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新常态_下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政策取向阅读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政策取向阅读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政策取向阅读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政策取向一、引言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新常态和政策取向成为了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新常态和政策取向进行深度探讨,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1. 新常态的含义中国经济新常态指的是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调整更加迫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紧迫。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注重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

2. 新常态的特征新常态的特征主要包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消费需求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

这些特征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三、中国经济政策取向的调整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方向,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释放市场活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 有效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通过调整政策工具,引导经济发展方向,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3. 深化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政策的基本途径,通过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审批、促进产权保护、加强科技创新等,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四、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政策取向的价值和意义中国经济新常态和政策取向的调整,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和政策取向的调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和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特征,支持和积极参与中国经济政策取向的调整,共同推动中国经济迈向更加均衡、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自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即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

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趋势非常重要。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持续放缓。

由于经济基础不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发达经济体。

然而,这种局面正在改变。

鉴于其逐渐成熟的经济体和人口结构,中国经济增长率必将逐步放缓。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应该是6.5%〜7%。

其次,中国经济结构将持续调整和升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国内消费需求将更为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将继续推动消费升级,并加快服务业的发展。

由于服务业增加了更多就业机会,因此服务业的发展将成为中国整个产业结构的核心,未来十年内可能贡献40%-50%的GDP增长。

此外,产业转移政策和工资成本的上升将扮演着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角色。

第三,中国经济将继续推进全球化。

在近些年中,中国在政策层面上积极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旨在加快亚洲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合作。

中国的开放程度至关重要,因为一个国家能否在全球市场环境下获得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其扮演的角色和开放性。

这是一个吸引外资和增加国际贸易的巨大机会。

最后,新技术发展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

中国已成为第一个实现超高速移动交通系统的国家,如Maglev技术。

此外,中国正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

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将使中国的数字化经济更加透明和高效,从而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带来更多的机遇。

总之,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将继续发展,并在结构、全球化和技术等方面推动其未来趋势。

因此,合理把握和把握这些趋势,将是企业及个人在中国经济市场竞争中获取成功的基础。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转型升级:由过去的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以创新和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2. 稳中求进: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但稳中有进,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也意味着我国可以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 转向内需:消费、投资和出口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新常态下,要更加注重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尤其是内需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4. 开放合作:通过开放合作来促进经济发展,也是新常态的一个特点。

中国正积极参与全球化,并将继续推进国际化程度和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5. 管理调控: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管理和调控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和市场监管体系,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和有序。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政策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政策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政策选择*———中国宏观经济学术研讨会(2016)综述苏梽芳陈昌楠*苏梽芳、陈昌楠,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邮政编码:362021,电子信箱:suzufine@hqu.edu.cn 。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在全球经济“低增长、低通胀和高不确定性”的局面下,中国经济如何在新常态化背景下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政府决策部门、经济学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华侨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共建)、经济研究杂志社、财贸经济杂志社联合主办,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承办,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协办的中国宏观经济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1月20日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研究员、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兼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汪红驹、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兼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郭克莎教授先后做了主旨演讲。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银河证券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近7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通过聚焦经济学学术前沿,对中国宏观经济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共同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建言献策。

在主旨演讲中,裴长洪研究员就当前经济形势中的宏观政策配合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从当前国际宏观经济形势视角,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组织不断下调经济增长预期,包括欧央行和日本央行在内的全球六大央行均是实行负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

对于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他认为,政府对实体经济融资高度重视,2016年9月份以来实体经济融资增加的力度在加大,工业生产平稳,工业增加值和其他相关的经济数据好转。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1. 引言1.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包括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已经逐渐放缓,传统产业发展模式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来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在增速与质量的平衡中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但也充满着机遇和希望,只有全面认识和应对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1.2 重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重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更新和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国家整体经济实力。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增长,更好地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

高质量发展还可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通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可以使全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重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全面发展。

只有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才能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更强劲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1.3 本文主要目的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如何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及政策取向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及政策取向

