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祛痰的方子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温化寒痰)——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温化寒痰)——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一、组成白芥子(克)、苏子(0克)、莱菔子(9克)。
二、用法上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
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代茶水吸用,不宜煎太过。
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现代用法:三药捣碎,用纱布包裹,煎汤频服)三、歌括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四、功用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五、主治痰壅气滞。
咳嗽喘逆,痰多胸病,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等。
六、方解本方原为老人气实痰盛之证而设。
因年老中虚,运化失常,每致停食生湿,湿聚成痰,痰壅气滞,肺失肃降,故见咳嗽喘逆,痰多胸闷,食少脘病等症。
治宜顺气降逆,消食化痰。
方中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苏子降气行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导滞,行气祛痰。
三药均能行气,皆属治痰理气之常用药,合而用之,可使气顺痰消,食积得化,咳喘得平。
临床应用时,观其何证居多,则以何药为君,其效尤佳。
然本方总属沉降行气消痰之剂,意在治标,若服后得效,则应兼顾其本。
七、文献摘录(方论)张秉成:“夫痰之生也,或因律液所化,或由水饮所成,然亦有因食而化者。
皆由脾运失常,以致所食之物,不化精微而化为痰。
然痰壅则气滞,气滞则肺气失下行之令,于是为咳嗽为喘逆等证矣。
病因食积而起。
故方中以莱菔子消食行痰。
痰则气滞,以苏子降气行痰。
气滞则膈塞,白芥子畅膈行痰。
三者皆治痰之药,而又能于治痰之中各逞其长。
食消气顺,喘咳自宁,而诸证自愈矣,又在用者之得宜耳。
”(《成方便读》)。
半夏茯苓汤清热化痰祛痰止咳的经典方剂

半夏茯苓汤清热化痰祛痰止咳的经典方剂半夏茯苓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化痰、祛痰止咳的功效。
它是由半夏和茯苓两味中药组成的,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介绍半夏茯苓汤的起源、药材的功效以及适应症等内容。
半夏茯苓汤是由古代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次记录的,被誉为伤寒方的开山之作。
它具有清热化痰、祛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痰热咳嗽、胸闷气短等病症。
半夏茯苓汤是中药理论中痰湿病证的经典代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半夏,又名天南星,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降逆止呕、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呕吐不止等症状。
茯苓,又称茯神,是一种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安神的药材。
它能够解除痰湿的困扰,舒缓胸闷症状,并且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湿热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
半夏茯苓汤主要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胸闷气短等病症。
痰热咳嗽是指因肺热痰浊引起的咳嗽症状。
痰热咳嗽常伴有胸闷、口燥咽干等症状,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而半夏茯苓汤以其清热化痰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些症状,让人们重拾健康和舒适。
半夏茯苓汤的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
首先,取半夏10克,用清水洗净后捣碎;然后取茯苓15克,同样用清水洗净备用。
接下来,将半夏和茯苓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以小火煎煮30分钟左右。
煎煮完成后,将药汁倒出来,分为几次服用,每次服用5毫升左右。
半夏茯苓汤的服用方法和剂量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日服用3次,每次5毫升;儿童则减半。
同时,也可根据病情的轻重,适当增减剂量。
在服用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咨询。
尽管半夏茯苓汤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等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对于有湿证而无痰热证的患者,也不宜使用半夏茯苓汤。
总之,半夏茯苓汤作为一种经典的方剂,以其清热化痰、祛痰止咳的功效,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它是治疗痰热咳嗽、胸闷气短等病症的良方,同时也是中药理论中痰湿病的经典代表。
二陈汤化痰祛湿经典配方和剂量

二陈汤化痰祛湿经典配方和剂量
二陈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化痰祛湿的功效。
其主要成分包括黄连、黄芩、生姜、甘草等草药,悠久的历史见证了它在临床上的重要地位。
二陈汤主要用于治疗痰湿阻滞引起的病症,如咳嗽、胸闷、消化不良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二陈汤的配方和剂量。
二陈汤的配方
•黄连:3克
•黄芩:6克
•生姜:3片
•甘草:3克
二陈汤的制作方法
1.将所有草药洗净后放入药锅中。
2.加适量清水,先煎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
3.过滤药渣,取汁液备用。
二陈汤的服用剂量
•成人:每次服用一剂,分两次温热服用。
•儿童:按年龄酌量减少,建议儿童服用时遵医嘱。
二陈汤的作用及适应症
二陈汤主要作用于化痰祛湿,具有清热解毒、健脾胃的功效。
适用于慢性湿痰阻滞所致的咳嗽、咳痰、消化不良等症状。
二陈汤的禁忌
二陈汤为经典中药方剂,大多数人可以安全使用,但有些特殊人群需要禁忌:•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肝病、肾病患者慎用。
•过敏体质者忌用。
二陈汤的注意事项
•遵医嘱服用,量要准确,不宜超量。
•忌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在服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或中医师。
二陈汤作为经典中药方剂,经过千百年的使用,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使用前,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二陈汤的配方和剂量,为您的健康带来帮助。
柴胡祛痰汤疏肝理气化痰

