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关键词:建筑设计总则一、为保证剧场建筑设计满足使用功能、安全、卫生及舞台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二、本规范适用于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
不适用于观众超过200m2或观众容量不足300座的剧场建筑。
三、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
四、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601座以上;大型1201~1600座;中型801~1200座;小型300~800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座。
五、剧场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
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1~100年,丙等25~50年;2、耐火等级:甲、乙、丙等剧场均不应低于二级;3、室内环境标准及舞台工艺设备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相应规定。
六、剧场设计应进行舞台工艺设计;建筑设计与舞台工艺设计应紧密配合,互提设计参数。
七、剧场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术语一、剧场 theater设有演出舞台、观看表演的观众席及演员、观众用房的文娱建筑。
二、观众厅auditorium设有固定座席的为观看演出用的空间。
三、池座stalls与舞台同层的观众席。
四、楼座 balcony池座上的楼层观众席。
五、包厢 box(in the auditorium)沿观众厅侧墙或后墙隔成小间的观众席。
六、舞台stage剧场演出部分总称,包括主台、侧台、后舞台、乐池、台唇、耳台、台口、台仓、台塔。
七、台塔 fly tower主台以上至栅顶的空间。
它是舞台表演和机械运作的基本空间。
八、台仓 understage舞台台面以下的空间。
九、镜框式舞台 proscenium stage在观众厅和舞台之间设有台口分隔的舞台,是我国现有剧场舞台的基本形地式。
剧场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剧场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
其舞台部分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镜框式台口、箱型舞台剧场,其它类型剧场,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主要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用途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
第1.0.4条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601座以上大型1201~1600座中型801~1200座小型300~800座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座。
第1.0.5条剧场建筑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
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二、耐火等级:甲、乙等剧场不应低于二级,丙等剧场不应低于三级;三、室内环境标准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相应规定。
第1.0.6条观众厅面积不超过200㎡或观众容量不足300座者,可按一般建筑规定执行,不受本规范限制。
第1.0.7条剧场建筑设计除应按本规范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现行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剧场基地选择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合理布点。
第 2.0.2条剧场基地至少有一面临接城市道路,或直接通向城市道路的空地。
临接的城市道路宽度不应小于剧场安全出口宽度的总和(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800座以下,不应小于8m;二、801~1200座,不应小于12m;三、1200座以上,不应小于15m。
注:临接的城市道路宽度指可通行宽度,包括人行道,不包括绿带。
第2.0.3条剧场主要入口前面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剧场建筑从红线退后距离应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并按0.2㎡燉座留出集散空地;二、当剧场前面集散空地不能满足前款规定,或剧场前面疏散口的总宽不能满足计算要求时,应在剧场后面或侧面另辟疏散口,并应设有与其疏散容量相适应的疏散通路或空地。
场地与建筑设计---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五、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1.0.4 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厅容量可分为:特⼤型 1601座以上;⼤型 1201—1600座;中型 801—1200座;⼩型 300-800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座。
3.0.2 剧场基地应⾄少有⼀⾯临接城镇道路,或直接通向城市道路的空地。
临接的城市道路可通⾏宽度不应⼩于剧场安全出⼝宽度的总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800座以下,不应⼩于8m;801-1200座,不应⼩于12m;1201座以上,不应⼩于15m。
4.0.6 剧场应设观众使⽤的厕所,厕所应设前室。
厕所门不得开向观众厅。
