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短篇,原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
二、教学重难点:1、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习古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
2、本文的教学难点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强调了诵读要做到“声断情不断”,加强了诵读的多样化(录音范读,老师范读、自读,齐读,表演读)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抓住教学预设之外的突发情境,巧妙地搞好了课堂动态生成,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例如:按照教学预设,出示问题:“怎样评价王戎这个孩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基本上大功告成。
突然有学生提出:“‘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我认为王戎也在动,他在动什么呢?”我马上组织讨论,学生发表了很多见解:(1)诸儿动的是脚,竞走取之。
(2)王戎动的是眼睛,要善于观察。
(3)王戎动的是会思考的大脑,然后我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要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地去评价一个人。
3、注重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中有意加重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
文章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因为四年级学生很少接触到文言文,因此,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关键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辨析中感知“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道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文言文”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个文言句子,指名朗读,并说一说:这两个句子和我们今天的语言有什么不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明:这种以古汉语为基础的语言,被我们称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3.引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教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4.识记“戎”字,怎样记住这个生字?教师相机点明:“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5.学生做扩词训练:“戎”可以组什么词语?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初识文言文,并借助题目随文识字,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将每一个字音读准。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生字“戎”“诸”“竞”。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小组商议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这三个生字,你是怎样识记的?预设:(1)诸,可以用换部首的方式识记,“赌”将“贝”换成“讠”。
也可以用字谜的方式识记,“记者的语言”。
(2)竞,可以用比一比的方式识记:竟—竞。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2023
举例:通过对比王戎与其他孩子的行为,突出王戎的自律和诚信品质。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四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句式、词语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解释。
举例:课文中“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话,学生可能对“树在道边而多子”与“此必苦李”之间的关系理解困难。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诚信、自律的思考,效果不错。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在时间把控上,我还可以更加精准,确保新课导入简洁明了,为后续教学内容留出更多时间。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生字词的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一点,通过设计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生字词。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需要我在旁边适时引导,确保讨论围绕主题展开。同时,在实验操作环节,我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完成实验,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效果较好,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这些学生大胆发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引导学生从王戎的品质中感悟诚信、自律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古文的韵律美,提高审美素养。
5.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熟记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领悟故事寓意。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过渡: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位小神童了!后来,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个个都是大学问家。
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1.师示范读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2.合作朗读课文,要读准生字。
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然后交流,纠正读错的地方。
哪一小组来汇报(2个小组)谁最好?适当根据情况,再让学生读一读。
3.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注意断句,理解大意。
随机点找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等等多种形式,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正发音和语句读法。
(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
)4.合作学习生字。
(1)按照顺序挨个朗读,同时规定一人读时,其他人不允许插嘴,要注意倾听,读完可以提出建议,纠正错误。
(2)有的小组速度快,能读两到三遍。
朗读方法:范读、自由朗读、赛读等。
(3)开火车,齐读,两两读。
学生学字,读准字音,理解实词和虚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对于古文的朗诵,和现代文的韵律是不太一样,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古文朗读的熏陶,让学生多听正确的读法,注意模仿,才能达到效果。
合作朗读课文,既锻炼了胆量,又能从别人那儿学到朗读的技巧。
变换形式读,开火车,齐读,两两读,这样学生既不感到枯燥,也为能力弱的孩子提供了帮助。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一定也想做一个像王戎这样的善于思考的有心人吧?可是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想不想帮帮他呀?看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孩掉到缸里去了,缸又很大,里面盛满了水,小孩不会游泳,眼看就快淹死了,孩子们没有力气将他拉上来,叫大人来又怕来不及,这时该怎么办呢?老师会继续追问,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能够砸缸的工具又该如何?师小结:距今900年以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而司马光也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名相,还写有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教案(多篇)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学习王戎聪慧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多动脑,勤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语言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思维能力: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把故事讲精彩。
