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概况
平凉
![平凉](https://img.taocdn.com/s3/m/aafec5926bec0975f465e2c1.png)
中文名称:平凉 所属地区:中国 地理位置:甘肃
人口: 240.83万人
面积:平方公里
平凉市(Pingliang)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北 纬34°54'--35°43',东经 108°30'--107°45'之间,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 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路" 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 宁六县和崆峒一区,总土地面积11325平方千米,总人口229万。海拔在890--2857 米之间。年均气温8.5℃,降水量在450--700毫米之间。尤其是平凉市崆峒区下辖 的索罗乡,地处平原,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前景可观。平凉市的气 候,属半干旱、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在全省气候区划中,属于泾渭河冷温带亚 湿润区。在农业气候区划中,属于陇东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区。
市上和七县(区)先后获农业部、国务院"粮食生产先进 地区(县)"荣誉奖。旱作山区盛产胡麻、葵花、土豆、 莜麦和豆类等;阴湿山区林草茂盛,是西北重要的畜牧 业基地、皮毛集散地和各类中药材的重要产地,目前全 市年存栏黄牛50多万头,年交易各种畜皮200 多万张。 中药材主要有党参、黄芪、甘草、大黄、贝母、冬花等 150多种。山药、百合、蕨菜、 甲鱼等极具地方特色, 皮毛肉类远近闻名;
我的家乡
——平凉
平凉
区域概况 市花市树 行政区划 自然资源 平凉特产 风景名地
崆峒山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 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 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 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 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 “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 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 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 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 有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 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 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 多的风流才俊。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 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 ,黄帝问 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 记载;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 西登崆峒; 1986年5月,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 平凉时亲笔题书“崆峒山”;1994年元月,崆峒山被国务院 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元月,被国家旅游局批 准为中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这套由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 观??隍城、弹筝峡、塔院和雷声峰组成的《崆峒山》特种邮 票是我省继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和嘉峪关城楼后国家邮 政局发行的第4套地方题材的特种邮票;2004年3月晋升为国 家地质公园。
中国地理:甘肃省(平凉篇)
![中国地理:甘肃省(平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c566e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e.png)
中国地理:甘肃省(平凉篇)甘肃省地图中国地理:甘肃省(平凉篇)有“陇上旱码头”之称的平凉市,地处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与庆阳市、天水市、定西市和白银市相邻,与陕西省咸阳市、宝鸡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接壤。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是陕甘宁结合部以及文化旅游和工贸旅游为主的生态宜居城市,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公路枢纽,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是甘肃东部的商贸重镇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还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已发现仰韶文化、齐家文化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2257处,崆峒山道源文化、古成纪伏羲文化、西王母远古文化、皇普谧医学文化独具魅力。
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
下辖1个区:崆峒区;1个县级市:华亭市;5个县: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庄浪县、静宁县。
市政府驻地崆峒区。
平凉市位于陇山东麓,泾河上游,是关中西去北上的古道要冲,依六盘三关之险,历来是兵家重镇。
气候属泾渭河冷温带亚湿润区,即陇东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区。
气候总特点是南湿、北干,东暖、西凉。
平凉是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经济作物的生产区,盛产小麦、玉米、谷类、荞麦、油菜、胡麻、林果、烤烟等,曾和庆阳一起,以“陇东粮仓”闻名。
旱作山区盛产胡麻、葵花、土豆、莜麦和豆类等;阴湿山区林草茂盛,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皮毛集散地和各类中药材的重要产地。
煤炭、石灰岩储量居全省首位,华亭煤田是甘肃省第一大煤田,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
油页岩、铅锌矿、硫铁矿、陶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
