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09:中国历年电价改革大事记

合集下载

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历程回顾

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历程回顾

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表 3-2 国家电力公司“四步走”战略表
时间
内容
备注
国 家 电 力 公 司 成 立( 1996
1996.12- 1998.3
年 12) 电力部撤销(1998 年 3); 双 轨 运 行 ,体 制 过 渡 ,职
能交接
1998.4- 2001.12
厂网分开,竞价上网; 政企分开,省为实体; 两改一同价
(4)加快水电和风电的发展,在此期间长江三峡开工建设,为发展 风电,国家制订了优惠措施及采风计划;
(5)取消一切乱加价、乱收费,从 1998 年 9 月开始,经国务院批准 停止执行改革开放以来制定的电价外加价和一切乱加价、乱收费,特别是 降低了农村过高的电价;
(6)按发电项目经营期核定平均上网电价,原国家计委发出通知规 范了发电项目电价的管理,解决了新建电厂上网电价高的问题;目前存在 的问题是销售电价水平和交叉补贴严重的问题,还有老电厂国有资产流失 问题。
在这个时期为了促进电力发展解决严重缺电问题国家出台了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集资办电政策如利用外资征收电力建设基金还本付息定价等政策成立了华能新力等发电公司和长江三峡清江五陵等水电公司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西北成立五大电力集团公司此外还成立了南方电力联营公司全国除西藏和福建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省电力公司
(7)为实现减员增效,保持社会稳定,电力企业普遍兴办了多经企 业,安置下岗职工及职工家属子弟。现在多经企业职工约 80 万人,其中 主业转移约 30 万人。
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阶段
从 1997 年至 2000 年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第二阶段——深入阶段,实 施政企分开,公司化改组和竞争上岗试点。1997 年 1 月国家电力公司成立, 中国电力行业开始走上政企分开,公司化改组,中国电力行业开始迈向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1998 年 3 月电力工业部撤销,电力行政管理权移交 国家经贸委,在中央全面开始实现政企分开,实现了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 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性转折。1999 年,省、市、 自治区政企分开工作开始,到 2000 年底全国已有近 2/3 的省级电力行业 实现了政企分开。在这段时间里国家开始纠正第一阶段出现的一些弊病: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演变历程介绍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演变历程介绍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演变历程介绍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演变历程介绍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资金最密集、技术密集型和网络性行业,是社会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电力工业的改革和发展,电力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军事管制、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等九次变革,其中先后两次成立水利电力部、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目前正酝酿着第十次变革:在电力发展上先后提出“电力是先行工业”,“电力是先行官”,“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和电力工业要适应超前发展等指导方针。

到2001年底,中国发电设备总容量已达到3.38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4780亿千瓦时,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50多年来,中国电力体制的变革,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电力工业管理实行政企合一、垂直垄断的管理体制;第二阶段,从1978年到1997年,电力工业对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索;第三阶段自1997年至今,逐步实行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的新体制。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电力管理体制(1949-1978年)在这30年中,中国的电力工业经历了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水利电力部三个时期,在燃料部和电力工业部时期,对全国电力工业实行集中管理的体制;进入水利电力部时期,经历了两次分散、两次集中管理,多年来始终未能摆脱“一分就乱,一收就危”的怪圈。

1、燃料工业部时期(1949-1955年)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组建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和电力工业实行统一管理。

当时电力工业方面直接领导的仅有华北电业公司及其所属的北京、天津、唐山、察中分公司,以及石家庄电灯公司和太原电力公司,其他各地的电力工业均由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的管理。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自1949年至1952年逐步将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和管理的电力单位集中到燃料工业部管理。

中国电力改革发展史

中国电力改革发展史

中国电力改革发展史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可靠性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电力改革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电力供应体制已经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如供需矛盾、资源浪费和行业垄断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电力改革措施。

中国电力改革的第一步是建立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法律法规框架。

1996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电力法》,这是我国电力改革的里程碑。

电力法明确了国家电力行业的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鼓励发展非国有电力企业,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

中国电力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举措是分拆发电、输配电和售电业务。

1997年,中国电力公司(即国家电力公司)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将自身分拆为发电公司、输配电公司和售电公司三个独立经营的子公司。

