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钢筋工程量手算详解
钢筋的手算方法
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s: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主体工程计量与计价—板钢筋工程量计算
端支座处直锚时,计算长度=板净跨长度+la×2 端支座处弯锚时,计算长度=板净跨长度 +(梁截面宽度-保护层 +15d) ×2 注意:
➢ 起步距离为s/2,s为钢筋间距。
4.板顶非贯通钢筋构造与长度计算 构造:
在端支座处,la ≤ 支座宽- 保护层厚度c,板顶非贯通筋直锚, 锚固长度取 la 即可; 在端支座处,la > 支座宽- 保护层厚度c,板顶非贯通筋弯锚, 锚固长度为支座宽- c + 15d; 中间支座处,贯通布置。
注意:
➢ 起步距离为s/2,s为钢筋间距。
5.板顶非贯通钢筋上分布筋的构造与长度计算 构造: ➢ 分布筋与另向支座负筋搭接150mm ➢ 分布筋靠支座边起步距S/2
计算长度:
分布筋长度=板的跨度(净跨)-两端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支座边)+150 ×2
6.板顶中部温度筋的构造与长度计算 构造: ➢ 温度筋与支座负筋搭接 ll
现浇板钢筋工程量计算
1.现浇板钢筋分类
现浇板钢筋
板底贯通钢筋 板顶贯通钢筋 板顶非贯通钢筋:支座负筋、分布筋 板顶中部温度筋
2.板底贯通钢筋构造与长度计算 构造:
板下部贯通纵筋:在支座处的直锚长度≧5d且至少到梁中线。
计算长度:
=板净跨长度+ max(5d,梁宽/2)×2 注意: ➢ 板底贯通钢筋为光圆钢筋时,两端需加两个
4.板顶非贯通钢筋构造与长度计算 计算长度:
端支座处直锚时,计算长度=延伸长度(梁边)+la+板厚度- 保护层厚度×2 端支座处弯锚时,计算长度=延伸长度(梁边)+(梁截面宽度-保护层 +15d) +
板厚度- 保护层厚度×2 中间支座处,计算长度=延伸长度(梁边)+支座宽度+(板厚度- 保护层厚度×2)×2
板钢筋工程量手算详解
独立基础
板的演变
板分布筋长
3、分布筋长度=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
板分布筋根数
负筋分布筋根数 =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 负筋分布筋根数 =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
板中负筋分布筋
分布筋长度计算同前 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向上取整)+布筋
范围2÷间距(向上取整)
温度筋长度
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 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 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 置温度筋。
回总目录
板配筋计算
目录
1.板的平面表示方法 2.板钢筋的识别 3.板钢筋计算规则 4.板钢筋计算实例
B:下部 T:上部 X:从左到右 Y:从上到下
板底筋长度
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
板
钢筋长度
=净跨+伸进长度*2 +弯钩*2
伸进长度=按上图计算
板底筋长度
钢筋长度
=净跨+伸进长度*2 +弯钩*2
伸进长度=按上图计算
板底筋根数
底板钢筋根数=布筋范围÷板筋间距+1
布筋范围=净跨-50*2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
+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板面筋长度
按标注计算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锚固长度La+弯勾
按标注计算
板厚-保护层*2 或(板厚-保护层)
面筋钢筋根数=布筋范围÷板筋间距+1
布筋范围=净跨-50*2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 +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板中负筋
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
工程实例教你手算钢筋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注:(1)轻骨料砼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轻骨料砼结构设计规程》。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方法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方法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钢筋长=构件长-保护层*2+弯勾长*2+弯起钢筋增加值(△L)*2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要求: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见下表:附注:①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②板墙壳中的分布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相应数值减10㎜,且不应小于10㎜;梁柱中的箍筋和构造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5㎜.2. 