的启示
区域集群化发展对首都经济圈的启示王维薇 赵滨元◆摘要:首都经济圈作为我国三大区域发展集群之一,其较高的发展水平不仅能体现国家的竞争力,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引擎。
目前首都经济圈正在积极打造便利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协同发展机制日臻健全,在此基础上需要全方位加以改善以便更好地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因此,从区域集群化的发展经验来看,首都经济圈发展应以借鉴国内外区域集群化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动辐射、协同发展为主导模式,将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参与相结合,坚持分工协作、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加快推动集约型、创新型发展,统筹建立复合型、多元化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
关键词:集群化发展;城市群;经济圈一、前言目前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一类型、某个国家区域集群的发展经验上,而关于区域集群化发展的梳理和比较分析较少,对区域集群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归纳也很少见。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对国内外各个区域发展集群进行归类整理,总结提炼区域集群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结合首都经济圈发展现状,提出进一步推动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国外区域集群化发展主要模式(一)城市群从空间经济学来看,城市群是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动扩张向周边区域产生的辐射和溢出效应,由核心城市与周边区域共同构成了统一发达的城市化区域,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汪彬,“构建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机制”,《开放导报》,2020年10月,第5期。
城市群的形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演化,首先由具备优良自然条件的城市发展成为中心城市,并利用集聚的经济效应虹吸周围的资源,吸附周边多个经济发展水平相似、产业关联密切的城市,最终形成中心-外围紧密相连的城市化区域。
国际经验现实城市群的发展都会经历中心城市发展—>核心城市外围扩张—>城郊区域深度融合—>多核心都市圈合作发展—>城市群域协调发展等五个递进阶段。
这些城市群在发展中呈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征和发展规律,特别是发展模式、空间布局、交通体系、分工体系、以及资源环境协同治理等方面形成了有益经验。
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张的关联性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张的关联性研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在这个过程中,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扩张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性。
本文将以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扩张的关联性为主题,分析这一关系的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区域经济发展是城市扩张的动力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和生活中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区域经济的发展会带动城市产业的繁荣,吸引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
工业的兴起、商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都会加快城市的扩张。
例如,广东省的珠三角地区,由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致使城市不断扩大。
其次,城市扩张也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随着城市不断扩大,城市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投资和人力资源。
这些投资将直接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例如,城市的扩张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和劳动力,这将带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刺激消费和增加税收。
然而,虽然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城市扩张可能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恶化。
随着城市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明显,土地利用的效率也会受到影响。
同时,城市的建设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导致环境的恶化,增加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风险。
因此,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的发展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其次,要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自然资源。
同时,还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减少城市间的发展差距,避免资源的过度集中和城市的不均衡发展。
城市化与社会空间扩展的关系
城市化与社会空间扩展的关系近年来,城市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社会空间扩展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与社会空间扩展之间的关系,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城市化促进了社会空间的扩展。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导致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为了满足人口的居住、工作和生活需求,城市不断扩大,建设新的居住区、商业中心、工业园区等。
这些城市空间的扩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城市化也带来了社会空间的限制。
城市人口增长迅猛,但城市内部的有限空间却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这导致了拥挤的交通、匮乏的住房资源和紧张的公共服务。
城市化过程中,社会空间的扩展与资源分配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愈发突显。
一些人享受到了城市发展带来的福利,而一部分人则陷入了贫困和边缘化的境地。
此外,城市化还对环境空间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自然资源被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城市扩张还带来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由于城市空间的限制,城市内的绿地和公共空间也变得稀缺,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
解决城市化与社会空间扩展之间的矛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加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力度,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确保城市空间能够适应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
其次,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住房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缓解社会空间的限制问题。
同时,还应鼓励城市内的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确保人们能够享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
除此之外,个体也应加强对社会空间的自主管理和利用。
城市空间虽然有限,但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创造力,可以发掘和利用公共空间,提高社会空间的可用性。
例如,人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和线上平台,组织社区活动,拓展社交圈和生活空间,让城市空间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综上所述,城市化与社会空间扩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