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与中国的对策

合集下载

论中国金融风险现状及防范对策

论中国金融风险现状及防范对策

论中国金融风险的现状及防范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金融市场也相应的扩大了市场经营规模和本身的业务经营种类。

中国金融风险的防控主要需要注意在金融衍生产品和金融市场的操作中的监控程度,如果相应的放松了金融市场的监控,则会造成金融产品的风险无限放大,降低金融资本的时间与空间的利益产生的价值,增加违约风险,从而造成资本的缩水。

作者在文中主要研究了中国金融风险的主要发展措施,对金融风险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防范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现状;防范对策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一、中国金融风险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呆坏账水平高近几年,我国的金融机构不断的进行改革,各项制度也逐步完善,虽然出现不良贷款的比率逐渐降低,可是呆坏账的现象仍然存在。

主要是因为,金融机构为了能够完成指标,只能采取扩大信贷投放的途径来尽量的回收有利贷款,降低不良贷款的占有率,这种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那些不良贷款所带来的风险,所以,我国金融机构的呆坏账水平仍然较高。

(二)信贷投放过快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仍然过快,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资本与经常账户的双顺差,数量巨大的外资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我国,所以央行只能采取投入大量基础货币与外资进行对冲的方式,来降低压力。

而从贷款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出基础设施建设与一些大型工程建设方面的投资比重较大,而这类项目的投资周期较长,银行所要面临的风险较高。

一旦出现不良贷款,银行为了缓解当前压力,就不得不投放更多的信贷,通过一些有利贷款来降低不良贷款的占有率,但在这种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完善以及风险控制能力较差的情况下,过快的信贷投放不利于金融机构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流动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金融系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流动性问题。

银行要想长期稳定发展,就需要有稳定的流动资金,可是从我国现阶段的主要资金来源上看,其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及对策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及对策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及对策首先,金融全球化为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1、资本流动: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使得中国能够吸收更多的外来投资。

这些资金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2、融资渠道:金融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使得它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融资,并且扩大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3、技术创新:金融全球化促进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在支付、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这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金融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风险。

1、金融风险:金融全球化使得中国金融市场更容易受到国际金融风险的传播。

例如,2024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中国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

2、汇率波动:金融全球化使得汇率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国需要加强汇率政策的灵活性,稳定市场信心,防范汇率风险。

3、竞争压力:金融全球化使得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增加了竞争压力。

中国需要加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本土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针对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金融监管: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2、提高金融独立性:减少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依赖,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例如,加大对本土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培养本土金融人才。

3、加强金融创新:通过金融科技的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

4、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共同应对金融风险和挑战。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金融合作,共同推动金融开放和发展。

综上所述,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我们应积极应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

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金融业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着力完善金融服务,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2. 强化监管和风险防控,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金融业要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坚决遏制各类风险反弹和外溢,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3. 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金融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互动和合作,提高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4.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体系运行效率。

金融业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支付清算体系、征信体系、债券市场等基础设施,提高金融体系运行效率。

5.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金融业人才素质。

金融业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总之,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推进对外开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在当今社会,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金融风险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探讨金融风险的定义、分类、防范与化解策略,以及相关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具体实践。

一、金融风险的定义与分类金融风险是指金融交易或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可能导致投资损失或金融体系崩溃的潜在风险。

根据风险的性质和来源,金融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几个主要类型。

1.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或市场条件的不可预测性而导致的投资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包括股票市场风险、外汇市场风险、商品市场风险等。

2.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金融机构无法按时偿还借款或承诺的义务所带来的损失。

信用风险通常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借款人信誉、贷款担保等因素有关。

3. 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失误、人为过失或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金融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包括交易错误、技术故障、欺诈行为等。

4.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在正常情况下无法满足资金需求,并可能导致资产价格下跌或无法变现的风险。

二、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策略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需要制定合理的策略和措施。

1. 加强监管和监察: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完善监察机制,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风险。

2.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风险管理指南,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控。

培训员工,提高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3. 多元化投资组合:通过分散投资风险,选择不同资产类别和地区的投资组合,降低投资风险。

同时,定期进行资产配置和权衡,及时调整投资组合。

4. 建立风险溢出机制:建立金融风险的溢出机制,通过金融体系内部的风险传导和转移,消化并化解风险。

这需要建立健全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互联互通机制。

5.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金融风险具有跨国性和系统性特征,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防范和化解。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摘要】金融全球化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中国金融业也带来了深远影响。