箍筋的弯勾长度:平钩(180 °)6.25d ;直钩(90 °) 3.5d ;斜钩(135 °)4.9d3. 弯起钢筋增加长度:30 °:0.268H0;45 °:0.41H0;60 °:0.585H04. 箍筋长度:封闭方箍箍筋长度=2*(长+宽)+20d或=构件截面外边周长-8倍保护层厚+27.8d⑶箍筋根数的确定:N= (构件长- 保护层)/ 间距+1二各种构件钢筋计算方法基础(一)条形基础1、横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一般为6~16mm;间距为120—250mm。
2、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一般为5~6mm;间距为250~350mm。
3、条形基础的宽度B≥1600mm时,横向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减至0.9B,交错布置,如图2-3示。
(二)独立基础1、独立基础系双向受力,其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为100~200mm。
沿短边方向的受力钢筋一般置于长边受力钢筋的上面。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与方法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与方法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与方法主要采用以下步骤:
1. 确定构筑物的具体设计方案,包括结构类型、尺寸和布置。
2. 根据设计方案确定钢筋的截面形状、尺寸和钢筋种类。
3. 根据需要计算的构件的具体尺寸,计算钢筋的长度和数量。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
- 钢筋直径:根据构件尺寸和荷载计算钢筋的直径,一般通
过临界截面计算确定直径。
- 钢筋截面积:根据荷载和构件尺寸计算钢筋的截面积,一
般通过构件的受力分析和设计规范计算确定截面积。
- 钢筋长度:根据构件的尺寸和布置,计算钢筋的长度,一
般通过构件的几何计算和布置确定长度。
4. 确定钢筋的距离和间距,根据设计规范和构件要求确定钢筋之间的距离和间距。
5. 根据计算得到的钢筋长度和数量,结合钢筋的单位长度重量,计算出钢筋的重量。
6. 根据钢筋的重量确定需采购的钢筋数量,考虑到材料的浪费率和补偿材料。
7. 按照钢筋的类型、直径、长度和数量编制钢筋工程量表,方便施工过程中的材料采购和施工安排。
需要注意的是,钢筋工程量计算过程中需要参考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计算结果符合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另外,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钢筋的连接方式、预埋件的位置等。
钢筋工程量计算解析
=Ln+max[(laE ), (0.5hc+5d )]
其中:Ln ——通跨净长; laE ——锚固长度; hc ——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d ——钢筋直径。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11G101-1P53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
• 侧向构造钢筋就是腰筋,当梁的有效高度大于 450mm时设置,腰筋布置在梁的截面高度中间区域, 两边对称布置; 受扭钢筋包括纵筋和箍筋,受扭纵筋要求沿梁的截 面四个边均匀布置,因此当存在扭矩时梁的截面高度中 间区域需要布置纵筋,布置抗扭纵筋以后就不再需要布 置侧向构造钢筋。
•
•
箍筋
下部纵筋
拉筋
构造纵筋 抗扭钢筋
二)楼层框架梁下部纵筋长度的算法
下部贯通筋长度的计算(同上部贯通筋)
分为直锚情况和弯锚情况 当端支座足够大时,直锚在端支座里 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 max[(LaE),(0.5hc+5d)] 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 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 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识读练习 】
(2)原位标注
左支座负筋 右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筋 下部筋 次梁加筋 吊筋
① 支座负筋标注在梁上部相应位置(两个支座、跨中), 如果支座两侧支座负筋相同,可只在一侧标注 中间上部未注写钢筋,此 处上部筋见集中标注的上 右支座上部 部通长筋或者架立筋
右支座上部未标注, 此处钢筋同柱右侧负 左支座上部筋 左支座上部 2 25+2 22
长度
查图
手算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手算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手算钢筋算量的基本方法如下:
1. 根据设计图纸确定钢筋的直径、长度及位置。
2. 检查设计图纸是否包含加强筋和收缩缝钢筋的要求,如果有,也需要进行计算。
3. 根据钢筋的直径计算出钢筋的截面积,并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筋按照长度和位置排列。
4. 计算出每根钢筋的长度并将它们相加,得出总长度。
5. 根据钢筋的数量和长度计算出钢筋总长度。
6. 计算出每根钢筋的重量,然后将它们相加得出钢筋的总重量。
7. 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钢筋的总数和长度,然后将它们填入设计图纸。
8. 最后进行检查,确保计算正确,并进行修改和校验。
需要注意的是,手算钢筋算量的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计算,准
确无误才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何手算钢结构的工程量(二)2024
如何手算钢结构的工程量(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如何手算钢结构的工程量(二)》系列文章的第二篇,旨在帮助读者掌握手算钢结构工程量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准确计算钢结构的材料用量,并为工程量评估和预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正文:一、计算钢结构的梁材料用量1.1 确定梁的尺寸和截面积1.2 计算梁的长度1.3 确定梁的跨度和支承方式1.4 确定梁的荷载和荷载系数1.5 应用梁的设计公式,计算梁的截面性能和材料用量二、计算钢结构的柱材料用量2.1 确定柱的截面形状和尺寸2.2 确定柱的长度2.3 确定柱的荷载和荷载系数2.4 应用柱的设计公式,计算柱的截面性能和材料用量2.5 根据柱的截面形状和长度,计算柱的钢材用量三、计算钢结构的桁架材料用量3.1 确定桁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3.2 确定桁架的长度和跨度3.3 确定桁架的节点和连接方式3.4 确定桁架的荷载和荷载系数3.5 应用桁架的设计公式,计算桁架的截面性能和材料用量四、计算钢结构的薄壁构件材料用量4.1 确定薄壁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4.2 确定薄壁构件的长度和跨度4.3 确定薄壁构件的节点和连接方式4.4 确定薄壁构件的荷载和荷载系数4.5 应用薄壁构件的设计公式,计算薄壁构件的截面性能和材料用量五、计算钢结构的连接件材料用量5.1 确定连接件的类型和数量5.2 确定连接件的强度等级和规格5.3 确定连接件的节点和连接方式5.4 确定连接件的工作状态和设计荷载5.5 应用连接件的设计公式,计算连接件的所需材料用量总结:本文介绍了如何手算钢结构的工程量,包括梁、柱、桁架、薄壁构件和连接件的材料用量计算方法。
通过了解每个构件的尺寸、荷载和设计公式等关键参数,读者可以准确计算钢结构的材料用量,并为工程的量评估和预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手算工程量的能力对于实际工程实施和管理至关重要,读者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板钢筋数量计算公式
板钢筋数量计算公式在建筑工程中,板钢筋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用于加固和支撑混凝土板的结构。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准确计算板钢筋的数量,以确保结构的稳固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板钢筋数量的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板钢筋数量的计算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板的尺寸、钢筋的间距、钢筋的直径和板的受力情况。
根据这些要素,可以得到如下的计算公式:板钢筋数量 = 板的长度×板的宽度×钢筋的间距 / (钢筋的直径×钢筋的间距)。
其中,板的长度和宽度是指板的实际尺寸,钢筋的间距是指钢筋之间的距离,钢筋的直径是指钢筋的实际直径。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板钢筋的数量,以确保板的受力均匀和结构的稳固。
在实际工程中,板钢筋数量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
首先,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结构要求确定板的尺寸和受力情况。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钢筋的间距和直径。
最后,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板钢筋的数量,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
除了上述的基本计算公式,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
例如,在板的边缘和角部,可能需要增加钢筋的数量以加强结构的稳固。
此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钢筋的数量,并进行合理的调整。
