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协议整理

合集下载

第5章 路由协议1

第5章 路由协议1

200.200.1.0/24 200.200.0.1
说明:
1、管理员配置RIP协议时,只需要考虑本路由器的网 络连接,与其它路由器的连接情况无关。
2、当路由器发布路由更新时,只有那些用network声 明过的网络会被发送给邻居路由器。
3、对于使用私有IP地址的网络,其地址不应该路由 到外网上,所以这种网络不应该使用network声明。
内部网关协议(IGP):RIP、IGRP、IS-IS、OSPF、 EIGRP等。
其中IGP根据其原理又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V)、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S)和混合路由协议。
路由要点
路由表结构: R 66.0.0.0/8 [120/1] via 200.1.1.2, 00:00:10, Serial 0/0
配置举例
R1 S1:200.1.1.2/24 S0:200.1.1.1/24 R4 S1:30.1.1.2/24 R3 S0:30.1.1.1/24 S1:20.2.0.2/16 E0:190.1.1.1/16 PC 190.1.1.2/16 各S1端为DCE端。 S0:20.1.0.1/16 S1:20.1.0.2/16 R2 S0:20.2.0.1/16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OSPF(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属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在这种协议下,路由器会通过探查,获取整个网络(自治 系统)的拓扑结构,并用Dijkstra算法生成一颗最小生成 树(SPF)。路由表就是根据最小生成树的路径生成的。 在OSPF中,每当网络发生变化(增加新路由器、网络故 障)时,就会发送链路状态通告(LSA),各路由器就根据 这些LSA构建拓扑信息数据库,再生成SPF和路由表。
RIP的配置
路由器默认是不启用任何路由协议的,所以对于需要配 置动态路由的路由器需要手工启用路由协议。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详解(系列一)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详解(系列一)

网络路由技术中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详解在今天快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中,网络路由技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路由协议作为网络中数据包的转发引擎,不仅负责将数据从源地址传递到目标地址,还能帮助网络管理员管理和优化网络拓扑。

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路由技术中的一种重要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一、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基本概念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是一类以链路状态为基础,通过交换路由信息维护路由表的协议。

其主要特点是每个节点都会主动感知网络中所有的链路,并以状态报文的形式将链路信息广播给周围的节点,借此来构建网络拓扑。

常见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包括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IS-IS (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二、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一种最常用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网络中。

OSPF通过构建拓扑表和路由表来决定数据包的最佳传输路径。

1. 链路状态发送与接收:OSPF通过使用Hello消息和LSA(链路状态通告)进行链路状态的发送和接收。

Hello消息用于发现相邻节点,并保持邻居关系的稳定。

LSA的作用是将链路状态信息广播给所有的OSPF节点。

2. 泛洪法更新链路状态数据库:当一台路由器接收到链路状态信息后,会将其记录在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中,并通过与邻居节点交换LSA来保持数据库的同步。

这种泛洪法的方式可以确保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拥有相同的拓扑视图。

这种信息的完整性是OSPF协议的一大优势。

3. 计算最短路径树:根据链路状态数据库中记录的信息,每个节点都能计算出整个网络中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

通过运用Dijkstra算法,OSPF能够确定最佳的转发路径,并将其记录在路由表中。

这样一来,当数据包到达某个节点时,该节点就能够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快速决定下一跳的位置。

路由协议的分类

路由协议的分类

路由协议的分类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在不同的网络设备之间传递路由信息的协议。

它们用于确定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路径,并且根据网络拓扑、链路状态和其他因素来选择最佳路径。

根据其工作方式和策略,路由协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静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是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

管理员需要显式地指定网络设备要遵循的路由路径。

这些路由将保持不变,除非管理员主动更改配置。

静态路由协议的优点是简单、可靠,且对网络带宽要求较低。

然而,当网络发生故障或拓扑更改时,静态路由协议无法自动适应变化,需要手动重新配置。

2. 动态内部网关协议(IGP):动态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

自治系统是指由统一管理的网络设备组成的网络。

动态IGP协议可以帮助网络设备在自治系统中学习和交换路由信息,以选择最佳路径。

常见的动态IGP协议包括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3. 动态外部网关协议(EGP):动态外部网关协议是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当一个自治系统需要向另一个自治系统发送数据包时,动态EGP协议可以使用自治系统之间的前缀和路由信息来选择最佳路径。

常见的动态EGP协议包括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它是互联网中最重要的路由协议之一。

4. 路径向量协议:路径向量协议是一种动态路由协议,用于在自治系统内部或自治系统之间传递路由信息。

它使用路径向量数据结构来描述路由路径,其中包含了到目的地的前缀和下一跳地址等信息。

路径向量协议可以提供更好的可伸缩性和弹性,并能防止路由环路的发生。

常见的路径向量协议包括BGP和RIP。

总结起来,路由协议可以根据其工作方式和策略进行分类,包括静态路由协议、动态内部网关协议(IGP)、动态外部网关协议(EGP)和路径向量协议。

常见的路由协议

常见的路由协议

常见的路由协议1. 简介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决定数据包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路径的协议。

在互联网中,常见的路由协议有很多种,每种协议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路由协议。

2. 静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是最简单的一种路由协议,它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

