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试谈文化软实力视野下我国宗教和谐问题
试谈文化软实力视野下我国宗教和谐问题【摘要】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促进国家和谐的重要元素,在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了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然后又论述了关于宗教和谐的几个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以软实力来促进我国宗教和谐的对策。
【关键词】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宗教和谐一、软实力及其文化软实力概述软实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同时也是国际关系理论界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约瑟夫·奈1990年提出的。
奈认为软实力是“一种能影响他人喜好的能力,一种通过让他人做他人自己想做的事情而获得预期结果的能力。
”作者认为,国家软实力应当是指:一个国家以非强制方式运用全部资源以争取他国自愿理解、认同或合作的能力。
这种能力通常表现为这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同化力、感召力和动员力等。
软实力来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有威望的外交政策及国际影响力等。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
二、关于宗教和谐的两个问题1、宗教和谐的含义宗教和谐是指不同宗教之间、不同教派内部之间的和敬;不同宗教信徒之间的和睦,宗教信徒与非信教群众之间的和谐;宗教信仰者内心世界的和谐。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社会其它领域之间的协调,使宗教由排他、对立、到相安无事,从会同、融合,达到多元并存、对话合作,和睦共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等“和而不同”的和谐境界,这需要许多的主客观条件的具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宗教和谐两个条件宗教冲突中很大的一部分是由于经济因素引起的,社会严重不平等是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温床。
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信仰复杂,又多处于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宗教因素常常与经济要求、民族要求混合在一起,使矛盾激化、复杂化。
论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
引领文化,这是大学最神圣的历史责任。我们 可追忆到 1919 年的“五四”时期,当时在新旧文化 激烈冲突的年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高举民 主与科学大旗,表现出来的引领文化和大学精神至
今让后人留恋和敬佩。大学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 民族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引领文化、 引领时代,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摘 要] 高校文化软实力是一种精神力,是一种文化力,是一种凝聚力,是一种服务力,是一种创造力。高校文化软实
力的基本特征是: 高层性与引领性、传承性与创新性、地方性与服务性、开放性与包容性。大学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
化建设和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引领文化、引领时代,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把握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基本
一 高层性与引领性
所谓“高层性”,就一般建筑物来说,有低层、中 层与高层之分; 就领导层来说,有基层、中层和高层 之分; 就学校来说,同样有小学层、中学层和大学层 之别。大学层相对于中、小学层来说,大学层就具有 高层性。这是因为: 大学既有大楼,又有大师,大学 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的地方,大学是铸成大师的地方,大学之高深、大学 之宏大、大学之高层、大学之发展,就在于它不断探 究大学精神,提升大学精神,弘扬大学精神。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课程论文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课程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文化长廊中的一块瑰宝。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篇一:《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
源远流长的华夏传统文明在中国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和功绩,无论我们处于怎样发达的社会,始终都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早在远古时代,智慧的人们就开始注重珍爱生命了。
然而,在现实中,在现代这样一个发达的社会里,还是存在着那么多的人蔑视生命,不尊重生命,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校园的自杀事件,接二连三的发生,除了对这些年轻生命的惋惜,更多的是多他们的鄙视。
他们不懂得珍爱生命,就算他们有太多的烦恼和压力,也不应该选择自杀来解决。
自杀之不过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懦夫的表现。
“好死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些古人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生命的力量是很伟大的,只要有生命存在,就没有完不成的事。
“生命诚可贵”当我们看到日益上升的自杀人数,我们又是怎样一种心境呢?再回到庄子的思想,生命是美的,是大自然的给予和馈赠,生命是宝贵的,是一定要珍爱的。
只要是有损于生命的东西,都要抛弃。
我建议那些想要轻易放弃生命的人去好好读一下庄子的书。
首先,谈一下庄子:1 谈“庄子”庄子(公元前369年—前286年),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继承了老子的根本思想,成为老子当之不愧的继承人,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拓展。
庄子的思想有着鲜明独特的风格和经久不衰的魅力,其风格和魅力是来自于他所表达的智慧和智慧的表达。
庄子不仅是一个智慧超群的思想家、哲学家,有着卓绝的思辨力,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美学家,充满着浪漫的气质。
庄子的思想,至博、至大、至深、至约,尤其是《逍遥游》一书,瑰伟奇特、文采绚烂,不愧称之为“天下第一奇书”“百家之冠”。
庄子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至人”“神人”“圣人”1.1 至人庄子“庄周梦蝶”——庄子梦见翩翩飞舞的蝴蝶,但醒来之后,庄子搞不清是他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他。
中国文化软实力作用
《中国文化软实力作用》简介:一、“软实力”是文化社会意义的集中深刻体现 1.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人类之为人类的根《中国文化软实力作用》正文开始>>一、“软实力”是文化社会意义的集中深刻体现1.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人类之为人类的根本特征。
“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词使用,原意为“人文化成”,源自《易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意在鼓励人们提高人之为人应有的文化成就,以化育民众和风俗,使社会变得更加文明而充满人性。