柴胡祛痰汤疏肝理气化痰柴胡祛痰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常用于治疗痰湿积聚引起的胸痹,以及肝气郁结导致的疾病。
它通过疏肝理气,祛除痰湿,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起到了化痰的作用。
一、柴胡祛痰汤的药方组成柴胡祛痰汤由以下几味中药组成:1.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解毒解表的功效,能够舒缓肝气郁结所引起的不适感。
2.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利水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痰湿导致的胸闷和咳嗽。
3. 龙骨:有镇静安神,平肝潜阳的功效,可以缓解肝火旺盛引起的痰火上冲症状。
4. 人参:具有补气养阴,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5. 枳实:有燥湿利水,理气化痰的效果,对于改善痰湿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的疗效。
二、使用柴胡祛痰汤的适应症使用柴胡祛痰汤的适应症包括:1. 痰湿阻滞胸腹部:表现为胸闷、胸痛、腹胀等症状,临床上常见的有痰湿型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等。
2. 肝郁痰阻:表现为脉络紊乱、胸脘痞满、嗳气等症状,临床上常见的有肝郁化痰、肝痰互结等。
3. 情绪不稳定:由于肝胆失调引起的情绪波动,如易怒、焦虑、抑郁等,柴胡祛痰汤也可用于调理情绪。
三、柴胡祛痰汤的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 服用方法:一般以煎煮方式服用,将合适剂量的中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煎煮,煮开后再小火煎煮一段时间,通常一剂中药可以煎煮两次服用。
2. 用量:剂量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而定,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
3. 注意事项:柴胡祛痰汤属于中药方剂,患者在使用时需遵循以下注意事项:a. 用药期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b. 服药时遵照医生的指导,不可擅自加减剂量或中断服药。
c.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等特殊人群在使用前需咨询医生。
d. 如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e. 对于体弱、久病、老人等特殊人群,在使用药物时需谨慎,遵循医生的指导。
总结:柴胡祛痰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能够通过疏肝理气,化痰祛湿的方式改善痰湿引起的胸痹和肝气不舒的症状。
一剂名方,彻底去除痰湿,很多怪病就好了!

一剂名方,彻底去除痰湿,很多怪病就好了!01咳喘、痰多、食欲不好,有一个既经济又实惠,又有效的方子,叫三子养亲汤,用上它,效果来得非常明显,咳喘减少了,痰也少了,食欲也增大了。
此汤出自《韩氏医通》,其作者韩天爵,是明朝的名医,也是一位大孝子。
韩天爵的父亲是明朝的一位将领,常年领兵在外,南征北战。
南方的山岚瘴气,北方的风雪苦寒,久之老人开始掉牙齿、掉头发,胡子发白,日渐衰弱。
向朝廷辞官,奈何不准,只好强打精神,坚守岗位。
于是韩天爵放弃功名,苦学中医,父亲出征到哪里,就跟到哪里,为父亲看病,侍奉汤药。
后游历大江南北,名声大振。
关于三子养亲汤的来源,有一个非常感人的历史故事。
话说有三位读书人来请韩天爵为他们的父母亲看病。
老人年纪大了,咳嗽,气不顺,而且有痰。
这是老人常见的问题,所以,韩天爵并不想就病开方,而是仔细构思出一个有广泛适用性的方子来,这个方子就是三子养亲汤,其中的三味本草都是菜园子里的东西:莱菔子就是萝卜子;苏子是紫苏的种子;白芥子是芥菜的种子。
把它们放在一起做成汤后,仍是甘美可口的,而且性味平和。
02苏子能宣畅气机,降上逆之气,平咳喘;莱菔子消食导滞,也能降气,还能健胃消食,使老人胃口大开,吃东西容易消化;白芥子能理气化痰。
三味本草都是植物的种子,种子都有油性,能滋润,且种子的性质都是往下降的,能通便。
三味药加在一起,把老人的吃喝拉撒以及平时可能有的一些小毛病全管了。
而且,这并不是药,只不过是菜园子里的菜籽儿,老人喝三子养亲汤,不会感觉是在喝药,当然高兴了。
韩天爵的三子养亲汤一问世,马上传遍四方,大家纷纷用三子养亲汤来奉养自己家里的老人,很多人从中受益。
为什么韩天爵能构思出这个方子呢?因为他是个大孝子,他不但有一片赤诚的孝心,而且能够把这片孝心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力图让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受益。
正是如此精诚的心,才构思出这个千古良方!03这个方子有什么作用呢?方中所用白芥子属于温化寒痰药,它不但能温肺利气,而且善散“皮里膜外之痰”:“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
二陈汤化痰祛湿经典配方

