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之---边塞诗情感(学生版)
一到六年级边塞古诗
一到六年级边塞古诗
哎呀,咱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那可是学了不少精彩的边塞古诗呢!
就说王昌龄的吧,“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你想想,那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沧桑,多少战士出征之后就再也没能回来,这得多让人感慨啊!这不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为了梦想离家打拼,却不知归期的人们吗?
还有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那黄河好像一直流淌到了天上的白云之间,孤零零的一座城立在那高耸的群山之中。
这画面,难道不像一个孤独的孩子站在茫茫人海里吗?
再看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战士们正准备开怀畅饮那美味的葡萄酒,却被马上的琵琶声催促着上战场。
这是不是就像我们正玩得高兴,突然被爸妈叫去写作业一样无奈?
边塞诗里,有战士们的豪情壮志,有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有对战争的无奈和痛恨。
它们就像一扇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那个遥远的、充满战火与豪情的世界。
我觉得啊,这些边塞古诗真的是太有魅力啦,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的情感和风景,难道你不这么认为吗?。
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 第21课《古诗三首 出塞》(教学课件)-( 统编版)
自学提示
再读古诗,思考:
1.读了前两句诗,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2.古诗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想象画面
读了前两句诗,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
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 冷荒凉的的边关。
守卫关塞的将士们抬头望月, 思念着家乡的亲人。
王昌龄
了解作者
王昌龄(698—756)
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 边塞诗人王之涣并称为“边塞二王” ,世称“七绝圣手”“诗家天子”。 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学习任务三
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听读古诗,然后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sài
出塞
[唐] 王昌龄
qín
秦时/明月/汉时关,
zhēng
主题思想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 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选派良将,早日 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 美好心愿。
拓展延伸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古诗大意: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习作要素:学习写信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有许多爱国诗人写下了千 古流传的爱国诗篇,让我们一 起走进古诗的世界,去感受诗 人当时的心境吧!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学习任务二
解读诗题,了解诗人
解读诗题
边塞诗词 赏析
边塞诗词赏析边塞诗中的戍边士卒是边塞战争的见*人,他们在战争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也就是对整个边塞战争最为真实的反映。
柳中庸《征人怨》赏析岁岁金河复玉关[1],朝朝马策与*环[2]。
三春白雪归青冢[3],万里黄河绕黑山[4]。
[1]金河:又称黑河,流经内蒙中部,入黄河。
唐时有金河县。
故址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
玉关,即玉门关。
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阳关在其东南,均为古时通西域要道。
[2]策:马鞭。
[3]青冢:王昭君墓。
传说塞外草白。
昭君墓常见草*青青,故称。
[4]黑山:又名杀虎山。
在今内蒙呼和浩特附近。
【赏析】柳中庸,名淡,以字行。
中唐河东人,宗元同族。
御史并之弟。
与弟中行,皆有文名。
今存诗十三首。
边塞诗盛于唐代,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的表现戎马征戍,有的描绘异域风光。
有的为征夫写恨,也有的代思妇拟言。
边塞的好题材,在盛唐差不多已经写完。
盛唐以后,写边塞诗是不能不费一点心思了。
柳中庸这首《征人怨》,乍看题目。
觉得有些熟烂。
然而。
诗人却不落窠臼。
此诗虽亦写怨,却非关征人回首、佳人断肠之类。
首句并列两个地名“金河”、“玉关”,二者用“复”字关联,次句出以“马策”、“*环”,中间用“与”字连接,各有一个时间副词,一说“岁岁”,一日“朝朝”。
“金河”、“玉关”都是征战之地,在此意念上,二者绝无分别。
“马策”、“*环”虽为两个事物,却是共同说明马不歇鞍,人不解*的内涵。
“金河”和“玉关”、“马策”与“*环”相比并。
以其重复表现生活的单调,“复”字和“与”字流露一种无可奈何的厌倦之感,换成今天的说法,即:不是金河就是玉关,整天价手不离马策与*环。
而“岁岁”则把这种厌倦之感以时间的无限延伸极大地加重了,就是说,这种生涯无休无止。
“朝朝”又把令人烦厌的重复行为的频率推到极致。
教人难以忍受。
诗人巧妙地利用(诗句)的蝉联偶对的特点,使此种情绪得到最充分的表达。
“马策与*环”对应“金河复玉关”,“朝朝”对应“岁岁”,音节增加一倍,意蕴上则产生相生互补的效果。
1到6年级边塞诗
小学1到6年级边塞诗原文及赏析1、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词赏析: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但是这一句的最后一个“催”字却让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测,众口不一,有人说是催出发,但和后两句似乎难以贯通。
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
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琵琶马上催”,应该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最末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顺着前两句的诗意来看应当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这样理解的话,全诗无论是在诗意还是诗境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了,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
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
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
“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岘傭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
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
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
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七到九年级边塞诗总结
七到九年级边塞诗总结七 - 九年级(人教版)边塞诗总结。
一、七年级边塞诗。