西方学者起初将“文化”与西方文明相联系,用以专指西方人所具有的生活方式,或者指18世纪以来西方思想、精神和美学发展的一般过程。
伴随着18到19世纪,对非西方民族人类学考察的深入,“文化”内涵逐渐摆脱西方中心论影响,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用以表示一个民族、时期、群体或全人类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或用以描述音乐、文化、绘画、雕刻、戏剧、电影等的活动及其产品。
现代文化人类学进一步深化对“文化”的认识,认为文化指系统协调的整体,是由信仰、知识、价值观念和实践构成的一个稳定共享的体系;是社会群体在历史经历中形成的,集体的而非个人的一种认知系统,即一系列被纳入相互连结的有较高秩序的网络和结构中的关于自然、人和社会的,兼具描述性与规范性的“命题”。
2.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以早期人类学家为代表,从社会内部不同性质的生产实践出发理解文化,认为所谓“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意在指明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社会影响,被称为狭义的“文化”。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原始文化》出版,首次对文化进行明确定义,认为“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可以说是对“文化”进行狭义理解的典型代表。
中国文化基本涵义在于“以文教化”,也是在狭义上理解“文化”。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张从物质与意识、存在与精神关系角度理解文化,认为文化属于意识形态。
中国文化软实力作用
中国文化软实力作用 篇一: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分析 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分析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 它 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 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 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 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 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软实力” 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 奈于上世纪 90 年代首先提出来的。
其意为: 一 个 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也包括文化、教育、 意 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国民素养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 “软实力” 中 。
国 的“软实力”一说, 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 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 重或者着迷, 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 “一个 国 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
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 GDP、硬 件设 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 “软实力”的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由来已久。
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就提出“天下之至 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了 “以德服人”,兵家的代表人物孙子提 出了“上 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些思想都蕴含了丰富的“软实力”的思想。
软实 、 力是通过一个 国家公民的有意的和无意的、感性的和理性的、强制的和习惯的、宗教的和世 俗的思想和行 为发生作用的,以此展现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整体形象、族群特征和精神面貌。
中华民族有雄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潜力, 但它并不一定必然会转化为当代中国文化软 实 力。
这就需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有一种文化新思维,有一种国家、社会、人民大众的共同 创 业之举。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2010 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
举办世博会是上 海在建设国际经济、 金融、 贸易和航运中心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将大大推进上海的现代化和 国 际化。
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现实文化语境与必然发展趋势,当然也就是我国所处的现实文化语境与面临的必然趋势,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与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并且暴露出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文化发展不平衡--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与其她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政府定位不明确,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制约文化发展;文化市场发育不成熟,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文化出口能力弱,文化贸易逆差严重。
而提升中国的文化力同样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障碍。
一、中国传统文化非现代化的困境。
1、中国传统文化储蕴了丰富的内涵,对社会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稳定而成熟的精神特质,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主题、思维方式乃至价值系统,从而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而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在于其普世性不足,需要作学理上的系统化、跨文化转化,挖掘提炼其普世价值。
2、思维方式问题就是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核心问题。
就文化发展过程来瞧,西方文化中那种重视逻辑分析来观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中国表现得很不充分。
中国古代传统的整体直观思维只就是一种素朴的辩证思维,具有直观性与模糊性,很难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这正就是造成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方法论原因。
3、传统文化典籍中关于“民本”、“人本”思想原本就是异常丰富的。
但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民主传统,这就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由于长期的封建主义禁锢,民主思想精华几近淹没殆尽了。
