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巴黎明星广场凯旋门、英国博物馆、美国国会大厦、英国国会大厦、巴黎歌剧院;巴黎旧王宫奥尔良廊、巴黎博览会机械馆、埃菲尔铁塔、伦敦水晶宫。

(2)掌握18-19世纪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各类建筑的特点;重点掌握: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博览会机械馆的建筑特点。

城市规划的探索: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环境与面貌遭到污染和破坏,既危害人民的生活,又妨碍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为了解决城市矛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巴黎改建(奥斯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加尼埃),带形城市(索里亚•马泰)等等。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欧洲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等流派的主张及代表建筑。

熟悉美国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芝加哥学派、草原式住宅的主张及代表建筑。

第三章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1)熟悉战后初期建筑流派: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与构成派及实例(爱因斯坦天文台、乌德勒支住宅、第三国际纪念碑)。

(2)重点掌握:格罗皮乌斯的建筑理论及主要实例(法古斯工厂、科隆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马赛公寓大楼、朗香教堂);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吐根哈特住宅,克朗楼,西柏林国家美术馆、西格拉姆大厦)。

赖特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草原式住宅、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古根汉姆博物馆)。

(3)要求绘制:①萨伏伊别墅②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③克朗楼④包豪斯校舍。

第四章二战后,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1)熟悉二战后建筑设计思潮的七种倾向以及代表建筑师和代表作品。

① 对“理性主义充实与提高的倾向”,②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③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④ 粗野主义倾向,⑤ 典雅主义倾向,⑥讲求“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⑦ 追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西建近现代外国建筑史

西建近现代外国建筑史

19.构成主义派(Constructivism)/俄罗斯构成主义 一战前: 第三国际纪念碑——塔特林 特点:观念与风格派相同,只是手法不同导致形式不同。一样坚持运用建筑的基本要素或结 构构件来进行造型;手法上,风格派比较讲究部分与整体在构图上的平衡,而构成主义派 在构图上往往显得比较唐突、惊险或出其不意。
特点:大厅线条简洁,所有饰物都废除,玻璃与钢用来为现代结构理论服务。
分离派:
代表人物:奥尔布里希 和霍夫曼
主要观点:宣称要和过去传统决裂,主张造型简洁,装饰集中,并采用直线和大片光墙面
以及简单立方体。
代表作品:分离派展览馆——奥尔布里希
11.洛斯:主张建筑以使用与舒适为主,认为建筑“不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装
17.未来主义派(Futurism)20c 初: 马里内蒂
该派无建筑作品
特点:赞赏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赞美现代大城市,对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
表示欣喜。反对传统,否定文化和规律,宣称要创造全新的未来艺术。
18.风格派(De Stijl)/新造型主义派/要素主义派/国际构成主义 1917 年 : 荷兰乌德勒支住宅(施罗德住宅)——里特维德 特点:以抽象的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作为艺术内容(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 组合和构图)
德国魏玛艺术学校 ——费尔德
在其他国家的影响:
德国:青年风格派(Jugendstil) 主要人物:贝伦斯,恩德尔
代表作品:埃尔维拉照相馆 、慕尼黑剧院、
奥尔布里希路:德维希展览馆、(还设计了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
英国:格拉斯哥学派
代表作品: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部分——麦金托什
西班牙:
代表作品:米拉公寓(具有隐喻性的塑性造型)——高迪(属新艺术派,与新艺术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三大复古思潮(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1.古典复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1)古罗马:法、美;法国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古典复兴运动的中心代表建筑有巴黎万神庙、星形广场凯旋门;美国国会大厦2)古希腊:英、德;代表建筑: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国家剧院2.浪漫主义(18世纪下—19世纪上)1)先浪漫主义(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在建筑上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甚或在园林中出现东方建筑小品;代表建筑:丘园、英国布莱顿皇家别墅2)后浪漫主义/哥特复兴(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真正成为一种建筑潮流的时期,以哥特风格为主;代表建筑:英国国会大厦3.折衷主义/集仿主义(19世纪上—20世纪初)1)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合成各种式样2)代表建筑: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1.探索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与革新建筑的设计理念,这是19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领域的发展主题,最初以铁建筑拉开了序幕2.代表建筑:伦敦水晶宫、埃菲尔铁塔、机械馆●对新建筑的探求(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建筑创新活动的共同特征:1.手法趋向简洁,抽象造型;2.注重功能、经济性、工业化生产特征加强;3.探索解决机器化生产与艺术之间的矛盾。

