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长的脚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 使学生掌握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来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成长的脚印的含义和意义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4.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教学重点:1.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教学难点:1.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2.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长的脚印数据、计算器、教学课件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表,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
2. 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数据的分布情况,引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二、新课1. 教师讲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班级学生的身高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有什么作用?4.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数据。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数据,让学生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四、拓展提高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描述。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数据的分析和描述。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布置)1. 请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描述。
2. 请学生思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据、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使学生掌握了运用这些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索活动 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能够理解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能够根据具体情境,理解并使用高度、步长、转角等概念。
•能够灵活运用测量方法,得出各种角的度数值。
•能够画出比例尺相等的不规则图形。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好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班级和谐氛围。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学生掌握高度、步长、转角等概念,并进行实际测量。
•学生能够画出比例尺相等的不规则图形。
2.2 教学难点:•学生灵活运用测量方法,得出各种角的度数值。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探究活动。
3. 教学流程时间内容4. 教学方法4.1 探究法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操作法学生通过实践,完整的动手操作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研究态度。
4.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及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并建立班级和谐氛围。
5. 教学评估5.1 学生表现评估根据学生探究活动中展现的态度,进一步评估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5.2 自我评估学生可以按照课上要求,对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估,促进学生对自己认识的提高。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
【导语】《成长的脚印》⼀课是北师⼤版⼩学数学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课时。
以往的⼩学数学⼏何图形⾯积计算的内容,仅局限于计算规则图形的⾯积,但实际⽣活中存在着⼤量不规则图形⾯积的估算问题,如何估计出这类图形的⾯积,是本课的学习内容。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教学⽬标】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积的⼤⼩。
2、能⽤数格⼦的⽅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积。
【重点难点】能⽤数格⼦的⽅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开门见⼭,揭⽰课题 在现实⽣活中,学⽣将接触到⼤量的不规则图形的⾯积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积。
⼆、探索新知 本探索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是呈现了⼩华出⽣时与2岁时两个不同年龄段脚印⾯积的⼤⼩,第三个部分是让学⽣运⽤⾃⼰探究出的⽅法,估计⾃⼰的脚印⾯积。
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可以按照教材前后呈现的内容,先讨论估计⼩华两个年龄段脚印⾯积的⼤⼩,然后采⽤数格⼦的⽅法(不满⼀格的可以按半格来数)来验证前⾯的估计值。
通过两个年龄段脚印⼤⼩的估计,要让学⽣理解成长期中脚印⾯积的⼤⼩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估计⾃⼰脚印的⾯积可以回家完成,然后将所描好的脚印图带到学校进⾏交流。
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找⼀幅公园或某个活动场所的平⾯图,利⽤⽅格纸估算这幅平⾯图形的⾯积,再组织同学交流。
如果有些班级的学⽣能⼒较强,也可以补充⼀些没有⽅格背景的不规则图形⾯积的估计与计算。
学⽣在估计与计算这些图形的⾯积时,⾸先要会把这个图形看作近似的基本图,并围⼀围,随后⽤尺量⼀量基本图的相关条件的尺⼨,并计算⾯积。
板书设计:成长的脚印 篇⼆ 教学⽬标: 1、会估算不规则图形的⾯积, 2、掌握⼏种估算的⽅法,培养学⽣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新知: 1、教师出⽰课件与问题:⼩华出⽣时,脚印的⾯积约是多少? 2、学⽣⾃⼰先独⽴进⾏估计,然后⼩组内进⾏交流。
北师大2011版数学五年级上《六 组合图形的面积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_0
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五上P88《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中,体会割补法的应用。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灵活使用割补法准确计算其面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空间观点。
3、能解决生活中与组合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准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自学题单、图形学具。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明确目标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师课件展示一、两种,就是这种图形哦。
)4、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好,那我想,同学们解决今天的研究就没有问题了。
来,我们就来研究今天的问题。
请看: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教材第88页的情境图,理解题意,提出问题。
师:全班来读一下:智慧老人准备给客厅铺上地板,这是他家客厅的平面图,如图所示。
(教师指图)师:这个图算组合图形吗?(生:全体算)师:智慧老人准备给客厅铺上地板,那应该求出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对的,我们就要求出这个问题。
2、想一想,估一估a、提出要求:先让我们来估一估这个客厅的面积大约有多大呢?你会怎样估呢?小组交流你的想法。
b、学生汇报。
(可能:是否能够用长为7米,宽为6米的长方形的面积去估计客厅的面积,如果能够,则客厅的面积是6×7=42平方米,所以客厅的面积不到42平方米,若看成是边长为6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去做计客厅的面积,那么客厅的面积大约为36平方米。
)师:那,这个客厅的面积究竟是多少平方米?我们来算一算。
3、自主探索,计算面积a、师:那该怎么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呢,首先思考什么呢?生:能转化成哪些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然后再来计算。
(教师板书:转化)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练习纸,自己动笔画一画,算一算。
看你能用哪些方法实行计算。
b 、学生独立完成。
