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媒体审判”原因及其负面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媒体表现:各大媒体在没有进行实地调查取
证的情况下报道、转载药家鑫是“富二代”、“军二 代”的猜测,对民众力主要求处死药家鑫的言论进行 报道,这就在媒体和民众之间造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媒体的报道在无意识之中催化着民意的愤怒,而民意 的愤怒又进一步为媒体提供了报道的素材。从而导致 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更加深刻的影响着受众,影 响着司法的正常审判。而央视的《新闻1+1》节目— —《药家鑫:从撞人到杀人》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在这个节目中,从主持人到嘉宾都在刻意弱化着药家 鑫的犯罪事实,称药家鑫为“这个孩子”,嘉宾李玫 瑾教授更是提出了“弹钢琴强迫杀人”的理论,认为 药家鑫迫于父母压力,心理扭曲,但罪不至死。而对 事件了另一方张妙的家庭却几乎没有着墨,倾向性十 分明显。
当起“民间审判”的角色。
特点
1. 媒介情绪“失控”,语言煽情化、暴力 化。媒介在报道中大量倾注了个人情感、好恶等主观意
象,失去了应有的客观公正的理性。另外,媒介用 “灭绝 人性”、“罪不容诛”等词语来形容犯罪嫌疑人,首先给 读者造成一种印象,即犯罪嫌疑人是有罪的。这无疑使受 众对事实的公正判决产生先入为主的坏影响。
分析媒体审判原因及负面影响
——小组成员:张晨 钟攀
赵梦婷 张云云 朴晨博 刘中伟
内容
含义 特点 案例 原因 负面影响
“许霆案”、“杭州飙车案”、“邓玉娇案”、 “我爸是李刚案”、“药家鑫案”、“李昌奎案”、 “关建军涉黑”案等等一系列案件相信大家并不陌 生,这些案件曾经一度占据各大媒体报刊的首要位 置,引发过全民大讨论的局面。有人感慨于此,甚 至用了“全民皆法官”来形容这场近乎癫狂的舆论 “盛宴”。从法律角度分析,这些案件其实都是案 情并不复杂的刑事案件,案发时间、地点明确具体, 没有扑朔迷离的案情和悬疑之处,然而,这些案件 在网络等媒体的报道和渲染下,却导演了一场理性 的司法审判和感性的民意之间剧烈碰撞的大戏。在 司法与舆论的博弈过程中,许多学者再次把眼光投 向“媒介审判”现象。
2. “媒介审判”的事件一般都具有重要性和显著性。
媒介竞争的激烈和白热化,使很多媒介对于具有极大影响 力和可读性的事件趋之若鹜。
3. “媒介审判”一般都通过几个步骤来实现。
即:“传媒影响舆论→舆论影响领导→舆论和领导影响法 院→法院影响审判”。
典型案例
药家鑫案 :药家鑫,本是一名普通的大三学生,但却在 一夜之间故意杀人罪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全社会 引起轩然大波。
药家鑫一案的定性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故
意杀人罪,刑法上对其有明确无歧义的处
罚规定,但是这一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却
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甚至在西安中级法 院开庭审理时,现场500名旁听人员,每人 都收到一份“旁听人员旁听案件反馈意见
表”,问卷上除了庭审的合议庭成员名单,
还有两个问题:您认为对药家鑫应处以何 种刑罚?您对旁听案件庭审情况的具体做法 和建议?司法的独立和公正竟然需要参考民 意?这不能不说是媒介审判对司法的正常 审判产生的影响和阻碍。
出现原因
1、媒介“越权” 2、新闻工作人员素质不过关 3、媒体过分追逐经济效益 ,过
分追求刺激性,缺乏理性思考 4、司法制度的缺位使媒介有空
可钻 5、受众法律意识薄弱,对媒介
期望太大、呼声太高
面影响
“媒介审判”是媒介权力的异化,即新闻媒介在 一定的条件下,向其对立方面转化,成为外在 的异己力量,具体的表现形态就是媒介错位、 媒介缺位以及媒介越位。从法理学的视角看, “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 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使得司法独立和新 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 “媒介审判”虽然不能真正代替现实生活中司 法审判程序,但能够制造和引导一种“众情激 愤”的舆论氛围。按照现有的法律,媒介的这 种做法是否违法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所以 不能说违法了,但肯定是与媒介所担负的职能 格格不入的行为,视其对被报道对象的侵害程 度,还可以衍生成一种名誉侵权。
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审查起诉直至进入 法院审判,这些司法程序都是媒体争相 报道的对象。但媒体的报道并不是像法 律文书那样完备、中立地呈现在公众面 前。 编辑往往选取事件最具独到性和新鲜 感的部分,介入作者的个人主观认识加 以描绘,以某些震撼性的词汇、新颖性 的观念、前卫性的话语来吸引民众的目 光,最终使一个普通的个案纠纷成为一 个颇具影响力、极具讨论价值的公共事 件。
(1)事件回顾:事件发生于2010年10月20日晚上, 就读于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驾车行驶时撞上前方 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因害怕伤者日后会因赔偿问 题纠缠不清,遂产生了杀人灭口的邪念,在对伤者 张妙连捅八刀致其当场死亡后,药家鑫驾车逃离现 场。在逃逸过程中又将两人撞伤,后被附近群众截 获。2010年10月23日,药家鑫在父母陪同下到公安 机关投案自首。经法医鉴定:死者张妙系胸部锐器 刺创致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而死亡。2011 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 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 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 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 元。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 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 执行死刑。