1.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19世纪50年代)1)概述:●“以功能为中心”●1.使用地方建筑材料;●2.采用当地建筑方法;●3.尽量减少装饰,装饰与建筑环境统一。

●这一派的艺术家们否定机器制造的产品,认为其粗制滥造,也反对当时盛行的复古思潮,在建筑上不抄袭历史的样式,崇尚自然,提倡用“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形式,主张建筑表现材料的自然美2)代表建筑:●韦布的莫里斯红屋2.新艺术运动[法]/青年风格派[德](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1)概述:●其主要目标是解决建筑的装饰问题,在本质上是一场装饰运动●1.源于自然;2.崇尚曲线;3.善于使用铁构件2)代表人物及建筑:●维克多.霍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安东尼奥.高迪—米拉公寓、圣家族教堂。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试重点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试重点

1.复古主义思潮时间:建筑从旧形式走向新形式的过程中,出现了复古的建筑潮。

流星雨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末。

原因:主要由于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他们企图从古代的建筑遗产中寻求思想上的共鸣。

2.古典复兴: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这种思潮曾受启蒙运动的影响,由于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了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这就是古典复兴建筑思潮的社会基础。

建筑风格:反对巴洛克、洛可可,束缚建筑的创造性,不适合新时代艺术观,要求简洁明快。

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部雷(伟人博物馆方案、牛顿纪念碑方案)勒杜(巴黎维莱特关卡、勒.桑戴关卡)3.浪漫主义:是指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的另外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有一定的反映。

先浪漫主义时期: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30年代流行于英国。

表现:a.模仿中世纪寨堡或哥特风格。

b.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第二阶段,又称为哥特复兴。

反映了当时西欧一些人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倾向,同时,他们也尝试以哥特建筑结构的有机性来解决古典建筑在新时代所遇到的建筑艺术与技术的矛盾。

4.折衷主义: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外一种建筑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

折中主义越过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建筑形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成各种试样,也称为“集仿主义”。

产生的原因:a.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资产阶级也把文化当成是可以买到的商品,于是花大量钱建造各种历史样式的建筑,从而满足人们玩赏和猎奇的喜好。

B.学术方面,为了弥补古典复兴和浪漫主义各自设计上的局限性,就随意借鉴历史上的各种样式。

C.交通的便利、考古、出版摄影的发展都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古代建筑遗产,进行模仿和拼凑。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和建造工艺的巨大变革,对建筑的影响:新材料(钢铁、玻璃)、新技术(框架结构)、新设备(升降机、电梯)、新建筑类型(图书馆、百货商店、博览会与展览馆、火车站、码头等)。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背诵版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背诵版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背诵版ⅰ学派及主义经典复兴:①资本主义初期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

② 在建筑史上,它指的是模仿19世纪60年代的古典建筑风格。

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

浪漫主义:①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活跃在欧洲的一种建筑思潮。

② 它既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和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情绪,又夹杂着消极虚无主义的色彩。

③ 表演是模仿中世纪的堡垒或哥特式风格,也是为了追求非凡的品味和异国情调。

代表作品:英国议会大厦的折衷主义:折衷主义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样式。

也成为“集仿主义”艺术与工艺运动:① 它在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兴起,表现为强烈反对工业,崇尚逃离工业城市的浪漫情绪,想起中世纪的乡村生活。

②赞扬手工艺制品的艺术效果,制作者与成品的情感交流,以及自然材料的美。

代表人物:莫里斯代表作品:红屋新艺术运动:① 19世纪80年代,它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兴起。

②认为建筑艺术的革新的目的是要在绘画、装饰与建筑上创造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艺术风格。