c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请一个同学读一下,小组交流要求。
1、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多边形的面积”中的第2节“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教学内容围绕探究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特别是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如“成长的脚印”,来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平面图形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起面积计算的直观感受,并将面积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尤其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成长的脚印”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演示文稿、面积计算公式卡片。
- 学具:每组一套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量角器、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大小的“成长脚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脚印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它们的大小?”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脚印的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思考面积计算的方法。
3. 讲解:教师通过PPT演示文稿,系统地讲解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面积单位的知识。
4. 实践:学生利用学具,分组进行面积计算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强调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单位换算以及实际应用展开,通过图示、公式、示例等方式,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图形的面积,包括规则和不规则图形。
2. 提高题:应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房间地面的面积,选择合适的地面材料。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教学难点
-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特别是月份的天数不固定性。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日期计算方法,解决如生日、节假日等与时间相关的问题。
-对成长数据进行合理分类和整理,分析成长过程中的规律和趋势。
举例解释: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年、月、日的换算关系以及日期计算方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案例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成长记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记录一个月内的阅读书目。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学生们可以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日历,通过操作来理解月份天数的不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在记录个人成长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时间管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它们来记录和规划自己的成长。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培养学生时间观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激发自我管理成长的意愿;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问题解决方案;
5.培养学生反思与评价自身成长过程的能力,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教育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年、月、日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日期计算方法,特别是计算某一天是星期几。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乘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在运算规则上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适应和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小数的概念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2.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乘法的规律。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小数乘法的运算,加深对运算方法的理解。
3.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实例讲解等内容。
2.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小数乘法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素材:包括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存在小数乘法的问题。
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数乘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给出一些小数乘法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进行运算,并解释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进行小数乘法的运算,可以选择练习题或者PPT中的例子。
在学生运算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探索活动 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教学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学习图形的对称性概念及简单的对称图形的制作方法;•通过制作对称图形,培养学生对创造性的认识,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对称性的概念及简单的对称图形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创造和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在找出对称轴或成对的顶点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实现。
•学生可能会在对称线和对称点的理解上出现误区。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导入问题:什么是对称性?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2. 学习对称性•引入对称性概念通过使用对称性概念的图片,引入对称性的定义和概念。
对称性指的是形状、图形或对象相对于某个中心点或轴对称。
•介绍对称轴通过使用对称图形,介绍和演示对称轴、对称点和对称图形的概念。
学生观察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有哪些形状和图形是对称的?•寻找对称轴显示给学生一些对称图形。
在找出对称轴或成对的顶点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实现。
学生需注意去确认是否存在一个平行于图形中一条边或中心的对称轴。
•制作对称图形在理解对称性概念基础上,学生可以开始制作对称图形。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对称性概念,发挥想象力,排除干扰和误解,通过创造性的方法实现图形的对称。
3. 总结和讨论•总结对称性概念和知识通过讨论和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对称性概念和图形的制作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讨论制作中的问题让学生回顾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给予解决办法。
教学小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掌握了对称性的概念及简单的对称图形的制作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和创造力技能,并培养了积极探究和合作精神。
同学们开始了讨论,课堂氛围热烈,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课后作业•对称图形练习让学生通过画图练习,巩固对对称性概念的理解和操作技能。
•回家走路,观察周围的对称图形。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对称图形,并记录下来,分享到下节课。
珠晖区第一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2节 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 北师大版