二陈汤化痰祛湿经典配方
二陈汤,又称为二陈湯,是中医经典的药方之一,以其清热化湿、祛痰止咳的
功效而闻名。
在中医理论中,痰湿是人体内部疾病的一种主要病因,而二陈汤则被广泛运用于化痰祛湿的治疗。
基本组成
二陈汤的基本组成包括黄连、大黄两味,主要功效在于清热化湿、祛痰止咳。
这两味药物的搭配,相辅相成,将病邪从体内排出,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适应症
二陈汤适用于湿热痰盛所致之痰湿证,主要治疗湿热瘀滞、痰湿内蕴引起的痰
湿证候,具有清热、化湿、祛痰的功效。
常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胸闷等症。
临床应用
二陈汤在临床应用中,常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在选择二陈汤
作为治疗方案时,需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合理配伍其他药物,调整剂量,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服用方法
二陈汤为中药汤剂,在服用时需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
一般来说,每日服30毫升左右。
在服用期间,注意饮食调理,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用23
次,每次服用15
保持清淡饮食。
注意事项
1.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陈汤。
2.有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在使用二陈汤前应咨询医生。
3.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剂量服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
4.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辛辣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通过对二陈汤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二陈汤作为一种具有清热化湿、祛痰
止咳功效的经典配方,在治疗湿热痰盛所致的痰湿证上具有显著疗效。
在使用二陈汤时,应慎重选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经方除痰剂二陈汤

经方除痰剂二陈汤除痰剂二陈汤二陈汤,中医方剂名。
为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歌诀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理气和中兼燥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
用量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15g,白茯苓9g,甘草(炙)4.5g。
用法上药咀,每服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方义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而成。
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
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
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
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
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
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
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
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综合本方,结构严谨,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运用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
中医治疗咳白痰的方剂

中医治疗咳白痰的方剂
中医治疗咳白痰的方剂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1. 二陈汤加减:陈皮、半夏、炙甘草、白前、茯苓、桂枝、紫苑、桔梗加上生姜,水煎服,日一剂。
整方合用,能够起到健脾燥湿、宣肺理气,温化白痰,促痰排出的功效。
2. 橘红化痰颗粒:主要由橘红、瓜蒌、陈皮、浙贝,紫苑、半夏、款冬花、橘梗、苦杏仁等药物共同组成,主要用于患者因为咳嗽导致的咳白痰、痰液不易咳出等症状,橘红、半夏、陈皮等药物具有较好的祛痰效果,且药性平和,对于人体的刺激性较小。
以上方剂仅供参考,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9个清热化痰中药方剂