男、厕所厕位数⽐率为1:1,卫⽣器具应符合下列规定:(1)男厕:应按每100座设⼀个⼤便器,每40座设⼀个⼩便器或0.6m长⼩便槽,150座设⼀个洗⼿盆;(2)⼥厕:应按每25座设⼀个⼤便器,每150座设⼀个洗⼿盆;(3)男⼥厕均应设残疾⼈专⽤厕位。
5.1,1 视线设计应使观众能看到舞台⾯表演区的全部。
当受条件限制时,也应使视觉质量不良坐席的观众能看到80%表演区。
5.1.2 视点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镜框式台⼝剧场宜选在台⼝线中⼼台⾯处;当受条件限制时,设计视点可适当提⾼,但不得超过舞台⾯0.3m;向⼤幕投影线表演区边缘后移,不应⼤于1m。
5.1,3 视线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视线升⾼差“c”值应取0.12m;隔排计算视线升⾼值时,坐席排列应错排布置,保证视线直接看到视点。
5.1,4 镜框式舞台⾯距第⼀排坐席地⾯的⾼度不应⼩于0.6m,且不应⼤于1.1m.5.2.3 坐椅扶⼿中距,硬椅不应⼩于0.5m;软椅不应⼩于0.55m。
5.2.4 短排法坐席排距,硬椅不应⼩于0.8m;软椅不应⼩于0.9m。
5.2.5 短排法每排坐位排列数,双侧有⾛道时不应超过22座,单侧有⾛道时不应超过11座。
5.3.1 观众厅内⾛道的布局应与观众席⽚区容量相适应,与安全出⼝联系顺畅,宽度符合安全疏散计算要求。
GBT50356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GBT50356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篇一: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由建设部2005年发布的GB/T50356国家标准,对三大类厅堂的建筑声学设计进行了规范,这里的三大类厅堂除专业电影院外,应该是相近的厅堂,未特别注明话剧剧场、戏曲剧场、歌剧院或(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gb/t,50356-2005,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音乐厅等,都归入多功能剧场。
事实上,各地所建的大剧院、文化中心剧场都为多功能剧场,其建声设计均应按此规范进行。
一般认为建声设计应包含厅堂体型、体量、混响时间、声场分布、噪声控制及声缺陷消除几个方面。
既然称为建声设计,其与建筑的整个过程及多个工种会发生关联,理应相互配合。
但目前国内对剧场的设计往往分为建筑设计、内装修设计及各工种设计几大块,时间、过程、设计单位等相对独立,建声设计虽然贯穿于剧场建设的整个过程,但联系、配合的很少,这样就达不到理想的结果,这是应引起重视的作为设计者,大家对混响时间、声场分布的重要性是有认识的,但对混响时间频率特性重视不够,这是因为混响时间频率特性跟厅堂的装修材料、结构密切相关,只有与装修设计者充分沟通、协商。
采用不同的装修材料,不同的吸声结构才能予以满足,而相对合适的混响时间、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对音质的影响更大。
作为建声设计,按国家标准,对体型、体量等作为一般性规定,由负责建声设计者提出意见、建议,但现实情况是,在规划阶段,建声还未参与,往往是由业主提出,更有甚者是某一领导提出,交由土建设计单位。
理论上不存在无法处理的建声解决办法,但毕竟是一件费钱、费工的事,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标准把噪声控制作为专门的章节进行了规范,关于噪声控制是剧场建声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剧场的静态噪声往往达不到NR30曲线的要求。
究其原因主要是:1、剧场的太平门的隔声量不达标。
2、空调盘管风机噪声过高。
3、消防机械排烟风道未做隔声降噪处理。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16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16
《剧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16)是结合当前国家和本行业发展现状,根据建(构)筑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按照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和建筑基础及装修设计的有关规定,
解决当前剧院建筑设计中建筑历史文化保护、节能、防火、无隐患、安全有序上演等问题
而制定的强制性管理性文件。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投入使用、结构改造、装修改造和维修保养的剧院建筑(包括新院线、临时性舞台)背景建筑及其他有关建筑;新建、改建、改造时,应以成套施工图纸为
基础;有条件改造、拆除时,应并套原有成套施工图纸。
本规范规定的要求包括剧院建筑的各种设计要求、设备选型方案、内部空间布置及管
理制度、维护和运行管理等,以保证剧院可以安全、舒适和有艺术表演效果的上演。
1、建筑分析和研究:应对剧院建筑进行有效的建筑分析,根据文化遗产、城市环境、文化地域特色以及地方传统建筑风格等,确定建筑结构形式和新旧建筑之间的衔接形式,
并将建筑形态、风格结合起来;
2、技术规程及材料选择:应科学选择建筑材料、安裝工艺技术,确保材料符合本规
范的要求,并符合施工工程的质量要求;
3、剧院内部设计:应重点考虑影院和舞台的设计,采用合理的室内空间布局设计,
确保使演出安全、顺利,以达到艺术效果,并考虑设置相应的演艺设备;
4、安全及消防保护:采用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使剧院无论是开院运营还是演出过
程中均具备安全;
5、维护:必须对剧院的装修、保温、排气等设备进行有效的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整体而言,《剧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16)旨在提高剧院建筑设计质量,创
造安全、科学的剧院结构和装饰装修,造福大众,促进文化建设发展。
国标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国标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建筑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代建筑不仅要有美观的外观,更需要考虑到其功能性和实用性。
