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江苏专用练习:第四章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巩固] (2019·德州高二检测)下图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大陆部分投资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理现象属于()
A.工业集聚B.产业转移
C.资源调配D.劳动力转移
2.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不断在中国投资建厂,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
A.资金充足B.技术先进
C.交通便利D.市场广阔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将汽车生产的部分或者整车生产企业从本土或者其他国家移到中国进行生产,属于产业转移现象。
第2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广阔,吸引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而中国在资金和技术及交通等方面与美国比不具优势。
答案:1.B 2.D
(2019·济南一中质检)下图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动力机制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可知,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不包括()
A.经营成本较低B.淘汰落后产业
C.扩大企业经营规模D.政府的优惠政策
4.产业转入给中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②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③有利于扭转环境恶化的局面
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第3题,淘汰落后产业是东部地区推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原因之一,不属于中西部地区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入的拉力。
第4题,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东部地区迁往中西部地区的产业主要是能耗较高、污染较严重、附加值较低的原料导向型产业和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如果控制不当,会导致中西部地区环境恶化。
答案:3.B 4.B
(2019·日照检测)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原之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
据此回答5~7题。
5.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A.劳动力成本B.能源资源
C.环境承载力D.市场需求
6.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有(双选)()
A.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D.减缓企业用工荒
7.下列关于制造业“西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
B.减轻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
解析:第5题,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东部地区劳动力的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制造业逐渐失去原有的区位优势,A对;东部地区原本就没有能源资源优势,B错;东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和市场需求量仍然比较大,C、D错。
第6题,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使用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劳动力的数量,减缓了企业用工荒;解决了工厂用工问题,减缓了工厂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但是对工人的素质要求较高。
第7题,制造业“西进运动”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不利于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A错;东部地区工厂减少,排放污染物减少,环境压力减小,B对;虽然产业向西部迁移,但不会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C错;因为工厂向西部迁移,必然增加与东部地区的联系,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D对。
答案:5.A 6.BD7.BD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
长期以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发生在制造业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美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欧美地区的一些跨国公司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跨区域直接投资,率先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区,从而使产业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转移的现象。
材料二下图为全球产业转移路径示意图。
(1)简析材料二图中产业转移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分析欧美地区率先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
(3)近年来,我国环渤海地区在中央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下,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区域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环渤海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1)图中信息表明,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区域分布上非常不均衡,其中以东亚、东南亚地区为主,尤其是中国。
(2)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水平高,现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成本不断上升,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内部交易成本、市场、环境因素等方面;其进行产业转移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区位,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获得最大利润。
(3)环渤海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要有选择地承接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科技创新的产业。
答案:(1)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
(2)欧美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随着土地、劳动力、内部交易等成本的上升,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压力加大,欧美地区的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进行产业转移,并且形成向亚洲转移的明显趋势。
(3)承接产业转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承接的产业应以资源节约型为主;应该加快承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步伐。
[能力提升]
(2019·海口高二检测)一直以来,我国鼓励东部工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政策见效不明显。
读我国部分地区净产业转移(转入量—转出量)和净碳排放转移(转入量—转出量)图,回答1~2题。
1.制约我国东部工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因素有(双选)()
A.东部的产业集群效应
B.东部的交通条件
C.中、西部的劳动力价格
D.中、西部的资源状况
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沿海以低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B.中部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C.京津地区以低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D.西北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解析:第1题,东部的产业集群效应比中、西部好,这制约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A符合题意;东部的交通条件较中西部优越,不利于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B符合题意;中、西部的劳动力价格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吸引东部产业的转入,C不符合题意;中、西部的资源丰富,有利于吸引东部的产业转入,D不符合题意。
第2题,由图可知,东部沿海净产业转移和净碳排放转移为负值,说明产业转移以高污染产业转出为主;中部地区净产业转移和净碳排放转移为负值,结合图中净碳排放转移数值,可知以低污染产业转出为主;京津地区净产业转移和净碳排放转移为正值,且净碳排放转移量小,说明以低污染产业转入为主;西北地区净产业转移和净碳排放转移为正值,且净碳排放转移量大,说明以高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答案:1.AB 2.C
(2019·福州质检)2016年10月15日,被称为“华为心脏”的华为企业数据中心从广东深圳迁至广东东莞,至此,东莞松湖企业数据中心将支撑华为业务发展的大旗,肩负公司云化、数字化转型的新使命。
下图示意不同类型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
读图,回答3~4题。
3.华为企业数据中心属于图中的()
A.①类企业B.②类企业
C.③类企业D.④类企业
4.华为企业数据中心迁往东莞的主要原因是东莞()
A.科技水平高B.劳动力廉价
C.消费市场大D.生产成本低
解析:第3题,以数据中心支撑的华为业务,主要从事云化、数字化产业,为技术密集型企业,与图中③类企业基本相同。
故选C。
第4题,相对于深圳等一线城市,东莞发展产业的生产成本较低,这是吸引华为“数据中心”迁入的主要原因。
故选D。
答案:3.C 4.D
(2019·郑州一中期末)近年来,广东省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2016年,广东省生产的机器人迎来产品创新升级潮,产量年增加4 000台。
下表为2013年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北、粤西产业结构统计表。
据此回答5~7题。
5.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6.广东省内部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主要转移方向为()
A.甲地→丙地B.丁地→乙地
C.丙地→乙地D.丁地→甲地
7.关于广东省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有(双选)()
A.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B.市场优势不断丧失
C.能源供应日趋紧张
D.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招工难度加大
解析:第5题,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科技,故广东省机器人产业投资建设最适宜的地区是经济发达的地区。
根据表中四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可知,甲地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一产业比重最小,说明甲地经济最发达。
第6题,根据表中的产业结构分析,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甲地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在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突出。
而其他三个地区在土地、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
因此,甲地的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最可能转移到乙、丙、丁三地。
与丙地、丁地相比,乙地经济发达,乙地的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可能转移到丙地、丁地。
第7题,由于经济的发展,广东省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成本增加,急需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速度,增加产品附加值,获取更多利润。
机器人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产品附加值高,A正确;市场因素影响不大,B错误;与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关系不大,C错误;广东省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导致广东省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招工困难,D正确。
答案:5.A 6.A7.AD
8.(2019·哈师大附中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上海制造”是我国的传统品牌,当前上海正谋求产业梯度大范围转移。
“两头(研发、营销环节)在沪,中间(生产环节)在外”的经营模式,将成为上海企业未来生存的常态。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时期产业转移重心演进示意图。
(1)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重心演进的阶段性特征。
(2)分析上海“两头在沪,中间在外”的经营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对上海的影响。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时期产业转移的重心不同。
(2)运用产业转移相关知识来分析其形成原因。
其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分析。
答案:(1)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随着技术力量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长江三角洲地区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2)形成原因:研发与销售环节是制造业的高端环节;上海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有良好的商务环境、雄厚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密集的优秀人力资源等独特优势;随着上海产业不断升级,生产环节在上海已由区位相对优势转为劣势;周边地区经济落后,工业化水平低,劳动力工资低,土地价格低,并有政策支持,有发展生产环节的相对区位优势。
有利影响:减少空气污染,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为上海产业升级创造条件。
不利影响:因生产环节迁出,增加上海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