29个清热化痰中药方剂方剂一定喘汤规范名:千金定喘汤(《寿世保元》卷三)。
出处:《扶寿精方》处方:白果21枚(去壳,炒黄色,分破),麻黄, 款冬花, 桑皮(蜜炙)各9克, 苏子6克,法制半夏(如无,甘草煎汤,泡七次)9克, 杏仁(去皮、尖),黄芩(微炒)各4.5克, 甘草3克。
炮制:上药锉碎。
主治:宜肺平喘,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壅肺,哮喘咳嗽,痰稠色黄,胸闷气喘,喉中有哮鸣声,或有恶寒发热,舌苔薄黄,脉滑数。
现用于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
用法用量:用水45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服150毫升,不拘时,徐徐服之。
备注:方中麻黄宜肺平喘,白果敛肺定喘,一开一收为君;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化痰为臣;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为佐;甘草调和诸药,兼以润肺为使。
合而用之,共成宜肺平喘,化痰泄热之功。
方剂二猴枣散出处:方出《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名见《古今名方》处方:猴枣12g,羚羊角3g,月石3g,沉香3g,青礞石3g,川贝母6g,天竹黄6g,麝香1.2g。
炮制:上为末,混匀。
主治:清热化痰,镇痉开窍。
主治小儿急惊风,四肢抽搐,痰多气急,发热烦躁,喉间痰鸣。
用法用量:每服0.3-0.6g,开水送下。
方剂三涤痰丸出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处方:大黄5斤,炒黑丑1斤8两,黄芩1斤8两。
炮制:上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斤丸药用百草霜1两,煅金礞石粉2两,桃胶2钱化水上衣。
主治:清热化痰,开瘀化痞。
主治痰火瘀结,气急疯痫,湿热咳嗽,喘满胸闷,痰涎壅盛,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每服2钱,开水送下。
方剂四宁神丹出处:《丹溪心法》卷四处方:天麻、人参、陈皮、白术、归身、茯神、荆芥、僵蚕(炒)、独活、远志(去心)、犀角、麦门冬(去心)、酸枣仁(炒)、辰砂(另研)各15克,半夏、南星、石膏各30克,甘草(炙)、白附子、川芎、郁金、牛黄、珍珠各9克,生地黄、黄连各15克,金箔30片。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燥湿化痰)——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燥湿化痰)——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面炒,各二两(各6克)、陈皮三两(9克)、甘草一两,炙(3克)、茯苓一两半(6克)。
二、用法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现代用法:生姜五片,枣一枚,水煎服)。
三、歌括1.温胆汤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上扰。
2.十味温胆汤十味温胆苓枳参,橘皮草味地枣仁;益气化痰姜半枣,远志宁心可安神。
四、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五、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
虚烦不眠,或呕吐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证。
六、方解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患。
胆属木,为清净之府,喜温和而主生发,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因之不和,进而化热生痰。
痰热内阻,胃气上逆,则呕吐干哕。
痰热上扰,心神不安,则惊悸不宁,虚烦不眠;蒙蔽清窍,则发为癫痫。
治宜利胆和胃,涤痰清热。
方中以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
以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
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痰消。
使以姜、枣、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
综合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
对于痰热内扰之惊悸癫痫,服之可使热清痰消,惊平痛定。
对于胆热胃逆之虚烦、呕吐,服之则胆清胃和,烦除呕止。
若痰热重者,可加黄连,癫痫可加胆南星等。
本方是从《备急干金要方》温胆汤衍化而来,较之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量。
方名温胆者,罗东逸谓:“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
七、附方及方论十味温胆汤(证治准绳》):半夏汤洗、枳实、炒陈皮去白,各二钱(各6克)、白茯苓去皮,钱半(4.5克)、酸枣仁炒、远志去心,甘草汁煮、五味子、熟地黄酒洗,焙、人参去芦,各一钱(各3克)、粉草炙,半钱(1.5克)、生姜五片、红枣一枚水煎服。
功用:化痰宁心。
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悸烦闷,坐卧不安。
十味温胆汤,即温胆汤减去清热化痰的竹茹,加入益气养血补心安神的人参、熟地、五味子、枣仁、远志而成。
化痰中医护理方案

化痰中医护理方案简介痰是指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或痰液潴留导致的病理现象,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
中医认为痰是由于体内湿气堆积所致,常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护理方案来帮助化痰,缓解症状。
方案一:中药调理1.参麦汤:将30克党参、30克麦冬、20克生地煎煮15分钟,每日分2次服用。
该方能清热润燥,化痰止咳。
2.苏子降厥散:将5克苏子、2克降香研末,每日分3次服用。
该方具有清热化痰的作用,适用于痰浊壅盛、导致咯吐不爽的情况。
3.十全大补汤:将黄芪30克、白术30克、党参15克、熟地15克、川芎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0枚煎煮15分钟,每日分2次服用。
该方能补气健脾,调理体质,增强抵抗力,有助于化痰。
方案二:食疗调养1.雪梨煮冰糖:将1个雪梨去核,加入适量的冰糖,加水适量煮沸,分次服用。
雪梨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2.白萝卜炒蜂蜜:将适量的白萝卜切成丝状,加入适量的蜂蜜,用小火炒熟,每日分2次食用。
白萝卜具有清热化痰、消炎止咳的作用。
3.花生炖猪心:将适量的花生和猪心一起炖煮,加入适量的调味料,每日食用。
花生具有清热排痰、润肺止咳的作用,猪心则有益气补血的作用。
方案三:穴位按摩按摩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当食指和拇指相划线时,凹陷处即是。
用拇指按压并旋转合谷穴,每次按摩5分钟,每日2次。
合谷穴有疏散风痰、解表化痰的作用,能缓解喉中有痰、咳嗽的症状。
方案四:生活调理1.避免寒冷和潮湿环境:寒冷和潮湿环境容易导致痰液增加,加重症状。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温适宜。
2.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油炸等食物,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增加纤维素摄入。
3.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排汗和疏通气道,可以选择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
4.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注意事项1.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方剂,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
2.个体差异较大,按照自身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案和方法。
化痰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偏方

