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艺术形成展特点
民间美术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特点民间美术是指在民间生活中产生并流传下来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它承载着群众的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的表达形式,具有以下特点:一、质朴自然,真实生活的反映民间美术作品往往通过艺术家对真实生活的观察和描绘,展现出生活的真实与自然。
这些作品往往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表达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和独特理解。
民间美术作品通常以独特的视角和技法,以表现生活的真实为目的,不受外界的约束和商业利益的影响,呈现出一种质朴、真实和自然的艺术风格。
二、多样性和地方特色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美术在题材、形式和风格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呈现出多样性和地方特色。
民间美术往往以地方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生活方式,形成独特的表现形式。
比如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泥塑、刺绣等,都展现了各个地方独特的审美和艺术特点。
民间美术的多样性和地方特色不仅表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丰富了民间美术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
三、民间传承,口耳相传民间美术一般是通过口头传授和师傅传徒的方式传承下来的。
这种传承方式使得民间美术具有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而这种传承方式又使得民间美术难以规范和标准化,艺术家的个人技法和经验往往成为了创作的核心。
这种民间的传承方式和个人的创作特点使得民间美术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
四、贴近群众,弘扬传统文化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表现方式上更贴近群众,更能够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和欣赏。
民间美术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出人民的智慧和美好的情感,弘扬了传统文化和人民精神。
民间美术作品往往以朴实、真实和人民生活为主题,具有一种真挚的艺术情感和内涵。
它们常常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民对于生活的独特解读。
五、艺术与实用结合,实践性强民间美术往往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它们的创作目的往往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和美的追求。
比如中国的民间陶瓷器、木雕、竹编等,都是在实用的基础上融入了艺术的元素。
民间舞舞蹈形态与艺术特征分析
民间舞舞蹈形态与艺术特征分析民间舞蹈是一种世代相传、根植于民间文化的舞蹈形式。
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间舞蹈形态和艺术特征。
本文将对民间舞舞蹈形态和艺术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民间舞蹈的形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社交舞蹈、宗教舞蹈、劳动舞蹈等。
社交舞蹈是指人们在社交场合中表演的舞蹈,例如婚礼舞蹈、庆祝舞蹈等。
宗教舞蹈是与宗教仪式相关的舞蹈,常见于宗教节日和庆典中。
劳动舞蹈是劳动者在工作中表演的舞蹈,既是一种劳动方式,也是一种表达情感和减轻劳累的方式。
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也很丰富多样。
首先,民间舞蹈强调群体性和集体合作。
舞蹈者通常是以团队形式出现,通过协调一致的动作和配合,展现出整体的美感。
其次,民间舞蹈常常以歌唱为伴奏,通过舞蹈动作和音乐的结合,表达情感和表达特定的文化意义。
再次,民间舞蹈注重身体表现和舞蹈技巧的细腻处理。
舞者通过身体的姿势、动作和舞蹈技巧,展现出舞蹈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
最后,民间舞蹈还常常融入戏剧元素,通过舞蹈来讲述故事或传达特定的信息。
一个例子是中国的广场舞。
广场舞是中国民间舞蹈的一种形式,以广场和公共场所为场地。
广场舞的形式多样,常常以流行舞曲为伴奏,舞蹈动作充满活力和时尚感。
广场舞常常以集体形式出现,成为人们锻炼和社交的方式。
这种形式的民间舞蹈既体现了群体性和集体合作的特点,也表达了现代城市生活的活力和时尚。
总而言之,民间舞蹈具有多样的形态和艺术特征。
通过对舞蹈形态和艺术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
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
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民间剪纸艺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
它采用刀、剪、纸等工具,将纸张剪出不同形状,并贴在其他物品上,以表达情感、展示美感等。
民间剪纸艺术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1. 古老而深厚的历史渊源民间剪纸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汉代。
在中国历史上,剪纸艺术一直是一种受大众欢迎的传统手工艺,它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的日常生活、仪式、庆典、节日等。
2. 形式多样,富有创意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十分多样化,有不同的风格和主题。
例如,有一些剪纸艺术家在纸上剪出鱼、花、鸟等形状,以展示大自然的美;有一些剪纸艺术家则会剪出家禽、家居等形状,以表达生活中的欢乐和温馨;还有一些剪纸艺术家则会剪出人物形象,以表达个人情感和人生感悟。
3. 精湛的技艺表现民间剪纸艺术需要艺术家具备高超的技术和创造力。
要制作出精美的剪纸作品,需要掌握剪刀的使用技巧、辨认纸张质量、掌握剪纸的色彩搭配和造型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民间剪纸艺术往往能够体现出艺术家高超的手工技艺和独特的才华。
4. 民俗文化的表现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和各种节日、庆典活动等密切相关。
例如,在农历春节期间,许多家庭会贴上各种吉祥如意的剪纸作品,以祈求福气、喜庆和吉祥。
因此,在民间剪纸艺术中能够看到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民俗文化的独特表现。
5. 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民间剪纸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变,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民族和时期的艺术风格。
例如,娥皮剪纸、潍坊剪纸、汉剪纸等地方流派各有特色,风格各异。
这些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风格不同,但都能够通过剪纸的形式和内容,反映出当地的文化特色。
总之,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出不同地域、民族和时期的文化风俗,也是一项富有创意和精湛技艺的艺术。
它的特点就在于多样性的形式、匠心独具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民俗文化的特点、以及精湛的技艺表现。
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发展及风格特征-舞蹈论文-艺术论文
