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对郁达夫早期创作的影响
郁达夫与日本“私小说”

郁达夫与日本“私小说”作者简介:张金晶(1989-),女,汉族,重庆人,学生,文学硕士,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中日比较文学。
摘要:郁达夫的创作风格和技巧受到了日本“私小说”的巨大影响。
同时,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郁达夫在创作上又对“私小说”进行了超越。
本文就郁达夫的《沉沦》和田山花袋的《棉被》进行比较,来分析郁达夫对日本“私小说”的借鉴和超越之处。
关键词:郁达夫;私小说;中日比较郁达夫在“五四”文坛上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风格,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曾经留学过的日本的特有文学形式——“私小说”的影响。
一、日本“私小说”“私小说”是日本自然主义勃兴以后出现的,它遵循自然主义的创作原则,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孤立地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把自我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而不重视虚构和想象,缺少创造性。
[1]二、郁达夫对日本“私小说”的借鉴郁达夫在青年时期曾留学日本。
由于他从小养成的忧郁、孤僻的性格,他对日本“私小说”中所表现出的自我独白、忧郁和悲伤情绪倍感兴趣。
郁达夫曾在日记中写到“读田山花袋之《缘》,为《蒲团》(即《棉被》)之后集。
前数年曾读过一次,这一回是第二次了,觉得不满之处颇多,不及《蒲团》远甚。
”[2]正是因为郁达夫对“私小说”的这种喜爱和欣赏使他不免对“私小说”的创作方法进行模仿和借鉴。
1.郁达夫在创作内容上吸收了“私小说”以身边琐事为题材,再现自我生活,追求“真”的特点,具有强烈的自述色彩。
田山花袋的《棉被》是由自然主义演绎而成的日本“私小说”的开山之作。
小说描写了一个中年文学家竹中时雄收留了一个女弟子横山芳子,并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
但为妻子所嫉妒,时雄只好把爱欲强压在心头。
芳子因和情人的关系遭到其父亲的反对而被迫离去。
时雄在芳子的卧室中一边闻着棉被上留下的芳子的余味,一边抽泣。
这是田山花袋本人的一段实际生活的记录。
时雄为田山花袋本人,芳子则是其女弟子冈田美知代的化名。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形成的复杂来源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形成的复杂来源作者:阿依夏提•吐尔克斯坦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2期摘 ;要: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浪漫主义作家,其作品类型有小说、诗歌、散文、文学理论等,但是其中最为出色和成功的还要属小说。
在郁达夫的小说中,将人类被扭曲、破坏、在痛苦中挣扎的心灵清晰的表现了出来,通过郁达夫的作品,人性得到了唤醒。
也正是郁达夫特有的表达方式,使他的小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然而,郁达夫这种独特的小说风格来源于哪,是研究者一直研究的问题,于是,本文对郁达夫小说形成的复杂来源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郁达夫;自叙传小说;来源[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2-00-01前言:1913年,郁达夫和长兄一起去日本求学,在日本,郁达夫度过了大约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里,郁达夫接触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正是这些作品的引导,郁达夫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
在他接触过的作品中,日本私小说对他的影响非常大,由此可见,这是郁达夫小说创造的一个主要来源,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外国文学,也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日本私小说对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影响(一)自然主义私小说的影响在日本文坛历史上,自然主义一度成为不可动摇的思潮。