其中,剧场建筑是最具有文化性和艺术性的建筑之一。
为了保证剧场建筑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艺术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即国标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首先,国标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标准中强调了对剧场建筑功能的要求。
剧场建筑的主要功能是展示、演出、观看和欣赏。
因此,在设计剧场建筑时,必须考虑到观众席与演出台之间的距离、观看角度、声音效果等方面的因素。
这些要素的考虑,不仅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观感体验,还会影响演出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国标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标准还对剧场建筑的结构和材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剧场建筑具有复杂的建筑结构和大面积的空间跨度,这就要求剧场建筑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同时,应在结构设计与使用寿命、安全性上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材料应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和耐用性标准。
这些措施的严格执行,能够有效地保障剧场建筑的结构安全和寿命的质量。
最后,在国标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标准中还规定了剧场建筑的节能要求。
剧场建筑的使用频率高,耗能量大。
为减少剧场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能源消耗,国标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标准过程中逐步提高了剧场建筑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剧场建筑在建筑制造、建筑调节、维护等方案中的耗能。
综上所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标准,旨在满足剧场建筑的功能需求、提高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和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我们也应该继续秉持这些标准,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造,打造更优质、更美观、更科技、更环保的剧场建筑。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3.0.3 条剧场主要入口前的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 剧场建筑从红线退后距离应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并按不小于0.20m2/座留出集散空地;2 当剧场前的集散空地不能满足前款规定,或剧场前面疏散口的宽度不能满足计算要求时,应在剧场后面或侧面另辟疏散口,但其宽度不得小于3.50m。
尚应满足车行视距要求;3.0.6条剧场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明确,避免人流与车流交叉。
布景运输车辆应能直接到达景物出入口。
3.0.7 条剧场总平面设计应为消防提供良好道路和工作场地及回车场地,内部道路可兼作消防车道,其净宽不应小于3.50m,3.0.10 条演员宿舍、餐厅、厨房等附建于剧场主体建筑时,必须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并有单独的疏散通道及出入口。
4.0.5 条剧场设吸烟室时,有池座和楼座时应分层设置。
4.0.6条剧场应设观众使用的厕所,厕所应设前室。
厕所门不得开向观众厅。
5.2.4条座席排距应1 短排法:硬椅不应小于0.80m,软椅不应小于0.90m,2 长排法:硬椅不应小于1.00m;软椅不应小于1.10m。
3 靠后墙设置座位时,楼座及池座最后一排座位排距应至少增大0.12m。
5.2.5 条每排座位1 短排法:双侧有走道时不应超过22 座,单侧时不超11 座;2 长排法:双侧时50 座,单侧有走道时25 座。
5.2.6 条观众席应预留残疾人轮椅座席,座席深应为1.10m,宽为0.80m,位置应方便残疾人入席及疏散,并应设置国际通用标志。
5.3.2 条池座首排座位排距以外与舞台前沿净距不应小于1.50m,与乐池栏杆净距不应小于1m;当池座首排设置残疾人席时,应再增加不小于0.50m 的距离。
5.3.3 条两条横走道之间的座位不宜超过20 排,靠后墙设置座位时,横走道与后墙之间座位不宜超过10 排。
5.3.4条走道宽度除应符合计算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短排法边走道不应小于0.80m,纵走道不应小于1.00m,2 长排法边走道不应小于1.20m。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1.剧场功能区划设计规范:(1)观众区:应满足观众容纳量、观看角度和视线畅通等要求;(2)舞台区:应包括大、小演出舞台,舞台高度、宽度、深度和倾斜度等需符合舞台表演的需要;(3)演员区:包括演员换衣区、化妆区、休息区等;(4)技术设施区:包括声光设备操作区、灯光控制室、音控室等。
2.观众席设计规范:(1)观众席坡度:席与席之间的高差要适宜,防止观众在剧场中的空间感失衡;(2)观众席视线:观众座椅的高度要保证观众能够看到舞台中心的区域;(3)观众席排列方式:观众座位的排列要便于观众出入,同时保证尽可能多的观众席视线畅通;(4)安全设计:观众通道、紧急疏散通道、设施的防火阻燃等安全措施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舞台设计规范:(1)舞台尺寸:根据不同的剧目需求,舞台的大小要符合类似舞蹈、话剧等不同剧目的演出需求;(2)舞台地板:在防滑、防反射、防擦伤和保护舞台灯光等方面要有相应的设计和材料选择;(3)灯光与音响:舞台上的灯光和音响要能够投射和扩散到合适的位置,使观众能够获得最佳的视听体验;(4)安全设施:设计安全门、扶手、防护网等设施,以确保工作人员在悬空、高处工作时的安全。
