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临床必备格言120句
中医熟记100句名言
中医熟记100句名言1. 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
解释:治疗疾病并不难,难点在于诊断病情。
这句话强调了准确诊断病情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准确地诊断出病情,才能针对性地开出药方进行治疗。
2.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
解释:作为医生,必须具备仁爱之心,能够关心、体贴患者,才能真正地治疗疾病。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的人文素养和医德的重要性。
3.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解释:医生必须熟悉医书,才能够理解医学原理,从而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的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4. 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刑。
解释:治疗疾病需要像用兵一样讲究策略和方法,医生需要像用刑一样严格遵守医学原则和规范。
这句话强调了治疗疾病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5.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解释: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治疗疾病时医生应当怀有崇高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6. 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解释:药物既能治疗疾病也能带来副作用甚至致命危险,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必须十分谨慎。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在用药时的严谨性和责任心。
7. 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解释:世界上没有难以治愈的疾病,只有不善于治疗的医生;药物没有难以替代的品种,只有不善于使用药物的人。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对于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8.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
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
解释: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或抑制疾病的发展,而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
因为大多数疾病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或环境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是导致疾病的根源。
因此,要彻底治愈疾病,需要消除这些不良因素。
9. 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中医格言120句
中医格言120句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和经验。
其中,许多言简意赅的中医格言,蕴含着深刻的医学哲理和实践指导意义。
以下为您呈现 120 句中医格言: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要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措施。
2、“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说明自身正气充足,外邪就难以侵袭。
3、“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指出邪气能够侵袭人体,是因为人体正气虚弱。
4、“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意味着阴阳平衡协调,人体精神状态才正常。
5、“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提醒要仔细观察阴阳的变化进行调理,以达到平衡为目标。
6、“心主神明,肺主气,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藏精。
”明确了五脏的主要功能。
7、“肺为娇脏,不耐寒热。
”形象地说明了肺脏的脆弱性。
8、“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强调了肾和脾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
9、“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表明五脏与五官的密切联系。
10、“胃为水谷之海。
”突显了胃在消化食物方面的关键作用。
11、“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说明六腑需要保持通畅和下降的功能正常。
12、“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阐述了气与血相互依存的关系。
13、“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指出气血失调会导致各种疾病。
14、“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简洁地说明了疼痛产生的原理和治疗原则。
15、“风为百病之长。
”表明风邪容易引发多种疾病。
16、“寒主收引。
”形容寒邪具有收缩牵引的特性。
17、“暑多挟湿。
”指出暑邪常常与湿邪相伴。
18、“燥易伤津。
”强调燥邪容易损伤人体的津液。
19、“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说明湿邪的性质和危害。
20、“火性炎上。
”描绘了火邪向上蔓延的特点。
21、“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强调疾病治疗要趁早,病情越重越难治。
中医临床名言
