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导师情况汇总表
电子科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导师(全)
导师代码:10383导师姓名:金建勋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年08月特称:职称:教授学位:博士属性:专职电子邮件:jxjin@学术经历:1985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系金属物理专业。
1992-97年,在澳大利亚政府工业及大学奖学金的支持下,分别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卧龙岗大学,完成了与高温超导材料应用相关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工作,后成为研究员和高级研究员,澳大利亚政府研究理事会大型研究项目负责人。
IEEE应用超导和电磁装置国际会议主席,应用超导与电磁学学报主编,及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编委等。
个人简介:1997年,成为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超导应用项目的研究员,从事高温超导及其强电应用研究。
2000年,成为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超导应用大型项目主要调研人,并在澳大利亚超导公司负责高温超导工业化及其电力应用技术的研究。
自1991年起,开始从事高温超导应用研究,是在澳大利亚最早从事高温超导强电应用及工业化发展的研究人员,并在该领域做出了国际公让的贡献。
是高温超导领域“Wollongong”式高温超导限流器的发明和原创研制人;也是高温超导电子谐振器的发明人。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温超导材料工业制备,高温超导强电导线及磁体技术,高温超导测试技术及其物性分析,高温超导电力系统限流器、储能、直流输电、变压器等电力装置,高温超导直线电机和电机控制,及高温超导电子谐振器和高梯度磁分离等特种强电装量,曾获得多项澳大利亚政府及工业研究项目,世界超导大会奖等;并在超导及电力专业会议及学术刊物,如PhilosophicalMagazine B,Physica C,IEEE Transactions,Superconductivity Scienceand Technology,Advances in Cryogenic Engineering,Physics B, JEEE,Europhysics News,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and Electromagnetics等上发表了数百篇专业论文。
01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导师简介-上网
王晓琪
男
教授级高工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高压测试技术;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评估技术
长期从事互感器技术、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评估、高电压大电流计量技术研究及高压设备研制,先后主持或承担省部级和国网公司大型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其中研制的大型成套精密电力测试装置、1000kV罐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等设备在特高压工程中得到应用。获得中国电力科技进步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国网公司科技进步奖等十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2
潘毅
女
教授级高工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运行和优化技术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优化调度和电力市场领域的研发工作,参加国家级科技项目3项,主持或承担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10余项,主要包括“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试点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节能发电调度体系和关键技术研究应用”等。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起草行业标准6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导师简介
序
姓名
性别
职称
专业
招生研究方向
个人介绍
1
周泽昕
女
教授级高工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电网继电保护及控制
长期从事继电保护原理、应用、测试技术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研究。国家电网公司“十三五”规划和2015年科技项目指南大电网安全与控制保护组组长,公司优秀专家,公司智能变电站建设、特高压建设专家组成员,公司调控系统继电保护专家组成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公司及以上级科技项目12项,其中国家973项目2项。原创提出的基于电压平面的过负荷与故障识别的继电保护策略得到业内广泛认可。全程参与了电网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国家电网仿真中心的建设工作。参加系统调试和事故调查多次。近五年内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29篇,出版专著4部,参与12项标准的编制,已授权发明专利10项。
自动化教指委成员
自动化教指委成员自动化教指委成员是指由自动化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旨在提供教学和课程设计方面的专业指导和建议。
以下是自动化教指委成员的标准格式文本:自动化教指委成员介绍:自动化教指委成员是由自动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的委员会。
成员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致力于推动自动化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成员列表:1. 张教授:自动化工程博士,拥有20年的教学经验,研究方向包括控制系统和机器人技术。
2. 李教授:自动化工程博士,曾在国内外知名高校任教,研究兴趣涵盖自动化系统设计和工业自动化。
3. 王教授:自动化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和自动化软件开发,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4. 赵教授:自动化工程博士,专注于自动化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已发表多篇相关论文。
5. 刘教授:自动化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自动化控制和传感器技术,曾获得多项科研奖励。
成员职责:1. 提供教学指导:自动化教指委成员将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建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 课程设计评审:成员们将对自动化课程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确保课程内容合理、科学,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材推荐: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理念,成员们将推荐适用于自动化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4. 学科发展规划:成员们将参与制定自动化学科的发展规划,提出对学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5. 学术交流与合作:成员们将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合作,促进自动化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成员选拔与评估:1. 选拔标准:自动化教指委成员的选拔将根据个人的学术背景、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估。
2. 任期管理:成员们的任期通常为3年,届满后可根据表现进行续聘或更换。
3. 评估机制:定期对成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包括教学质量、学术研究和学科影响力等方面。
总结:自动化教指委成员的成立旨在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和建议,促进自动化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导师队伍顾春华雷景生李海明王勇田秀霞温蜜
