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古斯塔夫森教学文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35 穿越维也纳森林丨沪教版(2015秋)

穿越维也纳森林教学目标:1、学习字词,辨析“幽静”、“幽雅”、“幽深”词义的不同。
2、根据穿越森林的线索,将恬静神秘的维也纳森林和音乐家惊世之作诞生的故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维也纳森林美景的词句。
4、搜集有关资料,说说其他音乐家与其作品之间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根据穿越森林的线索,将恬静神秘的维也纳森林和音乐家惊世之作诞生的故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媒体播放维也纳景色师:在古老的欧洲大地上,有一个国家、有这么一座城市,它虽然不大,却世界闻名,它就是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
维也纳的西南部绵延着青翠茂密的森林,它就是享誉世界的维也纳森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维也纳森林。
2、揭示课题,读题初步领略了维也纳的魅力,能用一句话说说对维也纳的印象吗?3、作者写维也纳,为什么选取穿越维也纳森林来写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1)读一读: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想一想:作者穿越森林的路线是怎样的?用“。
”在文中进行标注。
(3)划一划:课文中是怎样直接描写维也纳森林的美景的?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1)请学生串读课文。
(2)读词语:恬静苍翠百鸟争鸣触景生情生机勃勃俊俏呜咽低吟芬芳“呜咽”的“咽”是一个多音字,还有两个读音,一个是yàn,谁能为它组个词?(狼吞虎咽)另一个是yān,谁来组词?(咽喉)yè“低吟”的“吟”最后一笔是横折。
(3)交流自学要求(2)随机板书:路线:进入森林来到小村登上古堡(4)交流自学要求(3):出示1:这片苍翠而幽静的森林从维也纳市的西南部向南绵延展开,连绵起伏。
美丽的美伦娜河悠悠流过,溪泉淙淙,百鸟争鸣。
两岸葱郁的树木倒映水中,水清林绿,荡游其间,妩媚万分。
①正音:淙妩②把句子读正确。
五年级语文上册穿越维也纳森林3教案沪教版

教学内容:穿越维也纳森林教学要求:1.自主地学习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并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幽静、幽雅、幽深”等词语的意思。
2.能理解恬静神秘的维也纳森林和作曲家惊世之作的诞生是如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并能将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能自主地积累文中有关描写维也纳森林美景的词语或句子。
4.搜集有关的资料,说说其他音乐家与其作品之间的故事。
教学重点:品味、诵读文中优美的语句教学难点:能理解恬静神秘的维也纳森林和作曲家惊世之作的诞生是如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教具准备:字词典、课件、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导语引入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美妙的音乐之旅。
揭示课题:41、穿越维也纳森林读一读课题,用自己的了解说说“维也纳”。
简单小结:维也纳是个神奇的地方,是举世瞩目的音乐殿堂,这里不仅有旖丽的自然风光,更有许多音乐家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足迹和经典的音乐作品。
让我们边走边欣赏吧。
二、文曲欣赏教师范读课文、图片出示、音乐插播。
三、文字品味1.你看到了怎样美妙的画面?读一读语句,说一说理由。
2.学着朗读有关语句。
四、文曲联系1.你听到了怎样美妙的音乐?说一说音乐家的名字及他们的经典作品。
板书: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蓝色的多瑙河》贝多芬《海里根斯泰特遗书》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姑娘》2.这些作品是如何诞生的呢?用文中的内容简单说一说?直接引入新课,没有过多占有学习时间。
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演示调动学生的感观,激发他们的兴趣。
抓住主要人物和作品,理清课文脉络,形成学习主线。
3.你从课外还知道哪些?请补充说一说。
4.音乐家的这些作品与神奇的维也纳有什么关系?能否用简洁的一句话说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作品离不开生活。
音乐家是在用音乐讴歌生活。
生活是美妙的。
生活到处充满音乐与神奇。
爱音乐就是爱生活。
……)五、课外拓展许多古今中外的音乐家丰富的生活阅历促使他们成就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作为一个正在学艺术的你,了解多少音乐家呢?能否为大家介绍一下呢?文中音乐家生平见教参P138。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苏教版学习目标:1、能归纳出作者论述的主要内容并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2、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论据并说出它们的表达效果。