2 中国经济新常态 的发展态势 2 . 1经济增长率 下降 劳动力 成本 的增加导致生产成本逐渐上升,后发优势减 弱 导致技术进步率不 断下滑 ,中国经济的供给开始出现紧缩 的态势 。与此 同时 ,投资收益率和投资增长率的 同步下降致 使 出 口导向型增长方式难 以为继 ,伴 随着 出 口受制 ,经济需 求 也将 紧缩 。供给 、需求双方面的紧缩将导致经济增长率 的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经济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及政策取向
,安徽 蚌 埠 2 3 3 0 3 0
摘 要 :现如今 ,我 国经 济正迈入 “ 新 常态”的 阶段 :经 济增 长速 度向着中高速前进 ,经济结构也向着资金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转 型 。在 这 一 经 济 运 行 向 新 阶 段 转 换 的 时 期 ,能 否 顺 利 度 过 “ 新 常 态 ”这 一 阶段 决 定着 我 国 未 来 经 济 发展 的走 向 。 本 文 围绕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 ,对 中国经济 “ 新 常态”的具体 内涵进 行分析 阐释 , 同时对我 国经济 “ 新 常 态 ” 的 发 展 态势 提 出若 干 看 法 ,并 对 我 国促 进 改革 、调 整 结构 、 防 范风 险 等 宏观 政 策 提 出相 关 对 策 建 议 。 关键 词 :新 常 态 : 发展 态势 :宏 观 调 控 :市 场 运 行 ;政 策 导 向 中 图分类号 :F 1 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鳊 号:1 6 7 1 - 5 8 6 1 ( 2 0 1 5 ) 0 5 - 0 0 6 9 — 0 2 2 0 1 4年 ,在全球经济乍暖还寒 ,中国改革蓄势待 发的宏 观环境下 ,中国经济却正承受着 自 2 0 0 8年金融危机 以来前 所未有 的下行压力 :实体经济指标 中,国 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速度 明显放缓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水平下 降、投资规模也较 前年有所缩减 。同时 , 金融指标中的货 币供应量 、 利率水平、 社会融资量等不仅低 于市场预期值 ,也不及过去的惯性 目标 。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中国经济开始冷静的反思 自身客观 的发展阶段 、增长潜 力和动力机制 。2 0 1 4年 5月 ,习近平总 书记赴河南考 察,在考察时他强调 ,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 个 非 常 重 要 的 战 略机 遇 期 ,应 “ 从 当 前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阶 段 性特征 出发,适应 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 。同年 1 O月 ,李克强总理在第 2 l届亚太 经合 组织财长会上提出 , 中 国经 济 运 行 “ 仍 处 于 合 理 区 间 ,并 出现 了一 些 积 极 、深 刻 的趋 势变化 ” ,“ 结 构优 化更趋明显 ” 。中国经济发展 的新 常 态 由 此被 正 式 提 出 ,并 伴 随 着 2 0 1 4年 中 国 宏 观 经 济 的 现 实 演 进 而 渐 现端 倪 。 1中国经济新常态 的内涵 1 一 市场经济 的基本 “ 常态 ” :市场配置资源 ,产 能适 度过剩 事实上,市场 经济的 “ 常态 ”是一种供给大于 需求 的产 能适度过剩状态 。当然短时期 内局部 的供不应求也会 出现于 市场 经济 当中 ,但是资本的趋利性会 自主地调节这种供 需不 均衡 ,最终形成供大于求的 “ 常态 ” 。以美国为例 ,处于市 场经济 “ 常 态 ” 中 的制 造 产 业 约 有 2 2 % 左 右 的过 剩 。这 种 过 剩的产量不仅可 以增加 同行业的竞争度 ,也有利于相关产业 进行技术革新 。同样在 中国,按照 国家统计局 2 0 1 3年公布 的官方数据显示 ,我 国钢铁产业 的产 能利用率为 7 8 . 7 % ,处 于市场经济的 “ 常态 ” ,并没有 发生严重的产能过剩 。但是 放 眼 美 国 、 日本等 发达 国 家 ,我 们 不 难 发 现 中 国钢 铁 市 场 的 竞争尤为激烈 ,同时伴 随着价格 血拼 的大 面积 亏损 也时有出 现。事实 上,实际较低 的全行业盈利水平 可能导致 实际产能 利用率远远低于 7 8 . 7 % , 即产 能 更 加 过 剩 。 1 . 2市场经济 的 “ 非常态” :政府过分干预 经济 ,供给 小于需求 自改革开放至 1 9 9 6年间 ,中国的市场经济在供不应求 的 “ 非常态 ”状态下徘徊不前,但彼 时的国民经济也同样 以 “ 非常态 ”的速度 高速增长 。2 0 0 1年我 国经济走 出 1 9 9 7年 亚洲金融风暴 的阴影 ,同时开始新一轮 的快速 增长 。但 是 2 0 0 8 年 全球 金 融 危 机 发 生 , 供 不 应 求 、物 价 上 涨 的 局 面 再 次 出现 ,我 国的经济发展又 一次进入 “ 非常态 ” 。然而面对这 阶段经济发展滞涨 的压力 ,我 国没有借 助市场的力量来调 整经济结构 ,而是抛 出四万亿 的投资 需求 ,动用政府的行政 力量进行宏观 调控 ,采用 计划经 济的手段 来维持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 。宏观看来 ,我 国在 从计 划经济逐步转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 的步伐 中,存在政府对经济 的过分干预 。过度的调控 在 导 致 一 些 基 础 产 业 产 能严 重 过 剩 的 同 时 也 导 致 其 他 产 品 供不应求 、 物价快速上升 , 这些均属于市场经济 的“ 非常态 ” 。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与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与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与发展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正逐渐进入新的常态。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以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为核心,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中,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机遇也与以往不同,这些机遇将为中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动力。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在这一改革背景下,中国经济将加快消除产能过剩和去杠杆化,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这将为中国经济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机遇。