第2节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材第90~91页。
1.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难点:如何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近似的基本图形。
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及实物投影仪,方格纸等。
师:从我们牙牙学语到认识数字,从我们拿起笔到记录生活中的开心快乐时刻,同学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我想:只要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功的道路上必将留下你们一串串成长的脚印。
(板书课题)1.师:今天,淘气想和大家分享他的成长历程,他带来了自己出生时的脚印图片。
(出示教材主题图)这个脚印的面积大约是多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方格纸上的脚印图,与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生1:不是学过的基本图形,也不是组合图形,而是不规则的图形。
生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代表1 cm2。
2.师: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是多少呢?(1)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预设1:把脚印看作一个近似的梯形,上底约5 cm,下底约6 cm,高约3 cm,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算出(5+6)×3÷2=16.5(cm2)。
预设2: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估计,介绍了怎样数方格,大于半格的记1格,不够半格的记为0。
预设3:可以把这个脚印看成近似的长方形,长6 cm,宽3 cm,所以面积是6×3=18(cm2)。
3.师:刚才大家对淘气出生时的脚印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是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师根据生汇报板书:①借助方格纸数一数所占的方格数;②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4.师:我们探索了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请同学们看淘气给我们分享的他2岁时的脚印图片,请你们估计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大。
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估计的方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内容]P 9 0 —9 1 页。
[教学目标]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今天老师想请你们帮一个忙,你们愿意帮老师吗?(愿意)出示问题图片:有阳光时,大约 2 5平方米的树叶能提供足够一个人一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如果一棵树有大约 1 0 0 0 0 片树叶,有阳光时一天能提供足够几个人呼吸的氧气?引导知道树叶的总面积就能求出,怎么求树叶的总面积呢?今天我们学完成长的脚印一课就会算一片树叶的面积了。
二、参与探索,经历新知出示小华出生时的脚印,怎么能知道脚印面积大约是多少呢?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1)说明估计的结果及过程(2)数方格的方法验证估计值(3)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法引导学生把图形看成了近似的已学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公式,算出面积。
3.出示小华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计面积。
4.小结方法,实践新知: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总结:(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三、新知实践,解决问题再次出示开始的问题,一片树叶的面积怎样估算出来呢?生印到方格纸上,再计算。
( 1 ) 学生小组合作印树叶,算一片树叶的面积,每组合作画一片树叶。
( 2 ) 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3)统计五片树叶的面积值,算出平均值,再求出树叶的总面积,进而解决问题。
四、课堂回顾,总结提高: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北师大2011版数学五年级上《六 组合图形的面积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_1
(4)、看成了梯形,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7厘米,高是7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2+3)×7÷2=17.5(cm2)。
师:小结方法:①数一数的方法;②把这个脚印看成一个近似的图形实行计算。
2.小华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一、巧算善解,激活思维
0.7÷1.43.6÷0.60.66÷1145.9÷0.9
6.03÷30.11÷0.117.2÷Fra bibliotek.090.36÷4
二、目标定向,引发兴趣
1、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小时的脚印与现在的脚印有什么变化?
2.出示挂图。
提问:让学生数格子,先估计,再数格子,说一说怎样数格子。
三、主动探索,顺学而导。
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成长的脚印
案序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
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课前准备
挂图、方格纸、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个人分析与修改
(3)在有阳光时,大约每25cm2的树叶能在一天里释放充足一个人呼吸所需的氧气。这棵树在有阳光时,一天里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五、总结反思,提炼升华
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习册对应练习
附板书设计: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方法:
教学反思:
1.教师出示课件与问题:小华出生时脚印的大小是多少?学生自己先独立实行估计,然后小组内实行交流。小组推荐人员实行全班交流。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 第六单元 组合图形的面积《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成长的脚印》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请同学在家里尝试测量自己的手掌大小,将自己的方法用小视频发到群里【评价反馈】1.很多学生能够用上一节课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来测算2.有部分同学用整体概括法3.少数不会做【主要内容】1. 淘气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2.请你估计自己脚印的面积是多少?3.估计下列图形的面积,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4.【评价反馈】1.学生完全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2.学生能够接纳一定的误差【主要内容】1.课后评测2.3.【评价反馈】1.学生第一题和第二题掌握非常好,都会做。
2.第三题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操作,多数同学能够在这个图片上面画出格子帮助计算面积。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习展示】1. 分享三个学生昨晚测量自己手掌面积方法的视频2.其他同学点评和咨询 【设计意图】1.通过学生的课前习展示了解学生对这个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2.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3.互相探讨策略引出今天要讲的方法【 小组研究 】1.学生小组讨论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大小,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
【设计意图】1.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讨论的过程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小组展示 】1.学生上台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方法。
【设计意图】1.集体分享,可以将讨论的面更加扩大,能够有更加集体的智慧碰撞机会 【 实践操作 】1.学生用数格子的方式来测量自己脚掌的面积,并分享自己的结果和测量心得。