4.舞台剧院声学设计规范:(1)声学设备:舞台剧院应该配备适当的声学设备,如声学反射板、声学吸声板等,以改善声音在剧场内的传播效果;(2)音响设备:音响设备要满足剧场内各个座位的声音听觉效果要求,合理设置音响位置,防止声音的共振、回音以及各种噪音。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舞台演出的效果和观众的观赏体验,并且要考虑到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安全。
设计师在遵守这些规范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剧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创新和个性化设计,以打造出独具一格的剧场建筑。
室外剧场建筑方案规范

室外剧场建筑方案规范室外剧场建筑方案规范室外剧场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建筑,不仅需要满足观赏演出的需求,还要考虑观众的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
因此,在进行室外剧场建筑方案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规范。
首先,室外剧场的设计应根据地域气候条件合理确定场地选址和布局。
如在南方地区宜选择相对凉爽的林间地带,以防止夏季高温天气对观众的影响;而北方地区则应考虑保温和保暖措施。
其次,室外剧场的观众座椅布局应符合人体工学原理,确保观众的舒适性。
观众座椅应质量坚固、耐候,座椅之间应预留足够的通道宽度,方便观众入座和离座。
同时,座椅的高度和倾斜角度也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以保证观众观看演出时的视觉舒适度。
第三,室外剧场的舞台设计应充分考虑演员和观众的视觉效果和声音传播效果。
舞台应设有适当的高度和斜度,以确保观众有良好的视觉体验和观看角度。
舞台的声音传播要求应满足演出需求,舞台背景和幕布的设计应与演出主题相符,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沉浸在演出氛围中。
第四,室外剧场的安全设施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应设置足够的灭火设备和疏散通道,并保证灭火设备的正常使用,并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此外,室外剧场的场地和设施应符合防火、防雷、防水、防盗等相应的安全标准。
第五,室外剧场的环境保护与绿化也是建筑方案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剧场周边应合理规划绿化带和游憩区,提供观众休憩的场所,增强空气质量和视觉效果。
建议在场地周边种植树木和花草,以降低空气温度,减少噪音和灰尘的影响。
最后,室外剧场建筑方案中的各项设计要注意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
在建筑外观设计上要求与周边建筑物风格相一致,既要保持剧场的独特性,又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以提升城市形象和观众对剧场的认同感。
综上所述,室外剧场建筑方案的规范需考虑地域气候、观众舒适性、舞台效果、安全设施、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因素。
只有合理满足这些要求,才能打造一个符合观众需求、安全舒适的室外剧场。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1 总则1.0.2 本规范适用于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
不适用于观众厅面2积不超过200m 或观众容量不足300 座的剧场建筑。
1.0.3 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
1.0.4 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特大型 1601 座以上; 大型 1201,1600 座;中型 801,1200 座; 小型 300,800 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 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 座。
1.0.5 剧场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
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 年以上,乙等51,100 年,丙等25,50 年;5 观众厅5.1 视线设计5.1.1 视线设计应使观众能看到舞台面表演区的全部。
当受条件限制时,也应使视觉质量不良的座席的观众能看到80%表演区。
5.1.2 视点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镜框式台口剧场宜选在舞台面台口线中心台面处;2 大台唇式、伸出式舞台剧场应按实际需要,将设计视点相应适当外移;3 岛式舞台视点应选在表演区的边缘;4 当受条件限制时,设计视点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舞台面0.30m;向大幕投影线或表演区边缘后移,不应大于1.00m。
5.1.3 视线升高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视线升高差“c”值应取0.12m;2 隔排计算视线升高值时,座席排列应错排布置,保证视线直接看到视点;3 儿童剧场、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露天剧场视线升高值可提高一些要求;4 为满足较高音质要求,视线升高值设计宜采用较高要求。
5.1.4 舞台面距第一排座席地面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镜框式舞台面,不应小于0.60m,且不应大于1.10m;2 伸出式舞台面,宜为0.30,0.60m,附有镜框式舞台的突出式舞台,可与主台齐平。
剧场设计规范..