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发展及风格特征-舞蹈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舞蹈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融合音乐、戏曲等艺术的综合性艺术。
研究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能够帮助人们加深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和理解,并对推动民族民间舞蹈在新时代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民族民间舞最早起源于巫,巫是对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心理和思想有着深厚影响的一种民俗,通常需要伴随着某种舞蹈以完成仪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舞蹈逐渐演变成深受大众喜爱的民间舞,如汉族祈祷丰收的秧歌,维吾尔族祭祀的麦西热甫,藏族跳丧的锅庄,北方少数民族治病的萨满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人们已经不再为某种特殊目的而跳舞,而是发展为生活舞蹈,在喜庆的节日中自娱自乐,具有普遍性和大众性。
一、民族民间舞的特点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审美风格。
我国疆土面积广阔、民族众多,受到地域、历史、自然、风俗和文化等因素影响,形成了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舞蹈种类超过700种。
但是从总体上看,民族民间舞蹈是区别于现代舞的艺术种类,具备形象和典型的艺术特征。
(一)载歌载舞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载歌载舞的特点,如北方地区的秧歌,沧州东方高跷,山东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洋秧歌以及南方的花灯等。
北方的秧歌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表现出粗犷、热情与奔放的情绪;南方的花灯伴随着温婉、优美的旋律,表现出秀丽、别致的风格特征。
又如蒙古族的民间舞蹈,伴随着高昂的音乐,展现出彪悍、强壮的民族特征。
音乐增强了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力,展现出各民族人民的典型特征与性格。
(二)利用道具民族民间舞通常都会运用音乐、服装、布景等素材,并使用道具以准确定位角色、提示环境与场景,如蒲扇、手帕、船桨等,揭示舞者的身份与地位,同时展现场景与环境。
比如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中,用一条红绸带表明了舞者的身份--一位扭秧歌的老艺人,绸带的轻抖、甩动展现出一个深爱舞蹈的艺人形象。
藏族民间刺绣简介
藏族民间刺绣简介引言藏族民间刺绣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是以藏族传统手工艺技法为基础,在织物上运用刺绣技术进行装饰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藏族民间刺绣传承几百年来,已成为富有独特魅力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藏族民间刺绣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在藏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发展历程藏族民间刺绣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藏地。
最早期,刺绣是用来装饰民族服饰和生活用品的一种手工技艺。
在藏族地区,刺绣被广泛运用于衣物、饰品、靴子、帽子以及家居用品等各个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刺绣的技艺不断发展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藏族刺绣风格。
特点1.色彩鲜艳多样:藏族刺绣作品以鲜艳多彩的色彩组合为特点,通常采用红、绿、黄、蓝等鲜明的颜色进行搭配。
这些颜色既能表达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代表了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寓意丰富:藏族刺绣作品在图案设计中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例如,花纹中的花卉图案象征着繁荣和吉祥,动物图案则代表着对自然界的崇拜和怀念。
每个图案都有其特定的含义,通过图案的选择和组合,藏族人民传递着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
3.精细细腻:藏族刺绣作品以其细腻精致的工艺而闻名。
在制作过程中,刺绣工匠需要用缝纫针在织物上进行精确的刺绣,以展现出图案的完整和美感。
他们的熟练技艺和耐心细致的态度,使得每一件刺绣作品都独一无二。
4.文化传承:藏族刺绣是藏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体现。
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技法,藏族刺绣代代相传。
从年幼的女孩开始学习刺绣技艺,通过与长辈的传授和实践,她们逐渐成为了娴熟的刺绣工匠。
这种传统的文化传承方式,不仅保护了藏族刺绣技艺的独特性,也让藏族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
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藏族民间刺绣在藏族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它是藏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通过刺绣作品,藏族人民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文化和艺术。
其次,刺绣作为一种装饰形式,融入到了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身份认同和族群凝聚的象征。
浅谈民间艺术的特点与意义
浅谈民间艺术的特点与意义民间艺术是指由普通人民群众和民间艺术家创作和传承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民间艺术的特点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间艺术与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民间艺术是平民艺术,它不需高深的学识和专业的技巧,而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姿态、审美情趣和社会情绪。
民间艺术不分阶层,更加亲近群众,能够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他们的欢乐、悲伤、思考和呐喊。
它以朴素的表现手法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既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也能潜移默化地传播社会道德观念。
其次,民间艺术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性。
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因为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历史背景等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例如,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就吸收了各地方言、曲调和舞台方式,形成了豫剧、京剧、粤剧等不同类型的戏曲剧种。
而世界各国的民间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也都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性。