极力反对历史样式。

③ 在装饰主题中,我喜欢使用自然生长的植物和树木形状的线条。

铁制构件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中。

高迪:西班牙建筑师,在艺术形式的探新中另辟途径。

努力探求一种与复古主义学派全然不同的建筑风格。

① 他尽力将浪漫的建筑形式渗透到太空中。

② 他吸收了东方伊斯兰教的魅力和欧洲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③结合自然的形式,精心地独创了他自己的具有隐喻性的塑性造型。

维也纳学派:① 19世纪末在维也纳国际建筑展上崛起的一群建筑师。

②这一派的建筑师认为新结构、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出现。

③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

④认为建筑艺术必须源于生活与自然。

代表人物:瓦格纳维也纳分离派:① 它是由维也纳学派的一部分创立的。

② 他们声称要摆脱过去,提倡简单。

③ 通常使用大型轻质墙体和简单立方体。

④只有局部集中装饰,装饰主题常用直线,使建筑造型走向简洁的道路。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期末复习重点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期末复习重点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形成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建筑派”现代派的共同特点:1)坚决反对复古,要创时代之新,新的建筑必须有新功能、新技术,其形式应符合抽象的几何形美学原则;2)承认建筑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提倡两者结合;3)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设计是空间的设计及其表现,建筑的美在于空间的容量、体量在形体组合中的均衡、比例及表现。

4)提倡建筑的表里一致,在美学上反对外加装饰,认为建筑形象应与适用、建造手段和建造过程一致。

一、新传统派:政治美学感甚强,手法上又相当保守,继承了学院派的全部构图手法,形式上:具有国家传统特色的符号。

二、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美):形成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以格罗皮乌斯和他的包豪斯学派和以勒.柯布西耶等人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

又称:功能主义。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西柏林国际住宅展)1.强调现代设计是一个科学的、技术的、可量化的过程。

2.把建造过程视为技术过程、工程科学管理的理性化过程。

3.把使用者视为纯理性的人,按人体工程学去构造他们的使用功能。

4.在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追求简单的,冷漠的,数学的理性美。

5.使用工业材料,大规模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

三、粗野主义(野性主义)倾向:由英国史密森夫妇于1954年提出的,以勒柯布西耶比较粗犷的建筑风格为代表的一种设计倾向。

(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四、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美):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以钢和玻璃的“纯净形式”为特征的讲求技术精美的密斯风格。

“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通用汽车技术中心:小沙里宁)五、典雅主义倾向(美):形式美主义,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官方建筑的主要思潮,是与粗野主义同时并进然而在审美取向上却完全相反的一种倾向,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使现代的材料和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

(大使馆P.约翰逊、斯通、雅马萨奇)六、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以第二代机器美学——高技术美学为基础,不仅在建筑中采用新技术,同时也在美学上极力鼓吹新技术。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主要建筑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各种代表建筑及风格(设计者):法国古典(罗马)复兴:巴黎万神庙(J.G.Soufflot)、凯旋门(J.F.Chalgrin)。

英国古典(罗马)复兴(不彻底):英格兰银行。

英国古典(希腊)复兴(重要地位):爱丁堡中学(T.Hamilton)、不列颠博物馆(Sir Robert Smirke)。

德国古典(希腊)复兴:柏林勃兰登堡门(nghans)、柏林宫廷剧院(申克尔)。

美国古典(罗马)复兴:美国国会大厦(Willian Thornton and trobe)。

美国古典(希腊)复兴:宾夕法尼亚银行(trobe)浪漫主义又称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Sir Charles Barry)哥特风格。

折衷主义也称集仿主义:巴黎歌剧院(J.L.C.Garnier)巴洛克和洛可可、巴黎圣心教堂(Paul Abadie)拜占庭和罗马风。

法国的古典复兴:1、净化建筑代表作:巴黎万神庙。

2、帝国风格特点:雄伟壮丽,内部具有东方和洛可可的装饰。

布赖顿英国皇家别墅:生铁构件。

伦敦“水晶宫”展览馆(1851,帕克斯顿)巴黎埃菲尔铁塔(1889,埃菲尔)“田园城市”由霍华德提出“工业城市”由加尼埃提出“带形城市”由索里亚提出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工艺美术运动:主张在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传统,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主张设计的诚实真挚。