二、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动能增强经济韧性创新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中国将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通过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将增强自身韧性和竞争力。

三、开放型经济: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和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同时,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推动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

这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伙伴。

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

中国将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绿色低碳发展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同时也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五、人力资源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和高技能劳动力中国在新常态下,需要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和高技能劳动力,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

中国将加强教育改革,注重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此外,中国还将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质。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政策选择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政策选择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政策选择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未来走势充满不确定性,以稳定经济为目标的宏观政策如何选择,是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许志伟、刘建丰构建考虑异质性收入、流动性约束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收入不确定性的宏观效应。

理论分析表明,收入不确定性上升,由于预防性动机,家庭会增加流动性资产,从而对生产性风险资本产生挤出效应,导致总需求变弱、经济下滑。

不确定性冲击对产出具有明显的负向效应,而金融危机期间这种负面效果更加明显,这说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高企可能是金融危机期间经济增速严重下滑和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

我国经济转型的重点在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如何处理好“调结构、稳物价和保增长”的关系是长久以来的热点问题。

随着产业分工的深入,经济中的外生冲击对于产出、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效果愈发平滑。

国内技术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应建立明确的货币政策规则。

此外,来自国外的冲击对国内通货膨胀、进出口和实际汇率的影响不可小觑。

华侨大学赵林海和徐海东研究货币政策规则类型与经济行为主体学习策略的各种组合对通胀预期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结果发现,通货膨胀水平不仅受到货币当局货币政策规则的影响,还受到经济行为主体通胀预期的理性程度的影响。

数值模拟还显示,宽松货币政策条件下模拟的通货膨胀水平与理性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程度最小。

二、城乡发展与绿色经济我国经济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在全国及区域范围内仍十分突出。

华侨大学王健康应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经济开放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分析本地经济开放水平对周边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

研究发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呈现倒“U”型且自东向西逐渐递增的演变趋势;经济开放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空间相关性均比较明显;对外开放及对内开放的人口流动与所有制结构总体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趋势逐渐展现出来。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从以出口和投资拉动为主转向消费和服务业的拉动,以及新旧动能转换和创新驱动的强劲推动。

首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放缓。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以高速增长为特征,但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增长也逐渐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1%,处于近30年来的低位。

尽管增速放缓,但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二位,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其次,中国经济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开始失效。

政府提出了消费、服务业的引领和市场化改革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例如,2019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54.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还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和创新驱动的挑战。

传统产业已经进入后发展阶段,新兴产业正在崛起,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带动经济发展。

中国政府通过“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计划加快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最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逆风,中国推出了一系列“一带一路”倡议和自由贸易区建设等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和互动。

