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丝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丝胶对纯涤纶织物的改性研究及性能分析【开题报告】

丝胶对纯涤纶织物的改性研究及性能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纺织工程丝胶对纯涤纶织物的改性研究及性能分析一、选题的背景、意义蚕丝主要由内层的丝素和外层的丝胶两部分组成,其中丝胶占整个蚕茧质量的20%~25%[1],对丝素起到保护和胶粘的作用。

丝胶是一种球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4~31.4万,由18 种氨基酸组成,其中丝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甘氨酸含量较高,相对质量分别达到33.43%、16.71%和13.49%【2】。

并且在组成丝胶的肽链中含有较多的氨基、羟基和羧基等官能团,因此丝胶中极性侧链氨基酸占74.61%,从而丝胶表现出良好的水溶性和吸水性[2]。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丝胶的深入研究发现,丝胶是一种功能和效能兼优于丝素的天然动物性蛋白质,其具有以下功效[3]:(1)生物适应性、保湿性—丝胶的氨基酸组成和人体皮肤的保湿成分非常相似;(2)抗菌、消臭效果—丝胶分子量高;(3)保持肌肤,具有外部刺激的隔断效果—紫外线吸收作用;(4)美白效果—抑制黑色素的形成;(5)抗氧化作用—抑制活性氧的形成;(6)降低血液中胆固醇、降低血糖值的作用、改善便秘、改善肝功能的效果。

但是在当前的制丝工业,由于制丝及纺织工艺的需要,蚕丝纤维只使用了丝素,而占生丝重量20%~25%的丝胶却在精练阶段被去除,并随废水一起排放。

并且当前国内外对蚕丝的研究还是主要集中在丝素的应用开发方面,对丝胶的开发运用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丝胶的回收再利用就相对落后。

但基于丝胶的独特功效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得对氨基酸含量丰富的丝胶进行回收并加以高值利用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涤纶织物因其坚牢、挺括、抗皱、免烫、耐磨性好、尺寸稳定、保形性好、耐日光性好、易洗快干等优良性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被广泛用于服装、装饰、产业等领域,使其产量在合成纤维中位居首位。

但涤纶织物由于PET分子结构紧密,分子内部亲水性基团含量甚少,使其吸湿性差、染色性能差,并且在服用过程中易产生静电,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涤纶织物在纺织服装行业中的应用[4]。

丝胶-壳聚糖对兔毛的改性处理

丝胶-壳聚糖对兔毛的改性处理

丝胶-壳聚糖对兔毛的改性处理
佚名
【期刊名称】《毛麻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西安工程大学的张弦等人采用壳聚糖作为固着剂,在微波场中运用丝胶对兔毛纤维进行改性处理、考虑丝胶质量分数、壳聚糖质量分数、微波处理液pH 值、微波装置参数和水洗因素.对试验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总页数】1页(P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02.315
【相关文献】
1.丝胶一戊二醛对兔毛的改性处理工艺探讨
2.丝胶-壳聚糖对兔毛的改性处理
3.微波场中壳聚糖的兔毛纤维改性处理
4.改性壳聚糖絮凝丝胶蛋白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5.季铵型改性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在兔毛织物抗菌整理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棉织物的改性纳米Si3N4抗紫外线功能整理