这些地方特色和民族特性,使得民间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独特性。
再次,民间艺术是一种传承和创新的艺术形式。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
它在长期的发展和传承中,通过民间艺人的创造和改进,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同时,民间艺术也能够吸纳和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的元素,从而形成新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法。
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不仅能够延续传统文化的精神,还能够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最后,民间艺术的意义在于它对于社会和个体的价值教育和精神滋养。
传统的民间艺术作品往往融合了丰富的社会寓意和人生哲理,在观众的审美过程中能够引发对人生、道德、社会问题等的思考。
同时,民间艺术也能够唤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视,加深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感。
对于艺术家而言,参与民间艺术创作和传承不仅能够提升技艺,更能够体验到创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培养自我表达和自我意识的能力。
中国民间传统美术造型文化
中国民间传统美术造型文化一、民间美术造型特征及审美意蕴中国民间美术创作基于客观现实,但不完全还原客观,表达人们感受生活和认识事物的审美理想,在历史的实践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影响,丰富着内涵,体现真自身独特的艺术规律。
民间美术造型显著表现出它的实用性,在物体实用性的基础上制造出可爱、错落、奇特的审美效果。
如:民间玩具的圆浑稳实不易破碎;藤编器皿透气性强;门神财神因职业不同面部表情也各有不同;民间美术的人物造型追求完整的手法,在民间剪纸和木板年画中较为常见。
例如陕北民间剪纸中侧脸双眼的造型,山东门神年华和天津杨柳青年画中人物,无论是站立还是盘坐或者奔跑都是采用全身表现,很少有半身或局部;侧面的人物五官也是正面的画法。
民间艺术家在避免残缺的人物形象,构图饱满,突出主题,体现了中国人喜爱完整、圆满的审美心理。
中国自古以含蓄为美,许多民间美术的造型有象征意义。
在象征性方面,比如用谐音的方式,将一组画面表达出吉祥的象征意义:金(鱼)玉满堂、早(枣)生贵子、福(蝠)寿双全、喜上眉(梅)梢:用喻意的方式,如百合、核桃喻百年好合,花生、灵芝喻长生不老;用符号的方式,如虎辟邪、鹰镇宅、五毒驱病消灾,抓髻娃娃辟邪招福。
民间美术用各种多种物象的组合传达着美好的理想与情感,这种奇特的审美蕴含着强大的艺术魅力。
民间美术造型从以概括、抽象性的手法,追求视觉符号的神似,展现出物象自然,质朴的本质风貌。
在概括性方面,夸张、提炼、省略、简化,即扬长避短。
夸张的表现如民间的画诀“文人一根钉、武将一张弓、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
”简化,如陶、泥玩具的造型,绘上花纹才能活气。
在抽象性方面,抛开现实的,形象本身的细节和不规则因素,用及其简单的形式,如点线面来概括现实形象。
织锦、刺绣、挑花大部分用用抽象的几何图案表现,如当地人能从“牛角花、螃蟹花、南瓜花”等织绣品几何图案中直呼出花的名字。
民间美术追求情感上的真,求神似不求形似,用朴素、真实的造型手法表现事物的面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与民俗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与民俗习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其中民间艺术与民俗习惯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表达。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艺术的类型、特点以及民俗习惯的形成与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传统中国的民间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类型繁多,其中包括戏曲、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并在不同地域和民族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
1. 戏曲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代表性的有京剧、豫剧、越剧等。
它以丰富的表演形式、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音乐、舞蹈风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表演方式而备受瞩目。
世界上最古老的五音十二律音乐体系——中国古代音乐就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充满着浓郁的中国特色和神韵。
3. 民间舞蹈民间舞蹈作为一种表达民间情感和生活态度的方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龙舞、腰鼓舞、扇子舞等多种形式的民间舞蹈,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演,展示了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特点。
4. 民间美术民间美术包括绘画、剪纸、刺绣等形式,它们以独特的题材和技法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作品常常描绘民间生活、传统神话故事以及各种吉祥寓意。
二、民俗习惯于中国传统文化民俗习惯可以视为民间艺术的延伸,表现了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与承传。
这些习俗多是源于中国古老的宗教信仰、历史传统和道德观念。
1. 农事习俗中国是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因此农事习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与农事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通过举办庙会、祭祀活动等方式来祈求丰收和祭祀祖先。
2. 婚俗与丧葬仪式婚嫁和丧葬仪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婚礼上的“三书六礼”、丧葬仪式中的祭奠活动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体现了人们对于婚姻和亲情的尊重。
浅析民族民间舞艺术特征与发展
浅析民族民间舞艺术特征与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种舞蹈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舞蹈的特征、发展历程以及对当代舞蹈的影响等方面,浅析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首先,民族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各异,展现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
例如,云南的傣族舞蹈以舞者穿着华丽、色彩斑斓的衣服,快速翩跹的步伐和欢快的音乐为特点;而内蒙古的蒙古舞蹈则以雄壮的舞姿和独特的嗓音表现草原上的牧民生活。
每个地区的舞蹈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衣、舞步和舞曲,使观众能够切实感受到这些地区的文化氛围。
其次,民族民间舞蹈注重表达情感和故事。
舞蹈不仅仅是舞者的身体表现,更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和故事的讲述。