外贸出口和外资吸引也在逐步提高。

浅谈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镇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如何应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困境,寻找出路,成为当前压倒性的课题。

本文将从镇域经济的困境出发,探讨其发展的出路。

1. 人口流失和资源枯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不断流失,造成了农村社会资源的枯竭和经济发展的制约。

许多镇域经济发展受限于人口稀少和资源匮乏的局面。

2. 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农村镇域经济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销售不畅,产值不高,很难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随着农民工外出务工,农村的主导产业出现了空心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镇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基础设施滞后许多农村镇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现代化的交通、通信、能源等设施。

这造成了农村镇域企业的生产、销售和扩张空间受限,大大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4. 市场竞争不足由于缺乏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许多农村镇域企业自身发展受限,缺乏竞争力。

随着城市中心商业的扩张,农村镇域企业面临着来自城市的激烈竞争,这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新常态下镇域经济发展的出路1. 发展新型农业在当前新常态下,农村镇域应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的增值,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镇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

政府可加大对农村镇域的基础设施投入,建设现代化的交通、通信、能源等设施,提高农村镇域的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 促进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农村镇域发展的重要路径。

通过引进外来产业和技术,带动当地重点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与工业、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实现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打破传统产业的壁垒,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早已被世界所瞩目。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也积累了独特的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中国也在不断地面对新的发展挑战。

一直以来,中国都在探索具有可持续性的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这不仅关系到中国自身的未来,也关系到全球的共同发展。

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的速度减缓,效率与创新成为经济竞争的主要因素。

面对这些变化,中国正在探索一条适合自身条件的高质量发展的路线。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推进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中的崛起,不仅依赖于过去的基础设施投资、出口和低端制造业,并且还取决于技术和制造业的发展。

然而,中国目前在创新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占比在全球仍然属于较低水平。

因此,推进创新驱动是中国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关键步骤之一。

为了向前推进,中国需要在各个领域投入更多资源,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化,支持开放型创新模式,以及加强研究和发展人才的培训。

同时,吸引海外人才以及大力发展其科技领域的开放性,对于中国创新发展来说也至关重要。

2.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中国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随着人们日益关注环境保护,中国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措施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尤其是在雾霾问题上,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污染治理和清洁能源的利用,通过统筹规划空气质量、水资源、土壤污染等方面的治理,建立科学、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3.加强国际化与全球合作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国际化和全球化方面的合作。

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建立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的框架。

中国应该在这些框架下推进自己的经济发展,并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角色。

4.加强政策协调和整合中国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套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此外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和整合也至关重要。

中国政府必须确定正确的政策和战略,队伍协同合作,确保高质量生产机制高效运转,并提高资本效率,以此来推动经济更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挑战
一、引言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飞速的发展。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被定义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及面对这些挑战的策略。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1.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其增长速度已经从高速转向中高速,这是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

2. 经济结构优化:中国经济正在从依靠低成本优势的制造业,转向以科技、信息、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

3. 创新驱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依靠创新来推动发展,这需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新常态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 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将面临供不应求的压力,需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环境压力: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需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环境问题。

3. 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存在,需要加大扶贫力度,推动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四、结论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面对新常态,我们需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同时,也需要解决人口老龄化、环境压力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者:史明来源:《商情》2015年第38期【摘要】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依然强劲,但是经济发展速度已经有放缓趋势。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一般称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

本文在对“新常态”进行解析后,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机遇以及中国企业在新常态经济下的选择。

【关键词】“新常态”;机遇;选择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

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

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一般称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一、“新常态”解析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

经济新常态是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

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是经济新常态最为直观的表现。

2014年以来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已经释放出这一信号。

12月上旬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11月中国进出口同比双双回落,工业增加值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投资持续低迷,11月当月的道路运输和公共设施管理的跌幅,甚至超过了10个百分点。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正逐渐进入新常态。

在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和加强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以往的高速增长转向了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由资本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转变。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维持在世界前列,但增速已逐步放缓。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也是非常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加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等问题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有限,而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经济结构正朝着以服务业为主的方向转变,这也为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提供了新机遇。

新经济、高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政府也加大力度支持和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升级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加快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等方向转变,以适应全球经济新趋势和技术革新。