日本的自然主义来源于西方的自然主义,不过在吸收及消化的过程中,按照日本思考方式进行了改造。
日本自然主义极度追求真实,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真实的目的,会进行客观的描写。
对于西方自然主义文学,郁达夫并不认同其“客观的描写”的观点,但是他却是接受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并在小说创作时进行了有效的借鉴,郁达夫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态度,是因为在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中,所坚持的是过分追求真实的态度,在表达自我心情时采取直截了当的方法,将客观真实与作者的主观态度相结合。
在日本的自然主义私小说作家中,山田花袋及葛西善藏对郁达夫的影响最大。
(二)唯美主义私小说的影响唯美主义私小说产生于自然主义私小说最为盛行的时期,唯美主义私小说是反对自然主义私小说的。
散文家:郁达夫(中国)人物简介

郁达夫散文的影响与地位
郁达夫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
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 郁达夫的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郁达夫的散文丰富了现代散文的题材和风格
• 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为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郁达夫散文对后世作家的影响
对后世作家的启示
• 郁达夫的散文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对农民命运的关注
• 反映作者对农民命运的同情与关注
• 如“蚕儿吃了桑叶,就要长大了”的描绘
《志摩在回忆里》:纪念徐志摩的友谊与情感
对徐志摩的友谊的怀念
• 反映作者对徐志摩的友谊的珍视
• 如“志摩在回忆里”的描绘
对徐志摩的怀念
• 反映作者对徐志摩的怀念之情
• 如“志摩是一首永远读不完的诗”的描绘
04
• 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展现情感的深度
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对生活的感悟
• 如《故都的秋》中对北平的秋景的描绘
郁达夫散文的语言清新与优美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词更具表现力
• 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词汇,展现作品的意境
• 如《春蚕》中对农村生活的描绘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郁达夫:中国散文家人物简介
DOCS
01
郁达夫生平与创作历程
郁达夫的成长背景与早年经历
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书香门第
• 父亲是一位教育家,母亲是一位贤淑的女性
• 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涉猎古籍,熟悉诗词
早年求学经历
• 曾就读于私塾和教会学校
• 如《故都的秋》中对北平的秋景的描绘
外来文化对郁达夫创作的影响

外来文化对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影响2011021224 盛策策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坛上重要人物,文章独具风格特色,同时也是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
他在旧诗词、散文、翻译等方面有独到的贡献,但却是以惊骇世俗、自我暴露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享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作为五四时期的代表作家,在外来思潮的影响下,对“人”有了更多的发现。