止咳常用麻黄:寒热皆可用炙麻,热配银花.前胡.芩.鱼腥草.石膏.栀等.缩尿益智桑蛸:比金樱子芡实好,水陆二仙胜在平和.疏肝莫忘麦芽.治乳癖用生麦芽丝瓜络.闭经还须归芍:行气活血重要,补血调血治病求本.崩漏海蛸茜草皆化瘀使离经血归于常道.辨证前提记牢:辨证虽非万能,却是中医精髓,时刻不能忘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一切气病用气药不效,少佐芎归血气流通而愈.疗伤必三七,不须强分内外:无论内伤外伤,只要涉及器质性损伤病变都用三七包括自身免疫损伤.配引经归经药用.久病必瘀:老慢支用丹参.归,疑难病症有瘀用活血药或放血法效佳.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肝随脾升,胆随胃降.久病入络.百病挟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无痰无风无虚不作眩.行气后重自除,理血脓血自愈.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上下交损,当治其中.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气燥血必燥,清气药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气亦燥,滋燥药中加芦根.石斛. 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之骨蒸.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止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汗药宜早,下药宜迟.秦艽退黄最妙,其性退阳明经湿热邪气.无湿热恐燥,又宜慎用.芩退热,寒能胜热,折火之本;柴胡退热,苦以发之,散火之标.荆芥最散血中之风.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表证,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不必用肉桂.吴萸为厥阴主药,上可温胃寒,下可救肾阳.柴胡散胆经专药,即散郁之气,复解郁结之热,郁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凡治病勿伤胃气,久病宜保脾土.欲治肝,原当升脾降胃,培养中宫,俾中宫气化敦厚,以听肝木之自理.外湿表散,内湿淡渗.邪在皮毛,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荣则不痛,不荣也痛.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治哮必用薄滋味,不可纯用凉药,必带表散.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肺虚有痰宜保肺以滋其津液;脾虚有痰宜培脾化其痰涎;肾虚有痰宜补肾引其归脏.胁为肝胆之区,禁用汗吐下3法.吐血三要:行血补肝降气.痿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经曰"治痿独取阳明"医法圆通.阴阳虚须培肾元以阴阳蓄于肾.气血虚须调脾胃以气血生于脾胃.肾中阴虚则肝心病起;肾中阳虚则脾肺病生.胃为阳土宜凉宜润;肝为刚脏宜柔宜和.肾脏内寓真阳非温不纳;肝脏内寄相火非清不宁.乙癸同源,肝肾同治.滋肾水以荣肝木;泻肝火以安肾水.善嚏,肺病.善噫,脾病.呵欠,胃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切脉之法,心空为宗.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沉脉.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自清.脾喜暖而恶寒;土恶湿而喜燥.胃阳不伤不吐;脾阳不伤不泻.邪正不争不痛;营卫不乖不寒热.补脾阳虽干姜附子能生津;补脾阴虽石膏知母能开胃.热邪伤阴,阳明消烁宜清宜凉;太阴告困,湿浊弥漫宜温宜散.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见黑既止.血失于吐衄,阳明不降;血失于便尿,太阴不升.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暑热伤气,益气而暑自消;暑热伤阴,益阴而暑自退.水系有形之饮;湿为无形之邪.湿为重浊有质之邪.从外而受,皆由地中之气升腾.从内而生,皆由脾阳之气不运.燥邪辛润以开之;湿邪辛淡以开之.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成寒.阴虚发热,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阳虚发热,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上气虚,升而举之;下气虚,纳而归之;中气虚,温而补之.脉和缓,元气之来;脉强峻,邪气之至.暑有阴阳之分.尿有赤浊之别.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巅顶之上,唯风可到.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无水舟停,增水行舟.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面肿为风,脚肿为水.病不辨无以治,治不辨无以痊.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宁舍其穴,不舍其经.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寒之不寒无水,热之不热无火.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故不治痰而治气.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于阴中也.名曰:热入血室.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中也.昼则发热.烦躁,夜则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急泄其阴峻补其阳.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饮食不入,名曰:阴阳交错者死.大凡气香,皆不利于气虚证;味辛,多不利于见血证,所当慎也.治火切不可久任寒凉之品,重伤脾胃,便不可救.益阴宜远苦寒,益阳宜防增气,祛风勿过燥散,消暑毋轻下通.上越之阳,起于肝木,而沦陷之阳,处于脾胃.阳本上升,阴从下吸则降.阴本下降,阳从上挈则升.阳降,则为蒸变化生之源,阴升则为滋养濡润之助.宣1身之气化,务在轻清,通六腑之机窍,端在滑利.阳气下陷,举而扬之;阴气不降,抑而降之.气陷则仓廪不藏,阴亡则门户不闭.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水不升为病,调肾之阳,火不降为病,滋心之阴.少火宜升,壮火宜降.壮火降而而少火升,气得升而血得养,三焦皆受益矣.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动息以敬,心火自足;宠辱不惊,肝木自宁;恬然无欲,肾水自足.多记损心,多言耗气;心气内损,形神外散;初虽不觉,久则为弊.养心莫过于寡欲.勿以脾胃热冷物;勿以脾胃软硬物;勿以脾胃熟生物.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脾胃乃后天之本,老年要以调脾胃为切要.食物有3化:1火化,烂煮也;1口化,细嚼也;1腹化,入胃自化也.老年唯借火化,磨运易而输精多.神静则心火自降,欲断则肾水自升.善治精,能使精中生气;善治气,能使气中生精.外感之病,其位在表,病情轻浅,以出入主其外.内伤之病,多归于升降,其位在里,以升降主里.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有触心动为惊,无触心动为悸.治病先调气,久病要开郁.诸病寻痰火,痰火生异证,腑病责脏用,脏病则腑用.脾旺能胜湿,气足无顽麻.实则太阳,虚则少阴.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二阳之病发心脾.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亡血家无汗.胃中热则杀谷,胃中寒则腹胀.甘温除大热.湿热之症,阳明必见太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百病皆由痰起.百病皆因于气.