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灵宝秦南金矿区金矿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灵宝秦南金矿区金矿成因分析

矿区含矿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五里村背斜从矿区北东部通过,矿区的含金石英脉在两翼均有分布,3号矿脉带分布在背斜北翼;南倾斜断裂组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北倾斜断裂组为韧性断层,其中F5、3号矿脉带断裂内赋存有金矿体。矿区内岩浆岩较为发育。金矿床的形成时代属燕山晚期,是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脉状矿床成因类型。小秦岭绿岩是金矿的重要矿源层,断裂对金的成矿具有明显的多级控制作用,燕山期花岗岩为金的成矿作用提供了热液-热动力条件。

标签:构造金矿热液矿床

1引言

小秦岭金矿田地处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隆小秦岭台穹,矿区位于小秦岭金矿田的北矿带,区内主要出露晚太古代花岗-绿岩带,构造运动频繁,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以金为主的矿产资源。从50年代至今地质工作基本查明了本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根据从事该区金矿勘查工作的认识,试对秦南金矿床成因进行探讨。

2矿区地质

2.1地层

矿区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下部的焕池峪组和第四系。焕池峪组(Arh)分布在矿区的北中部,厚度出露不全。岩性主要为混合花岗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夹大理岩和零星石英岩,岩石普遍混合岩化,有条痕条带状混合岩及混合片麻岩。地层产状受背斜轴控制,大理岩为焕池峪组的标志层。

2.2构造

2.2.1褶皱

五里村背斜从矿区北东部通过,大致和F5平行,区内局部还见有次级小揉皱构造。矿区的含金石英脉在两翼均有分布,3号矿脉带分布在背斜北翼。

2.2.2断裂

矿区断裂构造按产状不同可分为近东西向断裂、北西向断裂、近南北向断裂、北东向断裂等。其中,近东西向~北西西向断裂最为发育,也是本区主要控礦断裂。按倾向不同分为南倾斜断裂组和北倾斜断裂组。

2.2.2.1南倾斜断裂组

在矿区较发育,主要分布于五里村背斜南翼,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矿区内0Ⅰ~0Ⅷ金矿脉均受该组韧性断层控制。

2.2.2.2北倾斜断裂组

为韧性断层,在区内也较发育,主要分布于背斜的北翼。其规模较大的断裂主要有3号矿脉带、F5、F3等,其中F5、3号矿脉带内赋存有金矿体。

2.3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较为发育,除混合伟晶岩及混合花岗岩外,还有辉绿(玢)岩、花岗斑岩、细晶岩及石英脉,它们均呈脉状产出。

2.4围岩蚀变

矿区内常见的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钾长石化以及黄铁矿化、多金属矿化等。

3矿床成因

3.1成矿时代

区内可见含金石英脉切穿辉绿岩脉,又被云煌岩脉切穿的现象。含金石英脉在燕山期花岗岩体中亦有分布,并形成了有工业价值的金矿床。因此,金矿床的形成时代应属燕山晚期。

3.2成矿物质来源

小秦岭太华岩群原岩为一套基性至中酸性火山岩—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一般基性岩原始含金量较高,在海底火山喷发过程中,金银等成矿元素会被携带,与火山物质一起沉淀,形成金的矿源层。在太古代末嵩阳运动中,矿源层遭受角闪岩相为主的区域变质、岩浆活动和混合岩化作用,使部分金银等成矿元素活化、迁移、聚集;后经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重熔作用,最终富集成金矿床。成矿物质源自上地幔或深部地壳,与太古代绿岩及燕山期构造—花岗岩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3.3控矿因素

3.3.1花岗—绿岩控矿作用

成矿物质主要是随太古代基性火山喷发活动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带上来的,并随火山喷发物质一起沉淀,形成含金绿岩,因此,小秦岭绿岩是金矿的重要矿源层。

3.3.2构造控矿作用

小秦岭金矿田的金矿床直接赋存于断裂带内,其空间分布、规模、形态和产状严格受断裂带控制,断裂对金的成矿具有明显的多级控制作用。台穹区域性边界断裂控制了矿田的展布和区域成矿发展演化;台穹内发育的韧-脆性剪切带控制了金矿床的分布,矿区内规模较大的剪切带0号矿脉带、F5含矿断裂带、3号矿脉带为区内主要控矿断裂,断裂走向上有利的方向段(近东西向~北西西向)、倾向上由陡变缓或由缓变陡的缓倾部位控制了矿化富集段(矿体)的分布,含矿构造带和石英脉内不同阶段构造活动所形成的裂隙系统控制了不同矿化阶段的金矿化。

3.3.3花岗岩控矿作用

小秦岭燕山期花岗岩就位于花岗—绿岩带中,受区域性断裂控制。燕山期花岗岩不仅为金的成矿作用提供了热液—热动力条件,而且还提供了矿质来源。

综上,太古代绿岩(矿源层)、多期构造变动及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构成了小秦岭金矿“三位一体”的控矿机理。

3.4成矿规律

(1)成矿与矿源层有关,区内金矿均产于太华岩群;(2)成矿与含矿断裂带的规模有关,一般含矿断裂带规模越大矿体规模也越大;(3)富集与含矿断裂带的产状有关,一般近东西向、北西西向、北东东向含矿断裂带含矿性较好;(4)富集与含矿断裂带的形态有关,一般含矿断裂带的分枝复合及其膨大部位金相对富集。

3.5找矿标志

(1)地层标志,太华岩群为区内找金的重要地层标志;(2)构造标志,规模较大的近东西向、北东东和北西西为主的断裂蚀变岩带,往往是直接控制金矿体产出的重要构造;(3)石英脉标志,石英脉、含金石英脉是区内寻找金矿的重要标志;(4)围岩蚀变标志,硅化、钾化、萤石化、黄铁绢英岩化、褐铁矿化及金属硫化物矿化发育地段是找金的重要直接标志。

4结论

矿区位于小秦岭金矿田的北矿带,含矿地层为太华群。五里村背斜从矿区北东部通过,近东西向~北西西向断裂最为发育,是本区主要控矿断裂。岩浆岩较为发育,金矿床的形成时代属燕山晚期,是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脉状矿床成因类型。太古代绿岩(矿源层)、多期构造变动及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构成了小秦岭金矿“三位一体”的控矿机理。石英脉、含金石英脉是区内寻找金矿的重要标志,硅化、钾化、萤石化、黄铁绢英岩化、褐铁矿化及金属硫化物矿化发育地段

是找金的重要直接标志。

参考文献

[1]罗铭玖,黎世美,卢欣祥,等.河南省主要矿产的成矿作用及矿床成矿系列[M].北京: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