西方文化刺激了中国对“人”不断发现,启发了五四文学如何表现“人”。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就文艺思想与外国的关系而言,某种程度上是欧化的历史,与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分不开。
没有中国社会变革的内因,就不会有文学革命;同样,没有外来文艺思潮影响的外因,也不会有文学革命。
”①欧洲的浪漫、世纪末艺术和日本的私小说对郁达夫的文学创作具有重大的影响,这种奇怪的文学色彩影响了郁达夫,也由他的作品带给中国知识分子以重大震撼。
一、日本的私小说1913年,17岁的郁达夫随其长兄郁曼陀东渡日本求学,可以说日本是他的“第二故乡”。
在长达十年的求学路途中,他接触到日本文化社会和文学理论。
郁达夫曾说“我的初读短篇,是……日本做学生的时候。
那时自然主义的流行虽已过去,人道主义正在文坛上泛滥,但是短篇小说的取材与式样,总还是引以自然主义的末流,如写身边杂事,或一时感想等者为最多……”在郁达夫在日求学时,日本经过了明治维新,在日俄战争胜利后,日本经济和工业方面获得了飞跃的增长,而且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员。
对落伍的中国留学生郁达夫来说,既从这个新兴国家中大量吸收西方近代思想与文化,又难免会受到强国的威胁。
在他求学过程中,他痛切的感受到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尤其是弱国子民备受欺压的痛苦。
1921年10月,《沉沦》横空出世。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
《沉沦》的问世,在文坛引起极大的争议,可谓中国近代文学具有纪念意义的作品。
《沉沦》的主人公是一个留日学生,因对爱情的渴望得不到满足,又不堪忍受异族的欺凌,最后投海自尽。
小说大胆地描写了这受五四文化影响的现代知识青年“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以及由此而生的变态性心理。
郁达夫小说的自然主义特征探析

而在郁达夫的小说作 品 中, 积极 实现 了: 冷静 、 中立 立场的
自然主义文学主张。并且舍弃 了传统 小说作 者以第一人 称介入
其 中和 传统 的全 知 全 能的 叙 述模 式。 让作 者在 作 品 中“ 退 ” 隐 的
“ 云布 满的 天 空 , 万人 头上 压 了几 日, 究 下 起 微 雪 来 了” 昙 在 终 , “ 而今 年 的 市况 , 萧 条得 同冷 水 泉 一样 , 了 中午 , 上 还 是 行 竞 过 街
远影响。郁达夫 早期作 品中展现 的冷静 、 观 、 客 中立 的叙 事立 场, 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 系和 联系 , 松散 的情节 , 以及 开放 式的
结尾等等 , 这些都是明显的 自然 主义特征 。
人稀少得很” 。在这凄 冷的冬 日午后 , 人物 的痛苦 、 悲惨 更能打
动读者的心。当小店老板老郑发现他深深迷 恋疼 的女友背 着 自己与他的好友偷情 , 老郑痛 苦得夺 门而出? 灰暗 的空 气” ?“ ,
“ 黝黝 的一 片湖 水” “ 水 面上 反 射 着 的模 糊 的 灯 光 和 灰颓 颓 黑 ,湖
最后是深受 日本“ ” 私 小说的影响 , 对郁 达夫作品 自然 主义
创作风格和叙事手法形成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郁达夫的小
说作 品中 , 绝大部分都涉及 到对性爱和性 心理 的描 写。而 这些
都公认这种创 造风格和叙 事手法都 是深受 日本“ ” 私 小说 的影
冷沉沉 的山影” 这种真实客观 环境 的展示 , , 无不折射 出老郑被
立场 , 不直接发表议论 , 也不通过情节描叙对读者进行主观 意义
郁达夫小说研究在日本

郁达夫小说研究在日本大久保洋子内容提要郁达夫在日本的接受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27~1945年,这一时期日本方面对郁达夫的研究以竹内好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1946~1989年,这一时期日本方面对郁达夫的研究以伊藤虎丸和铃木正夫为代表;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以桑岛道夫等人为代表。
这三个阶段,既体现出日本方面郁达夫研究对中国方面研究的依赖,同时也体现出日本方面的自立性,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日本郁达夫研究的自立性更为明显。
引言自从《沉沦》发表以后,郁达夫作为中国的大作家驰名国内外。