静态路由表是一张手动配置的路由表,其中包含了网络的各个子网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静态路由协议的主要优点是简单、可靠,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

然而,当网络规模变大时,静态路由协议的配置和管理工作将变得非常繁琐。

3. RIP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GP)。

RIP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每个路由器在路由表中维护到其他路由器的距离信息。

RI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简单、易于配置和实施,适用于小型局域网。

然而,RIP协议的收敛速度较慢,对大型网络不够适用。

4. OSPF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Link State Protocol),也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

OSPF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来存储网络中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并根据该信息计算出最短路径树。

OSPF协议的主要特点是快速收敛、支持大规模网络和支持多种类型网络。

OSPF协议在大型企业网络和互联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5. BGP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EGP),用于在不同自治系统(AS)之间交换路由信息。

BGP协议使用路径向量算法来选择最佳路径,并支持路由策略的灵活配置。

BGP协议在互联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主要用于实现自治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6. 总结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协议、RIP协议、OSPF协议和BGP协议。

每种协议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来构建和管理网络。

路由选择协议有哪些

路由选择协议有哪些

路由选择协议有哪些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选择协议是指路由器之间用来交换路由信息、选择最佳路径的一种协议。

路由选择协议的选择对于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

1.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是一种最早的路由选择协议,它通过交换路由表来选择最佳路径。

每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路由表,然后根据收到的路由表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常见的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2.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是一种基于图论的路由选择协议,它将网络抽象成一个图,每条链路的状态都会被广播到整个网络中。

通过收集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每个路由器都能计算出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常见的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有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3. 路由信息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

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用于互联网的路由选择协议,它主要用于在自治系统之间交换路由信息。

BGP协议是一种路径矢量协议,它不仅考虑了最短路径,还考虑了其他因素如AS路径、策略等,因此在互联网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有着很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4. 组播路由选择协议(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

组播路由选择协议是一种用于组播通信的路由选择协议,它能够有效地将数据包传输到多个接收者。

常见的组播路由选择协议有DVMRP(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和PI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最新3-静态路由-RIP-IGP-EGP-BGP几大路由协议总结

最新3-静态路由-RIP-IGP-EGP-BGP几大路由协议总结

1路由选择策略(静态和动态)最典型的路由选择策略有两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所谓的静态是说明路由器不是通过彼此之间动态交换路由信息建立和更新路由表,而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手动配置。

动态路由是通过网络中路由器之间的相互通信来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接收到的路由信息自动更新路由表。

2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最简单的路由形式。

它由管理员负责完成发现路由和通过网络传播路由的任务。

在已经配置了静态路由的路由器上把报文直接转发至预定的端口。

静态路由可以使网络更安全,因为在路由器中,它只定义了一条流进和流出网络的路由。

此外,静态路由可以节省网络传输带宽。

无需路由器的CPU来计算路由,并且需要更少的内存。

当然静态路由选择也有些缺点,如网络发生问题或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就必须手工调整这些改变。

因此,静态路由比较适用于小型网络。

CISCO2500路由器举例说明:先配置路由器名称,各个接口IP及其掩码,然后再手工配置静态路由:配置静态路由的格式为:Router(config)#ip route [destination_network] [mask] [next_hop_hop_address or exitinterface] [administrative_distance] [permanent],在命令格式中,1)destination_network 是指所要到达的目的网络2)mask 为目的网络的子网掩码。

3)next_hop_address是指下一跳的IP地址,所谓下一跳是指数据包向目的地址前进的下一个路由器的端口,当然必须保证这个端口的IP地址可以PING通。

有时候在next_hop_address 这个位置上用 exitinterface,就是数据包离开路由器的接口,但是这种配置方式只可以用于端到端的连接,比如说广域网,在以太网中就不可以使用这种配置方式。

4)Administative_distance 管理距离(可选),静态路由默认的管理距离是1,可以通过这个参数修改这个权值。

路由协议详解

路由协议详解

3.配置实例
(1)路由器RA的配置 在路由器RA上指定凡是目的地址是 192.168.30.0/24网段的数据包将由RA的串 行接口Serial 0/2(简写为S0/2)发送出去. 具体配置方法如下,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进 行配置. 方法一:RouterA_config#ip route 192.168.30.0 255.255.255.0 192.168.20.2 方法二:RouterA_config#ip route 192.168.30.0 255.255.255.0 S0/3
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
6.2.3 距离矢量,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
1.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算 法,也称贝尔曼-福特算法.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计算网络中所有链路的向量(即什么方向)和距离 (有多远).它是为小型网络环境设计的,在大型 网络环境下,这类协议在学习路由及保持路由时将 产生较大的流量,占用过多的带宽.距离向量路由 协议在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来计算到达目的地要 经过的路由器数. 基于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的路由协议包括RIP, IGRP等.
2.RIP诊断命令
(1)命令:show ip rip (2)命令:show ip protocol (3)命令:debug ip rip
6.5 OSPF协议
6.5.1 OSPF概述 OSPF是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由优 先协议)的缩写. 它是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nternet工程任务组)组织开发的一个基于链路状态 的内部网关协议的典型代表.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 (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与RIP相对, 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RIP是距离向量路由 协议.链路是路由器接口的另一种说法,因此 OSPF也称为接口状态路由协议.