课前学习: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周国平其人其文;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中涉及的名人;3、通读课文,查阅字典词典,疏通字词。
课堂学习: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谈谈感动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些人或事,自然引出课题“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2、作者简介: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出版各类著作二十多种,其中《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杂记》《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当代具有号召力的学者、作家。
二、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2.论据有哪些?如何论证的?学生边读边做记号。
教师组织交流、归纳:1、作者先引述帕斯卡尔的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然后对这句名言进行解释。
由名人名言申发出自己的观点——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对文章的中心论点稍作解释说明人的灵魂、内心世界的差异决定人的高贵、平庸,乃至高贵、卑鄙。
2、文中用了事实论据,举了五个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论点。
例证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得认为他的学术研究--图形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
例证二:哲学家欧根尼认为阳光下的沉思比赫赫战功更加宝贵。
作者观点: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作者观点: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
例证三:英国作家王尔德认为艺术的才华最宝贵。
“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作者观点: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现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例证四:火车傻瓜在闹哄哄的车厢一角专心致志看书的少女;我少年时代拿起书就忘记一切的经历。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模板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模板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模板第【1】篇〗第 1课时课题《列夫托尔斯泰》课型:周次:第二周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教学重点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布置学生查阅作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导入新课: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
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学生交流资料:介绍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所查资料并做简要概括交流资料 1分钟5分钟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介绍列夫托尔斯泰: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21页文档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优秀课件

风格对比
7
Zaha Hadid
作品特色
扎哈•哈迪德在20世纪70年代求学期间,开始对20年代的苏联前 卫艺术感兴趣,包括维奇的至上主义和康定斯基的构成主义。她 说:过去我认定有无重力的物体存在,而现在我确信建筑就是无 重力的,是可以漂浮的。学数学出身的哈迪德认为,建筑设计就 像科学实验一样,你必须抛弃现有的语言,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 虑问题,试验再试验,所有现有的语言都有他的局限性。
纪念喷泉位于伦敦海德公园 蛇形湖畔左岸,耗资四千七 百万美元的工程,于2004 年7月建成并对公众开放, 距戴安娜王妃逝世刚好七周 年。
19
设计理念
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
设计师凯瑟琳•古斯塔夫森想通过设 计表达了一个“外达内通”的概念 :既能够向外自由喷射又能够自如 地回收。”凯瑟琳•古斯塔夫森阐释 说,“一方面,可以将水流看作是 一条自由流动的溪流,她不停地冒 着泡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另 一方面,水流又可以从那边到这边 来回流动,充满了感性。”
4
凯瑟琳的主要工作
为市政、机构和企业等设计公园、 花园和社区等空间