棉织物的改性纳米Si3N4抗紫外线功能整理

棉织物的改性纳米Si3N4抗紫外线功能整理郭辉;张辉;王笋【摘要】选用经硅烷偶联剂KH550和KH560改性后的Si3N4纳米粉体对棉织物进行抗紫外线整理,通过测定棉织物整理前、后的紫外线反射率和染色棉织物K/S 值确定最佳整理方法,并用TEM和热重分析表征了整理后棉纤维结构与性能,测试了棉织物的白度、硬挺度和拉伸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采用纳米Si3N4+壳聚糖整理棉织物,不仅能增强抗紫外线性能,而且能提高活性染料对棉织物的上染性能;经纳米Si3N4+壳聚糖整理后,棉纤维热分解率明显降低,热分解起始温度下降,且织物变得硬挺,白度降低,断裂强力下降而断裂伸长率增大.【期刊名称】《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29)002【总页数】5页(P51-55)【关键词】改性Si3N4纳米粉;棉织物;抗紫外线整理;K/S值;壳聚糖【作者】郭辉;张辉;王笋【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5.59棉织物在紫外线200~400 nm波长范围内具有比较高的紫外线辐射渗透性,在众多纤维织物中防紫外线的能力相对较差,对棉纤维织物进行抗紫外线整理极为迫切[1].现今,应用纳米功能整理技术对棉织物进行整理是改善棉织物紫外防护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选用的紫外线屏蔽剂大多是金属、金属氧化物及其盐类,典型的有 TiO2、SiO2、ZnO、Al2O3等.纳米 Si3N4性能优良,紫外线反射率在90%以上且红外吸收率在97%以上,在纺织品功能性整理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Si3N4纳米粉进行硅烷偶联剂表面化学改性,然后通过一定的整理方法将其接枝在棉纤维表面,赋予棉织物抗紫外功能.1 实验部分1.1 实验材料与仪器实验所用材料有:棉织物,市购平纹棉织物,经、纬纱细度均为18 tex,经、纬纱密度为340根/10 cm×280根/10 cm;硅烷偶联剂(KH550或KH560)改性氮化硅纳米粉,自制;壳聚糖,青岛海普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脱乙酰度90%以上;冰乙酸,西安三浦精细化工厂产品;30%过氧化氢,成都金山化工试剂厂产品;柠檬酸,天津天大化学试剂厂产品;Remazol活性红染料,德司达西安分公司产品;氯化钠,无水碳酸钠,天津海晶精细化工厂产品.实验所用仪器有:SY2200-T超声波振荡器,上海声源超声波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产品;DZ-2BC型电热真空干燥箱,DK-98-1型电热恒温水浴锅,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产品;HITACHI—3310 Spectrophotometer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公司产品;JSM-6700F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产品;TGA/SDTA851e型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产品;Datacolor SF-300型思维士电脑测色配色仪,美国Datacolor公司产品;1.2 实验方法1.2.1 棉织物预处理称取适量棉织物;添加3%NaOH、0.5%NaSiO3和0.5%皂片,配制一定浓度的煮练溶液;将棉织物于80℃浸渍处理20 min,热水、冷水各洗一次;再用无水乙醇浸渍5 min,水洗、烘干待用.1.2.2 壳聚糖降解称取一定质量的壳聚糖,添加5%冰乙酸,搅拌至完全溶解;在超声波振荡条件下,加入6%过氧化氢,70℃下恒温处理2 h;调节pH值至7左右,使壳聚糖沉淀析出;过滤、洗涤,在40℃条件下真空干燥[2].1.2.3 纳米氮化硅表面改性配制1∶1水-乙醇溶液20 mL,添加不同浓度硅烷偶联剂(KH560或KH550),然后加入一定质量纳米粉,超声波振荡10 min后,在一定温度下,恒温水浴几小时;最后过滤、洗涤数次,烘干得到改性纳米粉.1.2.4 棉织物纳米整理(1)纳米柠檬酸整理:以浴比1∶30,添加7%柠檬酸、5%次亚磷酸钠、3%三乙醇胺和0.2%渗透剂JFC,配制柠檬酸溶液;将4 g/L的改性纳米粉和1 g/L的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并超声振荡15 min,倒入柠檬酸整理液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均匀,再超声5 min,最后将棉织物进行浸渍整理.具体整理工艺如下[3-4]:浸渍(室温下二浸二轧,第1次10 min,第2次5 min,轧余率 100%)→预烘(95℃,150 s)→焙烘(180℃,60 s)→水洗(热水洗、冷水洗各一次,至pH=7)→烘干(100℃,5 min)(2)纳米壳聚糖整理:以浴比1∶30,称取壳聚糖1.4%、柠檬酸14%,磁力搅拌使壳聚糖完全溶解;加入一定量助剂和改性纳米粉,其用量和整理工艺同(1). (3)纳米复合整理:将分散均匀的纳米溶液倒入一定浓度的壳聚糖溶液中,并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均匀,超声5 min,将棉织物进行浸渍整理,具体整理工艺同(1).1.2.5 纳米整理棉织物染色用Remazol活性红染料对原棉织物、纳米柠檬酸整理棉织物、纳米壳聚糖整理和纳米复合整理棉织物分别进行染色.活性染料染色工艺见图1.染料用量2%,食盐40 g/L,纯碱 10 g/L,渗透剂 JFC2%,浴比1∶50.皂煮工艺为:皂片 2 g/L,纯碱2 g/L,浴比1∶30,在85℃下处理10 min,洗净、烘干[5].图1 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曲线Fig.1 Dyeing process of cotton fabric with reactive dye1.3 性能测试(1)抗紫外性能测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纳米整理棉织物及染色棉织物进行紫外线反射率测试.(2)染色性能测试:用电脑测色配色仪测定染色棉织物的K/S值.(3)TEM和热学性能分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纳米整理前、后棉纤维的微观形貌;用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测定纳米整理棉织物TG曲线.(4)其他性能测试:用数字白度仪、织物硬挺度试验仪、电子织物强力仪分别测定棉织物纳米整理前后的白度、抗弯性能、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变化.2 结果与讨论2.1 纳米整理棉织物抗紫外线性能分析图 2(a)、(b)、(c)分别为经过纳米柠檬酸整理、纳米壳聚糖整理及纳米复合整理后棉织物的紫外线反射率曲线.从图 2(a)可以看出,在 200~400 nm 的紫外波段范围内,棉织物抗紫外性能很差,柠檬酸对棉织物的抗紫外性能影响不大,而添加改性氮化硅纳米粉后,紫外线反射率提高30%左右;从图2(b)可以看出,经壳聚糖浸渍整理后,紫外线反射率提高20%左右,而添加改性氮化硅纳米粉后,紫外线反射率提高40%左右;从图2(c)可以看出,将纳米分散液加入到壳聚糖溶液中进行复合整理,棉织物的紫外线反射率提高不明显.图2 不同棉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Fig.2 Anti-ultraviolet property of differentcotton fabrics由于棉织物在高温焙烘过程中,柠檬酸羧基同改性纳米粉表面的KH550氨基形成酰胺键,并同纤维素羟基形成酯键;而KH560甘油醚键发生断裂,形成新羟基,从而柠檬酸羧基和新羟基以及纤维素表面羟基发生酯化反应,使氮化硅纳米粉成功接枝在棉纤维上,提高棉织物的抗紫外性能.壳聚糖分子是一种聚氨基葡萄糖,和纤维素分子有良好的相容特性,壳聚糖活性官能团和纤维素表面的羟基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且整理液中柠檬酸分子和纤维素、壳聚糖羟基发生酯化反应,从而使得氮化硅纳米粉牢固地固着在纤维表面.