导师队伍:顾春华、雷景生、李海明、王勇、田秀霞、温蜜、魏为民、李红娇、李婧、毕忠勤、曹渝昆、成贵学、徐菲菲、杜海舟、杨珺、姚刚、刘大明、朱林导师简介顾春华,男,1970年4月出生,江苏常熟人,博士。
2013年7月至今,任上海电力学院党委副书记。
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委员、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计算机基础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委员、IBM特聘讲师。
多年从事云计算、物联网、软件开发与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于2002年到美国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2006年到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访问,合作开展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和参加了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邮箱:chgu@。
雷景生,男,1966年7月生,陕西韩城人,博士后,现任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与技术学院教授,院长。
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主持过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
近三年在IEEE Trans. Parallel Distrib. Syst., IEEE Trans. Wirel Commun., IEEE Trans. Smart Grid,IEEE Trans. Emerging Topics Comput. ,IEEE Trans. Vehicular Technology, Pattern Recognition, World Wide Web 和软件学报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 余篇。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导师情况汇总表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导师简介序姓名性别职称招生专业招生研究方向个人介绍1 郭小江男高级工程师电气工程直流电网稳定控制主要从事交直流电力系统和直流电网的仿真分析及稳定控制研究。
承担、参与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电网公司等各级项目53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电网公司和网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27项。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和受理国家发明专利23项,参编书籍3部,参编国家标准1项、IEC国际标准1项。
2 于之虹女高级工程师电气工程电力系统仿真及分析主要从事电力系统仿真、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数据挖掘应用等研究。
先后承担了20多项科研项目,作为技术骨干参加过国家973、科技支撑计划、863科技项目,作为负责人主持过国网公司科技项目。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与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9篇SCI检索、33篇EI检索)。
3 蒲天骄男教授级高工电气工程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从事电网调度自动化领域的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智能电网仿真、主动配电网等研究。
承担国家863计划“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关键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动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态势分析与优化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等重大项目。
多次获得省部级、国网公司科技进步奖。
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20余篇。
出版专著1部。
4 梁英女高级工程师电气工程配电技术主要从事智能配用电、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配电自动化及综合节能等科研开发及战略规划研究。
承担及参加了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委及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25项。
发表论文23篇,申请专利17项,参编专著8部,获省部级、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12项。
CIGRE C6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委员兼秘书、配电变压器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电网公司“智能配电网优化规划与高性能控制技术”科技攻关团队核心骨干成员,入选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运行专业领军人才。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14
徐进良
男
教授
博导
动力工程
1、新能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
15
杨少霞
女
副教授
动力工程
1、新能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
16
杨世关
男
副教授
动力工程
1、新能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
17
姚建曦
男
教授
博导
动力工程
1、新能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
18
张 兵
女
副教授
动力工程
1、新能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
7
李建兵
男
讲座教授
环境工程
1、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2、不确定性能源与环境系统模拟与优化
8
陈冰
男
讲座教授
环境工程
1、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2、不确定性能源与环境系统模拟与优化
9
卢宏玮
女
教授
环境工程
1、环境系统分析
2、流域系统管理
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10
李 薇
女
副教授
环境工程
1、能源环境污染控制
2、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
19
张 伟
男
副教授
动力工程
1、新能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
20
张锴
男
教授
博导
动力工程
1、新能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
21
赵 莉
女
副教授
动力工程
1、新能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
22
郑宗明
男
副教授
动力工程
1、新能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1
陆道纲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下的过程管理探讨
1多元化 导 师聘任 .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院 2 0 年 以来 已聘请 了 8 02 0余位来
发达 国家的研究生培养 机制 ,进行办学体制和培 养模式的整体 自企 业界和研 究所的兼职研究 生导师,他们 的研究领域遍及航
变 革 ,破 除 围 墙 ,将 直 面 现 代 社 会 经 济 生 活 的 企 业 集 团、 科 研 天、信 息、材料、能源、生物、医药、国防等各个行业 。他们 院所 等 积 极 引 入 高 校 的 研 究 生教 育过 程 ,推 出 “ 作 式 ”研 究 把各行业研 究的前沿问题 、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 以及 协
数量短缺 、结构老化 ; 究生培养质量下降,以及学生分担教 院所和企业 的科研及产业优势, 研 结合我校的学 科特点, 形成了 “ 共
育 成 本 过 重 ,迫 于 应 付 经 济 问题 ,导 致研 究 生 疲 于 追 求 文 凭 、 建与区域产学研 联合办学”的特色。学 院共建与区域 产学研联