荷兰阿姆斯特丹韦斯特加斯法布里克文化公园 伦敦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 新加坡东海湾及滨海湾花园 芝加哥卢瑞花园
5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 扎哈哈迪德
风格对比
6
Kathryn Gustafson
作品特色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打破了围墙与栅栏的束缚,将风景园林设计的范 围延伸到了天地交接的地平线处。在她心中,风景园林设计是没有 界限的,这与法国风景园林大师米歇尔•高哈汝的地平线理论有异曲 同工之处。她将风景园林设计回归到了园林最基本的功能:塑造 土地。通过发掘土地本身特有的特征,融入全新的设计元素,将 土地本身与风景园林设计师的想象力相结合,创造出美轮美奂的 风景园林。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创新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创新教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创新教案第【1】篇〗一、缘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所要求掌握的常用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了解和掌握这些常用的修辞知识,不光对阅读品鉴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写作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有必要加强修辞教学。
修辞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教材或其他言语材料中的修辞现象,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较为全面系统的修辞知识,二是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修辞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对托尔斯泰“形”“神”作了独到细致的刻画,把我们带进无穷想象的空间,喻意深刻,韵味无穷,字里行间显现出夺人的语言魅力。
根据课标理念,结合课文特点,我将《列夫托尔斯泰》定为一篇“比喻”修辞教学的“例文”课。
在传统的品味比喻修辞“生动形象”的基础上,引入了比喻“远距原则”的知识,使学生对比喻的认识从内隐走向外显,而且进行写作实践,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修辞学习。
二、教学实践执教时间:2023年3月31日上午10:10—10:55执教班级:深圳市文汇中学八年级(10)班一课堂导入昨天我们读了《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
文章用了许多精彩的比喻句,将托尔斯泰的形象生动传神地展示在我们眼前。
本节课,我们就专门来学习比喻,选一个小点——让笔下的比喻更新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让笔下的比喻更新奇。
)二自学——我看比喻(课件展示)从下列比喻句中,挑选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A.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B.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C.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诵读三篇描写科学家的故事,了解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以及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朗读课文,一些描写科学家故事的文章。
人的一生,生命最为珍贵。
然而在追求科学的征程中,有人竟不顾自己的.性命从事科学研究。
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为科学而献身》。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可敬的卡尔施密特博士去世了,但他在生命最后一刻的作为却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
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3你想对卡尔施密特说些什么?1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 的笨学生,为什么会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现代最出色的物理学家?这说明了什么?2当后来有人问起他,他是怎么答复的?3出示“愿望只是美丽的彩虹,行动才是浇灌果实的雨水”。
齐读。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位女宇航员?用自己的话说说她们的故事。
2出示“巾帼不让须眉”。
齐读。
《亲近母语》第十四单元雷雨日积月累7教学目标:诵读描写雷雨的一组课文,感受雷雨时的情景,体会作者的奇特想象。
学习《日积月累7》,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丰富想象。
预习要求:朗读课文1出示一组词语:雷声大作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大雨如注瓢泼大雨狂风暴雨暴风骤雨2这组词语描写了怎样的情景?3过度:雷电、暴风雨是大自然的杰作,不少作家都曾把目光投向它。
