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厂黄铁矿型铜矿床

合集下载

甘肃白银铜厂沟物探异常地质成因和找矿潜力

甘肃白银铜厂沟物探异常地质成因和找矿潜力

117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甘肃白银铜厂沟物探异常地质成因和找矿潜力豆冬春,覃 旭*(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二大队,四川 德阳 618000)摘 要:白银矿田矿床位于北祁连加里东地槽褶皱带东段祁、秦、贺三联裂谷系三联点上是闻名国内外的铜多金属矿产地。

矿层以古生代的地层为主,岩性主要为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和海相碎屑沉积岩,赋矿层为一套由基性到酸性分异明显的寒武纪火山岩系。

关键词:概括;物资来源;能量介子;容矿空间中图分类号:TP3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5-0117-2 收稿日期:2021-03作者简介:豆冬春,男,生于1990年,汉族,四川剑阁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通讯作者:覃旭,男,生于1989年,汉族,四川德阳人,本科,研究方向: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固体矿产勘查。

白银区内目前拥有大中型加工企业20多家,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生产铜、铝、铅、锌等各种有色金属每年生产能,力30多万吨,约等于占当年全省生产总量的一半。

银光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银光化学是一家我国目前最大的原油生产商,每年生产可以同时容纳2万吨级的出口原油。

甘肃稀土公司每天约3000吨生产每年出产量超过1万吨吨的氯化稀土,位于世界亚洲第一。

1 甘肃铜矿发展及现状白银厂区铜铁采矿产业化基地:位于甘肃白银厂区该地区曾经号称是目前为止我国最大的白银铜矿丰富生产区域之一,由一座折腰白银山上的火焰山、铜厂铜铁沟、小山铜铁山、四个类似铁环形的铜圆圈等多种不同矿床类型构成。

为了长期开发上海白银厂的有色铜矿山该资源于1954年3月成立了当时中国上海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并将该公司矿山长期开采白银选冶冶金工程建设重点项目成功列入了当时国家第-一个五年建设行动计划的五个重点企业建设工程重点项目之一,揭开了当时我国50年代在整个中国大陆建设大型有色铜铜矿企业的崭新历史序幕。

铅锌矿的矿床类型

铅锌矿的矿床类型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铅锌矿的矿床类型与海底火山岩系有关。

国外称这类矿床为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或黄铁矿型铅锌矿床。

矿床物质成分复杂,常与铜矿共生或伴生大量的金、银和稀散元素,综合利用价值巨大。

我国产于海相火山岩中的铅锌矿床,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如甘肃白银厂铜铅锌矿床等,有的还受到混合岩化作用,如辽宁红透山铜锌矿床等。

属于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典型实例有白银厂小铁山矿床、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等。

陆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常分布在火山断陷盆地边缘,受断裂控制。

含矿岩系多为凝灰岩、酸性熔岩和次火山岩等。

矿体呈脉状或透镜状,多产于蚀变凝灰岩中。

矿石物质组成类似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床,但有些矿床与铅共生,伴生的金、银等含量也高,有的矿床上部以铅锌为主,下部以铜金银为主,综合开发经济价值巨大。

典型代表性矿床有江西银山、浙江五部等铅锌矿床。

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是我国铅锌矿床中的重要类型,规模巨大,探明的储量占全国铅锌总储量的50%以上,开发经济价值巨大。

矿床产于海相碳酸盐岩系中,多数赋存于白云岩或不纯白云岩中,有的产于石灰岩或不纯石灰岩中,受一定层位控制,属层控性矿床,多为沉积改造型,少数为沉积变质型矿床。

矿石组成较简单,以铅锌为主,但也有的共伴生铜、黄铁矿,一般含镉较高。

典型矿床有广东凡口、辽宁青城子、云南会泽、贵州杉树林、南京栖霞山等铅锌矿床。

泥岩-细碎屑岩型铅锌矿床这类矿床产于海相泥岩-细碎屑岩系中,含矿岩系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常含有较多的碳酸盐岩石,有机质和黄铁矿也较常见。

含矿岩系不含或含少量火山物质,主要是凝灰质夹层。

矿床的成矿作用常。

变质矿物——精选推荐

变质矿物——精选推荐

变质矿物学:1、石墨:主要由煤层和含沥青碳质沉积岩经受区域变质作用形成。

2、尖晶石:MgAl2O4,常见于酸性侵入体与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的接触交代带中;或见于火成岩好变质岩中;砂矿中。

3、水镁石:Mg(OH)2,常见于橄榄岩经过热液蚀变所形成的蛇纹岩中,也见于白云石化的灰岩中。

4、橄榄石:易变质为蛇纹石。

见于超基性基性火成岩中。

5、镁橄榄石:Mg2(SiO4),主要产于接触变质或区域变质的不纯白云质大理岩中。

6、铁橄榄石:Fe2(SiO4),主要见于某些酸性或碱性火山岩中,或为高温变质矿物见于榴辉岩中。

7、钙镁橄榄石:产于高温接触变质的不纯大理岩中,或基性火成岩中。

8、石榴子石:典型的高温矿物和变质矿物。

9、锰铝榴石、铁铝榴石:见于花岗岩、花岗伟晶岩或区域变质岩中。

10、镁铝榴石:见于榴辉岩及基性岩、金伯利岩中。

11、钙铝榴石、钙铁榴石:接触交代的产物,为矽卡岩的主要组成矿物。

12、蓝晶石:Al2(SiO4),产于区域变质的结晶片岩中,为粘土质岩石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