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接着探讨了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发展和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重点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以及金融科技在中国金融全球化中的角色。

结论部分将对中国金融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定位进行梳理,并展望未来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前景,探讨中国金融机构如何适应全球化的挑战。

通过本文,可以更好地了解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并为中国金融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中国金融、应对策略、影响、国际化发展、监管挑战、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科技、定位、展望、适应挑战。

1. 引言1.1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金融全球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金融面临的重要挑战。

如何应对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是当前中国金融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金融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中国金融机构要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开展跨境业务、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国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提高监管水平和效能。

要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扩大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结算中的使用。

通过开放金融市场、推动金融市场改革,提升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金融科技在中国金融全球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

中国金融要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制定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促进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有机结合,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2. 正文2.1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金融全球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对中国金融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融全球化加剧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推动了中国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与对策

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与对策

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但是,这个进程也充满了风险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风险。

在国际市场,外汇交易的规模巨大,汇率波动也较为剧烈。

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仍然不够稳固,外界对人民币的波动风险较为敏感。

因此,一旦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或者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就可能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严重的影响。

针对这个风险,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建立人民币清算机制,推动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直接交易。

同时,加强监管,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降低市场波动风险,提高人民币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风险点。

由于人民币汇率的管理和控制主要由国家政策决定,政策的变化或干预可能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造成较大的影响。

例如,中国政府突然决定放松汇率管制,则可能导致人民币短期内大幅贬值,引发市场恐慌。

对此,中国应该加强政策协调和透明度,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和沟通,促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

同时,为了降低政策风险,中国政府应该加强政策稳定性,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三、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风险点。

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化和波动可能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可能导致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激起“资本逃离”风险。

为了应对这个风险,中国应该适度控制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强监管,加强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性和风险管理能力。

同时,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和沟通,增加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降低金融风险,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更为稳定的基础。

四、文化风险文化风险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较为隐含的风险。

人民币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发展,需要与西方经济和金融文化相融合,同时也需要尊重和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2008年,全球爆发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掀起了全球经济的巨浪。

这场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发达国家的经济,也波及了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也受到了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影响分析(一)外贸受挫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经济的大萧条,出口市场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表现得尤为突出。

2009年,中国的出口量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这给中国外贸带来了重大的冲击。

出口下降导致许多工厂关门大吉,失业率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

(二)资本流入受限金融危机最大的特点就是资本的不确定性迅速增加。

由于风险厌恶心理大幅上升,国际资本流动受到严重限制,外资净流入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

这使得外资企业不得不取消原有的投资计划,甚至撤离。

与此同时,中国A股市场也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暴跌,更加抑制了资本进入中国的意愿。

(三)招商投资量减少由于国际资本流动受到限制,国际间的招商投资量也显著下降。

这是因为国际投资者已经开始对新兴市场怀疑,逐渐从风险更大的市场转向风险更小的市场,中国也未能幸免。

(四)金融稳定面临挑战金融危机使得全球金融机构的利润下降,负债水平上升,这促使这些机构向风险更小的市场借贷。

当这些金融机构来到中国市场时,会对中国金融稳定带来挑战。

此外,金融产品能力的不良也是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中国也同样需要注意金融产品创新的合理性。

二、应对策略(一)增强内生动力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已经暴露出中国经济过分依赖出口和外资的问题。

因此,当国际市场面临逆风时,中国就像一个没有动力的风筝,被迫跟随全球走向。

因此,中国需要加强内生动力,重视自主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装备的提升。

这样不仅能在国内保持经济增长,也有可能会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

(二)政策引导在全球经济危机中,政府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来刺激经济活动。

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我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本文将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受到重创。

全球经济衰退导致需求减少,我国出口订单大幅减少,许多企业面临困境。

由于我国经济高度依赖出口,这一影响使得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显著放缓。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内需的培育,降低对外需求的依赖。

其次,金融危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对我国资本的流入趋于保守,外资减少。

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发生变化,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更加谨慎。

我国经济曾经受益于外资的引进,外资的减少导致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减少。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提供更加优惠的投资环境。

第三,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股市下跌,中国股市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市场信心受到削弱。

