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皖北地区发展的SWOT分析..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皖北地区是指中国安徽省北部地区,包括淮北市、宿州市、滁州市、六安市等地。
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加大,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对皖北地区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发展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皖北地区的资源禀赋皖北地区位于中国南北经济带交汇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该地区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有淮河、沿河港等重要水系,水资源十分丰富。
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煤炭、铁矿、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储量巨大。
该地区还有着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适宜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发展。
二、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视,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
该地区的工业体系较为完善,建立了以煤炭、电力、石化、冶金等行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该地区还发展了机械、冶金、建材、化工等多个产业领域,工业发展水平较高。
农业方面,皖北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产品种类繁多,产量较高。
该地区还发展了畜牧业、水产业等多个农业领域,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较高。
皖北地区在区域环境、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未来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相邻,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
该地区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水资源、农业资源等各类资源储量巨大,为地方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皖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虽然皖北地区发展优势明显,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该地区工业结构相对单一,存在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
该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方式落后,面临着农民收入低、农村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需要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民收入增加。
该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规模小,人口聚集度不高,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
第三章-皖北地区发展的SWOT分析
第三章皖北地区发展的SWOT分析SWOT(态势)分析,指把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优势因素(Strengths)、弱势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顺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或对策。
在对皖北地区进行SWOT分析时,既要根据皖北地区自身经济发展情况,又要结合与周边其他相邻区域的经济比较,表1是皖北地区与苏北、豫东和鲁西南的相关经济指标的对比,根据表1对皖北地区进行SWOT分析。
第一节皖北经济发展的优势一、区位优势皖北地处我国中部,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具有重要的枢纽地位。
皖北地区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的交汇处,紧靠“长三角”,比邻中原经济区,战略区位十分重要。
由皖北、苏北、豫东和鲁西南部分市县组成的淮海经济区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各成员既互相竞争又互相学习,特别是近年来苏北高速发展、山东菏泽的崛起等成功的发展案例对皖北的经济发展有积极地借鉴意义。
此外,京沪、京九、陇海青阜铁路贯穿其中,京福高铁纵贯皖北,淮河自西向东穿过皖北地区。
蚌埠市更是全国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城市,拥有京沪高铁和千里淮河第一大港。
二、人口资源优势皖北地区的一大特点就是“人多”, 皖北地区2012年年末户籍人口3133.6万人,占安徽48.7%,其中农村人口占到70%。
人多既是经济发展的压力, 也是经济发展的潜力。
首先人多就说明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跨国公司纷纷投资中国, 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看中中国人口众多, 消费市场潜力大。
而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正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积极招商引资, 吸引外商来皖北地区里投资设厂, 共同发展, 实现“双赢”。
再次, 人多说明劳动力相当丰富, 劳动力成本低廉, 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低附加值产业和产业转移,带动经济增长。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皖北地区是安徽省北部的一个地理区域,其中包括宿州、阜阳、亳州和六安等市。
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相对较为落后,但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经济和文化特色。
如何促进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该地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发展农业皖北地区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适宜农业发展。
当地政府应该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鼓励农民进行生产性经营。
对于种养殖业采取小农户逐步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从传统的种田养殖转变为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可以通过对发展农业的扶持政策进行强化来鼓励进一步发展。
二、优化工业布局皖北地区的工业体系比较单一,过于集中在传统冶金、纺织业和化工等行业。
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要开始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加大对于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工业布局,逐渐建立高端制造业体系,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整体经济效益。
三、加强旅游业发展皖北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如亳州的云台山景区、宣城的九华山、阜阳的颍泉湖和花园监狱革命遗址等。
政府应该鼓励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为主要支柱,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推进营销和品牌建设。
同时,配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交通、餐饮、住宿和购物服务。
这将从根本上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四、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水平,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及质量,培养新一代高科技产业人才,促进创新研发。
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推动新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落实区域创新战略,形成集群效应,吸引更多人才前来就业,推动经济发展。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