政府鼓励创新,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的支持力度,同时也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业链水平和供给质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在新常态下,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国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政府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和科研投入,提升我国经济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保持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

对外开放新常态下,我国将继续推动对外开放,扩大国际合作,深化双边和多边经济关系,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扩大。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探讨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探讨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探讨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外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面对这样的大环境,中国经济需要探索出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路径,维持经济稳定、发展健康。

一、从速度到质量,转变发展理念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从过去的高速发展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

这就要求政策层面和企业层面都要从“规模扩张”到“升级换代”上来。

例如,应该鼓励推崇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而非追求简单的制造业扩张。

政府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推动制造业向更高端、更绿色、更智能升级,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质量。

二、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道路中国这个国家拥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国情和文化,我们需要找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例如,在环保方面,中国政府提出并实行了多项政策和行动,如加强环境治理、减少污染排放、推广绿色产业、发展清洁能源等。

中国还将绿色发展列为国家战略,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向着可持续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三、优势互补,发挥互联网经济带来的红利当前互联网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互联网经济的领军者之一。

互联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变革,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还拥有着农业、制造业等诸多实体经济的优势。

因此,怎样发挥虚实结合的优势,使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实现优势互补,成为当前中国经济需要解决的问题。

政策层面可以进一步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打造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鼓励企业跨界合作,加强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结合,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四、加强金融监管,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金融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在市场化改革措施的推动下,中国金融行业快速扩张,但也面临着风险和监管不足的问题。

因此,当前需要对金融业加强监管,并鼓励其健康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趋势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以下是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

一、转型升级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这一转变必须依靠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强力支持。

特别是在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的发展,将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向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环境建设,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二、内需拉动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出口、投资和制造业等老的增长点不再是主要支撑力量,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依靠内需拉动。

改善城乡低保制度、扩大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加强社会保障等政策将助力内需拉动。

此外,打造便利、稳定、公平和包容的市场环境,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市场消费和投资需求,也是拉动内需的关键。

三、经济结构优化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逐步实现从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加强城市与乡村、区域与区域的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推动经济升级和社会发展。

四、对外开放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建设更为稳健、全面、高质量的对外开放格局。

鼓励外资进入,加强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相互合作,以及加强自贸区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将有助于构建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网络,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五、推动绿色发展中国发展的新常态需要绿色发展的支持和带动,要推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快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和政策,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需要注重转型升级、内需拉动、经济结构优化、对外开放、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均衡发展,以此推动中国经济走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平衡的发展道路。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及新常态下的变化特征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及新常态下的变化特征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及新常态下的变化特征研究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30 多年的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调整的深化,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正在形成,为此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新常态下的变化特征。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自1978 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率持续高速增长,直到2011 年达到了14.2%的峰值,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中国经济增长的成功可以归结于多种因素,包括有利的经济体制、廉价的劳动力和政府的工业化政策。

但是,随着新常态下的到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正在不断转变,长期趋势正在发生改变。

未来,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可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人口结构的变化。

2019 年,中国人口超过了14 亿,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随着生育率的持续下降,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这将给经济增长带来挑战。

2.国际竞争的加剧。

随着国际贸易的加速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竞争地位正在受到挑战,其他亚洲国家也在争夺中国的市场份额。

此外,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竞争也在加剧,这可能会限制中国的经济增长。

3.资源约束。

中国的资源利用率已经达到了极限,同时,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中国政府正在加强环保政策。

这些因素都将限制中国的经济增长。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转向低速增长、调整结构、提高效率的时期。

新常态不是危机,而是在长期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对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方式的调整和优化。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增速平均达到了10%以上,而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到6-7%之间。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

2.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新常态下,由于制造业的下滑,中国正在寻求实现产业升级,并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形势与对策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形势与对策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形势与对策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模式发生转变,增长速度从过去的10%左右下降到6-7%左右的新阶段。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稳定经济增长。

本文将从宏观调控、结构调整、开放和提高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探讨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宏观调控方面,中国经济面临着GDP增速放缓、产能过剩、通胀压力以及金融风险等问题。

对于GDP增速放缓,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资,提高消费水平,以拉动内需;同时,可以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和减少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资金供给,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