软考 网络工程师 路由选择协议知识汇总

软考 网络工程师 路由选择协议知识汇总

路由选择协议知识汇总网络工程师考试对于路由选择协议的考查,主要包括计算机互联网络系统中信息包的传递和路由选择过程、各种常用路由选择技术的特性,以及不同路由选择协议间的区别与联系。

从近几次考试的真题来看,本知识点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基本上每次考试都有涉及,如RIP、OSPF、IGRP等常见路由协议,更加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考查。

具体如表1-1所示:表1-1 路由选择协议的应用范围考试时间分值题号与知识点05.056分【35】【36】RIP内部网关协议【37】OSPF协议【38】OSPF拓扑数据库【39】OSPF协议【40】BGP4边界网关协议05.114分【37】距离矢量路由协议【38】BGP外部网关协议【39】OSPF协议更新时间【40】OSPF协议指定路由器DR06.051分【23】OSPF协议06.113分【24】IGRP路由更新周期【25】RIPv1与RIPv2的区别【26】OSPF协议07.052分【23】BGP 协议的作用【24】RIP协议07.114分【23】OSPF协议基础知识【24】RIP协议与水平分割法【25】链路状态协议与距离矢量协议【26】自治系统AS 下面就几种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以及它们之间区别与联系进行具体介绍:一、路由选择协议的应用范围根据路由选择协议的应用范围,可以将其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外部网关协议(EGP)和核心网关协议(GGP)三大类。

其分类如图1-1所示:图1-1 路由选择协议的应用范围l 自治系统(AS):是指同构型的网关连接的互连网络,通常是由一个网络管理中心控制的。

l 内部网关协议(IGP):在一个自治系统内运行的路由选择协议,主要包括RIP 、OSPF 、IGRP 、EIGRP 等。

l 外部网关协议(EGP):是指在两个自治系统之间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最新的EGP 协议是BGP ,其主要的功能是控制路由策略。

l 核心网关协议:Internet 中有个主干网,所有的自治系统都连接到主干网上,主干网中的网关称为核心网关,核心网关之间交换路由信息时使用的是核心网关协议GGP 。

计算机网络的路由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路由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路由协议计算机网络的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一种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通信协议,用于在网络中寻找合适的路径,将数据包从源地址发送到目的地址。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中,路由协议对于数据信息的传输速度、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路由协议的定义、工作原理、分类以及最常用的路由协议四个方面来探讨计算机网络的路由协议。

一、路由协议的定义简单地说,路由协议就是一组规则,用以在网络中实现数据包的转发。

它通过将数据包从源地址发送到目的地址的路径寻找,实现网络通信。

路由协议通常采用“跳数”与“成本”等指标来决策最优路径,以提高网络性能的同时也保证了网络的可靠传输。

二、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以下步骤来描述:1、当一个数据包产生时,它会被发送到通信网络上。

2、路由器会接收到来自通信网络上的数据包,然后尝试查找最佳路径。

为了做出最佳决策,路由器需要评估它与每个连接的成本,并且通过跳数等指标来判断该路径是否可用。

3、一旦路由器决策出最佳路径,就会将该数据包发送到最佳路径上,以最短的时间和距离将数据包从源地址发送到目的地址。

4、在数据包到达目的地址之前,它可能会经历多个路由节点。

每个节点将检查下一跳的最优路径,并沿着路径继续转发。

最后,当数据包到达目的地时,路由器或者交换机将重新组装所有的数据包,并将其发送到接受方。

三、路由协议的分类1、静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是一种手动配置路由表的方法,它需要管理员手动添加或删除路由规则。

这种协议适用于网络规模较小的情况,例如家庭局域网或小型企业网络。

静态路由协议的优点是灵活性较高,因为管理员可以手动控制路由规则,从而使网络更加安全,并且不会降低网络的性能。

缺点是手动添加和修改路由规则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并且在网络拓扑变化时,需要手动更新路由表,比较繁琐。

2、动态路由协议动态路由协议是一种自动配置路由表的方法。

它可以监测网络拓扑变化,并使用每一个节点的路由表信息来计算网络中的最短路径。

路由协议有哪些

路由协议有哪些

路由协议有哪些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确定下一跳路由的规定或者协议。

根据不同的网络拓扑和需求,存在多种不同的路由协议。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路由协议。

1. 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

它需要管理员手动指定网络之间的路径,适用于小型网络或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

静态路由的好处是配置简单,短期内不会产生大规模变动,但是当网络规模较大或者拓扑结构变动频繁时,静态路由需要手动修改、更新和维护,工作量较大。

2. RIP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使用Hop计数(即经过多少个路由器)来确定最佳路径。

RIP协议中,每个路由器定期向相邻路由器广播其路由表信息,然后相邻路由器将其自己的距离添加到该信息中,并将信息再传递给相邻路由器。

这个过程会重复进行,直到整个网络的路由表信息一致。

然后,路由器利用这些信息,根据Hop计数选择最佳路径。

3. OSPF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协议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不同于距离向量协议使用Hop计数,OSPF通过测量链路的成本来确定最佳路径。

OSPF路由器之间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建立一个抽象拓扑图,并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