1指名朗读这三篇课文,正音。
2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使我们感受到了雷雨的魅力。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描写?画出来,好好读一读与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3你注意过雷雨吗?现在正是梅雨季节,你是怎样感受到雷雨的存在的?你能像作者那样写一写雷雨吗?1汉字讲解(1)认读“比、丽”的古文字(2)根据古文字形讲解“比、丽”的意思2词语(1)记一记这些成语。
(2)你能再说几个含有动物的成语吗?3名言(1)指名读,正音。
(2)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例子来吗?(4)背诵。
4古诗(1)指名朗读,正音。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穿越维也纳森林_沪教版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穿越维也纳森林_沪教版35、穿越维也纳森林【教学目标】1、自主地学习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并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幽静、幽雅、幽深”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理解恬静神秘的维也纳森林和作曲家惊世之作的诞生是如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并能将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能够自主地积累文中有关描写维也纳森林美丽景色的词语和句子。
4、搜集有关的资料,说说其他音乐家与其作品之间的故事。
【教学重点】朗读体会恬静而神秘的维也纳森林和作曲家及其作品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朗读体会维也纳森林的美丽和作家当时的心灵感受【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感受音乐,导入新课。
1、播放《蓝色多瑙河》,学生感受。
2、师引文:在幽深的维也纳森林多瑙河畔,圆舞曲的“国王”约翰﹒施特劳斯触景生情,用动人的旋律,描述了波光粼粼、蜿蜒多姿的多瑙河。
听着这优美的圆舞曲,我们仿佛来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森林,感受它的美。
二、初读课文,感受维也纳森林的美1、维也纳森林,世界闻名的森林,因约翰﹒施特劳斯谱写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而名满世界,让我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再次走进这片幽深的森林,找出描写这优美的森林的句子读读,感受她的与众不同。
2、组织交流。
1)这片苍翠而幽静的森林从维也纳市的西南部向南绵延展开,连绵起伏。
美丽的美伦娜河悠悠流过,溪水综综,百鸟争鸣。
两岸葱郁的树木倒映水中,水清林绿,荡游其间,妩媚万分。
句中的“幽静”能否换成“幽雅”或“幽深“呢?(交流、指导朗读,感悟体会)2)茫茫森林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在微风吹拂下松涛起伏,就像施特劳斯在《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中描述的那样:鸟儿的啼唱,流泉的呜咽,微风的低吟,3)。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 积累字词2. 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学会品评重点语句。
3. 感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教具:PPT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文中比喻和夸张的运用教学难点:赏析重点语句,理解人物形象关键:引导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形成自己的认识。
教学手段:自主、合作、探究第一课时一、自由交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我所知道的托尔斯泰”为题,进行交流。
交流围绕三个重点展开,生平、艺术成就、见解与思想,约5分钟,5分钟后,请同学代表发言。
二、教师小结并导入: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著名。
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他逝世以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小森林中,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下面,就让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列夫托尔斯泰。
三、自学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炽热颔首低眉广袤无垠2、解词:器宇、鹤立鸡群、正襟危坐、禁锢、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人物形象:(一)研读课文第一小节:1、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读音和句子中的停顿。