对于产能过剩,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企业以及推动产业升级,减少过剩产能。

对于通胀压力,政府可以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确保物价稳定。

对于金融风险,政府需要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结构调整方面,中国经济需要从依赖出口和投资驱动转向依靠消费和创新驱动。

对于出口依赖,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内需和提高国内消费水平来减少对外出口的依赖性,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于投资驱动,政府需要减少过度投资,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开放方面,中国需要深化开放进程,加快经济体制步伐。

首先,政府需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市场壁垒,鼓励竞争,增加市场活力。

其次,政府可以加大财税力度,优化税收体系,减轻企业负担。

同时,要推进金融体制,增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开展跨国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拓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提高创新能力方面,中国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被称为“新常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其政策取向。

我们将首先概述新常态的内涵和背景,然后分析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包括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

接着,我们将探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政策取向,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创新驱动、扩大对外开放等。

本文旨在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特征,以及政策取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中国经济新常态是指在经历了一段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趋势性的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与过去几十年高速增长不同,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但仍保持在中高速增长区间。

这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国经济正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更多依赖内需和创新驱动。

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同时,传统产业加速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创新驱动成为核心: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政府和企业都在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绿色发展日益凸显: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挑战,中国经济新常态强调绿色发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成为重要任务,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 重 因 素 的 交 叉 相 互 作 用 已 使 政 府 主 导 型 模 式 丧 济 推 入 了 全 面 调 整 的 新 时 期
贸 易保护 主义 重 启