化痰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偏方化痰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喉咙痒、咳痰等症状。
化痰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热水熏蒸热水熏蒸可以有效地缓解呼吸道的炎症和拥堵,促进痰液的排出。
具体方法是将一盆热水放在桌子上,盖上毛巾,低头呼吸热气,每次10-15分钟左右。
如果加入药材,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放几片生姜或薄荷叶等都可以起到疏散风寒、活血化痰的作用。
二、生姜红糖水生姜红糖水是最常见的一种化痰办法,具有平喘、止咳、温胃散寒、化痰的功效。
具体方法是将生姜切成薄片,放在一壶水里煮开,加入适量的红糖即可。
每次饭前喝一杯,可以起到缓解呼吸道症状的作用。
三、梨汁蒸饭梨子是很好的清热化痰水果,可以将其榨汁后再加入白米饭蒸煮,然后食用即可。
梨子中的成分可以软化痰液、润肺止咳,加上米饭可以起到补充能量的作用,有助于恢复身体的抵抗力。
四、雪梨薏米汤雪梨薏米汤是另一种很好的化痰食品,可以起到润肺、化痰、清热的功效。
具体方法是将雪梨去皮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薏米煮开,再加入适量的冰糖即可。
每次饭后喝一杯,可以起到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
五、枇杷膏枇杷膏是一种很好的化痰药物,可以起到润肺化痰、祛痰止咳的作用。
在感冒、咳嗽等情况下,可以将其适量食用,能够快速缓解症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枇杷膏含有一定的糖分,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食用。
以上就是化痰最快最有效的方法的一些介绍,这些方法都是通过调理体内湿气和寒凉,改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彻底排除痰液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慢性化痰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以免影响日常生活和健康。
中医治疗咳白痰的方剂

中医治疗咳白痰的方剂
中医治疗咳白痰的方剂有多种,以下列举其中几种常用的方剂:
1. 橘红合剂:由枳壳、桔梗、贝母、石膏等草药组成,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2. 杏膏糖浆:由杏仁、百部、蜜炙甘草、鲜竹叶、苏子、沙参等草药组成,能润肺化痰、止咳平喘。
3. 五味粉黄散:由蛇床子、枳壳、白及、厚朴、紫草、地骨皮等草药组成,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4. 柴胡疏肝散:由柴胡、陈皮、青皮、炙甘草、黄芩、苍术等草药组成,可调节肝气、清热化痰。
需要提醒的是,中医草药方剂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随意使用。
对于咳白痰的症状,最好咨询中医医师,进行全面的辨证施治。
痰湿缠身苦杏仁汤

痰湿缠身苦杏仁汤痰湿是中医学中一种常见的体质失调,它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当痰湿体质出现时,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如体重增加、疲劳、消化不良等。
为了改善痰湿体质,中医药推荐了许多方法,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服用苦杏仁汤。
苦杏仁汤是由苦杏仁、茯苓、炙甘草等草药煎煮而成的中药汤剂,具有祛痰湿、健脾胃、利湿止泻的功效。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苦杏仁汤的制作方法和服用注意事项。
一、痰湿缠身苦杏仁汤的制作方法1. 准备材料- 苦杏仁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5克- 清水500毫升2. 煮制过程(1) 将苦杏仁、茯苓和炙甘草放入锅中。
(2) 加入清水,用中小火煮沸。
(3) 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
(4) 关火待凉,滤出药渣,取汤液备用。
二、痰湿缠身苦杏仁汤的服用方法1. 适用人群苦杏仁汤适合痰湿体质明显,并伴有胸闷、腹胀、便溏等症状的人群。
如有其他身体不适,请咨询医生。
2. 服用方式每天早晨空腹服用一杯苦杏仁汤,连续服用一周为一个疗程。
如有需要,可连续服用2-3个疗程,但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 注意事项(1)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禁止服用苦杏仁汤。
(2) 服用苦杏仁汤期间,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食物,多吃易于消化的清淡饮食。
(3) 如有身体不适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咨询医生。
三、苦杏仁汤的功效与作用痰湿缠身苦杏仁汤以苦杏仁为主要成分,具有祛痰湿、健脾胃的作用。
苦杏仁中富含苦味成分,具有润肠通便、利尿消肿和清热解毒的功效。
茯苓和炙甘草同样具有健脾胃、利湿除湿的作用,能够促进身体代谢,改善湿气亢盛的现象。
痰湿缠身苦杏仁汤的长期服用,不仅有助于改善痰湿体质,还能够缓解一些相关的不适症状。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服用苦杏仁汤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总结起来,痰湿缠身苦杏仁汤是一种有效改善痰湿体质的中药方剂。
通过正确的制作和服用,可以调理身体,改善痰湿体质带来的不适症状。
祛痰饮的制作方法有哪些