这一分拆措施打破了原来的垄断格局,促进了电力市场的竞争和发展。

随后,中国电力改革进一步推动了电力市场化和电力交易的发展。

2002年,中国电力交易中心成立,开始进行电力市场的建设和运营。

电力交易中心通过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之间的电力交易,实现了电力供需的有效匹配,提高了电力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

在电力改革的过程中,中国还加强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005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可再生能源法》,明确了对可再生能源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

这一法律的实施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国电力结构的可持续性和清洁能源比例。

中国电力改革还注重了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和监管机制的建立。

2003年,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成立,负责电力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电力监管委员会通过制定监管政策和规章制度,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电力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大幅提高,电力市场逐渐完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不断增加。

然而,电力改革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电力市场竞争不充分、电力价格调控不合理等。

因此,中国电力改革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第一阶段: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中国电力行业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垄断状态。

国家电力公司(State Power Corporation)是唯一的国有电力企业,负责全国电力系统的管理和运营。

在这一时期,电力行业的规制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计划来实施,电力价格由政府制定。

第二阶段:1997年至2003年,中国电力行业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

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被分为南方电网和北方电网两个公司。

电力市场逐渐向分区域竞争的方向发展。

2002年,国家电力公司被进一步拆分为发电和电网两个公司,发电和电网的竞争逐渐出现。

第三阶段:2003年至2014年,中国电力行业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

2003年,国家电力公司被分拆为五大发电集团,即华电集团、大唐集团、神华集团、国电集团和华能集团。

继续推进竞争式电力市场建设,发电和电网分开运营。

第四阶段:2014年至今,中国电力行业进行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建立了电力市场交易平台,电力市场逐渐形成。

电网改革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实现了全面放开电力销售市场,鼓励发电企业多投资建设并自由选择用户。

通过以上的改革,中国电力行业的规制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化体制转变。

电力市场的竞争程度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政府对电力行业的监管作用也得到了加强,确保了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稳定运行。

未来,中国电力行业的规制改革还将继续推进。

电力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政府将加强对电力行业的监管,加强对发电和电网的统筹规划,推动电力行业向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我国电价发展历史沿革与政策分析

我国电价发展历史沿革与政策分析

我国电价发展历史沿革与政策分析摘要:电价是电能商品的价格。

与一般商品相比,电能的发、输、配、用需要同时完成,电价政策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能源行业的发展。

本文整体梳理了我国建国以来至今的五个阶段电价政策,详解各种电价的发展历程,并对主要政策成效进行分析,以期对未来电价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价发展;历史沿革;政策分析回顾历史,电价形成机制承载着各方利益诉求,影响着电力行业发展格局,改革难度最大、争议最多。

我国电价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完全管制定价时期(1949~1985年):稳定电价、稳定供应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了稳定全国经济形势,整体推进国家的工业建设,确立了中央计划经济体制。

直到1985年之前,我国电力行业处于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政府严格统一管理电价,电价制度以满足社会公益事业的需要为原则。

这时期的电价有三个特点:(1)定价权限高度集中。

1952年以前,电价管理由省级政府负责,1952年成立了大区电业管理局,主要电力企业划归燃料工业部管理,电价管理收归国家计委,形成了中央集中管理模式。

(2)电价体系统一。

1961年国家颁布了统一的目录电价,按用电性质将电价分为照明电价、非工业、普通工业电价、大工业电价和农业电价。

在此后30多年时间里,历次电价的调整和改革均是对上述体系的修订。

(3)电价水平相对稳定。

这一时期电价水平虽经多次调整,但总体保持平稳,电价改革仍侧重于通过结构性的调整,缓解电价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的不合理问题。

由于这个时期我国的电力市场属于比较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垄断经营模式,改革开放以后,电力在计划经济下的垂直垄断经营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缺电局面日益严重,全国各地出现拉闸限电,电力工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正常运行的瓶颈产业。

二、还本付息电价时期(1985~1997年):鼓励投资、保障需求为解决“发展等电”的问题,调动各方办电积极性,特别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电力行业,政府放松上网环节价格管制,引入“还本付息电价”,规定上网电价由发电单位成本、税金和利润构成。