【设计意图】1.测量自己的脚印,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方法和感性认识到自己的数据 【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91页两道练习题2.并做讨论 【设计意图】1.巩固所学方法的运用1.学生能够表达的自己的收获2.学生知道数格子的策略教学评价与反思【优点与特色】1.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机会,实际的操作2.能够更加感性的认识数格子方法的策略 【问题与建议】1.加强学生活动的效率 【优点与特色】1.学生活跃,活动丰富2.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研究 【问题与建议】 1.时间安排更紧凑 2.板书要规划好【优点与特色】1.改革意识好,结合学生生活设计数学问题2.题目设计有趣,学生训练有素3.组织教学好 【问题与建议】1.拓展数方格的方法2.方法要讲得更深入【优点与特色】1.联系生活实际,三个课时均以生活情境为导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北师大2011版数学五年级上《六 组合图形的面积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_2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自己先独立实行估计,然后小组内实行交流。
2、全班交流。
三、合作交流
1、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对每一种认同的方法全班验证。
2、课件出示淘气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计面积。
小结方法:刚才大家对你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实行了估算,想想大家刚才是用什么方法实行估算的。
课题
成长的脚印
总第课时
五年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
重点
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反思
一、激趣导学
1、出示月球上的脚印,也评若干年后的一天,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中国人的脚印的人就是在座的某一位。
五、总结拓展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一听。
一
学生倾听
二
生1:看成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生2:看成近似的梯形,上底5厘米,下底6厘米,高3厘米。
生3:用数格子的方法。
讨论:1、用拼补法。
2、超过半格按一格,不满半格按半格。
三、
在验证中说说自己的看法。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估算。
A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实行计算。
四、练习检测
1、估算教材第91页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估计自己脚印的面积是多少?
估计手掌的面和积?
总结:我们理解平方分米时,说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3、研究一片树叶的面积,如果一棵树有1000片树叶,估算一棵树树叶的面积?大约每25m2的树叶能在一天里释放充足一个人呼吸所需的氧气。一棵树和释放的能满足多少人的呼吸?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成长的脚印 | 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围绕"成长的脚印"展开,旨在通过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平面几何中的面积概念,并学会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包括对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比较、估算和计算,以及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面积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估算和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准确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需要掌握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进行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应用面积单位。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面积计算过程和实例。
- 学具:剪刀、彩纸、量角器、直尺、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成长过程中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数学元素,如面积的变化。
2. 新课导入:介绍面积的概念,讲解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 活动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剪纸、拼接等方式,探索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每组分享探究成果,讨论不同计算方法的优缺点。
5. 知识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 应用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不规则图形的转化技巧以及面积单位的选择进行设计,通过图表、公式和示例来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作业设计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包括基础计算题、应用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难点的处理以及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期在未来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准确计算。
学生需要掌握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进行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应用面积单位。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数学活动,认识和理解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图上距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比例尺2.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图上距离3. 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图上距离。
2.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比例尺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认识比例尺a.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图上的比例尺。
b. 讲解比例尺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c. 学生举例说明比例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图上距离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图上距离。
b.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点评并总结方法。
c. 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应用(1)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和宽,然后根据比例尺画出教室的平面图。
(2)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比例尺方面的收获,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地图,找出比例尺,并试着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和理解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图上距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6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学习如何通过图形来表示和分析实际问题。
这一课时,我们将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图形的增长和减少来表示数量的增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图形增长和减少的概念。
2. 学会通过图形来表示数量的增减。
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表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增长和减少的概念。
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独立地分析实际问题,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表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际情况,比如一个花园里的花朵数量的变化。
2. 讲解概念: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图形的增长和减少。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图形来表示数量的增减。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图形的增长和减少的表示。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并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增长和减少的概念。