加大对于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加快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
同时,在企业投资和工程施工等方面,推进行业管理和市场化竞争,加快公共资源配置、运营和管理模式改革,推进市场化的营销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结论皖北地区地理位置及资源禀赋的独特性使得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皖北地区是安徽省北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滁州市、宣城市、六安市、亳州市、池州市和宿州市等地。
这一地区地处江淮平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既具有南方水乡的气息,又有北方黄土高原的特点,是一个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市场的不断拓展,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皖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其次是工业和服务业。
其中,农业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农业产值低下,难以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
而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规模小、产值少,难以对地区经济产生较大的带动作用。
二、交通运输不便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和交通运输设施不完善,皖北地区的交通运输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
尤其是公路和水路交通发展不足,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外部交流。
这也使得当地的生产力无法得到高效的发挥,进一步制约了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
三、人口素质低下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因素的影响,皖北地区的人口素质普遍较低,教育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也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同时,这也意味着人才资源的匮乏,难以满足地区的技术和管理需求。
四、环境污染问题凸显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和部分企业的落后管理,皖北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大气、水、土地等环境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当地民众的生活,甚至威胁到地区的生态环境。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
为了促进皖北地区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政策和措施,着手解决上述问题。
一、促进产业升级政府应加大对当地的工业和服务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还原,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
这有助于提高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水平。
二、建设交通网络政府应加大对当地的交通运输的投资力度,加快公路和水路建设进度,完善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
这有助于加强地区内部的联系,提高地区的竞争力和外部交流水平,增强地区的经济活力。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各个地区的发展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瓶颈却不一样,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
皖北地区是指安徽省北部地区,包括淮北、宿州、六安等市区,是安徽省经济比较欠发达的地区。
本文将从区域概述、发展瓶颈和发展对策三个方面来探讨皖北地区的发展问题。
一、区域概述皖北地区位于安徽省北部,面积约5.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00万。
地处华北平原和江淮丘陵交界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皖北地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其次是工业和服务业,其中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棉花、油菜、茶叶等为主。
工业主要以煤炭、水泥、石材、机械、电子、化工等为主。
服务业以商贸、旅游、文化为主。
二、发展瓶颈1、资源条件欠缺皖北地区地理条件独特,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例如地形复杂、水资源紧缺、农田面积少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皖北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瓶颈和限制。
2、制度机制不顺畅皖北地区的发展困境还体现在制度机制上,例如政府能力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政策导向不明确等问题,使得该地区的发展难以突破现有的困境。
3、市场竞争压力大皖北地区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市场竞争下越来越激烈,自身的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市场竞争压力巨大。
三、发展对策1、资源优化配置在资金、人才、自然资源等方面做好优化配置,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手段来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拓展皖北地区的产业和市场空间。
2、打造自身特色自身特色是推动皖北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文化旅游、环保产业等,皖北地区可以通过发现和打造本地特色,来进行产业转型和发展。
3、加强对外合作皖北地区在发展中需要更加紧密地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例如与沿海地区的合作,可以通过增加技术和人力投入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结论:总体来说,皖北地区的发展存在瓶颈和问题,但这并不影响皖北地区朝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前进。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皖北地区是指安徽省北部的地区,包括六安、池州、宣城等地。
作为中国的内陆地区,皖北地区的发展一直以来都相对落后,且面临着一些特殊的发展问题。
本文旨在对皖北地区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推动其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皖北地区的现状分析1.经济发展滞后:皖北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
以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
经济增长缓慢,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2.交通设施不完善:与其他地区相比,皖北地区的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道路网络不发达,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建设也相对滞后。
这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交流合作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3.资源条件较好: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等。
但由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
4.农村发展不均衡:皖北地区的农村地区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有效的扶贫措施。
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发展持续滞后,存在较大的贫困问题。
二、推动皖北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1.加大投资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皖北地区的投资力度,支持地方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工作。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当地经济发展,引入更多的资源和技术。