值得注意的是海藻酸钠包覆在纳米粉表面,在酸性溶液中电离,形成海藻酸,与壳聚糖分子发生酯化反应,从而产生纳米粉团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棉织物抗紫外整理效果.3种整理方法相比之下,采用纳米壳聚糖整理棉织物,提高紫外线反射率较为显著,其中用KH550改性纳米壳聚糖整理后,抗紫外效果最好.2.2 纳米整理棉织物染色性能分析图3所示为不同整理方法对织物染色强度的影响.其中,a为原棉织物;b为柠檬酸整理;c为KH550改性纳米柠檬酸整理;d为KH560改性纳米柠檬酸整理;e 为壳聚糖整理;f为KH550改性纳米壳聚糖整理;g为KH560改性纳米壳聚糖整理;h为KH550改性纳米复合整理;i为KH560改性纳米复合整理.图3 整理方法对K/S值的影响Fig.3 Finishing methods vs K/S values从图3可以看出,棉织物经过纳米整理后,染色强度变化很大.采用壳聚糖整理的棉织物K/S值最大,染色最深;原棉织物K/S值次之,染色较深;采用柠檬酸整理的棉织物K/S值较小,染色较浅;采用纳米复合整理的棉织物K/S值最小,染色最浅.由于壳聚糖带有正电荷,通过柠檬酸的酯化作用以及本身的交联作用吸附固着在纤维表面,从而对阴离子染料的吸附能力得到增强;柠檬酸分子中的残余羧基抑制了活性染料分子水解失去染色能力,从而染料与纤维反应能力减弱;纳米复合整理的棉织物表面比较复杂,由于海藻酸、柠檬酸的羧基已经和纤维羟基反应完全,残留纤维羟基已经很少,同活性染料结合能力降低,故染色最浅.图4为纳米壳聚糖整理棉织物染色后的紫外线反射率曲线,并与原棉染色织物做对比.图4 纳米壳聚糖整理棉织物染色后的抗紫外线性能Fig.4 Anti-ultroviolet property of cotton fabrics with nanochitosan finishing after dyeing从图4中可以看出,棉织物染色后,紫外线反射率发生很大变化.原棉织物染色后,紫外线反射率提高;壳聚糖整理棉织物染色后,紫外反射率稍微有所降低;纳米壳聚糖整理棉织物染色后,紫外线反射率变化较大,其中添加KH560改性纳米整理的棉织物紫外线反射率下降幅度较大,添加KH550改性纳米整理的棉织物反射率下降幅度较小.这是由于在高温下进行染色,染液中的纯碱对纤维表面的柠檬酸基团有一定程度的水解作用,从而使得固着的纳米粉发生了脱落;同时染料的活性基团与壳聚糖分子亲和力较好,也影响纳米粉的固着牢度;棉织物染色后在皂煮固色处理阶段,添加了皂片和纯碱,同样也削弱纳米粉的固着牢度.2.3 纳米整理棉织物结构与性能分析2.3.1 棉纤维TEM分析图5为棉纤维纳米壳聚糖整理前、后的TEM照片.图5 棉纤维TEM照片Fig.5 TEM photos of cotton fibres由图5可以看出,经过纳米壳聚糖整理后,纤维表面包覆一层颗粒状物质,大部分颗粒尺寸较小,分布均匀,此为改性纳米粉和壳聚糖的集合体,还有一些大颗粒的凝胶态团聚物,为降解不完全的壳聚糖大分子.由此表明,氮化硅纳米粉经偶联剂改性后,通过壳聚糖分子的桥接作用固着在纤维表面.2.3.2 热学性能分析图6为棉纤维纳米壳聚糖整理前、后的TG曲线.其中,a为原棉纤维;b为KH550改性纳米壳聚糖整理;c为KH560改性纳米壳聚糖整理.图6 棉纤维纳米壳聚糖整理前、后的TG曲线Fig.6 TG curves of nano-chitosan finishing on cotton fabrics从图6中可以看出,未整理的棉纤维热起始分解温度为241.8℃,终止温度为379.2℃,分解率为80.3%;KH550改性纳米壳聚糖整理后的棉纤维起始分解温度为206.6℃,终止温度为364.7℃,分解率为74.6%;KH560改性纳米壳聚糖整理后的棉纤维起始分解温度为211.3℃,终止温度为366.5℃,分解率为64.7%.可见棉纤维整理后,热起始分解温度降低,热分解率降低明显.这是由于棉纤维经过纳米壳聚糖整理后,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纤维素羟基同壳聚糖分子、柠檬酸分子发生缩合、酯化等反应,从而表现出这一特点.2.3.3 其他性能分析(1)织物白度分析.表1为整理方法和棉织物白度的关系.表1 整理方法对棉织物白度的影响Tab.1 Finishing methods vs whiteness of cotton fabrics织物类型白度/%原棉织物 81.18壳聚糖整理 63.74 KH550改性纳米壳聚糖整理 70.02 KH560改性纳米壳聚糖整理 73.18由表1可以看出,原棉织物的白度最大;经壳聚糖整理后,白度下降20%左右,泛黄现象比较严重;经纳米壳聚糖整理后,白度居中,织物轻微泛黄.说明添加氮化硅纳米粉能改善棉织物的白度,抑制壳聚糖的泛黄现象.由于在高温焙烘下,柠檬酸分解产生乌头酸、衣糠酸和柠糠酸等不饱和多元羧酸,生成易发色的共轭双键,使整理后的织物泛黄或色变.此外壳聚糖大分子链上的游离氨基氧化也会引起织物泛黄[6].氮化硅纳米粉是白色的粉体,固着在纤维表面,因此可以改善整理织物泛黄现象.(2)织物硬挺度分析.表2为棉织物纳米壳聚糖整理前、后的硬挺度测试结果.由表2可以看出,经纳米壳聚糖整理后,经、纬向抗弯长度和弯曲刚度明显增大,总弯曲刚度相对提高50%左右.这是由于棉织物经纳米壳聚糖整理后,纤维表面包覆了一层纳米壳聚糖薄膜,填补了纤维之间的空隙,一定程度增加织物的厚度,增大纤维之间的摩擦阻力,因此棉织物变得硬挺.表2 棉织物纳米壳聚糖整理前、后硬挺度测试结果Tab.2 Stiffness testing result of cotton fabrics after nano-chitosan finishing试样抗弯长度/cm弯曲刚度/(cN·cm-1)经向纬向经向纬向总原棉织物 1.96 1.58 0.0780.0420.058KH550改性纳米壳聚糖整理棉织物 2.38 1.92 0.1080.0660.085 KH560改性纳米壳聚糖整理棉织物 2.46 2.03 0.1060.0690.085(3)织物拉伸性能分析.表3为棉织物纳米壳聚糖整理前、后的拉伸性能测试结果. 表3 棉织物纳米壳聚糖整理前、后拉伸性能测试结果Tab.3 Tensile properties testing result of cotton fabrics after nano-chitosan finishing试样断裂强力/N 断裂伸长率/%经向纬向经向纬向原棉织物 435.25 349.32 11.35 14.70KH550改性纳米壳聚糖整理 410.50 329.74 13.54 16.73 KH560改性纳米壳聚糖整理 408.36 327.03 13.72 16.63由表3可以看出,棉织物经纳米壳聚糖整理后,经、纬向断裂强力都有所下降,而断裂伸长率提高.这是由于柠檬酸对纤维素和壳聚糖分子中的苷键水解起到催化作用,引起苷键断裂;其次一系列复杂的酯化、酰胺化反应使得部分纤维素中的结晶区转换为非结晶区,从而结晶区的界面分子力下降,故棉织物整理后,断裂强力下降.同时壳聚糖分子通过柠檬酸的交联,已经接枝在无定形区和晶区表面,改善结晶区与非结晶区之间的界面力,使得大分子链的相对位移增大,提高了纤维分子链的延伸性,因此整理后的棉织物断裂伸长率增大.3 结论(1)采用纳米壳聚糖整理棉织物的抗紫外线效果明显,染色K/S测试表明壳聚糖对活性染料的上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染色后,紫外线反射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TEM和热重测试结果表明,改性氮化硅纳米粉,在壳聚糖和柠檬酸分子的协同作用下,已经固着在棉纤维表面;经纳米壳聚糖整理后,棉纤维热分解起始温度降低,热分解率明显降低.(3)棉织物经纳米壳聚糖整理后,白度下降;经、纬向抗弯长度和弯曲刚度明显增大,变得更加硬挺;断裂强力有所下降,断裂伸长率增大.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万震,刘嵩.防紫外线织物的最新研究进展[J].印染,2001,27(1):42-44.[2]张辉,范立红,谢光银.壳聚糖整理棉织物透湿和抗折皱性能研究 [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9,22(1):113-117.[3]周向东.纯棉织物的柠檬酸耐久性防皱整理[J].上海纺织科技,2001,29(4):47-48.[4]陈美云,袁德宏,王春梅.棉织物的混合多元羧酸壳聚糖防皱整理[J].印染,2007,33(1):1-4.[5]陈英.染整工艺实验教程 [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50-63.[6]田冶,焦延鹏,陈义康,等.不同脱乙酰度对壳聚糖表面物理及吸附性能的影响 [J].广州化学,2005,30(2):20-25.。

