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规律》的教学设计_幼教数学教.doc

合集下载

《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

《找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找规律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思考的能力。

3.训练学生观察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堂课主要教授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一些经典的找规律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总结、推理和求解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找规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找规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归纳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找规律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总结出发现规律的一般步骤和技巧。

3.案例讲解:教师给出一些实际案例,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其中的规律,分析规律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指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

4.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老师提供几个找规律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和解决,鼓励学生展现个性化的解决方法。

5.展示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心得体会。

6.巩固拓展: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习成果,拓展思维能力。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找规律的问题,让学生更加直观理解和掌握。

2.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立奖励机制: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找规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展开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观察问题,发现规律,分析规律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幼儿园中班数学《找规律》的教案(精选11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找规律》的教案(精选11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找规律》的教案(精选11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找规律》的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找规律》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中班数学《找规律》的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的美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简单(单层)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

(既含形状规律,又含颜色规律的多层次规律。

)教学过程:一、引入:猜一猜:下一朵花?1朵红花2朵黄花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猜不对,而后来都能猜对了呢?发现了什么有规律?颜色又是怎样的规律?一朵红,一朵黄,一朵红,一朵黄,我们说不说得完啊?揭示规律的概念:像这样,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并按这样有次序重复出现的就叫规律。

聪明的小朋友们,那我们今天就用自己智慧的双眼来一起来找规律。

我们来闯关比赛,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更仔细,找得准,李老师就把这些智慧星奖励给他。

二、教授新课:1、教学例一:(第一关:“找一找”)大家知道,六一儿童节刚过,旁边学校的初一的哥哥姐姐还要开联欢会庆祝自己的节日。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开联欢会的场景吧!把你发现的秘密同桌两个人悄悄交流一下。

2、汇报结果:(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灯笼有什么规律?(把一紫一红圈起来,一红一紫在重复的出现。

)彩旗有什么规律?(我该怎么圈呢?)花朵有什么规律小朋友又什么规律?如果跳舞的10个小朋友其中两个放开手,男同学带头就是按一男一女这样的规律站的,女同学带头就是按一女一男这样的规律站的。

演示10个小朋友放开手后排成一排的两种情况。

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找规律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体验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小动物等学具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数学王国的小精灵--明明,刚刚搬了新家,心里可高兴了。

今天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新家呢,你们想去吗?(课件展示主题图)2、看,这就是明明的新家。

你们觉得漂亮吗?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墙面、地面的图案,都是有规律的。

)3、揭示课题:是啊!小精灵明明设计的房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很有数学的味道。

在一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会了找比较简单的排列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找规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

学生在参观欣赏的同时,很自然的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既形象又具体。

二、寻找规律,探索新知。

(一)构建新知,探索交流。

1、谈话:那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这些漂亮的设计,你有什么发现呢?2、小组合作探索,自主交流。

我们先来观察墙面的图案,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

在小组活动中,可以用四种图案移一移、摆一摆,找出上下两组图案的按一定顺序呈循环排列的规律。

(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3、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的顺序。

)4、请学生说一说图案的规律。

(1)斜着看:颜色和图形一样,只是数量有变化。

(2)横着看:第一横行第一个颜色和图形移到第二横行第四个其它依次往前推。

第二、三、四横行照样。

(板书:顺序,前后)(3)竖着看:第一竖行第一个颜色和图形移到第二竖行第四个其它依次往上推。

《找规律》优秀的教学设计

《找规律》优秀的教学设计

找规律》优秀的教学设计《找规律》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找规律》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简单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具准备:红、蓝三角形各若干个;彩色笔3支;一张16k白纸的1/4。

教具准备:主题图5幅。

教学过程:一、摆摆猜猜,引出课题:1、师:请生在桌上摆出一个红的三角形,紧挨着一个蓝的三角形,一个红的三角形,一个蓝的三角形问:猜一猜,接下去该摆出什么颜色的三角形?为什么?2、先同桌两人商量后全班交流。