例如,西藏的藏族舞蹈常常以团结、祈福和庆祝为主题,表达了藏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神圣的崇敬;而广东的广场舞则以轻松活泼的舞步和嘻哈音乐为主题,表达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
民族民间舞蹈通过舞者的形体语言和舞蹈动作,将情感和故事生动地呈现给观众,使观众能够与舞者产生共鸣。
此外,民族民间舞蹈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现代舞蹈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舞蹈形式也在不断演变。
例如,中国舞蹈艺术团的《黄河大合唱》将传统舞蹈与现代舞的元素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这种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舞蹈表现手法的不足,使得民族民间舞蹈更具现代感和观赏性。
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应该加强对传统舞蹈的保护和传承。
传统舞蹈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应该积极搜集和整理各地的舞蹈资源,建立舞蹈数据库,为后人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
其次,应该注重推广和创新。
传统舞蹈虽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但也需要与时俱进。
我们可以融入现代舞蹈的元素,创作出更具现代感的舞蹈作品,使之更受年轻观众的喜爱。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艺术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艺术特点中国民族民间舞以其独特的舞蹈形态和艺术特点,展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各个民族的舞蹈传统丰富而多样,每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表现形式。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艺术特点。
一、饱含浓郁的民族文化元素中国民族民间舞几乎融入了汉族以及各个少数民族的历史与风俗习惯,展现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独特文化风貌。
比如,蒙古族的草原舞蹈以优美的身姿和舞步、鲜明的服饰展示了草原民族的勇敢和豪迈;傣族舞蹈则以纤细柔美的动作和翻腕动作,表现了傣族人民的淳朴与悠闲;而藏族的唐卡舞则带有宗教仪式的庄严特色,表现出藏族文化的神秘和崇高。
这些不同的舞蹈风格,都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体现。
二、强调衣着的地域特色中国民族民间舞在表演时通常会选择与地域特色相匹配的服饰,这些服饰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反映了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历史渊源。
比如,苗族的花鼓舞以其独特的服饰和花鼓为舞蹈道具,展现了苗族人民勤劳、善良的品质;彝族舞蹈则通过彝族特色的服饰和饰品,展示了彝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服饰不仅是民族身份的象征,也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注重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舞蹈动作通常流畅、自然、轻盈,充满了韵律美和力量感。
舞者通过身体的各种姿势和动作,表达情感、诉说故事,展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
比如,京剧中的花旦舞蹈,舞者会用手脚协调、灵活多变的动作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而川剧中的变脸舞,则通过舞者以极高的速度连续变换脸谱颜色,展示人物的内心变化和表达出多样的情绪。
舞者们通过动作的精准和生动的表演,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四、注重舞台美术的烘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不仅将舞者的表演作为重点,还注重舞台美术的烘托,用幕布、灯光、音乐等元素来增强舞蹈的艺术效果。
比如,在蒙古族的马头琴舞蹈中,舞台上会展示广袤的草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在南方的水乡舞蹈中,则会利用画面的灯光效果,营造出水波荡漾、鱼虾游动的美丽景象。
春节期间的民间艺术表演评析
春节期间的民间艺术表演评析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热闹氛围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民间艺术表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娱乐和享受。
本文将对春节期间的民间艺术表演进行评析,探讨其特点和魅力。
一、舞蹈表演舞蹈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之一。
以舞龙舞狮为代表的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龙舞狮表演寓意着祥瑞和吉祥,激发人们的喜庆情绪。
舞者们身着绚丽的服装,灵活地舞动身体,配合打击乐器的节奏,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技巧。
舞蹈表演中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更是使得观众们能够深入感受到春节的喜庆气氛。
二、音乐演奏音乐演奏也是春节民间艺术表演的重要形式之一。
传统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等被广泛运用于表演中,将美妙的旋律传递给观众。
音乐表演带有浓厚的节日气氛,既有欢快明亮的曲目,也有深沉悠扬的旋律。
演奏者们通过巧妙的组合和协调,展现了他们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高超技艺。
音乐演奏的场景和乐器的共鸣,都使得表演的氛围更加庄重而激动人心。
三、杂技表演杂技表演在春节期间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
杂技艺人通过身体的柔韧性和技巧性,展示了令人惊叹的表演节目。
表演中常常包含了舞蹈、肢体技巧、器械技艺等多种形式,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杂技表演以其独特的变化和惊险的动作,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四、民间戏曲民间戏曲也是春节期间常见的艺术形式之一。
以京剧、豫剧、评剧等为代表的戏曲形式,结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戏曲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技艺和动人的唱腔,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赏。
戏曲表演中传统的服饰和化妆,更是为观众们呈现出精致华美的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春节期间的民间艺术表演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的特点。
无论是舞蹈表演、音乐演奏、杂技技艺还是民间戏曲,都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这些艺术形式通过精彩的表演和动人的节目,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快乐,也传递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期望。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论文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论文民间美术特征浅析全文如下: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文明的传承更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民间美术的特征进行了解析。