2.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皖北地区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制造业的转变。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知名服务企业落地,引导当地企业转型升级。
3.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皖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交通条件,提升地区的互联互通能力。
建设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发展内陆河、水运等水路交通,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地区之间的联系,还能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4.加强农村扶贫工作:针对皖北地区农村存在的发展不均衡和贫困问题,政府应加强农村扶贫工作。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皖北地区位于中国安徽省的北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皖北地区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皖北地区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推动其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石、黄金等。
这些资源为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
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皖北地区需要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
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措施,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皖北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由于交通不便,地区的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
加快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打通地区与外界的联系,有助于加快地区的经济发展。
加强农村公路的建设,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融合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皖北地区还需要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基础公共服务的投入。
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医疗条件相对较低,这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加大对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有助于提高地区的人力资本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地区还需要加强城乡发展的协调。
在城市化进程中,皖北地区的农村地区有可能被忽视,导致城乡差距加大。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皖北地区应积极与周边地区和国际接轨,寻求合作和发展机会。
通过加强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和交流合作,可以利用周边地区的优势资源和市场,促进经济的互利共赢。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引进外资和高新技术,提升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皖北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有很多机遇。
通过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大对基础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强城乡发展协调以及寻求合作和发展机会,可以推动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
人口与产业
皖北地区人口众多,劳动 力资源丰富,同时拥有一 定的产业基础,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经济发展背景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皖北地区经济 发展的政策,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 了有力保障。
区域合作
产业升级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 进,皖北地区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提 高产业附加值,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 的动力。
调整产业结构
皖北地区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向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培育新兴产业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发展新能源、新材 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
促进产业融合
推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形成全产业 链发展模式,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素质
05
结论与展望
总结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
皖北地区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导, 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具 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城乡发展不平衡
皖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市对农 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人才流失严重
皖北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不完善,导 致大量优秀人才外流。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 策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 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对策建议与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皖北地区概述
01
02
03
地理位置
皖北地区位于安徽省北部 ,包括淮北、亳州、宿州 、蚌埠、阜阳和淮南六个 地市。
自然条件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 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 础。
皖北地区发展的SWOT分析修改版
皖北地区发展的SWOT分析修改版皖北地区位于中国安徽省北部,是安徽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生态屏障。
对于该地区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可以评估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为地方政府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一、优势:1.地理位置优势:皖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中部,交通便利,周边地区有两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合肥和徐州。
这为皖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广阔的市场。
2.资源丰富: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铁、铜、金、银、铝等矿产资源。
此外,地区内还有较为充足的水资源和农田资源,适宜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3.产业基础较为雄厚:皖北地区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尤其是钢铁、化工、纺织和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
在新兴产业方面,皖北地区的电子信息、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也有较为可观的发展。
4.生态环境优美:皖北地区地理环境优美,有若干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