该协议支持更复杂的网络拓扑,并提供了更好的可扩展性和快速收敛的能力。

4. BGP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协议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用于在互联网中选择最佳路由。

BGP协议通过交换路由信息,建立IP网络的图谱,并根据不同的路径属性选择最佳路径。

BGP协议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强大的安全性,因此在大规模或复杂的企业网络和互联网中得到广泛应用。

5. EIGRP协议(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EIGRP协议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思科公司独有的路由协议。

主流路由器协议的介绍和总结

主流路由器协议的介绍和总结

主流路由器协议的介绍和总结一、前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家庭或者办公场所中网络设备越来越普遍。

路由器作为网络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路由器的核心协议也就成了人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重点。

本篇文章将介绍主流路由器协议,以及其相关概念。

二、什么是路由协议路由协议是一种网络协议,可以使不同的网络设备彼此通讯。

在路由器中,路由协议用来确定数据包如何转发到接收方设备。

在网络中,路由协议使得不同的网络设备可以相互连接并形成一个整体网络。

路由协议分为两种:1. 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用于同一个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之间传递信息。

2. 外部网关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EGP):用于两个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传递信息。

三、主流路由器协议介绍及总结1. OSPF协议OPS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是一个链路状态协议,它基于Dijkstra算法,用于管理路由。

OSPF协议使用路由器之间的链路状态数据来确定最短路径,可以同时支持IPv4和IPv6。

OSPF协议可以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及其变化,动态计算网络中可达的路由。

OSPF协议是一个开放协议,可以支持多厂商产品的互操作性。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

RIP协议以固定的时间间隔从一个路由器向相邻路由器传递其路由表中的全部路由信息。

它的最大跳数是15个,超过这个跳数的路由都会被丢弃。

RIP协议在配置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等方面有不错的效果。

3. BGP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协议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它是ISP和恒定的多本地自治系统(AS)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重要协议。

因此,在ISP网络中,BGP协议也被称为ISP核心协议。

BGP协议可以获取AS的路由表数据,经过BGP过滤器等模块对数据进行筛选,从而选择最优的路由。

RIP路由协议汇总

RIP路由协议汇总

RIP路由协议汇总1、RIP overview:1. rip是tcp/ip协议开发的第一个路由选择标准;是一个distancevector协议,协议号为17;利用UDp来封装数据,用520端口发送接受更新。

2. rip适用于小型网络,路由器数目不大于15台(默认16台不可达),广播更新。

3. 发送和接收的更新为路由表条目,并且每个更新包最多携带25条路由条目。

4. 基本原理:每个启动RIP协议的端口发出目标为255.255.255.255的广播(RIP Request message),其邻居路由器收到后发送他所知道的路由表信息(Response message),同时在发出后出端口的时候将hop count加1(如果路由表中显示的跳数为“1”则表示通告路由器是与自己直连的)以上过程周期性执行(默认30秒一次);当接收方收到更新后就作如下处理:⑴更新信息是自己没有的,则加入路由表。

⑵更新信息的目标是自己有的,则比较跳数,如果比自己原有的小则更新路由表;如果跳数比较大或为不可达(跳数大于15),则看更新信息的源地址(即为自己去往目标的下一跳),是否与自己原来的下一跳一样,如果不一样则丢弃此更新;如果一样,这时为了防止有不断变化的产生会启动抑制计时器(Holddown timer)默认180秒,同时将该路由设为不可达,如果在180秒后还收到同样的更新消息则接受。

⑶对于接受的更新在加入路由表的同时会附加一个无效计时器(Invalidation timer)默认180秒,即在180秒后还没收到相关更新信息则认为不可达设跳数为16,如果在过60秒(一共240秒)还没收到则从路由表中删除该条路由(刷新计时器(flush timer))。

这样做的好处是防止了路由黑洞⑷为了防止同时发更新造成广播风暴,随机设置一个25.5~30秒的数值以实现不同时送更新,这就是debug时看到的更新间隔不为30秒的原因。

5. 产生的问题和解决:⑴环路问题:A-B-C-①:设网络收敛后,ABC为三台路由器,①为一个网段如果该网段发生故障,则C可以知道,其将①设为不可达(hop=16)然后等待下一次更新时间去向B发送更新,但是如果B先更新,C会收到这样一条消息说:“B可以去①跳数为2跳,那么C比较后(比16小)更新路由表;问题产生了当有数据发向①时,B将数据转给C,C在将数据给B不断循环直到TTl =0。

(完整版)ISIS路由协议详解

(完整版)ISIS路由协议详解

ISIS路由协议详解1、基本概念IS-IS,即中间系统(Intermediate System)到中间系统的域内路由信息交换协议,它最初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它的无连接网络协议设计的一种动态路由协议。

为了提供对IP 的路由支持,IETF对IS-IS进行了扩充和修改,使它能够同时应用在TCP/IP和OSI环境中,称为集成化IS-IS。

IS-IS属于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使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进行路由计算。