3、引出课题:“找规律”4、点:摆放三角形中有什么规律?“一红一蓝一红一蓝一红一蓝”这样的次序排列的。

(通过摆放“一红一蓝”三角形的学具操作,引出“找规律”的主题,让学生发现“规律”就在身边,而且很鲜明,激起探索“规律”的欲望。

)二、建立表象,感受“规律”1、主题图1:庆“六一”联欢会,装饰教室,挂彩色的三角形(1)、接着挂什么?为什么?(2)、先两个同学商量后全班交流:“一黄一红”的次序排列的。

(数量相同,形状一样,颜色循环变化规律的渗透,在上面操作的基础上抽取出来,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列。

由实践操作过渡到形象表象,感受“规律”。

)2、主题图2:教室里又挂上了彩灯美丽吗?漂亮吗?为什么美丽漂亮?“一盏红灯笼,一盏彩灯”(数量相同,形状,颜色变化规律。

)3、(黄)(红)(蓝)你能发现这幅画的规律吗?把发现的规律告诉你最要好的朋友。

(主题图的教学让学生感知数量、形状、颜色等变化的规律,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由简单渐渐过度到稍复杂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让学生充分感受“规律”的丰富多彩。

)(变化循环的内容由原来的2个物品拓展到3个物品,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更慎密的数学思想。

)三、排队游戏,拓展规律1、一男二女一男二女排成圆形,为下课跳圆舞曲作准备。

找规律教学设计幼儿园

找规律教学设计幼儿园

找规律教学设计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始接触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找规律教学设计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介绍找规律教学设计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并且提供一些相关的例子。

一、了解找规律教学设计找规律教学设计是一种通过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特征,从而推导出一般性规律的方法。

它可以培养幼儿们的观察、思考和总结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和逻辑的兴趣。

二、找规律教学设计的目标1. 培养幼儿们的观察能力。

通过找规律的练习,幼儿们可以学会仔细观察事物的特征和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谨慎性。

2. 培养幼儿们的思考能力。

找规律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幼儿们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性,通过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练习,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幼儿们的数学和逻辑素养。

通过找规律的训练,幼儿们可以增强他们的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将来学习更高阶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三、找规律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1. 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该与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相匹配,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对于找规律教学设计非常重要。

2. 提供示范并引导幼儿观察。

老师可以通过提供示范,引导幼儿观察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特征,让他们开始寻找规律。

3. 鼓励幼儿思考和互动。

在找规律教学设计中,老师应该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且提供机会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

4. 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反馈。

在幼儿尝试找规律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反馈,帮助他们理解和发现规律。

四、找规律教学设计的实例1. 数字的规律在幼儿园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幼儿观察一串数字,然后找出其中的规律。

例如,给幼儿出示数字序列:2,4,6,8,让他们分析规律并继续序列下去,他们会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加上2。

2. 图形的规律通过让幼儿观察一系列图形,让他们找出其中的规律。

例如,给幼儿出示一系列图形:△、△△、△△△、△△△△,让他们推理出下一个图形,并解释规律是每次增加一个小三角形。

《找规律》教案(精选3篇)

《找规律》教案(精选3篇)

《找规律》教案(精选3篇)《找规律》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活动中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有很多,体验到学习思维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1.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活动准备:课件、拼图积木若干、小篮若干。

活动过程:一、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初步认识规律。

1、师幼互问好。

师:我发现咱们小朋友都是一些聪明的'孩子,并且还是一些勤快的孩子。

师:那么,你们早上几点起床的呢?(六点半,六点,七点……)师:你们这么早就起床啦,是自己醒的,还是爸爸、妈妈叫醒的?(妈妈、爸爸、自己、小闹钟)师:小朋友们想想醒来的时候,你在被窝里喜欢做什么动作?(打哈欠,伸懒腰,揉眼睛……)(幼儿边说边表演)。

师:那咱们把刚才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再来模仿一下吧!师幼共同边说边做动作:揉一个眼睛,伸一个懒腰再伸一个懒腰。

(重复两次)师:这下我们可是真的醒了,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呢?(穿衣服)师:先穿哪件呢?(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师:我们先穿鞋子,再穿裤子好不好?(幼儿答)师: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按顺序一样一样的穿。