这为皖北地区的生态旅游和休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劣势:1.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与安徽省其他地区相比,皖北地区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这导致其在经济上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相对较弱。
2.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尽管皖北地区拥有较为充足的农田资源,但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农业生产方式陈旧,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这些都限制了该地区农业的发展。
3.缺乏创新能力:尽管皖北地区在一些传统产业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在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能力方面相对薄弱。
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限制了该地区在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方面的发展。
4.环境污染严重:由于长期以来对环保意识的忽视,皖北地区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机会: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皖北地区可以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加大对该地区的投资和扶持力度。
2.新兴产业发展机遇:随着信息技术和新能源产业的兴起,皖北地区可以抓住机遇,发展电子信息、光伏、风能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
研究展望
加强政策支持
深化区域合作
发挥自身优势
加强创新能力
政府应加大对皖北地区的政策支 持力度,特别是在产业升级、基 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给 予更多的倾斜。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推动区 域协同发展。例如,加强与长三 角地区的联系,推动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 发展水平。
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县城和中心镇的经济 发展,提高县域经济的整体水平。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建设科技创新体系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孵化器,鼓 励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
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本土人才,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 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皖北地区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例如,利用 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 旅游业,推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 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 展的质量和效益。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3
意义
对皖北地区经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 对策,有助于推动该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实现 高质量发展
研究方法与内容概述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梳理、实地调研、访谈等方 法,了解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VS
内容概述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现 状及问题,并从多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 对策建议
02
02
引进外资
皖北地区引进外资规模较小,外资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皖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中西部,包括安徽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的部分地区。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但是近年来,皖北地区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皖北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工具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地区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皖北地区还积极引进外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皖北地区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偏重于传统农业和传统制造业,缺乏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业。
这导致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难以提高地区的发展水平。
皖北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尤其是优秀人才的流失影响更为明显。
这造成了地区创新能力的不足,影响了地区的发展潜力。
环境污染问题也是该地区发展的一个障碍,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解决皖北地区的发展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注重发展现代农业。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和效率,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加强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
政府可以加大对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加强与外地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促进人才的流动和交流。
加大环保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地区的交通和通信水平,促进地区的发展和合作。
皖北地区的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努力,相信皖北地区的发展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皖北发展分析报告
皖北发展分析报告1. 引言皖北地区地处中国安徽省北部,是该省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本报告旨在分析皖北地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经济概况皖北地区的经济以工业为主,主要涉及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策的支持,皖北地区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例如,2019年,皖北地区的GDP达到了5000亿元,增长率超过了10%。
然而,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皖北地区的发展还存在着差距。
主要表现在人均收入偏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高等方面。
因此,加快皖北地区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3. 产业结构分析3.1 主要产业皖北地区的主要产业包括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电力等。
其中,冶金产业占据重要地位,产值和利润都较高。
此外,化工和机械制造也是皖北地区的优势产业,拥有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3.2 产业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推动,皖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人才培养等举措,皖北地区有望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4. 地理优势4.1 交通优势皖北地区毗邻中国的中心地带,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通过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皖北地区与周边地区和全国各地保持着紧密联系。