平凉市地图平凉市的主要景点有:崆峒山、庄浪云崖寺、南石窟寺、泾川大云寺▪王母宫景区、竹林寺水库、崇信龙泉寺、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田家沟生态旅游区、米家沟生态园、关山莲花台风景名胜区、柳湖公园、南山生态公园、太统山森林公园、庄浪梯田、庄浪紫荆山、双凤山公园、华亭莲花湖公园、成纪文化城、龙泽湖水利风景区、平凉虎山公园花海梯田,以及平凉市博物馆、龙隐寺、广场山庄、天门生态农业观光园、清福山、潘原故城、老林沟景区、十万沟-大阴山景区、庄浪关山大景区、朝那湫(灵湫)、陈家洞石窟、野狐峡、石拱寺石窟、仪州古城、华亭盘龙寺塔、建沟石佛群、华亭海龙洞、王峡口水库秦皇祭天广场、灵台文庙、西王母故里泾川窑洞民居、泾州古城、泾川温泉、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完颜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界石铺纪念园、静宁文庙、西岩寺山、仙人峡、静宁县珍珠林、崇信武康王庙、崇信五龙山、菩提树、三异柏、华夏古槐王等。
平凉市历史与文化研究
![平凉市历史与文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58fd7567e21af45b207a802.png)
平凉市博物馆项目前期研究
庄浪梯田文化 庄浪梯田位于甘肃中部,六盘山西麓,总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该县山大沟深。 被誉为
“梯田王国”的庄浪大地,望山山翠,看地地平,层层梯田如雕如塑,如诗如画。其“山顶 沙棘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埂坝牧草锁边,沟底穿鞋”的生态梯田综合治理模式,将黄土高 原精心描绘成一幅景色迷人的风景画。1998年,庄浪干部群众兴修梯田的伟大壮举被《人民 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同年庄浪县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梯田 化模范县”。在甘肃东面第三次文物普查统计中,庄浪梯田被列入全国文物文化遗产保护范 畴。
平凉市博物馆前期分析
平凉市博物馆项目前期研究
基本情况
平凉市简介 平凉市区位 平凉市地形 行政区划及 人口民族
平凉市博物馆项目前期研究
平凉市简介:
平凉是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交汇几何中心“金 三角”,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 固原、甘肃庆阳毗邻。
据考证,《道教八十一化图》始绘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7年),清道光十九年进行过一次修复, 壁画共八十二幅,描绘的是道教祖师太上老君传道的故事,反映了道教演化的全过程。特别是第十五化 “住崆峒”,讲得是太上老君化为广成子,黄帝得知后不远千里前来问道的故事,完全与《列仙传》《混 元图》《庄子·在宥篇》、《抱朴子》等所载相符,印证了崆峒山在三皇五帝时期已成为道教发源地的传 说史实,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
2013年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平凉时提出要打造“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的要求,以 “养生”为主题的新型服务业在平凉快速崛起。“崆峒道家养生思想是以广成子“天人合一”为理论核心, 在后世养生实践中又与老庄养生思想融合成为中国道家养生思想的主流思想。
平凉介绍1
![平凉介绍1](https://img.taocdn.com/s3/m/129db0c94028915f804dc2b6.png)
平凉旅游介绍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三省(区)交汇的“金三角”,地处北纬34°54'~35°43',东经108°30'~107°45'之间,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历史上是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6个县和崆峒区,总土地面积11325平方千米,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
年平均气温8.5℃,降水量450~700毫米。
总人口22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3万人,占总人口的12.3%。
平凉市(Pingliang)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北纬34°54'--35°43',东经108°30'--107°45'之间,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一区,总土地面积11325平方千米,总人口229万。
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
年均气温8.5℃,降水量在450--700毫米之间。
尤其是平凉市崆峒区下辖的索罗乡,地处平原,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前景可观。
平凉市的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
在全省气候区划中,属于泾渭河冷温带亚湿润区。
在农业气候区划中,属于陇东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区。
根据气象上通常把气候平均温度大于22℃定为夏季,小于10℃定为冬季,10至22℃以下为春、秋季的标准划分。
春、夏季106天,秋季为77天,冬季为182天。
平凉市情概况
![平凉市情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b2d8150ca6c30c2259019ed4.png)
平凉市情概况平凉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北倚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
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6县和崆峒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4万人,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
区位优势明显。
平凉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大省会城市几何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之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平凉不仅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公路枢纽,也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312国道横穿全境,宝中铁路纵贯南北,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主干,县乡道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
随着平定高速、银武高速、西平铁路、天平铁路的陆续建设,平凉将成为贯通西兰银三条高速、三条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是先民们在黄河中上游繁衍生息、走向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20—3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3000多年前,周人的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曙光。
公元358年,前秦王苻坚在这里厉兵秣马欲平定前凉,始以平凉之名置郡。
境内有仰韶、齐家、商周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4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6件。