)师:那我们把小朋友穿衣服的顺序做一下吧!师幼共同边做边说:上衣,裤子,鞋子。

上衣,裤子,鞋子,(重复两次) 2、师:下面我要给大家看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依次出示娃娃、衣服、裤子、鞋子等图片)师:小朋友你们看,东东起床了!我们向他问好!(幼儿向东东问好并招手)师:现在,东东要穿衣服了,请小朋友告诉他穿衣服的顺序好吗?(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每天都是按这个顺序穿的。

)(教师按顺序将上衣、裤子、鞋子贴出顺序图)师;第一先穿上衣,第二再穿裤子,第三再穿鞋子。

示范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简单规律

示范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简单规律

示范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简单规律一、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图形,发现其规律所在,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数列的规律。

2. 能归纳类比,利用所学基本数学概念,处理数学问题,发展动脑思维,培养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观察规律,形成思维方式。

三、教学难点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规律以及形成抽象思维。

四、教学过程设计1、游戏引入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玩找规律游戏,例如:老师说:今天的游戏是找规律,我来举一个例子,把苹果摆成五排:一排一个,一排两个,一排三个,一排四个和一排五个……这是一个规律,你们猜猜下一个排是几个苹果?(等待孩子的回答,然后增加一排六个苹果,从而让孩子发现规律。

)2、引导思考通过观察、分类和排列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孩子找图形规律,并鼓励他们思考形成规律的基本方法。

老师用简单的语言教孩子们如何描述图形规律,例如:每排的苹果数量随着排数的增加而逐渐加一,这就是一个规律。

为了让孩子们充分理解规律的定义,老师可以给他们例子,让他们描述规律,如:从小到大有:1、2、3、4、5…,每次增加1,这就是一个规律。

3、游戏训练让孩子们自己尝试思考规律,通过玩游戏,观察图形,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巧妙地设置规律,例如:孩子们从小到大排列五彩泥,数一数红色彩泥的个数,再数一数黄色彩泥的个数,再数一数蓝色彩泥的个数…让孩子们自己发现每次都增加一个,这就是一个规律。

4、闯关升级在孩子们熟练掌握简单规律后,老师可以增加游戏的难度,例如:给孩子很多的数字卡片,让他们自己组合成新的数字,再让他们归纳规律。

此时,孩子们需要不断排列数字,不断尝试、巩固自己的知识,并不断升级。

五、教学方法1、启发法:以小见大,让孩子们从具体的事物中概括出规律。

2、练习法:多做关于找规律的练习,积累经验和技巧。

3、巩固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巩固,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规律。

六、教学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是否能够独立发现规律、描述规律,并用抽象的语言表述规律,是否能够老师的引导,理解数学知识及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找规律》教学设计(优秀7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优秀7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优秀7篇)《找规律》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喜欢玩找规律游戏。

2、通过找规律游戏培养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3、能寻找和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课件准备:“排排坐”组图;“排队”组图;“排队蹲起”组图。

活动过程一出示组图引导幼儿寻找排列规律1、出示图片“排排坐-1”。

2、出示图片“排排坐-2”。

二出示组图玩游戏寻找排列规律并按规律排列1、将幼儿分成两组。

2、出示图片“排队-1”,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3、出示图片“排队-2”,幼儿再次游戏。

三出示组图在游戏中寻找排列规律并按规律排列1、出示图片“排队坐”,幼儿分组游戏。

2、出示图片“排队坐”,幼儿再次游戏。

大班社会《男孩女孩》公开课视频+PPT课件+教案+动画+反思中班美术活动《跳舞的藤蔓》优质课视频+PPT课件+教案+音乐+小视频《找规律》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能按照物体的规律进行推理,并能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2、能主动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美。

活动准备:ppt 编织绳小鱼活动过程:一。

情境导入今天小猫过生日,邀请了小狗小兔和小猴来做客,它们各走一条路,请小朋友来看一看它们走了哪三条不同的路。

二。

发现规律1、观察三条路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

学习按颜色。

形状。

大小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观察每个小动物食物的排列规律,请个别幼儿进行回答,横线上应该填什么特征的食物。