13、篮柱石:产于伟晶岩与超基性岩的接触带中。

14、红柱石:接触变质矿物,见于侵入体与泥质岩石的接触带中,也见于结晶片岩中。

15、硅镁石:产于火成岩与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的接触带,常与金云母、尖晶石共生。

16、十字石:FeAl4(SiO4)O2(OH)2,区域变质矿物,见于结晶片岩、砂岩中。

17、符山石:接触交代变质矿物,见于酸性侵入体与灰岩或白云岩的接触带。

18、黝帘石:见于浅变质和热液矿床围岩蚀变部分,常为基性斜长石的变质产物。

19、绿帘石:接触交代矿床中,由矽卡岩矿物石榴子石、符山石变质而来。

20、绿柱石:主要产于花岗伟晶岩中,而祖母绿主要产于花岗伟晶岩与超基性岩接触带的交代岩中。

21、堇青石:Al3(Mg,Fe)2[Si5AlO18]。

见于角岩和结晶片岩中。

22、电气石:产于花岗伟晶岩、汽化高温热液脉和云英岩中电气石属于黑电气石-锂电气石,变质岩中由交代作用相成的电气石为黑电气石-镁电气石。

甘肃清水后山里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甘肃清水后山里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的东端 , 综合异常分布在谢家山 一 大山梁一带 , 沿坪 道花岗岩体 的北侧接触带分布 , 异常长轴分 布方 向 与区域构造 线方 向一致 , 元素: C 、 i 主, 以 uN 为 面积 8 k 其 中 C 含 量 0 0 9— . 9×1 一, i 5i , n u .0 0 0 0 N 含量
0 0 00 ×1 ~, .2— .5 0 个别大于 0 3 1 -0异常规模 。 0 2 X
化、 黄铁矿化、 铅锌矿化、 褐铁矿化及碳酸盐化等。 32 矿体地质特征 .
后 山里铜多金属矿区初步划分 为 4个矿段 , 分 别为代沟矿段、 大山梁矿段、 大棱沟矿段和后 山里矿 段, 目前共圈出 1 个矿体或矿化体。 1
1 6 0- 。
属矿段西约 lm, 化 ) k 矿( 体产于华力西期花岗岩与 震旦 一 奥陶系葫芦河群上岩组接触带部位 , 矿体主
第 2 卷 第 l 期 7 2 21 0 1年 6月
甘肃 科 技
Ga u Sce c nd Te h o o y ns i n e a c n lg
以2 7
Ⅳ0 1 .2
Jn u . 2 l 0 l
甘 肃 清 水 后 山里铜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及 成 矿 条 件 分 析
3 矿 区地质简况 及 矿体特征
3 1 矿 床 地 质特 征 .
状或透镜状 , 局部见分枝复合现象。矿体 除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层
控制外 , 又受近南北 向断层或断裂破碎带控制 , 矿体 产状 与 断层 一致 。
矿区 出露 的地层主要为陇山群和葫芦河群 , 其 中陇山群推覆在葫芦河群之上 , 二者局部呈 断裂接
位于清水县永清镇大 山梁一带 , 距代沟铜多金

中国50大最知名的矿床,地矿人必看!

中国50大最知名的矿床,地矿人必看!

中国50大最知名的矿床,地矿人必看!1江西省贵溪市冷水坑银铅锌矿床简介开采始于明代。

探明国内少见的大型斑岩型铅锌银矿床。

已探明的银、铅、锌储量均达到特大型规模,冷水坑矿田作为我国已知的最大银矿田。

2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铁-铌-稀土元素矿床简介开发已有70余年历史。

铁矿由丁道衡先生1927年7月首次发现。

于1935年首次发现两种稀土矿物。

已探明铁矿石储量14.7亿吨,稀土工业储量36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铌储量660万吨,居世界第2位。

3江西省德兴市斑岩铜矿床简介唐、宋年间采冶颇盛,由铜厂、富家坞、朱砂红3个似筒状岩株组成。

4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铜金矿床简介矿区在1040年(宋康定)即有采金活动。

5甘肃省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简介金川硫化物铜镍矿床最初发现于1958年。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是目前全球第三大硫化铜镍矿床,除富含镍、铜外,还伴生钴、金、银、铂族(PGE)等17种元素。

6江西省大余县西华山钨矿床简介西华山钨矿是我国第一个发现和最早开采的钨矿山,约在1880年前后。

7湖北省大冶铁山铁(铜)多金属矿床简介该矿区是我国最古老的铁(铜)矿之一,早在1700年以前就已开采,并将采铁之山命名为铁山。

8福建省南平市花岗伟晶岩铌钽矿床简介本矿区是1960~1966年在该区开展1:20万南平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时,发现了含锡石及铌钽铁矿的伟晶岩脉。

