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二叉排序树的各种算法(1)
二叉排序树的非递归算法
二叉排序树的非递归算法二叉排序树,也称为二叉搜索树,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
它具有以下特点:对于二叉排序树中的任意节点,其左子树中的所有节点的值小于该节点的值,而右子树中的所有节点的值大于该节点的值。
因此,二叉排序树的非递归算法是一种用于在二叉排序树中执行操作的方法。
非递归算法是一种迭代的方式来操作二叉排序树。
它使用栈来保存待处理的节点。
初始时,将根节点入栈。
然后,从栈中弹出一个节点,进行相应的操作。
如果该节点存在左子树,则将左子树的根节点入栈。
如果该节点存在右子树,则将右子树的根节点入栈。
对于二叉排序树的非递归算法,我们可以实现以下几个常用的功能:1. 查找:从根节点开始,如果目标值小于当前节点的值,则继续在左子树中查找;如果目标值大于当前节点的值,则继续在右子树中查找;如果目标值等于当前节点的值,则找到目标节点。
如果遍历完整个树仍未找到目标节点,则表示目标节点不存在。
2. 插入:从根节点开始,逐个比较待插入节点的值与当前节点的值。
如果待插入节点的值小于当前节点的值,则继续在左子树中插入;如果待插入节点的值大于当前节点的值,则继续在右子树中插入。
如果待插入节点的值等于当前节点的值,则表示待插入节点已经存在于树中,不需要重复插入。
3. 删除:从根节点开始,逐个比较待删除节点的值与当前节点的值。
如果待删除节点的值小于当前节点的值,则继续在左子树中删除;如果待删除节点的值大于当前节点的值,则继续在右子树中删除。
如果待删除节点的值等于当前节点的值,则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处理:- 如果该节点为叶子节点,直接删除该节点;- 如果该节点只有一个子节点,将该节点的子节点替代该节点的位置;- 如果该节点有两个子节点,可以选择将其左子树中的最大节点或右子树中的最小节点替代该节点的位置。
以上是二叉排序树的非递归算法的基本描述。
非递归算法是一种高效的处理二叉排序树的方法,它使用栈来保存待处理的节点,通过迭代的方式实现各种操作。
二叉排序树
9
第9章
第三节
二、二叉排序树(插入)
查找
动态查找表
二叉排序树是一种动态查找表
当树中不存在查找的结点时,作插入操作
新插入的结点一定是叶子结点(只需改动一个 结点的指针) 该叶子结点是查找不成功时路径上访问的最后 一个结点的左孩子或右孩子(新结点值小于或 大于该结点值) 10
第9章
第三节
查找
19
在二叉排序树中查找关 键字值等于37,88,94
3
第9章
第三节
查找
动态查找表
二、二叉排序树(查找函数)中结点结构定义 二叉排序树通常采用二叉链表的形式进行存 储,其结点结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BiNode { int data; BiNode *lChild, *rChild; }BiNode,*BitTree;
4
第9章
第三节
查找
动态查找表
2、二叉排序树的定义 定义二叉排序树所有用到的变量 BitTree root; int
//查找是否成功(1--成功,0--不成功) //查找位置(表示在BisCount层中的第几个位置
BisSuccess;
int
int
BisPos;
BisCount;
//查找次数(相当于树的层数)
7
第9章
第三节
查找
动态查找表
二、二叉排序树(查找函数)
else { BisSuccess = 0; root=GetNode(k);//查找不成功,插入新的结点}
} BiNode * GetNode(int k) { BiNode *s; s = new BiNode; s->data = k; s->lChild = NULL; s->rChild = NULL; return(s);}
二叉排序树
②若*p结点只有左子树,或只有右子树,则可将*p的左子 树或右子树直接改为其双亲结点*f的左子树,即: f->1child=p->1child(或f->1child=p->rchild); free(p); *f
F *p P P1
*f
F
*f
F *p P
*f
F
Pr
P1
Pr
③若*p既有左子树,又有右子树。则:
-1 0
47
-1
47
47
0
31 69
69
25
0
47
0
25
0
47
-1 0
31
0
69
0
40
69
40
69
0
25 76
40
76
(a)
AL、BL、BR 都是空树
(b) AL、BL、BR 都是非空树
LR型调整操作示意图
2
A
-1
0
C
AR C BL CL CR AR
0 0
B BL CL S
B
A
CR
(a) 插入结点*s后失去平衡
31
0 0 -1
31
0 1
28
0
25
0 0
47
0
25
-1
47
0
25
0
31
0
16 0
28
16
28
0
16 30
30
47
(c) LR(R)型调整
RL型调整操作示意图
A B C A BR CR B BR
AL
C
AL
CL CR
二叉排序树的判定算法
⼆叉排序树的判定算法//函数功能:⼆叉排序树的判定算法/*算法思想:根据⼆叉树的特点“其中序遍历序列为有序序列”,对⼆叉树进⾏中序遍历,同时检查当前结点与其中前驱关键字值的⼤⼩。
*///中序遍历过程中判定给定的⼆叉树是否为⼆叉排序树,⼊是返会true,否则返回false//pre指向中序前驱结点,初值为NULL1 typedef struct treeNode2 {3int data; //⼆叉排序树的元素类型为int4struct treeNode *l,*r;5 }treeNode,*BiTree;67/*8中序遍历⼆叉树,root为根节点,pre初始值为null。
910*/1112bool Is_BS_Tree(BiTree root,BiTree pre)13 {14if(!root)15 {//空⼆叉树也是⼆叉排序树,所以返回true。
16return true;17 }18if(Is_BS_Tree(root->l,pre))19 {//若左⼦树是⼆叉排序树。
20//是否为⼆叉排序树取决于前驱值和根节点值的⼤⼩。
21if((pre==null)||(pre->data<root->data))22 {23 pre=root;24//再次判断右⼦树是否为⼆叉排序树。
25return Is_BS_Tree(root->l,pre);26 }27 }28//以上情况出现异常,则返回false。
29return false;30 }。
数据结构 二叉排序树
9.6.2 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
构造哈希函数的目标:
哈希地址尽可能均匀分布在表空间上——均 匀性好; 哈希地址计算尽量简单。
考虑因素:
函数的复杂度; 关键字长度与表长的关系; 关键字分布情况; 元素的查找频率。
一、直接地址法 取关键字或关键字的某个线性函数值为哈希地址 即: H(key) = key 或: H(key) = a* key + b 其中,a, b为常数。 例:1949年后出生的人口调查表,关键字是年份 年份 1949 1950 1951 … 人数 … … … …
9.4 二叉排序树
1.定义:
二叉排序树(二叉搜索树或二叉查找树) 或者是一棵空树;或者是具有如下特性的二叉树
(1) 若它的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 值均小于根结点的值;
(2) 若它的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 的值均大于等于根结点的值; (3) 它的左、右子树也都分别是二叉排序树。
例如:
H(key)
通常设定一个一维数组空间存储记录集合,则 H(key)指示数组中的下标。
称这个一维数组为哈希(Hash)表或散列表。 称映射函数 H 为哈希函数。 H(key)为哈希地址
例:假定一个线性表为: A = (18,75,60,43,54,90,46) 假定选取的哈希函数为
hash3(key) = key % 13
H(key) = key + (-1948) 此法仅适合于: 地址集合的大小 = = 关键字集合的大小
二、数字分析法
假设关键字集合中的每个关键字都是由 s 位数 字组成 (u1, u2, …, us),分析关键字集中的全体, 并从中提取分布均匀的若干位或它们的组合作为 地址。 例如:有若干记录,关键字为 8 位十进制数, 假设哈希表的表长为100, 对关键字进行分析, 取随机性较好的两位十进制数作为哈希地址。
二叉排序树的删除算法
二叉排序树(Binary Search Tree,简称BST)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它的每个节点的值满足以下性质:
1.左子树上所有节点的值均小于根节点的值。
2.右子树上所有节点的值均大于根节点的值。
3.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排序树。
为了删除一个节点,我们首先需要找到需要删除的节点,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替换这个节点,以保持二叉排序树的性质。
以下是二叉排序树的删除算法:1.查找要删除的节点:从根节点开始,按照二叉排序树的性质查找要删除的
节点。
2.删除节点:
o如果要删除的节点是叶子节点(没有左右子节点),直接删除即可。
o如果要删除的节点只有一个子节点,用它的子节点替换它。
o如果要删除的节点有两个子节点,找到它的前驱节点或后继节点(根据二叉排序树的性质),用前驱节点或后继节点替换它,然后删除前
驱节点或后继节点。
3.调整树:根据需要,对树进行调整,以保持二叉排序树的性质。
需要注意的是,在删除节点时,需要小心处理左右子节点的边界情况。
如果一个节点的左子节点为空,那么它的左子节点就是它的前驱节点;如果它的右子节点为空,那么它的右子节点就是它的后继节点。
二叉排序树
就维护表的有序性而言,二叉排序树无须移 动结点,只需修改指针即可完成插入和删 除操作,且其平均的执行时间均为O(lgn), 因此更有效。二分查找所涉及的有序表是 一个向量,若有插入和删除结点的操作, 则维护表的有序性所花的代价是O(n)。当 有序表是静态查找表时,宜用向量作为其 存储结构,而采用二分查找实现其查找操 作;若有序表里动态查找表,则应选择二 叉排序树作为其存储结构。
if(q->lchild) //*q的左子树非空,找*q的左子 树的最右节点r. {for(q=q->lchild;q->rchild;q=q->rchild); q->rchild=p->rchild; } if(parent->lchild==p)parent->lchild=p>lchild; else parent->rchild=p->lchild; free(p); /释放*p占用的空间 } //DelBSTNode
下图(a)所示的树,是按如下插入次序构成的: 45,24,55,12,37,53,60,28,40,70 下图(b)所示的树,是按如下插入次序构成的: 12,24,28,37,40,45,53,55,60,70
在二叉排序树上进行查找时的平均查找长度和二叉树的形态 有关: ①在最坏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是通过把一个有序表的n 个结点依次插入而生成的,此时所得的二叉排序树蜕化为 棵深度为n的单支树,它的平均查找长度和单链表上的顺 序查找相同,亦是(n+1)/2。 ②在最好情况下,二叉排序树在生成的过程中,树的形 态比较匀称,最终得到的是一棵形态与二分查找的判定树 相似的二叉排序树,此时它的平均查找长度大约是lgn。 ③插入、删除和查找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均为O(lgn)。 (3)二叉排序树和二分查找的比较 就平均时间性能而言,二叉排序树上的查找和二分查找 差不多。
数据结构二叉排序树
05
13
19
21
37
56
64
75
80
88
92
low mid high 因为r[mid].key<k,所以向右找,令low:=mid+1=4 (3) low=4;high=5;mid=(4+5) div 2=4
05
13
19
low
21
37
56
64
75
80
88
92
mid high
因为r[mid].key=k,查找成功,所查元素在表中的序号为mid 的值
平均查找长度:为确定某元素在表中某位置所进行的比 较次数的期望值。 在长度为n的表中找某一元素,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
ASL=∑PiCi
Pi :为查找表中第i个元素的概率 Ci :为查到表中第i个元素时已经进行的比较次数
在顺序查找时, Ci取决于所查元素在表中的位置, Ci =i,设每个元素的查找概率相等,即Pi=1/n,则:
RL型的第一次旋转(顺时针) 以 53 为轴心,把 37 从 53 的左上转到 53 的左下,使得 53 的左 是 37 ;右是 90 ,原 53 的左变成了 37 的右。 RL型的第二次旋转(逆时针)
一般情况下,假设由于二叉排序树上插入结点而失去 平衡的最小子树的根结点指针为a(即a是离插入结点最 近,且平衡因子绝对值超过1的祖先结点),则失去平衡 后进行调整的规律可归纳为下列四种情况: ⒈RR型平衡旋转: a -2 b -1 h-1 a1