在日本,早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就开始介绍郁达夫小说。
它在日本的接受过程中受到中国国内以及中日两国的历史政治的影响,其接受形式和层面发生了几次波动和变化。
尽管如此,它仍然是持续的,也正是由于有一些波动,再有文化上的不同,日本的郁达夫小说研究在理论和方法论上达到了独自的发展。
日本学者伊藤虎丸曾经说过,外国人研究中国文学的意义在于从不同的角度对待研究对象,以此发现它的新的价值,郁达夫小说研究也不例外,本文在此基础上,力图把握郁达夫小说在日本的接受方式及其变化,介绍日本学者的视角,以便为探讨郁达夫小说的别样面貌稍作贡献.一、1927年—1945年(一)时代背景和翻译介绍情况在讨论日本的中国现代文学接受史之际,我们首先应该考虑每个时代的社会背景。
因为,特定的社会背景形成特定的期待视野,影响于文学作品的接受。
作为一段充满波折的历史时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对中国文学的眼光也显示其特殊性。
比如,1937年10月日本的综合性评论杂志《中央公论》刊登了《最新支那人物万花筒》,介绍和评论200名中国要人,其中包括郁达夫(注:[日]波多野干一:《最新中国人物万花筒——郁达夫》(《最新支那人物万华镜——郁达夫》),载《中央公论》第52卷第10号,东京,1937年10月。
)。
当时发刊数量较多的综合杂志刊登中国人名簿,是并不罕见的。
自然主义理论对郁达夫早期小说创作的影响

了传统 的文学 观念 。郁 达 夫创 作在 这 方 面 的体 现 便 是 舍弃 了传统 的全 知 叙 述 模 式 , 择 了作 者 从 作 品 选
中“ 隐退 ” 自然 主义 叙事 策略 。 的
传统 的文学 作 品 中 , 述 者 常 以小 说 故 事 中 的 叙 “ 目击者 ” 身 份直 接 发 表 意 见 , 绍 故 事 的来 龙 去 的 介
的可 信度 。这种 客观 、 淡漠 的叙 述 方式 , 现 出郁 达 表
夫与 同时 代 中国作 家 的明显分 野 。 当然 , 文学创 作 中作 者 的“ 隐退 ” 只是 相 对而 言 ,
了作家从 小 说 中“ 退 ” 主张 , 求 叙 事 者 缩 小 叙 隐 的 要
事 视角 , 中立者 的立 场 , 事 物 本来 的样子 , 静 、 以 按 冷
真 实性也 令人 怀 疑 , 叙 述 者 的频 繁 议 论 和滥 抒 感 而
伤心 、 怨恨 , 者却 以 “ 不关 己” 作 事 的态 度 、 旁 观者 ” “
的 中立立 场 、 静 平 稳 的语 气 通 过 纯 客 观 的描 写 揭 沉
示 人 物特定 的心 境 和情感 世界 。他 将叙 述 视 角加 以 限制 和缩小 , 使之 完 全等 同于小 说 中 的人 物视 野 , 避
作 者 简 介 : 冰 洁 ( 96 ) 女 , 东单 县人 , 津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博 士 研 究 生 , 译 审 。 吴 1 6一 , 山 天 副
85
维普资讯
中淡 化 , 而将 自己的思 想 、 情感倾 向藏 匿 于作 品 中人 物 的背后 , 就像 《 迁 》 的上述 描 写 , 南 中 虽然 伊 人 内心 激动 无 比 , 但他 实 际上并 没 有什 么 过激 的行 为 , 选 他 择 的只是 逃避 。事 实上 , 者是在 告 诉 我们 : 作 伊人 是 受制 于 自然 条 件 的 , 有解 决好 生存 条 件 的人 , 没 没 是 有条 件 去 享 受 爱 情 乃 至 进 行 较 高 层 次 的命 运 抗 争
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探郁达夫早期创作风格及其成因

清 新 的 笔 调 ,在 中 国 的 枯 槁 的 社 会 里 好 象 吹 来 了 一 股 春 韧 , 一 多 先 生 的 刚 , 达 夫 先 生 的 卑 己 自牧 , 我认 为 是 文 坛
文 谚
文 学 作 品 都 是 作 家 的 自叙 传
一 一
探郁 达 夫早 期创 作 风格 及 其成 因
。刘
艳
摘 要:郁 达夫是 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风格独特成就 巨大的作 家。他的早期小说描写 了留学 日本 的青年知识分子的 苦 闷与无助 ,小说 的格调充满感伤情绪,表现 出那一时代青年的生活现状与心理 郁 达夫小说 的这种风格主要是
、
郁 达 夫早 期 小 说及 其 创 作风 格
郁 达 夫 的 早 期 小 说 以 《 沦 》 为 代 表 。 这 部 发 表 于 夫 》 中 , 对 郁 达 夫 前 期 小 说 的忧 郁 感 伤 与 颓 废 有 着 精 妙 论 沉 l 2 年 的 短 篇 小 说 集 , 是 “ 四 ” 以 来 新 文 学 运 动 的 第 91 五