剧场设计规范..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总则一、为保证剧场建筑设计满足使用功能、安全、卫生及舞台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二、本规范适用于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
不适用于观众超过200m2或观众容量不足300座的剧场建筑。
三、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
四、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601座以上;大型1201~1600座;中型801~1200座;小型300~800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座。
五、剧场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
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1~100年,丙等25~50年;2、耐火等级:甲、乙、丙等剧场均不应低于二级;3、室内环境标准及舞台工艺设备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相应规定。
六、剧场设计应进行舞台工艺设计;建筑设计与舞台工艺设计应紧密配合,互提设计参数。
七、剧场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术语一、剧场theater设有演出舞台、观看表演的观众席及演员、观众用房的文娱建筑。
二、观众厅auditorium设有固定座席的为观看演出用的空间。
三、池座stalls与舞台同层的观众席。
四、楼座balcony池座上的楼层观众席。
五、包厢box(in the auditorium)沿观众厅侧墙或后墙隔成小间的观众席。
六、舞台stage剧场演出部分总称,包括主台、侧台、后舞台、乐池、台唇、耳台、台口、台仓、台塔。
七、台塔fly tower主台以上至栅顶的空间。
它是舞台表演和机械运作的基本空间。
八、台仓understage舞台台面以下的空间。
九、镜框式舞台proscenium stage在观众厅和舞台之间设有台口分隔的舞台,是我国现有剧场舞台的基本形地式。
剧场舞台设计规范简述讲解学习

第十页,共27页。
Page 9
3 观众厅设计规范
3.7 观众厅案例(àn lì)实 景
第十一页,共27页。
Page 10
4 舞台(wǔtái)设计规范
一个完善的舞台应包括:主台、侧 台,乐池,舞台幕,舞台灯光,有些 机械化舞台在主台后面还加设一个后 舞台。如天津(tiān jīn)大剧院、国家大 剧院、德国科隆市立剧院、朝鲜平壤 大剧场等都是比较典型的机械化舞台, 其核心是主舞台也称基本台。
台口
宽
高
12-14
7-8
14-16
7.5-8.5
16-18
8-9
10-11
5.5-6.5
11-12
6-7
12-13
6.5-7.5
8-10
5-6
9-11
5.5-6.5
10-12
6-7
第十四页,共27页。
宽 24-27 27-30 30-33 18-21 21-24 24-27 15-18 18-21 21-24
4.3.2 侧台地面一般(yībān)应高于室外地面1米左右,应设门直通室外。
Page 14
第十五页,共27页。
4 舞台(wǔtái)设计规范
4.4 后舞台 4.4.1 中小型剧场一般不设后舞台,大型剧场机械化程度高的舞台一般都设后舞台,其作用如下:
1. 延伸景区,增加深远壮丽的场景效果 2. 可从天幕后架设大型背景幻灯投射天幕,提升场景效果。 3. 在后舞台设机械化转台,提高换景能力。 4.4.2 后舞台一般与主舞台同宽,深度(shēndù)视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要大于1/2宽度。当设臵转台 时要满足转台直径要求,转台直径多为14-17m,要有存放景片的地方,高度一般8-12m,后舞台内 应设天桥和少量吊杆,供灯光和布景需要。
剧场设计规范

剧场设计规范剧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求设计师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还要注重美观与合理性。
为了保证剧场设计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下面就对剧场设计规范进行详细说明。
1. 剧场布局规范剧场的布局应符合观众的视觉和听力需求。
舞台应位于演出厅的正中央,并具有良好的视野和听觉效果。
观众席应有合适的倾斜度和角度,以便每个座位都能有清晰的视线。
观众席的座位宽度和脚间距应符合人体工程学标准。
2. 安全规范剧场设计应考虑观众和演职人员的安全。
剧场的消防设施应配备完善,包括灭火器、消防器材和疏散通道等。
剧场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安全标准,避免电气事故的发生。
3. 舞台规范舞台是剧场最重要的设施之一,舞台的设计应尽量满足各类演出的需求,包括舞蹈、戏剧、音乐等。
舞台应具备适当的高度、宽度和深度。