改性SiO2水溶胶在棉织物超疏水整理中的应用

改性SiO2水溶胶在棉织物超疏水整理中的应用

改性SiO2水溶胶在棉织物超疏水整理中的应用庄伟;徐丽慧;徐壁;赵亚萍;蔡再生【摘要】Modified SiO2 hydrosol was prepared by water-based sol-gel method using methyltrime-thoxysilane ( MTMOS) as the precursor, hexadecyltrimethoxysilane ( HDTMS ) as a hydrophobic additive, and ammonia as a catalyst, in the presence of anionic surfactant sodium dodecyl benzenesulfonate ( SDBS). Superhydrophobic cotton fabrics we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by dip-coating the modified SiO2 hydrosol. By controlling ammonia amount and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the modified SiO2 hydrosol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were prepared. The effect of the SiO2 nanoparticl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n the water-repellent property of the treated cotton fabrics was discussed. The treated cotton fabric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 AFM ) ,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 X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ified SiO2 nanoparticles had been coated onto the cotton fiber surface, resulting in lowerd surface energy and increased surface roughness. The testing of water-repellent property of the treated cotton fabrics demonstrated that the water contact angle and water sliding angle of the treated fabric were 152. 1° for a 5μL droplet and 8° for a 15μL droplet, respectively, and the spray rating was 100, thus realizing superhydrophobicity.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measurement of the treated fabrics showed little change except thepermeability lowered slightly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ones.%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为添加剂,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用下制备了改性纳米SiO2水溶胶,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棉织物的超疏水整理.通过控制氨水用量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制备不同颗粒尺寸及粒径分布的改性SiO2水溶胶,讨论溶胶粒径大小及分布对棉织物拒水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整理后棉织物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改性SiO2水溶胶沉积在棉织物表面,降低了织物表面能,并明显提高了棉织物的表面粗糙度.拒水性能测试表明,整理后棉织物与水的接触角(5 μL)达到152.1°,滚动角(15μL)为8°,沾水等级为100,达到超疏水效果.整理后棉织物物理力学性能变化不大,但透气性略有下降.【期刊名称】《纺织学报》【年(卷),期】2011(032)009【总页数】6页(P89-94)【关键词】改性SiO2水溶胶;溶胶-凝胶法;棉织物;超疏水【作者】庄伟;徐丽慧;徐壁;赵亚萍;蔡再生【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东华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5.57超疏水表面通常是指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的表面,在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有着极广泛的应用前景。

丝胶蛋白在纤维与纺织品中的应用

丝胶蛋白在纤维与纺织品中的应用

丝胶蛋白在纤维与纺织品中的应用王群,齐鲁天津工业大学生物与纺织材料研究所,天津市改性与功能纤维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160 摘 要:文章主要介绍了丝胶蛋白优异的护肤功能,以及国内外丝胶蛋白在纤维与纺织品中的应用现状。

指出了丝胶蛋白应用于纤维与纺织品中不仅具有护肤保健功能而且改善了纤维与纺织品的各种服用性能,在开发新型功能纤维及纺织品中具有广阔前景。

关键词:丝胶蛋白 护肤 保健 性能 纤维0. 前言茧是蚕吐出的茧丝制成的。

这种茧丝由两种蛋白质组成,即中心部分的丝素和包围其周围的丝胶,以往在用作衣料材料时,为了产生蚕丝的独特光泽和手感,在精练加工过程中,要去除大部分丝胶,主要是利用丝素。

为了从茧中得到丝素,需通过精炼把丝胶去除,目前从精练废液中稳定地分离出丝胶,并对其精制的技术,已成熟并达到工业化[1]。

由于丝胶的结构比较复杂,对环境易变性较强,因此对丝胶研究的深度和开发的广度不及丝素。

但如何将丝绸工业排放废水中的大量丝胶变废为宝,确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2]。

目前丝胶在纤维及纺织品中主要以纤维改性剂和纺织品整理剂的方式被应用 ,主要以涂覆浸渍和填充的工艺达到功能目的。

另外应用丝胶的护肤功能在开发保健纤维及织物方面引人注目。

本文主要对丝胶蛋白在纤维及纺织品中的应用作简单综述。

1. 丝胶蛋白在开发护肤功能纤维及织物中的应用。

丝胶蛋白具有良好的保湿作用,除去活性氧的抗氧化性能,防御特征性皮炎、抑制皮肤黑色素等的作用。

丝胶蛋白的主要成份是丝氨酸,此外还有天门冬氨酸、谷氧酸、丙氨酸、甘氨酸。

丝氨酸是皮肤中天然保湿因子的成份,对皮肤有很好的亲和作用,有抑制皮肤皱纹生成的效果。

日本的皮肤科医学工作者以高纯度的丝胶蛋白处理胸罩试验,证明丝胶蛋白对特征性皮炎有很高疗效。

应用丝胶蛋白加工技术,即在纤维表面形成丝胶蛋白膜,使皮肤不与纤维接触,可御防过敏性皮肤发生的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病,具有穿着温和、柔软之感,即使出汗也有滑爽的触感。