这一影响扩散到实体经济,导致企业对未来的投资意愿下降。

为了恢复市场信心,我们需要加强监管机制,创造一个公平、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另外,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体系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我国金融机构受到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风险敞口增大,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增加。

为了防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冲击,我们需要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防范金融风险的传染。

此外,金融危机还对我国的就业市场造成了负面影响。

全球经济的下滑导致许多企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失业率上升。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政府应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高就业力量的综合素质。

最后,金融危机还对我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应对危机,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措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资力度。

金融国际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和对策

金融国际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和对策

金融国际化一、金融全球化内涵及动因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主体所从事的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

金融活动的全球化主要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流动全球化。

随着投资行为和融资行为的全球化,即投资者和融资者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符合自己要求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资本流动也全球化了。

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以前所未有的数量、惊人的速度和日新月异的形式使全球资本急剧膨胀。

2、金融机构全球化。

金融机构是金融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

金融机构全球化就是指金融机构在国外广设分支机构,形成国际化或全球化的经营。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金融服务业全球竞争,各国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竞相以扩大规模、扩展业务范围和推进国际化经营作为自己的战略选择。

3、金融市场全球化。

金融市场是金融活动的载体,金融市场全球化就是金融交易的市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而趋向于一体。

目前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已连成一片,全球各地以及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趋于一体,金融市场的依赖性和相关性日益密切。

金融市场全球化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放松或取消对资金流动及金融机构跨地区、跨国经营的限制,即金融自由化;二是金融创新,包括新的金融工具、融资方式与服务方式的创造,新技术的应用,新的金融市场的开拓,新的金融管理或组织形式的推行。

特别是信息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和广泛应用,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开始走向金融网络化,即全球金融信息系统、交易系统、支付系统和清算系统的网络化。

二、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二元效应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全球化的正效应体现为:第一,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从国际市场引入外资。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拓展,相当多的资金流向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并带动了技术的扩散和人力资源的交流。

第二,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发达国家金融运作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金融效率。

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建立较早,金融体系较为完善,金融风险控制机制严密。

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选择

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选择

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选择一、现状分析:1.高风险格局下金融机构生存压力大:当前,中国金融机构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风险持续增加,如资产质量不高、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等。

这些风险对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提出了巨大挑战。

2.治理结构不完善:在中国金融机构中,一些问题突出,例如决策权与所有权不对等、治理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存在问题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金融机构内部治理不够规范,进而可能产生各种风险。

3.内外部监管机制有待完善:金融机构的监管不仅需要内部的控制制度,也需要外部的监管机制来保证其稳健经营。

然而,目前的监管机制在严肃监管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共享不够、一些监管缺失等。

4.库存风险管理亟待强化:金融机构经营中的库存风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库存状况的不确定性给金融机构带来了隐含风险,因此,加强对库存风险的管理是重要的。

二、对策选择:1.完善治理结构:金融机构应加强决策与所有权的对等,促进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确保合理的利益分配和监督机制。

此外,还需要推动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提高管理透明度和社会信任。

2.加强内部控制:金融机构应确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管理框架,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和内部监管机制,避免风险因组织内部引发。

3.加强内外部监管:金融机构应积极与监管部门合作,增强内外部监管的协同性和有效性。

同步加强监管部门的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水平,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监管的广度和深度。

4.强化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风险的认知和管理,建立并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主动防范和管控各类风险。

同时,加强对库存风险的管理,合理控制风险暴露和损失。

5.增强金融机构的应变能力:金融机构应提高应对风险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拥有较高的风险抵御力。

这包括加强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总结:当前,中国金融机构治理风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也存在着一些改进的空间。

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及对中国经济影响和对策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及对中国经济影响和对策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及对中国经济影响和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放缓脚步,我们回过头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及对我国的影响。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世界金融危机,是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的,进而引发了全球经济的衰退,我国也不例外的受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牵连:一方面中国实体经济受到打击,广东东莞等地私营经济体破产数量庞大,另外一方面,除了实体经济以外,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被激发出来。

因此,本文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同时,更着重强调突出我国经济政策重点取向,寻找拉倒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中国经济一、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球经济进入低迷阶段,其传导机制是:美国金融自由化过度,政府对金融风险监管不利,金融衍生产品出现损失,导致其他与之相连的金融产品出现损失,进而导致金融体系混乱,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相互依靠相互影响,顾金融危机很快从一国传导到另外一个国家,形成国与国之间的连锁反应,最终以加速效应或者乘数效应的方式从虚拟经济导向实体经济,最终形成多国多产业损失惨重。