9河北省张北县蔡家营铅锌矿简介蔡家营铅锌矿是在1958年群众开采褐铁矿时发现的。

10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驱龙矿区铜多金属矿床简介1986-1988年,发现绿色的“孔雀河”,“孔雀河”的两侧没有铜土壤异常,“孔雀河”的上游存在斑岩铜矿和矽卡岩型铜矿体。

11云南个旧锡铜金多金属矿床简介个旧锡矿从汉代发现以来,迄今已有二千年左右的开发历史。

12湖北省宜昌市樟村坪磷矿矿区简介宜昌磷矿于1956年由中南地质局宜昌普查队首次发现。

13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床简介当地一牧民阿牙阔孜拜于1930年就发现了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矿脉。

基于城市记忆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以甘肃省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为例

基于城市记忆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以甘肃省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23)11-0069-06 收稿日期 2023-03-04摘 要 城市记忆承载了当地居民的地方认同和情感记忆,对其研究有助于丰富工业遗产真实性、完整性保护内涵。

甘肃省白银市被誉为“铜城”,白银有色金属公司见证了白银市“因矿设企,因企设市”的城市发展历程,相关工业遗产成为重要的城市记忆载体。

因此,基于城市记忆理论,通过梳理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工业遗产价值与特点,分析现行保护方式的优点与不足,提出针对城市记忆主体、客体和载体的保护策略,以期维护居民、企业、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延续城市记忆。

关键词 城市记忆 资源枯竭型城市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 工业遗产保护Abstract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the city carries the local identity and the emotional memory of the inhabitants, and its research contributes to enrich the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 is known as the "Copper City", and the Baiyin Nonferrous Metals Company has witnessed the urban development process of Baiyin City, and the related industrial heritag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urban memory carrier.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urban memory, by analyzing the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ts industrial heritage, we discus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protection method, and propose the protection strategy for the subject, object and carrier of urban memory, so as to maintain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ents, enterprises and cities, and to continue the urban memory.Keywords Collective memory of urban, Resource-depleted urban, Baiyin Nonferrous Metals Company,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基于城市记忆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以甘肃省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为例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depleted Urban Based on Collective Memory of Urban: A Case Study of Baiyin Nonferrous Metals Company in Gansu Province张子博 | Zhang Zibo李 岚 | Li Lan曹如姬 | Cao Ruji康 峰 | Kang Feng工业遗产由具有价值的工业文明遗存构成,包含工艺、技术以及与工业活动相关的广泛实践[1],其不仅具备技术属性,还具备经济与社会属性。

甘肃白银厂矿区及其外围铜矿床成矿特征与定量预测

甘肃白银厂矿区及其外围铜矿床成矿特征与定量预测

甘肃白银厂矿区及其外围铜矿床成矿特征与定量预测高冀芸;陈守余;廖时理;孙小艳【摘要】北祁连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海相火山成因铜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带,位于该区东段的白银矿田内产出有多个大型-特大型VMS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该地区铜矿床成矿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提取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化学等多元找矿信息,构建了白银矿区及外围铜矿床的证据权重找矿模型,利用后验概率圈定出找矿远景区,按照各找矿远景区相对成矿可能性的大小和各找矿标志将远景区分为Ⅰ、Ⅱ、Ⅲ3级,各级找矿远景区各3个.【期刊名称】《地质学刊》【年(卷),期】2014(038)003【总页数】7页(P421-427)【关键词】VMS矿床;白银厂矿区;MORPAS;成矿预测;证据权重;远景区分级;北祁连地区;甘肃【作者】高冀芸;陈守余;廖时理;孙小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8.10 引言甘肃白银厂矿田面临着接替资源量不足的困境,几十年来,白银矿田及其周边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方面的找矿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已有资料进行再次开发,在矿田深部和外围找到新的接替资源,成为今后找矿工作的一道难题。

成矿预测工作中多元找矿信息综合化是矿产资源勘查和评价的重要趋势,尤其是基于GIS的多元信息资源综合评价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使矿产定量预测水平和效率大幅提高(矫东风等,2005)。

MORPAS(Metal Ore Resources Perambulation and Analysis System)矿产预测系统,可以把GIS与数学方法有机结合,进一步实现矿产预测的智能化、可视化,使矿产预测工作更加方便、灵活、有效(苏红旗等,1999)。

铜矿是怎样形成的

铜矿是怎样形成的

铜矿是怎样形成的铜矿指可以利用的含铜的自然矿物集合体的总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是什么因素导致铜矿形成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铜矿是怎样形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铜矿的形成铜矿是岩浆的作用,不是火山的作用。

有色金属矿物是在岩浆的冷却过程中形成,有重力、置换、重结晶、凝华等多种方式。

例:斑岩型铜矿床主要与火成岩有关,由于这一类火成岩具有“斑状结构”,因此将与这类火成岩有关的铜矿床称为“斑岩型铜矿床”。

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与中深成的火山岩侵入有关,象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