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

“新艺术”运动则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的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装饰构思基本来源于自然。

红屋(1859~1860,韦布)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德国:奥尔布里希,贝伦斯。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重点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重点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一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一一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一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18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19世纪下半叶一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20世纪初一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从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英国工业革,到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外国建筑史 复习要点总结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复习要点总结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属于近代史范畴1917年以后属于现代史范畴本课程内容仅限于20C.70s近现代建筑不论是在建筑规模,数量,类型,技术,速度上都是以往任何时代所不能比拟的.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 罗马输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近现代建筑越来越多地体现着功能和科技的特征, 开始是注重使用功能, 近年来又强调精神与文化功能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分期第一阶段: 18C.下半叶至19C. 下半叶城市问题, 建筑矛盾, 新旧思潮斗争第二阶段: 19C.下半叶至20C. 初向现代建筑过渡第三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现代建筑普及全世界第四阶段: 二战以后科技日新月异, 现代建筑分裂, 城规与环境科学日益突出第一讲:工业革命及其对城市的影响工业革命出现于18C.工业革命使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卫生条件恶化, 交通混乱,房荒严重.工业革命促使科技进步, 也推动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的产生.城市矛盾城市与人口的扩张, 使工业化城市出现前所未有的大片工业区, 工人居住区, 交通运输区, 仓库码头区等, 旧的以小规模的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结构布局遭到破坏, 大工业城市布局混乱,绿化公用设施严重不足, 城市失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城市规划应运而生.新的城规手法伦敦改建规划巴黎改建(法国)----城市集中主义花园城市(英国)-----城市分散主义美国方格网(Gridiron)城市新协和村工业城市带形城市伦敦改建规划1666年伦敦大火, 城市需要重建, Christopher Wren 曾经提出过伦敦改建规划, 这是试图整顿旧城市的初步尝试. 但由于土地私有制, 无法实行统一规划, 这次尝试失败.巴黎改建(1853年起)法国人追求理性. 时间:1853人物:奥斯曼目的:解决城市功能结构;装点首都;改善环境,拓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方法1. 城市道路结构:十字形加环形2.规划布局: 古典式规则,中轴线对称3. 建筑高度与道路宽度成比例控制, 建筑立面统一.4. 市中心改建以卢浮宫至凯旋门为最突出, 继承拿破伦大帝的帝国式风格, 将道路,绿地,水面,林荫道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为当时世界上最壮丽的市中心之一.5. 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6. 市政上下水设施, 照明设施, 交通设施改善7. 增加建筑面积.未解决的问题:城市贫民窟的问题新协和村Village of Harmony R.Owen空想社会主义自给自足的新协和村印第安那州实践的失败意义: 虽然是乌托邦,但对后来的花园城市与卫星城市有影想花园城市Howard及他的书城乡磁体卫星城理论 Letchworth&Welwyn意义:对城乡关系、城市结构、经济、环境、面貌都提出了见解,对规划学科意义较大,是现代英国卫星城镇的理论基础。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18C下-19C下欧洲与美国的建筑一.产业革命对建筑和城市造成的影响:对城市:交通堵塞,环境恶化,人口增多,房屋紧缺,生活质量低下对建筑:需要新建筑类型,对建筑形式提出新要求,建筑创作产生两种不同的倾向:1.复古思潮2.新功能,新技术,新形式探索: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的变化复古思潮:1.古典复兴:资本主义初期最早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的仿古典建筑形式。

要求摈弃繁琐与陈旧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取之以简洁明快的手段,追求理性主义的表现,虽采用古典柱式构图,但趋向于简单的几何形体,使古典建筑具有简化、雄伟的新风格,力求打破传统的轮廓线。

这类建筑只是表现了资产阶级一时的英雄主义,实现的很少。

代表作:巴黎万神庙,巴黎星形广场凯旋门英格兰银行,爱丁堡中学,不列颠博物馆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柏林老博物馆宾夕法尼亚银行美国国会大厦2.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既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厂生产的情绪,又夹杂消极的虚无主义色彩。

他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用手工业艺术的自然形式反对机器制造的工艺品,与古典艺术抗衡。