一、民间美术的特征民间美术不同于华贵绚烂的宫廷美术或者风雅卓绝的文人士大夫美术,它是扎根于民间日常生活中的艺术,蕴涵着质朴、率真、大方、健康等艺术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其反映内容涉猎广泛,包含了各民族和各地区的日常生活、节日庆典、战争狩猎、礼仪宗教等。
民间美术的艺术往往依赖于其实际使用功能,使这种艺术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能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所以民间美术宗旨是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和谐统一。
这是因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又给民间美术提供了保障与发展的基础性。
因此,中国的民间美术包含了劳动人民独特的精神和美学风格,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民间美术主要有以下特点:一独创性中国民间美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与其他艺术形式有异的只属于我国的独特创作。
二实用性它包括生产、生活的基本必需品,涵盖节日、习俗、信仰、禁忌和艺术生活,它们源自于社会生活和艺术。
三装饰性民间美术的装饰效果颇具中国民间艺术特色,而且不论造型还是色彩都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
其装饰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这些装饰效果具有非常典型的中国特色,来源于生活和劳动创造。
四区域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民间艺术形式与风格的不同与地区不同相关,区域性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其他特性差异。
二、民间美术的艺术价值民间美术是一种艺术形式,其意识形态的风格明显,与精神文化相融合。
许多新年的绘画、剪纸、木雕、石雕、荫罩、面具、玩具等都属于艺术精神的范畴。
这种艺术的产品都或多或少地包括信仰、情感、娱乐和其他的精神内涵,并具有审美特征突出的特点。
第四章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概括及特点
第四章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概括及特点中国民间舞蹈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概括及特点进行探讨。
一、民间舞蹈的发展概括中国民间舞蹈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节日庆典和传统宗教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舞蹈逐渐与音乐、戏曲、书画等艺术形式相互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舞蹈艺术。
在古代,民间舞蹈主要以祭祀舞和宫廷舞为主要形式。
祭祀舞是古代人民向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重要仪式,它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祈祷。
而宫廷舞则是帝王与妃嫔之间的表演形式,以优美的舞姿和独特的舞蹈技巧著称。
在宋朝时期,民间舞蹈开始融入到戏曲艺术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
戏曲舞蹈不仅注重舞蹈动作的协调与美感,还强调角色性格的表达和情节的推进。
这对后来民间舞蹈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民间舞蹈逐渐从宫廷转向民间,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方舞蹈。
各地区、各民族的舞蹈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如广东的扇子舞、云南的滇剧舞蹈、西藏的蔡琴舞等。
这些地方民间舞蹈不仅传承了当地的传统文化,还融入了不同地域、民族的艺术元素,充分展现了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
二、民间舞蹈的特点1. 动作优美、姿态独特:中国民间舞蹈注重舞者的身体形态和姿态,追求舞姿的优美和独特。
舞者通过灵活的身体动作、舞蹈技巧和舞台表演,展现出独具魅力的姿态和形象。
2. 富有故事性:中国民间舞蹈常常以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民俗习惯等为题材,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达人们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感悟。
舞者通过身体语言和动作编织出生动的故事情节,传递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3. 音乐与舞蹈的融合:中国民间舞蹈通常与音乐紧密结合,舞蹈动作与音乐旋律相互呼应,共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音乐与舞蹈的融合使得舞蹈更具有戏剧性和表现力,给观众带来视听的双重享受。
4. 社交与娱乐的功能:中国民间舞蹈往往伴随着各种社交和娱乐活动,如婚庆、节日庆典等。
浅谈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与发展
浅谈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与发展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包括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多个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被称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
本文将从音乐特征和发展两个方面对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探讨。
1. 独特的音乐风格: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与汉族传统音乐有很大的区别,更加接近于游牧民族的音乐风格。
蒙古族的音乐中常常出现马头琴和呼麦等独特的乐器和演唱方式;达斡尔族的音乐中常常有大型的原生态打击乐器和口弦等;满族的音乐则更加接近于汉族音乐,但仍然保留了满族民歌的特点。
2. 丰富多样的乐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中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
满族的音乐中常常使用笛子、二胡和马头琴等乐器;蒙古族的音乐中常常使用马头琴、呼麦和长调等;朝鲜族的音乐中则常常使用大鼓、小鼓和板胡等。
这些乐器不仅在音色上有差异,而且在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上也有各自的特点。
3. 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与其所属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表达了民族饱满的情感和传统的价值观念。
满族的音乐中常常表达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朝鲜族的音乐中常常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思念;蒙古族的音乐中则常常表达对马的崇拜和对草原生活的热爱。
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逐渐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融合了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的蒙古族民间摇滚乐在年轻人中非常受欢迎;满族的音乐也逐渐融入了现代乐器和编曲技巧,形成了新的音乐风格。