出土于泾川县大云寺的佛祖舍利金银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合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文物之最”。
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尤以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山、人文开元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天下王母第一宫——回中宫、神州祭灵第一台——古灵台等闻名于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吸引了众多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亲诣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修身治国之道;周穆王“八骏日行三万里”,与西王母相会于回中;秦始皇、汉武帝先后西巡,登崆峒而揽胜;秦王李世民泾州大捷,展雄才而凯旋;李白、杜甫情系崆峒,佳作传世;成吉思汗驻跸陇山,建有寝宫;明代韩王就藩平凉,传十一世;名道张三丰访道修炼,历时五年。
甘肃省平凉市简介
![甘肃省平凉市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e789d66caaedd3382c4d307.png)
一座山,就把一个叫“平凉”的地方活生生一劈两半:西面两县,庄浪、静宁县;东面一区四县,崆峒区,华亭、崇信、泾川、灵台县。
山叫六盘山,因为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而得名。
山不甚高,海拔最高处不到3000米,但却声名远振。
公元1227年7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的紧要关头,病逝于六盘山凉殿峡行宫,但他在遗嘱中安排了继承人和攻取西夏及宋、金的战略路线图,他的子孙后来终于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
公元1935年10月,一代伟人毛泽东率领一支疲弱的军队翻越此山,向陕北进发,写下了光辉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后来缔造了伟大的人民共和国。
同是一方水土,隔了一座山,就显出不同的水色地气来。
因了这山,东西两面的水同源却不同流。
同是发源于六盘山,西面的葫芦河、水洛河却向西流,汇入了渭河;东面的泾河、汭河皆向东流,最终也汇入了渭河;虽各奔东西,却殊途同归。
因了这山,东西两边的地同质却不同形。
同属黄土高原沟壑区,这西面间或有一些狭窄的川谷地外,几乎全是山地,植被稀少,能种庄稼的地方不多;东面的土地山上却有或大或小的平地,叫塬,再加上有几个较大的河川,便感觉同是山多,这西面的山像立着,陡峭,山羊都站不住,庄浪有个叫“羊爬式坡”的地方就是这种地形的代表,而东面山却如躺着,平缓,草木也旺盛得多。
事实上,这六盘山便是个分水岭。
俗话说“隔山不远隔水远”,但感觉这一山之隔便是两个世界:有时东边日出西边雨,有时西面飘雪东面晴。
总的来说,西面气候比东面干旱阴冷,西面立地条件也比东面差得甚远远。
更为奇怪的是,这东面地底下埋着煤、石油,全是“金蛋蛋”,而西面则除了黄土还是黄土。
没办法,这是老天爷的安排。
于是,西边就穷困,东面就富饶。
因了这山,东西两边的人同地却不同脾性。
历史上西边出武将,东边出才子。
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为庄浪人。
西晋文学家、医学家皇甫谧是中国针灸鼻祖、与孔子齐名的世界文化名人,唐代宰相牛僧孺有《玄怪录》名世,都是灵台县人。
地理作业:我的家乡--平凉
![地理作业:我的家乡--平凉](https://img.taocdn.com/s3/m/22dbb10552ea551810a687d4.png)
1、古遗址
平凉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1)早在20—3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 2)3000多年前,周人的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开启了
农业文明的曙光。
全市境内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12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145 处,古窑 瓷遗址3处,古城址35处,长城遗址1处。而且境内有仰
3、馆藏文物
据考古发现: 1、平凉拥有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仰韶 、齐家文化遗址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址465处, 古幕葬55处,古城址12处,石窟8处,钟塔5处。 2、国家、省、县级文件保护单位269处,其中 国家级2处,省级59处,县级208处。 3、各类文物藏品31963件,其中三级以上文 物5745件,国宝1件,国家一级文物198件。尤以灵
台三级以上31件青铜器著名。出土于泾川县的佛舍利金银 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玉质人俑及南宋货币“银合子” 等文物,被誉为“中华之最”。
4 、历史人物
地灵人杰的平凉在这里吸引了众多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例如:
1.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亲诣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修身治国之道; 2.周穆王“八骏日行三万里”,与西王母相会于回中; 3.秦始皇、汉武帝先后西巡,登崆峒而揽胜; 4.秦王李世民泾州大捷,展雄才而凯旋; 5.李白、杜甫情系崆峒,佳作传世;成吉思汗驻跸陇山,建有寝宫; 6.明代韩王就藩平凉,传十一世;名道张三丰访道修炼,历时五年。 7.近代以来,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冯玉祥、张学良、于右任等爱国人士纷至沓来, 留下了历史的印迹,特别是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平凉大地,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我的家乡 —平凉
制作人:杜婷婷
一 、自然地理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 为陕甘宁三省(区)交汇的“金三角”,横跨陇山
平凉地区水文特性
![平凉地区水文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b68f43f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a.png)
平凉地区水文特性
李海林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
【年(卷),期】2001(017)002
【摘要】@@ 1流域概况rn平凉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北靠庆阳地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连定西地区,东南接天水地区和陕西省.区内地貌特征可分为中低山丘陵地形,黄土梁峁丘陵地形,黄土原区和河谷川台地形4种.平凉地区地处内陆,受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属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春旱少雨,夏秋季多东南风,且雨量多而集中,冬季多西北风,干旱少雨雪.区内年平均气温为7.1~10℃,≥10℃之积温在2230℃~3260℃之间,年日照时数在2135.8~2445.7小时之间,全区无霜期在144~193天之间,宜于多种作物生长.