久病有瘀,怪病有痰.早上头痛属气虚.晚上头痛属血虚.久病阴火上炎,则津液生痰不生血,补血以制相火,其痰自除.汗出不解,非风即湿.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血不利则病水.痛而不肿曰风,肿而不痛曰湿,又痛又肿曰风湿.凡治脾胃.当以调肺气.交心肾为先.六淫之速,莫过风火:对过敏病诊断有用.徐长卿加丹参,效果比过扑尔敏.一味丹参,功同四物.怪病多痰多瘀多虚.要想小儿日夜安,常需三分饥与寒.中下焦湿热别忘胡黄连,治疳证,囊湿.肛湿.胃不和则卧不安.出入停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天之大宝,惟此1丸红日,人之大宝,惟此1息真阳.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头痛不离川芎.荆防:表症轻,流清涕.荆苏叶:鼻塞重:苏叶解表作用强.诸呃频频,按摩双侧翳风则止.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分.经曰:溲而便脓血,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去菀陈座,疏涤肠胃也;开鬼门.洁净府,发汗利小便也.五脏六腑结令人咳,非独肺也.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片子姜黄,能引至手臂,油松节,能透入骨节.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兵无向导不达贼境,药无引使不通病所.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李中梓.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治癫贵于养心兼行痰;治狂务于祛邪,灭火为要.济世新编.狂为痰实,癫为心血少,治法俱豁痰顺气,清火平肝.热痰主急惊,当泻;脾虚主慢惊,当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为实.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学方之要,贵在变通,师其法而不泥其方.。
学医者必记中医经典语录汇总
学医者必记中医经典语录汇总学医者必须记住中医经典语录,这些语录是中医理论的基石,能够指导临床治疗。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中医经典语录的汇总: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这句话强调了中医实际操作中所推崇的温和、柔软的治疗方式。
中医强调保持人体的平衡,而不是强迫性的干预。
2.“从天而下,治未病。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这句话强调了中医的预防治疗观念,中医注重维持人体健康的平衡状态,通过关注原因而不是症状来预防疾病。
3.“形寒者病,法温;形热者病,法寒。
”,《伤寒杂病论》这句话讲的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即根据患者体质的寒热,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4.“治未病,要以未病防治。
”,《古代医书汇编》中医强调将治疗的重点放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方式,做到预防疾病的发生。
5.“未病先防,已病治其根。
”,《金匮要略》这句话强调了中医预防与治疗的综合观念,治疗应该从疾病的根本原因入手,而不只是关注表面症状。
6.“当与之通,乃可得天和。
”,《内经》中医强调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只有医患之间有良好的相互理解,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7.“病虽同名,治之多端。
”,《素问·行论》这句话强调了中医个体化治疗的观念,同一种疾病的治疗可以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8.“以荣筋而害骨,严肃而失和。
中医强调人体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治疗时需要兼顾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平衡与和谐。
9.“不通则痛,痛则不通。
”,《外科正宗》这句话强调了中医的通则治疗原则,身体的不通常会导致各种疼痛症状,故治疗要通过调通经络来达到治疗目的。
10.“以静治动,以淡治烈。
”,《伤寒论》中医注重平和治疗,避免过度干预,以免加重病情。
以上是一些中医经典语录的汇总,这些语录都是中医治疗思想的精髓和指导原则,学医者应该牢记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临床名言122句
中医临床名言122句1.“标本兼治,才能治本。
”2. “病从口入,治从口出。
”3. “五脏六腑皆有主宰。
”4. “虚实相生,阴阳调和。
”5. “疾病有因,根据治疗。
”6.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7. “外感病以寒热论,内伤病以阴阳论。
”8. “药食同源,食疗治病。
”9. “治疗要因人而异。
”10. “精神情志和谐,健康长久。
”11. “病在五脏,治在调和。
”12. “药性有毒,用量要准。
”13. “针灸调和气血,治疗疾病。
”14. “良医治未病,巧医治欲病,庸医治已病。
”15. “寒热虚实,总要分清。
”16. “预防重于治疗。
”17. “疾病不离经络。
”18. “治疗要顺应自然规律。
”19. “中医注重治未病。
”20. “五脏之气,调和为主。
”21. “病因多元,治疗要全面。
”22. “经络关系身体各部分。
”23. “药物相克,用药需谨慎。
”24. “宜急宜缓,治疗需得当。
”25. “常怀敬畏之心,医术方可精进。
”26. “五谷杂粮,滋补养生。
”27. “治病需先明病因。
”28. “心态平和,身体才能健康。
”29. “针灸治疗,疗效神奇。
”30. “药食同源,药膳滋补。
”31. “身体虚弱,宜补气血。
”32. “预防疾病,从日常生活做起。
”33. “疾病反复,治疗需持之以恒。
”34. “五脏六腑,相互协调。
”35. “药物毒性,用药宜谨慎。
”36. “治疗疾病,应综合施治。
”37. “调和阴阳,疾病自愈。
”38. “中医强调个体差异。
”39. “疾病不同,治疗方式不同。
”40. “药物副作用,需注意预防。
”41. “饮食失调,易引发疾病。
”42. “针灸治疗,安全无副作用。
”43. “药物功效,要因时而异。
”44. “疾病预防,健康长寿。
”45. “身体亏虚,宜滋阴补阳。
”46. “中药汤剂,多方调配。
”47. “治疗疾病,要有耐心。
”48. “药物治疗,需因势利导。
”49. “精神调节,调和身心。
中医临床格言句
中医临床格言句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中医临床格言122句2015-09-29中医书友会第744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作者/古代医家编辑/王超I 导读:此122句格言整理自不同的中医古籍,有言诊断,有言治法,语句对仗,朗朗上口,谈医理面广而发人深省,读起来是一种享受,推荐给大家。