所以这次的金融危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一个危机,而非某一个因素能推动其传导的危机,爆发似乎不可避免。

(一)国际金融危机形成条件和传导机制美国经济实力雄厚,美联储连续降息,刺激外来资金流入,外表一片繁荣,房地产经济泡沫越来越严重,再加上美国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疏于监管的行为,成了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一只推手。

使得次贷危机发生后世界金融体系处在严重失衡的状态。

危机形成的传导机制研究,美国民众的超前消费,贷款消费的方式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

而金融自由化和衍生品的泛滥,把资产证券化推到了极端,为这次危机的发生创造了生存条件,并将风险逐步转向全世界。

(二)金融传导机制的深层次原因美国是世界金融中心,美国财政账户赤字庞大,日本中国欧洲等国家对美国有大量的贸易盈余,美国通过向这些国家出售资产或借款,使这些国家成为美国的债权人,所以这些国家的投资收益非常容易受到美元汇率和经济波动的影响。

中国经济金融风险隐患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经济金融风险隐患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经济金融风险隐患的现状与对策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然而,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金融市场波动的出现,中国面临着一系列潜在的经济金融风险隐患。

本文将探讨当前中国经济金融风险的现状以及可能的对策。

首先,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经济金融风险是债务问题。

随着近年来政府和企业借债的增长,债务水平迅速攀升。

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经达到25.84万亿元人民币,债务压力较大。

对此,中国政府需要加强债务管理,提高透明度和风险控制能力,防止债务风险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其次,中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影子银行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金融风险。

影子银行指的是一些在监管监控范围之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这些机构提供多样化且复杂的金融产品,涉及高风险的融资和投资。

例如,信托、资产管理计划和理财产品等。

由于监管不力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影子银行可能成为金融体系中的风险传导途径。

因此,中国金融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引入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控。

第三个潜在的金融风险是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也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过度投资、高杠杆、房价泡沫等问题使得房地产市场变得更加脆弱。

为了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中国政府应继续推进住房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并控制市场的过热发展。

此外,互联网金融领域也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

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蓬勃发展,创新金融科技模式,提供各种便捷的金融服务。

然而,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信息安全、资金风险和合规性问题。

为了降低互联网金融风险,中国应强化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推进合规和风险防范。

最后,中国还需要关注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对经济的冲击。

由于中国在全球贸易和市场中的重要地位,许多国际因素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贸易战、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等都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应对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

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以下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外贸受挫。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市场需求下降,中国对外贸易额出现大幅度下降。

此外,进口国出现信用紧缩,导致国际贸易合约违约率升高。

这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生产经营难度。

2. 货币政策受限。

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国外出现货币超发的现象,部分国家还出现了通货膨胀。

为避免存在通货膨胀压力,中国政府采取货币政策时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3. 国内外资流动性改变。

由于国际市场不稳定,外资对中国的投资也出现了变化。

一些投资被迫撤回,导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定受阻。

4. 能源资源成本上升。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跌,也使得国内范围内大部分的中国石油公司出现产能过剩。

此外,化工品的需求量也受到了一定限制,化工行业出现萎靡情况。

二、对策分析根据以上的影响,中国政府应该采取的对策分为:财政政策的调整、货币政策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1. 财政政策的调整。

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刺激消费,增强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国家可以在扶持民生的领域投入资金,提高民生水平,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受过教育的人的人力资源。

此外,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必要的举措。

2. 货币政策的调整。

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防止经济波动过于剧烈。

如果仅靠财政政策的调整不足以刺激经济增长,利率等其他货币政策的调整就应成为一个相对应的选择。

确保稳定的金融体系能够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判断好针对性区别个别稳定的各种货币政策,应该是货币政策调整的基本目标。

3. 产业结构的调整。

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有必要进行调整。

需要对老产业格局进行重组和调整,将产业重点转向高新产业,推动以创新为驱动的经济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引言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大规模危机,其对全球经济体系带来深远影响。

2008年的次贷危机是近年来最为著名的一次危机,在其爆发前后,全球多个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重大冲击与变化。