在IS-IS系统中,IS相当于TCP/IP系统中的路由器,是IS-IS协议中生成路由和传播路由信息的基本单元;ES相当于TCP/IP中的主机系统。

ES不参与路由协议的处理,在ISO中使用专门的ES-IS协议定义终端系统与中间系统间的通信,而在TCP/IP网络中,使用ARP、DHCP 等协议取代ES-IS协议;RD(路由域)相当于TCP/IP中的自治系统;Area是路由域的细分单元,与OSPF概念相同。

OSI给IS-IS定义了4个路由级别,即level-0到level-3。

Level-0存在于ES与IS之间,由ES-IS协议来完成,在TCP/IP网络中,这个级别由ARP协议完成;Level-1路由存在于同一个区域内的不同IS间,又称为区域内路由。

当IS要发送报文到另外一个IS时,查看报文中的目的地址,发现其位于区域内的不同子网,则IS会选择最优的路径进行转发;如果目的地址不在同一个区域,则IS把数据转发到本区域内最近的Level-1-2路由器上,然后由Level-1-2路由器负责数据转发;Level-2路由存在于同一路由域内的区域间,又称域间路由。

Level-3路由存在于路由域间,每个路由域相当于一个自治系统。

在TCP/IP系统中,Level-3由BGP 协议来完成。

Level-1路由器负责区域内的路由,它只维护一个Level-1的LSDB,该LSDB包含本区域的路由信息,到区域外的报文转发给最近的Level-1-2路由器;Level-2路由器负责区域间的路由,它维护一个Level-2r LSDB,该LSDB包含区域间的路由信息,所有Level-2路由器和Level-1-2路由器组成路由域的骨干网,负责不同区域间通信,骨干网必须是物理连续的;同时属于Level-1和Level-2的路由器称为Level-1-2路由器,Level-1-2路由器维护两个LSDB,Level-1的LSDB用于区域内路由,Level-2的LSDB用于区域间路由。

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协议

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协议

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协议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使用互联网上的各种服务和资源,全靠计算机网络连接各个主机和服务器间的数据传输。

而这种复杂的传输,并不是人为进行的,而是依靠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是一种网络协议,其主要功能是在计算机网络中确定数据通信的路由路径,以便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如果没有路由协议,那么数据传输就只能由人为指定,无法进行自动化和自发性的传输。

路由协议通常由网关路由器或其他节点存储在路由表中,并不断更新以实现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

路由协议分为两类: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

内部网关协议主要用于组织内部的数据传输,例如为局域网中的节点分配IP地址,并确保数据能准确传输。

常用的内部网关协议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Vector Routing Protocol)、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以及路径矢量路由协议(Path Vector Routing Protocol)。

外部网关协议主要用于组织组织间的数据传输,例如允许不同组织之间的主机互相访问,这就需要使用一种统一的外部网关协议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完成。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VR)也称为贝尔曼-福德算法,是一种基于距离的路由算法。

这种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每个节点将自身到目标节点的距离作为改进路由的依据,然后将距离信息传递给相邻节点,并计算出最短路径。

虽然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有着简单、实用等优点,但该协议可能会导致环路问题,并不适用于大型网络。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SR)也称为迪杰斯特拉算法,是一种基于链路的路由算法。

这种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网络中的每个节点中都保存一个能够反映自身与各节点之间距离的路由表,在整个网络中寻找最短路径。

这种协议能够保证网络拓扑的完整性,并避免了环路问题。

路径矢量路由协议(PVR)又称为BGP协议,是一种基于路径的路由算法。

常用路由协议及优先级

常用路由协议及优先级

常用路由协议及优先级一、引言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计算机在网络中找到正确的路径,从而实现数据传输。

常用的路由协议有很多种,每种协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缺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常用的路由协议及其优先级。

二、常用路由协议1. 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一种手动配置的路由方式,管理员需要手动输入目标地址和下一跳地址。

这种方式适用于小型网络或者网络拓扑结构比较简单的场景。

2.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协议,它通过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信息来与其他节点交换信息。

RIP适用于小型网络或者拓扑结构比较简单的场景。

3.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协议,它可以在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中实现快速收敛和高效传输。

OSPF适用于大型企业网络或者ISP网络。

4.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是一种广域网协议,它主要用于互联网上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通信。

BGP可以实现路由的策略控制和优化,适用于大型ISP网络。

三、常用路由协议的优先级1. BGP > OSPF > RIP > 静态路由BGP是最高优先级的路由协议,因为它主要面向互联网上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通信。

其次是OSPF,因为它可以在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中实现快速收敛和高效传输。

RIP和静态路由是较低优先级的路由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或者拓扑结构比较简单的场景。

2. 动态路由 > 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优先于静态路由协议,因为动态路由可以自动更新和维护路由表信息,减少管理员的配置工作量。

而静态路由需要管理员手动配置目标地址和下一跳地址。

3. 拓扑结构复杂度 > 网络规模当网络拓扑结构比较复杂时,使用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OSPF或者基于BGP协议进行策略控制和优化更加合适。

route协议

route协议

route协议1. 引言路由协议是网络中路由器之间用于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它们在互联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负责决定数据包在网络中的最佳路径。

本文将深入探讨三种主要的路由协议:RIP、OSPF和BGP,它们的运作方式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2. RIP协议概述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