2.查找关键字k=85 的情况 (1) low=1;high=11;mid=(1+11) / 2=6
05
13
19
21
二叉排序树的构造方法 -回复
二叉排序树的构造方法-回复标题:二叉排序树的构造方法详解正文:二叉排序树(Binary Search Tree,简称BST),又称二叉查找树或二叉搜索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数据结构。
其特殊性在于,对于任意一个节点,其左子树中的所有节点的值均小于该节点,而右子树中所有节点的值均大于该节点。
这种特性使得在二叉排序树上进行查找、插入和删除等操作具有较高的效率。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阐述如何从无到有,一步步构建一棵二叉排序树。
# 一、理解二叉排序树的基本概念首先,每个节点包含三个基本元素:键(Key)、左子树指针(left)和右子树指针(right)。
键是节点存储的数据元素,用于比较大小;左子树指针指向键值小于当前节点的子树,右子树指针则指向键值大于当前节点的子树。
# 二、二叉排序树的构造步骤1. 初始化:创建一个空树作为根节点。
如果待插入的数据集为空,则构造完成的二叉排序树即为空树。
2. 插入节点:- 对于每一个待插入的数据元素key,我们从根节点开始遍历二叉排序树。
- 如果根节点为空,那么新插入的节点就成为新的根节点。
- 如果key小于当前节点的键值,且当前节点的左子树不为空,继续在左子树中递归执行插入操作;若左子树为空,则直接将key插入为当前节点的左孩子节点。
- 如果key大于当前节点的键值,同理,在右子树中执行上述操作。
- 这样,通过不断比较并移动至合适的子树,最终找到合适的位置插入新的节点,确保插入后二叉排序树的性质依然保持。
3. 实例演示:假设我们要构造一棵包含[30, 20, 40, 10, 50]序列的二叉排序树。
首先,30作为第一个元素插入,成为根节点;接着,20比30小,所以插入为30的左孩子;然后,40比30大,插入为30的右孩子;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插入完毕。
# 三、代码实现以下是一个简单的Python示例,展示了如何构造一个二叉排序树:pythonclass Node:def __init__(self, key):self.left = Noneself.right = Noneself.val = keyclass BST:def __init__(self):self.root = Nonedef insert(self, val):if not self.root:self.root = Node(val)else:self._insert(val, self.root)def _insert(self, val, node):if val < node.val:if node.left is None:node.left = Node(val)else:self._insert(val, node.left)elif val > node.val:if node.right is None:node.right = Node(val)else:self._insert(val, node.right)# 若val等于已存在节点的值,此处可根据需求决定是否允许重复键值# 构造过程bst = BST()data = [30, 20, 40, 10, 50]for item in data:bst.insert(item)总结来说,二叉排序树的构造是一个基于比较和递归的过程,按照特定规则将元素插入到正确的位置,从而形成满足排序特性的二叉树结构。
二叉排序树查找的递归算法
二叉排序树查找的递归算法介绍二叉排序树(Binary Search Tree),也称二叉查找树、有序二叉树或排序二叉树,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
它具有以下特点:•每个节点都包含一个键值和对应的数据。
•左子树中的所有节点的键值都小于根节点的键值。
•右子树中的所有节点的键值都大于根节点的键值。
•左右子树也分别是二叉排序树。
二叉排序树支持高效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其中查找操作是利用递归实现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叉排序树查找的递归算法。
二叉排序树的定义二叉排序树的定义如下:class TreeNode:def __init__(self, key, data):self.key = keyself.data = dataself.left = Noneself.right = Noneclass BinarySearchTree:def __init__(self):self.root = None在二叉排序树中,每个节点都是一个TreeNode对象,包含键值key和对应的数据data。
left和right分别指向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根节点。
树的根节点由BinarySearchTree对象的root属性表示。
二叉排序树查找的递归算法二叉排序树的查找操作是利用递归实现的,其具体算法如下:1.如果待查找的键值等于当前节点的键值,返回当前节点的数据。
2.如果待查找的键值小于当前节点的键值,递归在左子树中查找。
3.如果待查找的键值大于当前节点的键值,递归在右子树中查找。
4.如果在左子树或右子树中找不到对应的键值,则返回空。
下面是二叉排序树查找的递归算法的代码实现:def search_recursive(node, key):if node is None or node.key == key:return node.dataelif key < node.key:return search_recursive(node.left, key)else:return search_recursive(node.right, key)在上述代码中,node表示当前节点,key表示待查找的键值。
数据结构:第9章 查找2-二叉树和平衡二叉树
return(NULL); else
{if(t->data==x) return(t);
if(x<(t->data) return(search(t->lchild,x));
else return(search(t->lchild,x)); } }
——这种既查找又插入的过程称为动态查找。 二叉排序树既有类似于折半查找的特性,又采用了链表存储, 它是动态查找表的一种适宜表示。
注:若数据元素的输入顺序不同,则得到的二叉排序树形态 也不同!