-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壮阔景象,青海湖上空的阴云笼罩着雪山,一座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营造出一种孤寂、苍凉且宏大的氛围。
- 情感表达:后两句直抒胸臆,“黄沙百战穿金甲”写出了战争的频繁和残酷,战士们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历经无数次战斗,铠甲都已磨穿。
“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达了战士们坚定的报国决心,他们誓言不打败敌人绝不归还。
-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颔联中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暗示自己如蓬草般漂泊出“汉塞”,如归雁般进入“胡天”,有一种孤寂、飘零之感。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名句,描绘出了大漠中孤烟升腾、黄河尽头落日浑圆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感极强。
- 情感表达:全诗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时的孤寂心情,同时也展现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
诗人虽有孤寂之感,但在尾联提到“都护在燕然”,也暗示出对边疆战事的关心以及对都护等戍边将士的敬意。
二、八年级边塞诗。
-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上阕描绘了塞下秋天的独特景色,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在层层山峦之中,一座孤城紧闭城门。
这种景象烘托出边塞的荒凉、肃杀。
- 情感表达:下阕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写出了征人对家乡的思念,“燕然未勒归无计”则表明了他们因为还未建立功勋而无法归家的无奈。
最后“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通过描写羌笛之声、满地寒霜以及将军和征夫的失眠落泪,深刻地表现出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和壮志未酬的哀伤。
2.高考古诗分类鉴赏---边塞诗(学生) 安乡一中 龚德国
高考古诗分类鉴赏---边塞诗一.主要知识点高考边塞诗的设题特点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2.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yuán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hàn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qiāng笛、胡笳jiā、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江苏卷)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3.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衬托、对比、用典、夸张、虚实结合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重庆卷)从军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2)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三.课堂自主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专题08 古诗词阅读之情感-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专题08 古诗词阅读之情感【考点分析】《课标》中要求考生具备初步欣赏古诗的能力,其中经常考查考生对诗句作用的分析能力。
在答题中,考生存在脱离诗句、架空分析,生搬硬套、词不达意等问题。
分析诗句作用命题方式通常有:1、某句诗有什么作用?2、某句诗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3.某句诗(词)对全诗(词)感情的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技巧点拨】第一类: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第二类:羁旅思乡诗鉴赏要点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村行》)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唐方干《思江南》)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
第三类:思妇闺情诗鉴赏要点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
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第一组(按诗体分类)](一)咏史诗思想情感示例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夔《慢》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展批评。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二)边塞诗思想情感’:示例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王昌龄《从军行》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杜甫《兵车行》(三)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示例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杜牧《山行》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渊明《归园田居》、王维《山居秋暝》(四)离别诗思想情感示例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煜《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兄弟》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白《赠汪伦》,柳永《雨霖铃》3.坦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4.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孟浩然《宿建德江》[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一)忧国伤时分类示例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官绝句》2.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二)建功报国分类示例1.建功立业的漫望。
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一到五年级所有边塞诗
一到五年级所有边塞诗边塞诗,这个词一提起,很多人就会想起那些高大上的古人,满嘴文绉绉的句子。
但边塞诗有时候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苦涩中带着点甜。
想想,古代的边塞,天高地阔,风吹草低见牛羊,豪情万丈,士兵们在那儿戍边,心里想着故乡的美好,谁不想呢?就像咱们现在,有时候在外面工作,也会想家。
有一首诗,写得特别好,描述了那种孤独的感觉。
诗人一个人在边疆,四周是大山大水,耳边风呼呼地响,心里却是满满的愁。
哎呀,这不就是我们每天在忙碌中常有的心情吗?虽然身边有朋友,工作也忙得不可开交,心里却总想着那片熟悉的地方。
诗人用那种简单的词汇,把这种孤独感描绘得淋漓尽致。
真的是让人忍不住想,哎,家乡的炊烟多么温暖啊!再说到那些壮烈的场面,诗中写士兵们如何在战场上挥洒热血,英勇无畏。
想想,边塞的士兵,那时候多么不容易。
孤独、寒冷、危险,这都是他们每天要面对的。
为了什么呢?为了保护家园,为了心中的理想。
是不是让人觉得特别感动?就像现在的我们,虽然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但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目标,想奋斗,想拼搏。