本文将讨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口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疲软,进而降低了我国商品出口的需求和价格。

由于出口是中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出口减少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投资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对未来的投资意愿下降,造成国内投资额减少。

这将影响到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进程。

就业压力增加企业投资下降和商品出口减少将导致企业规模缩减,进而增加失业人数。

这将给我国就业市场带来压力,增加社会稳定的风险。

应对策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策略,以缓解危机带来的冲击。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对策:扩大内需为了抵消出口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扩大内需。

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居民消费和投资,带动国内市场的发展。

促进创新和升级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提升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加强监管与风险防范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和监管不足。

我国政府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此外,还推出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确保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深化改革开放在危机期间,我国政府加强了对外开放的力度。

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拓宽贸易渠道,降低贸易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

同时,加快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市场竞争性,增强经济自主性。

结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包括出口减少、投资下降和就业压力增加等。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和对策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市场开放:金融全球化使中国金融市场面临更加开放竞争的环境。

外国金融机构可以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

这将促使国内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能力。

2. 资金流动:金融全球化加速了资金的跨境流动,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机会。

然而,资金流动可能带来金融风险,如资本流出、外汇波动等,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3. 利率和汇率:金融全球化使中国的利率和汇率受到国际市场影响更加明显。

国际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可能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调控能力。

为应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中国可以采取以下几项对策:1. 加强监管能力:加强金融监管机构的能力和规范,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提高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和风险管理水平,防范金融风险。

2. 加强金融创新和技术发展:积极引入先进的金融科技和创新产品,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加强金融科技监管和风险防控,确保金融创新的安全可靠。

3. 推动资本市场改革: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竞争力。

增加金融市场的有效性、流动性和透明度,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

4.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推动形成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国际金融秩序。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共同应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

综上所述,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中国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和监管能力,加强金融创新和技术发展,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金融制裁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国际金融制裁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国际金融制裁影响及我国的对策一、金融制裁博弈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机遇:一是美欧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经济继续领先,夯实货币金融稳定基础。

俄乌冲突导致原油、粮食价格急速上涨,美国2月通货膨胀率超过6%,同比增加7.9%,失业率3.8%,3月启动加息缩表进程,考虑到投资和消费受到加息的打击,美联储将2022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由4%下调至2.8%。

联合国贸发会议将欧盟经济增长预期从3.3%下调至1.6%。

2022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制定了 5.5%的经济增长目标,如果通过政策激励能够顺利实现这一目标,较高的GDP增长就会进一步强化我国的生产和出口能力,一方面为本国币值坚挺背书;另一方面产生较高的投资回报和吸引力,有利于巩固我国吸引外资第二大国的地位,为币值稳定和金融市场稳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弥补能源、粮食短板,增加对欧再生能源贸易和投资。

自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油价受到战争的刺激和主导一路攀升,布伦特原油在半个月内从90多美元/桶,冲到最高139.13美元/桶。

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TTF基准荷兰天然气期货涨幅超35%。

粮食产品普遍涨价,国际大豆、油脂、玉米、小麦、菜籽等价格均已逼近10年来的高位。

我国是能源、粮食进口大国,能源、粮食大幅涨价对我国生产和消费冲击较大,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也凸显我国产业结构和技术短板,以及发展再生能源、建设高标准农田和现代化农业的急迫性。

促使我国加速科技进步和产业调整,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为长期摆脱对原油进口的过度依赖创造契机。

此外,贸易和投资方面也有新的机遇。

今年2月,欧盟重新成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累计中美贸易逆差670亿美元。

美国3月23日恢复352项中国出口商品的关税豁免,中国制造将成为欧美遏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这就意味着无论俄乌冲突何时结束,我国与欧美之间的贸易不会受到太多影响,与欧盟在稳定供应链、开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品贸易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的投资进一步增加。

当前形势下的金融风险及经济走势分析

当前形势下的金融风险及经济走势分析

当前形势下的金融风险及经济走势分析近年来,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多重挑战,金融市场风险渐增,投资者对经济前景充满担忧。

此时分析当前形势下的金融风险及经济走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全球经济环境、金融市场情况以及国内外政策因素等角度,对当前形势下的金融风险及经济走势进行分析。

一、全球经济环境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可谓是波诡云谲。

一方面,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就业市场表现良好,企业盈利稳步增长,政府推行减税政策也刺激了经济活力。