丝胶在功能性材料、纤维及织物上的应用

丝胶在功能性材料、纤维及织物上的应用
1 可 降解 生物 材料
形成 了以硅树脂发 泡剂为内核的小宝 , 发泡状态形 成, 此时 发泡 材料 液粘 度随着 反应 进程 不断增 加 , 最 后 固化 为具有 三 维结 构 的 树 脂 , 硬 的 氨基 甲酸 乙 坚 酯发泡物就形成 这种含有丝胶的合成护肤皂在水 中与肌肤接触后 , 水溶性丝胶能保持皮肤湿度 , 除去 肌肤表面角质化部分 , 起到护肤、 润肤功能。 2 合成高分子材料与制品 高分子单体如丙烯腈等与丝胶进行聚合反应可 制成含蛋 白质的合成高分 子材料l 。在 聚合过程 5 J 中发生三种反应 : 一是环氧化合物与丝胶羟基 、 氨基 或羧基发生异分子 聚合 ; 二是与丝胶羧基在戊二醛 存在下发生异分子聚合 ; 三是丝胶羟基、 氨基或羧基 与戊二醛发生异分子聚合 通过改变高分子单体成 分、 、 种类 反应条件等 , 以改进合成高分子材料的 可 各项性能如强度 、 亲水性 、 吸湿与放湿性 能、 含水量 和生 物相 容性等 。以过硫 酸钾 为 引发 剂 , 2 %~ 将 0 5% 0 丝胶与丙烯酸混合制成 的合成高聚物 , 吸水性 很强 , 吸水率高达 14 如果把丝胶与丙烯酸和丙烯 0, 酰胺一起混合 , 就可获得吸水性更高的高聚物, 其吸 水率可达到 10如果使用分子量≥6 k a 8, 0 D 丝胶 , 则 制成的高聚物吸水率可更高 6 u - 。 些包 括丝 胶 、 黄蛋 白、 卵 大豆 蛋 白、 原 等在 胶 内的天然蛋白溶于有机溶剂后 , 在聚合引发剂存在 下与具有双功能基 团的化合物反应可获得含蛋白质 的高分子化合 物 。另 一类是天然有机 高聚物如 丝胶、 壳聚糖与异氰酸酯化合物进行共 聚反应 , 共聚 后制成 被 覆 膜 材 料 或 成 形 品[ 。天 然 蛋 白或 高 聚 物的渗人, 使合成材料的强度 、 亲水性 、 吸湿 与放湿 性能等大大得到改善 , 在药物、 医用材料等方面有较 广泛的应用价值。丝胶还可与橡胶混合制成耐用 、 护 肤的 橡 胶 制 品_ , 这 种 制 品 中 丝 胶 添 加 量 以 9 在 1 %~5 %效果 最好 。这 种橡 胶制 品 因表 面 含有与人 体皮肤表皮相似组成成分 , 防止橡胶与皮肤直接 能 接触而引起不适 , 避免表皮脱落 , 保持皮肤角质层水 分, 起到护肤效果。这种橡胶制品可制成各种与人 体或皮肤接触的 日常生活用 品如橡胶手套 、 白行车

丝胶蛋白改性对氧化竹原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丝胶蛋白改性对氧化竹原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c \ /
S P2 TE
C R H0 —N + 2
称取 一 定质 量 的竹 原织 物 , 浴 比 13 按 :0将竹 原 织 物置 于 1 / 5gL高碘 酸钠 溶液 中,在 4 O℃下 避 光 氧 化 6 i. 应 后 的竹 原 织物 于 01m l 0r n将反 a . o/ L丙三 醇 溶 液 中 浸泡 3 n除 去 未 反应 的 高碘 酸钠 ) 用 去 离 子 0mi( , 再

wa m o ie b s r i r t i T e d e n h r c e it f e ii p o e n s df d y e i n i c p o en h y i g c a a t r i o s r n r t i mo i e r w a b o f b i sc c df d a i b m o a r wa c s su id t d e Th fe t f s r i p o e n c n e ta i n e e f c s o e i n r t i o c n r t ,m o i c t n t e a d t c o d f a i i n emp r t r p n d e u t k f r — i o m e a ue H o y p a e o e
mo f d r w a die a b mb o f b i wa n r a e , n h oor a t e s wa lo i i o a r s ic e s d a d t e c l s n s s as mpr v d c f o e

Ke r s rw a o a r ; s r i r t i; m o ic t n; d e u tk ; o ia in y wo d : a b mb o f b i c e i n p o en c df a i i o y pa e xd t o

棉织物表面聚合改性及纳米银对其功能化整理

棉织物表面聚合改性及纳米银对其功能化整理

棉织物表面聚合改性及纳米银对其功能化整理赖君臣;董霞;何瑾馨;欧康康【摘要】利用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ATRP)方法,将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MA)接枝聚合到棉织物表面,进一步季铵化使其带有正电荷;制备了具有不同颜色的各向异性纳米银颗粒,并将其对改性织物进行染色。

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证明单体成功聚合到织物表面,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证明各向异性纳米银的存在;纳米银对改性棉织物染色可赋予织物亮丽的色泽,同时还赋予其优良的抗菌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

%The activators regenerated by electron transfer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RGET-ATRP) was used to graft the 2-(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DMAEMA) on the surface of cotton fabrics, which were further quaternized with bromoethane. This method gave cotton fabrics high-density positive charges. Meanwhile the anistropic silver nanoparticles that had different color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n be absorbed to the surface of cotton fibers so as to finish the dyeing proces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indicated the successfully grafting of DMAEMA onto the surface the cotton fiber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um proved the existence of the anisotropic silver nanoparticles. The research gave the cotton fabric brilliant colors as well as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and UV resistance properties.【期刊名称】《纤维素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6(024)001【总页数】8页(P41-48)【关键词】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ATRP);表面聚合改性;各向异性纳米银;染色;抗菌【作者】赖君臣;董霞;何瑾馨;欧康康【作者单位】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201620;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11.8利用接枝聚合方法对纤维素表面改性是赋予传统纤维素特殊性能的重要方法。

简述棉织物防皱原理

简述棉织物防皱原理

简述棉织物防皱原理介绍棉织物是一种常见的纺织品材料,具有柔软、透气、吸湿性强等特点。

然而,棉织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皱纹,影响了其外观和舒适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发了各种方法来实现棉织物的防皱处理。

本文将介绍棉织物防皱的原理和方法。

棉织物防皱原理分子性防皱棉织物分子性防皱是通过改变棉纤维内部分子结构和特性,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皱性能。

具体原理如下: 1. 分子交联:通过在棉织物纤维中引入交联控制剂,使纤维分子之间形成交联结构,增强纤维的强度和抗皱性能。

2. 分子纺丝:将棉纤维溶解在溶剂中,通过纺丝制备成纤维薄膜,再经过拉伸和固定等工艺,形成高分子纤维材料,具有较好的抗皱性能。

3. 分子改性:通过引入抗皱剂等分子改性剂,改变棉纤维分子结构和空间构型,增加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防皱性能。