【总页数】1页(P61-61)
【作者】李海林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93
【相关文献】
1.抓住机遇,发展平凉地区工业—平凉地区中小企业调查 [J],
2.新石器时代平凉地区农业文化之考察
——由平凉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说起 [J], 寇少丽
3.平凉地区泾河流域周文化探微 [J], 杜赟清
4.6个饲草高粱新品系在平凉地区的种植表现 [J], 郝生燕;王国栋;贺春贵;潘发明;顾娴;何振富;刘文瑜;葛玉彬
5.甘肃平凉地区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J], 曹婷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平凉市情简介
![平凉市情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ca711d526fff705cc170a8c.png)
市情简介平凉是甘肃东部主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辖崆峒区和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一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2万,有汉、回、蒙、满等18个民族。
区位优势明显平凉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自古为关中之门户,是甘肃的“东大门”,素有陇东旱码头之称。
312国道横穿全境,宝中铁路纵贯南北,平定高速连接西安兰州,随着宝平、平天高速和西平、天平铁路及750KV超高压、±800KV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陆续建成,平凉将成为甘肃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西电东送的电力枢纽。
历史源远流长早在3000多年前,周朝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农耕文化。
公元358年,前秦大将军苻坚进攻前凉,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由此得名。
历史上曾孕育出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唐代著名政治家牛僧孺,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等一批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
文化底蕴深厚相传西王母降生于泾川回山,轩辕黄帝问道广成子于崆峒山,秦皇汉武祭天在莲花台。
境内已发现仰韶、齐家等各个时期的古遗址1192处,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5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
- 1 -资源相对富集煤炭地质资源量在650亿吨以上,已探明可开采储量74.28亿吨。
华亭煤田是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黄陇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油资源量4.3亿吨以上,石灰岩储量30多亿吨,水资源总量13.73亿立方米,现状总用水量2.4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22.3%。
有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崆峒山等人文自然景观100多处。
产业优势突出培育形成了煤电、草畜、果菜、旅游四大主导产业。
原煤产量达到2200万吨,火电装机容量420万千瓦。
“平凉红牛”为全国唯一的活牛类证明商标,牛饲养量达到103万头。
“平凉金果”获得全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和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等5张国家级名片,果品总产量达到78万吨。
以崆峒山为主的旅游业年接待人数421万人(次)。
平凉简介介绍
![平凉简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6d13ec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3.png)
01
02
03
民俗文化
平凉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 ,如社火、舞龙、舞狮等 传统表演艺术。
美食文化
平凉的美食文化也十分丰 富,如平凉烧鸡、平凉蒸 粉等地方特色小吃。
宗教文化
平凉市是一个多元宗教的 城市,有着佛教、道教、 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信仰 。
文物古迹
古建筑
平凉市拥有许多历史悠久 的古建筑,如崆峒山古建 筑群、华亭古建筑群等。
文化旅游产业
依托平凉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 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
特色旅游品牌。
现代农业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 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
量。
先进制造业
引进和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 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
发展。
展望未来
经济持续增长
通过实施发展规划和重点发展领域的努力,平凉市有望实现经济 持续增长。
平凉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 历史背景与文化 • 经济与产业 • 社会生活与民生 • 旅游景点与美食 • 发展前景与展望
01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 东邻陕西省咸阳市,西连兰州市,南与甘肃定西市接壤,北接 宁夏固原市。
古墓葬