另外,在板的受力点和受力部位,也需要增加钢筋的数量以确保结构的安全。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计算和调整。
除了数量的计算,还需要考虑板钢筋的布置和连接。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情况进行合理的布置和连接,以确保钢筋的受力均匀和结构的稳固。
此外,还需要考虑钢筋的加工和安装,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板钢筋数量的计算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结构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调整。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安排,可以确保结构的稳固和安全,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方法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方法1. 引言钢筋工程量计算是指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标准,通过一定的计算规则和方法,计算出需要采购和安装的钢筋数量。
准确的工程量计算是施工过程中确保质量和进度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钢筋工程量计算的规则和方法,以帮助施工人员正确计算钢筋工程量。
2. 计算方法2.1. 钢筋长度计算钢筋长度计算是指根据设计图纸中的标高和钢筋的布置要求,计算出需要的钢筋长度。
计算方法如下:钢筋长度 = 标高差 + 覆盖层高度 + 折弯部分长度 + 连接部分长度 - 弯曲后伸长部分长度其中,标高差是指不同标高之间的高度差;覆盖层高度是指钢筋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折弯部分长度是指钢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折弯的部分的长度;连接部分长度是指钢筋连接处需要留出的长度;弯曲后伸长部分长度是指钢筋在弯曲后伸长的部分的长度。
2.2. 钢筋数量计算钢筋数量计算是指根据设计图纸中的剖面图和钢筋的布置要求,计算出需要采购的钢筋数量。
计算方法如下:钢筋数量 = 钢筋长度 × 钢筋根数其中,钢筋根数是指设计图纸中每米钢筋的数量,通常由设计单位给出。
3. 计算规则3.1. 钢筋截面积计算钢筋截面积计算是指根据设计图纸中的钢筋尺寸,计算钢筋截面的面积。
常用的钢筋截面形状有圆形、方形和矩形等。
计算方法如下:•圆形钢筋截面积计算:钢筋截面积= π × (钢筋直径 / 2)²•方形钢筋截面积计算:钢筋截面积 = 钢筋边长 × 钢筋边长•矩形钢筋截面积计算:钢筋截面积 = 钢筋宽度 × 钢筋高度其中,π为圆周率。
3.2. 钢筋质量计算钢筋质量计算是指根据钢筋截面积和钢筋长度,计算出钢筋的质量。
计算方法如下:钢筋质量 = 钢筋截面积 × 钢筋长度 × 钢筋密度其中,钢筋密度是设计单位给出的参数,通常为7850千克/立方米。
4. 使用示例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例进行计算示例,假设需要计算一根直径为12毫米、长度为10米的钢筋的质量。
板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实例)
板钢筋⼯程量计算(公式+实例)⼀、板钢筋计算依据和钢筋的类型1、板的平法图集和计算依据是《04G101-4》2、现浇混凝⼟楼板的钢筋分为以下⼏种2.1 板底钢筋(包括特殊形式的板底通长钢筋);2.2 上层通长钢筋、⽀座负筋(包括特殊形式板⾯通长钢筋);2.3 ⽀座筋的分布筋、温度筋、附加筋;2.4 马蹬筋;⼆、各种板钢筋的详细计算1、字母代表的含义: La—⾮抗震时锚固长度; d ---钢筋直径; L1E—连接长度; BHC—保护层;Ha—⽀座宽度 S--- 钢筋间距 ceil—向上取整2、板底通长钢筋(下层通长钢筋)板底通长钢筋有⽔平和垂直两个⽅向,可以布置多个板块或者⼀个板块。
长度L=板扣除两端⽀座的长度(板净长) + 左锚固 + 右锚固 + “连接长度”+12.5*D(II级以上为0)其中:12.5D是指⼀级钢中的180度弯钩,⼀端弯钩是6.25D,两端就是12.5D.“左锚固、右锚固”算法有如下⼏种,可根据图纸说明操作:Max ( ha /2,5*d) (即,⽀座宽度的⼀半与钢筋直径的5倍相⽐取⼤值);Max ( ha /2,12*d) (即,⽀座宽度的⼀半与钢筋直径的12倍相⽐取⼤值);La (即,钢筋的锚固长度);ha /2+5*d (即,⽀座宽度的⼀半加钢筋直径的5倍);ha–bhc (即,⽀座宽度 - 保护层);ha /2 (即,⽀座宽度的⼀半);·“连接长度” 算法为:当采⽤焊接、机械连接时:连接长度 = 0 ,计算接头个数;当采⽤搭接时,连接长度=接头个数 * L1=取整(通长钢筋直段长 / 定尺长度)* L1根数N= ceil [(钢筋布置范围–2倍的受⼒筋到⽀座边的距离) / 钢筋间距 ] +1;在根数计算时,起始受⼒筋距离⽀座边间距有三种情况可以考虑A:50mm,第⼀根钢筋距离⽀座边50mm;B:保护层距离,第⼀根钢筋距离⽀座边保护层距离;C:S/2,第⼀根钢筋距离⽀座边S/2(S为间距);纵向的钢筋长度与根数和⽔平⽅向的算法⼀致,不在详讲!3、板⾯通长钢筋(上层通长钢筋)板⾯通长钢筋有⽔平和垂直两个⽅向,可以布置多个板块或者⼀个板块。
手算钢筋的步骤
(三) 剪力墙墙梁