表面性防皱棉织物表面性防皱主要通过改变纤维表面的特性,形成一层覆盖或涂层,阻隔外界对纤维的影响,从而达到防皱效果。

常见的方法有: 1. 表面涂覆:在棉织物表面涂覆一层具有抗皱性能的涂层,形成一种保护层,能有效防止纤维弯曲和皱纹的产生。

2. 表面处理:经过特殊的物理或化学处理,改变棉纤维表面的性质,如增加纤维的粗糙度、改善纤维表面的润湿性等,从而减少皱纹的形成。

混合性防皱混合性防皱是将分子性防皱和表面性防皱相结合,通过多种方法综合应用,以增强防皱效果。

常见的混合性防皱方法包括: 1. 分子性防皱与表面涂覆的结合:先对棉纤维进行分子性改性,然后在改性纤维表面涂覆一层防皱涂层,使防皱效果更加持久和稳定。

2. 分子性防皱与表面处理的结合:通过分子改性和表面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棉纤维的抗皱性能。

3. 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将分子性防皱和表面性防皱的方法有机结合,如在一定条件下先进行分子交联,再进行表面涂覆,以达到更好的防皱效果。

棉织物防皱方法热定型热定型是一种常见的棉织物防皱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加热使纤维分子重新排列和定型,以消除或减少皱纹。

丝胶的特性及其应用

丝胶的特性及其应用

护环境的理念,综述了丝胶的一些特性、功能和开发 利
质,也是顺利缫丝的原因。
80% ;丝 胶 是 一 种 球 状 蛋 白 质,在 高 温 下 可 溶 于 水,约
重于对茧丝及其 综 合 应 用 的 研 究,而 对 丝 胶 的 研 究 不
用,以及以丝胶为主、辅以其他成分研制爽肤营养水 系
和消毒护手水系列的可能性。
和发育。而甘氨酸和 L-丝氨酸同样也是有神经胶质细
胞产生的营养因子,能促进小脑培养神经元生存、树 突
发生以及电生理发育等 [3]。丝氨酸有助于 免 疫 血 球 素
和抗体的产生,维持健康的免疫系统,在脂肪和脂 肪 酸
持皮 肤 白 皙、柔 软、光 滑、富 有 弹 性。 丝 胶 蛋 白 是 一 种
的新陈代谢、肌 肉 的 生 长、细 胞 膜 的 制 造 加 工、肌 肉 组
性产品开发及丝绸贸易工作。
节,目前提取的 方 法 主 要 有 化 学 混 凝 法、酸 析 法、有 机
溶剂法、离心法、超滤法、盐析法等。根据用 途、所 需 分
子量的 大 小、提 纯 纯 度 的 要 求,采 取 不 同 的 提 取 方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肌肤补充营养。 因 其 具 有 抗 氧 化 功 能,能 抑 制 酪 氨 酸
途。天门冬氨酸 能 调 节 脑 和 神 经 的 代 谢 功 能,可 以 用
酶的活性从而抑 制 皮 肤 中 黑 色 素 生 成,同 时 能 抗 御 紫
于治疗心脏病、肝 脏 病、高 血 压,具 有 防 止 和 恢 复 疲 劳
外线、日光、微 波、化 学 物 质、大 气 污 染 物 对 肌 肤 的 侵
的作用,其左旋体 L
-天门冬氨酸广泛用做氨解毒剂、肝

棉织物前处理助剂的发展现状

棉织物前处理助剂的发展现状

棉织物前处理助剂的发展现状发展现状:一、助剂种类多样化随着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棉织物前处理助剂的种类也日趋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润湿、渗透、乳化、分散、增相等助剂外,新型的助剂如抗菌防毒剂、纳米材料助剂、生物基助剂等也不断涌现,满足了不同处理工艺和织物种类的需求。

1、新型助剂举例:抗菌防毒剂:例如,含银、铜等纳米粒子的抗菌剂,它们能有效抑制和杀灭附着在棉织物上的细菌和病毒。

纳米材料助剂:如采用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锌等制备的光催化型前处理助剂,可提升棉织物的抗紫外线、自清洁等功能。

生物基助剂:比如以壳聚糖、木质素改性产品为原料开发的生物基柔软剂或环保型精炼剂,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还能赋予棉织物抗菌、除臭等功能。

二、环保要求日益严格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纺织工业的环保要求也日益严格。

因此,环保型前处理助剂的开发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这类助剂主要采用生物隆解性好、低毒或无毒的原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环保型助剂:低泡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用于退浆和精炼过程,相比传统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生物降解性更好,对环境影响小。

生物酶制剂,如淀粉酶、脂肪酶等,在退浆过程中替代部分化学药剂,实现更温和、更环保的退浆效果。

三、高性能助剂需求增长为了提高棉织物的品质和处理效果,高性能的前处理助剂需求不断增加。

这些助剂不仅需要具备优良的润湿、渗透、乳化、分散等性能,还需要有更高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功能性,以满足高端纺织品市场的需求。

高性能助剂:高效渗透剂,如氟碳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能够显著提高染料在纤维内部的渗透能力,从而提升染色均匀度和固色率。

功能性整理剂,如耐久压烫整理剂,可在棉织物上形成一层持久稳定的薄膜,改善织物的抗皱性和形态稳定性。

四、生物基助剂受到关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基助剂的开发和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这些助剂以生物降解性好的天然原料为主要成分,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优点。

同时,生物基助剂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如抗菌、防蛋等,为纺织品的加工和使用提供了更多选择。

棉织物的丝胶涂层整理及其性能

棉织物的丝胶涂层整理及其性能

棉织物的丝胶涂层整理及其性能董雪;邢铁玲;盛家镛;陈国强;刘义绘;李克弯【摘要】为开发高品质、功能性的棉制品,采用带负电荷的丝胶蛋白与带正电荷的壳聚糖衍生物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具有一定胶黏作用的新型微颗粒,再通过聚丙烯酸类低温交链剂进一步将丝胶固着在棉织物上.对整理前后棉织物的服用性能、表面形态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丝胶均匀涂覆在棉织物上,且耐洗性良好,洗涤5次后的溶失率约为0.21%,丝胶整理后棉织物的吸放湿性、保温性、透湿性和抗菌性均有提高,透气性基本不变,是一种新型高档棉制品.【期刊名称】《纺织学报》【年(卷),期】2014(035)011【总页数】6页(P112-117)【关键词】棉织物;丝胶;涂层;服用性能【作者】董雪;邢铁玲;盛家镛;陈国强;刘义绘;李克弯【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5.5丝胶具有优异的吸放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护肤美容等诸多功效[1],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2]。

丝胶整理后的棉织物可有效提高皮肤的天然保湿因子,对皮肤有保温、调湿作用,穿着特别舒适,近年来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3]。