2004年以来中国历次电价调整情况盘点

2004年以来中国历次电价调整情况盘点

2004年以来中国历次电价调整情况盘点2011年11月30日 17:20来源:经济观察网作者:陈平平字号:T|T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新华网消息,国家发改委30日宣布上调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从明天(12月1日)起,销售电价每度平均上调3分钱,上网电价对煤电企业上调2分6。

居民用电价格暂不上调。

这是今年发改委第三次调整电价。

以下为中国自2004年以来历次电价调整情况:2011年6月1日,15个省市工商业、农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上调1.67分钱,居民用电价不变。

15个省市包括:山西、青海、甘肃、江西、海南、陕西、山东、湖南、重庆、安徽、河南、湖北、四川、河北、贵州。

其中,山西省销售电价上涨金额最多,每千瓦时上涨2.4分,四川省每千瓦时仅上调0.4分,调整额最小。

2011年4月10日,上调部分亏损严重火电企业上网电价,调价幅度视亏损程度不等。

其中煤电价格严重倒挂的山西上调上网电价0.026元/千瓦时,河南上调上网电价0.015元/千瓦时,全国有11个省份的上网电价上调在0.01元/千瓦时以上。

暂不调居民电价。

2009年11月20日,全国非民用电价每每千瓦时平均提高2.8分钱,居民电价暂不调整。

2008年8月20日,全国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分钱,电网经营企业对电力用户的销售电价不做调整。

2008年7月1日,全国平均销售电价每千瓦时上调2.5分钱。

2007年12月,采取分步降价或转让部分发电量指标方式,下调吉林、湖北等八省(区、市)统调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

2007年10月1日,上调东北电网内部分电厂的上网和输电价格。

2007年7月1日,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内新投产电厂送京津唐电网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298元和0.297元(不含脱硫加价)。

2006年6月30日,调整华北、南方、华中、华东、东北和西北电网的上网电价。

2005年5月1日,全国销售电价水平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2分钱。

二轮复习 价格

二轮复习  价格

短缺
D
C.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发挥了财政改善民生的功能 当商品的价格为P2时, D.目标价格制度使农产品价格在目标区间内波动 供不应求。 O
Q1 Q2 Q0 Q3
Q
例2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大增,但市场没有相应扩大,农民 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下图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 “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
事件三:成品油价格改革:国内汽柴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每
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
事件四:天然气价格改革:非居民用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将实现并轨,居
民生活用气也将建立阶梯价格制度。
事件五:医疗价格改革:取消283种低价西药和250种低价中成药的最高零
售价,生产企业可在西药费用日均不超过3元,中成药日均费用不超过5元的前 提下自主定价。
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 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
)
的下降而增加。
B
注意:在需求曲线中横坐标表示因变量,纵
坐标表示自变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需求曲线
(二)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Q1到Q2的平行变动: 图片转化成文字描述: 自身价格不变,需求量增加。 原因:商品外在因素的变化 导致。 1.相关商品的变化 2.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例如: 电动汽车补贴、关税增加、 人民币贬值的影响等 3.消费心理,居民收入增加 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通成本。
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国家大力发展生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商
品的有效供给。
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科学理性消费。 (3)国家合理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相符合。

历史电价变化

历史电价变化

历史电价变化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在最近几十年来显著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特别是对于电力服务。

电价是每个国家用电者最直接关注的话题,电价也是政府控制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

中国电力市场的历史上,从公共电价开始,改革到市场化,政府对电价的调整蓝图显得比较清晰。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电价严格按照政府规定统一定价,这种定价模式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结构看都显得比较简单,并且受政府政策影响较大,以及政府定价的不可持续性,所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政府开始陆续调整电价政策,将电价从官方定价模式转变为市场定价。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电力工业发展到较高水平,国家开始推进电力市场改革,通过多种措施实现电价不断调整和分类收费。

政府推出了“一口价体系”政策,实行技术性调节,不断调整不同行业用户的电价,实现资源综合配置,满足不同行业的能源需求,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将持续调整和完善电价政策,并加大对电力行业的监管力度,稳定电价。