但美国的贸易政策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不小影响,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美国对欧盟的汽车关税威胁,以及美国退出多边贸易协定,这些举动都增加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欧洲经济增长疲弱,英国脱欧问题、意大利债务危机等问题都给欧元区经济带来了压力。

日本的经济增长也不乐观,经济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新兴市场国家受到美元升值、资本外流等因素的影响,也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

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多重压力和挑战,不确定因素增多。

二、金融市场情况在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的背景下,金融市场风险也在逐渐增加。

首先是股市波动。

美国股市虽然长期表现较为强劲,但近期美股市场出现了剧烈波动,投资者情绪不稳定。

全球股市也随之受到波及,不同国家的股指表现各异,市场走势不明朗。

其次是债市风险。

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的加快,美元资产变得更具吸引力,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务偿付风险上升,一些国家货币和债券受到了压力。

再者是汇市波动。

美元指数走强,新兴市场货币遭到抛售,汇市波动明显,一些国家货币贬值较快。

金融市场还出现了部分非理性行为,如数字货币等新兴资产泡沫,以及一些企业的高负债风险、信用违约风险等。

金融市场风险逐渐增加,市场波动性加大,投资者对市场信心不足。

三、国内外政策因素当前,国内外政策因素也对金融风险和经济走势产生了影响。

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推行单边主义政策,对多边贸易体系、全球价值链产生冲击,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

中国采取了积极的贸易政策举措,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但面临的压力依然不小。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频繁,不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也对中国经济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探讨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外贸出口受到冲击中国是世界工厂,出口贸易占据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

然而,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会导致全球经济萎缩,外需需求下降,给中国出口贸易带来极大冲击。

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经济已经出现下行趋势,国际贸易摩擦导致出口受到限制,制约了经济增长。

2.资本流动不确定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会导致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汇率和货币政策。

中国近年来的金融开放也使得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投资增加,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会导致短期大量外汇流出,影响中国外汇储备和汇率。

3.股市波动影响实体经济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之一,股市波动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很大影响。

股市崩盘会导致投资者信心丧失,进而导致资本投资减少,实体经济下滑。

二、对策1.稳定宏观经济政策面对外部冲击,稳定国内经济是最重要的应对策略。

政府应当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国内市场扩大和消费增长,推动国内的消费、生产、投资的良性循环,减少对外贸易的依赖,缩小经济对外部经济波动的敏感性。

2.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国内产业结构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重要措施。

我国应加快向创新型、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方向加速转变经济结构,以提高出口竞争力,应对外部经济环境下,出口市场的不稳定性,降低对外贸易的依赖。

3.适度引导股市投资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之一,对股市波动的应对策略也十分重要。

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适度引导股市投资,鼓励个人、公司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力度,以弥补其他渠道的减少,并提高股市投资者的风险意识,防范风险。

4.实行外汇管制面对外汇流动的不确定性,实行外汇管制也是应对策略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限制外汇提取、保留和外汇市场调节等方式以管制外汇流出,降低人民币汇率波动。

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后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后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金融天地257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后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吕 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摘要:国际经济市场形势多变,随着经济市场竞争性日益加剧,国际金融和经济出现了一定的危机。

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发生给各个国家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整个国际间的关系,这于我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国际金融经济危机这把“双刃剑”面前,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需要发展更加贴合国际金融经济形势的模式,提升我国综合发展水平,使我国探索到有效解决经济危机带来挑战的方法,开拓我国发展机遇。

本文结合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后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对我国面临的挑战作了简要分析,研究了相应的对策,以保障我国在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后能够循序增长。

关键词:国际金融;经济危机;我国;发展;挑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F124;F831.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4-0257-01引言从2007年爆发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后,国际金融和经济形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稳定性极为不佳,政治文化形势受到经济的影响也发生了变化。

国际各大国间关系出现白热化现象,一触即发,整国际形势出现大动荡、大分化、大调整、大变革的危机。

这一严峻形势对我综合发展来说无疑是充满挑战和机遇,而我国想要在此严峻形势下应对好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就需要认清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后我国面临的具体挑战和对策。

一、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我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总体来说大致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影响。