受他 自身的人 生境遇的影响。同时, 日本作 家佐藤春 天的私小说创作 ,也深深地影响 了郁达夫。 关键词 :郡达夫 小说 创作风格 感伤 心理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很 是 让 人 惊 奇 , 它 一 开 始 就 创 造 出 一 哀 婉 与 忧 伤 , 因 而 郁 达 夫 的 小 说 引 起 了 很 大 的 轰 动 与 争 座 座 突 兀 的 高 峰 ,在 很 多 文 学 领 域 , 时 人 至 今 依 然 难 以超 议 , 被 很 多 人 评 论 为 “ 漫 主 义 的 感 伤 颓 废 ” , “ 态 浪 病 越 。在 白话 文 学 的第 一 个 十 年 问 , 涌 现 出一 大 批 风 格 迥 异 的 心 理 的 大 胆 描 写 ” 。 毋 庸 讳 言 , 郁 达 夫 小 说 中 确 实 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对郁达夫早期创作的影响陈 延(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21)摘 要: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魅力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
他的早期创作比较明显地受到了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这充分体现在其作品中的自叙传色彩,自我告白的行文方式以及富有日本传统 物之哀 韵味的感伤情绪上。
同时,郁达夫又超越了日本自然主义非社会的狭隘的自我世界,发出了对社会、时代的呐喊。
关键词:郁达夫;早期创作;日本自然主义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04)02-0109-06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坛上才华横溢的著名作家,他的忧郁而感伤的气质,率真而细腻的文笔,使他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郁达夫的文学创作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俄、德、英、法、日等国的艺术思潮都对他的创作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日本自然主义在郁达夫创作个性的形成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是在欧洲(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
左拉的理论和莫泊桑的创作给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被日本学者誉为 日本近代文学的确定和同义语 [1],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它虽没有产生西方自然主义文学那样强劲的文学思潮,但日本作家从模仿到消化、吸收,再达到成熟,形成了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主义文学。
1908年岛村抱月在 文艺上的自然主义 一文中,从描写方法、态度角度将日本文坛上的自然主义分为两类:一是 纯客观的 写实的 本来自然主义 ;二是 主观插入的 解释的 印象派自然主义 [2]。
前者是由西方输入的左拉式自然主义,后者则是在此基础之上,经过日本化了的自然主义,这种在日本文化和文学的土壤上形成的自然主义,最终走上了 私小说 这一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田山花袋曾这样说: 在日本的文学中,没有象西方文学中那样的反抗性的积极性,但值得一看的是,日本怎样地把自然主义变成了日本主义的自然主义。
日收稿日期:2003-02-26作者简介:陈延(1971-),女,江苏常州人,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研究。
本自然主义以及由此孕育出来的私小说,虽然是在西方文学的刺激下产生的,但又极具日本的独特性。
正是它独具的特色对郁达夫早期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郁达夫的早期创作,受到日本自然主义,特别是私小说创作手法的影响,这与他的个人经历和独特的气质相关。
郁达夫一出生就罩上了 悲剧 的阴影,三岁丧父,仅与寡母相依为命,经济拮据,十二岁时因无钱买皮鞋而母子抱头痛哭。
童年的经历,使他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和多愁善感的气质。
郁达夫早在14岁时,情窦已经萌动,其自传之四 水样的春愁 有详细的描述。