从2008年起,国家高度重视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主要实施了发电价格改革和一类用户电价改革。

其中,发电价格改革主要是引入长期发电价,实行市场化交易,发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一类用户电价改革主要是针对居民用电,按照不同阶梯实行电价调节。

随着国家能源价格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加快,电价将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变动,而政府对电价的控制也会更加严格。

从政府的规划和推进看,将会形成一个稳定的电力市场环境,从而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电力价格改革的历史由政府定价转变为市场定价,由调节型向激励型转变,并不断推进改革,促进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支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未来政策将更加突出市场机制,实行技术性调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并维护电力市场的公平性,继续调整电价,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电子商务十二年大事记

中国电子商务十二年大事记

《1997-2009:中国电子商务十二年大事记》盘点时间:2009-10-02 06:52来源:未知作者:b2bz 点击:148 次(1)萌芽与酝酿期(1997-1999年): 1997年,中国化工信息网正式在互联网上提供服务,开拓了网络化工的先河,是全国第一个介入行业网站服务的国有机构。

1997年,易贸通推出B2B贸易入门网站。

1997年12月,中国化工网(英文版)上线,成为国内第一家(1)萌芽与酝酿期(1997-1999年):1997年,中国化工信息网正式在互联网上提供服务,开拓了网络化工的先河,是全国第一个介入行业网站服务的国有机构。

1997年,“易贸通”推出B2B贸易入门网站。

1997年12月,中国化工网(英文版)上线,成为国内第一家垂直B2B电子商务商业网站。

1998年10月,美商网(又名“相逢中国”)获多家美国知名VC千万美金投资,是最早进入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的海外网站,首开全球B2B 电子商务先河。

1998年2月,由焦点科技运营的中国制造网(英文版)在南京上线。

1998年12月,阿里巴巴正式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99年3月其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在我国杭州创建,同年6月在开曼群岛注册阿里巴巴集团。

1999年8月,邵亦波创办国内首家C2C电子商务平台“易趣网”。

1999年5月,“中国电子商务第一人”王峻涛创办“8848”涉水电子商务,并在当年融资260万美元,标志着国内第一家B2C电子商务网站诞生。

1999年6月,《数字化经济》一书在8848首发,成为中国网上首发图书第一例。

1999年9月6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是中国第一次全面推出的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成果大型汇报会。

1999年9月,招商银行率先在国内全面启动“一网通”网上银行服务,建立了由网上企业银行、网上个人银行、网上支付、网上证券及网上商城为核心的网络银行服务体系,并经央行批准成为国内首家开展网上个人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50年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50年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50年1、燃料工业部时间(1949-1955年)。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国成立,在中央人民政府领下,组建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煤炭工业,石油业和电力工业实行统管理。

当时电力工业方面直接导的仅有华北电业公司及所属的北京、天津、唐山察中分公司,以及家庄电灯公司和太原力公司,其他各地的电工业均由各地军事管制委员领导的管理。

在国民经济恢时期,自1949年1952年逐步将各地军事管制委会领导和管理的电力单集中到燃料工业部管理。

1950年燃料工业部为管电力工业,专门成立了电管理总局,负责火电厂和输变电程建设,发电、输电、配电、电的全部生产运营;为发展水,成立了水力发电工程局。

并后组建了东北、华北、华东、中、西南和西北六个大区电管理局,归电业管理局统一领导,形成了垂直断、政企合一的电力工业理体系。

2、力工业部时期(1955年-1958年)。

1955年7月,第一届第二次全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撤销燃工业部,设立煤炭工业部、电力工部和石油工业部。

电力工业成立后,继承了燃料工业对全国电力工业的管职能,为加强专业管理,相成立了电力设计局、基建工程管理,并将水电发电工程局改为水力电建设总局,分别管理火电和输电工程设计、火电和输变工程施工和水电勘设计和施工。

水活电的运行管理和输变电的运行一由各电业局负责与此同时,撤销了业管理总局和六大区电业管理局,省(市、自治区)的电力业均由电力工业部直接领和管理,这是由部接领导省(市、自治区电力工业惟一的一个时期从1956年开始逐调整和充实了省(市、治区)电业工作的管理机构,从形成中央和地方领导相结合、以中领导为主的电力工业管理体。