随着我 国研究生教育数量 急剧扩 张,短时期内,一定程度 效益 、高智力密集科 研院所和大型高科技企业 众多,同时我校
上 导 致 高 校研 究 生 教 育 经 费 投入 不 足、 设 施 匮 乏 研 究 生 导 师 在 一 些 特 定 的 学 科 具 有 明 显 的 区域 优 势,为 充 分 挖 掘 周 边 科 研
技 优 势 , 以及 学 校与 本 区域 内高 科 技 、 高 效 益 、 高 智 力密 集 科 式 , 即在 研 究 生 进 入 论 文 阶段 时, 主 要 完 成 重 大 项 目的 科 研 难 研 院 所 和 大 型 高 科 技 企 业 合作 的办 学 特 点,在 研 究 生 培 养 模 式 题 , 导 师 可 是 联 合 单 位 的 科 研 人 员 , 但 都 接 受 联 合 的 重 大 科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导师介绍
电科院Research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导师简介导师姓名导师职称导师代号导师专业情况简介田忠研究员10618080902电路与系统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助理,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空中交通管理理事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宇航学会会员,美国IEEE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电子信息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导航技术总体研究、设计和开发,先后承担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空军、二炮等部门各类项目近20余项,承担项目总经费逾3000万元。
同时承担了多项国际间合作项目,在微波毫米波、RFID芯片设计与应用、卫星通信与导航等领域分别与美国、白俄罗斯、南非等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其研究领域中,先后到德国、香港、俄罗斯、美国等地参加学术会议多次。
目前,申请专利5项,获得授权专利1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1项。
E-mail:张伟副研究员10620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2004年12月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2005年~2007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目前为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算法仿真研究室主任,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和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系统仿真技术、目标识别与数据融合技术以及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等。
近5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完成国防预研项目“××防御等效模拟与突防有效性验证”、横向合作“地基中段目标识别仿真关键技术”、预研项目“3毫米相参雷达多模式信号处理机和模拟器”,获得部级鉴定一项。
目前作为负责人承担的在研项目包括:“十一五”国防预研“××匹配制导技术”、“十一五”国防预研“××探测与目标识别仿真与突防验证”和横向合作项目“××距离像识别研究”等。
第三期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申报材料
申报单位
22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23 10293 南京邮电大学
24 10294 河海大学 25 10298 南京林业大学 26 10299 江苏大学 27 10335 浙江大学 28 1033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9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30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1 10360 安徽工业大学 32 10361 安徽理工大学
10386 10407
10427
10429 10460 10464 10486 10491 10512 10532 10533 10538 10558
申报单位
合作单位
基地名称
厦门市摩尔环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厦
厦门大学
门铂士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台达电子 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广工大智能制造创新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序号
58
59 60 61 62 63 64
单位代码
10703
10704 10708 11075 11276 11414 11845
申报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三峡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广东工业大学
合作单位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 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 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 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重工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科技大学造纸环保研究所
钢铁研究总院特殊钢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 研究所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中车集团西安永电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英特尔移动通信技术(西安)有限公司
基地名称 华南理工大学宁波汽车零部件研发研究生联合培 养示范基地 深圳大学-金蝶软件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华北电力导师风采
华北电力导师风采一、导师背景介绍华北电力是一家在华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电力企业,拥有多名优秀的导师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这些导师身负重任,担任着华北电力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角色,他们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为学员提供全方位指导和支持。
接下来,我将为您介绍几位华北电力的导师风采。
二、导师一:张明背景介绍•学历:电气工程硕士•职务:华北电力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工作经验:已从业十五年,先后参与多个重点电力工程项目•荣誉奖项:获得华北电力2018年度优秀导师奖导师风采张明导师作为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专家,在华北电力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运行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教学工作中,张明导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
在导师指导下,华北电力的学员们经常参与一些大型电力工程项目,如电网调度、电力负荷预测、并网逆变器控制等。
张明导师不仅在理论教学上深入浅出,还经常邀请一些业内专家来现场指导,使学员们对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导师二:王红背景介绍•学历: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硕士•职务:华北电力首席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市场与能源经济•工作经验:在华北电力工作二十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荣誉奖项:获得华北电力2017年度杰出教师奖导师风采王红导师是电力市场与能源经济领域的专家,在华北电力的培训项目中负责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她对电力市场的运行机制、能源经济的发展趋势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课堂上,王红导师善于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生动有趣地授课,深受学员喜爱。