2. 保护与传承的努力:为了保护和传承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积极开展相关的工作。
举办音乐比赛、演出和培训班,组织少数民族音乐家和民间音乐团队进行演出和录音,编写音乐教材和出版民族音乐专辑等。
3. 多元化的音乐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交流的加强,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形式上也越来越多元化。
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
略论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民间美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对于中国传统美术来讲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
它广义上指观赏性和实用性的民间工艺美术,狭义上可仅指造型性强的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民间劳动人民群众创作的,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它主通过物态形式直接反映生活,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体现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的实用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一种与底层物质生活更为接近的文化形态。
民间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是劳动人民美的创造,是一切其他美术(如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宗教美术及各种专门美术)的渊源和基础。
一、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1.真善美的审美特性“民间美术通常把现实生活中的生活需求和生命需要作为自己的审美理想,以自身的功利意愿和要求作为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的标准,将征服客观世界、改造世界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理想诉诸审美形式。
”民间美术中的许多艺术形象和形式正是现代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民间美术包含着精英艺术家创立的评判艺术标准的真、善、美,且达到至高无上的统一。
“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现代的,最幼稚的往往也是最成熟的。
”《国语·楚语》中石:“大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可知美即是无害,这不仅体现劳动人民美好的心愿,也是民间美术的“美”的另一种含义。
民间创作的尽美意识是非常鲜明强烈的。
对于‘美’的深层内涵,创作者自身不一定有思维的自觉,因为它是天然自在,不容反省的,这就是美与善在本体意识中未经分裂的原始统一。
通过长久的文化积淀和民族审美心理调试,真善美自然而然地统一在民间美术之中。
民间美术对于至善的追求诞生于人们对生命生存的渴求与对祥和世界的殷切向往之中。
这是其力量的源泉。
以人为本,以善为价位取向,决定了它不是对客观世界牵强附会的描述,没有自以为是的说教,没有无比晦涩的观念。
民间社会所有的祝愿,所有的期盼,所有的幸福都寄托在其中。
“真”与“善”为民间美术的“美”提供了保证。
论中国的传统民间木偶戏
论中国的传统民间木偶戏传统民间木偶戏可追溯至中国古代,源自民间文化的各个角落。
这种艺术形式通过木偶角色的表演,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传统民间木偶戏在中国的许多地方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承。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民间木偶戏的起源、特点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传统民间木偶戏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公元前三千年的夏代,就存在着类似木偶戏的艺术表演。
这些表演形式有时伴随着民间传说和祭祀仪式,成为人们交流和传承文化的方式。
而在唐代,中国的木偶戏开始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传统的艺术技巧开始形成。
中国传统民间木偶戏的特点之一是其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木偶戏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比如,河北的皮影戏以透明皮影为媒介,通过灯光背景进行表演;福建的布袋戏则使用布袋木偶进行操控。
无论形式如何,这些木偶戏共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中国传统民间木偶戏的故事情节。
这些戏剧通常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为背景,融入了神话传说、宗教故事和民间传说。
这些故事情节富有想象力和寓意,既能带给观众欢乐和娱乐,又能传达道德教育和价值观的教育。
除了娱乐性的表演,中国传统民间木偶戏还在中国文化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木偶戏以木偶角色为媒介,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观众可以通过观看木偶戏,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孝敬和友善的价值观念。
其次,木偶戏也为传统技艺的传承提供了平台。
从木偶的制作到表演的技巧,传统民间木偶戏为手工艺人提供了展示和传承传统技艺的机会。
然而,中国传统民间木偶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大规模娱乐产业的崛起,许多观众逐渐忽视了传统的木偶戏,转而追求更多样化的娱乐方式。
这导致了传统木偶戏人才的流失和表演场地的减少。
为了保护传统民间木偶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木偶戏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和教育资源。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民间木偶戏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其特征十分鲜明且具有代表性。
它不但反映了民间生活和社会风俗,还融合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关于民间美术的特征。
一、题材广泛民间美术作为表现民间生活、民俗节庆和神话传说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其题材十分广泛。
民间美术的题材可涵盖自然景观、生物、人物、字画、剪纸、面具等多个领域,其中以天地人为主要题材,同时也表现了人们的情感、信仰和民族性格。
以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为例,剪纸的题材大多取材于民间的传说、戏曲、风俗习惯等,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能展现出中国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还能彰显出民众的情感世界和精神生活。
二、形式多样民间美术的形式多样,表现了处处暗含着文化的民俗、宗教、神话、传说,时刻保留了古老文化的珍贵遗产。
比如木雕、石雕、泥塑、服装、头饰等多种形式,它们所用的材料和工艺决定了其表现特点。
民间美术的手工制作方式、技艺技法和装饰风格,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审美风格和艺术特征。