三。

幼儿操作1、教师示范,请幼儿认真观察。

2、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小鱼是排列的。

活动延伸:在区域投放不同特征的珠子请幼儿有规律的进行串连。

《找规律》的教学设计篇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内容。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知道什么是规律,能从颜色、数量、形状的变化中找出规律,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物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规律》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规律》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趣的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数学乐园》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有趣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感知和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并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

2. 培养幼儿运用规律进行创造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观念。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运用规律进行创造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故事书、音乐CD、绘画材料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规律现象。

(2)展示PPT,让幼儿观察图片中的规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规律。

(2)教师讲解规律的概念,让幼儿理解规律的含义。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分组进行规律创作活动,如绘画、剪纸等。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共同完成创作。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规律。

(2)教师讲解解题思路,让幼儿理解规律的应用。

5.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1)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2)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的规律,激发幼儿的观察欲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规律2. 板书内容:(1)规律现象(2)规律创作(3)规律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规律,并描述给爸爸妈妈听。

(2)运用规律,创作一幅美丽的画作。

2. 答案:(1)描述规律现象:如“我家的窗帘上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条纹,它们是按照红、黄、蓝的顺序排列的。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活动教学设计三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活动教学设计三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活动教学设计一一、活动目标1.学生了解事物的规律和关系。

2.学生能够发现和掌握数字规律。

3.学生能够按照规律对事物进行排序。

4.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通常,引入新知时需要与学生进行一些简短的交流,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启发学生思考。

在本次课中,可以先给孩子展示一组物品,然后询问他们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之处。

如果孩子能够发现这些物品之间有什么规律或联系,那就更好了。

2.讲解知识在这个阶段,需要对数字排序规律进行讲解,同时,老师应该给孩子以一些实战操作的机会。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两种方式来展示如何按规律排序。

相信通过实际操作,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3.分组小练习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给出一组物品,让孩子们按照规律进行排序,并进行展示。

老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每个组是否按照规律进行排序来得出他们是否理解了规律的知识。

4.结束教学当学习结束的时候,老师应该先进行一些简单的总结,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孩子们的作品。

同时也可以鼓励孩子们留下对这个活动的反馈,以帮助老师改进教学。

三、备课细节1.活动中,每个孩子应该有足够的参与机会,并不需要强制每个孩子都必须参与。

2.活动设计时应该本着开放性、富有挑战性、启发思维的原则,鼓励孩子们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3.老师应该耐心地与孩子们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活动教学设计二一、活动目标1.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字顺序和排序规律。

2.学生能够按照规律对事物进行排序。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通过展现数列、图片等方式给孩子展示排序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际操作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2.讲解知识在这个阶段,老师应该给孩子们以一些实战操作的机会来展示如何按规律排序,并且需要重复提示如何按规律排序。

3.小组内竞赛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给出一组物品,让孩子们按照规律进行排序,并进行展示。

小学规律数学教案

小学规律数学教案

小学规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观察、发现、分析并掌握各种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和掌握规律数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规律数学的解题方法;
3. 能够应用规律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掌握各种数学规律的辨别和分析;
2. 能够灵活运用规律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具;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图片等形式引起学生对规律的思考和讨论。

二、讲解规律数学的基本概念(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规律数学的定义,并通过例题解释规律数学的特点和应用。

三、学习规律数学的解题方法(15分钟)
教师结合具体例题向学生详细讲解规律数学的解题方法,例如找规律、列关系式等。

四、练习(20分钟)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检查与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梳理规律数学的核心要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下次课程的复习作业。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教学内容深度和难度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程度;
2. 学生对规律数学的理解是否清晰,能否熟练运用;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教学过程是否流畅。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逐渐深入了解和掌握规律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提高规律数学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数学《有规律排序》教案

大班数学《有规律排序》教案

大班数学《有规律排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有规律的排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能够运用AB、AABB、ABC等排序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理解规律排序的概念。