岩浆的侵入导致了围岩蚀变,沿侵入岩体的中心,不同的围岩蚀变呈环带分布。

铜矿体一般产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

铜的来源一般是随着岩浆的上侵,从深部被岩浆携带上来。

这一类矿床的主要原生矿物是黄铜矿和斑铜矿,规模一般较大,但品位较低,一般为0。

5%左右。

斑岩铜矿床,大多数产出于大陆边缘和岛弧环境。

普遍认为,被俯冲洋壳板片释放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在相对封闭系统结晶分异和/或同化混染形成含铜长英质岩浆。

然而研究表明,在西藏碰撞造山带,发育一条具有巨大成矿潜力的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含铜斑岩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性,来源于被加厚的藏南镁铁质下地壳,但俯冲的新特提斯洋壳板片部分熔融也不能完全被排除。

斑岩铜矿形成于陆-陆后碰撞伸展时期(13~18 Ma),即青藏高原迅速抬升之后。

横切碰撞造山带的南北向正断层系统,类似于岛弧环境下的横切弧的断层系统,成为埃达克质斑岩岩浆快速上升和就位的通道与场所,并使岩浆热液系统中大量的含矿流体充分地分离而成矿。

铜矿指可以利用的含铜的自然矿物集合体的总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是什么因素导致铜矿形成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铜矿是怎样形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铜矿的基本概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