另外,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的集体主义主张对个体采取压抑手段,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就是中国精英文化的主题之一,其所推崇的家族观念与家国同构观,对中国政治结构负向影响深远。
4、以德治天下,就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特征。
中国文化特点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具有强大的遗传性,渗透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为建设今天中国的新文化提供了历史的基础和客观依据,它对现实社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影响(一)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尊严。
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名副其实的不朽之作,世代相传,百读不厌,而且其智慧之火照耀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因此,珍惜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尊严,抢救保护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尤其青年一代首先要树立尊重传统文化的理念,不仅要自觉从书本上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还要懂得中华传统民俗、习惯,既要懂得民族的现实,又要更多地了解民族的历史,懂得民族的精神实质和民族的利益所在。
只有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使中华民族的资源得到更为充分和有效的发挥与利用,才能使中华民族在地球村中发出更为响亮的声音,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传统文化是构建良好民族心理的基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多与王朝政治或社会理想相关联。
一部陈旧老书,一部古代文学经典,披散着历史的灰尘,脱落于现代社会,特别是易中天、于丹等当代大家以古人圣贤道理为原料,深人浅出地将中国历史文化与现实社会及其生活紧密结合,使老百姓入心人胃,并给大众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鲜活的实际问题以启示,而且能与实际生活中为人处事的经验总结相验证,也能给受过创伤者的心灵以抚慰,提升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品位,开阔着人们的眼界与胸怀,在诊译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了构造民族心理的作用。
(三)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精神资源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并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在全球化进程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4期(总第106期)Jou m al of t he Par t y Scho ol of C PC Z he ngzhoo M uni ci pal C om m i t t ee N o.4,2010(Sum,106)政治与公共管理在全球化进程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肖龙,唐葵(中共清远市委党校政治教研室,广东清远511520)摘要:冷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竞争中以文化力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日益崛起,提升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
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提升文化软实力也是确保我国文化安全、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软实力;文化竞争力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4—0049—0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赢得主动。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文化安全,就必须在壮大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尽快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意义十分深刻。
一、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文化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们充分认识到,当代国家力量的增强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已t:l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利用文化提高本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已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
文化软实力
品牌专家杨曦沦:少林品牌是未来十年最有可能成为源于中国的全球品牌
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其禅武合一的少林功夫作为易于西方理解和学习的“肢体语 言”,作为一个具有信仰内涵的文化产品,完全能够成为满足当今世界人们对健康 的追求、精神的寄托,心灵的感悟的普遍需求。
全球抢注“少林”商标。
除中国香港外,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在抢注“少林”或“少林寺”商标,共有 117项、164个商标品牌,平均每个国家和地区10余项。在欧洲,奥地利、匈 牙利都有“少林寺”,仅美国西海岸就有3所。而这些“少林寺”跟嵩山少林 寺无任何“血缘”关系。” 少林寺在美国的影响力并不亚于在欧洲的影响 力。200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众议院通过决 议,把每年的3月21日定为“嵩山少林寺日” 德国”少林寺”
“喜羊羊与灰太狼”,截至2009年市场对它的品牌价值预估是 10亿元,这对中国动漫产业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和难得的案例。
但现在除了喜羊羊就没有其他了,中国的动漫产业缺的是来自大众社 会的需求动力 需求动力。在动漫店经常发生的情况是,父母为孩子消费时,要 需求动力 吃要穿都给买,但孩子要买动漫产品,家长就觉得一是不如吃穿实惠, 二是不是‘正经’消费。总的来说大众精神层面还没有这种需求。 只有动漫产业主要针对拥有消费能力的群体,才会得到发展,所以国 内动漫形象既要延续喜羊羊的成功,又要解决“脱稚化”、扩大受众 范围的问题,但这个成熟过程需要漫长的时间。
阿诺德·汤因比:“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 自杀的绝佳出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 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 方式的中华民族”。
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不断强大,社会转型 期的种种弊端终会有被克服的一天,虽然这之后仍会产 生各种新的问题,但可以肯定,中国目前在软实力建设 方面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终会有被解决的时候,而在处理 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也必将为解 决未来的问题提供宝贵的借鉴,推动中国软实力的持续 提升,推动中国社会的前进,最终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而当那一天来临的时候,中华文明必将包容四海,御宇 天下!