这为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4.2 资源优势皖北地区地质资源丰富,拥有煤、铁、铜、石灰石等多种矿藏资源,为发展工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此外,皖北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为农业和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 市场前景5.1 国内市场作为安徽省北部的重要经济区域,皖北地区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中国内需市场的扩大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增加,皖北地区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壮大。
这为本地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5.2 国际市场皖北地区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接壤,便利的交通条件也为皖北地区的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创造了便利。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皖北地区是指安徽省的北部地区,包括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阜阳市、六安市等地,这里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在国家逐步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下,皖北地区开始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地区,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皖北地区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业是主导产业,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较弱,而且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产业配套和改造升级标准落后,导致产业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也相对较小。
与此同时,人口素质不高,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有限,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也相对薄弱,环保意识不够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亟需加强。
二、皖北地区的发展机遇1. 国家政策支持:国家政府一直在大力扶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和建设。
这为皖北地区提供了政策环境和经济支持。
2. 地缘优势:皖北地区处于华东和华北的交界处,交通便利,地缘位置也有利于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
同时,这里在农产品生产和旅游资源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
3. 人口红利:皖北地区有较多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而且人口基数较大,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口红利。
1.能源环保:皖北地区的经济以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为主,能源消耗较为严重,环保方面亟需加强。
2. 经济结构优化:皖北地区的经济结构不够优化,产业间的协调性和配套性较弱,科技创新能力有限,需要通过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来推动经济发展。
3. 人口流失:由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少年轻人离开家乡到城市发展,导致人口流失严重,这也对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1. 结构优化: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的力度,加强文化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2. 增强人才优势:提高地区的教育、科技和文化水平,加大对高端人才和人才培训的投入,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增强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强城市与农村的互动,借助城市的优势,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的建设。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经济实力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皖北地区作为安徽省北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相比,发展落后的问题较为突出。
对于皖北地区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皖北地区应注重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
目前,皖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皖北地区应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升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政府还需加大对于农业和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农业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皖北地区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实现区域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交通方面,应加快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以提高地区的物流效率和连接性。
在能源方面,应加强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在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也需要加大投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这样可以提升地区的吸引力,促进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
皖北地区还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地区间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的目标。
皖北地区可以与长江经济带沿线的发达地区进行合作,共同推进产业升级和发展。
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省份的合作,开展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实现区域发展的协同效应。
皖北地区还要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
皖北地区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和潜力。
通过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皖北地区的发展需要注重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以及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的努力。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皖北地区的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光明。
皖北区域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翻—一
22 6 0 ̄ 期 1
交 与 讨 萋 i 流 探 塞 葩
法制障碍。现有循环经济及相关法律 法规不健全。没有形成与循环经济发展相 环利用. 提高煤炭资源的附加值。 特别是发 三 、皖 北 区域 循 环 经济 与 产 业 展煤化工。直接延伸加工的产品和资源横
向结合可安排的产品品种更多,可以大幅 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 集 群构 建 推进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 度提高资源的附加值 , 促进资源优势向经 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机制障碍。 环境管理机制、 利益平衡机 为了解决皖北未来区域经济增长和后续产 济发展的长远优势转变。同时煤矿区还有 制、 激励竞争机制等尚未建立健全。 业、 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间的矛盾。 循环产 丰富的共伴生资源,这些要素禀赋促进了 技术障碍。 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尚未形 业集群是指按循环经济理念构建的, 将循环 煤基型和非煤基型企业空间集群和多元化