它使用跳数作为衡量路径质量的唯一标准。

RIP通过UDP的520端口进行通信。

3. RIP协议工作原理路由器启动RIP后,会周期性地发送路由更新报文,同时监听来自其他路由器的路由更新报文。

当收到一个更新报文时,路由器会根据更新报文中的距离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如果收到一个比当前路由更优的路径,路由器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如果收到一个更差的路径,路由器会保持当前路径不变。

RIP 中的距离是以跳数计量的,最大跳数为15,超过15跳被认为是不可达的。

4. RIP协议的局限性RIP虽然简单,但在大型网络中可能不是最有效的协议。

其主要限制是路径选择的灵活性差和收敛速度慢。

此外,RIP只考虑了跳数作为路径质量的度量,这可能不适用于所有网络环境。

5. OSPF协议概述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种基于SPF(Shortest Path First)算法的内部网关协议。

它使用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通过建立每个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来计算最短路径。

OSPF通过89端口进行通信。

6. OSPF协议工作原理路由器启动OSPF后,会先进行邻居发现和邻接关系建立过程,然后交换链路状态信息。

通过链路状态信息的交换,每个路由器都能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

然后,路由器使用SPF算法计算最短路径,并构建路由表。

OSPF协议使用类型-长度-值(TLV)格式的报文来传输链路状态信息,其中包含了许多可选参数以支持各种扩展功能。

7. OSPF协议的优点OSPF的优势在于其高效的路由选择能力、快速收敛和对大型网络的良好支持。

路由协议有哪些

路由协议有哪些

路由协议有哪些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确定数据包传输路径的一种协议。

在网络中,路由器通过路由协议来交换路由信息,以确定最佳的数据传输路径。

不同的路由协议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路由协议。

1. 静态路由协议。

静态路由是一种手工配置的路由方式,管理员需要手动设置路由表,指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静态路由的优点是配置简单,对网络流量有较好的控制。

但是静态路由的缺点也很明显,当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需要手动修改路由表,维护成本较高。

2. RIP协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最早的动态路由协议,它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

RIP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但是对于大型网络来说,由于其收敛速度慢和跳数限制,性能较差。

3. OSPF协议。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它使用带宽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

OSPF协议适用于中大型网络,具有快速收敛、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和路由聚合等优点。

但是OSPF协议配置复杂,占用大量内存和计算资源。

4. BGP协议。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是一种用于互联网的路径选择协议,它基于AS(自治系统)进行路由选择。

BGP协议具有灵活的路由策略和路由过滤能力,支持多路径和路由聚合。

但是BGP协议配置复杂,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来维护。

5. EIGRP协议。

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是思科公司开发的一种高级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EIGRP协议具有快速收敛、低带宽消耗和低延迟等特点,支持VLSM和路由聚合。

但是EIGRP协议是专有协议,只能在思科设备上使用。

总结。

不同的路由协议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和需求。

静态路由适用于小型网络,RIP协议适用于简单的网络环境,OSPF协议适用于中大型网络,BGP协议适用于互联网,EIGRP协议适用于思科设备。

路由协议分类

路由协议分类

路由协议分类
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协议,用于控制和管理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

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将路由协议分为以下几类:
1. 静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是一种手动配置的路由方式,它不会动态地调整路由表。

管理员需要手动指定网络地址和下一跳路由器。

由于它不具备自适应能力,因此只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网络。

2. 动态路由协议:动态路由协议是一种自适应的路由方式,它可以根据网络拓扑和流量情况自动调整路由表。

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OSPF和BGP等。

3. 内部网关协议(IGP):内部网关协议是一种用于控制同一自治系统内部通信的路由协议。

常见的IGP有RIP和OSPF等。

4. 外部网关协议(EGP):外部网关协议是一种用于控制不同自治系统之间通信的路由协议。

常见的EGP有BGP等。

5. 路由信息协议(RIP):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动态路由协议,它使用跳数作为路由选择的度量标准。

但是由于其跳数限制,因此只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网络。

6.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动态路由协议,它可以自适应地调整网络拓扑,提高路由选择的效率。

由于其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大型企业网络中被广泛使用。

7. 边界网关协议(BGP):BGP是一种用于控制不同自治系统之
间通信的动态路由协议,它可以根据自治系统之间的策略来选择路由。

BGP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在互联网中被广泛使用。

RIP路由协议详解

RIP路由协议详解

RIP路由协议详解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是一种常用的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在小型企业或家庭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

本文将详细介绍RIP 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RIP 是一种属于距离向量应用的路由协议,以 Bellman-Ford 算法为基础。

它使用跳数 (hop count) 作为度量标准,即以网络中的路由器跳数来衡量路径长度,从而进行路由选择。

RIP 路由协议使用 UDP 协议运行在端口520上,并通过周期性的交换路由表信息来保持网络的稳定性。

RIP协议的核心原则是:每个路由器定期广播它所知道的路由信息,以及它与邻居路由器的跳数。

路由器收到邻居路由器的路由信息后,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信息与其他邻居路由器分享。

这样,每个路由器都能够掌握整个网络的路由信息,并能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1.最大跳数限制:RIP路由协议规定网络中最大跳数限制为15跳。

如果路径中的跳数超过15跳,则被认为是不可达的。

这是为了避免无限循环和路由环路的产生。

2.广播机制:RIP路由器会定期向相邻的路由器广播路由表信息,以便邻居路由器能够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