2. 实际问题的图形表示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题目,画出数量的增减的图形表示。
答案:1. 根据题目的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表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解决了学生的难点问题。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一定能够掌握图形的增长和减少的概念,并能够独立地进行图形的表示。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实践情景引入的策略选择。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探究,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材在这一节中,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特征,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图形。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图形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这一节内容中,学生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探究,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
2.难点: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探究来发现图形的特征。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形。
3.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形材料。
3.分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图形的共同特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特征。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对图形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精品教案
课题成长的脚印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具、学具成长的脚印的教学挂图,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进行探索1.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小时的脚印与现在的脚印有什么变化?2.出示挂图(1)板书: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小格是1cm2)让学生数格子,先估计,再数格子,说一说怎样数格子。
(2)小华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约是46 cm2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脚印,随着年龄的增长,脚印越来越大,学生仔细观察图想,怎样才能得到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数格子,估计面积的大小。
通过情境,联系自己引出新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掌握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3.估计小华11岁的脚印面积的大小,并能用自己的脚印进行验证。
4.讨论估计小华两个年龄段脚印面积的大小。
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布置练习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脚印验证一下这节课的结论。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格子算出小华脚印面积的大小。
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自己脚印图拿出来数一数格子,约是多少面积。
学生想办法寻找验证的方法:还可以是把脚印看作长方形来计算,(近似的基本图形)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练习和测量,说说脚印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规律。
通过两个年龄段脚印大小的估计,使学生明确脚印面积的大小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让学生借助方格子这一载体来进行估计与计算。
随着年龄的增长脚的生长速度回放慢。
板书设计: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1)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方格是1cm2)(2)小华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3)现在11岁,用自己的脚印估计约是多少?教学反思:。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组合图形的面积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教案二 第2课时
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内容】P90-91【教学目标】1、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5、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难点】在估计的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学具教具准备】学生画好自己的脚印、教师制好课件,和印好1、2号学习单一、设置情境,学习新知1、本节课随机挑人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学过那些图形?2、教师出示淘气出生时的脚印,问:你能看出与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观察得出:它是不规则图形。
3、你有没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约是多少?学生易答出:数格。
老师追问:以前我们数过是怎么数的?学生回忆答出:先数整格的,再数半格的。
老师质疑:图上不足整格的不是半格,不是大于半格的就是小于半格的,你能用以前的办法解决吗?4、不足整格的怎么处理?组长拿出被放大的图形组织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掌握各组讨论的情况,准备点学生汇报本组讨论的方法。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三种(1)分割拼凑的方法(因为刚学了组合图形的求法)。
(2)四舍五入法(学生预习是从书中会学到这种,可能会想明白这就是取近似数的四舍五入)。
(3)都按半格算(因为学生在学习第四章中数过半格的,现在有的多于半格,有的小于半格,又是面积约,有学生会想到都看作半格来算)。
5、学生汇报,教师归纳出上述三种方法。
二、应用方法,解决问题1、学生拿出:1号学习单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温馨提示:①.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做。
②.把过程写在学习单上。
③.时间3分钟。
2、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巡回指导拍照上传到互动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
长的脚印教案北师大版
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教学内容]
P90—91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今天老师想请你们帮一个忙,你们愿意帮老师吗?(愿意)出示问题图片:有阳光时,大约 2 5平方米的树叶能提供足够一个人一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如果一棵树有大约 1 0 0 0 0 片树叶,有阳光时一天能提供足够几个人呼吸的氧气?
引导知道树叶的总面积就能求出,怎么求树叶的总面积呢?今天我们学完成长的脚印一课就会算一片树叶的面积了。
二、参与探索,经历新知
出示小华出生时的脚印,怎么能知道脚印面积大约是多少呢?
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1)说明估计的结果及过程
(2)数方格的方法验证估计值
(3)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法
引导学生把图形看成了近似的已学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公式,算出面积。
3.出示小华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计面积。
4.小结方法,实践新知:
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总结:
(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三、新知实践,解决问题
再次出示开始的问题,一片树叶的面积怎样估算出来呢?生印到方格纸上,再计算。
( 1 ) 学生小组合作印树叶,算一片树叶的面积,每组合作画一片树叶。
( 2 ) 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3)统计五片树叶的面积值,算出平均值,再求出树叶的总面积,进而解决问
题。
四、课堂回顾,总结提高: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