3、利电力部时期(1958-1966年)。

1958年初党中央召开宁会议,决定在电力工建设中实行“水主辅”的长期建设方针,为快水电建设,决定水利部和力工业部合并。

1958年2月二届五次全国人民表大会通过决议,将水利部和力工业部合并成立水利电力部。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是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起点。

以下是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的历程:1. 制定电力体制改革方案(1986年至1991年):在此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开始出现供需矛盾,电力调度难题凸显。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国家电力公司组织了一系列研究,于1986年至1991年期间制定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了发电企业分配电、输电企业经营电、供电企业售电等制度框架。

2. 试点“分开发电、输送和供电”(1992年至1994年):在1992年,中国电力公司在重庆、广东、广西三个地区试点实施“分开发电、输送和供电”,成立了有限责任公司,探索市场化改革的可行性。

3. 推进电力体制改革(1995年至2002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的成功,中国政府决定全面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在1995年至2002年期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电力体制改革文件,包括《电力法》、《发电企业分开发电和输电的试行办法》等,逐步建立了以电力公司为主体,分权分属的市场化电力体制。

4. 分电源、输配电两个层面的改革(2002年至2004年):在此期间,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搞好电力供应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完善电力市场制度、优化电力供应结构的方向。

为应对不同电力资源分散储藏的挑战,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开始在分电源和输配电两个层面展开。

5. 建立电力市场交易制度(2005年至2008年):在这一阶段,中国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关于建立电力市场交易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开始建立电力市场交易制度,引入定价机制和竞争机制。

我国电力监管机构也成立了电力监管机构,负责监管市场竞争和保障市场公平。

6. 建立电力市场监管体系(2009年至今):在2009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成立了国家电力市场监管机构,加强电力市场监管。

我国还出台了一系列细则和政策,进一步完善电力体制改革,加强行业监管,推动电力市场化。

历年电价政策总结汇报材料

历年电价政策总结汇报材料

历年电价政策总结汇报材料历年电价政策总结汇报材料一、电价政策的背景和目的电价政策是指国家对电力价格进行调控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电价政策的出台和调整,旨在维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用电,并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的电价政策可以引导市场行为,激励电力生产企业提高效益,推动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二、历年电价政策的发展历程1. 1985年-1997年:电力体制改革初期,电价主要由政府定价,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电。

2. 1998年-2009年:逐步建立市场化电价形成机制,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

3. 2010年-2013年:电力价格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分步调整居民生活用电和非居民用电价格。

4. 2014年-至今:全面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电价形成机制,增加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历年电价政策的主要内容1. 居民生活用电价格:历年来,政府一直对居民生活用电价格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调控。

价格调整主要以适当提高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为主,以保障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电力市场的稳定运行。

2. 产业和商业用电价格:为了有效调动企业用电的积极性,历年来政府对产业和商业用电价格进行了适度调整。

通过提高用电成本,促使企业节能减排,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农村电力价格: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府适时降低了农村电力价格,鼓励农村居民使用电力,推动农村电网建设,改善农村电网供电质量。

4. 新能源发电价格:为鼓励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新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四、历年电价政策的影响和效果1. 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通过合理的电价政策,政府保障了居民的基本用电需求,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需要。

2. 推动经济发展:适度的电价调整,促使企业合理使用电力资源,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历程 凤凰网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历程 凤凰网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历程2007年05月25日22:39凤凰网财经【大?中?小】?【打印】?已有评论0条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一是1985年之前政企合一国家独家垄断经营阶段。

这一时期的突出矛盾是体制性问题造成电力供应严重短缺。

二是1985年至1997年,为了解决电力供应严重短缺的问题,实行了发电市场的部分开放,以鼓励社会投资。

这一时期的突出矛盾是存在着政企合一和垂直一体化垄断两大问题。

三是1997年至2000年,以解决政企合一问题作为改革的重点,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同时将政府的行业管理职能移交到经济综合部门。