11:44中医临床格言来自中医书友会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5.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9.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0.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1.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2.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3.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4.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5.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7.亢则害,承乃制。
18.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19.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0.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21.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2.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3.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老中医:临床必备120句
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5、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9、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0、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1、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2、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3、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4、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5、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7、亢则害,承乃制。
18、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19、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0、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通邪三法汗、吐、下。
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到血直须凉血散血。
52、内热曰烦,外热曰燥。
53、寒之不寒无水也,热之不热无火也。
54、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中医名言录大全
中医名言录大全1.病不服药,如得中医。
——《闲情偶寄·颐养部·疗病第六》2.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千金方·诸论·论诊候第四》3.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
——《千金方·诸论·论诊候第四》4.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千金方·诸论·论诊候第四》5.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隋书·志·卷二十九》6.古者上医相色,色脉与形不得相失,黑乘赤者死,赤乘青者生。
——《千金方·诸论·论治病略例第三》7.中医听声,声合五音,火闻水声,烦闷干惊,木闻金声,恐畏相刑。
——《千金方·诸论·论治病略例第三》8.下医诊脉,知病原由,流转移动,四时逆顺,相害相生,审知脏腑之微,此乃为妙也。
——《千金方·诸论·论治病略例第三》9.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
——《千金方·诸论·论诊候第四》10.凡四气合德,四神安和;一气不调,百一病生;四神动作,四百四病同时俱发。
——《千金方·诸论·论诊候第四》11.一百一病,不治自愈;一百一病,须治而愈;一百一病,虽治难愈;一百一病,真死不治。
——《千金方·诸论·论诊候第四》12.《史记》曰: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千金方·诸论·论诊候第四》13.雷公云:药有三品,病有三阶。
药有甘苦,轻重不同;病有新久,寒温亦异。
——《千金方·诸论·议处方第五》14.《药对》曰:夫众病积聚,皆起于虚,虚生百病。
积者,五脏之所积;聚者,六腑之所聚。
中医和临床医学名言
中医和临床医学名言
以下是一些中医和临床医学名言:
1.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2.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3. 医者仁心,医德为先。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4. 医道是用来济世救人的,不是用来谋求个人名利的。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自序》)
5. 临病若能三思,用药如行险棋。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病》)
6. 临床医生要心怀慈悲,以济世救人为己任。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序》)
7. 医者,既要知人冷暖,又要知病情冷暖。
(清·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8. 医者,既要把握全局,又要注重细节。
(清·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9. 大医精诚,厚德载物。
(近代·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0.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中国谚语)。
关于中医的人生格言80句
关于中医的人生格言80句1. 忍耐是中医最重要的品质。
2. 乐观积极的心态是治愈疾病的关键。
3. 万物皆有平衡,身体也需保持平衡。
4. 自知之明是治疗疾病的第一步。
5. 顺应自然,保持身心健康。
6. 慎食谨饮,远离疾病。
7. 谦虚是中医师的必备品质。
8. 用心倾听身体的声音。
9. 寻求内在平衡,才能达到身体的和谐。
10. 预防胜于治疗。
11. 勇于接受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12. 保持身体温暖,阳气充盈。
13. 平静的心态可以治愈身体的不适。
14. 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15. 注重营养均衡,保持身体的调和。
16. 行善积德,有助于身体健康。
17. 自律是一种修行。
18.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调整身体机能。
19. 劳逸结合,保持身心的平衡。