【课前解析】关注人物: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采秀彻。
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
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关注出处:《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关注内容:本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关注词语: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
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
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
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
【教学目标】1. 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重点)4.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王戎生平及《世说新语》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我们来看看课文《精卫填海》,回忆一下说一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出示课件2)今天,让我们走进另一篇小古文,出示课题。
第25课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在文章中,王戎仅仅是七岁,就能够根据环境来进行分析,可见王戎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人。
从王戎的善于分析,我们也可以知道,一个小孩都可以善于分析环境,可见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也可以进行分析。
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理论。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戎、诸、竞、唯”4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竞、唯”5个字,理解“唯”“信然”“竞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4.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王戎的善于思考,通过阅读课文,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这两句话和现代人说的话有何区别?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
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文,还记得吗?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二、初读小古文1.读后释题《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道”的意思是什么?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并组词语。
戎诸竞唯认读生字“戎”字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字音难点:“戎”(róng)不能读成(yóng);“诸”(zhū)不能读成(zhǔ)。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简要复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6、能初步理解古今异义和一字多义。
教学过程:一、链接已知,揭示课题1、相信大家读过许多的故事,你能根据图片说出故事的名字吗?(出示: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对比两个故事,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自幼聪明)2、是的,司马光、曹冲自幼聪慧,他们的故事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其实,这样年幼聪慧的人还有很多,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指读——齐读),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2、指名读课题。
(1)老师发现同学们读得很有特色,“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七个字可以根据人物、事情、地点稍作停顿,谁来试试?(2)再次齐读课作好题。
(出示停顿)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1)“戎”是个生字,读一读。
(PPT出示“戎”的古字)大家看,“戎”这个字特别意思。
你看,右上的“戈”代表兵器,左下的部分代表铠甲,两部分合起来是武器的总称,这是“戎”的本意,这样的字在古汉字中叫会意字。
后引申为军队、战争等义。
观察图片,士兵身上穿的衣服就叫“戎装”、“兵戎相见”(以武力相见。
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2)了解了这个字,能写好它吗?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一长横一短横,最后两笔是撇、点4、王戎不取道旁李,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打开书本,翻到110页。
二、初读古文,感受文韵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读准字音:(1)生自读(2)指名读(2-3人),相机正音。
(3)读好多音字“折”。
师:在这篇小文章里有一个多音字,就是这个“折”,你们还知道它另一个读音吗?生:she师:为何在这里读zhe枝,而不是she枝?师:(出示插图)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李子特别多)多到把树枝都压弯了,你看,观察不同读音的意思,你发现当表示弯曲时我们只能读“zhe”,这就叫音随意走,字的读音会随着字义的变化而变化。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本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本课,并适时介绍“补充”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
在理解本课的基础上,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经据典,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无数。
四岁让梨的孔融,五岁称象的曹冲,七岁破瓮救友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
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天才少年——王戎。
在他的身上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戎”:出示甲骨文“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武器、军队的意思。
小学语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恩平市横陂镇中心小学梁玩稠【教学内容】部编版义务教育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材分析】本文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既有文言文,也有根据古代经典故事改编的现代文,讲述了古代一些很经典的故事。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理的故事。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梨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个树长在大路边,有那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道旁苦李”这一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课文简短,故事生动有趣,孩童们摘李子时的“竞走取之”与“唯戎不动”形成鲜明对比,“此必苦李”中的“必”表现了王戎的自信。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学习过文言文,大多数学生已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如不理解的地方“看注释、插图”“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等。
也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过诵读训练,对如何读好句子的停顿有一定的感悟。
四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交流已有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提高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要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可以调动诵读能力强的学生作示范朗读,通过读中评,读中悟,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意思,达到熟读成诵,从而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启发。
【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讲故事。
【教学难点】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悟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人物形象。