2. 培养幼儿运用AB、AABB、ABC等排序方法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AB、AABB、ABC等排序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进行排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故事书、玩具等。

学具:彩色笔、画纸、贴纸、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物品的排列顺序。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PPT,展示AB、AABB、ABC等排序方法的实例。

(2)通过讲解,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各种排序方法的含义和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排序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引导幼儿思考:除了所学排序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排序方法?5. 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幼儿对规律排序的理解。

(2)强调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规律排序2. 板书内容:(1)规律排序的概念(2)排序方法:AB、AABB、ABC(3)实践操作:物品排列、颜色排列、形状排列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红、黄、蓝、红、黄、蓝、红、黄、蓝(AABB)(2) (ABC)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例题、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理解并掌握了规律排序的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应注重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问题,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简单规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简单规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简单规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的数学规律,如“加一”、“减一”等;2.能较好地应用简单规律进行数学计算;3.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字认知让幼儿熟悉1~100内的数字,并通过不同的游戏和练习巩固数字认知能力。

2. 简单的加一和减一通过游戏、练习和故事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简单的加一和减一规律,培养计算数学题的兴趣和能力。

3. 数量比较通过具体的物品和抽象的数字图像进行对比,让幼儿学习和理解大小、多少等概念。

4. 数组的排列在游戏和练习中让幼儿逐步学习数组的排列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和排列技巧。

三、教学步骤1. 活动一:认识1~100数字1.让孩子们猜测1~100中任意一个数字;2.将数字写在黑板上并问幼儿们这个数字的意义;3.指示幼儿辨认纸片上的数字,比较大小。

2. 活动二:简单的加一和减一1.通过游戏和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学习和理解加一和减一的概念;2.以“苹果树”为例,让孩子们在掌握加一和减一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计数和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

3. 活动三:数量比较1.通过给幼儿展示一对物品并询问孩子哪个物品更多来进行数量比较;2.加强练习和游戏巩固幼儿的数量比较能力,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4. 活动四:数组的排列1.通过多种带有排列规律的实物教具,让幼儿了解排列规律;2.带领幼儿进行探究和组合,让幼儿自主地发现排列方式。

四、教学反思本次类小组活动为数学科目的教学设计,希望学生们能在游戏和练习等方式的帮助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如加减法,数量比较和数组排列的规律。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我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有趣、富有活力和学习友好的学习环境。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增加了很多的互动元素,比如“苹果树”的游戏、物品数量对比等等,让幼儿们在游戏的同时加深对数学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幼儿园孩子的自主性和价值观,让孩子们自主排列物品并思考这其中的规律,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力。

大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

大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

排序的方法与技巧
排序的定义
排序是将一组数据按照某种特定的顺 序进行排列的过程。
排序的方法
排序的技巧
在排序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来 提高排序的效率,如使用标志位减少 比较次数、利用已排序的部分加快排 序速度等。
常见的排序方法有冒泡排序、选择排 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 等。
实例演示与讲解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 延伸
总结本节课内容
学习了不同的排序方法,如递增排序、递减排序、交替 排序等。
掌握了按规律排序的基本概念,能够理解排序的规律性 和重复性。
通过多个实例和练习,加深了对按规律排序的理解和掌 握。
回顾学习过程中的得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描述各种排序规律,提高了他们 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艺术创作
在音乐、舞蹈、绘画等 领域运用规律排序,创 造出富有节奏感和美感
的作品。
THANKS
感谢观看

部分学生在应用排序规律时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生活中的规律排序应用
时间安排
物品整理
数字序列
制定时间表、计划表等, 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
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将物品按照大小、形状、 颜色等特征进行排序,
方便查找和使用。
在密码设置、电话号码 等方面应用数字排序规
律,增加记忆点。
提问引导
启发式提问
老师可以提出“你们发现这些物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或 “谁能告诉我这些数字是怎么排队的?”等问题,引导孩子们 观察和思考。
情景式提问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如“如果我们按照大小给水果排队, 应该怎么排呢?”或“你们有没有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按规律排 序的东西呢?”,使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 来。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有规律的排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有规律的排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有规律的排序》教学设计一、前言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培养幼儿智力和认知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本次教学的重点是幼儿学习有规律的排序。