2、请生齐读课文3、思考:这段文字写了托尔斯泰哪一方面的外貌特征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写的明确:主要表现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通过大量比喻和夸张来表现的。
4、品读: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使用比喻和夸张的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这一段文字抓住托尔斯泰面部多毛,须发浓密的特征反复描写,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不仅生动写出了托翁的特点,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北京市平谷二中八年级语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2 人教新课标版

③当海关人员询问出境的王尔德有什么东西要报关时,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
”④置身闹哄哄的车厢,一个少女旁若无人,全神贯注读自己的书。
2、这些事例是怎样与论点发生联系的?是否仅仅罗列了事例?(生回答)对,你读课文读的很细心,发现了这个共同点,那就是:文章每列举完一个事例,都有一段精要的分析。
如:事例1后的分析:“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宝贵的。
”事例2后的分析:“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
”另外,在列举完这两个事例后,还有一段更为深入的阐发,揭示了事例所蕴涵的道理:在有着丰富内在世界的伟人面前,无论是能夺取生命的屠刀还是至高无上的历山大大帝,都是那么无足轻重、不屑一顾;在这些有着高贵灵魂的伟人眼中,肉身和身外的一切又是那么的毫无价值。
所有这些分析和议论,就如一条条纽带,把事例和论点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3、作者为什么举这么多事例呢?老师认为举一个或两个就可以了。
(生回答)这个同学反应很迅速,举一个或两个事例说服力不够,那么,是不是多多益善呢?(生回答)对,这不仅仅是数量的问题,而是考虑到事例各自不同的代表性。
(请看大屏幕)4、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
”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论点,能否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为什么?明确:(不可以。
因为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有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
非常典型,有代表性。
换成布鲁诺的就跟第欧根尼的例子重复。
且第三段的事例即用来做事实论据,又引用他的名言作道理论据。
论证很严密。
)大家写作时要注意……五、总结:哪位同学总结一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看大屏幕,出示目标)六、作业:继续读课文作业本:课后题四继续深入研究一、文章是怎样把这些事例衔接起来并展开逐层论述的呢?就是利用过渡句和过渡段。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谁能最迅速的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分析
芝加哥千禧公园卢瑞花园
光亮空间&黑暗空间
在齐肩的树篱内,两个内部的空间,用 来种植宿根花卉和乔木。两个空间各有 自己的形式,不过由一个类似躯干的部 分相连。这两个空间,被叫做黑暗空间 和光亮空间,彼此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
黑暗空间,代表了这片场地以及整个城 市的过去,让游客沉浸于这种景观之中 。游客可以在强壮的植物和地壳的膨胀 中体验这种梦幻般的沉醉。
凯瑟琳的主要工作
为市政、机构和企业等设计公园、 花园和社区等空间
荷兰阿姆斯特丹韦斯特加斯法布里克文化公园 伦敦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 新加坡东海湾及滨海湾花园 芝加哥卢瑞花园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 扎哈哈迪德
风格对比
Kathryn Gustafson
作品特色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打破了围墙与栅栏的束缚,将风景园林设计的范 围延伸到了天地交接的地平线处。在她心中,风景园林设计是没有 界限的,这与法国风景园林大师米歇尔•高哈汝的地平线理论有异曲 同工之处。她将风景园林设计回归到了园林最基本的功能:塑造土 地。通过发掘土地本身特有的特征,融入全新的设计元素,将土地 本身与风景园林设计师的想象力相结合,创造出美轮美奂的风景园 林。
Kathryn Gustafson
天地交接的地平线处的风景园林设计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
目录
一、人物简介 二、风格对比 三、作品案例
1、卢瑞花园 2、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
序
Kathryn Gusta2fson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
生平 工作
3
凯瑟琳的生平
凯瑟琳•古斯塔夫森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州 ,曾就读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纽约时装 技术学院,1979年她从法国凡尔赛国立高等 风景园林学院获得了学位。