还有一首诗,描述的是冬天的边塞,白雪皑皑,天地一片苍茫。
诗人站在雪地里,四周静悄悄的,只有风声在耳边呼啸。
这种宁静又让人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这种空落落的感觉,谁没有呢?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忙忙碌碌,有时候就想停下来,给自己放个假,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
而边塞诗中还有很多写景的描写,山川、河流、草原,都被诗人写得栩栩如生。
读着读着,仿佛自己也走进了那片天地,看到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听到牛羊的叫声,心情也变得开阔起来。
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可能是一次旅行,或者是和朋友聚会,那种感觉就像边塞诗中写的那样,让人心旷神怡。
咱们再聊聊那些古代的将军,豪气冲天,誓言要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他们心里也有柔软的一面,常常想着家乡的亲人,想念那一碗热腾腾的汤。
这种矛盾的心情,特别让人感同身受。
像我们现在,有时候在外拼命工作,心里却挂念着家里的小狗,或者是刚学会走路的孩子。
21古诗三首《出塞》(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出塞》(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通过对边塞战事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和对戍边将士的敬意。
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古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出塞》,理解诗中的字词和句意,了解作者王昌龄及边塞诗的相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讨论、分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1. 词汇理解:诗中的一些古汉语词汇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如“龙城”、“飞将”等。
2. 情感把握: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将士的敬仰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诵音频,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
2. 教材:语文课本、练习册。
3. 辅助材料:词汇卡片、历史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城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长城的知识,引入《出塞》的学习。
2. 新授:朗读诗歌,解释生词,逐句解析诗意,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3. 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每组选取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实践:学生模拟戍边将士,创作简短的诗句或故事,体验诗人的情感。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要点,强调诗歌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诗歌内容、生词解释、诗歌手法及其意义。
作业设计1. 背诵作业:背诵《出塞》。
2. 书面作业:解释诗中的生词,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意。
3. 拓展作业:研究王昌龄的其他边塞诗作,比较其风格和主题。
课后反思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将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学生对爱国情感的培养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
《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共含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龙城飞将: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
这里指扬威北方边地的名将。
胡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
但使:只要。
阴山:阴山山脉。
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
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古诗今译还是秦时的明月和边关,万里出生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能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篇2: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清沈德潜《说诗ㄧ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
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
为什么这样平凡的思想竟能写成为一首压卷的绝作呢?原来,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
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
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
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
1至6年级所有的边塞诗
1至6年级所有的边塞诗边塞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特殊体裁,一般指的是描写边塞军民生活和战斗之风景的诗歌。
这种诗歌常常充满了劲歌壮词,抒发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感慨、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战争的忧虑等情感。
以下是关于1至6年级边塞诗的参考内容:一年级:1. 春天的塞外春天的塞外, 风吹草低见牛羊。
马儿欢跑, 骑在马背上,心情好。
边境线上守卫的姐姐哥哥, 英勇的抵抗着风沙。
阳光明媚, 牧歌飘荡在空中,让我们心旷神怡。
2. 塞外的雪塞外的雪, 白茫茫。
勇士们儿, 守边忙。
弯弓射箭, 击退敌。
将祖国守得安宁静。
狼烟四起,双手握紧剑。
守护着边疆,我们是蛮小英雄。
二年级:1. 黄河边的我黄河边的我, 看见秋天的豪情。
沙河飞舞, 唤起我的勇气和斗志。
战马奔腾, 黑云贯日护宏图。
同伴们走来,一起守护着我们的边疆。
2. 塞外的烽火烽火再起,黄金戍卫。
夜幕降临,蓦然听见箫鼓声。
尖啸直上云霄,牵动我奔腾的心脏。
擦干妈妈的眼泪,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戍边仔。
三年级:1. 边塞的春天边塞的春天,绿草如茵。
优优秀秀的印花布,装点了沙漠边沿。
战马奔腾,捧着我们的希望。
我是小哨所的小守卫,爱我的祖国,守护边疆。
2. 我是边塞的花朵我是边塞的花朵,开在黄河两岸。
曾经荒凉的大地,如今变得富饶。
蓝天碧海草原,滋养了我茁壮的身躯。
用心守望, 热爱祖国,在边塞的守护中茁壮成长。
四年级:1. 边关美景大漠边关宽无边,碧草如茵绿丝绵。
塞上风沙与我同,背后泰山镇四方。
边关烽火照云霞,雄鹰盘旋青天上。
凛冽寒风吹千里,敬佩英雄边关传。
2. 我是小边塞我是小边塞,驰骋在牧歌的原野。
黄河水奔流,祖国守护在我手心。
骄傲的我,眼巴巴地等待彩虹的出现。
保卫祖国,就是我行动的使命。
五年级:1. 边塞的战士我是边塞的战士,背负了家国的希望。
白天紧盯天空,晚上卧听虫鸣。
疆土广袤,山河壮美,无尽的风沙尽现勇士身上。
从容不迫地面对一切,拥有不灭的英雄气概。
2. 我的边塞生活边塞的我,看这苍茫天地守护家园。
21古诗三首+课件-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抒发胸中的爱国情
壹 出塞 贰 凉州词 叁 夏日绝句
小朋友们,学古诗 四步骤你还记得吗?