这一时期的突出矛盾演变成垂直一体化垄断的问题。

从这一改革的历史轨迹可以清晰地发现,改革的主线是市场化取向改革的逐步深化、政企关系的逐步确立,以及集中解决不同时期存在的突出矛盾。

四是从2002年4月开始。

2002年4月12日,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下简称“5号文”),被视为电力体制改革开端的标志。

新方案的三个核心部分是:实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从纵横双向彻底拆分国家电力公司。

“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

为此,原国家电力公司按“厂网分开”原则组建了五大发电集团、两大电网公司和四大电力辅业集团。

2002年12月29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等十二家涉及电力改革的相关企业和单位正式成立。

此次同时挂牌的十二家电改单位,包括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和南方二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辅业集团。

五大发电集团为华能集团、华电集团、龙源集团、电力投资集团和大唐集团,四大辅业集团为水电规划设计院和电力规划设计院两个设计单位,以及葛洲坝[1.16%?资金?研报]集团和水利水电建设总公司二个施工单位。

南方电网公司由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和广东五省电网组合而成。

国家电网公司下设华北(含山东)、东北(含内蒙古东部)、华东(含福建)、华中(含四川、重庆)和西北5个区域电网公司。

中国电力工业改革开放大事记

中国电力工业改革开放大事记

中国电力工业改革开放大事记发布时间:2008-11-6 10:04:47 出自:中国电力新闻网(1978年~2008年)5.1981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输变电工程竣工。

该工程全长595千米,最大输送容量120万千瓦。

1979年11月开工建设。

1981年7月,线路在湖北金口跨越长江。

该工程的投运加强了河南、湖北的电气联系,解决了武钢1.7米轧机冲击负荷供电问题。

6.1981年12月5日,全国第一座中央与地方集资兴建的火电厂———山东龙口电厂开工兴建。

1980年,签订集资办电协议,中央和地方按比例承担龙口电厂工程所需资金。

烟台行署在全区发行股票筹资。

一期工程两台10千瓦机组分别于1984年8月和12月投产。

同期,还有中央与地方合资建设的闵行电厂一台12.5万千瓦机组,台州电厂两台12.5万千瓦机组。

7.1982年1月1日,中国电力报创刊。

1983年春,《人民电业》复刊(1950年创刊、“文革”初期停刊,现刊名《中国电业》。

2001年1月17日,中国电力新闻网正式开通。

2008年1月1日,中国电力网络电视台新闻开播。

这都是中国电力报社旗下的我国电力行业新闻媒体。

8.1982年3月7日,水利部与电力部合为水利电力部。

此前,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报告》。

这次机构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

钱正英任部长,李鹏为第一副部长。

在此后召开的电力工作会议上,钱正英任部长提出“政企要分开”。

9.1982年4月,水电部根据中央精神,在全国电力工作会议上部署了电力企业全面整顿工作。

当时,列入国家重点企业名单的电力企业有103家,其中92家电力企业列入第一批整顿。

这次企业整顿是全面的建设性整顿,水电部提出了8项整顿工作,重点是建立经济责任制。

10.1982年5月11日,国务院批转水电部《关于按省、市、自治区实行计划用电包干的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电力体制改革回顾.doc

电力体制改革回顾.doc

我国历次电力体制改革回顾□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杨景辉回顾历史,我国相关的电力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实施集资办电政策——九十年代初期80年代以来我国电力严重缺乏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决定“鼓励地方、部门和企业投资建设电厂”,随后又制定了《关于多种电价实施办法》,这些政策措施揭开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推动了多家办电与多渠道集资办电格局的形成。

“集资办电”政策对解决严重缺电的矛盾功不可没,“还本付息电价”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投资办电的积极性,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各类合资电厂纷纷建立,多家办电的格局很快形成。

第二阶段:九十年代初期至1998年撤销电力工业部之前90年代中期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电力市场也包含在内。

所谓电力体制改革是指以政企分开、公司化改组、建立市场竞争机制为主要特征,对传统电力体制进行整体配套改革的总称。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政企分开、网厂分开、输供分离,实施公司化改组。