20. 重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身体健康。
21. 掌握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
22. 学会舒缓压力,预防疾病。
2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医理念的延伸。
24. 平和的心态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
25. 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26. 善待身体,它是你唯一的寄托。
27. 古语有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28. 细心观察身体的变化,及早发现异常。
29. 学会放松身体,舒解压力。
30. 心怀感恩,积极面对生活。
31. 品行端正,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32. 身心合一,才能达到身体的完美状态。
33. 学会自我调节,适应人生的起伏。
34. 学会放下,心境舒畅。
35. 身体是灵魂的容器,必须善待。
36. 修炼内功,气贯全身。
37. 健康的身体是一种宝藏,需要经营和保护。
38. 预防疾病胜于治疗疾病。
39. 恒心和毅力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40. 学会宽容,减少身心的负担。
41. 面对困难,坚持寻找解决方法。
42. 保持清净的心境,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43. 从小事做起,保持身心健康。
45. 学会舒适地拥抱自然。
46. 学习中医,了解身体的奥秘。
47. 养生之道在于平衡。
中医临床经验名言总结(赶紧抄下来,慢慢学习)
中医临床经验名言总结(赶紧抄下来,慢慢学习)1. 止咳常用麻黄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甚至石膏、栀子等。
2. 缩尿益智桑蛸个人感觉比金樱子芡实好用,水陆二仙胜在平和。
3. 疏肝莫忘麦芽我治疗乳癖习用生麦芽、丝瓜络。
4. 闭经还须归芍行气活血当然重要,补血调血是治病求本。
5. 崩漏海蛸茜草二药皆有化瘀之功,可使离经之血归于常道。
6.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7. 疗伤必备三七,不须强分内外无论内伤、外伤,只要涉及到器质性损伤病变,都可用三七,包括自身免疫造成的损伤。
同时配合引经归经药使用。
8. 久病必瘀十年前,我院一名老中医给自己老慢支开中药方的时候,用了丹参和当归,我当时不解,问及老医生的时候,他就说了这四个字,很受用。
其实,现在在临床上遇到一些长时间的疑难病症的时候,我就会尝试去观察患者有无血瘀的征象,如果有,用活血的中药或放血疗法,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9.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10.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11. 久病入络,百病挟痰。
12.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13.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14.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15.脾气喜升胃气喜降脾喜燥而恶湿16.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17.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百病生于气,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18. 久病先针足三里19.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20.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中医行医格言
中医行医格言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行医格言是中医医生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原则和准则。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个常见的中医行医格言。
一、治未病,防未病中医强调预防保健,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中医行医格言中常常强调“治未病,防未病”,意思是在人体出现明显症状之前,通过调整饮食、锻炼、按摩等方法,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辨证施治,因病制宜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即通过对病人的望、闻、问、切等手段,辨别病人的病情和体质特点,然后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中医行医格言中常常强调“因病制宜”,意思是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从根本上治疗中医治疗强调从根本上治疗,即通过调整人体的内部环境,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行医格言中常常强调“从根本上治疗”,意思是治疗疾病时要从病因、病机、病理等方面入手,找到病因所在,消除病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调整阴阳平衡中医强调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而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阴阳失调所致。
中医行医格言中常常强调“调整阴阳平衡”,意思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五、综合治疗,因病而异中医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即通过药物治疗、针灸、推拿、艾灸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疾病。
中医行医格言中常常强调“因病而异”,意思是在治疗疾病时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六、辨证施药,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药,即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选用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中医行医格言中常常强调“个体化治疗”,意思是在治疗疾病时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用适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七、调整情志,保持心理平衡中医强调人的情志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导致身体阴阳失调,从而引发疾病。
中医人临床必备120句!这些经典格言你都会了吗?