而青年时代感情上的失落,更加深了他对生活悲剧性的认识。
郁达夫赴日留学之际正值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盛行,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反对封建道德的思想特征和强烈的自我意识,引起他强烈的共鸣。
而他的个人经历、忧郁的气质及创作个性也促使他倾向自然主义。
据说在留学期间,郁达夫甚至有 每天于读小说之暇,大半就在咖啡馆里找女孩子喝酒 [3](179)的沉湎酒色生活的体验。
这正如郁达夫所说的: 自然主义派文人丑恶暴露论,富于刺激性的社会主义两性观,凡这些问题,一时竟如潮水似的杀到了东京,而我这一个灵魂洁白,生性孤傲,感情脆弱,主意不坚的异乡游子,便成了这洪潮的泡沫,两重三重地受到了推挤、涡旋、淹没与消沉。
[4]另外,郁达夫赴日本留学所选的专业是经济学,受到了严格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在他从事文学创作时,也多喜爱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观察人生,观察社会,而这点,正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方法。
忧郁悲哀的情绪构成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总体氛围,并以之与西方自然主义区别开来。
日本自然主义作家在作品中表露出人生体验中的各种复杂的情绪,使作品蒙上一层感伤、忧郁、迷惘、悲观的主观情调。
这种悲观、忧伤的基调符合日本民族传统的 物之哀 审美意识,这并不是西方自然主义所提倡、所具有的,而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
郁达夫作品中的感伤情调,也与日本文学 物之哀 的传统相契合。
郁达夫颇为欣赏日本古典文学,对和歌、俳句的评价很高,认为和歌 只有清清淡淡,疏疏落落的几句,就把乾坤古今的一切的情感都包括得纤屑不遗了 。
而俳句 又专以情韵取长 , 短短的一句 , 你若细嚼反刍起来,会经年累月地使你如吃橄榄,越吃越有味。
[5]他还翻译过14世纪的随笔名作 徒然草 ,而且特别喜爱 源氏物语 。
物之哀 是日本固有的文学精神,以 古今和歌集 为例,其中就有着 物之哀 的精华所在。
如藤原俊成在 长秋咏藻 俊成家集 中歌曰:会于左大将之家,受作歌,即成恋歌一首。
不识恋之苦,何谓人生乐。
物之哀 者,诚如此中所言。
而 徒然草 关于 物之哀 的叙述是最为有名的: 四季变幻,事物各殊,良多趣味。
世人皆言 物之哀者以秋为胜 。
此亦有理,然更扰人心绪者,春之景也。
本居宣长提出了 源氏物语 的本质是 物之哀 这一著名的 物之哀论 ,更站在读者的立场,提出了读 源氏物语 就在 知物之哀 这一论点。
[6]本居宣长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想要了解日本文学,就必须 知物之哀 。
可以说,郁达夫在吟味日本古典文学的同时,和日本近代的自然主义文学家一样,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日本传统的 物之哀 的影响。
郁达夫早期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与日本自然主义 主观浪漫化 的特色相统一。
西方自然主义是对浪漫主义的反动,左拉就认为: 浪漫主义不曾适应永恒的事物,只是患思乡病,怀念着一个旧秩序和一声战斗的号角,于是在自然主义面前就崩溃了。
[7]而日本自然主义是浪漫主义的延续和发展,自然主义的中坚作家大多来自浪漫主义队伍。
评论家生田长江将日本自然主义的本质规定为 个人主义的自我主义的近代思想 [8]。
日本自然主义的核心作家岛崎藤村就曾经作为浪漫主义抒情诗人而活跃于文坛。
他的诗将日本传统诗歌的格调与西方浪漫诗歌的格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充满浪漫主义的诗情。
下面是藤村的诗 旅途 节选,诗中抒发了作者迷茫、感伤的情绪: 也许我现在是走投无路,我恋慕这无路的荒野。
思绪烦乱的我啊,徘徊在这陆奥国的宫城原野。
宫城原野啊,我心灵的归宿!这日影稀薄、枯草遍地的荒野啊,我烦乱而炽热的心灵却感到无比的喜悦。
日本的浪漫主义还未能形成一种文学理论体系,在刚刚兴起不久便夭折了,紧接其后的自然主义承担起了它尚未完成的 确立自我,唤醒自我 的历史使命。
日本自然主义作家一方面采取了客观的写实手法,另一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这种日本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对于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郁达夫是容易接受的。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不讲究曲折的情节和周致的构思,而是充满激情、直抒胸臆。