文化软实力包括四个方面
文化软实力包括四个方面
文化软实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文化软实力包括: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四个方面,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指引。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文化软实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
软实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思索
软实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思索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资源与文化软实力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度,充分发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对于有效利用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的关系1.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约瑟夫•S.奈把文化理解为“是为社会创造意义的一系列价值观和实践的总和”,并把文化分为两类,一类是雅文化,即迎合社会精英品位的阳春白雪型,比如文学、艺术和教育;一类是俗文化,即侧重大众娱乐的通俗文化型。
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文化及其创造的文化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即作为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文化。
约瑟夫•S.奈所说的雅文化更侧重于作为发展资料的文化,而他所说的所谓的俗文化则更偏重于享受资料的文化,但是许多优秀的文化产品流传已久,既赏心悦目又陶冶情操,是雅俗共赏的文化瑰宝,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文化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代表和标志,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文化软实力对衡量一个民族、区域或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恩格斯说:“动物所能做到的最多是收集,而人则从事生产”,“生产很快就造成这样的局面,所谓生存斗争不再单纯围绕着生存资料进行,而是围绕着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进行”。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动物界生存斗争法则的阶段,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自身发展。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区域或国家的重要性正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成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已经融入到人类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日益起着重要作用。
充分认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
透 于 国 家社 会 生 活 的各 个 层 面 ,影 响 着 人
们 的价 值 取 向 、 思维 方 式 和 行 为 模 式 ,它 是 一 个 国 家 的 生 命 力 、 创 造 力 和 凝 聚 力 的 重要 源 泉 。
文 化 软 实力 作 为 现 代 社 会 发 展 的精 神 动 力 、 智 力 支 持 和 思 想保 证 ,越 来 越 成 为 民 族凝 聚 力 和创 造 力 的重 要 源 泉 ,越 来 越
二 、 提 升 文 化 软 实 力 是 应 对 国 家 文 化 安 全和 主权 挑 战 的战 略举 措 提 高 文 化 软 实 力 事 关 国 家 的 文 化 安
全 和 主 权 。 文 化 交 往 全 球 化 势 必 导 致 西 方
部 分 ,是 国家通 过 自身吸 引力 而不 需要诉 诸 经 济 制 裁 或 军 事 手 段 就 能 实 现 自 身 发 展 的
非 物 质 力 量 。软 实力 通 过喝酒 ,甚 至 赌 博 打 牌 和 从 事 封 建 迷信 活动 之 中 。在 农 村 ,不 健 康 文 化 活 动 在 农 村 依 然 大 有 市 场 , 一 些 乡 村 神 汉 、 巫 婆 、 看相 、算 命 、看 风 水 等 封 建 迷 信 活 动 还 时 有 出现 。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是 经 济 、 政 治 、 文 化 、社会 协调 发展 的社 会主 义 ,是城 市与农 村文 化协 调发 展 的社会 主义 。要 改变 当前城 乡 文 化 发 展 的 这 种 不 均 衡 、 不 协 调 局 面 ,靠
个 国 家 的 国 力 既 包 括 由 经 济 、 科 概 念 , 有 些 家 庭 文 化 生 活 年 支 出 几 乎 为 零 。 农 民 文 化 生 活 方 式 单 一 , 多 数 乡 村 的 文 化生 活仍 是 比较 贫 乏 。偶 尔 看 场 电影 , 听场 戏 等等 ,而 这 些 活 动 大 多 逢 年 过 节 才 有 。 文 化 生 活 品 味 不 高 , 劳 作 之 余 , 农 民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意义: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一,是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
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什么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靠的就是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就会失去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
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二是能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了一个详细的介绍。
主要是从关键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 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 ,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根本任务是为了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 , 大力促进我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 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还是时代的根本旨归。
总体来说 , 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 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模式是中国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在思想上、精神上的积淀和升华, 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方位总结和未来展望的思想成果, 其主要特征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其理论意义不仅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本质和功能的理论, 突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动力作用, 更加深化了对文化目的和手段辩证关系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模式是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其框架构建总体思想是以人为本,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方法是第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