解诗题 知作者
懂诗意 悟诗情
解诗题
到边疆戍守边关
出塞
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军旅生活的诗,它是唐代诗 歌的主要题材之一,诗中充满了激情和豪兴,显示出 充沛的爱国情感,也有反映战争残酷、黯然思乡的一 面。代表人物有高适、王昌龄、岑参、卢纶等。
➢ 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对项羽的情感是怎样的?
充满了敬佩之情。项羽在楚汉相争中兵败乌江,却宁死不屈。 李清照赞赏他的英雄气节和傲然风骨,以他为正面形象来表 达自己对高尚品格的崇尚。
➢ 从《出塞》和《夏日绝句》中能看出诗人对国家命 运有着怎样相同的情感关怀?
都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和关心。《出塞》渴望有良 将保家卫国,《夏日绝句》则是在对南宋朝廷的失望中,借 古讽今,希望国家能有英雄人物重振国威,饱含着爱国之情。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 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 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 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 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 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 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 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生字
cí 结构:左右
词偏旁: 讠 组词:词语、单词
zuì 结构:左右
醉偏旁: 酉 组词:醉酒、喝醉
cuī 结构:左右
催偏旁: 亻 组词:催促、催眠
想要
催促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 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译文: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 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边塞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岑参的边塞诗1、作者生平:岑参(715-769)是盛唐边塞诗的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经历有密切关系。
他向往从军立功,把它当作求取功名的一条主要途径。
从军前,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终日不得意,出门何所之。
从人觅颜色,自叹是男儿。
”(《江上春叹》);“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
”(《玉门关盖将军歌》);“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自从天宝八年(749)开始,岑参两度出塞,先赴安西任掌书记,后赴北庭任节度判官,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边塞生活,历练成为一个边塞诗人。
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及价值在于充满了山川奇气和壮志。
所谓山川奇气,即以边疆自然风光作为诗歌意象,在绝域的荒凉和广漠中挖掘庄严和美丽,并加以热烈歌颂,这是岑参诗歌的独到之处。
所谓爱国壮志,即抒写边防将士保卫边疆的正气。
在艺术上,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是他的特长。
岑参诗常用的表现手段是: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和合理的夸张。
譬如以梨花喻雪,以“一团旋风桃花色”比喻骏马,以刀割面比喻寒风,都是新奇的。
夸张更为常见,譬如“一川碎石大如斗”(《走马川行》);“都护宝刀冻欲断”(《天山雪歌》)都是富有表现力的夸张。
诗体形式上,岑参长于七言古诗,容量大,内容丰富,气势充沛。
2、诗风:奇情壮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
岑参的边塞诗句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感情热烈,气势雄浑,场景壮阔,色彩瑰丽,想象丰富,句式跳跃,语言奔放。
他的作品写奇景,抒奇情,有奇采。
(1)奇景:边塞奇异壮丽的风光如写火山:“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又如写热海:“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燕砂砾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下文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分析诗人所擅长的奇景刻画。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里的边塞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里的边塞诗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以描写边疆戍边生活和抒发对国家边疆的忧虑与热爱为主要内容。
小学生在背诵古诗词时,了解一些边塞诗对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了解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首小学生必背的边塞诗:1.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塞下曲·其三》李白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5.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6.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8.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些边塞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反映了古代诗人对国家边疆的深厚感情和对戍边将士的崇高敬意。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上课版边塞诗四首
拓展 阅读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七绝圣手”王昌龄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中,王昌龄 是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位诗人。他的七言 绝句,历来与李白并称,代表唐代七绝 的最高水平,因此王昌龄被后人誉为 “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主要有三类:边 塞诗、宫怨闺情类和送别诗。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 2、欣赏品味。
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én shēn
岑参
jí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qiú 千树万树梨花开。qīn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bó
lán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zhuó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qiāng 中军置酒饮归客,chè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整体感知
行,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军行,写 军队生活的乐府古题,王昌龄共写《从 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 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 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诗歌鉴赏
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一、《从军行》(唐·王昌龄)(一)作者介绍王昌龄(698 - 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以七绝见长,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其诗作内容丰富,既反映了边疆的战争生活,又表达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二)生字词1. 生字- “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这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右边部分的笔画顺序。
- “岳”(y uè):本义是高大的山,在诗中“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虽未直接出现,但在理解边塞环境的大背景下,对山川的认知有助于理解诗意。
2. 多音字- “还”:在诗中“不破楼兰终不还”中读“huán”,表示归还、返回。
它还有另一个读音“hái”,如“还有”。
(三)重点字词解释1. “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3. “长云”:层层浓云。
4.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