石头雕刻在中国的民间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古已有很高的创作水准。
而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木雕艺术的发展十分繁荣,其工艺精湛、形式多样,创作出了大量高水准的作品。
三、以民间艺人为主导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而民间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民间艺人的努力和创造。
民间艺术是在人民群众中不断流传的,最初是由一些民间手工艺人传承下来并发展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
而民间艺人的创作直接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支持,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地传承,将民间美术文化不断推进到新的高度。
四、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民间美术作为民族艺术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它表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精神,充分反映了民族生命力、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
例如,在中国的蒙古族中,有一种独特的绣花工艺——蒙古族刺绣。
这种刺绣风格甚为独特,展示了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神世界。
中国民间艺术概论综述
中国民间艺术概论综述中国民间艺术是指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流传的非正式、非官方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活动。
它源远流长,丰富多样,体现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内涵。
本文将从艺术形式、创作特点、表现主题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对中国民间艺术进行概述。
中国民间艺术的形式多样,包括音乐、戏曲、舞蹈、绘画、木刻、剪纸等。
其中音乐是最为普遍的艺术形式,以民歌为代表,具有丰富多样的曲调和深厚的感情表达。
民间戏曲包括豫剧、越剧、评剧等,它们以丰富的表演形式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着观众。
舞蹈形式有龙舞、蛇舞、扇子舞等,充满了优美的动作和独特的意象。
绘画和木刻则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传统艺术形式,无论是工笔画还是水墨画,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中国民间艺术的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它具有群众性和传承性的特点。
民间艺术通常由普通群众参与,无论是演唱、表演还是创作都在集体活动中完成,形成了非常浓厚的群众文化。
其次,民间艺术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
它不受官方的规范和限制,艺术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创作灵感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
中国民间艺术的表现主题广泛多样,涉及生活、劳动、爱情、家庭等各个方面。
比如,民歌歌颂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对生活的热爱;民间戏曲则通过戏曲演员的精彩表演展示出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冲突;舞蹈则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还有各自的特色和表现主题,比如东北地区的秧歌舞蹈、西南地区的歌舞等。
中国民间艺术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内涵。
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还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民间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并在社区和乡村中发挥了凝聚人心和传递价值观念的作用。
此外,中国民间艺术也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和桥梁,对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创作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间艺术形成展特点
————————————————————————————————作者:————————————————————————————————日期:
论民间艺术的形成发展和创新
姓名:唐梓铭
班级:12级文化产业管理1班
学号:28
摘要: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复,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
民间艺术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审美理想。
民间艺术的形态和形式包容了各种艺术门类,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民间杂技等等。
关键词:民间艺术、传统艺术、创新
正文:
民间艺术遍布农村,在那里,几乎没有一个人不与民间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们或者是创造者,或者是享用者,无不身置其中。
然而,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高科技和先进的工业文明带来了物质财富的丰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许多优秀的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渐趋消亡,随着人类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生存于民间的诸如手工艺品、民间交通工具、生活用器、生产工具每年都在遭受人为的手工艺丢弃和破坏,我们有理由像保护生态环境那样保护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根,它来自生活来自民众。
民间艺术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各种世事变迁而得而复失。
在一个文化软实力竞争激烈的时代的到来,抓起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民間艺术贯穿于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结合。
民間艺术的随意性和意象性的造型方法,表现在大胆的夸张和变形,毫不受自然形态的束缚,可是又不使人感到荒诞,反而使人感到更可信、可爱。
民間艺术创作中的随意性,并非是乱来,而是有其发展规律的。
这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商周时期的青铜纹饰、分布全国各地的岩画、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唐代的石窟艺术等,都可以看到这条民族造型体系的承继关系。
民間艺术创作也有一定的规范、一定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但这不是哪一两个人创造的,而是经过多少代人的反复探索的结果。
一、传统民间艺术的精神内涵
中国民众在自己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了独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这些思想既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根源,同时又体现了民间文化历史的继承性,以及广大民众参与文化创造的集体性,体现了从自然要求超升到文化要求的人类文化本质的规定性。