六百年采矿史的辉煌重现——甘肃白银国家矿山公园见闻

六百年采矿史的辉煌重现——甘肃白银国家矿山公园见闻

六百年采矿史的辉煌重现——甘肃白银国家矿山公园见闻肃省是中国矿产资源大省,矿业开发历史悠久.甘肃也是人文荟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二i史,散落在这方土地上的文明印闪烁,矿业开发遗迹就是其中最l的一颗明星.r肃省省会兰州出发,向东北方向,就到了曾经被誉为"黄土高原的白银市.白银作为我国工业化聂早建立的大型有色金属工业基}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厂矿的开发史,是一部白银城市,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进入,伴随着白银矿产资源的枯竭,城市的白银市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型,但人们不会忘记这座中国西f经的辉煌.2005年年底,白银市的硫化矿床地质剖面,大型的露J遗迹等独具特色的矿业遗迹,被J公园领导小组批准为甘肃白银国园.:资源……-2lH)7年l门{_=}…-一气势宏大的露天矿山遗迹出白银市区北行15公里就到了白银铜矿露天矿区,这是白银矿山公园的主体矿业遗迹景观,其规模壮观,气势恢宏,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露天矿区包括折腰山和火焰山两个矿床,属黄铁矿型多金属大型矿床.两个矿床均于2O世纪8O年代闭坑,是典型的矿业遗迹展示区.据史志记载,白银厂矿开采金银可追溯到唐朝,甚至更早.到明朝洪武年间,白银厂曾经"日产斗金,集销金城",所产金银主要来源于折腰山和火焰山的地表开采.2O世纪4O年代,我国地质学家宋叔和等人对白银厂进行过两次地质考察.1952年国家组成由宋叔和参加的641地质队,经过勘探论证,正式肯定了该矿床属2()世}纪5(}年代白银铜矿赶焰山野外地质勘查黄铁矿型铜矿,并于1956年提交了最终地质勘探储量报告,其中铜矿石储量4090万吨,铜金属储量56.6万吨.1956年,共和国的建设者们在此进行了举世瞩目的3次大爆破工程,并开始以采剥方式进行矿山建设.3年后,白银铜矿露天矿区建成投产.白银铜矿露天矿从开采到闭坑3O年间,总计生产铜矿石6577万吨,获得铜金属量约82万吨.实际采出矿量和铜金属量超过原设计量.白银厂露天矿分为两个采场.第一采场主要开采折腰山矿体中上部矿石.采场东西长1320米,南北宽600米,开采相对深度达284米,第二采场主要开采火焰山矿体.采场东西长1030米,南北宽560 米,开采相对深度27O米.露天矿的开采主要运用机械化作业,使用的采矿设备主要以汽车,斗容电铲,钢绳冲击钻,潜孔钻机和推土机.在露天矿闭坑后,白银公司在矿坑采场的边上分别竖立了"白银公司露天矿纪念碑".白银国家矿山公园的主体矿业遗迹景观,将恢复第一采掘场硐闭坑以前的开采场景,届时将给参观者进行采矿表演,让人们现场感受当年繁荣的采矿情景.深部铜矿展示采矿全景深部铜矿是白银公司露天矿区折腰山采场闭坑后,由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的续建矿山.白银深部铜矿开采区也是露天矿闭坑后白银铜矿持续生产的重要矿山. 自银深部铜矿开采区占地900多万平方米,其中开采范围7O万平方米,开采对象为鼹天矿采场底部的矿体及边坡上残留的三角矿柱.共有189个矿体,东部矿体比较规整,其中一号矿体为主体:西部矿体比较复杂,分枝,复合,尖灭现象明显,以二号,三号矿体为主.全区矿石地质储量约2200万吨,铜金属量29万吨.白银深部铜矿开采区构成白银矿山公园中正在进行中的地下采矿实况的展示基地.在这里可以了解到整个深部铜矿开采的工艺流程.白银深部铜矿开采区是由露天开采转为井下开采的矿山,是国内所见比较特殊,比较复杂的地下矿山建设工程,因此其生产工艺也较为复杂.整个采矿流程中使用的主要设备将近7004台(套).深部铜矿开采后采用的采矿方法有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分段空场采矿法和VCR法.现采用的采矿方法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据计算每采出1万吨矿石就要掘进1O0~I20米巷道,施工中~L2500N2800米.重现露天开采的小铁山矿在白银深部铜矿开采区东南3公里处,便是小铁山矿.该矿是一座实行采选分离,比较现代化的有色金属中型矿山,与白银厂铜矿露天矿区一样,小铁山矿也是露天开采,而且目前还在开采之中,是白银矿山公园露天开采实况景观的展示基地.小铁山矿区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矿山主平硐标高为1885米,竖井井口标高1914米.矿区内主井口南约450米处有一"铁帽",看上去如一座小铁山,矿山因此获名.小铁山矿矿体赋存于寒武一奥陶系中酸性火山岩组石英角斑凝灰岩中,以似层状,透镜状为主,可利用元素多,品位高.小铁山矿与折腰山露天矿属同一成矿带,矿床有12个规模较大的矿体,其中主矿体有3个,占金属总储量的90%以上.矿石中除含有铜,铅,锌,硫以外,还伴生金,银,镉,镓,铟,锗,铊,硒等元素,其中金银储量可观,都具有单独开采的价值,相当于一个大型的金银矿床小铁山矿区为典型的山地地貌,因此采用竖井一斜坡道联合开拓方式.矿山生产工艺为开拓一采推一采矿I掘进巷道卜一采场铲运机出矿一采场溜井振动放矿一中段运矿~主井提升一皮带运矿一地表矿仓一通过架空索道至选矿厂.小铁山矿原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因损失贫化指标高,资源损失和人力物力浪费严重,经济效益差.从1985年起矿山进行以无轨采掘设备为主的技术改造,采用上向巷道式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并成为小铁山矿的主体采矿方法.全矿拥有设备近800台(套】,装备水平居国内当时先进水平.白银国家矿山公园的小铁山景区,拥有典型的矿山开采实况景观和珍贵的矿业文化遗迹.人们在此不但能欣赏到采矿实景,而且还可欣赏到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全过程和成果.矿业活动遗迹一一重现600年采矿史白银国家矿山公园内的矿业活动遗迹主要包括古人采矿活动遗迹及现代化的矿业生产设施和设备.白银矿业开采历史悠久,根据文字记载和矿山遗迹遗物考证分析,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5O年代中期,在白银矿山的开发过程中,发现了大量前人开凿的坑道和采场,而且规模较大.在地质调查报告中,有记载的古采矿遗迹3O多处,包括大小老硐,旧矿堆和淘金用的水井及炼渣,甚至在冲积层数米之下的地方也发现了古代采矿的遗迹.最大的古代采矿遗址位于第二采掘场硐矿床剖面上,主巷道都在100米以上,坑道延长上千米.古代的采掘方式主要为简单的手锤,刨锤和火烧酷泼法,装运全靠人背筐拉,工人只能四肢伏地匍匐爬行,在火焰山矿区东部的金矾沟矿区,现遗留古代采掘金矿及土法提炼黄金的硐室和作坊遗迹,还有遗留的坩埚等作业工具等.古代采矿作坊坑道内的支撑柱已腐蚀,但坑道壁上的喷浆虽历经几百年尚依然完好,体现了当时的采矿工艺和生产方式.史载白银厂矿区古代采矿业主要是挖掘金,银,硫磺,矾等,并不开采铜,铁白银厂开采金银最盛时矿工达3干人,产金最多的火焰山一带"日产斗金".兰州旧称金城,相传是因白银厂的麸皮金在兰州销售而得名.白银国家矿山公园内,除了古代采矿活动遗迹及工具外,还将展现更多的现代化的矿业生产设施与设备.主要包括探矿,采矿,选矿,冶炼,加工,运输等生产生活中的设备,用具等,主要有电铲,潜孔钻机,运矿汽车等,还有颚式破碎机,浮选机,球磨机等.同时,在这里还将看到矿业制品,主要是甘肃白银公司生产的铜,铝,铅,锌,金,银,硫,金属合金,选矿药剂,氟化盐,有色金属加工材,贵金属制品,建材等4O多个矿产品.白银国家矿山公园通过对古人采矿遗迹进行保护的同时,还回收流失在民间的古人采矿生产工具,发掘,恢复古代采矿场景,建设古代采矿的雕塑模拟场景,重…--I总66蝴卜一…~LAND&RESOURCES63——■地质公园;Geoparks白银厂铜冶炼车间现甘肃白银600年的采矿历史,给今天的人们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古代到现代采矿过程及方法的场所.同时也让人们了解采矿工业的进步史和发展史,深化对矿业历史文化内涵的认识.界I_:媳型的地质剖面白银国家矿山公园内的矿产地质遗迹以海相火山岩硫化物矿床典型地质剖面为代表,是世界上典型的块状硫化矿床地质剖面,该剖面曾被选为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的野外地质考察路线.白银厂矿区所在的区域出露地层比较64国土资源一…-2007I川}》……一白银露天矿开采现场齐全,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岩系到震旦系古生代到新生代的疏松沉积物都有分布. 同时,区域经历了加里东期,燕山期和喜山期等几次大的构造运动,在这些构造运动的叠加,继承,改造和复合等共同作用下,导致境内构造形迹十分复杂.白银厂矿区主要由寒武一奥陶系三个海相火山岩带组成白银厂海相火山岩硫化矿床与世界已知的块状硫化物铜矿的细碧岩角斑岩系相似,矿体规模大,数量多,为世界上典型而稀有的大型多金属矿床.白银国家矿山公园内的典型地质剖面南起跃进门的铁匠石,北到折腰山北部的后沟,横贯全矿区.通过这条剖面可以观察到折腰山,火焰山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矿体赋存地质条件.从剖面南端开始依次考察:矿区南部不整合面上部的基性火山岩夹千枚岩地层.矿区南部不整合面明显,不整合面上覆地层划归奥陶系,下伏为中寒武统.受后期构造运动影响,叠加了断层.断层总体形态呈向南凸出的弧形.破碎带宽卜2米,内有断层泥和断层角砾,沿破碎带有花岗斑岩脉充填.白银国家矿山公园内的海相火山岩硫化物矿床典型地质剖面是公园内最为重要的地质遗迹景观.通过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其剖面形态将会得到恢复,并实施严格的保护.白银同家矿Il—I公园博物馆矿山公园博物馆是白银国家矿山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园景观资源的精华和缩影.矿山公园博物馆利用图片,文字,模型,雕塑,实物,影像及信息系统等多媒体形式,向游人介绍矿山公园的发现史,开发史,矿山开发技术史,独特的矿产资源,矿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价值,矿产资源赋存的地质条件,矿床形成史,国内外同类矿床的分布和特征及其他地质地貌景观,矿山环境的恢复和整治成果等.矿山公园博物馆的内容主要包括辉煌的矿业历史,铜城的开拓者,国家领导人对白银的关心与支持,实物陈列等部分.辉煌的矿业历史部分主要从区域地质背景,矿田发现史和矿山发展史,历史开采状况,创业阶段,发展阶段,矿业遗迹资源等方面体现白银矿在中国矿业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铜域的开拓者"部分主要介绍为白银矿做出重大贡献的创业者, 科学家,劳模及研究者等的光辉事迹. "国家领导人对白银的关心与支持"部分主要陈列国家领导人在白银的题词,照片等,体现国家领导人对白银矿价值的充分肯定."实物陈列"部分陈列矿山公园的实体模型(沙盘),实物标本等.实物标本包括矿山公园典型的矿石标本,相关地质知识所涉及的地质标本,其它矿山公园提供的有典型意义的矿石标本,珍贵的矿产制品和矿物工艺品的标本,以及有关白银矿山发现开发的科学研究成果,科学文献及实物资料.D。