第一阶段:18,60到19,30带有明显的田园生活意识,在建筑上表现为赛堡或哥特风格典型:艾尔君的库尔新府邸威尔特郡的封蒂尔修道院的府邸第二阶段:19,30到70,创作潮流时期,又称为哥特复兴尝试以哥特建筑来解觉建筑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矛盾最着名作品:英国国会大厦(哥特垂直式)3.折衷主义:19世纪上半叶兴起,越过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组合场各种样式,没有固定风格,语言混杂,但讲究比例权衡,追求“纯形式”的美,总体形态上并没有摆脱复古主义的范畴,建筑内容与形式的矛盾没有解决。

典型作品:巴黎歌剧院,罗马的圣心教堂,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新功能,新技术,新形式范例新材料初期生铁结构森德兰桥法兰西剧院曼彻斯特的索尔福德棉纺厂钢和玻璃配合巴黎老皇宫的奥尔良廊巴黎植物园温室(采光)框架结构过度哈珀兄弟大厦新技术升降机与电梯应用于工厂,蒸汽动力升降机,埃菲尔铁塔新形式图书馆圣吉纳维夫图书馆,巴黎国立图书馆市场巴黎玛德莱纳市场,亨格尔福特鱼市场百货商店纽约华盛顿商店巴黎廉价商场博览会展览馆水晶宫博览会(玻璃铁构架)埃菲尔铁塔与机械馆()面对资本主义城市矛盾所提出的探索为缓和日益突出的城市矛盾统治阶级进行了一系列有一定探索,着名的有巴黎市中心的改建,新协和村,工业城市。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教学内容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教学内容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复习概要: 1.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2.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3.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类型4.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第一节、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1.工业革命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出现在17世纪,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与建筑的重大变化却是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

特别是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经从轻工业扩至重工业,铁产量的大增为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准备了条件。

2.工业革命的冲击,给城市与建筑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首先,是工业城市问题。

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集中,由此而引起的人口恶性膨胀,以及由于土地私有制和房屋建设的无政府状态而造成的交通堵塞、环境恶化,使城市陷入了混乱之中。

其次,是住宅问题。

虽然资产阶级不断的建造房屋,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牟利,广大的民众仍只能住在简陋的贫民窟中,严重的房荒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大威胁。

最后,是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另一种则是探索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可能性。

3.为什么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人口会迅速增长?18世纪下半叶,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原来的一些封建手工业城市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城市(首先在英国,其次是法国、比利时等),旧城不断扩建、新城陆续产生,大工业企业需要很多的工人在同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但这些工人必须住在附近以便于工作,于是他们便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由此而产生的人们的各种需要,相应的诸如手工业者、裁缝、鞋匠等等都搬到这里来了,于是小城镇就发展为小城市,继而发展成大城市。

城市越大,交通运输越发达,越利于人口集中。

这就决定了大工厂城市以惊人速度成长。

(补充: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在城市中的盲目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尤其以大城市最为突出,相应的农村人口数量便不断减少。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1-1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19世纪后半叶,奥斯曼的巴黎改建计划1-2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古典复兴:巴黎万神庙、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美国国会大厦浪漫主义:英国布莱顿皇家别墅、英国国会大厦折衷主义: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1-3建筑的新材料。

新技术与新类型伦敦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与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首次向人们展示了金属结构和玻璃材料在展览中的发展前景和预制装配化的优越性;艾菲尔铁塔:高度最高的铁塔,向人们展示了钢结构的巨大能力,与钢结构相匹配的建筑形式,打破了砖石结构为主的传统,促进了现代建筑的诞生;巴黎世界博览会机械馆:跨度最大的建筑1-4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田园城市: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城乡磁体:城乡结合和外围保留绿地限制城市扩张,以及卫星城的建设工业城市:法国建筑史加尼埃带形城市: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城市应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形延伸。