地板材质应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防滑性能。
舞台的灯光和音响设备应灵活、易于调整。
4. 灯光规范剧场的灯光设计应考虑到演出的效果和要求。
舞台灯光应照亮演员,使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他们的表情和动作。
在创造氛围和营造特殊效果方面,可以采用不同的灯光色彩和亮度。
5. 声音规范剧场声音设计应保证声音的清晰度和音质的良好。
观众席的扩声设备应安装在适当的位置,以确保观众能够听到演员的声音。
6. 景观规范剧场的景观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考虑到观众的使用需求。
剧场周围的道路和停车场应设置合适的路标和指示牌,以便观众顺利到达。
7. 舞台机械规范剧场的舞台机械设备应设计合理,并具备良好的运行性能。
舞台地板应平整牢固,吊杆和吊环应稳固可靠。
舞台上的机械设备应具有精确的控制系统,以便实现演出的需要。
8. 管理规范剧场设计还应考虑到剧场的管理和运营问题。
各类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按时进行,特别是对于消防设施和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试。
剧场管理团队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演出。
总之,剧场设计规范是保障演出质量和观众体验的重要保证。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1 总则1、0、1 为保证剧场建筑设计满足使用功能、安全、卫生及舞台工艺等方面得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剧场建筑得新建、改建与扩建设计。
不适用于观众厅面积不超过200m2 或观众容量不足300 座得剧场建筑。
1、0、3 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她用途应适当兼顾、1、0、4 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特大型 1601 座以上;大型 1201~1600 座;中型 801~1200 座;小型 300~800 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 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 座。
1、0、5 剧场建筑得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
特等剧场得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 年以上,乙等51~100 年,丙等25~50 年;2 耐火等级:甲、乙、丙等剧场均不应低于二级;3 室内环境标准及舞台工艺设备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得相应规定。
1、0、6 剧场设计应进行舞台工艺设计;建筑设计与舞台工艺设计应紧密配合,互提设计参数。
1、0、7 剧场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得有关强制性标准得规定。
2 术语2、0、1 剧场 theater设有演出舞台、观瞧表演得观众席及演员、观众用房得文娱建筑。
2、0、2 观众厅 auditorium设有固定座席得为观瞧演出用得空间。
2、0、3 池座 stalls与舞台同层得观众席。
2、0、4 楼座 balcony池座上得楼层观众席。
2、0、5 包厢 box(in the auditorium)沿观众厅侧墙或后墙隔成小间得观众席。
2、0、6 舞台 stage剧场演出部分总称,包括主台、侧台、后舞台、乐池、台唇、耳台、台口、台仓、台塔。
2、0、7 台塔 fly tower主台以上至栅顶得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总则一、为保证剧场建筑设计满足使用功能、安全、卫生及舞台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二、本规范适用于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
不适用于观众超过200m2或观众容量不足300座的剧场建筑。
三、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
四、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601座以上;大型1201~1600座;中型801~1200座;小型300~800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座。
五、剧场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
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1~100年,丙等25~50年;2、耐火等级:甲、乙、丙等剧场均不应低于二级;3、室内环境标准及舞台工艺设备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相应规定。