白银厂铜矿床地质特征

白银厂铜矿床地质特征

图1北祁连东段大地构造略图(据边千韬,1985)(1.后加里东段陷盆地;2.断坳及坳拉谷;3.前寒武纪残块;4.断块;5.超基性岩;6.加里东优地槽;7.石英闪长岩。

)(图3),是白银厂矿床的主要部分。

矿体与围岩呈整合关系,北西西向延长,向南西陡倾。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成群产在石英角斑凝灰岩中。

矿体上部层位以块状层状矿体为主,为含矿热液在海底沉积而成,与围岩界限分明。

矿体下部层位以浸染状、脉状矿体为主,与围岩界限不分明,是矿液经海底火山碎屑岩充填交代而成。

这些矿床周围,有次火山岩相侵入体,有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并且有从中心向四周集块、角砾减少变细的趋势,显示出古火山中心特征,表明这种类型矿床为近火山通道相。

(1.喷发旋回;2.喷发亚旋回;3.近火山口亚相;4.过度亚相;5.火山劲相;6.断层;7.不整合;8.矿床;9.主矿体及其编号。

)(1.石英钠长斑岩;2.石英角斑岩;3.含角砾石英角斑岩;4.石英角斑凝灰熔岩;5.含角砾石英角斑凝灰熔岩;6.石英角斑凝灰岩;7.千枚岩;8.钙质绢云绿泥石英片岩;9.细碧玢岩;10.铁帽;11.块状含铜黄铁矿石;12.块状含铜、铅、锌黄铁矿石;13.块状黄铁矿石;14.浸染状铜矿石;15.钻孔;16.平推逆断层。

)矿田内矿床的矿石矿物成分种类繁多,总的可分为原生带矿物、氧化带矿物和次生富集带矿物(表1)。

目前已知矿物达60余种,其中属于次生带、氧化带矿物约40种,常见20余种。

矿区内矿床的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次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图4)、条纹状构造、纹层状构造,次之为网脉状构造、揉皱状构造、无定向浸染状、破碎角砾状构造等。

矿区内矿床的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结构、交代结构(图5)、压碎结构、变质结构、共边结构、揉皱结构等。