讨论1:二叉排序树的插入和查找操作 例:输入待查找的关键字序列=(45,24,53,45,12,24,90)
二叉排序树的建立 对于已给定一待排序的数据序列,通常采用逐步插入结点的方 法来构造二叉排序树,即只要反复调用二叉排序树的插入算法 即可,算法描述为: BiTree *Creat (int n) //建立含有n个结点的二叉排序树 { BiTree *BST= NULL;
for ( int i=1; i<=n; i++) { scanf(“%d”,&x); //输入关键字序列
– 法2:令*s代替*p
将S的左子树成为S的双亲Q的右子树,用S取代p 。 若C无右子树,用C取代p。
例:请从下面的二叉排序树中删除结点P。
F P
法1:
F
P
C
PR
C
PR
CL Q
CL QL
Q SL
S PR
QL S
SL
法2:
F
PS
C
PR
CL Q
QL SL S SL
数据结构 -第12周查找第3讲-二叉排序树.pdf
以二叉树或树作为表的组织形式,称为树表,它是一类动态查找表,不仅适合于数据查找,也适合于表插入和删除操作。
常见的树表: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B-树B+树9.3.1 二叉排序树二叉排序树(简称BST)又称二叉查找(搜索)树,其定义为:二叉排序树或者是空树,或者是满足如下性质(BST性质)的二叉树:❶若它的左子树非空,则左子树上所有节点值(指关键字值)均小于根节点值;❷若它的右子树非空,则右子树上所有节点值均大于根节点值;❸左、右子树本身又各是一棵二叉排序树。
注意:二叉排序树中没有相同关键字的节点。
二叉树结构满足BST性质:节点值约束二叉排序树503080209010854035252388例如:是二叉排序树。
66不试一试二叉排序树的中序遍历序列有什么特点?二叉排序树的节点类型如下:typedef struct node{KeyType key;//关键字项InfoType data;//其他数据域struct node*lchild,*rchild;//左右孩子指针}BSTNode;二叉排序树可看做是一个有序表,所以在二叉排序树上进行查找,和二分查找类似,也是一个逐步缩小查找范围的过程。
1、二叉排序树上的查找Nk< bt->keybtk> bt->key 每一层只和一个节点进行关键字比较!∧∧p查找到p所指节点若k<p->data,并且p->lchild=NULL,查找失败。
若k>p->data,并且p->rchild=NULL,查找失败。
查找失败的情况加上外部节点一个外部节点对应某内部节点的一个NULL指针递归查找算法SearchBST()如下(在二叉排序树bt上查找关键字为k的记录,成功时返回该节点指针,否则返回NULL):BSTNode*SearchBST(BSTNode*bt,KeyType k){if(bt==NULL||bt->key==k)//递归出口return bt;if(k<bt->key)return SearchBST(bt->lchild,k);//在左子树中递归查找elsereturn SearchBST(bt->rchild,k);//在右子树中递归查找}在二叉排序树中插入一个关键字为k的新节点,要保证插入后仍满足BST性质。
实现二叉排序树的各种算法(2)
BiTree S;
S = T;
while(S)
{
if(S -> data < e)
S = S->rchild;
else if(S -> data > e)
S = S->lchild;
else return OK;
}
return ERROR;
S1 -> data = e;S1 -> lchild = NULL;S1 -> rchild = NULL;
S2 = T;
if(S2 == NULL) T = S1;
else while(loop)
{
if(S1->data < S2->data)
if(S2->lchild == NULL)
{
BiTree S1, S3, S4;
S1 = T;
SqQueue S2;
InitQueue(S2);
EnQueue(S2,S1);
while(S2.front != S2.rear)
{
DeQueue(S2,S1);
printf("%d ",S1->data);
S3 = S1->lchild;S4 = S1->rchild;
if(S3) EnQueue(S2,S3);
if(S4) EnQueue(S2,S4);
}
return OK;
}
Status Turn (BiTree T)
S.top = S.base + S.stacksize;
S.stacksize += STACKINCREMENT;
二叉树的快速排序、归并排序方法
二叉树的快速排序、归并排序方法一、快速排序快速排序采用的是分治法策略,其基本思路是先选定一个基准数(一般取第一个元素),将待排序序列抽象成两个子序列:小于基准数的子序列和大于等于基准数的子序列,然后递归地对这两个子序列排序。
1. 递归实现(1)选定基准数题目要求采用第一个元素作为基准数,因此可以直接将其取出。
(2)划分序列接下来需要将待排序序列划分成两个子序列。
我们定义两个指针 i 和 j,从待排序序列的第二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位置开始,分别向左和向右扫描,直到 i 和 j 相遇为止。
在扫描过程中,将小于等于基准数的元素移到左边(即与左侧序列交换),将大于基准数的元素移到右边(即与右侧序列交换)。
当 i=j 时,扫描结束。
(3)递归排序子序列完成划分后,左右两个子序列就确定了下来。
接下来分别对左右两个子序列递归调用快速排序算法即可。
2. 非递归实现上述方法是快速排序的递归实现。
对于大量数据或深度递归的情况,可能会出现栈溢出等问题,因此还可以使用非递归实现。
非递归实现采用的是栈结构,将待排序序列分成若干子序列后,依次将其入栈并标注其位置信息,然后将栈中元素依次出栈并分割、排序,直至栈为空。
二、归并排序归并排序同样采用的是分治思想。
其基本思路是将待排序序列拆分成若干个子序列,直至每个子序列只有一个元素,然后将相邻的子序列两两合并,直至合并成一个有序序列。
1. 递归实现(1)拆分子序列归并排序先将待排序序列进行拆分,具体方法是将序列平分成两个子序列,然后递归地对子序列进行拆分直至每个子序列只剩下一个元素。
(2)合并有序子序列在完成子序列的拆分后,接下来需要将相邻的子序列两两合并为一个有序序列。
我们先定义三个指针 i、j 和 k,分别指向待合并的左侧子序列、右侧子序列和合并后的序列。
在进行合并时,从两个子序列的起始位置开始比较,将两个子序列中较小的元素移动到合并后的序列中。
具体操作如下:- 当左侧子序列的第一个元素小于等于右侧子序列的第一个元素时,将左侧子序列的第一个元素移动到合并后的序列中,并将指针 i 和 k 分别加 1。
二叉排序树的例题
二叉排序树的例题一、二叉排序树的例题二叉排序树呢,可有趣啦。
我给你多来点例题哈。
例1:有这么一组数,12,5,18,2,9,15,19。
让你构建二叉排序树。
那咱就开始呗。
先把12当作根节点,5比12小,就放在12的左子树位置,18比12大,就放在12的右子树位置。
然后2比5小,放在5的左子树,9比5大比12小,放在5的右子树。
15比12大比18小,放在18的左子树,19比18大,放在18的右子树。
答案和解析:答案就是构建出来的二叉排序树(这里你可以自己画一下哈,根节点12,左子树5,右子树18,5的左子树2,右子树9,18的左子树15,右子树19)。
解析呢,二叉排序树的构建规则就是,左子树的节点值都小于根节点值,右子树的节点值都大于根节点值。
按照这个规则,一个一个数去放就好啦。
例2:已知一个二叉排序树的前序遍历序列是30,20,10,25,23,39,35,42。
求这个二叉排序树的中序遍历序列。
我们先根据前序遍历序列构建二叉排序树。
30是根节点,20比30小,是左子树,10比20小,是20的左子树,25比20大,是20的右子树,23比25小,是25的左子树,39比30大,是30的右子树,35比39小,是39的左子树,42比39大,是39的右子树。
然后求中序遍历序列。
中序遍历就是先左子树,再根节点,再右子树。
那就是10,20,23,25,30,35,39,42。
答案和解析:答案:10,20,23,25,30,35,39,42。
解析:先根据前序遍历构建二叉排序树,然后按照中序遍历的规则得到序列。
前序遍历第一个数就是根节点,然后根据大小关系构建树,中序遍历的顺序就是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
例3:给你一个二叉排序树,根节点为50,左子树节点有30、20、40,右子树节点有70、60、80。
现在要删除节点30。
那我们得按照二叉排序树删除节点的规则来。
因为30有左子树20,我们要找30的中序后继,也就是40。
算法(平衡二叉树)
算法(平衡⼆叉树)科普⼆叉树⼆叉树⼆叉数是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树,或者是空树(n=0),或者是由⼀个根节点及两个互不相交的,分别称为左⼦树和右⼦树的⼆叉树组成满⼆叉树有两个⾮空⼦树(⼆叉树中的每个结点恰好有两个孩⼦结点切所有叶⼦结点都在同⼀层)也就是⼀个结点要么是叶结点,要么是有两个⼦结点的中间结点。
深度为k且含有2^k-1个结点的⼆叉树完全⼆叉树从左到右依次填充从根结点开始,依次从左到右填充树结点。
除最后⼀层外,每⼀层上的所有节点都有两个⼦节点,最后⼀层都是叶⼦节点。