【教法】朗读教学、启发式教学、板块式教学【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比学习【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板块一:单元整体导入,走进历史传说故事1.快速浏览第八单元课文,初步感知学习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故事”。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七岁的王戎曾经和小朋友们出去游玩,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先写“诸儿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独立思考,冷静理智推断的优秀品质。
教学本课,基于所授班级学生仅有两篇文言文学习经历的实际学情,教师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查字典、看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文言文,使学生读懂故事大意并能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学习王戎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人物品质,再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更多经典文言文的兴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书写“戎”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了解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能说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理由。
【教学重难点】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把握文言文大意。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帖,作业纸。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切入要素,识戎揭题初感知。
1.引读揭题:出示导语页,教师引读: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教师简介“竹林七贤”,引出主要人物王戎及故事出处《世说新语》。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世说新语》中一篇关于少年王戎的故事。
2.板书课题:出示“戎”字文字演变图;释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读题感知:(1)指名读课题:读准字音。
师:课题是什么意思?“取”什么意思?“道旁”指哪里?师:题目中交代了人物——王戎,事件——不取道旁李;这种“人物+事件”的题目不仅可以让我们快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帮助我们读好句子的停顿,带着理解谁再读课题?(2)学生齐读课题。
部编版语文4年级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4年级上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讲述了王戎小时候聪明过人,善于观察、思考的故事。
课文通过讲述王戎看到道旁的李子树,其他小朋友都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去,因为他观察到李子树长在道旁,李子必然是苦的。
这个故事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本文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小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文言文的理解仍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故事情节感兴趣,善于观察和思考,有利于学习本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王戎的故事;学习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观察、思考,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王戎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王戎的故事。
2.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观察、思考,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观察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课文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王戎不去摘李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老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王戎为什么能看出李子是苦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第1篇】一、文本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这是统编教材进入三年级以来选取的第四篇文言文,选取的文言文都有内容简短、语言浅显、内涵丰富的特点,它们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篇课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广为流传的一个小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满了李子,大家都争着跑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真如此。
“道旁苦李”这一成语便出于此。
课文虽然简短,却生动地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聪明孩童形象。
课后有三道习题,题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其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对学习文言文一以贯之的学习要求。
题二是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结合注释是读懂文言文最直接高效的方法,也只有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才能讲好故事。
对本课的学习不仅要读好课文,读懂故事,还要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接触小古文的学习之后,对这种篇幅短小,语言通俗,蕴含道理,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小故事是很感兴趣的。
了解了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基本上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内容。
课后提出的把故事讲一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把故事讲生动。
激发每个学生课下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
【目标解读】课后习题的安排体现了从读到讲的过程,多形式地读好课文,结合注释读懂故事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读懂的基础上讲清楚故事内容体现了紧密的层级联系。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了王戎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本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插图、借助注释等方法来学习课文,并适时介绍“补充”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于文言文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阅读中能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知识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生活,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想象拓展学习。
【教学目标】1.会认“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通过分析“此必苦李”的原因,学习王戎的“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形象特点。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王戎的“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形象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连环画。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以旧引新1.看图猜人物。
(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竞猜。
(2)出示图片一,指名猜。
(孔融)(3)出示图片二,指名猜。
(司马光)(4)出示图片三,指名猜。
(曹冲)过渡:司马光、曹冲他们都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呢,今天呀,我们要再来认识一位智慧少年,他叫王戎。