有规律的排序是幼儿认识并掌握数学规律的切入口之一,教学中我们将注重以幼儿为中心,采用情境教学、探究教学和游戏教学等方式,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探索世界。

二、整体设计1.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呈现一些有规律的事物,提高幼儿观察力、比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固定幼儿的排序概念,从简单到复杂地教授依据特定规则进行排序的方法;•提高幼儿自主选择、探索和思考的意识,增强幼儿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2. 教学准备•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教具:数字卡片、图形卡片等;•课堂环境:整洁舒适的教室环境及宽敞明亮的黑板;•教学过程中需要的辅助工具:推理、比较工具。

3. 教学过程探究教学的思路和方式核心在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索自主学习;游戏教学也是本课程的核心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化元素,让幼儿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自主发现数学规律。

本课程将分四个环节展开:•了解排序规律;•探索排序规律;•练习排序规律;•并反思。

4. 教学策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将采用以下策略:•合作探究策略;•带“情境”的数学教学策略;•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幼儿自学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流程1. 了解排序规律主要目的:•让幼儿对排序这一概念有初步的理解;•通过小组活动让幼儿了解排序规律;•让幼儿知道生活中排序的象征和意义。

活动内容•给幼儿们看一张参加运动会的照片,让幼儿发现每个人头上有一个号码,用这个号码进行排序;•通过观察,指导幼儿了解升序、降序等排序规律;•给幼儿出示大小、颜色相似的图形(如红色正三角、红色正方形、黄色正三角、黄色正方形),让幼儿自主分类。

2. 探索排序规律主要目的:•通过图片展示方式增强幼儿对分类和排序规律的认知;•通过游戏形式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排序教学活动设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排序教学活动设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排序教学活动设计》一、教学背景幼儿阶段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当根据幼儿心理、生理特点设计出合适、有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本次教学活动针对幼儿大班学生,以找规律排序为主题,通过设计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幼儿找规律排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规律,总结规律,实现数值、颜色、形状等基础素材的排序。

2.能够将所学习的规律运用到文字语言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幼儿数学领域的知识。

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积极情感。

2.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如何找规律排序。

2.培养幼儿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难点1.建立幼儿的数学思维模式。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0分钟)1.师生互动,通过问题引导幼儿,了解规律的含义。

2.通过活动的图片、游戏、故事等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的思维模式、开拓想象力。

活动设计(30分钟)步骤一:小组活动1.分若干个小组,让小组成员看一组数字、颜色、形状图案等基础素材,让小组自行找规律进行排序。

2.每个小组给出自己的排序方式,并思考出自己的排序规律。

3.让小组间互相交流,选择出最优方案,讲解自己选出最佳排序方法的原因。

步骤二:师生互动1.教师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总结分类思维,找出规律,培养幼儿的归纳能力。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排序规律。

步骤三:个人思考1.让幼儿们单人思考,看一组数字、颜色、形状图案等基础素材,找出规律进行排序。

2.让幼儿们自行思考,找出自己的排序方法和规律,培养反思、归纳整理的能力。

课堂练习(15分钟)1.小组间进行竞赛,比赛看哪个小组先找到规律排序。

幼儿园《规律排序》教案

幼儿园《规律排序》教案

幼儿园《规律排序》教案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规律排序的概念。

2.能够按照给定规律进行排序。

3.能够判断给定排序是否正确。

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逐步发展排序能力。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排序中的规律和方法。