一、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宽度-1 个保护层厚度)<0.4 La ,应与设计沟通,改变钢筋直径或支座宽度,以满足≥0.4 La ;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手工计算钢筋的步骤以及方法: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钢筋预算和实际的钢筋下料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说的钢筋预算就是按照建筑的规范或标准平法图集的要求计算出来的钢筋。而下料还要考虑很多施工现场的要求,例如我们的钢筋断点的位置在实际的施工中是有规定的,必须断在跨中1/3 的范围内,构件交错的地方要注意钢筋的避让等。
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手算钢筋工程量1.独立基础钢筋
总结
总结:
( 1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钢筋重量 =设计长度×根数×比量 钢筋比重=0.00617×d²
( 2 )独立基础钢筋手算: ①底板长度< 2500mm ②底板长度≥2500mm 内部钢筋长度缩减10%
感谢聆听
独立基础钢筋手算--板底长度≥2500mm
我们以DJ2为例讲解: DJ2的参数如下:长度3000 ,宽度3000 ,高度600 ,底筋为C12@150 ,独 立基础保护层厚度40。 当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除外侧钢筋外,底板配筋长度缩减10%构 造,可取相应方向底板长度的0.9倍,交错放置。所以底板长度≥2500的独立基 础钢筋需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接下来我们分别进行讲解。
手算钢筋工程量
CONTENTS
目录
01 钢筋的基本信息
02 钢筋的算量思路
03 手算独立基础
钢筋保护层
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 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
钢筋的搭接方式
搭接方式 计算方式
绑扎搭接 计算搭接长度
焊接 计算接头个数
机械连接 计算接头个数
。
独立基础钢筋手算--板底长度<2500mm
我们以DJ1为例讲解: DJ1的参数如下:长度1000 ,宽度1000 ,高度 600 ,底筋为C12@150 ,独立基础保护层厚度40。
( 二 ) y方 向 底 筋 计 算 : 1.单根长度的计算=y方向长度-2×c y方向钢筋长度=1000-2×40=920 2.根数的计算=[x方向长度-2×min ( s/2,75 ) ]/s (向上取整) +1, y方向钢筋根数=[1000-2×min ( 150/2,75 ) ]/150 (向上取整) +1=7根
楼板钢筋计算
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 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
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一般是要求在屋面板上加,在负筋之间双向加,与 负筋搭接150mm。
温度筋长度计算
温度筋长度计算
计算公式: 温度筋的长度=净跨-两侧负筋伸入板内的净长+2×搭接
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
平法标注与传统标注的区别
钢筋位置 传统标注 平法标注
底筋
不用画图,直接写 要画出底筋,并标出配筋 出配筋数值与间距, 数值和间距 B—表示下部钢筋 T —表示上部钢筋 原位画出不带弯钩的图, 并标出配筋数值、间距和 长度,长度均至到梁的中 心线,支座两边数值相同 时只标注一边。
画出带弯钩的图,并标 出配筋数值、间距和长 度,长度必须表情具体 支座负筋 位置(到梁轴线或梁内 边线),支座两边数值 相同时都需要标注。
3、中间支座负筋计算
长度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
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计算
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向上取整)+1
4、温度筋计算
温度筋相关知识
依据GB50010-2002,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 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
3、异形板
4、阳台(1)
4、阳台(2)
5、挑檐
5、挑檐
小
结
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现浇板的钢筋
工程量计算方法,准确计算工程量。
练习与作业
完成任务4规定的板的钢筋工程量计算。
板块编号规定:
板类型 楼面板 屋面板 延伸悬挑板 纯悬挑板 代号 LB WB YXB XB
常见建筑工程钢筋工程量计算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 +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板面筋长度
按标注计算
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锚固长度La+弯勾 按标注计算
板厚-保护层*2 (板厚-保护层)