中医人临床必备120句!这些经典格言你都会了吗?在中医古籍中,常有些格言发人深省。
小编特整理120句格言,有言诊断,有言治法,语句对仗,朗朗上口,谈医理面广而发人深省,推荐给读者们,以期读者有所获益。
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5.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9.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0.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1.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2.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3.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4.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5.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7.亢则害,承乃制。
18.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19.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0.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21.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2.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3.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中医的人生格言80句
中医的人生格言80句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医治疗人生的首要基本原则。
2. 人生如茶,须懂得调整火候,方可品味出美好。
3. 虚实寒热,中医术语也可用来表达人生中的不同状态。
4. 心态决定命运,关注内心的和谐才能达到身心健康。
5. 中医讲究平衡,人生也需要适当的广度和深度。
6. 脾胃为后天之本,积极养护自己的身体,才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质。
7. 顺应自然,顺应自身,保持身心平衡。
8. 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和饮食规律,能够提升生活质量。
9.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医治疗人生的首要基本原则。
10. 加强运动锻炼,提升体质,预防疾病。
11. 保持愉快的情绪,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12. 学会放松心情,减轻压力,有助于身心健康。
13. 调整自己的心态,及时放下烦恼,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14. 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事半功倍。
15. 心灵的满足感来自于内心对自己价值的认可。
16. 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
17.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18. 情绪的调节不只是改善身心健康,还能增强个人魅力。
19. 不断学习进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20. 知识是最好的财富,让自己变得更加有智慧。
21. 倾听他人的声音,从中汲取新的营养。
22. 学会宽容,学会原谅,这样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
23. 乐观的态度能够让自己更加坚强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24. 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才能和谐共处。
25. 心有所依,才能有坚定的信念和目标。
26. 凡事都需要有耐心,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27. 不因小而弃,不因难而退,永远保持奋斗的动力。
28. 坚守底线,不为名利所动,做一个真正的中医人。
29. 技艺的精湛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磨砺。
30. 敬业乐业,提升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31. 坚持正道正义,不偏离道德底线。
3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医人的人生追求。
33. 学会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到量力而行。
中医人生格言
中医人生格言1、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
2、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3、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
4、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
5、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盛,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
6、欲知病之难易,先知病之深浅。
欲知病之深浅,先知病之部位。
7、师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乃为善学古人。
8、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9、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10、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11、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12、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13、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14、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
15、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16、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
17、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18、脾胃者,仓廪之宫,五味出焉。
19、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20、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
21、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
22、巧不离乎规矩,而实不泥乎规矩。
23、不知为不知,亦良医也。
24、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
25、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
26、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27、气和则血循经,气逆则血乱溢。
28、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
29、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30、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31、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32、人之一身以血为主,以气为先。
33、济世之道莫大于医,识病之源在于经典。
34、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35、阳随乎阴,血随乎气,故治血必先理气,血脱必先益气。
36、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3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留而不去,其病则实。
38、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39、不学无术,急于求售,医之过也。
中医世家格言名句大全及解释
中医世家格言名句大全及解释一、“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1. 这句格言出自一位中医之口,虽然具体姓名已难以考究,但它表达出了一种非常高尚的情怀。