就宏观层面而言,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爆发,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我国角出口外需的需求量,降低了我国出口贸易额,使我国出口减少额大幅度提高,直接滞后了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甚至是综合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另外,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让美元面值降低,我国在美元外汇上缩水严重,损失同比增加,这对我国综合发展影响极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与中国的对策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指的是与金融有关的风险,如金融市场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等。

一家金融机构发生的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对其自身的影响。

金融机构在具体的金融交易活动中出现的风险,有可能对该金融机构的生存构成威胁;具体的一家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出现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一旦发生系统风险,金融体系运转失灵,必然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国际金融风险所谓国际金融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参与主体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性。

国际金融风险概述可见,国际金融风险与一般意义上的金融风险有所不同。

从内涵来说,国际金融风险的内容要比一般金融风险的内容丰富得多;从外延来看,国际金融风险要比一般金融风险的范围小,前者仅限于发生或存在于国际资金借贷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而后者则包括发生与存在的金融领域的一切风险。

鉴于国际金融风险与一般金融风险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我们有必要对国际金融风险概念作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国际金融风险的研究主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过程中存在或发生的风险,并分析此类风险对贸易行为、投资行为和资金运用的影响。

可见,国际金融风险的承担者主要是从事国际贸易、跨国资金筹集和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包括居民个人、企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政府等。

第二,国际金融风险的研究将国际金融风险作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机制来看待。

也就是说,国际金融风险由开放经济过程中的许多复杂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使一国(地区)宏微观经济在开放经济系统中形成一套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机制。

第三,国际金融风险的研究把国际金融对资金筹集者和资金经营者的影响看成是双重的,既有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又有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

当然,对金融风险的研究,在指出其积极因素的同时,更要注意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其消极影响的破坏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国际金融风险仅限于存在和发生于国际贸易和资金的跨国借贷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因此,只要一进入这些领域,风险就随之形成并有可能成为实际的风险。

一旦成为现实,其损失和恶劣影响就难以弥补和克服。

对金融业来说,它会使涉及的金融机构的资本金被侵蚀、发生亏损、金融资产难以收回、金融秩序出现混乱等,进而引起一国乃至某一地区或整个世界政治、经济的动荡,东南亚金融危机即是明证。

国际金融风险的特征1.影响范围广,强破坏性。

国际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其波及范围就会覆盖一国甚至多国社会再生产的所有环节,从而影响整个地区抑或全球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局部的或全局性的剧烈震荡和破坏。

且这种破坏的穿透力是难以估量的,与之相关的任何领域,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还是社会的,都不可能幸免于难,其带来的损失金额往往十分巨大。

2.扩张性。

国际金融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强大的扩展能力。

从时间上看,国际金融风险一旦出现,短者可以持续数个月,长者数年才能平复。

从区域上看,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金融机构紧密相连,互为依存,一国金融机构发生问题,小则会使该国所在地区金融体系运行不畅乃至诱发信用危机,形成连续震荡;大则可能导致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甚至全球范围的持续动荡。

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3.敏感性。

这是指凡是能影响多国甚至一国金融市场变动的因素都可能产生国际金融风险。

这些因素既包括各国的宏观经济状况、经济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出台及资金使用者的经营状况、政权的交替、首脑人物的变动、国际争端与战争的爆发、资金经营者的心理预期等;也包括因自然灾害或宏观经济政策失误而导致的整个国民经济状况恶化等。

其中,心理预期在国际金融风险形成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4.不规则性。

正是上述心理预期在国际金融风险形成中的重要影响,而金融运营主体在金融运营中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异变性,彼此间难以协调,易导致极度的差异和难以遏制的混乱,使得国际金融风险从孕育到爆发、从波动到延展、从规模到后果,常常表现得极为突然和意外,具有明显的不规则性。

5.可控性。

应该说,只要有跨国金融业务活动的存在,国际金融风险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必然存在。

但是,国际金融风险也是可控的,市场各参与主体可依一定方法、制度对风险实施事前预测、识别,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

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增加资本金调整风险性资产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并及时以转移补偿等方式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区间内。

此外,各国有关监管机构可加强监管协调、合作,减少风险损失。

3国际金融风险的类型为了有效地预测、控制国际金融风险,有必要对国际金融风险进行一定的归类,以便对不同的金融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以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

国际金融风险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按照金融风险的对象划分,可分为外汇风险、国际融资利率风险、国际投融资中的国家风险和政治风险以及国际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等。