张光先等[4]用聚乙烯醇缩水甘油醚交联剂将丝胶蛋白接枝到棉织物上。

杨美桂等[5]采用氧化棉纤维对丝胶的固着,但并未考虑到耐洗性和吸放湿性等性能的研究。

KURROKA F等[6]利用柠檬酸实现了丝胶在棉织物表面的固着。

明胶及其改性物作为造纸增强剂的应用_唐杰斌

明胶及其改性物作为造纸增强剂的应用_唐杰斌
) 48 )
种。 3. 1 明胶的阳离子改性及应用 3. 1. 1 改性方法
阳离子改性明胶是以明胶、丙烯酰胺( AM ) 、甲基 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DM C) 为主要原料, 采 用特殊工艺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合成。具体操作步骤 为: 在四口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明胶和水, 溶胀 0. 5h, 然 后调节 pH 值, 升至一定温度, 同时通氮气 20 min, 加 入引发剂, 引发成功后加入丙烯酰胺 AM 和阳离子单 体 DM C, 密封, 搅拌, 反应一定时间后加入分子质量调 节剂, 再反应一定时间, 冷却, 经后处理后得到阳离子 改性明胶( BM ) , 为淡黄色透明凝胶状液体, 常温不易 溶于水, 固含量 11. 9% , 黏度 100~ 1200mP a # s, 为阳 离子型, 存放 6 个月不变质[ 16] 。 3. 1. 2 对木浆的增强作用
明胶作为一种助剂加入浆中可用于纸张的增强。 因为明胶是由 A- 氨基酸通过肽键构成的多肽链, 明胶 每个肽链又具有许多酸性或碱性的侧基及明胶每个肽
) 47 )
2008 年 第 3 期
5黑 龙 江 造 纸6
链的两端有 A- 羧基和 A- 氨基, 这些基团都有接受或给 予质子的能力[ 9-11] 。而纤维上有大量的羟基和少量羧 基等基团, 使明胶与纤维能够以离子键和共价键结合, 这些键的形成使得成纸纤维间的结合力增大, 键能升 高, 从而使纸张的物理强度得以提高。加入明胶不仅 提高了纸张的物理强度, 对浆料的留着、滤水性, 对纸 张的吸水性、透气性、紧度都有影响。
任俊莉等[ 18] 对阴离子改性明胶在漂白草浆中的 应用进行研究发现, 随着阴离子改性明胶用量的增加, 纸页物理强度也增大; 当其用量为 1. 0% 时, 纸页物理 强度达到最大。阴离子明胶使纸页裂断长和撕裂指数 较空白样有较大提高, 分别提高了 16. 5% 和27. 5% 。

合成纤维制中统袜的纤维溶胶与表面改性

合成纤维制中统袜的纤维溶胶与表面改性

合成纤维制中统袜的纤维溶胶与表面改性合成纤维制中统袜的纤维溶胶与表面改性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纺织行业的关键技术,它能够提高纤维材料的性能和功能,为制造高品质的中统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纤维溶胶是合成纤维制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溶解纤维原料,在适当的温度和溶剂条件下,形成均匀的纤维溶液。

这些溶液可以通过纺丝、喷丝等方式得到纤维线,进而制备中统袜。

纤维溶胶的性能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首先,纤维溶胶的溶解性是影响制备纤维线的重要因素之一。

纤维溶胶的溶解性取决于纤维原料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以及溶剂的性质。

在纤维溶胶中,纤维原料的化学键的键能会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竞争,影响纤维原料溶解的难易程度。

为了改善纤维溶胶的溶解性,可以通过调整溶剂的种类、浓度和温度等参数来实现。

例如,添加某些溶剂增溶剂或者控制溶胶的pH值可以改善纤维溶液的溶解性,使其更易操作。

其次,纤维溶胶的粘度对纤维线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粘度高的纤维溶液更容易生成均匀的纤维线,从而制备出质量更好的中统袜。

而粘度低的溶液容易产生纤维线松散、不均匀的问题。

因此,控制纤维溶胶的粘度可以提高中统袜的制备效果。

现有的技术可以通过添加粘度调节剂、调整溶液浓度和温度等方式来控制纤维溶液的粘度。

此外,纤维溶胶的表面活性剂对纤维线的形成和性能也有着重要影响。

表面活性剂能够调节纤维溶液的表面张力,提高纤维线的延伸性和拉伸性。

添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纤维溶液的流动性,降低纺丝或喷丝过程中纤维线的断裂率,从而提高中统袜的制备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表面改性技术对合成纤维制中统袜也有重要作用。

中统袜需要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湿散性和透气性。

通过在纤维表面引入抗菌剂、湿散剂和透气剂等功能性物质,可以改善中统袜的性能。

常见的表面改性技术包括物理吸附、化学修饰和纳米包覆等方法。

这些技术可以改变纤维表面的化学结构和形态,提高中统袜的性能和功能。

综上所述,合成纤维制中统袜的纤维溶胶与表面改性技术是制备高品质中统袜的关键环节。

丝胶-壳聚糖对兔毛的改性处理

丝胶-壳聚糖对兔毛的改性处理

丝胶-壳聚糖对兔毛的改性处理张弦;楼永平【摘要】采用壳聚糖作为固着剂,在微波场中运用丝胶对兔毛纤维进行改性处理.考虑丝胶质量分数、壳聚糖质量分数、微波处理液pH值、微波参数和水洗温度5个因素,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讨论了各因素对兔毛纤维改性处理效果的影响.根据改性处理综合效果确定最优方案为:丝胶质量分数2%,壳聚糖质量分数1.2%,微波处理液pH值4.5,微波参数为:P30火力加热7 min,停2 min,再加热7 min,水洗温度为常温.【期刊名称】《毛纺科技》【年(卷),期】2011(039)009【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兔毛纤维;丝胶;壳聚糖;摩擦因数【作者】张弦;楼永平【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程分院,浙江绍兴3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5.54兔毛被称为天然纤维中的明珠,蓬松、洁白、轻盈、滑爽、保暖[1]。

在织造过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兔毛可使产品的价值显著提高,高比例的兔毛产品更具有豪华、富贵感[2]。

但是,由于兔毛单纤维强力低、比重轻、表面光滑、摩擦因数小、卷曲少、抱合力差等,造成其加工困难,产品在穿着、洗涤过程中容易发生掉毛,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1]。