缺点是建筑成本增加2-2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艺术与工艺运动:赞扬手工艺制品的艺术效果(统一和谐的构图规律),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制品,在建筑上主张迁到城郊建造“田园式”住宅,局限性是成本太贵,且把机器看成是一切文化的敌人;代表人物罗斯金和莫里斯,作品韦布的红屋新艺术运动:在建筑上极力反对历史样式,意欲创造一种前所未见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装饰方法,常使用自然界生长茂盛的草木形状的线条。

新艺术运动在德国被称为青年风格派;代表人物费尔德,西班牙建筑师高迪,作品奥太的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

和高迪的米拉公寓,青年风格派代表人物贝伦斯,作品奥尔布里希的达姆施塔特,路德维希展览馆维也纳学派:代表人物瓦格纳,作品瓦格纳地下铁道车站和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维也纳分离派:代表人物奥尔布里希和霍夫曼,作品维也纳分离展览馆2-3美国的芝加哥学派与赖特的草原式住宅芝加哥学派:现代建筑在美国和高层建筑的奠基者。

外国现代建筑历史复习资料

外国现代建筑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早在17世纪英国革命后,建筑师雷恩接曾给1666年惨遭大火的伦敦提出过一个改建规划,这是试图整顿旧城市的初步尝试。

奥斯曼的巴黎改建计划也是对资本主义城市的一次探索。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古典复兴: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主义的建筑形式。

这种思潮收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古典复兴建筑的流行原因:政治上,考古发掘进展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英国以希腊样式为主,代表作:英格兰银行,爱丁堡中学,不列颠博物馆德国以希腊样式为主,代表作: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申克尔),柏林老博物馆美国以罗马复兴为主,代表作:美国国会大厦法国是古典复兴主义的中心浪漫主义:先浪漫主义在建筑上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浪漫主义又称哥特复兴。

代表作:英国国会大厦,采用哥特垂直式折衷主义:也称为集仿主义,代表作:巴黎歌剧院设计者:加尼叶圣心教堂是属于拜占庭和罗马风建筑风格混合的例子1893年美国在芝加哥举行的哥伦比亚博览会,是折衷主义建筑的一次大阅览。

民用建筑方面应用铁构件的典型例子:英国布莱顿的印度式皇家别墅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物:巴黎植物园的温室。

初期生铁矿街建筑的例子:哈博兄弟大厦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制造起来的高层建筑是: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大厦,设计师:詹尼圣吉纳维夫图书馆,巴黎国立图书馆:拉布鲁斯特1855,1867,1878,1889年在巴黎举行世界博览会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加尼埃提出“工业城市”索里亚提出“带形城市”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申克尔:柏林百货商店,图书馆(最早对新建筑的探求)新艺术运动:奥太: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费尔德:德国魏玛艺术学校在德国称之为:青年风格派,慕尼黑代表作:埃尔维拉照相馆,慕尼黑剧院著名建筑师:贝伦斯,恩德尔;在英国:代表人物,麦金托什;奥地利: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分离派:奥尔布里希,霍夫曼;荷兰:伯尔拉赫,提倡:净化建筑,对折衷主义深为痛恨芝加哥学派创始人:詹尼(第一莱特尔大厦,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大厦)理查森(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商店)伯纳姆与鲁特(里莱斯大厦)霍拉博德与罗希(马凯特大厦)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得力支柱和理论家伍尔沃斯大厦:哥特复兴式手法赖特:有机建筑派设计最多的建筑类型:别墅,小住宅,代表作品:流水别墅有机住宅,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1911年出版《瓦斯牟什卷》1902,威利茨住宅1907,罗伯茨住宅1908,罗比住宅1938,西塔里埃森古根汉姆博物馆建成时赖特已去世。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期末复习重点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期末复习重点
17
本章要点——名词解释
*草原式住宅(Prairie Style)
美国著名建筑师莱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9~1959)于1900 年前后设计的一系列住宅,这类住宅大多座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 建筑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布局、形体、以至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 然环境的配合,形成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闲情逸致及田园诗意般的典雅风格。 草原式风格追求表里一致性,建筑外形尽量反映出内部空间关系,注意建筑 自身比例与材料的运用,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造型效果犹如植物覆盖 于地面一样。建筑往往利用垂直方向的烟囱将高高低低的水平墙垣、坡度平 缓的屋面、层层叠叠的水平方向阳台与花台及舒展而又深深的挑檐统一起来。 它既具有美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又突破了传统建筑的封闭性,很适合于美国 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尽量表现 材料的自然本色,重点装饰部分的花纹大多图案化的植物图形或由直线组成 的几何图形。伊利诺州的威立茨住宅(Willitts House1902)是草原式住 18 宅的代表。
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
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 城寨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19世纪30~70年
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
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6
本章要点——名词解释
第四章: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 第六章:20世纪6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
21
1、表现主义派——德国
诞生:20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先出现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 戏剧。 观点主张: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代表人物:门德尔松 代表作品: 爱因斯坦天文台 ,1919-1920 作品特征: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 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历史意义(局限性):表现派建筑师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他们只是 用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去替代旧的建筑样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 有直接的关系。它在战后初期时兴过一阵,不久就消退了。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