作为首席工程师,王红导师还经常参与一些重要的决策制定工作。
她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华北电力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她还关注能源市场的国际发展动态,为华北电力把握市场机遇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导师三:李江背景介绍•学历:电力工程博士•职务:华北电力总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工程与施工管理•工作经验:在华北电力工作二十五年,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荣誉奖项:获得华北电力2016年度杰出导师奖导师风采李江导师是华北电力工程师的领军人物,他在电力工程与施工管理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导师情况汇总表
田芳
女
1973。4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数字仿真
主要从事电力系统仿真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主持或参与XX级和国网XX科技项目40余项。作为分支副XX参与编写《中国电力百科全书(第三版)电力系统卷》,合作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XX50余篇,获XX科技进步XX1项,省XX科技进步奖5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优秀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4
刘纯
男
1968。04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电气工程
新能源电力系统生产模拟仿真技术
主要从事新能源调度、新能源电力系统生产模拟仿真技术研究。“百千万人才工程"XX级人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XXXX特殊津贴专家,近5年来主持XX、省XX重大科研项目9项,作为前3完XX获得XX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XX科技进步奖11项,作为第1发明人获授权专利16项。
11
李相俊
男
1979.1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电气工程
电力储能系统控制与应用
主要从事电力储能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的控制及应用技术研究。主持XX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省XX和国网XX等XX级项目10余项。获省XX奖励5项、国网XX级奖励10余项。发表SCIXX23篇,授权发明专利43项。现为IETFellow,兼职研究员,在国内外5个学术XX担任编委工作。
9
李文锋
男
1979。2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
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网源协调、电力系统建模与稳定分析的研究工作,工学博士,XX电网XX优秀专家。近年来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先后参与863计划,XX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负责与参与了多项电网事故调查,熟悉国内大区电网动态特性与运行情况.获XX科技进步XX1项,XX发明银奖1项。公开发表学术XX发表学术XX30多篇,授权XX发明专利9项,参编XX标准5项,IEC国际标准1项。
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有效机制探索
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有效机制探索作者:朱开金梁泰鑫谭俊华刘文辉于晶来源:《大学教育》2022年第11期[摘要]文章针对目前我国专业硕士培养普遍存在的专业程度不深、实践性不强、特色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实施精准、高质量培养所需要建立的有效机制(如保障体系、校企联合育人机制、验收奖励制度等),以及要注意解决的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导师指导水平不高等),并提炼出作者所在单位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的一些好的做法,与同行分享交流。
[关键词]校企联合育人;专业硕士培养;人才培养机制;高校教育[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1-0246-03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人才日益成为我国数量庞大的各类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来自一个拥有高度知识创新能力的团队或组织,造就大批高质量、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需要、具有创新活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迫切,因而培养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的专业硕士是促进我国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1]。
专业硕士又称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我国近十几年实施的以服务企业为出发点的专业硕士培养,正好满足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据统计,自2009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决定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并开始招生至2020年的11年间,我国共招收专业硕士近500万人,他们毕业后大都进入企业工作[2]。
从实践的效果看,企业是普遍欢迎专业硕士的,因为他们确实是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增强了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比如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从经济的贡献程度上看,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2800万家,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0%;民营经济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3]。
所有这些都表明,若没有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对民营企业的支撑,我国民营企业是难以完成华丽转身和历史重任的。
电力工程专业“3.5+1.5”联合培养方式探讨
电力工程专业“3.5+1.5”联合培养方式探讨作者:李勇汇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14期摘要:“3.5+1.5”是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和电气工程学院联合制定的电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从本科毕业设计到课程型硕士的具体培养过程出发详细分析了这一联合培养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为今后电力工程专业联合培养人才提出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电力工程;联合培养;课程型硕士作者简介:李勇汇(1973-),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018-02近些年来,国内很多高校和国外知名高校开始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生。
具体的联合培养方式会根据国家和学科的不同呈现出差异。
它关系到培养出的学生质量并影响到他们的前途。
[1]从2005年开始,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和电气工程学院签订了“3.5+1.5”联合培养计划。
这一计划迄今已经执行8年,每年培养的学生约20人。
它主要针对学习成绩优良并且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武汉大学(以下简称“本校”)全日制本科生。
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学生自愿提出申请。
南洋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南大”)根据申请学生前三年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估。