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白银地区火山岩和次火山杂岩的围岩蚀变非常普遍。

近矿围岩以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为主。

铜矿地质勘查规范

铜矿地质勘查规范

铜矿地质勘查规范铜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一九八一年五月绪言铜是建设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有色金属原料,需要量很大。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加速铜矿资源的地质普查勘探工作。

铜矿地质勘探是矿山建设的先行工作,必须按照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地质条件的可能,合理地选择勘探矿区和部署地质勘探工作。

根据铜矿床常有多种组份伴(共)生的特点,在勘探工作中要切实执行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的方针,为充分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创造条件;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尽量缩短勘探周期;加强地质工作的管理,认真取全取准各项资料,加强综合研究,不断提高对地质规律的认识,按时提交地质勘探报告,以适应矿山建设设计的需要。

我国于一九六三年颁发的《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第三辑铜》,对铜矿地质勘探工作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本规范是由地质部和冶金工业部共同组成的铜矿规范编写组,根据我国生产实践的经验和原国家地质总局一九七七年颁发试行的《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的基本原则,广泛征求地质、矿山设计和生产部门的意见,以及收集我国主要铜矿区采、探对比资料,在原铜矿规范的基础上修编而成,作为审查验收铜矿详细地质勘探报告的技术要求。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的地质、地理等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既要坚持规范的原则要求,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地运用。

同时,希望在试行中注意总结经验,对本规范提出修改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研究和修订。

第一章铜矿的工业要求为了适应铜矿矿山建设的需要,合理地安排铜矿地质勘探工作,必须了解工业对铜矿资源的要求。

并根据这些要求去研究所要勘探的铜矿床,在当前采、选、冶等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否被充分与合理利用,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

为此,在本章中除介绍铜的特性及其主要含铜矿物外,还提出了工业加工技术对铜矿石的质量要求和确定铜矿床工业指标的一般原则。

中国铜矿分布 中国铜矿市场 中国哪有铜矿

中国铜矿分布  中国铜矿市场 中国哪有铜矿

中国铜矿分布中国铜矿市场中国哪有铜矿铜矿分类及代表地区1.海相火山岩黄铁矿型铜矿床。

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

铜品位一般大于1%。

如中国甘肃白银厂﹑青海红沟等矿床。

2.超基性岩中的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镍黄铁矿为主。

铜品位一般小于1%。

如中国甘肃金川﹑新疆喀拉通克等矿。

3.变质岩层状铜矿床。

矿石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为主。

铜品位一般大于1%。

如云南东川汤丹﹑山西中条山胡家峪等矿。

4.夕卡岩型铜矿床。

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

铜品位一般大于1%。

如安徽铜官山﹑江西城门山等矿。

5.斑岩铜矿床。

矿石矿物以黄铜矿为主。

铜品位一般小于1%。

矿床常为大﹑中型。

如江西铜厂﹑黑龙江多宝山﹑西藏玉龙、驱龙等矿。

6.砂岩型铜矿床。

矿石矿物以辉铜矿为主﹐其次为斑铜矿﹑黄铜矿等。

铜品位多大于1%。

如云南郝家河﹑四川大铜厂等矿。

铜的资源分布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

自然界中的铜,多以化合物即铜矿物存在。

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铜约为3.5-5.7亿吨,其中斑岩铜矿约占全部的76%。

根据美国资源调查局2014年资料显示全球铜储量共约为6.9亿吨。

其中包括:智利1.9亿吨,澳大利亚0.87亿吨,秘鲁0.7亿吨,美国0.39亿吨,墨西哥0.38亿吨,中国0.3亿吨,俄罗斯0.3亿吨,印度尼西亚0.28亿吨,波兰0.26亿吨,赞比亚0.2亿吨,刚果(金沙萨)0.2亿吨,加拿大0.1亿吨,哈萨克斯坦0.07亿吨,其他国家0.9亿吨。

世界铜资源按区域和国家分布分别如下:区域分布:主要分布在北美、拉丁美洲和中非三地。

国家分布: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赞比亚、俄罗斯和秘鲁等国。

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铜金属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9%。

同时,智利是全球最大铜产国和出口国。

中国铜资源分布中国铜生产地集中在:华东地区,该地区铜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1.84%,其中安徽、江西两省产量约占30%,云南、内蒙古也是我国铜矿主要产区。

白银厂铜矿床地质特征

白银厂铜矿床地质特征
Ab ta tTh o p rd p sti ayn ha g Or f l o ae h a to eql n Cae o in f l Th v nt i ra sr c : ec p e e o i n B iic n ei d lc td i t ee s fB i ia ld n a od. el ai h sa e e n i a i e e0】 e t1 e d p sti n e t e o to f t e a e tu t r sTh r — o is tk h o m s o y cn h S d v lII na . e o i S u d r h c n r 1o h r a sr cu e . e o e b d e a e t e f r fh a i t n Th be n . nsa d b g .ensa a e sa d e tn n a c r t hesrk ft esr t. em an o esr cu e r l c a s1 n a sv i nd ly r n x e d i c o dwi t tie o h ta aTh i r tu t r sa eb o k e h sr c u e tu t r , v i lt tu t r,n srp tu t r ,n t e r txu e j cu e any u o r hc h p u o r hc ene sr c u ea d ti sr cu ea d h o e e t r s n l d m i l a t mo p i. y a t mo p i g a ulr e t r a i lsv e t r . e l s l rto any ncu e s rct a in、 sl ae p rtz t n B r n a tx u e nd ncu ie tx u eTh co e at ai n m i l i ld : eiii to e z ic t 、 y i ai . ut i i o i om p r b e at r to i c u : pe r s a 、 c r on t to c l rtz to Th m an o e m i r l a nc a a l le a i n n l de a l p r a b a a i n、 h o ii a i n. e i r ne a s s