2.能够进行规律排序。

教学难点1.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规律发现。

2.帮助幼儿理解难度逐步增加的规律。

教学过程教学准备课件、玩具图案等。

教学环节1. 导入(10分钟)老师展示一组由玩具图案组成的序列。

其中,包括不同形状、颜色的图案。

老师询问孩子们这些图案有没有什么规律,是否可以将它们分成几组。

2. 规律发现(20分钟)老师选择其中一组图案,根据孩子们的理解程度逐步增加规律的难度。

例如,先让孩子们将图案按照形状或颜色进行分组,然后再加入“大小”、“位置”等维度进行排序。

最终,让孩子们理解这些规律之间的关系,并且将其总结成通用的规律。

3. 创造排序问题(15分钟)老师让孩子们独立创造排序问题,例如:将一系列的动物图片按照大小排序。

让幼儿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不同的角度创造不同的排序问题。

4. 实践练习(30分钟)老师提供一些排序题目,让孩子们独立完成。

在此过程中,老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 反思总结(15分钟)老师让幼儿们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和总结,让幼儿们互相了解彼此的思路,以及收获。

教学延伸延伸一:老师可以在幼儿园内寻找更多的排序例子,例如:安排午餐顺序、游戏活动轮流等,让幼儿在实践中能够熟练掌握规律排序。

延伸二:老师可以提供更难的规律排序题目,让幼儿能够逐步提高排序能力。

课后作业老师让孩子们回到家中,寻找一个能够进行规律排序的场景,并且在课后反馈课堂收获。

教学评价老师在教学结束后,通过观察最终答案的正确性,以及观察幼儿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等,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

同时,老师可根据幼儿的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

温馨提示规律排序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规律排列

幼儿园小班教案:规律排列

幼儿园小班教案:规律排列课程主题:规律排列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和掌握规律排列的概念;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3.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4. 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1. 游戏道具:彩色积木、彩色纸片、彩色水果糖;2. 教具:电子白板、幼儿期数学活动册;3. 音乐:节奏明快的音乐;教学环节: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音乐引入,让幼儿跟随音乐做简单的动作,培养幼儿的集中注意力,活跃氛围。

2. 引发问题: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呢?(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激发他们的思维)二、示范与引导(15分钟)1. 出示一组彩色积木,教师选择一种颜色先排一排,然后问幼儿可以怎样排列彩色积木。

引导幼儿归纳出规律(按照颜色排列)。

2. 出示一组彩色纸片,教师任选其中一种颜色纸片先排一排,然后问幼儿可以怎样排列彩色纸片。

引导幼儿归纳出规律(按照大小排列)。

3. 出示一组彩色水果糖,教师先排一排,然后问幼儿可以怎样排列彩色水果糖。

引导幼儿归纳出规律(按照形状排列)。

三、游戏与实践(30分钟)1. 游戏1:幼儿根据规律排列- 教师拿出两个不同形状的积木图案卡片,分发给幼儿,让他们按照不同形状排列。

- 引导幼儿自由发挥,试图找出不同规律排列的方法。

-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排列方法,鼓励他们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游戏2:规律纸链- 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一段彩色纸条,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颜色和顺序将纸条连接起来。

-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和他人的纸链,发现规律,例如重复、交替等。

- 鼓励幼儿解释自己的规律和理由。

四、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结束以上游戏后,教师通过电子白板出示一系列的图案或数字,让幼儿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2. 引导幼儿归纳整理自己在游戏中发现的规律,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3. 提醒幼儿,规律排列不仅存在于游戏中,还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事物中,鼓励他们多观察、多思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规律》的教学设计_幼教数学教案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奇妙的书”课件(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四只绿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苹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图片几组(从儿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从树芽到小树再到大树;从鸡蛋到小鸡再到母鸡,等等)。

2、学具准备:操作纸、记号笔、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范例条○□○□○□,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在排队呀?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它们的队伍后面还可以怎么排呢?它们的队伍排列得很整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
AB
A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
(2)出示范例条○□□○□□○□□,提问:看看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它们的队伍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B
ABB
AB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
(3)同样,出示范例条○□△○□△○□△,引导幼儿小结ABC
ABC
ABC排列的规律。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

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

(按照页码猜水果的个数,按照彩虹的颜色来猜水果的颜色。

)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地阅读大书,发现书中的规
律。

(水果的个数跟书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的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色到紫色。

)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

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操作活动(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1)看图形找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2)按照排列规律粘贴图形。

(3)按照动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4)按照植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