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散文发展轨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散文的發展軌跡
提起唐代,更多人是對詩歌的回憶。然而,在唐代
文學的繁榮不僅體現在詩歌上,更體現在散文上。但是散文的發展與詩歌並不同步。詩歌高度繁榮的時候,散文的文體文風改革才開始。下面是整理的唐代散文的大致發展脈絡。
一、初唐
初唐時期,雖然散體有一定的發展,駢文是在文學體裁上還是占主要地位。陳子昂提倡風雅興寄,產生了很大影響,但並未形成問題文風改革的普遍風氣。文體的“由駢而散”在開元時期有相當發展,在安史之亂之後,面對嚴峻的局面,元禛、韓愈、陸質、王叔文、呂溫、柳宗元、劉禹錫等有識之士在貞元、元和之際挺身而出,表現出改革現實的強烈願望,以期王朝中興。
中興的願望促成了儒學的復興,韓愈主張重建儒家的導統,柳宗元主張通經以致用,二人還明確提出了“文以道明”觀點。他們二人將復興入學思潮推向了高峰。複學復興促成了政治改革,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文體文風的改革得到了發展。韓愈還以文壇盟主的地位,對從事古文寫作的人予以扶持和稱讚,聚集了張籍、李翱、李漢、樊宗師等一大批古文作者,聲勢強盛。柳宗元也積極創作,至此,由儒學復興和政治改革所觸發、以復古為新變的問題文風改革高潮便
到來了。浩浩蕩蕩的古文運動由此展開。
二、中唐初期
進入盛唐,駢文有了很大的變化,去贅典浮辭、平易流暢,這反映出文風不知不覺的變化。這種變化,反映了散文領域中要求改革的願望。天寶中期以後,元結、李華、蕭穎士和繼之而起的獨孤及、梁蕭、柳冕、權德輿等人,形成若干文人群落。他們以復古宗經相號召、,以古文創作為旨歸,從文體角度倡導改革。李華、蕭穎士都倡導宗經,對屈、宋尤其是魏晉以後的文學予以否定,追慕上古時風,希圖由文返質的文學發展觀。(參見《贈韋司業書》、《贈禮部尚書清河孝公崔集序》。)獨孤及還主張”先道德而后文學“(梁蕭《常州刺史獨孤及集后序》)。柳冕的理論主張更為系統,但也更絕對。主張其一是以文明道,突出文章的教化作用。二是由教化論出發,對文學史上與教化無關的作品一律否定。從蕭穎士、李華到獨孤及,再到柳冕,圍繞文體文風改革進行反覆地理論探討,但是其理論缺乏實踐性品格,不可能給創作帶來與現實緊密結合的生命力。古文運動由此拉開序幕韓愈、柳宗元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更為明確、具現實正對性的古文理論。其一是文以“明道“。其二,在倡導”文以明道“的同時,也充分意識到”文“的作用,為寫好文章而博采前人遺產。其三,為文宜”自樹立,不因循“,貴在創新。其四,韓愈論文非常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和文章的情
感力量,認為這是寫好文章的關鍵。韓、柳理論的核心是”
以文明道“說,他們倡導的文風文體改革也是以這個口號為主要標誌的。
”雜文學“的觀念在唐朝的複歸也是大大提高了古文的地位,韓、柳在文壇的崛起以及倡導的文體文風改革,除了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外,與咋文學觀念的影響也是緊密相連的。天寶中期之後,文體由駢而散已成為不可阻擋之勢,元結、李華等人已寫出很好的散文體文。如李華的《著作郎廳壁記》,元結的《述命》、《述時》、《訂古》等。韓、柳二人的出現,使得散體文的創作別開生面。
韓、柳在散體文的創作上有眾多開拓,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在勇於創新的基礎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學規範。其二,韓、柳將濃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強化了作品的抒情性特徵和藝術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學境地。他們二人先後創作了八百多篇散文,各種題材應有盡有。韓愈的論說文的特點是有為而發,不平則鳴,本無意于塑造形象,而其自我形象在波濤翻卷的情感激流和氣勢奪人的滔滔雄
辯中自然展現。《師說》、《原毀》、《爭臣論》、論佛骨表》為其代表作。其雜文中最可矚目的是嘲諷現實、議論犀利的精悍短文,如《雜說》、《伯夷頌》。其序文言簡意賅,形式多樣,表達對社會的各種感慨。他在傳記、碑誌中則表現出狀物敘事的傑出才能。如《毛穎傳》、《張中丞傳后序》、《柳子
厚墓誌銘》等。柳宗元的雜文有兩個顯著特徵,其一是正話
反說,借問答體抒發被貶之幽憤,如《答問》、《起廢答》;
其二是巧借形似之物,抨擊政敵和現實,如《罵尸蟲文》、《憎
王孫文》。其寓言文大都結構短小而富哲理意味。山水遊記
是柳宗元散文的精品,《囚山賦》、《小石山城記》、《小石潭
記》等等。他的山水遊記是真正藝術性的文學,美的文學。
四、晚唐
中唐除了韓柳,還有一大批古文作家,如白居易、元稹、李觀、張籍、呂溫、裴度、歐陽詹等人,紛紛投入到散體文
的寫作。然而,隨著韓、柳及其同道們的相繼離世,古文領
域的沒有力能扛鼎的領袖人物。剩下的韓門弟子如李翱、皇
甫ti、孫樵等人,片面的發展了韓愈提倡的創新主張,追求
新異怪癖,使得散體文創作的道路越走越窄,逐漸喪失了內
在的生命力。晚唐社會矛盾突出,文人分化明顯,很多文人
走上消極頹廢之途,胸襟既狹、視野復窄,寄情聲樂之色,
追求形式之美,駢文於是卷土重來。宣宗、懿宗年間及以後
的文壇上,還有杜牧、劉rui等少數作家敢於藐視末俗,繼
續創作散體文,并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古文漸趨衰落的趨勢
確是難以逆轉。
唐代散文的發展經歷了由駢到散、由散到駢的過程,與政治緊緊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