因为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模式的基础和源泉。
第二是以政府为主导,实施有效管理。
政府是国家公共机关的总和,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文化管理, 能够有效运用国家的影响和力量制定文化发展政策提高文化服务能力, 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精神文化的需求。
第三是以市场为主体,整合文化资源。
软实力
在十七大报告文化建设部分的引言里,文化建设的总任务得以明确定位:“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有此可见,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领导人就或多或少就传达过这样的思想。而现今当“国家软实力”这个词逐步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时,我们国家领导人已经对提升国家软实力给予了高度重视。
四、 怎样提升国家软实力发展
当年,美国学者给国家软实力的范围下了精确的定义,然而,就我个人认为,约瑟夫?奈毕竟是美国的学者,他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必定会或多或少地,或主观或无意地带有美国的战略思维,其目的是为美国获取更大的外交利益服务的。同时由于其目的的实用性,又决定了他在提出“软实力”概念时所采用的枚举法也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我们在分析中国软实力的时候,就必须根据中国的实践对这个概念加以调整和充实,实现概念的中国化,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的基本内涵。我国学者门洪华提出,中国软实力应该包含这些核心概念,即文化、观念、发展模式、国际制度和国际形象。笔者认为这样的分析比较能够代表中国软实力的内涵和外延,能代表中国软实力的应有形式,并能较好地指导中国软实力的提升战略。因此,我们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应该注重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发展出一个中国特色的提升法。
浅谈国家软实力
摘要:
国家软实力,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它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上个世纪90年代初,20 世纪 90 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 Soft Power )概念,从此启动了“软实力”研究与应用的潮流。按照他的观点,软实力是一种能力 , 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并且提出“ 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完整版)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现实文化语境和必然发展趋势,当然也是我国所处的现实文化语境和面临的必然趋势,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并且暴露出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文化发展不平衡--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政府定位不明确,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制约文化发展;文化市场发育不成熟,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文化出口能力弱,文化贸易逆差严重。
而提升中国的文化力同样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
一、中国传统文化非现代化的困境。
1、中国传统文化储蕴了丰富的内涵,对社会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稳定而成熟的精神特质,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主题、思维方式乃至价值系统,从而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而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在于其普世性不足,需要作学理上的系统化、跨文化转化,挖掘提炼其普世价值。
2、思维方式问题是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核心问题。
就文化发展过程来看,西方文化中那种重视逻辑分析来观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中国表现得很不充分。
中国古代传统的整体直观思维只是一种素朴的辩证思维,具有直观性和模糊性,很难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这正是造成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方法论原因。
3、传统文化典籍中关于“民本”、“人本”思想原本是异常丰富的。
但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民主传统,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由于长期的封建主义禁锢,民主思想精华几近淹没殆尽了。
另外,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的集体主义主张对个体采取压抑手段,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是中国精英文化的主题之一,其所推崇的家族观念和家国同构观,对中国政治结构负向影响深远。
4、以德治天下,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特征。
重视道德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崇尚道德使中国获得了“礼仪之邦”、“温文尔雅”的美誉。
道德文化建设对增强文化软实力功能的探究
道德 文化建设对增 强文化 软 实力功 能的探 究
秦 蕊
合肥 2 3 0 6 0 1 ) ( 安徽 大学 马 克思 主义研 究院 ,安徽
摘
要 :当 前 的 中 国社 会 , 道 德 问题 频 出。面对 价 值 标 准 的 混 乱 、 道 德 判 断 的 相 对 主 义 与 自我 中心 等 问题 . 道 德 文 化 建设
用于社会存在 , 但 社会存 在又具 有其 相对 独立性 。 传统 的道
德文化 ,它发 源于 中国传统社会 ,受 到当时社会存 在的决 定 。而随着 时代 的发展 , - 中国逐渐走 向世界 , 并 向世 界敞开 了中国的大 门 , 社会开始转 型 , 并且不 断受 到多元化 的价值 观念 的冲击 。这 就导致 了: 一方面 , 传 统的道德文化受 到了 其它多元 的价值 观的冲击 ,逐渐开始渗透 进 了其它 的思想 观念 , 不再 完整地保 留其 原汁原 味 ; 另—方 面 , 能够适合 我 国 目前 发展状 况的新 的道德文 化还未真 正完全 建立起 来 , 造成当前时期 , 道德文化 出现 了真空状态 。如传统的儒家思
想中的义利观在我 国传 统道德 中居于核心 地位 ,孔子认 为 “ 义” 才是一个君子 的最高品格 , 在任何时候 , 处理任何事 情
都 应该 先义后利。然而在 当代社会 , 市场经济的发展 导致 了
很 多人在价值观 的选择 上出现了偏差 , 面对利益 的时候 , 唯
利 是图 , 拜金 主义 、 个人 主义倾 向严重 。我 国近些年来食 品
面临 着 诸 多 困境 。 作为文化的一部分 , 中国 的道 德 文化 建 设 与 国家 文 化 软 实力 有 着 密 不 可 分 的 联 系。 因此 . 我 们 可 以将 二 者联 系起 来探 讨 研 究 , 互相 借 鉴 , 以促 进 中 国道 德 文 化 建 设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
什么是软实力软实力的作用价值
什么是软实力软实力的作用价值软实力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那么你对软实力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软实力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软实力的介绍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
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比其更为重要的位置——正如约瑟夫·奈所言,“ 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