平凉市也发现了许多古墓 葬,为研究多珍贵的 石窟和造像,如泾川南石 窟、华亭北石窟等。
03
经济与产业
经济与产业
•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东邻陕西省咸阳市,西连甘肃省兰州市,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 川市,南界甘肃省天水市,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平凉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
平凉市勘察报告
![平凉市勘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702d14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b.png)
平凉市勘察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中国甘肃省平凉市进行综合勘察,并对该地区的地理、经济、人口、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通过本次勘察,旨在为平凉市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二、地理概况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岭山脉东麓、黄土高原北缘,东邻宁夏回族自治区,南接陕西省,西临武威市,北濒黄河。
总面积为19847平方公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交错分布。
该地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寒冷干燥。
年均气温为11.6℃,年降水量约为400毫米。
土地利用以农业用地为主,占地面积的65%,其它包括森林用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三、经济状况平凉市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马铃薯、玉米、大豆等为主要种植品种。
畜牧业也是该市的重要产业,主要养殖牛、羊、猪等。
工业方面,平凉市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为主要产业。
此外,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炭、铁矿石、石膏等。
近年来,平凉市加快了发展步伐,通过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不断提升综合实力。
旅游业也逐渐兴起,以马兰花、地质公园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四、人口状况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平凉市的人口总数为243.6万人。
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匀,城区人口密度较高,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人口结构方面,中青年人口占绝大多数,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这对平凉市的医疗、养老等社会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交通状况平凉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
目前,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等多元化的交通网络。
公路方面,平凉市区内主要有G30连霍高速公路和G22青兰高速公路贯穿而过,连接了周边省市。
此外,市区内还存在一些较为繁忙的省道和县道,方便市民出行。
铁路方面,平凉市已建成的铁路有兰新高铁、兰州至天水铁路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流运输。
航空方面,平凉市拥有平凉机场,已有航线直达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
这为平凉市的旅游业及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关于家乡甘肃平凉的介绍
![关于家乡甘肃平凉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001dc5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d.png)
关于家乡甘肃平凉的介绍1. 咱甘肃平凉那可是个好地方啊!就像一颗隐藏在西北的璀璨明珠!你知道崆峒山吗?那可是平凉的标志性景点,山势雄伟,就如同一个巨人屹立在那里,让人惊叹不已!平凉的美食也多得很呐,像灵台涎水面,那味道,哎呀,绝了!你不想去尝尝?2. 平凉啊,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好比一本厚重的历史书。
静宁烧鸡不香吗?那香味能飘老远了,咬一口满嘴留香,难道你不心动?还有那热闹的崆峒古镇,在那里仿佛能穿越回古代,感受不一样的风情,多有意思啊!3. 嘿,甘肃平凉可是我的家乡啊!它就像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庄浪梯田你们听说过没?那简直就是大地的艺术杰作,和云南的元阳梯田可有得一拼呢!平凉的人也特别热情,去了就知道,保证让你感觉像家人一样,不信你去试试呀!4. 甘肃平凉,那可是个神奇的地方哟!就像一个充满宝藏的宝库。
泾川大云寺多壮观啊,那建筑精美得让人咋舌!还有那崆峒武术,厉害得很呢,就如同武侠小说里的绝世神功,难道你不好奇吗?5. 哇塞,平凉呀,真的很棒很棒!就像一个待你去发现的神秘乐园。
华亭曲子戏多有特色,那唱腔,那表演,绝了呀!还有那美丽的柳湖公园,在里面散步简直太惬意了,你还不赶紧去感受感受?6. 平凉,真的是让我又爱又自豪的地方!好比一颗耀眼的星星。
崇信的龙泉寺知道不?那景色宜人得很呐!还有平凉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得像一个万花筒,你不想去瞧瞧吗?7. 哎呀呀,甘肃平凉啊!它简直就是一个迷人的仙境。