2.板书课题。
指导写“戎”字。
(1)指导识字:“戎”是会意字,“戈”代表兵器,里面的“”代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指武器。
(2)指导书写“戎”字:书写斜钩时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
部编版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龙山县教育和体育局侯海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会认“戎、诸”等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李,此必苦李。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重点)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以及古代少年的智慧及美德,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难点)【预习指导】(1)搜集《世说新语》相关资料,了解王戎。
(2)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认识本课的生字,读顺课文。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注释尝试理解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学习了什么课文?谁能来读一读课题?(师评价)2.指名读课文,注意课文停顿。
重点指导: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读文,复习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感悟文章。
(1)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意思①抓住重点字“尝、诸”来理解第一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学习文言文方法:借助注释、组词)②抓住重点字词“子、竞走、唯”理解第二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学习文言文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③第三句话的意思是: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却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学习文言文方法:补充)④抓住“信然”理解第四句话: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2)教师谈话:同学们,既然你们这么厉害我再来考考你们。
在这一课中有三个“之”,它们的意思有区别吗?先在文中找出来。
理解“之”的意思。
“诸儿竞走取之”中的“之”代表“李子”。
“人问之”中的“之”代表“王戎不摘李子这件事”,“取之,信然”中的“之”代表“李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出自《世说新语》,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幼年王戎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题,通过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表现人物的品质,感受人物形象。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能结合注释了解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根据课后练习题的要求,这篇文章应当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故事,按一定顺序完整讲述故事,通过“树在道旁而多李,此必苦李。
”感知人物形象作为本课教学重难点内容。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能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章大意,但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还有所欠缺。
教学本课可以从理解课题入手,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课题,简要介绍课题中提到的人物王戎,从而引出下文。
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再指导难读得字。
然后让学生说出难读或者不理解的句子,通过借助插图和小组讨论,疏通后再读好停顿和韵律;最后学生借助注释,读懂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同桌之间练习按照一定顺序用自己的话说故事;合作探究“树在道旁而多李,此必苦李”的原因,说说对王戎的感受。
最后进行拓展阅读,《王戎卖李》,通过讨论人物言行,再次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分析教材,结合本班学情做好教学目标,查阅优质课资源。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流利、有韵味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进入课题1、看图猜故事。
《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2、三个故事,三位少年俊杰,今天我们要走进另外一个故事,认识另一位少年。
3、出示课题,指名读。
二、初读课文师:在读课题时,你为什么要停顿?生:王戎是人名,道旁李是指道路旁边的李子,根据意思我这样停顿。
部编版小学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简案)教学目标:1.会写“戎、诸、竞、唯”,会认“戎、尝、诸、竞、唯”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4.知道细心观察、冷静分析是一种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学习王戎的智慧,努力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见预习作业单)教学过程:课前交流:1.你们是长工实验学校的学生,你们学校为什么叫这个名字?2.出示“第八单元导读”齐读: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
3.预习检测(看情况而定)。
一、释题入课1.指导写“戎”2.读课题:25 王戎不取道旁李二、初读故事1.自由练习,借助拼音,读准读顺。
2.范读,指导读出节奏,读出味道。
三、读懂故事,讲讲故事1.读懂故事(1)师生交流,指导学习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借助注释理解“尝”,组词、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诸”“游”的意思。
提示学习文言文方法。
(2)默读课文,自主学习快速默读,后面的几句每一句大概是什么意思,在有些关键字的旁边简单批注。
汇报交流,适时点拨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第二、三、四句每句的大意,重点理解“竞走”等意思(4)借助微课,学习“之”字。
2.讲讲故事(1)把故事分成三个部分(起因、经过、结果)。
(2)同桌你讲我听,我讲你听,互相学习。
(3)学生讲故事。
(4)齐读课文。
四、了解人物,感受写法1.王戎怎么样?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他比所有人都聪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板书:诸儿竞走取之戎不动(聪慧)2.让我们来一次穿越,来到王戎七岁那年。
表演再追问.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4.了解对比的写法。
5.探讨:王戎真的不动吗?(王戎在静静地观察,静静地思考,静静地分析)6.朗读“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写王戎七岁时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有果实累累的李树,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去摘,只有王戎没有摘并告诉他们李子是苦的故事。
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多思考,不能盲目的跟从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4.学习王戎聪明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 学习王戎聪明机智、细心观察的品质;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五、教学准备1.学生上网络平台听一听文言文故事诵读,感受古文韵味。
2.多媒体课件。
3.导学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小游戏“超级联想”:看图片猜故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凿壁借光)(PPT)2.发现故事的共同点:这些故事都出自《世说新语》,讲的都是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
介绍《世说新语》。
(PPT)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言文也选自《世说新语》。
生齐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4.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王戎,你对王戎有什么了解?预设:王戎是琅琊临沂人,是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有:嵇康、阮籍、阮咸、向秀、山涛、刘伶、王戎预设:无人知道: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谁来读一读。