六、剧场设计应进行舞台工艺设计;建筑设计与舞台工艺设计应紧密配合,互提设计参数。
七、剧场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术语一、剧场theater设有演出舞台、观看表演的观众席及演员、观众用房的文娱建筑。
二、观众厅auditorium设有固定座席的为观看演出用的空间。
三、池座stalls与舞台同层的观众席。
四、楼座balcony池座上的楼层观众席。
五、包厢box(in the auditorium)沿观众厅侧墙或后墙隔成小间的观众席。
六、舞台stage剧场演出部分总称,包括主台、侧台、后舞台、乐池、台唇、耳台、台口、台仓、台塔。
七、台塔fly tower主台以上至栅顶的空间。
它是舞台表演和机械运作的基本空间。
八、台仓understage舞台台面以下的空间。
九、镜框式舞台proscenium stage在观众厅和舞台之间设有台口分隔的舞台,是我国现有剧场舞台的基本形地式。
十、台口proscenium opening舞台向观众厅的开口。
十一、台唇apron stage台口线以外伸向观众席的台面。
十二、乐池orchestra pit为歌剧舞表演配乐队使用的空间,一般设在台唇的前面和下面。
台口线以内的主要表演空间。
十四、侧台bay area设在主台两侧,为迁换布景、演员候场、临时存放道具景片及车台的辅助区域。
十五、后舞台back stage设在主台后面,可增加表演区纵深方向的舞台。
十六、开敞式舞台open stage舞台表演区和观众席在一个空间内的舞台形式,包括伸出式舞台、岛式舞台、尽端式舞台。
十七、伸出式舞台thrust stage舞台向观众厅伸出,主要表演区在观众席内,观众席三面环绕舞台。
十八、岛式舞台arena stage舞台设在观众厅内,观众席四面环绕舞台。
十九、台口墙轴线axis of proscenium wall土建设计图上标注的台口承重墙结构定位轴线。
二十、台口线curtain line台口构造内侧边线在舞台面上的投影线,舞台机械定位以此为基准。
二十一、顶棚grid;gridiron俗称葡萄架,舞台上部为安装悬吊设备的专用工作层。
二十二、天桥fly gallery沿主台的侧墙,后墙墙身上部一定高度设置的工作走廊。
一般舞台均设有多层天桥。
二十三、假台口(或活动台口)movable pretendnd stage door安装舞台灯具的主要设施,也能将演出台口尺寸作适当调整以适应各种表演。
二十四、灯光渡桥墩lighting bridge与吊杆平行设置,可升降,安装、栓修理工灯光用,在演出中能上人操作的桥式刚架。
二十五、渡桥码头portal bridge由天桥上伸出的平台或吊板。
由此通往灯光渡桥或假台口上框。
二十六、大幕proscenium curtain分隔舞台与观众厅的软幕。
其开启方式又分对开式、提升式、串叠式、蝴蝶式等。
二十七、檐幕transverse curtain主台上部的横条幕。
二十八、边幕wings主台两侧的边条幕。
二十九、前檐幕rore-proscenium curtain大幕前面的檐幕。
三十、纱幕veil curtain网眼纱制作的无缝幕,挂在台口的叫台口纱幕,挂在天幕灯区前的叫远景纱幕,也可以折叠成装饰衬幕。
三十一、防火幕fire curtain安装在台口处,当发生火灾时,可立刻下降将舞台与观众厅分隔开,防止火灾漫延的设施。
三十二、车台stage wagon在主台、侧台、后舞台之间,沿导轨前后左右行走的机械舞台;也有无导轨自由移动的小车台。
三十三、升降台elevating stage在舞台上可以升降台面的舞台机械。
三十四、转台revolving stage主要表演区能旋转的舞台机械。
三十五、升降乐池orchestra lift乐池地面可升降,增加舞台使用功能的乐池。
三十六、吊杆batten舞台上空悬吊幕布、景物、演出器材的杆状升降机械设备,有手动、电动、液压等多种传动方式。
舞台上空悬吊演出器材或景物的升降点状机械设施。
三十八、天幕cyclorama悬挂在舞台远景处区,表现天空景色的幕布。
三十九、面光桥fore stage lighting gallery在观众厅顶部安装灯具向舞台投射灯光的天桥。
四十、耳光室rore stage side lighting在观众厅两侧安装灯具向舞台投射灯光的房间。
四十一、台口柱光架lighting tower在舞台口内两侧安装灯具的竖向刚架。
四十二、灯光吊笼lighting(cable)basdet在舞台两侧上空设置的安装灯具的笼状吊架,可以升降或前后左右移动。
四十三、天桥侧光fly gallery lighting在舞台侧天桥上安装的灯光。
四十四、流动灯光movable lighting在舞台台面安装在灯架上可移动的灯光。
四十五、灯控室lignting control room控制舞台灯光的操作用房。
四十六、声控室lighting control room控制舞台灯光的操作用房。
四十七、舞台监督指挥系统stage manager control system舞台监督指挥演出的各种信号和双向对讲系统等。
四十八、舞台监视系统stage monitoring (display)system观察舞台演职员演出实况的电视监视系统。
基地和总平面一、剧场基地选择应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合理布点。