失 了 活力 与动 力

此 模 式 下 多 年 高 增 长 后 的 增 速 回 全 球 储 蓄

消 费 格局 以 及 国 际 资 本 集 聚 方 向 都 发 生






新常态


现的 原 因



三大 红利


的消 失
境 已 难 以 承 受 内 外 失 衡 产 能 过 剩 城 乡 不 平衡 地所 谓 经 济 运 行 的 新 常 态






可 理 解 为 相 对 先前

区 差 距 收 人 差 距 过 大等 问 题 积 重 难 返 而 且 人 口 结 态 势 其 最 大特 征 是 GD P 由 高 速 转 入 中 高 速 增 长


大 发 展 催生 出 了 中 国 奇 迹




经 济 总 量 跃居 世 界 第 谓 新 动 力


、 、


即 是新 常 态 下

中 国 经 济 将从 要 素 驱
二等

我 国 政 府 具 有 控 制 力 强 动 员 力 强 推 动 力 强 动 投 资 驱 动 转 向 创 新 驱 动
, ,
长 路径


新常 态 下我


增 长 路径 选 择 仍 须

回到
资 本 投 入 型 但 绝 非 重 蹈 覆 辙 而 是 要走

条 我 们 称 之 为 效 率 资 本 投入 型 的 增 长 路 径 关键 词 新 常 态

增长路径
效率
_
落 5


预示着 我 国 经 济 运 行将 迈 入 新 阶段

超 型增 长 奠 定 了 当前 我 国 的 经 济地位
因 为 强势


当 然 也 正 化 主 要 表 现 为 房 地 产 风 险



地方债 风 险 金 融风




所 以 不 易 收敛



三位

体 政 府 主 险 财政 风 险 等 且 这 些 风 险 相 互 关 联 某个 点 的 爆


而 多挑 战



是指存
的 特点 在 政 府

国企


国有 银行 三位




在制 约经 济 增长 的风 险 这些 在 髙增 长 过 程 中 被 酝

的 政府 主 导 型 模 式 下 通 过








的 非 均 衡 赶 酿 但 又 被 潜 藏 的 风 险 将 会 随 着 增 速 放 缓 而 显 性

牵 引 经 济 增 速 下 行 入 占 比 上 升 将 更 多 分享 经 济 发 展 成 果


通 过这 些

至 于 政府 主 导 型 模 式 红 利

表 现为

30
多 年来 结 构 变 迁 促 进 先 进 生 产 力 产 生 扩 散 推 动



系列

我 国 政 府 主 导 的 经 济 连 年 高 增 长 工 业 化 与 城 市 化新 增 长 点 的 涌 现 同 时 逐 步 淘 汰 产 能 过 剩 行 业

经 济学动态
》2 0 1 5
年第



学 术探 讨


新 常 态 下 中 国 经 济 增 长 的 路径 选 择
黄 志钢
刘 霞辉
劳 动 投 入型
效 率 驱动




容提 要 本 文 在柯 布


道 格拉 斯 生 产 函 数 框 架 下 分 别 对 资 本 投 入 型

, ,
构变 化 和 劳动 力 拐 点 出 现



人 口 红利


低 劳 动 成 本 这 是


个 总 体 的 最显 现 在 外 的 现象



引 发 的 主要
比 较 优势 消 失 再 加 上 国 际 金融 危 机 爆发 对 外 贸 依 原 因 至 少 可 从 三 大 方 面 来 概 括 套 用

黄 志钢 刘 霞 辉 中


国 社会 科 学 院 经 济 研 究
所 邮 政编 码



〇〇 8 3 6

电子邮 箱

hzg 7 1 0 7
11
@ 1 63


co m




_
xh
@ ca ss
_
or



cn


5 1


重 大 改 变 使 得 多 年来 对 外 资 与 外 贸 依 存 度 高 的 我
动人 口 比重 为
比在
20 1 0 74


2 0
1 1
年 中 国 适 龄 劳 换 挡 减 速 是 必 然 的



如劳动人


数 量 减 少 将 降低




1 0
年 来 首 次 下 降 社 会 抚 养 潜 在 增 长 率 资 源 环 境 压 力 加 大



难承受粗放增

年 达 到 顶 点 而 各 地 民 工 荒 现 象 也 推 长 的 过 高 速 度 要 素 成 本 上 升 产 能 过 剩 重 复 建






新 常态 下 经 济运 行的 特 征




国 经 济增长 顿 失


个核 心动力
10

可 以 说 未 来 我 国 对 于 新 常 态 的 经 济 特 征 当 前 似 乎 已 成 共 识


很难 再 现 加 入 WT O 最 初

年 的 全 球 化 红 利 对 即 中 国 经 济 进 人 了 以 中 高 速 优 结构 新 动 力 多 挑

, ;







驱 动 形 成 的 世 界 工 厂 优 势 不 再 以 劳 动 密 集 型 产 于 优 结 构





则 涉 及 多 重经 济 结构 的 优 化 产 业 结

品 为 主 的加 工 贸 易 补 偿 贸 易 将 遭 受 挑 战


在 劳 动 构 上 第 三 产 业 将 逐 步 成 为 产 业 主 体 需 求 结 构 上

衡 引 生 出 大 量 产 能 过 剩 低 水 平 重 复 建 设 地 区 分目 前 正 处 于 经 济 增 速 换 挡 期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期 前 期 割 资 源 耗 竭 环 境 污 染 过 度 投 资 等 问 题 这 些 负 刺 激 政 策 消 化 期 的 三 期 叠 加 新 阶 段 所 面 临 的 艰 巨



参 与 率和
劳动人

然失 业 率 不 变 前提 下





红 利 消失


消 费 需 求逐 步 成 为 需 求 主 体 城 乡 区 域 结 构 上 城
; ,
口 数 量减 少
将会 直接 降 低 未 来 潜 在 增 长 率



乡 区 域 差距 将 逐 步缩 小


收 入 分配结构 上 居 民 收

段 确 实 极 大 地 推 动 了 中 国 工 业 化 与 城 市 化 的 快 速 发要 探 讨 新 常 态 下 新 增 长 展 但 也 引 致 了 经济结 构失 衡 积累 了诸多 问 题




路径 的 形 成 必 须 先


其 大致 了 解


下 新 常态 经 济 运 行之 现 状 阶段 性特




导 下 的 经 济本 质 具 有 扩 张 性 垄 断 性 与 粗 放 性 特 征


发 可 能引 发 连锁效 应
“ ”

尤其 是 各 地 各 级 政 府 间 的 竞 争 造 成 了 经 济 结 构 失 以 上 对 新 常 态 特 征 的 概 括 充 分 体 现 了 我 国
, , ,


飞 跑道


尽 管 成就非 凡 完 成 了从 低 收人 向 中 等收


新 常 态 的 提 出 表 明 我 国 经 济运 行 进 入 到



个重
人 国 家 的 转 变 但 增 长 始 终 未 摆 脱 政府 主 导 型 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