灵台的皇甫谧文化园多有意义,去那里能了解好多历史呢!还有那热闹非凡的平凉夜市,各种美食让人眼花缭乱,你还能忍住不去吗?8. 咱平凉,那可真是不一般呐!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崆峒区的崆峒大道多宽敞,车来车往的多热闹!平凉的苹果也超好吃,甜滋滋的,和烟台苹果比也不差呀,你还不赶紧尝尝?9. 甘肃平凉,那可是个有魔力的地方!就像一块有着强大吸引力的磁铁。
平凉城市近域
![平凉城市近域](https://img.taocdn.com/s3/m/98cfb903f12d2af90242e63a.png)
城市建设 • 1、建成区面积 • 平凉市建成区面积16.0平方公里---地级市
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 从1982年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至今,平凉 共编制了三版城市总体规划,现行城市总 体规划(2002-2020)于2004年经省政府批复 实施,对于引导平凉城市科学发展发挥了 重要作用,促进了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 品质的提升。 • 大体过程:大量人口迁移—— 城市中心人 口增多——人口出现膨胀——城市开始扩 张——城市内部功能开始演化
工业布局影响
• 我市处于兰州、西安、银川三大城市的几何中心,是关中 -天水经济区、周边8个国家级工业园区的辐射区域,又是 陕革宁革命老区振兴的重点区域,有利于资源、资金、人 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与汇集,承接辐射、合作开发 的潜力巨大。全市312国道横贯全境,宝中铁路纵穿南北, 随着平定高速、西长凤高速和西平、天平铁路等“五高五 铁”及平凉支线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陆续实施 建设,平凉航空、铁路、公路运输能力全面提升,交通条 件将更为便利,有利于工业发展的物流运输。
开发区建设影响
• 平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平凉工业园区、峡门能源 建材工业集中区和能源化工基地崆峒项目区三大区域为支 点,西起大岔河东岸、东至白水镇,规划总面积143.62平 方公里 • 陇东平凉能源化工基地项目区 • 崆峒项目区。按照建成以精细煤化工为主的低碳、循环经 济示范区的功能定位,依托西起白水镇、东至四十里铺镇 30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 • 工业园区(集中区) 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要求, 把3个工业园区和4个工业集中区建设成区域经济技术开发 和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补充。
平凉市
城市化近域推进过程
研究区域概况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 北纬34°54‘—35°43’,东经108°30‘—107°45’之间,横跨 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 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 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全市辖泾川、灵台、 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一区,总土地面积1.1万 km2。 海拔在890—2857m之间。年均气温9.6℃,降水量为 420—600mm。总人口228.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4万人。 常住人口达219.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5.54万人。 平凉是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经济作物 主产区,盛产苹果、小麦、玉米平凉是中国西北重要的畜牧业 基地和皮毛集散地,年肉牛饲养量居甘肃农区之首 。
平凉简介
![平凉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aee7f7ca98271fe910ef9fc.png)
• 云崖寺生物资源:总面积达14891公顷,主要树种有华 山松、油松、落叶松、红桦、白桦、山杨、青冈、梅树 等。主要动物有金钱豹、鹿、麝、狍、野猪、红腹锦鸡、 环颈雉等国家二、三类保护动物,珍禽鸣于树上、奇兽 奔于林间。
王母宫山
• 王母宫始建于西汉元丰二年,宋初、明嘉靖年间曾两次重修。1992 年,当地政府与民间联合重修,陆续建成西王母大殿、东王公大殿、 纪殿等主体建筑。回山之下,两河汇流处建有“回屋”,相传是西王 母居住的地方,也是西王母和东王公相会之处。 • 王母宫依山开凿,平面呈“回”字形,外有三层楼窟檐。窟高11米, 宽大12.6米,深10米,中心柱四周中及窟壁三面雕有佛像200余尊, 有大小佛龛22个。中心柱正面塑有佛像一尊,高约4米,泥塑石胎, 体态丰满,为唐代作品。窟内每壁造像三层,百余尊,是我国古“丝 绸之路”上的名窟之一。王母宫碑碣众多,其中以“王母宫颂碑”最 为著名,有“瑰宝”之称。
旅游资源分类
主类 E 遗址遗迹 F 建筑与设施 亚类 EB 社会经济活动遗址 FA 综合人文旅游地 FB 单体活动场馆 FC 景观建筑 FD 居住地与社区 FE 归葬地 FF 交通建筑 FG 水工建筑 G 旅游商品 H 人文活动 GA 地方旅游商品 HC 民间习俗 HD 现代节庆 基本类型 灵台百里古密须国 静宁红军长征纪念馆 泾川王母宫山 静宁西岩寺 平凉柳湖公园 华亭双凤山公园 泾川大云寺 古灵台遗址 南石窟寺 华亭石拱寺 平凉小吃街 灵台皇甫谧陵园 六盘山隧道 崆峒水库 静宁苹果 静宁烧鸡 平凉饸饹面 泾川擀面皮 平凉社火 成纪文化城 静宁文庙 崆峒山旅游文化节
平凉市情概况
![平凉市情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f2c6bcc9d5bbfd0a7956730f.png)
经 过 多年 努 力
全市 经 济步入 了 总 量 扩 张
,
、
结构优
,
{二 质 量 效 益 同 步 提 升 的 新 阶 段
、
,
城 乡面 貌 大 为 改 观
、
群 众生活水平 明显 提 高
,
各项
土 事业 协 调 进 步 会
。
特别是 围绕 煤 电
、
草畜
、
果菜
、
旅游 四大产业 开 发
,
做 大做 强 了
” “
森 林 覆 盖 率 达2 2 每 煤 田 是 全 国 1 3 个 大 型 煤 炭基 地 之 亭
平 凉风 物绮丽 虱 名胜 区 4 处 景
。
,
一
.
3%
。
煤炭
。
、
石 灰 岩等 矿产 资源 比较 丰富
,
其 中煤炭探 明 储 量 3 5
.