缺乏循环经济方面的管理人才和技术 的经济支柱。但过去粗放式和超强度的开 土地、 气候等资源环境承载条件 , 水、 发展
煤炭资源面临枯竭危机。产品结构调 成诸多资源迅速枯竭的遗留问题。煤炭资 农业产业化水平。 ) f 养殖业。大力发展奶 2 肉牛、 生猪等主导品种, 积极发展羊、 蛋 源的稀缺性、地域根植性和不可再生性等 牛、
一
…
…
.
…
~
AH C NE CNLG i… NUSI C &EHOOY i { E T
搴 l 燮 垫 交流 探 泔
… …
皖北区域策研究
查道 中
( 淮北 师 范大 学 皖 北经 济4# 会发展 研 究 中心 ) - + -
广阔。
集群要明确定位 , 按照两淮煤电化基地、 沿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张明明随着皖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皖北地区经济已呈现明显落后的态势。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与安徽省较为缓慢,GDP总量仅占安徽省的30%。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较多,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皖北地区的区域优势比较明显,这将有利于其经济的发展。
大力发展皖北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现代物流业,打破行政区的限制,建立区域中心城市,促进皖江地区协调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安徽省经济的跨越发展,实现中部崛起。
一、皖北地区概况(一)皖北地区地理概况皖北地区为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地区,共有淮北、淮南、阜阳、亳州、宿州、蚌埠等共23个县市,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9.9%;总人口2840.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2.1%。
(二)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呈现相对发展滞后1、从发展速度看,皖北地区经济发展慢于全省。
近年来,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皖江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而与之对应的皖北地区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08年人口305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818亿元,分别占安徽省的45%和66%。
2009年,皖江城市带实现生产总值超过6600亿元,占全省比重65.7%,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2010年皖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上升至70%。
皖北地区GDP占全省比重呈下降趋势。
2、从经济效益看,皖北地区综合经济效益和居民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其一,财政收入相对水平下降。
近年来,皖北地区财政收入年均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29.6%下降到2010年的24.1%。
其二,企业效益水平不高。
皖北地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除蚌埠市(133.8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7.88)外,其他城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都在100以下。
其三,城乡居民收入较少。
皖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并且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皖北的滞后发展趋势
皖北的滞后发展趋势
近年来,皖北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存在以下趋势:
1. 经济发展滞后:相比于沿海地区和一些发达省份,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工业和农业为主,缺乏高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撑。
因此,总体经济发展速度较慢。
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皖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网络不够发达,基础教育和医疗设施相对不完善。
这对于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流动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3. 教育和科技水平较低:皖北地区在教育和科技领域的投入相对较少,高等教育资源不够丰富,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数量较少。
这限制了当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发展。
4. 人口净流出:由于经济相对滞后,皖北地区长期存在人口净流出现象。
年轻人普遍倾向于向外地发展,导致地区人口结构老龄化,人才流失严重。
面对滞后发展的趋势,皖北地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大投资力度:加大对皖北地区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2. 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和培育高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 加强教育和科技建设:增加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创新。
4.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交流:积极与沿海地区和发达省份展开合作,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与交流。
综上所述,皖北地区的滞后发展趋势可以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教育和科技建设以及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交流来改变。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皖北地区是安徽省北部的地理区域,包括六安市、宣城市、池州市和亳州市。
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一、经济发展分析1.产业结构单一:目前,皖北地区主要依赖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如钢铁、建材等行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对环境污染较大,且面临市场需求不稳定的问题。
2.农村经济面临困境: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不完善,产业结构落后,农村人口流失较为严重。
3.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相较于发达地区,皖北地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和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缺乏高科技产业的引进和发展。
二、对策建议1.转变发展思路: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开拓相结合的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2.加强农村发展: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村产业发展能力。
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3.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帮助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育和引进高科技人才。
4.加强区域合作:与周边地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加强区域交通建设,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区域内外的互联互通水平。
加强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三、保障措施1.加强政府引导和规划: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加强对企业和项目的引导和支持,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
2.强化教育培训: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安徽皖北的发展趋势