祛痰饮的制作方法有哪些祛痰饮是一种中药饮品,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痰属于寒湿之邪,主要由体内湿气、痰浊积聚引起。
痰的积聚会导致呼吸不畅、咳嗽、胸闷等症状,因此祛痰饮在改善痰湿症状上具有很大的帮助。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祛痰饮的制作方法:1. 蜜枣祛痰饮材料:蜜枣10个,冰糖适量制作方法:将蜜枣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小火煮沸,然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搅拌均匀,继续煮沸,最后将煮好的祛痰饮过滤出来即可。
2. 苦杏祛痰饮材料:苦杏仁10克,生地黄10克,砂仁10克,冰糖适量制作方法:将苦杏仁、生地黄和砂仁一起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粉末,然后将粉末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最后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3. 杏仁薏米饮材料:杏仁15克,薏米30克,冰糖适量制作方法:将杏仁和薏米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然后用小火熬煮30分钟,最后调入适量的冰糖即可。
4. 橘皮祛痰饮材料:橘皮30克,冰糖适量制作方法:将橘皮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然后用小火熬煮30分钟,最后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5. 蜂蜜柠檬饮材料:柠檬1个,蜂蜜适量制作方法:将柠檬切成片,然后将柠檬片放入杯中,加入适量的蜂蜜,用热水冲泡均匀即可饮用。
6. 薏苡仁葛根饮材料:薏苡仁30克,葛根10克,红糖适量制作方法:将薏苡仁和葛根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然后用小火煮30分钟,最后加入红糖调味即可。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祛痰饮的制作方法,它们都使用中药材配制而成,具有调理体内湿气、祛除痰湿等作用。
在制作过程中,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用量,并严格按照制作方法操作,以确保祛痰饮的效果和安全性。
另外,对于有特殊病情的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温肺化痰的古方

温肺化痰的古方有苓甘五味姜辛汤和连花清咳组方。
苓甘五味姜辛汤由茯苓、甘草、细辛、干姜和五味子组成。
这个方子被收录在张仲景的《伤寒论》里,用药主要是健脾化湿、温肺化饮。
其中,茯苓可以健脾,甘草可以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同时调和所有药物的药性,防止伤害身体的正气。
细辛这味药可以入肺经,温肺化饮,对于已经储存在肺里的痰饮,可以起到辛温发散的作用,消除痰饮。
干姜这味药,可以通阳散寒,补足身上的阳气,把我们身上的寒气散出去,这样寒气也不会阻碍脏腑的生理功能。
最后就是五味子这味药,可以敛肺止咳,肺里有痰,身体又阳虚有寒,所以我们一受凉,就容易剧烈的咳嗽,有的人咳的时间久了,一咳就喘,甚至出现了漏尿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收敛肺气,止咳平喘了。
连花清咳组方依据“宣肺泄热,化痰止咳”治法,融汇古方化裁而成。
以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宣肺泄热,明代叶文龄《医学统旨》清金化痰汤合清半夏、前胡清泄肺热,化痰止咳。
山银花、连翘、牛蒡子清热解毒,透热达表。
大黄通腑泄肺。
组方顺应肺的生理特性,以宣肺祛邪为主,清泄肺热、化痰止咳。
邪去痰消后咳嗽、咳痰症状自然消除。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医生获取更专业的诊疗建议。
半夏厚朴汤祛痰止咳舒缓喉咙痛

半夏厚朴汤祛痰止咳舒缓喉咙痛半夏厚朴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常用于治疗痰湿阻滞、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
它由半夏、厚朴、生姜、甘草等草药组成,具有祛痰、止咳、舒缓喉咙痛的功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半夏厚朴汤的制作方法、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一、制作方法1. 准备材料:半夏10克,厚朴10克,生姜3片,甘草3克,清水500毫升。
2. 处理草药:将半夏、厚朴、生姜、甘草放入锅中,加入清水。
3. 煮药:将锅置于火上,用大火煮沸,然后转为小火煎煮30分钟。
4. 过滤药液:煎煮完成后,将药液过滤出来,去除渣滓。
5. 完成:将药液倒入杯子中,待稍凉后可以服用。
二、适应症半夏厚朴汤适用于以下情况:1. 痰湿阻滞:表现为咳嗽、痰多、痰黏稠,吐之不畅。
2. 咳嗽:特别是由于痰湿阻滞引起的咳嗽。
3. 喉咙疼痛:由于痰湿或炎症导致的喉咙疼痛。
三、注意事项1.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2. 注意剂量:按照中医师的指导使用合适剂量,不宜随意增加或减少药量。
3. 食物禁忌:服用半夏厚朴汤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4. 孕妇和儿童慎用:妊娠妇女和儿童在使用半夏厚朴汤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5. 不良反应:个别人可能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停用后症状会逐渐缓解。
综上所述,半夏厚朴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适用于痰湿阻滞、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剂量、食物禁忌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清热化痰)——滚痰丸(《丹溪心法附余》引王隐君方)