外国近代建筑史复习整理一近代复古思潮(公元1760-1900S)了解概况、背景;重点掌握三种复古思潮:时间、背景、特点、代表作概况·近代建筑的普遍特征:风格混乱,困惑徘徊,探索新路;·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是影响并促进近代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前者改进生产力水平,导致建筑技术巨大进步;后者则使理性、真实、自由平等成为新的价值观念和艺术标准;·创作道路沿两条线索发展:一是从历史风格中寻求答案,即复古思潮;时间主要在1750年-1900年;二是探索新的建筑风格。

时间在20世纪前后-1914年;背景·资产阶级出于政治上的需求,利用历史形式要求思想上的共鸣;·面对激荡的社会和生产力变革,建筑界仍然缺乏应对措施,而擅长从历史题材中挑选;·考古工作的重大进展使得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成就为欧洲所推崇;三大复古思潮古典复兴又称新古典主义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背景:受法国启蒙思想运动和考古研究的影响,向往民主、共和,对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礼赞;特点:·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式样、讲究理性简洁与和谐之美。

法、美以罗马复兴为主,英、德则较多采用希腊复兴样式;·“帝国式”风格((Empire Style)在法国出现,外观上追求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

代表作:巴黎凯旋门,先贤祠,柏林勃兰登堡门,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爱丁堡中学,美国国会等;浪漫复兴时间: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背景:部分小资产阶级反对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制度,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特点:艺术创造主张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形式,建筑上前期(1760-1830)表现为“先浪漫主义”,追求中世纪田园情调和异国情调,如模仿中世纪寨堡、东方做法等;后期(1830-1870)模仿哥特风格建筑,又称为哥特复兴(Gothic Revival);代表作:英国国会大厦(哥特复兴)、伦敦塔桥等;折衷主义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背景:资本主义发展要满足商业和新奇的需要,近代各种条件促使认识和掌握古代和其他地区建筑式样,旧形式和新时代的要求造成了风格上的混乱;特点:又称为“集仿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或者自由组织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形式美;学院派:巴黎美术学院为折衷主义创作的大本营;把建筑当作纯艺术,追求雄壮,建筑设计方法则是套用、模仿各种古典元素,构图游戏,不重视功能,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代表作: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罗马祖国祭祀;二近现代建筑起源了解背景(启蒙思想与工业革命)、技术的发展、设备的应用;重点掌握典型案例:如第一个XXX;作为现代建筑思想源头的欧洲启蒙运动带来的建筑思想变迁;作为现代建筑技术源头的欧洲工业革命带来的建筑技术革命。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是指从18世纪开始至今的建筑历史。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技术在世界各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键知识点:
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出现使得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

铸铁和钢铁的出现使得建筑结构更加坚固和耐用。

2.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是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的建筑风格,它基于古罗马和希腊的建筑元素,形成了严谨的几何形状和对称的比例关系,如白宫和巴黎凯旋门。

3. 19世纪中期的工艺运动: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强调手工艺和自然材料,如红砖和天然石材。

这个运动在美国和英国尤其流行,如威廉·莫里斯的红房子。

4. 20世纪建筑:20世纪建筑有着多种风格,包括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

现代主义强调简洁和功能性,如勒·柯布西耶的国际风格。

后现代主义则更加关注符号和意义,如弗兰克·盖里的惊奇派建筑。

5.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21世纪的一个趋势,其设计考虑环境影响
和可持续性。