安徽皖北的发展趋势
安徽皖北地区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区位优势逐渐显现:作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皖北地区的区位优势逐渐显现。
该地区紧邻华北、东北等经济重心区域,连接中欧经济走廊的徐州港、淮安港等重要物流节点也位于皖北地区,为该地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进,皖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升级。
政府加大力度扶持新兴产业,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企业转型升级,并加大对现有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3. 人口流入加速:随着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该地区。
这些新的人口不仅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推动了交通、旅游、教育等行业的发展。
4. 乡村振兴成为重点: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政策的重要方向,皖北地区的乡村振兴也正在加速推进。
政府加大投入,鼓励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总的来说,安徽皖北地区的发展趋势是向着产业结构优化、人口流入加速、区位优势显现和乡村振兴等方向发展。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皖北地区是指安徽省北部的地区,包括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和池州市。
作为安徽省的重要组成部分,皖北地区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本文将对皖北地区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皖北地区的发展现状需要进行分析。
皖北地区的区位优势明显,地处长三角经济区的腹地,交通发达,便利市场开展。
该地区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以及良好的农业基础。
在经济发展方面,皖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导,如煤炭、钢铁、化工等行业,同时也有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皖北地区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重工业,经济结构不够优化。
而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皖北地区需要进一步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
该地区还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重工业的发展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同时也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
皖北地区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修复工作。
为了促进皖北地区的发展,我们需要明确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皖北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通过引导发展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要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竞争力。
应注重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促进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
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保护好皖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第四,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和水资源利用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要加强文化教育建设。
加大对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投入,提高人民素质和创造力,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皖北地区发展研究需要关注其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皖北地区发展的SWOT分析SWOT(态势)分析,指把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优势因素(Strengths)、弱势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顺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或对策。
在对皖北地区进行SWOT分析时,既要根据皖北地区自身经济发展情况,又要结合与周边其他相邻区域的经济比较,表1是皖北地区与苏北、豫东和鲁西南的相关经济指标的对比,根据表1对皖北地区进行SWOT分析。
2012年皖北与周边区域相关经济指标对比皖北苏北豫东鲁西南4885.65 12182.94 4904.31 6679.65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人均GDP(元)19769 40916 20806 32959“三产”比19:58:23 13:47:40 23:48:29 10:51:39 矿产资源种类41 36 28 21单位GDP能耗(吨标0.8285 0.6937 0.7693 1.057准煤/万元)人口总数(万人)4013.4 3431 2885.3 2199.13648.57 8181.21 3011.79 3049.43固定资产投资(亿元)6206.81 10297.13 4181.49 5946.24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亿元)存贷比 1.79:1 1.46:1 1.53:1 1.65:1公路里程数(公里)41980 69993 61648 46345普通高等院校数21 25 14 6219.73 392.76 249.86 194.91教育经费财政投入(亿元)R&D经费支出(亿元)22.6 135.82 47.01 18.64A级旅游景点数8 7 4 2旅游收入(亿元)387.2 912.7 371.7 118.8外商直接投资(亿美21.56 86.38元)第一节皖北经济发展的优势一、区位优势皖北地处我国中部,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具有重要的枢纽地位。
皖北地区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的交汇处,紧靠“长三角”,比邻中原经济区,战略区位十分重要。
由皖北、苏北、豫东和鲁西南部分市县组成的淮海经济区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各成员既互相竞争又互相学习,特别是近年来苏北高速发展、山东菏泽的崛起等成功的发展案例对皖北的经济发展有积极地借鉴意义。
此外,京沪、京九、陇海青阜铁路贯穿其中,京福高铁纵贯皖北,淮河自西向东穿过皖北地区。
蚌埠市更是全国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城市,拥有京沪高铁和千里淮河第一大港。
二、人口资源优势皖北地区的一大特点就是“人多”, 皖北地区2012年年末户籍人口3133.6万人,占安徽48.7%,其中农村人口占到70%。
人多既是经济发展的压力, 也是经济发展的潜力。
首先人多就说明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跨国公司纷纷投资中国, 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看中中国人口众多, 消费市场潜力大。
而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正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积极招商引资, 吸引外商来皖北地区里投资设厂, 共同发展, 实现“双赢”。
再次, 人多说明劳动力相当丰富, 劳动力成本低廉, 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低附加值产业和产业转移,带动经济增长。
三、丰富的战略物质资源首先, 皖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分布着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煤炭资源最好、储量最大的整装煤田。
目前已探明煤炭保有储量279.1亿吨,占全省煤炭储量的99.4%, 居华东地区之首。
霍邱铁矿已探明储量16.5亿吨, 位居华东第一,被列为全国大型铁矿基地。
已探明的其他矿产资源有金、银、铜、莹石、云母等。
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不会受到因原材料短缺而造成的经济混乱。
其次, 有未被过度开发的、充足的、完整的用地。
相对于很多地区日趋紧张的开发区用地、支离破碎的县乡镇用地, 皖北地区土地储备充足, 特别是皖北地区属于平原地开阔地带, 大量未开发土地优质土地为未来皖北地区的城市拓展和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空间保证。