中医《方剂学》祛痰剂(清热化痰)——滚痰丸(《丹溪心法附余》引王隐君方)一、组成大黄酒蒸、片黄芩酒洗净,各八两(各40克)、礞石一两(30克),捣碎,用焰硝一两(30克),放入小砂罐内盖之,铁线缚定,盐泥固济,晒干,火煅红,侯冷取出、沉香半两(15克)。
二、用法上为细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量虚实加减服,清茶、温水送下,临卧食后服(现代用法:水泛小丸,每服5~9克,日1~2次,温开水送下)三、歌括滚痰丸是逐痰方,礞石黄芩及大黄;少佐沉香为引导,实热顽痰一扫光。
四、功用泻火逐痰。
五、主治实热老痰。
发为癫狂惊悸,怔忡昏迷或咳喘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或绕项结核,或口眼蠕动,或不寐,或梦寐奇怪之状,或骨节卒痛难以名状,或噎息烦闷,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滑数有力。
六、方解本方专治实热老痰为病。
方中以硝煅酸石为君,取其燥悍重坠之性,善能攻逐陈积伏匿之老痰;以大黄之苦寒,荡涤实热,开痰火下行之路为臣;佐以黄芩苦寒泻火,善清上焦气分之热;复以沉香速降下气,亦为治痰必先顺气之理。
四药相合,下行攻逐之力较猛,为攻坠实热老痰之峻剂。
实热老痰,久积不去,变幻多端。
上蒙清窍,则发为癫狂昏迷;扰动心神,则发为怔忡惊悸,梦寐奇怪之状;内蕴于肺,则咳嗽痰稠,胸脘痞痛,甚则息烦闷;留于经络、关节,则口眼蠕动,或骨节卒痛,或绕颈结核等。
凡此种种病症,见舌苔黄厚,大便秘结,脉滑数有力者,均可使用本方泻火逐痰,俾痰积恶物,自肠道而下。
但本方药力较猛,非实热老痰,以及虚人、孕妇等,均应慎用,以免损伤正气,故虞云:“滚丸止可投之于形气壮实,痰积胶固为病者,若气体虚弱之人,决不可轻用也。
”七、文献摘录(方论)吴谦等:“治痰者,以清火为主,实者利之,虚者化之;治饮者,以燥湿为主,实者逐之,虚者温之,所以古人治饮有温补之法,而治痰则无之也。
王隐君制石滚痰丸治老痰一方,用黄芩清胸中无形诸热,大黄泻肠胃有质实火,此治痰必须清火也。
以破石之燥焊,此治痰必须除湿也。
痰多咳不出苏子陈皮汤

痰多咳不出苏子陈皮汤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痰多咳不出是一种特别困扰的情况,会给人带来不适和痛苦。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有一种经典的方剂,就是苏子陈皮汤。
苏子陈皮汤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经典方剂,由苏子、陈皮、生姜、甘草等中药组成,用以治疗痰多咳不出的症状。
苏子被称为“豉”或“混元果”,味辛、性温,具有化痰、祛痰、止咳的作用。
陈皮则能行气化痰,止咳化痰功效显著。
生姜与甘草则有助于调理脾胃,增加方剂的药效。
这些草药经过煎煮加工后,能够协同作用,发挥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使用苏子陈皮汤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根据中医的理论,苏子陈皮汤适用于痰多、咳嗽不爽、喘息等症状。
煎药时,首先将苏子、陈皮放入煎药锅内,然后加入适量的清水,用中小火慢煎30分钟左右,待药液煎煮至少剩下一半时,再加入生姜和甘草,煎煮15分钟,即可得到苏子陈皮汤。
成品苏子陈皮汤呈黄色,具有特殊的香气,味道辛辣、微苦。
使用时,可口服或者外用。
对于痰多咳不出的患者,每次饭后口服一次,每天两次,连续服用一个周期,通常可见到良好的效果。
苏子陈皮汤能够起到化痰的作用,调理气机,清肺止咳。
对于痰多咳不出的症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咳嗽和不适感。
在使用苏子陈皮汤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使用该方剂时需要根据自身体质和症状选择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其次,在服用期间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寒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另外,在服用期间也要避免过度劳累和感冒。
总的来说,苏子陈皮汤是一种治疗痰多咳不出的中药方剂,对于这类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但是,在使用之前请先咨询中医师或药师的意见,不可自行使用。
同时,也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和治疗。
希望患者能够根据医生的建议,科学用药,早日康复。
中医治痰咸医案