广播的频率可以通过路由器的配置进行调整。

3.路由更新:RIP路由协议采用周期性的路由更新机制,通常每30秒进行一次更新。

在更新期间,路由器会互相交换最新的路由信息,并根据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4. 路由毒化:RIP 路由器使用一种称为“路由毒化”(route poisoning)的技术来防止路由环路。

当一条路径不可达时,将其距离值设置为16,即告诉其他路由器该路径不可达。

其他路由器收到该信息后,将该路径标记为不可达,从而避免数据包陷入无限循环。

尽管RIP路由协议在一些小型网络中仍然使用广泛,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1.慢速:RIP路由协议中的路由更新机制较为频繁,会浪费网络带宽和处理资源。

在大型网络中,这可能导致路由表信息传输的延迟,影响数据传输的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由协议(RIP、OSPF、EIGRP和BGP) 整理路由协议(RIP、OSPF、EIGRP和BGP) 整理对于路由器而言,要找出最优的数据传输路径是一件比较有意义却很复杂的工作。

最优路径有可能会有赖于节点间的转发次数、当前的网络运行状态、不可用的连接、数据传输速率和拓扑结构。

为了找出最优路径,各个路由器间要通过路由协议来相互通信。

需要区别的一点是:路由协议与可路由的协议是不是等同的。

如TCP/IP和IPX/SPX,尽管它们可能处于可路由的协议的顶端。

路由协议只用于收集关于网络当前状态的数据并负责寻找最优传输路径。

根据这些数据,路由器就可以创建路由表来用于以后的数据包转发。

除了寻找最优路径的能力之外,路由协议还可以用收敛时间—路由器在网络发生变化或断线时寻找出最优传输路径所耗费的时间来表征。

带宽开销—运行中的网络为支持路由协议所需要的带宽,也是一个较显著的特征。

尽管并不需要精确地知道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你还是应该对最常见的路由协议有所了解:RIP、OSPF、EIGRP和BGP(还有更多的其他路由协议,但它们使用得并不广泛)此外还IGRP路由选择协议,它是Cisco公司设备专用协议,其它非Cisco设备不能使用这样协议。

对这四种常见的路由协议描述如下。

(1) 为IP和IPX设计的RIP(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最早先的路由协议,但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这是由于它在选择两点间的最优路径时只考虑节点间的中继次数这个原因的缘故。

例如,它不考虑网络的拥塞状况和连接速率这些因素。

使用RIP的路由器每30秒钟向其他路由器广播一次自己的路由表。

这种广播会造成极大的数据传输量,特别是网络中存在有大量的路由器时。

如果路由表改变了,新的信息要传输到网络中较远的地方,可能就会花费几分钟的时间;所以RIP的收敛时间是非常长的。

而且, RIP还限制中继次数不能超过16跳(经过16台路由器设备)。

所以,在一个大型网络中,如果数据要被中继16跳以上,它就不能再传输了。

而且,与其他类型的路由协议相比, RIP还要慢一些,而安全性却差一些。

(2)为IP设计的OSPF(开放的最短路径优先):这种路由协议弥补了RIP的一些缺陷,并能与RIP在同一网络中共存。

OSPF在选择最优路径时使用了一种更灵活的算法。

最优路径这个术语是指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效率最高的路径。

在理想的网络环境中,两点间的最优路径就是直接连接两点的路径。

如果要传输的数据量过大,或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损耗过大,数据不能沿最直接的路径传输,路由器就要另外选择出一条还要通过其他路由器但效率最高的路径。

这种方案就要求路由器带有更多的内存和功能更强大的中央处理器。

这样,用户就不会感觉到占用的带宽降到了最低,而收敛时间却很短。

OSPF是继RIP之后第二种使用得最多的协议。

(3)为IP、IPX和Apple Talk而设计的EIGRP (增强内部网关路由协议):此路由协议由Cisco公司在20 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

它具有快速收敛时间和低网络开销。

由于它比OSPF. EIGRP容易配置和需要较少的CPU,也支持多协议且限制路由器之间多余的网络流量。

(4)为IP、IPX和Apple Talk而设计的BGP(边界网关协议):BGP是为因特网主干网设计的一种路由协议。

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对路由器需求的增长推动了对BGP这种最复杂的路由协议的开发工作。

BGP的开发人员面对的不仅是它能够连接十万台路由器的美好前景,他们还要面对解决如何才能通过成千上万的因特网主干网合理有效地路由的问题注:cisco的静态路由、RIP、OSPF、EIGRP、IGRP、IS-IS、BGP的管理距离..rip(v1、v2):120igrp:100eigrp(内部):90eigrp(外部):170eigrp(归纳/路由):5ospf:110isis:115bgp(外部):20bgp(内部):200直连的接口:0接口为出口的static route:0接口为下一跳router出口的static router :1路由协议(RIP、OSPF、EIGRP和BGP) 整理2理距离就是人为指定的一个数字由这个数字来代表路由协议的优先度数字越小越优先采用这个路由协议通告的路由比如静态路由的默认的管理距离是0 rip是120 如果到达某个网段的路由通告由这两个同时通告则会采用静态路由通告的路径最大跳数主要是针对的距离矢量的路由协议来说的是说的这样的路由协议能把一个路由通告传送过最多多少个路由器比如说rip的最大跳数是15 则有rip协议传输通告的某个路由只可以通过15次路由器(重复通过也算做一次)如果第16次到达某个路由器则这个路由器会认为这个传送过来的路由是不可到达的路由协议(RIP、OSPF、EIGRP和BGP) 整理3常用路由协议的分析及比较/RIP/IGRP/OSPF/BGP 摘要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协议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一个网络的性能,而路由协议的选择又相当复杂。