5.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
6. “穿”:磨破。
7. “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8.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四)诗词大意青海湖上空的阴云笼罩着雪山,一座孤城遥望着玉门关。
战士们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铠甲都磨穿了,但他们发誓如果不打败敌人就永不归还。
(五)全文译文青海湖上的乌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上远远地望着玉门关。
在黄沙漫天的西北,战士们身经百战,铠甲都已磨穿,但是他们的心中怀着坚定的信念:不打败楼兰的敌人,绝不返回故乡。
(六)赏析1. 意境雄浑- 诗的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绘出了一幅广阔而又苍凉的边塞景象。
青海湖、雪山、长云、孤城、玉门关,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勾勒出西北边陲的地理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古诗阅读之边塞诗情感教师:唐英凤(一)真题回顾:(201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习题。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2012湖南长沙)(一)使至寨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走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二、【知识梳理】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这些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诗歌至今仍在我们耳边回响。
学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借助注释,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感受边塞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读懂浅易边塞诗,并学会改写诗歌、以诗译诗。
唐代边塞诗繁荣原因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派1、初唐代表:骆宾王他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过边塞诗。
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岑参、高适、李益、王维等边塞诗特点(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边 塞 诗含 义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代表诗人王昌龄、岑参、高适常见景物 (特点:荒 凉、单调、旷远、开阔 等)边塞景观:秋月、孤城、黄沙、冰雪、大漠、惨烈悲壮的战役思想情感 (应注意: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往往是 复杂的,往往是几种感情 交织在一起与战争有关的器物:旗鼓、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与战争有关的地点:楼兰、天山、阴山、长城、玉门关、瀚海、轮台等与边塞有关的乐器或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驰骋疆场,奋勇杀敌报国的豪情。
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例: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厌恶连年战事,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例: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与赞美。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描写边塞环境恶劣、生活艰苦。
以此反衬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例: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表达征人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例: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三、【课堂精讲】1.经典·边塞诗之《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作者: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雁门太守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军城早秋》一诗,完成以下题目。
•军城早秋•唐·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①,朔云边月满西山②。
•更催飞将追骄虏③,莫遣沙场④匹马还。
【注释】①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
唐民谣:“将士长歌入汉关。
”②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
月:一作“雪”。
朔:北方。
边:边境。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当时控制吐蕃内侵的要地。
③更催:再次催促。
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这里泛指严武部下作战勇猛的将领。
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
沈佺期诗:“薄命由骄虏。
”④莫遣:不要让。
沙场:战场。
1.诗的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 分)四、【课后作业】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塞下曲唐·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释】①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有人认为“铁衣霜露重,战马岁月深”一句中“重”“深”用得极为精妙,请说说它妙在何处。
(3 分)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分)没蕃故人张籍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注解1、月支:指吐蕃。
2、没:死。
3、蕃:吐蕃,古时西部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国家。
(1)《初白庵诗评》评价本诗的尾联“结意深惨”,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6分)2.【对比阅读】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①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注释】①貂锦: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
这里指战士。
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1).《陇西行》和《破阵子》中都有“可怜”一词,其中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一、知识积累【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⑾。
"【注释】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
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②共:一起。
③捉:拿起来,举起,握。
④掷:扔。
⑤去:抛去。
⑤尝:曾经。
⑥乘轩服冕:复词偏义。
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
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
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⑦如故:像原来一样。
如:如同,好像。
⑧废书:放下书 。
废: 停止。
⑨观 :观望。
⑩席:坐具,坐垫。
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
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⑾窥:偷看。
⑿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子:指你。
⒀割席:割开草席,分清界限,断交关系。
初中语文古诗词典故归纳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典故: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典故: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典故: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6.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典故:八百里——指牛。
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的卢——良马名。
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形象的描写了军旅的生活和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