板面筋根数
面筋钢筋根数=布筋范围÷板筋间距+1
布筋范围=净跨-50*2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 +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200
2675
返回
一层:
12b25: L1=L2=层高-基础顶面距接头距离+上层楼面距接头距离 =3200-Hn/3+Max(Hn/6,Hc,500) =3200-900+550 =2850
2850
二层:
12b25: L1=L2=层高-本层楼面距接头距离+上层楼面距接头距离 =3200-Max(Hn/6,Hc,500)+Max(Hn/6,Hc,500) =3200-550+550 =3200
板分布筋长
1、分布筋长度=轴线(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 ×2+参差长度×2+弯勾×2
2、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板分布筋长
3、分布筋长度=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
板分布筋根数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 (向上取整)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
3 20(3跨下部钢筋_上排) 4 20(3跨下部钢筋_下排)
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 梁下部钢筋
(梁净长)1/3 (梁净长)1/4 2400 150 6 22 4/2 2 16 10-200(2) A 250 6 22 4/2
KL4(3A)250*700 2 22 (梁净长)1/3 8-100/200(2) (梁净长)1/4 6900 250 6 22 4/2 6 22 2/4 KL4(3A) B 1800 150 150 6 22 4/2 2 20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分布筋根数
负筋分布筋根数 =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 负筋分布筋根数 =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
19
板中负筋分布筋
分布筋长度计算同前 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向上取整)+布筋
范围2÷间距(向上取整)
20
温度筋长度
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 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 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 置温度筋。
布筋范围=净跨-50*2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 +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15
板中负筋
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
16
板分布筋长
1、分布筋长度 =轴线(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 ×2+弯勾×2
2、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一般为150
17
板分布筋长
3、分布筋长度=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
回总目录
板配筋计算
1
2
3
4
B:下部 T:上部 X:从左到右 Y:从上到下
5
6
7
8
9
板底筋长度
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
10
板
钢筋长度
=净跨+伸进长度*2 +弯钩*2
伸进长度=按上图计算
11
板底筋长度
钢筋长度
=净跨+伸进长度*2 +弯钩*2
伸进长度=按上图计算
12
板底筋根数
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 参差长度×2+弯勾×2
21
温度筋根数
温度筋根数 =(轴线长- 负筋标注长) ÷温度筋间距 -1
22
双跨板
温度筋根数 =(轴线长-负筋标注长)÷温度筋间距-1
23
三跨板
底筋长度= 总净跨+伸 进长度×2 +弯勾 ×2+搭接 长度*搭接 个数
24
悬挑板
25
异形板
26
条形基础
板的演变
27
独立基础
板的演变
28
29
30
31
32
33
34
35Biblioteka 363738
39
40
底板钢筋根数=布筋范围÷板筋间距+1
布筋范围=净跨-50*2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
+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13
板面筋长度
按标注计算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锚固长度La+弯勾
按标注计算
板厚-保护层*2 或(板厚-保护层)
14
面筋钢筋根数=布筋范围÷板筋间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