中医治痰咸医案
中医治痰咸医案:
医案一:
患者,男性,45岁,主诉咳嗽,咳痰咸味,伴有胸闷、咽干、口渴等症状。
舌苔黄厚,脉滑数。
初步诊断为痰湿壅滞型咳嗽。
治疗方案为清热化痰、利湿化痰。
处方:
1. 陈皮10克,苏子10克,生姜5片,炙甘草6克,鸡内金6克,薄荷3克,炒杏仁10克。
2. 苦杏仁12克,炙甘草6克,鱼腥草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生大黄6克。
服药7天后,患者的咳嗽明显减轻,咳痰变少,口干咽痛缓解。
继续服药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医案二:
患者,女性,32岁,主诉咳嗽,咳痰咸味,伴有胸闷、气短、疲乏等症状。
舌苔黄厚,脉滑数。
初步诊断为痰湿壅滞型咳嗽。
治疗方案为清热化痰、理气化痰。
处方:
1. 陈皮10克,苏子10克,生姜5片,炙甘草6克,鸡内金6克,
薄荷3克,炒杏仁10克。
2. 苦杏仁12克,炙甘草6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制川贝10克,半夏10克。
服药5天后,患者的咳嗽明显减轻,痰液变清稀,胸闷气短症状明显改善。
继续服药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以上是两个中医治痰咸的医案,具体的治疗方案根据个体情况而定,建议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个祛痰的方子,很多人经常少抓了两味药!
在祛痰的一众方子中,有一个方子不可不知,而且拥有极高的地位,这个方子就是著名的二陈汤。
说起二陈汤的时候,就会想起《汤头歌诀》中的那句话——“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
从这个歌诀中可以看出,二陈汤也就四味药而已。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二陈汤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一个方子,而这个方子的确是有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15g,白茯苓9g,炙甘草4.5g四味药。
然而,方子后面还有一句话,被很多人忽略了,那就是“上药㕮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也就是说,真正的二陈汤,是应该有生姜和乌梅两味药的,一共是六味药。
那么,二陈汤究竟有些什么用呢?这个方子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作用,适用于痰湿内阻、脾胃不和所致的湿痰证,以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等为主要症状的,是二陈汤的适用范畴。
现代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二陈汤为何被称为二陈,主要是方中的半夏和橘红二味药犹如陈酿一般,越陈越好,这在中医的《六陈歌》里曾提到“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齐”。
而这个方子里同时用到了两味需要越陈越好的药材,所以被称之为“二陈汤”。
二陈汤这个方子的组合,还是比较精妙的。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橘红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为臣药。
二者搭配,堪称一绝,一是剂量的相等,不仅相辅相成,还可以增强燥湿化痰的作用,还能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的治病密码;二是半夏、橘红两味药以陈药为佳,去掉过燥的弊端,妙不可言。
二陈汤中的茯苓也是恰到好处,茯苓具有健脾渗湿的作用,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方中加上生姜,目的是为了制约半夏的毒性,同时还能协助半夏完成化痰降逆、和胃止呕的使命;方中加乌梅一个是何道理呢?乌梅能够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配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最后一味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在使用二陈汤时,若遇到兼夹症状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加减化裁了。
比如治疗湿痰,可酌情加入苍术、厚朴等药,以增燥湿化痰之力;在治疗热痰的时候,可加入胆南星、瓜蒌等药,以清热化痰;在治疗寒痰的时候,可加入干姜、细辛等药,以温化寒痰;在治疗风痰眩晕的时候,可加入天麻、僵蚕等药,以化痰熄风;在治疗食痰的时候,可加入莱菔子、麦芽等药,以消食化痰;在治疗郁痰的时候,可加入香附、青皮、郁金等药,以解郁化痰;在治疗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等症的时候,可加入海藻、昆布、牡蛎等药以软坚化痰。
综合来看,二陈汤结构严谨,散收相合,标本兼顾,既能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又能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巧妙的完成了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妙用。
在临床使用二陈汤时,应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等症为辨证要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二陈汤性燥,所以燥痰者慎用;还有吐血、消渴、阴虚、血虚等症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