围绕“软实力”的一系列研究,明示人们以一种新型、全面和平衡的发展路径,在提升各级主体综合实力问题上启迪着人们的新思维。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就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
硬实力(HARD POWER)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SOFT POWER)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
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
约瑟夫·奈把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
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
“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
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
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
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
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
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
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专业教育)
中国文化软实力论文【论文摘要】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对世界文化发展有过积极的影响。
然而文化全球化是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相比国内积极关注质量提升的硬实力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 ,目前提升中国的文化力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中国、建设、综合国力一、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及意义“文化软实力” 概念是“软实力” 的子概念。
“软实力”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全球战略问题研究专家约瑟夫•奈提出来的。
“文化软实力”是指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它是相对区别制度、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等因素而存在的软实力形态:在“软实力”要素构成中,文化软实力是其基石,是软实力的核心,之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与感召力。
它是构成软实力的深层魅力。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
所以文化软实力成为了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
就其本质而言,国际政治的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使其无形的力量变的更加重要”,全球权力的强制性因素在减少,软性因素在逐步增加。
最早明确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去·奈。
他认为软权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法使他者满足自己欲达到的目的的能力。
软实力与硬实力不同,硬实力是一种对抗性权力,是建构在具体的物质资源之上的硬命令式权力,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而非强制力,它通过让他人做想做的事情而达到预期的结果,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软实力
软实力什么是软实力?软实力的概念诞生于国际关系领域,原来指的是某个国家依靠文化和理念方面的因素来获得影响力的能力。
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既包括资本、技术、装备、土地等生产要素组成的硬实力,也包括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价值观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硬实力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企业只要注入大量的资金,搬用易如反掌,而要复制一个企业的文化和经营方式则极为困难,软实力是不能用钱置换的。
过去看一个企业业绩仅仅看帐面、硬实力,而现在,更多地看企业的软实力及由此产生的凝聚力。
它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具有重大的作用,是长寿企业的关键性因素。
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软实力(S OFTPOWER):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
软实力的特征1.软实力是可以感知的潜在的隐性的力量。
软实力重在一个“软”字,这种软的力量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可以超越时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我们决不可因为它的内在形式而忽视它的存在,也不能把软实力当作“软指标”而视为可有可无。
2.软实力是一种终极竞争力,而且是居于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是核心竞争力。
硬实力虽然是相当重要的,也许在一定时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那只是阶段性的作用,而不能居于核心竞争力的位置。
软实力产生的效力是缓慢的、长久的,而且更具有弥漫扩散性,更决定长远的未来。
3.软实力资源难于控制。
软实力需要长期的艰苦建设,绝对不会像有些硬实力项目那样可以一蹴而就。
软实力主要依靠自己独立建设,不可以模仿或依靠外援,也不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取得,而硬实力却可以依靠外力完成,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取得。
软实力建设比硬实力更缓慢,绝对不具有速效特性。
因此,软实力的建设比硬实力的建设更艰难。
提升软实力的关键1.理念建设。
企业的理念不是可有可无的,缺乏自己理念的企业肯定是一家不成熟的企业,最起码企业最高管理层是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一,是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
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什么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靠的就是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就会失去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
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二是能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三是能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
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
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
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
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文化扩散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播中处于特殊地位。
要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壮大总体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主流新闻媒体,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舆论力量。