意思就是说啊,只希望世间的人都没有疾病,哪怕药架上的药都落满灰尘也没关系。
这体现了中医治病救人的根本宗旨,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真心希望人们健康。
从古代开始,中医就非常注重医德,很多中医都是怀着这样一颗仁心去行医的。
比如说在古代的一些小镇上,有那种老中医开的小诊所,他们可能生活并不富裕,但看到病人好了,就会特别开心,就像自己得了什么宝贝似的。
二、“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
”1. 这是一句很经典的中医世家格言。
它的含义呢,就是说一个人的品德如果达不到像佛那样慈悲善良,就不适合做医生;才能如果达不到像仙人那样高超,也不适合做医生。
这对中医从业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你想啊,中医看病很多时候要望闻问切,要是没有足够的才能,怎么能准确判断病情呢?而且在治疗过程中,要是没有慈悲善良的心,只想着从病人身上捞钱,那肯定是不行的。
像古代那些有名的中医大家,像华佗、扁鹊,他们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品德高尚,到处治病救人,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一视同仁。
三、“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1. 这句话简单易懂,就是说医学是有仁爱之心的人所从事的技术,所以必须要有仁人之心。
在中医世家中,这种观念代代相传。
中医传承往往是家族式的或者师徒式的,师傅在教徒弟医术的时候,首先就会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比如说,有的师傅会带着徒弟去山里采药,一边采药一边给徒弟讲,这些药采来是为了救人的,可不能用来做坏事,也不能因为病人给的钱多少就区别对待。
四、“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
”1. 这是很有趣的一个比喻。
意思是用药就像用兵打仗一样,要谨慎、有策略;任用医生就像任用将领一样,要选贤任能。
在中医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每一味药的使用都非常讲究。
就像打仗的时候,每一个士兵的部署都很关键。
比如说治疗感冒,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是风寒还是风热,来选择不同的药,是用麻黄还是薄荷,这就像在战场上根据不同的战况派遣不同的兵种一样。
中医医生格言
中医医生格言1. 中医看病就像超级侦探破案,望闻问切四大招,一丝线索都不放过,那细微的脉象波动在我手下就像小老鼠的心跳,都能被我察觉。
2. 我这中医啊,草药就是我的魔法棒,每一味药都像是小精灵,组合起来就能在身体里大闹天宫,把病魔打得屁滚尿流。
3. 中医的经络像城市的地下管道,一旦堵塞就麻烦了,我这个中医就是管道工,银针就是我的疏通工具,一扎一个准,让气血像欢快的小河流淌起来。
4. 做中医就像当武林高手,望诊如同隔空看物的绝技,闻诊恰似闻香识人的妙法,问诊是巧舌探军情,切诊是手指摸乾坤。
5. 中医的推拿就像给身体的各个零件做按摩,我这双手就像神奇的小锤子,敲敲打打,让那些僵硬的肌肉像冬眠的蛇慢慢苏醒。
6. 我这个中医开方子,就像厨师做菜,各种药材是食材,搭配好了就是一道能治愈身体的美味佳肴,把病邪像赶苍蝇一样赶走。
7. 中医眼中的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我就像这个小宇宙的管理员,哪里星球(器官)运行不正常了,就用中药的力量来调整轨道。
8. 中医号脉就像和血管里的血液对话,那脉象一会儿像奔腾的骏马,一会儿像散步的小羊,我都能读懂它的秘密,比密码专家还厉害。
9. 当中医的我觉得自己像个神奇的园丁,病人的身体是花园,那些病症就是杂草,我用中药的花洒浇水施肥,让健康的花朵茁壮成长。
10. 中医的拔罐像在身体上种小蘑菇,把体内的湿气像吸果冻一样吸出来,我就是种蘑菇的小仙人,让身体恢复清爽。
11. 我这个中医看病,就像在黑暗中寻找宝藏,望闻问切就是我的寻宝工具,一旦找到病因这个宝藏,就能用中药的钥匙开启健康之门。
12. 中医的针灸,那银针扎下去就像给身体里的小懒虫打一针兴奋剂,让它们重新活跃起来,穴位就像小懒虫的窝,一扎一个准。
13. 我觉得中医像古老的魔法师,那些中药材是魔法咒语,念一念(煎一煎喝下去)就能让病痛像烟雾一样消散。
14. 中医看舌象可有趣了,舌头就像身体的晴雨表,我看一眼就知道身体里是狂风暴雨(生病严重)还是阳光明媚(健康),比天气预报还准。
2023年度中医名言警句3篇
2023年度中医名言警句3篇2023年度中医名言警句3篇中医的名言警句1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
(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
(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帝王世纪·击壤歌》)12、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素问·举痛论》)16、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吕氏春秋·尽数》)18、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宋·李昉等《太*御览·卷七百二十》)19、养心莫善于寡欲。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导读:本文中医必记经典语录,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医必记经典语录1、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2、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3、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4、气聚则塞,气散则通5、百病挟痰6、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7、热痰主急惊,当泻;脾虚主慢惊,当补。
8、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9、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10、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
11、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自清。
脾喜暖而恶寒;土恶湿而喜燥。
12、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13、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14、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
15、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
16、久病先针足三里17、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1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19、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20、养心莫过于寡欲。
--《医学入门》21、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22、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23、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善医者,法门广大无边。
不善医者,小心与大胆均误也。
25、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26、胃为阳土,宜凉宜润;肝为刚脏,宜柔宜和。
27、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28、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29、善嚏者,肺病也。
善噫者,脾病也。
呵欠者,胃病也。
30、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31、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32、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33、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
34、上气虚者,升而举之;下气虚者,纳而归之;中气虚者,温而补之。
35、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36、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37、乙癸同源,肝肾同治;滋肾水即以荣肝木;泻肝火即以安肾水。
38、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人临床必备格言120句!你知道多少?