他在 忏余独白 中写到了创作 沉沦 的感受: 我只觉得不得不写,又觉得只能照那么地写,什么技巧不技巧,词句不词句,都一概不管,正如人到了痛苦的时候,不得不叫一声一样,又哪能顾得这叫出来的一声,是低音还是高音?或者和那些在旁吹打着的乐器之音和恰不和恰呢?二日本自然主义是在西方自然主义的启发和刺激下发展起来的,缺乏坚实的自然科学根底。
他们所追求的 真 不是科学意义上纯客观的 真 ,而是追求个人感情的真实,即 作为真正的自然派的精神,就是要作内面的写实 [9]。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者田山花袋在其长篇三部曲之一 生 中以生母的死为中心,描绘了自己年轻时的没有希望的、阴郁沉闷的生活。
特别细致地刻划出妻子和婆母、小姨以及在母亲身边成长的孩子们之间不可调和的感情。
花袋在描绘自己的母亲死前所干的种种丑恶行为时,也曾经感慨地说: 夹在实际、道德、艺术之间,感到非常苦恼。
花袋写这一作品的目的据说是要 抓住人生中生气勃勃的某一片断,从那些当作不道德而受到蔑视、当作丑恶而被舍弃的境界中,来观察那种真实的、正确的内心世界 。
[10]这种自叙传的写作手法、大胆的自我告白及暴露现实的悲哀,对郁达夫的早期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热衷于描写作家的身边琐事和心境,主人公往往就是作者自己,作品是作者人生经验的真实表现。
对此郁达夫深有同感,他常说: 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以藤村的小说 春 为例。
作品写于藤村三十六岁的时候,描述的是作者二十一岁至二十四岁,即藤村从关西流浪回来到仙台东北学院当教师这一时期的事件。
作品中的人物原型是实际存在的。
现将主要人物的真实姓名列举如下:[11](99)岸本舍吉 岛崎藤村青木骏 北村透谷市川仙太 平田秃木菅时三郎 户川秋骨足立 马场孤蝶冈见 哥哥 星野天知冈见 弟弟 星野夕影福富 上田敏受到日本自然主义影响的郁达夫同样将笔触伸向自我经验世界,展示自己的真实经历。
他的早期小说几乎无一例外地是自叙传。
郁达夫曾说: 我觉得作者的生活,应该和作者的艺术紧紧抱在一块 。
[2](181)他小说中的人物, 于质夫 、 文朴 、 伊人 、 他 、 我 ,不仅与作家的生活经历、身份地位相似,就是性格、气质和思想感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例如郁达夫的代表作 沉沦 ,其中虽不排除夸张和虚构,主人公 他 的性格也与现实中的作者有一定的距离,但可以说:它基本是以郁达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为素材写成的。
证据之一是地点一致:郁达夫留学日本,在东京预科毕业后去的地方是名古屋;而 沉沦 第4章以后各章中出现的地名,也都是名古屋的真实地名。
证据之二是经历一致:作品第3章中以插叙形式介绍了 他 到名古屋之前的经历,而这基本也就是郁达夫本人的简历。
证据之三是作品中叙述的很多事件的发生时间与作者的实际经历基本一致。
证据之四是情绪上的一致。
沉沦 写的是 他 初到名古屋前两年的事,而从同一时期的家信中我们不难看出现实中孤寂苦闷的郁达夫与作品中那个哀叹 自家的弟兄尚且如此,何况他人呢 的 他 ,是有亲缘的。
[12]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作家还认为只有通过自我告白的行文方式,才能实现内面的写实才能达至真正的文学意义上的 真 。
正如岛村抱月所主张的 摒弃一切虚假,忘却一切矫饰,痛切地凝视自己的现状,尔后真实地把它告白出来 [13]。
田山花袋的代表作 棉被 ,对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棉被 的情节并不复杂,主人公竹中时雄是一个不为文坛所承认的中年小说家,他应女弟子横山芳子求学的要求,收她作了私塾弟子。
后来发现芳子常和同志社学生田中秀夫往来,非常嫉妒并从中干涉他们的关系。
最后让芳子的父母把芳子领回了故乡。
作者在小说中以赤裸裸的笔法,不加伪装,不加掩饰,将一个中年男子追求年轻女性的体验告白出来。
这种彻底尊重事实,不怕把隐藏在自己心里的东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创作手法,在当时使许多人深受感动。
郁达夫在小说中也采用了这种自我告白的叙事方式,如 沉沦 、 茑萝行 、 青烟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