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具社会影响的科技进步的手段和载体,带来了文化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
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四,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
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
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使各类文化人才的才华有展示舞台、创造有实现空间、贡献得到社会尊重。
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1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发展文化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而且可促进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2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发展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可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政治完善3 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因素所以发展文化产业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竞争力与国际地位4 文化可以塑造人优秀文化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摘要:符号的创造、运用,在人类文化传播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充当了心灵沟通的桥梁、文化交融的媒介。
在人类全部生产交往和文明进程中,主客体通过思想、实体与符号之间的联系,产生出巨大的“文化生产力”。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更多地广泛渗透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在符号汇合的各种显性或隐形系统中,所以提升文化软实力离不开对其符号意义深刻解读。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符号意义文化系统卡西尔提出,人是符号的动物。
①创造与使用符号是人与动物区别的重要特征。
也就是说,人们借助于符号,使思想得以表达,文化得以传播,文明得以传承,人类正是通过符号运用与创新不断推动着文化传播的发展进程。
当今人类文明更是一个多种符号汇合的文化系统,多样性文明相互碰撞、相互交融。
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站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高度,全面部署了新世纪新阶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
我们要深刻解读文化的符号意义,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一、文化传播中的符号意义驱动结构主义大师索绪尔认为符号由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构成。
能指是声音形象等符号形式,所指是符号的内容及反映意义本身。
索绪尔强调这二者的关系是武断性(arbitrariness),没有必然关联,仅仅是习惯的结果--文化的约定俗成。
这也就是说符号的产生受到既定文化环境的影响,是既定文化习俗传播的发散性结果,而同时符号本身就是文化得以展现的载体和工具。
“所有的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
②符号的传播过程是一个通过符号形式指称事物和理念、传达意义的过程。
以卡西尔为代表的符号学家认为,人不能单纯理解为是理性的动物,而应是创造符号、使用符号的动物。
人们通过符号的构建和表达来形成理性、反映意义、表达思想。
符号功能的实现,则与符号本身的性质以及主体的创造性活动相关。
符号本身是一种诱导人做出反应准备的刺激因素,是“思想的工具”。
符号学家莫里斯认为,对于人类世界来说,符号的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所指性价值、评价性价值和规范性价值,分别对应着三种人类行为阶段:知觉的、操作的、实现的阶段。
③在人类文化发展与传播的历史中,人们创造了种类繁多的符号表达形式。
原始社会结绳记事进行简单的文化历史传递,后来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了语言--一种实践的现实意志表达①。
从东方的甲骨文字到西方毕达哥拉斯的“数”,从象形文字到拼音文字,从飞鸽传书到电话通信,从实景对话到网络视频聊天,符号在人类文化传播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符号的巨大魅力就在于它不仅揭示内容的意义,而且是社会对象化的意义载体,由此产生相关联的各个不同的意义系统,从而拓展了文化的意蕴和内涵。
“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
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部分,它们是织成符号之网的不同丝线,是人类经验的交织之网。
人类在思想和经验之中取得的一切进步都使这符号之网更为精巧和牢固”。
②符号不仅具有直接表达作用,在更深层面往往具有隐喻性和换喻功能,正是通过“隐喻”(metaphor)和“转喻(metonymy)”话语使符号的意义具有拓展的空间。
但意义并不是存在于符号中凝固不变的,它是与时俱进的,是能够满足人类不断需要的精神媒介、思想程序和文化体制,最终通过精神的传导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国家“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科技、价值观念、社会制度</view/183611.htm>、发展模式等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最早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软实力,而在各种软实力中“文化软实力”最具渗透性与广泛性。
由于符号具有表达上的隐喻性,意义具有扩展性、增值性,以符号为载体的文化是往往成为一个社会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强化文化的力量,以精神的力量反过来推动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
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曾指出,由于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从而生产的某种新的方式和生产的某种对象就会产生,“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③他指出,随着人类生产劳动的社会分工的发展,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产领域的分离,于是社会生产分化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④在物质生产中创造物质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物质生产力;在精神生产中创造精神产品的能力,形成了文化生产力。
物质生产力主要面对人同自然的物质关系,具有实用的、基础的、物质形态的主导品格;而精神生产力则偏重于人类社会人文关系的特征和品格,马克思将语言、文学、技术能力等归于其中。
实际上,马克思不仅表述了社会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的思想,而且还阐释了文化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的关系。
马克思看到了两种生产力之间的多重联系,指出了二者之间相互交融、共为一体的特征。
生产力中的物质因素即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的现实物质生产力;生产力中的精神因素则指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既包括思想观念、科学理论,也包括世世代代积淀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