平衡⼆叉树AVL树[3,1,2,5,9,7]⾸先科普下⼆叉排序树⼜称⼆叉查找树,议程⼆叉搜索树⼆叉排序树的规则⽐本⾝⼤放右边,⽐本⾝⼩放左边平衡⼆叉数⾸先是⼀个⼆叉排序树左右两个⼦树的⾼度差不⼤于1下⾯图中是平衡的情况下⾯是不平衡的情况引⼊公式(LL)右旋function toateRight(AvlNode){let node=AvlNode.left;//保存左节点 AvlNode.left=node.right;node.right=AvlNode;}(RR)左旋function roateLeft(AvlNode){let node=AvlNode.right;//保存右⼦节点AvlNode.right=node.left;node.left=AvlNode;return node;}左右旋⼤图判断⼆叉树是不是平衡树⼆叉树任意结点的左右⼦树的深度不超过1深度计算定义⼀个初始化的⼆叉树var nodes = {node: 6,left: {node: 5,left: {node: 4},right: {node: 3}},right: {node: 2,right: {node: 1}}}//计算⾼度const treeDepth =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0;}let left = treeDepth(root.left)let right = treeDepth(root.right)return 1+(left>right?left:right)}//判断深度const isTree=(root)=>{if (root == null) {return true;}let left=treeDepth(root.left)let right=treeDepth(root.right)let diff=left-right;if (diff > 1 || diff < -1) {return false}return isTree(root.left)&&isTree(root.right) }console.log(isTree(nodes))判断⼆叉数是不是搜索⼆叉树//第⼀种 //中序遍历let last=-Infinity;const isValidBST=(root)=>{if (root == null) {return true;}//先从左节点开始if (isValidBST(root.left)) {if (last < root.node) {last=root.node;return isValidBST(root.right)}}return false}console.log(isValidBST(nodes))//第⼆种const isValidBST =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true}return dfs(root, -Infinity, Infinity)}const dfs = (root, min, max) => {if (root == null) {return true}if (root.node <= min || root.node >= max) {return false}return dfs(root.left, min, root.node) && dfs(root.right, root.node, max)}console.log(isValidBST(nodes))实现⼀个⼆叉树实现了⼆叉树的添加,删除,查找,排序//⼆叉树结点class TreeNode {constructor(n, left, right){this.n = n;this.left = left;this.right = right;}}//⼆叉树class BinaryTree {constructor(){this.length = 0;this.root = null;this.arr = [];}//添加对外⼊⼝,⾸个参数是数组,要求数组⾥都是数字,如果有不是数字则试图转成数字,如果有任何⼀个⽆法强制转成数字,则本操作⽆效 addNode(){let arr = arguments[0];if(arr.length == 0) return false;return this.judgeData('_addNode', arr)}//删除结点deleteNode(){let arr = arguments[0];if(arr.length == 0) return false;return this.judgeData('_deleteNode', arr)}//传值判断,如果全部正确,则全部加⼊叉树judgeData(func, arr){let flag = false;//任何⼀个⽆法转成数字,都会失败if(arr.every(n => !Number.isNaN(n))){let _this = this;arr.map(n => _this[func](n));flag = true;}return flag;}//添加的真实实现_addNode(n){n = Number(n);let current = this.root;let treeNode = new TreeNode(n, null, null);if(this.root === null){this.root = treeNode;}else {current = this.root;while(current){let parent = current;if(n < current.n){current = current.left;if(current === null){parent.left = treeNode;}}else {current = current.right;if(current === null){parent.right = treeNode;}}}}this.length++;return treeNode;}//删除节点的真实实现_deleteNode(n){n = Number(n);if(this.root === null){return;}//查找该节点,删除节点操作⽐较复杂,为排除找不到被删除的节点的情况,简化代码,先保证该节点是存在的,虽然这样做其实重复了⼀次查询了,但⼆叉树的查找效率很⾼,这是可接受的let deleteNode = this.findNode(n);if(!deleteNode){return;}//如果删除的是根节点if(deleteNode === this.root){if(this.root.left === null && this.root.right === null){this.root = null;}else if(this.root.left === null){this.root = this.root.right;}else if(this.root.right === null){this.root = this.root.left;}else {let [replaceNode, replacePNode, rp] = this.findLeftTreeMax(deleteNode);replacePNode[rp] = null;replaceNode.left = this.root.left;replaceNode.right = this.root.right;this.root = replaceNode;}}else {//被删除的⽗节点,⼦节点在⽗节点的位置p,有left,right两种可能let [deleteParent, p] = this.findParentNode(deleteNode);if(deleteNode.left === null && deleteNode.right === null){deleteParent[p] = null;}else if(deleteNode.left === null){deleteParent[p] = deleteNode.right;}else if(deleteNode.right === null){deleteParent[p] = deleteNode.left;}else {//⽤来替换被删除的节点,⽗节点,节点在⽗节点的位置let [replaceNode, replacePNode, rp] = this.findLeftTreeMax(deleteNode);if(replacePNode === deleteNode){deleteParent[p] = replaceNode;}else {deleteParent[p] = replaceNode;replacePNode.right = null;}replacePNode[rp] = null;replaceNode.left = deleteNode.left;replaceNode.right = deleteNode.right;}}this.length--;}//查找findNode(n){let result = null;let current = this.root;while(current){if(n === current.n){result = current;break;}else if(n < current.n){current = current.left;}else {current = current.right;}}return result;}//查找⽗节点findParentNode(node){let [parent, child, p] = [null, null, null];if(this.root !