二、剧场基地应至少有一面临接城镇道路,或直接通向城市道路的空地。
临接的城市道路可通行宽度不应小于剧场安全出口宽度的总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800座以下,不应小于8m;2、801~1200座,小应小于12m;3、1201座以上,不应小于15m。
三、剧场主要入口前的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剧场建筑从红线退后距离应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并按不小于0.20m2/座留出集散空地;2、当剧场前的集散空地不能满足前款规定,或剧场前面疏散口的宽度不能满足计算要求时,应在剧场后面或侧面另辟疏散口,并应设有与其疏散容量相适应的疏散通路或空地。
剧场建筑后面及侧面临接道路可视为疏散通道,但其宽度不得小于3.50m。
四、剧场基地临接两条道路或位于交叉路口时,除主要临接道路应符合本规定第二条的规定且剧场基地前集散空地应符合第三条规定外,尚应满足车行视距要求,且车主要入口及疏散口的位置符合城市交通规划要求。
五、剧场基地应设置停车场,或由城镇规划统一设置。
六、剧场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明确,避免人流与车流交叉。
布景运输车辆应能直接到达景物出入口。
七、剧场总平面设计应为消防提供良好道路和工作场地及回车场地,并应设置照明。
内部道路可兼作消防车道,其净宽不应小于3.50m,空越建筑物时净高不应小于4.00m。
八、环境设计及绿化应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并应充分进行绿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九、设备用房应防止对观众厅、舞台及周围环境的噪声干扰。
十、演员宿舍、舞厅、厨房等附建于剧场主体建筑时,必须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并有单独的疏散通道及出入口。
十一、总平面设计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障碍设计规范》JGJ 50的有关前厅和休息厅一、前厅面积,甲等面积不应小于0.30m2/座,乙等剧场应小于0.20m2/座,丙等剧场不应小于0.18 m2/座。
二、休息厅面积,甲等剧场不应小于0.30 m2/座,乙等不应小于0.20 m2/座,丙等剧场不应小于0.18 m2/座。
当附设小卖部或冷饮部时,不应小于0.04 m2/座。
三、前厅与休息厅合一时,甲等剧场不应小于0.50 m2/座,乙等剧场不应小于0.30 m2/座,丙等剧场不应小于0.25 m2/座。
四、衣物存放面积不应小于0.04 m2/座。
五、剧场设吸烟室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池座和楼座时应分层设置。
2、室内装修天棚应为A级材料,墙面和地面不得低于B1级材料,并应符合本规范中火灾警报规定。
六、剧场应设观众使用的厕所,厕所应设为前室。
厕所门不得开向观众厅。
男女厕所厕位数比率为1:1,卫生器具应符合下列规定:1、男厕:应按每100座设一个大便器,每40座设一个小便器或0.60m长小便槽,每150座设一个洗手盆;2、女厕:应按每25座设一个大便器,每150座设一个洗手盆;3、男女厕均应设残疾人专用蹲位。
观众厅视线设计一、视线设计应使观众能看到舞台面表演区的全部。
当受条件限制时,也应使视觉质量不良的观众能看到80%表演区。
二、视点选择应符合列规定:1、镜框式台口剧场宜选在舞台面台口线中心台面处;2、大台唇式、伸出式舞台剧场应按实际需要,将设计视点相适当外移。
3、岛式舞台视点应选在表演区的边缘;4、当受条件限制时,设计视点可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舞台面0.30m;向大幕投影线或表演区边缘后移,不应大于1.00m。
三、视线升高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视线升高差“C”值应取0.12m;2、隔排计算视线升高值时,座席排列应错排布置,保证视线直接看到视点;3、儿童剧场、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露天剧场视升高值可提高一些要求;4、为满足较高音质要求,视线升高值设计宜采用较高要求。
四、舞台面距第一排座席地面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镜框式舞台面,不应小于0.60m,且不应小于1.10m;2、伸出式舞台面,宜为0.30~0.60m,附有镜框式舞台的突出式舞台,可与主台齐平。
3、式舞台台面,不宜高于0.30m,可与观众席地面齐平。
五、观众席对视点的最远视距,歌舞剧场不宜大于33m;话剧和戏曲剧场不宜大于28m;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20m;六、镜框式舞台观众视线最大俯角,楼座后排不宜大于20。
;靠近舞台的包厢或边楼座不宜大于35。
伸出式、岛式舞台剧场俯角不宜大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