2、统一开放、竞价上网,建立电力交易市场。

3、依法管理、竞争有序,建立健全电力市场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

1993年,电力部会同国家计委、经贸委颁发了《全民所有制电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

1994年,电力部提出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的战略取向。

1995年底召开的国家电力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电力体制重大调整的基本模式:政府职能移交政府综合经济部门,企业职能转移到拟组建的国家电力公司,行业职能转移到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1996年4月,《电力法》正式实施,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日臻完善。

第三阶段:1998年撤销电力工业部至目前实行“网厂分开、竞价上网”试点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简称国电公司)正式挂牌,并与电力部双轨运行。

1998年3月,电力工业部撤销,国家电力公司开始独立运作。

历年电价调整通知

历年电价调整通知

历年电价调整通知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历年电价调整通知1、1999年7月15日(居民8月1日),苏价工[1999]256号文,全省实行统一销售分类电价。

2、2004年1月20日,苏价工[2004]12号文,提8厘/kwh(除居民、农业、化肥、商业)。

3、2004年6月15日,苏价工[2004]219号文,提分/kwh(除居民、农业、化肥、商业),基本电价提3元/kw·月、2元/ kvA·月。

4、2005年5月1日,苏价工[2005]97号文,提分/kwh(除居民、农业、化肥、商业),离子膜法氯碱生产企业提分/kwh。

5、2006年7月1日,苏价工[2006]223号文,非居、非普提分/kwh,大工业提分/kwh,农业提分/kwh,基本电价提3元/(kw(kvA)·月)。

另除农业外,每千瓦时征收库区移民扶持基金分;除农业和城乡居民外,每千瓦时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基金分;商业与其它照明并轨,统称为非居民照明。

6、2007年10月1日,苏价工[2007]330号文,新增20千伏电压等级销售电价。

7、2008年7月1日,苏价工〔2008〕221号文,除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含贫困县农业排灌)、中小化肥生产用电价格不作调整以外,大工业电度电价上调4分/kwh、其余分类用电价格上调5分/kwh8、2009年11月1日,苏价工〔2009〕366号文,除居民电价及执行居民电价水平的其他非居民用户的电价暂不调整以外,其他用电价格上调分/千瓦时。

原非居民照明用电与非普工业用电并轨后统一改称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

9、2011年11月,苏价工[2011]358号文件,除居民电价及执行居民电价水平的其他非居民用户的电价暂不调整以外,其他用电价格上调分/千瓦时。

提高大工业用电基本电价2元/千伏安*月(千瓦*月),即调整为按容量30元/千伏安*月(千瓦*月),按需量40元/千伏安*月(千瓦*月),相应少提高大工业用电电度电价分钱/千瓦时,即调整为元/千瓦时。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

在此之前,中国的电力行业完全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存在着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企业效率低下、供电不足等问题。

中国政府决定进行电力行业规制改革,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以提高电力行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一阶段是在1984年至1997年之间,政府开始实施电力结构调整政策,计划建立一个全新的电力产业结构。

根据这个政策,国家电力公司(SEPC)和地方电力公司(LEPC)被建立起来,国家电力公司负责中央发电厂的管理和电力市场的监管,地方电力公司负责地方电网的建设和运营。

政府鼓励私人资本进入电力行业,从1985年开始陆续引入外资和引进台商投资。

在第二阶段中,1998年至2002年,政府进一步加强了电力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在此期间,政府分离了电力的生产与供应环节,实行发电企业与售电企业分家。

国家电力公司改名为国家电投集团和中国电力公司,负责水电和火电资源的开发、建设和运营。

允许电力企业之间通过竞争的方式进行电力交易,在电力市场中形成供需平衡。

2002年,中国电力交易中心成立,为全国范围内的电力交易提供服务。

第三阶段是从2003年开始的政府推行的电力市场化和电力体制改革政策。

政府重点推动了电力市场的发展,包括建设和发展电力交易市场、促进分布式发电和能源服务公司的发展、推动电力企业的上市改革等。

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成立,并被授权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能源规划和能源管理政策。

第四阶段是在2015年以后,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的重点逐渐转向深化改革和完善机制。

政府进一步推进电力市场的开放,引入竞争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加快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