== node){parent = this.root;if(node.n < parent.n){child = parent.left;p = 'left';}else {child = parent.right;p = 'right';}while(child){if(node.n === child.n){break;}else if(node.n < child.n){parent = child;child = parent.left;p = 'left';}else {parent = child;child = parent.right;p = 'right';}}}return [parent, p];}//查找当前有左⼦树的节点的最⼤值的节点M,如有A个节点被删除,M是最接近A点之⼀(还有⼀个是右⼦树节点的最⼩值) findLeftTreeMax(topNode){let [node, parent, p] = [null, null, null];if(this.root === null || topNode.left === null){return [node, parent, p];}parent = topNode;node = topNode.left;p = 'left';while(node.right){parent = node;node = node.right;p = 'right';}return [node, parent, p];}//查找最⼤值maxValue(){if(this.root !== null){return this._findLimit('right');}}//查找最⼩值minValue(){if(this.root !== null){return this._findLimit('left');}}//实现查找特殊值_findLimit(pro){let n = this.root.n;let current = this.root;while(current[pro]){current = current[pro];n = current.n;}return n;}//中序排序,并⽤数组的形式显⽰sortMiddleToArr(){this._sortMiddleToArr(this.root);return this.arr;}//中序⽅法_sortMiddleToArr(node){if(node !== null){this._sortMiddleToArr(node.left);this.arr.push(node.n);this._sortMiddleToArr(node.right);}}//打印⼆叉树对象printNode(){console.log(JSON.parse(JSON.stringify(this.root)));}}//测试var binaryTree = new BinaryTree();binaryTree.addNode([50, 24, 18, 65, 4, 80, 75, 20, 37, 40, 60]);binaryTree.printNode();//{n: 50, left: {…}, right: {…}}console.log(binaryTree.maxValue());//80console.log(binaryTree.minValue());//4console.log(binaryTree.sortMiddleToArr());// [4, 18, 20, 24, 37, 40, 50, 60, 65, 75, 80] binaryTree.deleteNode([50]);binaryTree.printNode();//{n: 40, left: {…}, right: {…}}排序复习function ArrayList() {this.array = [];}ArrayList.prototype = {constructor: ArrayList,insert: function(item) {this.array.push(item);},toString: function() {return this.array.join();},swap: function(index1, index2) {var aux = this.array[index2];this.array[index2] = this.array[index1];this.array[index1] = aux;},//冒泡排序bubbleSort: function() {var length = this.array.length;for (var i = 0; i < length; i++) {for (var j = 0; j < length - 1 - i; j++) {if (this.array[j] > this.array[j + 1]) {this.swap(j, j + 1);}}}},//选择排序selectionSort: function() {var length = this.array.length;var indexMin;for (var i = 0; i < length - 1; i++) {indexMin = i;for (var j = i; j < length; j++) {if (this.array[indexMin] > this.array[j]) {indexMin = j;}}if (indexMin !== i) {this.swap(indexMin, i);}}},//插⼊排序insertionSort: function() {var length = this.array.length;var j;var temp;for (var i = 1; i < length; i++) {temp = this.array[i];j = i;while (j > 0 && this.array[j - 1] > temp) {this.array[j] = this.array[j - 1];j--;}this.array[j] = temp;}},//归并排序mergeSort: function() {function mergeSortRec(array) {var length = array.length;if (length === 1) {return array;}var mid = Math.floor(length / 2);var left = array.slice(0, mid);var right = array.slice(mid, length);return merge(mergeSortRec(left), mergeSortRec(right)); }function merge(left, right) {var result = [];var il = 0;var ir = 0;while (il < left.length && ir < right.length) {if (left[il] < right[ir]) {result.push(left[il++]);} else {result.push(right[ir++]);}}while (il < left.length) {result.push(left[il++]);}while (ir < right.length) {result.push(right[ir++]);}return result;}this.array = mergeSortRec(this.array);},//快速排序quickSort:function(){function sort(array){if (array.length <= 1) {return array;}var pivotIndex = Math.floor(array.length/2);var pivot = array.splice(pivotIndex,1)[0];var left = [];var right = [];for(var i = 0; i < array.length; i++){if (array[i] < pivot) {left.push(array[i]);}else{right.push(array[i]);}}return sort(left).concat([pivot],sort(right));}this.array = sort(this.array);}};...................................................................................................................############################################################################ ###################################################################################。
实现二叉排序树的各种算法