75
亿吨
,
甘肃第
、
一
大煤 田
魅力独具
。
境 内有 人 文
。
自然 景 观 1 0 0 多 处
政治
、
社会建设
努力开创又 好又 快发展 的新局 面
华 能 平 凉 发 电有 限 责 任 公 司
2007
’
6 中国 特 色 魅 力 城 市 2 0 0 ~
”
、
”
未来几 年
,
,
全市 将 以 科 学
皂 观 为 统揽 展
白 先
, 。
,
围绕
推进 新 跨 越
,
的战略任 务
三
坚 持 加 快 以发 展 项 目
,
富民 强 市产 业 为 先
平凉介绍-平凉简介PPT(经典版)
![平凉介绍-平凉简介PPT(经典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3cb98de87101f69f319506.png)
3、旅游景点
王母宫
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城以西1华里处的回山之上, 景区内主要有王母宫、瑶池、回屋、石窟等四 个景点。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相传,王母 宫是西王母的降生地、发祥地和祖庙所在。是 甘肃省著名的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炸果子
在平凉,炸果子中的果子其实是由死面做成的, 在经过不用发酵的油炸出来之后的果子,色泽 鲜艳,金黄色的模样看着就特别有食欲,油而 不腻,香酥美味。
平凉城市概况
下辖地区: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市、庄浪县、静宁县;面 积:11325平方 千米;人 口:常住人口210.3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67.3亿。
2、城市概况
平凉
平凉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皮毛集散 地,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谢谢大家
平凉城市介绍
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姓名:
日期:
目录/contents
1 历史渊源 2 城市概况 3 旅游景点 4 美食文化
1
历史渊源
1、历史渊源
公元376年(建元十二年),前 秦大帝苻坚在长安的西门 户阴槃(今甘肃平凉)厉兵秣 马,以凉主张天锡“虽称藩 受位,然臣道未纯”为由出 兵十三万进攻前凉,八月秦 兵临其都城姑臧(今甘肃武 威 ), 张 天 锡 被 逼 出 降 , 前 凉 至此灭亡。始以平凉之名 置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 凉之名始见史册。
饸饹面
饸饹面又叫床子面,最常在红白喜事的时候可 以见到它。将面和好,煮熟,再搭配已经做好 的高汤,味道不知道升了几个等级,浓浓的香 味让人忍不住沉醉。只需轻轻一口,口腔里便 荡漾着面条和高汤的香气,仿仿佛感受到了久 旱甘露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凉概况平凉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北倚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
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6县和崆峒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9.77万人,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
区位优势明显。
平凉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大省会城市几何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之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平凉不仅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公路枢纽,也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312国道横穿全境,宝中铁路纵贯南北,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主干,县乡道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
随着平定高速、银武高速、西平铁路、天平铁路的陆续建设,平凉将成为贯通西兰银三条高速、三条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是先民们在黄河中上游繁衍生息、走向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20—3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
3000多年前,周人的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曙光。
公元358年,前秦王苻坚在这里厉兵秣马欲平定前凉,始以平凉之名置郡。
境内有仰韶、齐家、商周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4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6件。
出土于泾川县大云寺的佛祖舍利金银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合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文物之最”。
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尤以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山、人文开元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天下王母第一宫——回中宫、神州祭灵第一台——古灵台、秦皇祭天第一坛——莲花台等闻名于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吸引了众多彪炳史册的着名人物,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亲诣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修身治国之道;周穆王“八骏日行三万里”,与西王母相会于回中;秦始皇、汉武帝先后西巡,登崆峒而揽胜,寻道理而治国;秦王李世民泾州大捷,展雄才而凯旋;李白、杜甫情系崆峒,佳作传世;成吉思汗驻跸陇山,建有寝宫;明代韩王就藩平凉,传十一世;名道张三丰访道修炼,历时五年。
近代以来,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冯玉祥、张学良、于右任等爱国人士纷至沓来,留下了历史的印迹,特别是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平凉大地,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地灵人杰的平凉还孕育了世界文化名人、中华针灸学鼻祖皇甫谧,唐代着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刘锜,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清初名臣慕天颜等一大批文韬武略杰出人物。
经过多年的挖掘开发,初步打造出了崆峒、西王母、大云寺、皇甫谧等有较强吸引力和较大影响力的四大“文化名片”。
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使这块土地充满了灵气,充满了魅力,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开放的区域文化特色。
自然生态良好。
平凉地处东经105°20′——107°51′,北纬34°54′——35°46′之间,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年均气温7.4——10.1℃,年降水量420——600毫米之间,平均日照总时数2144——2380小时,无霜期156——188天,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生物资源丰富。
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5处,森林覆盖率达到22.3%。
平凉是甘肃最大的煤电产业基地、甘肃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西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中药材产地,被农业部划定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
盛产小麦、玉米、洋芋、谷类,有“陇东粮仓”之美誉,党参、黄芪、甘草、冬花等150多种中药材和山药、百合、蕨菜、甲鱼等特色农产品闻名遐迩,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