(1)事件回顾: 关氏兄弟,涉赌起家 关建军任分局巡警大队长后,罩着全市赌
场;警方调查发现,其每月能获百万赌金
“巧取”西锁簧煤矿 关氏兄弟雇人竞标拍下矿权,煤矿发生事
故找人担责
“强夺”北坪煤业 打砸垫资公司,抓捕煤矿所有人,称其吸
毒。多次被抓后,煤矿所有人被迫流亡在 外
(2)表媒体现:几乎所有的媒体都 以“关建军敛财4亿”“关建军身价 过亿”为题进行报道。公开报道指 出,专案组抓了56个人,移交给检 察院48个人,最后起诉的人实际只 有26个,4亿算的是56个人的共同 财产。新闻标题偷换概念,无非是 为了博取眼球。还有媒体以“一位 巡警队长财产清单:27处房产 近20 家赌场”为题,同样是这样的问题。
报其不构成盗窃罪,撤销取保候审措施,不提起公诉。但检察 院认为此案更符合侵占罪的构成特征,根据“刑疑惟轻”的原 则,把案件发回公安机关;是否起诉梁丽,由受害方东莞金龙 珠宝首饰有限公司决定。
关建军涉黑案 :山西省阳泉市破获以关建军为首的 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警方透露,他们以赌博业起 家,触角遍及煤矿、娱乐等行业。在近13年的时间 里,他们敛财2亿多元;他们在北京等地拥有房产27 套,价值过亿元。该组织头目关建军,被捕前任阳 泉市城区公安分局巡警大队大队长。
含义
西方学者认为,“媒介审判”是一种不依 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 法的道义上的裁判,也叫“报刊审判”。
通俗一些讲,“媒介审判”就是指大众传 媒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 重大案件,在法院还未做出相应的判决前, 就对该案件进行大量报道,而且在报道过 程中因为情感因素或利益驱使,报道者往 往会掺杂个人的主观好恶因素,用一些感 情色彩很浓的褒贬词语进行报道,从而担
一、“媒介审判”是对法治原则的亵渎。所谓法治是指按照法律 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具体到司法实践中,法律是一门十分精 确化、专业化的学科,它随时代的演进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一种 专门技术知识。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程序法和实 体化的规定,秉公断案。然而在“媒介审判”的过程中,媒介 往往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逞一时之快,利用舆论对于人们心 理、思想和行为的巨大影响,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形成了一种先 在性的强势“审判预设”,完全缺少报道犯罪嫌疑人时应秉承 的“无罪推定”、“罪刑法定”、“罪罚相适应”等原则。, 媒体在集中报道了某个案件后,由于舆论导向对人们心理和行 为的巨大影响,某些行政领导往往会加以关注或批示,导致法 官不得不按照行政领导的意志来断案。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媒 介的报道很容易被理解为代表了某些决策层的首肯和意见。如 果“媒介审判”的结果与司法审判的结果吻合,一般民众会认 为是司法机关慑于媒介舆论的威力,如此一来更削弱了人们本 已十分淡薄的法治意识。
三、“媒介审判”使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 平过度倾斜。“媒介审判”实际是当下媒介竞 争处于白热化,各家媒体都在追求新闻轰动效 应的背景下出现的,旨在吸引受众的“眼球”, 提高发行量,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在这个过程 中,媒介不恰当地使用了自己拥有的知情权和 舆论监督权,使这两种权利形成了一种“外部 溢出”效果,实则是对新闻自由的滥用。在对 司法活动进行报道时,媒介自由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的舆论监督可促进司法公正; 另一方面,媒体这一端又有自己的利益和价值 取向,参与报道者的理性和知识也是有限的, 他们可能在这种有限理性的驱使下,在报道某 一案件时不自觉地掺杂自己的主观因素。
二、“媒介审判”是媒体的职能错位。新闻 媒介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上情下达、 下情上传的载体,它以报道新闻、提供信息、 引导舆论为自己的主要职能,如果超越此职 能,转而担当“民间审判”的角色,则是对 自己拥有权力的无限放大,是一种职能错位。 一些媒体将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舆论监督权异 化为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道义上的“审判”, 乃至干预正常的司法程序,使引导舆论变成 了激化舆论。
2009年5月15日 警方称梁丽盗窃证据确凿。2009年5月22日 广东高院院长首谈女工“捡”金涉嫌盗窃案,称将依法审判。
2009年5月29日 公安机关将补充侦查的梁丽案移交检察院审 查起诉。
2009年7月13日 宝安区检察院第二次将梁丽案退回公安机关 补充侦查。
2009年9月10日 梁丽被取保候审。 2009年9月25日 因证据不足,深圳市宝安区检察院向梁丽通
梁丽捡金案
这十个月来一直背着这个罪名,现在说这个罪名不成立,就像 一块石头从身上搬下来。
2009年4月30日 该案由深圳市检察院还送宝安区检察院审查后, 宝安区检察院第一次将该案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2009年5月11日 梁丽究竟是“偷”还是“捡”,引起广泛争 论。法律界众多著名学者发表自己的看法,超过300万网民参 与了各种网站的网络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