政府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大力推动电力行业的绿色转型。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改革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从最初的电力结构调整,到电力市场化改革,再到深化改革和完善机制。

这些改革的目的是提高电力行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监管力度,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999至2009电力工业大事记

1999至2009电力工业大事记

1999至2009电力工业大事记193.1999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发【1999】2号文,下发《批转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意见的通知》。

1月22日,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电力公司召开电话会议,部署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工作。

同年4月13日,国家经贸委印发《关于加快乡(镇)电管站改革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9月18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用电同价工作的通知。

》194.1999年3月10日,我国首条500千伏紧凑型输电线路建成投运。

该线路自北京昌平500千伏变电站至房山500千伏变电站,全长82.5千米。

1994年12月,首条220千伏紧凑型输电线路(北京安定门~河北廊坊)建成投产。

195.1999年5月18日,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关于做好电力工业政企分开改革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下发。

次年6月,中编办和国家经贸委又联合提出《关于调整电力行政管理职能有关问题的意见》,要求2000年继续推进电力工业政企分开的改革,逐步撤销大区电业管理局和省级电力工业局。

196.1999年9月7日,广东沙角B电厂在深圳举行移交典礼。

这是我国内地第一个成功移交的BOT(建设-经营-转让)项目。

沙角B电厂1985年7月1日开工,两台35万千瓦机组分别于1987年4月和7月并网发电。

由深能集团有限公司与香港合和电力(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兴建,合同期为10年。

1999年8月1日正式移交。

197.1999年12月4日,四川二滩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成为20世纪我国建成的最大水电站。

该电站位于雅砻江上,抛物线双曲拱坝坝高240米,装机6台,总容量330万千瓦。

1991年9月14日,二滩水电站工程正式开工。

该工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2亿美元,工程建设体制与国际全面接轨,促进了我国水电管理体制改革。

198.2000年1月1日,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全国电力系统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领导小组组长陆延昌向中外记者宣布:中国电力系统顺利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顺利进入新千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发改委19日宣布,从今日(20日)起全国非民用电价每度平均提高2.8分钱,暂时不对居民电价进行调整。

本网梳理中国电价改革中的大事记,助您了解国家这一政策调整的前前后后。

1997-1998年电力行业“政企分开”,电力部撤消,国家电力公司承接了原电力部下属的五大区域集团公司、七个省公司和华能、葛洲坝两个直属集团;
2002年3月国务院批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决定由国家计委牵头,成立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负责组织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实施工作;
2002年12月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两大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即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国电、华电、华能、大唐和中电投;
2003年3月国家电监会成立,开始履行电力市场监管者的职责,实现“政监分开”;
2003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电价改革方案》,确定电价改革的目标、原则及主要改革措施;
2004年3月出台标杆上网电价政策,统一制定并颁布各省新投产机组上网电价;
2004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措施;
2005年2月《电力监管条例》颁布;
2005年3月制定与《电价改革方案》相配套的《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三个实施办法;
2005年年底电监会一份内部报告披露,认为“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
2006年2月“十一五”电力体制改革任务确定;
2006年6月第二次煤电联动,火力电企电价调整,各区域上调幅度不同,在1.5%-5%之间;
2007年1月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
2007年3月发改委下发《关于降低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促进小火电机组关停工作的通知》,并分四次批复了全国各省区小火电降价方案。

?
2008年3月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深化电价改革。

2008年7月和8月电价两次上调,上网电价平均涨4.14分,销售电价平均涨2.61分,缓解了煤价大幅上涨导致的电企亏损;
2009年9月14日电监会发布《2008年度电价执行情况监管报告》显示,我国电价政策执行情况良好,但政策执行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市场煤”“计划电”导致价格矛盾突出,发电企业亏损严重,电网企业经营困难加大等。

2009年10月发改委和电监会联合制定《关于加快推进电价改革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改革的必要性,确定改革目标和原则,并提出电价改革的七个重点任务;
200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和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辽宁抚顺铝厂与华能伊敏电厂开展直接交易试行方案,标志着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正式启动。

2009年10月发改委、电监会、能源局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电能交易价格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