只有改善兔毛纤维的不足,才能提高兔毛产品档次,扩大其应用领域。

本文实验在保证兔毛织物风格的前提下,采用丝胶与壳聚糖混合溶液,在微波场中对兔毛纤维进行改性处理,以改善兔毛的掉毛问题。

兔毛纤维:平均长度76.4mm,线密度2.31 dtex,平均卷曲数3个/10 mm。

丝胶:采用食品级丝胶粉,其中丝胶蛋白含量在90%以上,pH值5~7。

壳聚糖:分子量40 000左右,脱乙酰度91.05%。

在接枝过程中,利用丝胶的熔融将兔毛纤维黏住,而壳聚糖溶液则能够进入到兔毛纤维的内部,并且黏附在兔毛纤维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使兔毛纤维的抱合力增加,从而阻止兔毛的滑移,减少兔毛滑脱和表面浮毛的产生,有效降低掉毛率。

蚕丝棉及粘胶纤维的改性和转移印花

蚕丝棉及粘胶纤维的改性和转移印花

蚕丝棉及粘胶纤维的改性和转移印花
王平
【期刊名称】《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1(008)001
【摘要】本文采用胶束相接聚、油相阻聚的方法,对棉、真丝、富春纺进行苯乙烯接枝改性,并就影响接枝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及转移印花性作了讨论,认为正确的加工技术,将有可能使苯乙烯改性织物转移印花工艺获得可行性。

【总页数】8页(P32-39)
【作者】王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90.62
【相关文献】
1.2D树脂的醚化改性及在丝棉织物环保阻燃整理中的应用 [J], 王晓芳
2.改性棉织物热转移印花工艺探讨 [J], 张林;朱平;王炳;张建波
3.纯棉转移印花用染料的改性 [J], 李文霞;聂素双;吕小兰
4.用于棉织物转移印花的C.I.分散蓝56改性研究 [J], 董朝红;吕洲;朱平;展义臻;吴丹
5.环保型热转移印花用棉织物改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J], 慕毅;汪澜;吴明华;陈军良;包小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卷 第 8期 2 2 1年 8月 01

织 学

Vo . 2.NO 8 13 . Au g.,2 011

J u n lo xie Re e r h o r a fTe tl s a c
文 章 编 号 :23 9 2 (0 1 0 — 07 0 0 5 - 7 1 2 1 ) 80 8 — 5
摘 要 以环 氧 氯 丙 烷 、 胶 蛋 白为 原 料 , 用 丝 胶 蛋 白上 的氨 基 对 环 氧 氯 丙 烷 进 行 取 代 反 应 , 成 了 一 种 新 型 的 丝 利 制 改 性 剂 , 过乳 化 剂 L .0 5 ( . . 和 T en8 0 ( . . 配 制 了 该 改 性 剂 的 复 合 乳 化 剂 并 应 用 于棉 织 通 e 11 % O w m) 0 w e 0 1% 0W m) 物 的 整 理 , 整 理后 棉 织 物 的 红 外 光 谱 ( TI 、 面 形 貌 、 对 F— R) 表 白度 等 进 行 测 试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 改 性 剂 的复 合 乳 化 含 剂 应 用 于 棉 织 物 的整 理 , 性 剂 能 与 棉 织 物 上 的 羟基 发 生 反应 并 固 着 于 棉 织 物 上 , 理 剂 质 量 分 数 低 时 , 性 前 后 改 整 改 棉 织 物 的 白度 和 毛 细 管 效 应 没有 明 显 变 化 ; 水 洗 后 , 织 物 的 增 重 率 处 于 恒 定 , 一 步 证 明 含 丝 胶 的 环 氧 化 物 3次 棉 进 改 性 剂 与 棉 纤 维 上 的羟 基 发 生 了 化 学 反 应 , 固着 在 棉 织 物上 ; 于 棉 织 物 整 理 的 改 性 剂 的 质 量 分 数 在 5 ~1 % 并 用 % 0
A bsr t A e mo i i g a e twa y t sz d u i g e ih o 0 y i a d s rcn r ti y tt l t ac n w df n g n s s n he ie sn p c l r h drn n e ii p o en b o al y y s bsiu i g r a to u t tn e cin, a is c mp st e li n, p e a e b i c r r tn e u sfe Le001 t nd t o o i e mu so rp rd y n o po ai g m li r i 一
YE H a hu , CHEN Gu q a g 一 ,TANG a mi g o a o in Xio n
( . t n l gn eigL b rtr o d r i 1 Nai a iern a oaoyf rMo enSl o En k,S z o uh u,Ja g u 2 1 3 hn in s 5 ,C ia; 1 2 2 C l g f Txi n ltig E gn eig,S oh w Unvri ,S zo ,Ja g u 2 5 0 . ol eo et ea d C ohn n iern e l oc o ies y uh u in s 1 0 6,C ia t hn 3 S n n oain lT c nc lC l g ,S n n . a mig V c t a eh ia ol e a mig,F a 3 5 0 o e n 6 0 0,C ia) hn
1 % ( . m)a d T e 0 1 % ( . m)it t a p l d t h rame t f otnfbis T 5 O W. n we n 8 0 O w. noi,w sa pi otete t n t a r .F — e oc o c
I a dS R n EM r e o e a n h ra e a rc ,a d t e wh t n s st se we e us d t x mi e te te td f b i s n h ie e s wa e t d.Ther s ls s we e u t ho d t a he mo iyn g n o d r a twih h d o y r u ft e c t n al ie n t e f b is a trt h tt d fi g a e tc ul e c t y r x lg o pso h ot l f d o h a rc f he o x d e
t e t n . I h ma s f a t n f t e fn s i g g n s o , t e r a me t f t e s r c i o h i i h n a e t i l w o h whi n s n c p la y e f c f t t e s a d a il r f t o he e e
为 宜 , 则 会 影 响棉 织 物 的 手 感 和 强 力 。 否
关键词
丝 胶 蛋 白 ;棉 织 物 ;改性
文 献 标 志码 : A
中 图 分 类 号 :S15 5 T 9 .
Ap i a i n o o i e e i i n c to a r c pl to fm d f d s r c n o o t n f b i s c i
改 性 丝 胶 在 棉 织 物 上 的 应 用
叶 皓华 ,陈 国强 ,唐 孝 明
( .现 代 丝 绸 国家 工 程 实 验 室 ,江苏 苏 州 1 2 5 2 ; .苏 州 大 学 纺 织 与 服 装 工 程 学 院 ,江苏 苏 州 1 13 2 2 50 ; 10 6
3 .三 明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建 三 明 3 5 0 ) 福 6 0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