(PPT)(二)、走进课文1.初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把课文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同学们读得真好听,谁愿意来展示展示?抽生读课文,师相机纠错。
其实要把文言文读好是有秘诀的,那就是读好停顿。
(出示带节奏的PPT),请同学们在书上把节奏标好,然后把刚才没读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再读给同桌听。
部编版小学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善于抓住关键词快速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的内容;2.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学会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一些小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前谈话:如果我们大家在郊游的时候,看到路旁有水果树,上面结着水果,比如枣子、桃子、梨子、李子等,我们会不会摘呢?不会。
为什么?因为可能是人家种植的,不能未经人家同意轻易摘取人家的果子。
很好!如果是野生的果子呢?这是大自然的厚赐,摘一个,用纸巾擦擦,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古代的孩子,他在路旁看到李子树上挂满了李子,却没有摘,这是为什么呢?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注意“戎”字的写法。
齐读课题。
(二)初始课文:一、读正确,读出节奏1.在预习时,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抽测读文的情况。
指导学生读文言文的方法。
4.抽测重点词的理解:(1) (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2) (尝)曾经。
(3) (李)李子。
(4) (曰)说(5) (诸)众,一些,这些,许多。
(6) (游)玩耍。
(7) (子)果实。
(8) (折枝)压弯了树枝。
(9) (竞)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10) (走)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材分析
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短篇,原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文章。
3.理解故事内容。
4.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文章。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天气真不错,咱们一起去郊游吧!快看,路边有好多野果子——李子!(课件出示图片)
师:同学生们爱吃李子吗?看到这又大又圆的李子,我都馋得流口水了。
摘李子吃,(应该会有少数学生会犹豫一下。
师顺势做采访)师:这位同学,同学们都去摘李子吃了,你为什么不去呢?随机采访几名这样的同学,估计会有这样几种答案:
1.不确定李子是野生还是有人种的,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摘别人的东西。
2.野果子不卫生,会吃坏肚子,因为他们注重身体健康。
3.(提前预习过课文的孩子可能有的会答出这一条)树上有这么多成熟的果子而没有人去摘,那一定就是苦的。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答出,大力表扬一番,和古人的智慧有不谋而合之处,如果学生没有答出,那就顺势引导出本文。
)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个七岁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吧!(板书课题)
二、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课文,配乐。
师:请同学们仔细倾听。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十分有必要的环节,对于古文的朗诵,和现代文的韵律是不太一样,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古文朗读的熏陶,让学生多听正确的读法,注意模仿,才能达到效果。
)
2.老师领读,请同学们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朗读文章,标好断句和重读词语,注意句子的读断和韵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古文语感。
3.学生自由练读。
(设计意图:刚刚接触真正的古文,应该给予一个熟悉的过程,因此在老师范读听音,学生跟读正韵的基础上,此在老师范读听音,学生跟读正韵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练习模仿是十分有必要的。
)
4.指名读
随机点选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朗读,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正发音和语句读法。
)
三、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1)出示原文。
这是一篇文言文,能读懂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试读课文)
(2)同学们要读准字音,拼音可是我们的好帮手,让我们试着读一读108页的课文吧!(自读课文)
(3)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
请看老师的提示,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出斜线。
王戎识李
刘义庆《世说新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现在读起来就通顺多了,不信你试试。
(自读课文)
(4)这篇短文共有几句?(指名答)请用数学数字在课文中标出句子的序号。
(5)那我们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句。
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读得准确、通顺吗?(指名读)
(6)这四位同学读得真不错,我们男生、女生比赛读吧,男生读一、三句,女生读二、四句。
(男女生分工读、交换读)
(7)男生、女生的朗读各有特色,真好听呀!我们四个小组各读一句,好吗?(分组读)
2.翻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了这么多遍,这个故事的意思大家一定很清楚了。
我们来试试吧!
(1)指名逐句翻译原文。
(2)同学们翻译得对吗?让我们打开课文,
说说意思吧!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齐读译文)
(相机板书:看李子——不摘李子——猜李子——李子苦)
果然和我们翻译得一样。
同学们太棒了,都成文言文翻译家了!(3)理解了文意,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3.填一填:同学们读得这么流利。
你能根据原文的语句填空吗?让我们来填一填:
王戎( )
王戎( ),尝与( )游。
看道边李树( )折枝,诸儿( ),唯戎( )。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此必( )。
”取之,( )。
4.背一背:谁能把它背下来?
(1)自己试背短文。
(2)指名背短文。
(3)齐背短文。
5.说一说:
(1)同学们,积极动脑,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
“识”字在古代有
四种意思,①知道、懂得。
②认识。
③识别;辨认。
④知识、见识。
题目“王戎识李”中的“识”是哪种意思?(指名答③)
(2)那王戎是怎么辨别出李子是苦的?(指名答)
(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
原来你也是一个小王戎呀!
(3)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指名答)
(板书:独立思考爱动脑筋)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王戎小朋友吧!
(出示课件:王戎,你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
(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板书:观察、聪明、动脑)
看来,文章的题目真是文章的眼睛呀,一个“识”字看出了王戎的聪明、机智之处。
师小结:是呀,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确实是个非常好的习惯,正因如此,长大后的王戎才学过人,在当时被人们称为“竹林七贤”之一,而且做了尚书令、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宰相这样大的官。
让我的宰相这样大的官们带着对王戎的敬佩之情再来读一读这则古文吧!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1.《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
“孔融
让梨”“王戎识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2.播放三个简短有意思的动画片:《庾公不卖马》《割席绝交》《陈太丘与友期》。
3.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和家长们在网上搜集更多的《世说新语》的故事或视频,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五、总结全课
师:今天你从王戎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板书内容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看李子——不摘李子——猜李子——李子苦
独立思考爱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