wyf实现二叉排序树的各种算法一.需求分析(1)系统概述:本系统是针对排序二叉树设计的各种算法,提供的功能包括有:(1)插入新结点(2)前序、中序、后序遍历二叉树(3)中序遍历的非递归算法(4)层次遍历二叉树(5)在二叉树中查找给定关键字(函数返回值为成功1,失败0)二.总体设计(1)系统模块结构图(2)数据结构设计typedef struct BiTNode{ElemType data;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左右孩子指针} BiTNode,*BiTree;typedef BiTree SElemType;typedef BiTree QElemType;typedef struct{QElemType *base; // 初始化的动态分配存储空间int front; // 头指针,若队列不空,指向队列头元素int rear; // 尾指针,若队列不空,指向队列尾元素的下一个位置 }SqQueue;typedef struct{SElemType *base; // 在栈构造之前和销毁之后,base的值为NULLSElemType *top; // 栈顶指针int stacksize; // 当前已分配的存储空间,以元素为单位}SqStack; // 顺序栈Status InitStack(SqStack &S){// 构造一个空栈S,该栈预定义大小为STACK_INIT_SIZE// 请补全代码S.base = (SElemType * )malloc(STACK_INIT_SIZE * sizeof(SElemType));if(!S.base) return (ERROR);S.top = S.base ;S.stacksize = STACK_INIT_SIZE;return OK;}Status Push(SqStack &S,BiTree e){// 在栈S中插入元素e为新的栈顶元素// 请补全代码if(S.top - S.base >= S.stacksize){S.base = (SElemType * )realloc(S.base, (S.stacksize + STACKINCREMENT) * sizeof (SElemType));if(!S.base )return ERROR;S.top = S.base + S.stacksize;S.stacksize += STACKINCREMENT;}* S.top ++ = e;return OK;}Status Pop(SqStack &S,SElemType &e){// 若栈不空,则删除S的栈顶元素,用e返回其值,并返回OK;否则返回ERROR// 请补全代码if(S.top == S.base)return ERROR;e = * --S.top;return OK;}Status InitQueue(SqQueue &Q){// 构造一个空队列Q,该队列预定义大小为MAXQSIZE// 请补全代码Q.base = (QElemType *)malloc (MAXQSIZE * sizeof(QElemType));if(!Q.base) return ERROR;Q.front = Q.rear = 0;return OK;}Status EnQueue(SqQueue &Q,QElemType e){// 插入元素e为Q的新的队尾元素// 请补全代码if((Q.rear + 1)% MAXQSIZE == Q.front)return ERROR;Q.base[Q.rear] = e ;Q.rear = (Q.rear + 1) % MAXQSIZE;return OK;}Status DeQueue(SqQueue &Q, QElemType &e){// 若队列不空, 则删除Q的队头元素, 用e返回其值, 并返回OK; 否则返回ERROR// 请补全代码if(Q.front == Q.rear) return ERROR;e = Q.base[Q.front];Q.front = (Q.front +1) % MAXQSIZE;return OK;}Status CreateBiTree(BiTree &T , int n) { // 算法6.4// 按先序次序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一个字符)// 构造二叉链表表示的二叉树T。
数据结构_第9章_查找2-二叉树和平衡二叉树
F
PS
C
PR
CL Q
QL SL S SL
10
3
18
2
6 12
6 删除10
3
18
2
4 12
4
15
15
三、二叉排序树的查找分析
1) 二叉排序树上查找某关键字等于给定值的结点过程,其实 就是走了一条从根到该结点的路径。 比较的关键字次数=此结点的层次数; 最多的比较次数=树的深度(或高度),即 log2 n+1
-0 1 24
0 37
0 37
-0 1
需要RL平衡旋转 (绕C先顺后逆)
24
0
-012
13
3573
0
01
37
90
0 53 0 53
0 90
作业
已知如下所示长度为12的表:
(Jan, Feb, Mar, Apr, May, June, July, Aug, Sep, Oct, Nov, Dec)
(1) 试按表中元素的顺序依次插入一棵初始为空的二叉 排序树,画出插入完成之后的二叉排序树,并求其在 等概率的情况下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
2) 一棵二叉排序树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n i1
ASL 1
ni Ci
m
其中:
ni 是每层结点个数; Ci 是结点所在层次数; m 为树深。
最坏情况:即插入的n个元素从一开始就有序, ——变成单支树的形态!
此时树的深度为n ; ASL= (n+1)/2 此时查找效率与顺序查找情况相同。
最好情况:即:与折半查找中的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树相同(形态比较均衡) 树的深度为:log 2n +1 ; ASL=log 2(n+1) –1 ;与折半查找相同。
二叉排序树与平衡二叉排序树基本操作的实现 文本文档
10 设计说明书(论文)质量 30 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
11 创新 10 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
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摘要及关键字
本程序中的数据采用“树形结构”作为其数据结构。具体采用的是“二叉排序树”。
1.2.5 平衡二叉树( AVL树 )
①平衡二叉树(Balanced Binary Tree)是指树中任一结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大致相同。 ②任一结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均相同(如满二叉树),则二叉树是完全平衡的。通常,只要二叉树的高度为O(1gn),就可看作是平衡的。 ③平衡的二叉排序树指满足BST性质的平衡二叉树。 ④AVL树中任一结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在最坏情况下,n个结点的AVL树的高度约为1.44lgn。而完全平衡的二叉树高度约为lgn,AVL树是最接近最优的。
1.2.4平均查找长度…………………………………………………………… 6
1.2.5平均二叉树(AVL树)…………………………………………………… 6
1.2.6平衡因子………………………………………………………………… 7
1.2.7平衡二叉树的调整方法…………………………………………………… 7
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 目 二叉排序树与平衡二叉树的实现
1、课程设计的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各种基本抽象数据类型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操作实现算法,以及它们在程序中的使用方法。
使学生掌握软件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方法,并培养学生进行规范化软件设计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使用各种计算机资料和有关参考资料,提高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
数据结构实验三——二叉树基本操作及运算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实验报告实验题目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及运算一、需要分析问题描述:实现二叉树(包括二叉排序树)的建立,并实现先序、中序、后序和按层次遍历,计算叶子结点数、树的深度、树的宽度,求树的非空子孙结点个数、度为2的结点数目、度为2的结点数目,以及二叉树常用运算。
问题分析:二叉树树型结构是一类重要的非线性数据结构,对它的熟练掌握是学习数据结构的基本要求。
由于二叉树的定义本身就是一种递归定义,所以二叉树的一些基本操作也可采用递归调用的方法。
处理本问题,我觉得应该:1、建立二叉树;2、通过递归方法来遍历(先序、中序和后序)二叉树;3、通过队列应用来实现对二叉树的层次遍历;4、借用递归方法对二叉树进行一些基本操作,如:求叶子数、树的深度宽度等;5、运用广义表对二叉树进行广义表形式的打印。
算法规定:输入形式:为了方便操作,规定二叉树的元素类型都为字符型,允许各种字符类型的输入,没有元素的结点以空格输入表示,并且本实验是以先序顺序输入的。
输出形式:通过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的方法对树的各字符型元素进行遍历打印,再以广义表形式进行打印。