成功获得联合培养计划的本校学生将在大学四年级的下学期赴南大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学习。
联合培养的头半年是进行本科毕业设计,时间约为3个月。
学生完成论文后由本校老师赴南大统一进行答辩。
答辩通过的学生被授予本校的学士学位。
此后,学生将在南大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生学习。
达到毕业要求的将被授予南大的硕士学位。
南大虽然是海外唯一的一所中文大学,但其教育体制依然遵循的是英制。
本文试图从两校联合培养体系的特点出发,希望能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一、“3.5+1.5”学制的特点1.本科毕业设计的特点南大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被称为Final Year Project(简称FYP)。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019年全国统招研究生拟录取公告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告如下(按准考证号排序):
正式录取资格以国家教育部最终审核下达的录取名单为准。
鉴于有些学校已开始统计毕业生去向,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录取通知书待正式录取资格确定后发放,时间约在六月上旬。
二、调档函将与录取通知书一起寄发,考生需要在七月底前将档案寄到我院。
三、考生的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国家电网公司直属党委”。
应届毕业生预备党员预备期在大学已超过半年的同学,需出具党员预备期间的表现鉴定,盖章密封后由录取考生本人报到时交研究生部党委。
四、我院录取考生的户口迁移证填写: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
2019年4月10日。
各二级院(系、部、所)
关于公布2012年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系、部、所):
按照《上海电力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工作实施办法》(沪电院研[2006]1号)和《上海电力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硕士生导师选聘办法》(沪电院院[2008]63号)要求,经本人自愿申请,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小组初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聘任小组2012年3月28日会议审定、投票,并经2012年4月11日校长办公会议通过,决定新增朱燕艳等16人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名单公布如下(按姓氏笔画排序):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方伟(校外)、朱燕艳;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王海燕、汤乃云、杨珺、初凤红、林顺富、赵文会、赵晋斌、姚钢(校外)、顾群音、崔昊杨、曾芬钰、慈向阳;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刘宇(校外)、曾涛。
上海电力学院
二○一二年四月十八日。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导师简介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导师简介序姓名性别职称招生专业招生研究方向个人介绍1 郭小江男高级工程师电气工程直流电网稳定控制主要从事交直流电力系统和直流电网的仿真分析及稳定控制研究。
承担、参与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电网公司等各级项目53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电网公司和网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27项。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和受理国家发明专利23项,参编书籍3部,参编国家标准1项、IEC国际标准1项。
2 于之虹女高级工程师电气工程电力系统仿真及分析主要从事电力系统仿真、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数据挖掘应用等研究。
先后承担了20多项科研项目,作为技术骨干参加过国家973、科技支撑计划、863科技项目,作为负责人主持过国网公司科技项目。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与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9篇SCI检索、33篇EI检索)。
3 蒲天骄男教授级高工电气工程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从事电网调度自动化领域的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智能电网仿真、主动配电网等研究。
承担国家863计划“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关键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动配电网的安全运行态势分析与优化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等重大项目。
多次获得省部级、国网公司科技进步奖。
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20余篇。
出版专著1部。
4 梁英女高级工程师电气工程配电技术主要从事智能配用电、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配电自动化及综合节能等科研开发及战略规划研究。
承担及参加了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委及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25项。
发表论文23篇,申请专利17项,参编专著8部,获省部级、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12项。
CIGRE C6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委员兼秘书、配电变压器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电网公司“智能配电网优化规划与高性能控制技术”科技攻关团队核心骨干成员,入选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运行专业领军人才。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术导师介绍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术导师介绍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学术导师的存在至关重要。
他们是学生们的指导者和榜样,不仅指导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学术发展,还在学术交流和创新研究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几位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术导师,包括他们的研究领域、学术成就和指导经验。
导师一:李教授李教授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知名专家,他的研究方向包括电力系统优化、智能电网和能源管理等。
他在电力系统优化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并获得了多项科研项目的资助。
作为学术导师,李教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他以身作则,激励学生在学术研究中追求卓越。
导师二:王教授王教授在自动化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兴趣,包括自动化系统建模与仿真、智能控制和机器学习等。
他曾参与多个重要研究项目,发表了多篇高被引论文,并荣获多项学术奖励。
作为学术导师,王教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他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最新的学术文献,培养对自动化领域的深刻理解。
此外,王教授还经常组织学术研讨会,让学生有机会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