2.按照风险涉及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微观国际金融风险与宏观国际金融风险前者指一国某一经济实体在其跨国资金筹措和资金经营过程中,存在与发生的风险;后者指国与国之间的所有微观金融风险的总和。

3.按照风险的承担者划分,可分为国家金融风险和经济实体国际金融风险两种政府以国家代表的身份从事国际金融业务承担金融风险时,这种金融风险被称为国家金融风险;后者则指居民个人、企业、金融机构等经济实体从事国际金融业务时所承担的金融风险4.按照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划分,可以分为客观国际金融风险与主观国际金融风险两种。

前者指由自然灾害、经济政策、政治因素、技术的变革等一系列客观因素所带来的国际金融风险。

后者则指跨国资金借贷与经营者因其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或受投机因素的干扰,或因其自身心理预期的失误等因素所引致的金融风险。

国际金融风险对中国的影响第一,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金融压力在逐步扩大。

近期,多边国际机构的态度转变值得注意,它们开始指责发达国家的金融问题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幷缺乏金融监管的透明度。

但是,它们却对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给予了更多的肯定。

这种肯定也增加了中国经济在未来应当承担责任的压力,同时也引起了外部世界高度关注对中国的投资与投机机会。

其实,全球性流动性过剩风险,导致未来中国所面临的风险不是在减小反而在上升。

因为,当前中国的一些经济现象有点类似于1994年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前夕的某些特征,即国际经济、金融机构对墨西哥经济模式和贡献的过度追捧和赞扬。

因此,当目前中国已获得国际舆论肯定和赞扬时,包括关注和认可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经济发展作用及对全球经济的带动作用等,中国所面临的国际舆论压力反而也在扩大。

例如,随着美元贬值和欧元升值,从欧元区13个国家到G7大国联手指责,这预示着未来中国的金融压力将更为显着。

第二,对未来中国金融风险不可掉以轻心。

从当前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状况来看,尽管中国经济仍处于较高增长周期,经济增长质量也得到了快速提升,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与影响都已得到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但是,目前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幷非是一个经济发展强国。

这主要体现为:中国经济平均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在市场机制、市场运行及市场规模上,也难以形成对发达国家的竞争格局。

这就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些基本特征。

但是,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成熟特征,也容易吸引外部资金进入,以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

从这个角度分析,易于获取财富及投资收益的特征,也赋予了外部资金更多的投资与投机机会。

但这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却意味着它们所面临的未来风险在扩大。

泰国、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教训值得吸取。

第三,国际金融风险也值得提防。

当前,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趋势是难以改变的,幷且有迹象显示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普遍表示乐观。

然而,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存在较大变数,特别是难以预期和驾驭由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全球金融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我们在乐观预期中也依然应当保持足够的理性。

对此,我们应该理性认识中国经济所面对的各种机遇与挑战。

例如,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爆发,虽然反映了美国自身经济结构的矛盾与压力,但经济全球化又促使这一危机波及到国际金融市场中。

在这一外部经济金融背景下,我们如何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与策略,来应对美国次级债危机可能构成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诸多挑战,幷根据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利益要求与经验积累,来实现中国经济、金融的自身调整目标。

这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知当前与未来中国经济金融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看清自己的位置,把握住自身的发展机遇,以规避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第四章国际金融风险传递渠道分析18-34一、贸易传递渠道18-24(一)贸易传递渠道的分类18-20(二)贸易渠道的传递机制20-24二、金融传递渠道24-30(一)生产性资本流动传递和非生产性资本流动传递25-27(二)直接性的金融渠道传递和间接性地金融渠道传递27-28 (三)金融渠道的传递机制28-30三、预期传递渠道30-34第五章我国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的对策34-42一、建立国际金融危机晴雨表34-35二、加强金融机构的内外部监管,完善金融改革和创新35-36三、确保银行资产安全36四、严格控制信贷规模,防止产生泡沫经济36-37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步开放资本市场37六、将外汇储备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上37-38七、稳步推进汇率改革,维护人民币的绝对权威38-39八、调整出口政策,提高国际竞争力39九、阻止金融风险的传递、化解金融风险的破坏39-40十、积极引导社会应对金融危机40-42国际金融风险案例:1929美国金融大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