传统文化精神作为民众认识方式、认识成果的延续和累积,必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活动起着重要的、不可抗拒的作用,同时对民间审美活动产生影响,并造就了传统民间艺术的审美特色。
因此,影响和支配民间创作的观念意识,最终应归结为民俗社会精神实在的文化观念,民间艺术的精神也就是民间文化观念在审美造型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艺术形式,最大限度的受到了民间文化观念的影响,从而导致了传统民间艺术创作的思维模式、审美情趣、风格样式等特征与现代民间艺术新作的联系与差异。
这种传统的文化精神是历史作用的结果,其表现也是多方面的,民间艺术的创作实质上只是这种精神观念在审美创作活动中的形态化或物化。
从民间生活的实际来看,民间艺术的创造活动大都与祭祀、供奉、祈福、纪念、祝寿等信仰习俗相关联,其追求形式化的过程和结果都处在世俗生活的背景之中,对于民间艺术的创造,它们或提供丰富的素材,或造就神秘的旨趣,或培养特别的观众,或产生特殊的风格,民间艺术精神内涵的规定性通过对信仰崇拜观念的继承和保存而显现出来。
当然,作为民间的信仰是复杂而多元的,同时又具有
较大的功利性、随意性、自发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又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以此共同构成了民间信仰体系的多元结构。
民间的信仰与崇拜不仅成为民间文化观念内涵的认识成分之一,而且还构成了民俗活动的中心目标或环节,也决定了民间艺术的创造并不完全出于纯粹审美的创造。
民间信仰与崇拜与民间艺术有着内在的联系,因而使民间艺术的创造强烈地体现了民间信仰的观念与内涵,信仰内容被作为创作的目的和内容被广泛地利用,民间信仰的文化特征为民间艺术的创造增添了特殊的文化品格及标准。
由于民间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传统民间艺术的创造大量地体现了平安吉祥、富贵、美满等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从而寄托了庶民百姓对幸福、理想的追求。
这种功利的需要与愿望,首先蕴涵了民众最切实、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同时又包含了深刻的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从中所寄寓的民众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得之于民众朴素真诚、纯然天饰的需求观念。
当然,作为民众的功利性的理想,在民间艺术的表现中向来都是朴实无华毫不掩饰的,这难免也为上层文化所鄙薄,然而这种不加遮掩的愿望和需求的表现则正是民众诚实、坦荡胸怀的写照。
这种对生命执著追求和对世俗生活价值目标的欲求,是出于主体对自身需要的追求意识和目的意识,民众对自己生命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愿望并不加以抑制、伪饰,而是围绕衣、食、住、行的行为,追求福、乐、寿、康等富贵、平安、丰收、吉祥的生活层面来展开。
民众在追求自身内在需要的同时,对外部社会因素的渗透也持有自觉、宽容的态度,一方面民众以自觉的态度改造内在现实的自然性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又顺应社会的力量在认同的基础上接纳外来的改造意识,使民众的需求观念在自然要求和社会要求两方面同时得以满足。
这种民间需求观念对人的自然要求和社会要求的双向肯定,也是它能够占据广大民众的心灵,成为一种在民间社会具有普遍性主观意向的内在必然。
民众的需求观念一旦占据重要的位置,就构成民间文化观念内涵的一部分。
当然,民间艺术的文化观念和精神内涵是多方面的,但民众的思维观念、生活态度、信仰体系,都是民间艺术精神底蕴的主要部分,特别是传统的思维观念,构成了传统文化精神的灵魂。
这种传统精神内涵不仅是民间艺术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传统民艺与现代民间艺术新作相比较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民间艺术的创新空间
民间艺术新作的创作过程既吸收了传统民间艺术的质朴、纯真的风格,又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呈现出艺术创作的新形象。
就其作者来说,不仅脱离了传统民间的生活环境,而且文化教育、艺术修养、以及审美观念等也不属于同类层次。
这些创作群深受时代的影响,具有不同于传统文化和生活环境的诸因素,无论是艺术修养还是创作心态都区别于传统的民间艺术创作。
传统民间艺术的创作注重其物质及精神的双重功能,重视实用性,也注重精神的审美性,而民间艺术新作因为脱离了传统的创作背景则以审美性为主要功能。
民间艺术新作首先是以民间艺术为源泉的创作,这种创作首先是牢固地建立在传统民艺的基础之上的。
民间艺术的传统是乡土文化积淀的结果,是民间生活、民族心理和审美反映的共同要求,也是文明赖以延续和升华的基础。
这种传统表现在诸多方面,民间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决定了民间艺术是一种真诚的创作;创作观念受传统文化及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这种观念其实就是民间文化观念在审美活动或造型艺术中的作用和表现;民间艺术的恒常的求生、趋利、避害的主题是对生存和生命本质的自然要求,同时又是超升的文化观念;审美创造的主观能动性、无限的夸张和想象,是民间艺术观念通过主体转化为现实存在的体现;
民间艺术的功利性、工艺性、民俗型、原发性特征都使民艺表现出拨打宽泛、亲和贴近的性格,这一切都应是民间艺术传统在民间艺术新作中的具体体现。
这些传统都是民间艺术新作所要了解、研究和借鉴、启发的,至于民间艺术传统的造型手法、体裁、内容、特征、表现技巧也都是民间艺术新作所要吸收和借鉴的。
就历史的发展来看也是如此,没有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不但传统民间艺术是新民间艺术的根和源,民间艺术的传统精神仍在呼唤着现代艺术家,寻找逝去的纯真和自然。
如我省的藁城战鼓起源于唐朝天宝年间,是当地农村传统优秀民间艺术,新中国成立后,战鼓摆脱了旧习束缚,人们挖掘、整理、改革、创编战鼓新套路,从表演形式表演特点上加上新时代内容,把各流派战鼓融合贯通,在整体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创新,成为重大节日庆典活动中的主要表演节目。
还有武强年画、蔚县剪纸、馆陶黑陶、定瓷等一大批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都在创新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其他民间艺术借鉴。
借鉴传统是历史的规律,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沉醉于传统、固步自封也势必要僵化,人们对待艺术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审美标准都在发生变化,民间艺术新作的创作者,以传统民艺为蓝本,融入个人的意趣,充分发挥民间艺术的风格特征,创作出“淳风之美”的新民间艺术作品,展现传统民间艺术的全新艺术生机。
当然这种创新也是在潜心研究传统民间艺术,并认真研究了其他艺术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创造出来的,同样要求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仅仅依靠赶时髦、趋风潮只掌握传统民艺的皮毛的“旧瓶装新酒”的作法是难以创新的。
新作的创新必须要重视民间艺术传统,同时又要具有现代文化素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对民间文化有较深的理解,熟悉民间的审美心理,把握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手段而不是浅显的拼凑、借用,并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时代在前进,民间艺术也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才会更大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