对二叉树的一些运算结果以整型输出。
程序功能:实现对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层次遍历。
计算叶子结点数、树的深度、树的宽度,求树的非空子孙结点个数、度为2的结点数目、度为2的结点数目。
对二叉树的某个元素进行查找,对二叉树的某个结点进行删除。
测试数据:输入一:ABC□□DE□G□□F□□□(以□表示空格),查找5,删除E预测结果:先序遍历ABCDEGF中序遍历CBEGDFA后序遍历CGEFDBA层次遍历ABCDEFG广义表打印A(B(C,D(E(,G),F)))叶子数3 深度5 宽度2 非空子孙数6 度为2的数目2 度为1的数目2查找5,成功,查找的元素为E删除E后,以广义表形式打印A(B(C,D(,F)))输入二:ABD□□EH□□□CF□G□□□(以□表示空格),查找10,删除B预测结果:先序遍历ABDEHCFG中序遍历DBHEAGFC后序遍历DHEBGFCA层次遍历ABCDEFHG广义表打印A(B(D,E(H)),C(F(,G)))叶子数3 深度4 宽度3 非空子孙数7 度为2的数目2 度为1的数目3查找10,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f(T)
{
if(InOrderTraverse(T->lchild , Visit))
if(Visit(T->data))
if(InOrderTraverse(T->rchild , Visit)) return OK;
{
// 插入元素e为Q的新的队尾元素
// 请补全代码
if((Q.rear + 1)% MAXQSIZE == Q.front)return ERROR;
Q.base[Q.rear] = e ;
Q.rear = (Q.rear + 1) % MAXQSIZE;
return OK;
// 前序遍历二叉树T的递归算法,对每个数据元素调用函数Visit。
//补全代码,可用多个语句
if(T)
{
if(Visit(T->data))
if(PreOrderTraverse(T->lchild , Visit))
if(PreOrderTraverse(T->rchild , Visit)) return OK;
#define MAXQSIZE 100 // 最大队列长度(对于循环队列,最大队列长度要减1)
#define STACK_INIT_SIZE 100 // 存储空间初始分配量
#define STACKINCREMENT 10 // 存储空间分配增量
typedef int Status; // Status是函数的类型,其值是函数结果状态代码,如OK等
//补全代码,可用多个语句
if(T)
{if(PostOrderTraverse(T->lchild , Visit))
if(PostOrderTraverse(T->rchild , Visit))
if(Visit(T->data)) return OK;
else S1 = S1->rchild; S1 -> lchild = S2;return OK;}
else S1 = S1->lchild;
}
T = S2;
return OK;
}
Status Search( BiTree T ,ElemType e)
}
Status Visit( ElemType e ) { // 输出元素e的值
printf("%d ", e );
return OK;
}// PrintElement
Status PreOrderTraverse( BiTree T, Status(*Visit)(ElemType) ) {
{S2 ->lchild = S1; loop = 0;}
else S2=S2->lchild;
else if(S2->rchild == NULL)
{S2 -> rchild = S1; loop = 0;}
else S2=S2->rchild;
Q.front = (Q.front +1) % MAXQSIZE;
return OK;
}
Status CreateBiTree(BiTree &T , int n) { // 算法6.4
// 按先序次序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一个字符),’#’字符表示空树,
// 构造二叉链表表示的二叉树T。
S.top = S.base + S.stacksize;
S.stacksize += STACKINCREMENT;
}
* S.top ++ = e;
return OK;
}
Status Pop(SqStack &S,SElemType &e)
{
// 若栈不空,则删除S的栈顶元素,用e返回其值,并返回OK;否则返回ERROR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lloc.h"
#include "math.h"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INFEASIBLE -1
//#define OVERFLOW -2
S2 -> data = e;S2 -> rchild = NULL; S2 -> lchild = NULL;
S1 = T;
while(T)
{
if(S1 -> data <= S2-> data)
if(!S1 -> rchild)
{S1 -> rchild = S2;return OK;}
return ERROR;
}else return OK;
} // PostOrderTraverse
Status Dif_InOrder( BiTree T )
{
BiTree S1;
SqStack S2;
S1 = T;
InitStack(S2);
while(S1 || S2.base != S2.top)
return ERROR;
}else return OK;
} // PreOrderTraverse
Status InOrderTraverse( BiTree T, Status(*Visit)(ElemType) ) {
// 中序遍历二叉树T的递归算法,对每个数据元素调用函数Visit。
}
Status DeQueue(SqQueue &Q, QElemType &e)
{
// 若队列不空, 则删除Q的队头元素, 用e返回其值, 并返回OK; 否则返回ERROR
// 请补全代码
if(Q.front == Q.rear) return ERROR;
e = Q.base[Q.front];
}SqQueue;
typedef struct
{
SElemType *base; // 在栈构造之前和销毁之后,base的值为NULL
SElemType *top; // 栈顶指针
int stacksize; // 当前已分配的存储空间,以元素为单位
{
if(S1)
{Push( S2, S1);S1 = S1-> lchild;}
else
{
Pop(S2,S1);
printf("%d ",S1->data);
S1=S1->rchild;
}
}
return OK;
}
Status Level( BiTree T )
}SqStack; // 顺序栈
Status InitStack(SqStack &S)
{
// 构造一个空栈S,该栈预定义大小为STACK_INIT_SIZE
// 请补全代码
S.base = (SElemType * )malloc(STACK_INIT_SIZE * sizeof(SElemType));
{
BiTree S1, S3, S4;
S1 = T;
SqQueue S2;
InitQueue(S2);
EnQueue(S2,S1);
while(S2.front != S2.rear)
{
DeQueue(S2,S1);
printf("%d ",S1->data);
{
BiTree S;
S = T;
while(S)
{
if(S -> data < e)
S = S->rchild;
else if(S -> data > e)
S = S->lchild;
else return OK;
}
return ERROR;
Q.base = (QElemType *)malloc (MAXQSIZE * sizeof(QElemType));
if(!Q.base) return ERROR;
Q.front = Q.rear = 0;
return OK;
}
Status EnQueue(SqQueue &Q,QElemType e)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BiTNode{
ElemType data;
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左右孩子指针
} BiTNode,*BiTree;
typedef BiTree SElemType;
// 请补全代码
if(S.top - S.base >= S.stacksize)
{
S.base = (SElemType * )realloc(S.base, (S.stacksize + STACKINCREMENT) * sizeof (SElemType));
if(!S.base )return ERROR;
typedef BiTree QElemType;
typedef str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