例如,绿色建筑会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浪费和污染,以及优化室内环境。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的知识点很多,但可以总结为以上几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建筑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对于未来建筑的设计和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完整word)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期末复习重点

(完整word)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期末复习重点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形成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建筑派”现代派的共同特点:1)坚决反对复古,要创时代之新,新的建筑必须有新功能、新技术,其形式应符合抽象的几何形美学原则;2)承认建筑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提倡两者结合;3)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设计是空间的设计及其表现,建筑的美在于空间的容量、体量在形体组合中的均衡、比例及表现。

4)提倡建筑的表里一致,在美学上反对外加装饰,认为建筑形象应与适用、建造手段和建造过程一致。

一、新传统派:政治美学感甚强,手法上又相当保守,继承了学院派的全部构图手法,形式上:具有国家传统特色的符号.二、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美):形成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以格罗皮乌斯和他的包豪斯学派和以勒.柯布西耶等人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又称:功能主义。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西柏林国际住宅展)1.强调现代设计是一个科学的、技术的、可量化的过程.2。

把建造过程视为技术过程、工程科学管理的理性化过程。

3.把使用者视为纯理性的人,按人体工程学去构造他们的使用功能.4.在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追求简单的,冷漠的,数学的理性美.5。

使用工业材料,大规模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

三、粗野主义(野性主义)倾向:由英国史密森夫妇于1954年提出的,以勒柯布西耶比较粗犷的建筑风格为代表的一种设计倾向。

(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四、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美):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以钢和玻璃的“纯净形式"为特征的讲求技术精美的密斯风格。

“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通用汽车技术中心:小沙里宁)五、典雅主义倾向(美):形式美主义,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官方建筑的主要思潮,是与粗野主义同时并进然而在审美取向上却完全相反的一种倾向,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使现代的材料和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

(大使馆 P.约翰逊、斯通、雅马萨奇)六、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以第二代机器美学—-高技术美学为基础,不仅在建筑中采用新技术,同时也在美学上极力鼓吹新技术.将高科技的结构、材料、设备转化为建筑表现其自身的手法,并在造型风格上注重表现“高度工业技术”的这类建筑流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几眼,了解一下,客观题)
●路易斯·康
●查尔斯•麦金托什
●阿尔瓦•阿尔托
●阿道夫·路斯
●路易斯·沙利文
●贝伦斯
●密斯的建筑设计理念
●纽约美国电报与电话公司大厦
●西格拉姆大厦
●西尔斯大厦
●巴黎廉价商场
●包豪斯校舍
●香港汇丰银行大楼
●工艺美术运动
●法国的新艺术运动
●建筑上的后现代主义
●“田园城市”理论
●浪漫主义建筑
●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五点”
●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德意志“工作同盟”
(了解建筑年代及属于哪一次建筑运动范畴)
●赖特的约翰逊石蜡公司大楼
●安东尼·高迪的米拉公寓
●SOM的科罗拉多空军军官学校教堂
●沙里宁的华盛顿特区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楼
●阿尔瓦·阿尔托的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宿舍贝克大楼●贝伦斯的德国电器集团透平机车间
●密斯的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维克多·霍塔的塔塞旅馆
●威廉·凡·阿伦的克莱斯勒大厦
●路易斯·沙利文的芝加哥会议大楼
●赖特的东京帝国饭店
●莫里斯的“红屋”
●理查德·罗杰斯的伦敦劳伊德大厦
●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
●格林兄弟的“根堡”住宅
●阿尔瓦·阿尔托的帕米欧肺结核疗养院
●山崎石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普通了解年代、概念、定义及代表人物或作品)●浪漫主义
●维也纳分离派
●芝加哥建筑学派
●带形城市
●折衷主义
●“高科技”风格
(细致了解详细内容)
●巴黎改建
●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水晶宫”展览馆
●德意志工作同盟
●国际主义运动
●国际主义风格发展中的主要分支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格罗皮乌斯的主要理论、设计观及其设计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