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常用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并对各种协议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以帮助网络设计工程师在设计网络时,能够正确地选择路由协议。

关键词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动态路由1 概述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其相应的路由表称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

静态路由表由网络管理员在系统安装时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后由网络管理员手工修改路由表。

动态路由随网络运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路由器根据路由协议提供的功能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由此得到动态路由表。

根据路由算法,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基于Bellman-Ford算法,主要有RIP、IGRP(IGRP为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基于图论中非常著名的Dijkstra算法,即最短优先路径(Shortest Path First,SPF)算法,如OSPF。

在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而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路由器将链路状态信息传递给在同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

根据路由器在自治系统(AS)中的位置,可将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也叫域间路由协议)。

域间路由协议有两种:外部网关协议(EGP)和边界网关协议(BGP)。

EGP是为一个简单的树型拓扑结构而设计的,在处理选路循环和设置选路策略时,具有明显的缺点,目前已被BGP代替。

EIGRP是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是一种混合协议,它既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特点,同时又继承了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优点。

各种路由协议各有特点,适合不同类型的网络。

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2 静态路由静态路由表在开始选择路由之前就被网络管理员建立,并且只能由网络管理员更改,所以只适于网络传输状态比较简单的环境。

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特点:•静态路由无需进行路由交换,因此节省网络的带宽、CPU的利用率和路由器的内存。

• 静态路由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在使用静态路由的网络中,所有要连到网络上的路由器都需在邻接路由器上设置其相应的路由。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 有的情况下必须使用静态路由,如DDR、使用NA T技术的网络环境。

静态路由具有以下缺点:• 管理者必须真正理解网络的拓扑并正确配置路由。

• 网络的扩展性能差。

如果要在网络上增加一个网络,管理者必须在所有路由器上加一条路由。

• 配置烦琐,特别是当需要跨越几台路由器通信时,其路由配置更为复杂。

3 动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两种协议各有特点,分述如下。

1. 距离向量(DV)协议距离向量指协议使用跳数或向量来确定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的距离。

不考虑每跳链路的速率。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不使用正常的邻居关系,用两种方法获知拓扑的改变和路由的超时:• 当路由器不能直接从连接的路由器收到路由更新时;• 当路由器从邻居收到一个更新,通知它网络的某个地方拓扑发生了变化。

在小型网络中(少于100个路由器,或需要更少的路由更新和计算环境),距离向量路由协议运行得相当好。

当小型网络扩展到大型网络时,该算法计算新路由的收敛速度极慢,而且在它计算的过程中,网络处于一种过渡状态,极可能发生循环并造成暂时的拥塞。

再者,当网络底层链路技术多种多样,带宽各不相同时,距离向量算法对此视而不见。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这种特性不仅造成了网络收敛的延时,而且消耗了带宽。

随着路由表的增大,需要消耗更多的CPU资源,并消耗了内存。

2. 链路状态(LS)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没有跳数的限制,使用“图形理论”算法或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更短的收敛时间、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和CIDR。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在直接相连的路由之间维护正常的邻居关系。

这允许路由更快收敛。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在会话期间通过交换Hello包(也叫链路状态信息)创建对等关系,这种关系加速了路由的收敛。

不像距离向量路由协议那样,更新时发送整个路由表。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只广播更新的或改变的网络拓扑,这使得更新信息更小,节省了带宽和CPU利用率。

另外,如果网络不发生变化,更新包只在特定的时间内发出(通常为30min到2h)。

3.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和距离向量路由协议的比较4 常用动态路由协议的分析4.1 RIPRIP(路由信息协议)是路由器生产商之间使用的第一个开放标准,是最广泛的路由协议,在所有IP路由平台上都可以得到。

当使用RIP时,一台Cisco路由器可以与其他厂商的路由器连接。

RIP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它们均基于经典的距离向量路由算法,最大跳数为15跳。

RIPv1是族类路由(Classful Routing)协议,因路由上不包括掩码信息,所以网络上的所有设备必须使用相同的子网掩码,不支持VLSM。

RIPv2可发送子网掩码信息,是非族类路由(Classless Routing)协议,支持VLSM。

RIP使用UDP数据包更新路由信息。

路由器每隔30s更新一次路由信息,如果在180s内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回应,则认为去往该路由器的路由不可用,该路由器不可到达。

如果在240s后仍未收到该路由器的应答,则把有关该路由器的路由信息从路由表中删除。

RIP具有以下特点:• 不同厂商的路由器可以通过RIP互联;• 配置简单;• 适用于小型网络(小于15跳);• RIPv1不支持VLSM;• 需消耗广域网带宽;• 需消耗CPU、内存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