中医的名言、格言和谚语,或载于典籍文献内,或流传于医生口头中,是中医学的一份宝贵遗产。
其中许多是关于中医治法的警句,如同箴言和座右铭,含义很深,语言形象生动。
读之发人深省,令人难以遗忘。
古代行医之人,见这些语句无不抄录之,贴于易见之处,使自己慎思之,力行之,警戒之。
此122句格言,有言诊断,有言治法,语句对仗,朗朗上口,小编特此推荐给大家。
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5.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9.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0.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1.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2.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3.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4.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5.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7.亢则害,承乃制。
18.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19.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0.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21.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2.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3.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到血直须凉血散血。
52.内热曰烦,外热曰燥。
53.寒之不寒无水也,热之不热无火也。
54.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55.火动风生热,筋挛脉急,风煽火炽,而炽乱神迷,外窜经脉则成痉。
56.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57.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58.火郁发之,木郁达之,金郁泄之,土郁夺之,水郁折之。
59.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60.膏粱之变,足生大丁。
61.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62.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63.阳虚恶寒,阴虚恶热。
6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65.胃本不呕,胆木克之则呕。
66.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67.形寒饮冷伤肺。
68.木叩金鸣,土中泻木。
69.耳聋宣肺。
70.胃喜清凉,脾喜温。
71.胀在腹中,痞在心下,胀有形,痞无形。
72.一切气病用气药不效,少佐芎归血气流通而愈。
73.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74.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75.少阳属肾,肾上连肺。
76.淋属肝胆,泻属脾胃。
77.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故不治痰而治气。
78.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79.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80.足太阴痰厥头疼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81.内不坚则善病风。
82.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83.辛开苦降,芳香开窍,淡渗利湿。
84.脉络空虚贼邪不泄。
85.脑为元神之府,心为藏神之脏。
86.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87.手心热来腹中热,手心凉来腹中凉。
88.发热恶寒者发于阳。
89.无热恶寒者发于阴。
90.恶寒非寒明是热症。
91.恶热非热明是虚症。
92.久病非寒,暴病非热。
93.久痛无寒,暴痛无热。
94.麻是气虚,木是血虚。
95.牙痛长,腿痛短。
96.冬不用栀子,夏不用麻黄。
97.久病多瘀,怪病多痰。
98.从阳化热,从阴化寒。
99.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100.久病必瘀,久病必虚。
101.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102.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
103.扎针拔火罐,病好一大半。
104.中药不效,炮制不到。
105.四季脾旺不受邪。
106.肝阳上亢,水不涵木。
107.气证饮水,血证不饮水。
108.热在上焦,气伤则渴。
109.热在下焦,血伤则不渴。
110.血之为病,上焦瘀血小便必难,下焦瘀血小便必自利。
111.一切血症,日轻夜重,一切气症,日重夜轻。
112.一切火症,心急潮热,一切水症,胁硬心下怔忡。
113.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114.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115.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
116.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
117.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于阴中也。
名曰:热入血室。
118.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中也。
119.昼则发热、烦躁,夜则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急泄其阴、峻补其阳。
120.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饮食不入,名曰:阴阳交错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