资源相对富集。
平凉土地广阔,地形地貌复杂,土壤类型多样,现有农业用地101万公顷,其中耕地38万公顷、林地32万公顷、牧草地14.7万公顷。
矿产资源优势明显,煤炭、石灰岩储量居全省首位,市内的华亭煤田是甘肃省第一大煤田、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全市预测煤炭地质储量650亿吨以上,煤炭探明总储量37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41%,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也是目前全国最好的气化用煤。
全市水泥生产能力达到275多万吨,成为陇东最大的建材基地。
油页岩、铅锌矿、硫铁矿、陶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开发潜力巨大,初步探明石油资源量4.3亿吨。
全市水资源总量16.7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为13. 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9亿立方米,全市理论水能蕴藏量为11.2万千瓦,能够较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旅游资源遍布全市,境内有主要人文、自然景观100多处,特别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道教名山崆峒山,被评为“中国顾客十大满意风景区”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
崆峒道源胜地旅游区、泾川西王母朝觐旅游区、古灵台商周文化和皇甫谧针灸文化旅游区、静宁成纪文化及农业观光旅游区、庄浪云崖寺人文自然及梯田建设生态旅游区、华亭莲花台人文自然及关山森林生态旅游区、崇信五龙山人文自然民俗旅游区风景绮丽、独具特色。
投资环境优越。
经过多年的努力,平凉投资发展的硬件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显着改善。
以优化环境、集聚人气、提升形象、实现双赢为目标,从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入手,着力创建融资平台,激活民间资本,狠抓环境优化,坚持以诚信招商、以环境留商、以感情融商,营造了亲商、富商、安商的社会氛围。
平凉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最佳城市”。
建成了崆峒区二十里铺、华亭县石堡子、静宁县八里等一批具有较强聚集力、辐射力的工业集中区,促进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新兴产业向园区聚集,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向园区流动,民营经济已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40%。
先后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和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第五届全国武术馆校武术比赛、第七届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等全国知名节会和国家级赛事,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平凉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初见端倪,目前,平凉人气聚集、商贸发达,开放、合作、共赢、和谐的投资发展环境已经形成,成为投资兴业和创造财富的热土。
发展步伐加快。
全市经济步入了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新阶段,城乡面貌和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5.66亿元,较上年增长10.8%;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2.18亿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78元,增长10.1%。
特别是围绕煤电、草畜、果菜、旅游四大产业开发,做大做强了能源煤化工、绿色畜牧、优质果品、人文生态旅游四大基地,培育形成了“平凉煤电”、“平凉金果”、“平凉红牛”、“平凉旅游”四大特色品牌。
2009年全市原煤产量达到2019万吨,占全省产量的近50%,发电量64.89亿千瓦时,占全省的近20%,以煤电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平凉金果”荣获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并成为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全国市级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被认定为甘肃省着名商标,实现了直接出口。
静宁、泾川两县分别被授予“中国苹果之乡”和“中国红富士之乡”称号,全市果树经济林154.7万亩,果品产量70.76万吨,以紫花苜蓿为主的耕地种草面积达110万亩。
平凉红牛品种优良,年饲养量100.3万头,“平凉红牛”为全国唯一的活牛类证明商标,牛肉制品、皮革等产品畅销国内外。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平凉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黄金线路和辐射周边3省区14个市的旅游经济圈,道源寻根之旅、丝路遗珍之旅、人文生态观光之旅、绿色休闲之旅、佛教艺术溯源之旅、黄土风情体验之旅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红色之旅等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旅游者,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次),平凉以黄土高原人文生态旅游的鲜明特色和崭新形象,成为甘肃东部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点城市。
2006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开发前景广阔。
未来几年,是平凉发展史上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加速发展期,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小康、和谐、魅力新平凉为目标,以实施“六个集中突破”为抓手,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集中建设“四大基地”、“三大枢纽”、“两个示范区”、“一个示范市”,即:建设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全国农区绿色畜牧基地、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及出口创汇基地和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基地;西电东送枢纽、陕甘宁交汇区交通枢纽和西兰银几何中心物流枢纽;西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和西部干旱山塬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努力把平凉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西部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示范市。
开放的平凉热诚欢迎国内外朋友观光旅游、投资兴业、谋求合作,共同创造美好灿烂的明天!崇信龙泉寺景区(AAAA)龙泉寺位于崇信县城北2公里的凤山山腰,海拔1215米。
山上流水从崖壁间渗出,形成两泉:一曰浓露泉,一曰贯珠泉。
贯珠泉陡壁之上有一棵古柏,形似飞龙,鳞爪森然,蜿蜒于峭壁之上,已有上千年树龄。
龙与泉和,山与水映,龙泉寺因此而得名。
龙泉寺为低山沟壑地貌,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水溢岩石,飞泉贯珠形成它于方圆不足二千亩的景点内,凝聚了陇东黄土高原景观的精华莲花晓日、高原秋风、古柏龙蟠、灵沼鱼化、瀑珠怕雨、辍桥步月、湫池霖雨、谷内烟霞等名胜八景,小巧玲珑,引人入胜,堪称陇东山水的“天然盆景”。
在龙泉寺的其西台,现有齐家文化遗址1处,正待开发。
近年来,崇信县人民政府加强景区建设,不仅解决了水、电、讯、路“三通一平”问题,增加了服务设施,健全了管理机构,而且重建了龙泉阁殿,复修了晴雨楼、山门和玉带桥,增加了山顶玉皇凌霄,山前龙戏溪水、彩虹映日等新景观,以其使龙泉寺以更加秀丽迷人的风姿迎接海内外游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