导师三:张教授张教授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杰出学者,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涵盖工业控制系统、智能检测与诊断以及机器视觉等。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被其他学者频繁引用。
作为学术导师,张教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实践,以提升他们的技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教授还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导师四:陈教授陈教授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资深专家,他的研究方向包括电机驱动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和新能源系统等。
他在电机控制算法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研发了多种高效的电机驱动技术,并获得了多项专利。
作为学术导师,陈教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他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电气工程设计竞赛,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赵兵
男
1971.12
教授级高工
电气工程
用能数据挖掘
中国密码学会常务理事,电力行业供用电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国家电网公司十大专业领军人才、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从事计量与智能用电技术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中韩政府间合作项目等4项国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13项。
北京
2
刘元庆
男
1980.08
教授级高工
电气工程
电磁环境
主要从事超/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电磁环境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和国网公司科技项目等二十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拔尖等人才计划,获北京青年工程师标兵、中国电力优秀青年工程师奖、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北京
6
朱朝阳
男
1974.12
教授级高工
电气工程
泛在电力物联网理论与技术
长期从事电力信息通信、电力信息安全研究工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申请专利30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1项),发表论文40篇,参与编写专著4部,参与编写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
北京
北京
4
赵健康
男
1963.05
教授级高工
电气工程
电缆运维和状态评价
中国电科院首席技术专家,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电力行业电力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压专委会电缆学组组长,国际大电网绝缘电缆中国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电力电缆运行可靠性分析研究。
北京
3
张蓬鹤
女
1978.04
教授级高工
电气工程
电测量技术、低压控制技术、可靠性评价
博士,国家级注册计量师,高级程序员。长期从事电测量技术与可靠性分析等工作,完成“电能计量设备在线监测及误差校验技术研究”等国家项目,参与编制国网公司科技发展规划等,发表论文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6项,起草标准28项,出版书籍3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北京
9
李琰
男
1977.08
教授级高工
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主要从事新能源发电建模、新能源并网规划与运行、新能源直流汇集及送出等新能源并网方面的工作。牵头和主要参与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电网公司等各级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EI/SCI检索30余篇),参与编著图书5部,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参与制订了10余项风电、光伏并网规划仿真国、行、企标。
北京
7
李文锋
男
1979.02
教授级高工
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仿真与建模技术、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技术
博士,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网源协调管理与科研工作。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先后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源网协调类项目的策划,负责并参与国家智能电网科技规划、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规划中源网协调技术方面的战略发展方向与实施计划的编制。
北京
12
吴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男
1981.12
教授级高工
电气工程
智能配电网、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
主持/参与了分布式发电/储能与微电网、直流配电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北京市、国家电网公司项目20余项,主持建设蒙东分布式发电/储能及微电网接入控制等多个示范工程;主要研究分步式发电/储能及微电网的关键技术及装备、直流配电关键技术与装备;参与了多项微电网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导师情况汇总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一级学科
招生研究方向
个人介绍(约100字)
学习地点
1
潘毅
女
1968.9
教授级高工
电气工程
电力系统运行和优化技术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调度自动化、经济运行、电力市场等,曾参加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和新一代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研发。
北京
11
仝杰
男
1983年2月
高级工程师
电气工程
智能传感/边缘计算
工学博士,中国电科院人工智能所智能传感应用研究室主任,电力行业信标委物联网工作组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通信接入网学组委员。曾获国家教育部CSC-DAAD奖学金公派留德,长期从事电力物联网、智能传感、边缘智能等方向技术攻关,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网总部科技项目等十余项,形成系列论文、专利、标准、软著等知识产权并实现多项成果转化。
北京
8
丘明
男
1970.8
教授级高工
电气工程
超导电工、储能技术、新材料应用
主持国际合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高温超导块材在电动机中应用”和“磁共振成像主磁体基础问题研究” 、国家研发计划“高温超导变压器研究”、“超导电力装置高压电流引线研究”、“超导直流能源管道”和公司电缆、限流器、变压器和储能等科研项目,IEC TC90工作组成员,超导、无线传能等标委会委员,中国电机和电工技术学会超导与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
10
魏斌
男
1978.5
教授级高工
电气工程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现担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专委会委员和中国电源学会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及装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IEC TC69、ISO TC22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标准工作组委员和ITU-R工作成员。主要从事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及标准制定工作,发表文章50余篇, SCI收录13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