四、旅游资源优势皖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各市、县又各有特点:亳州有“先贤英豪故里”、“药都”、“酒乡”之称;两淮以煤炭文化为优势,淮北的湖光山色也别具特色,淮南则以“八公山”为品牌;宿州以生态农业与楚汉文化为特点;阜阳以生态、水域风光见长;蚌埠以涂山大禹水文化出名;寿县以楚文化闻名;凤阳县以明皇故里、农村改革之乡著称。
如果将这些自成体系的丰富内容以多种方式组合加工,将会构造成一个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大旅游体系。
2006年皖北六市建立新皖北区域旅游协作小组、定期会议制度和区域内景区(点)联手协作互动机制,共同打造新皖北区域无障碍快速旅游通道,培育新皖北区域旅游整体品牌,更是为皖北旅游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2012年皖北旅游收入387.2亿元,占当年GDP的7.93%,远高于豫东和鲁西南地区,仅低于苏北地区的912.7亿元。
五、农业生产优势皖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拥有耕地总面积334.32公顷,约占全省的61.5%,园地8.89万公顷、林地24.46万公顷、草地2.02万公顷。
皖北地区土地资源种类众多,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粮食产量占全省的70%以上;肉类、蔬菜、水果占全省的60以上,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和农产品基地。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皖北的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进,2012年皖北可灌溉面积已达到70%以上,建设旱涝保收田50多万亩,种养殖业已初具规模,2012年规模养殖比重达55%以上,农产品优质率不断提高,由2000年的46%到2012年85%。
特色农业规模化不断发展,砀山酥梨、怀远石榴、涡阳苔干和萧县葡萄等传统品牌的规模化生产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此外,各市县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引导,大力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一大批按规划实施的优势农产品布局区域已基本形成,为培育主导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发展现代化农业。
第二节皖北经济发展的劣势一、外向型经济比重低皖北经济发展总体上体现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和发展基础弱的特点,和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首先外贸出口总量低,近年来由于合肥和皖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皖北地区的外贸出口额不及全省的10%,增长率也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其次是外商直接投资额低,以2012年为例,皖北六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36亿美元,低于全省增幅近10个百分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仅占全省的24.1%。
同年苏北地区外商直接投资86.38亿美元,是皖北的四倍。
此外,皖北地区的存贷比为1.79:1,也远高于苏北、豫东等地区。
二、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皖北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高,第三产业和苏北、豫东和鲁西南等地区相比发展相对落后,表明皖北地区产业层次较低。
第二产业中,原材料和基础性产业比重偏大,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工业化水平不高。
目前,皖北的产业发展主要还是依托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过分依赖矿产资源和农产品的转化,不少地方产业结构偏重,技术含量低,高新技产业比重低,产业结构粗放,同构现象依然严重。
从产品层次看,多是粗加工的初级产品,产品链条短,综合利用程度低,竞争力低下,带动性强、关联度高、对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产业和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新兴产业发展严重不足。
三、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皖北地区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投入严重不足,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2012年苏北地区R&D经费支出高达135.82亿元,豫东地区为47.01亿元,而皖北地区只有22.6亿元,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46%,不仅低于全省0.77%的平均水平,还远远低于全国1.97%的平均水平,表明皖北在重视科技教育等方面思想严重落后。
发明专利数量少,2012年申请专利18272件,仅占全省申请专利74888件的24.4%。
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发挥不足,远没有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科技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高科技技术人才缺乏。
此外,小农意识、平均主义和“官本位”思想严重,不注意培育和营造具有自我特色的城市文化。
思想创新能力不足和人力素质低下已经成为制约皖北发展的重中之重。
四、中高端人才流失严重虽然皖北地区的高等院校数与豫东和鲁西南等地区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受到皖北地区收入水平、生活环境和质量的影响,皖北地区中高端人才流失严重,在皖北地区就读的大学生毕业后不少去外地工作,在外就读的大学生毕业后很少回乡工作,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皖北地区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此外,皖北地区是劳动力输出地,一些事业有成人“凤还巢”较少,政府创新不足和一些贪腐现象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皖北的招商和引进人才。
五、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城市是区域的核心,中心城市对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皖北地区,具有核心作用的城市如“两淮一蚌”,其自身的发展就比较缓慢,集聚度很弱,竞争力也不强。
虽然比亳州、阜阳和宿州的带动力稍强,但与整个皖北地区发展的需要相比仍显得相当单薄。
由于规模偏小,其辐射能力更是不强,尚难以带动整个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资本集聚、人口集聚、规模效应、辐射带动效应等方面都无法发挥较强的带动作用。
而且在城市自身发展中也明显感受到发育不足,第三产业仍以零售批发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为主,信息、金融、要素市场等尚处于起步阶段。
而且城市群内部中心城市与周边的地市以及县城经济联系不够密切,分工互补关系尚没有建立起来,横向联系薄弱, 经济效率较低。
六、投资不足制约经济增长皖北地区的经济属于投资驱动型经济,增加投资是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基本战略选择。
资本投资与否关键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和利率水平。
在利率水平一定时,资本的边际效率越高,企业投资意愿越强烈,投资规模越大;反之,投资规模越小。
税负过重是导致皖北资本投资回报率较低的原因之一,皖北相对于苏北而言,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内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皖北六市仅淮南和蚌埠各有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他地区的企业难以享受到国家优惠的增值税、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是资本投资回报率低的另一原因,就公路里程数而言,皖北地区与苏北、豫东和鲁西南等地区相比,相对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阻碍了市场规模的扩展和分工的深化,降低了企业生产率,增加了企业物流成本,从而导致资本投资回报率降低。
第三节皖北经济发展的机遇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2012年11月,国务院出台《中原经济区规划》。
我省的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五市及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被纳入规划范围。
皖北振兴从一省策略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大提升了皖北的发展地位,也为皖北经济发展迎来了战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