风格对比
作品案例
芝加哥千禧公园卢瑞花园 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
花园简介
芝加哥千禧公园卢瑞花园
卢瑞花园(Lurie Garden)是芝加哥千禧 公园的一部分,花园占地三英亩。项目位于 弗兰克•盖里合伙人事务所建筑的一个新的贝 壳形状的露天音乐台和伦佐•皮亚诺建筑事务 所建造的芝加哥艺术协会的新增建筑之间。 整个花园建在千禧公园停车场的顶棚之上。
风格对比
Zaha Hadid
作品特色
扎哈•哈迪德在20世纪70年代求学期间,开始对20年代的苏联前 卫艺术感兴趣,包括维奇的至上主义和康定斯基的构成主义。她说 :过去我认定有无重力的物体存在,而现在我确信建筑就是无重力 的,是可以漂浮的。学数学出身的哈迪德认为,建筑设计就像科学 实验一样,你必须抛弃现有的语言,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 试验再试验,所有现有的语言都有他的局限性。
.
设计理念
芝加哥千禧公园卢瑞花园
通过将芝加哥的现代和未来用概括 的手段进行表现,以此回应这座城 市和这片场地的悠久历史。关于芝 加哥景观的年代对比因地形的纹理 和植物的生长而得到证明。
光亮版块,代表了芝加哥的现代生活和 对于自然的艺术把控能力,提供了对于 未来的期许。逐渐上升的园路和不断降 低的植物带为纵观整个明亮、整洁、克 制的景观提供了一个愉悦的体验机会。
Lurie
荣誉
2008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授予芝加哥千禧公园的卢 瑞(Lurie)花园——“ASLA综合设计杰出奖”
评委会评语:
“景观设计师在城市中心开拓了一片绿洲。这里 植物种类丰富,色彩协调舒适,同时具有多层次 的使用功能,受到了大众的普遍喜爱。这不是一 个传统意义上的普通植物园;花园设计提升了公 园的整体品质,无疑是今年ALSA竞赛中提交的 一件具有代表意义的杰出作品。”
卢瑞花园
喷泉简介
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
喷泉是由545块不同形状的花岗岩组成,长度 约210M,轻盈的穿插在现状地形中的卵圆形 的水景装置。它通过地形的高差变化把水流从 南侧的水源处向东西两个方向引导,并最终汇 入北侧低洼处的水池,在水流通过花岗岩水渠 的过程中,通过高差以及水渠机理的变化,展 现出丰富的水景形态。
纪念喷泉位于伦敦海德公园 蛇形湖畔左岸,耗资四千七 百万美元的工程,于2004 年7月建成并对公众开放, 距戴安娜王妃逝世刚好七周 年。
设计理念
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
设计师凯瑟琳•古斯塔夫森想通过设 计表达了一个“外达内通”的概念 :既能够向外自由喷射又能够自如 地回收。”凯瑟琳•古斯塔夫森阐释 说,“一方面,可以将水流看作是 一条自由流动的溪流,她不停地冒 着泡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另 一方面,水流又可以从那边到这边 来回流动,充满了感性。”
通常情况下,对设计师 来讲,用圆环的形式来 表现水景并不是一种好 的方式。而凯瑟琳•古斯 塔夫森利用了极对偶原 理,解决了物理上与概 念上的问题。在由最高 处进入水渠后,水流分 流向两个方向,最终在 最低处汇合。
具体分析
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
在环状的水景装置中,水的源头位于整个喷泉的最高点,水流从 喷在泉整的个基环础状部喷分泉奔的流最而低出处,,以水大流约分每别秒从1东00西L两的个速方度向从汇蓄集水到池这抽里 到。喷水泉池的底顶部部的,特并殊从肌最理高使处得沿水着面地看形上分去别生从机东勃西勃两。个集方于向此向处下的流水 淌再。由泵抽回到顶端的水源处以继续循环。
东西侧部分:水用流创沿新着的阶石梯材状切的割水技渠术向塑下造翻了腾该流段淌区,域而花褶岗皱岩形水式渠的 表面特肌征理又,使阶得梯流呈经现其出中丰的富水的流形能态够。真设实计地者模将拟此自处然的界水中景流称淌为的 “水台流阶,”它。能阶让梯人状联水想渠到之山后泉为或一是个潺交潺叉的口小以溪供,人因们此从被环命状名物为喷“泉筛 的选外”侧,进随入后其水内渠侧渐。渐随平后坦水并流出又现进了入又了一另个一交个叉被口称。作交“叉摇口滚之”后的水 区流域继,续在前这行里,改水变渠造也形逐的渐花变岗宽岩,水在渠水使渠得中水的流五经个过位转置弯气处泡时被获加得入 了新水的中动。力气,泡在随这水里流五而个下喷,头水改流变呈了瀑水布流状的并形伴式随并着将浪新花的,动因力此加该 入部其分中被,称设作计“者气称泡这”里。为当“水涡流动从”西。侧的部分即将翻滚进入环状喷 泉底部的水池中之前,设计者在此塑造了一个名为“查德尔”的 精彩水景。
“缝隙”
“缝隙”
具体分析
芝加哥千禧公园卢瑞花园
缝隙
“缝隙”是在两个空间的界限。它是由 一块悬浮在浅水上的木板构成。“缝隙 ”的位置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在这个场 地之下保留的各种历史遗留墙体,创造 了湖泊和陆地之间的边界。这个缝隙代 表了芝加哥的历史,是它在面对沼泽地 景观的挑战时所作出的第一次努力:建 立木质的人行道路。这些结构使得城市 开始了从水上建设街道和建筑的过程。 游人经过“缝隙”以便于从对黑暗空间 的野性迷恋之中转向对于光亮空间的实 际控制之中。
作为一名国际知名的景观设计师,凯瑟 琳因其独特且具有人文内涵的雕塑景观而享 有盛誉。作为古斯塔夫森&波特事务所的创 始合伙人之一,凯瑟琳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规 划项目愿景的能力。她的粘土建模方法使她 能创造赏心悦目、迷人简洁的地貌景观。这 些强烈的设计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喧嚣提供了 慰藉,也提供一个公共领域统一的多层次的 需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