铜矿床的主要工业类型

铜矿床的主要工业类型

一、斑岩铜矿1、成矿地质特征:产生在各种斑岩(花岗闪长斑岩、闪长斑岩、斜长花岗斑岩等)岩体及其周围岩层中2、常见金属矿物:以黄铜矿为主,少量辉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等3、矿体形状:层状、似层状、空心筒状、巨大透镜体等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中、大型至巨大型,品位一般偏低5、伴生组分:钼、硫、金、银、铼、铅、锌、钴等6、矿床实例:江西德兴富家坞铜厂,西藏玉龙,黑龙江多宝山,山西铜矿峪,内蒙古乌努格吐等二、矽卡岩型铜矿1、成矿地质特征:沿中酸性侵入岩和碳酸盐类岩石接触带的内外或离开岩体沿围岩的岩层产出2、常见金属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为主,少量辉钼矿、辉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白钨矿、锡石等3、矿体形状:以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为主,还有囊状、筒状、脉状等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大、中、小型均有,品位一般〉1%5、伴生组分:铁、硫、钨、钼、铅、锌、锡、铍、镓、铟、锗、镉、金、银、硒、碲、铊、铼、钒、铂族6、矿床实例:安徽铜官山,湖北铜录山,江西永平、城门山,辽宁华铜,黑龙江弓棚子,河北寿王坟三、变质岩层状铜矿1、成矿地质特征:在变质岩(白云岩、大理岩、片岩、片麻岩等)中沿层产出2、常见金属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为主,少量辉铜矿、辉砷钴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磁铁矿等3、矿体形状: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大、中型为主,品位一般大于1%5、伴生组分:硫、铅、锌、砷、钼、镍、钴、金、银、硒、铋、铂族6、矿床实例:云南东川汤丹、易门狮山、三家厂,山西中条胡家峪四、超基性岩铜镍矿1、成矿地质特征:产于超基性岩(纯橄榄岩、辉橄岩、橄辉岩等)岩体的中、下部或分布在脉状岩体中2、常见金属矿物:黄铜矿、方黄铜矿、磁黄铜矿、镍黄铁矿、紫硫镍铁矿等3、矿体形状:似层状,不连续大透镜状、大脉状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大、中、小型均有,品位一般小于1%5、伴生组分:铂族、钴、金、银、硒、碲等6、矿床实例:甘肃金川,吉林磐石红旗岭,四川力马河,云南金平,新疆克拉通克、黄山五、砂岩铜矿1、成矿地质特征:在红色砂岩中的灰至灰绿色砂岩(浅色砂岩)中沿层产出2、常见金属矿物:以辉铜矿为主,少量斑铜矿、黄铜矿、自然铜、黄铁矿、方铅矿等3、矿体形状:似层状、扁豆状、透镜状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中、小型为主,品位大部分大于1%5、伴生组分:硫、铅、银、钼、钨等6、矿床实例:云南大姚六直、郝家河,湖南车江,四川大铜厂六、火山岩黄铁矿型铜矿1、成矿地质特征:产于变质火山岩(石英角斑岩、细碧岩)中2、常见金属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其次辉铜矿、黝铜矿、铜蓝、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磁铁矿等3、矿体形状:透镜状、大小不等的扁豆状,层状等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大、中、小型均有,品位一般1%5、伴生组分:硫、铅、锌、钼、金、银、砷、硒、碲、铟、镉、铊、镓、铋、贡等6、矿床实例:甘肃白银厂,青海红沟,云南大红山,河南刘山岩七、各种围岩中的脉状铜矿1、成矿地质特征:产于各种岩石(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断裂带中,倾斜常陡2、常见金属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为主,其次有辉钼矿、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等3、矿体形状:板状、脉状、复脉带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中、小型,品位一般大于1%5、伴生组分:硫、铅、锌、金、银、钨、钼、钴等6、矿床实例:安徽穿山洞、铜牛井,江苏铜井,湖北石花街,吉林二道羊岔。

甘肃白银含铜黄铁矿

甘肃白银含铜黄铁矿

甘肃白银黄铁矿开发及污染效应张亚峰(班级:环境科学学号:101505019)【摘要】本文主要以甘肃白银黄铁矿的开发历史过程和当地环境状况为依据,分析该矿的开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其污染机制,提出一些适当的治理措施。

1.引言白银黄铁矿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境内。

矿区由折腰山、火焰山、铜厂沟、小铁山和四个圈km。

累计探明储量:黄铁矿矿石379.5万t、铜等矿区和多金属矿区所组成,总面积约252131.4万t、铅40.4万t、锌80.8万t、硫1636万t以及伴生金、银、镉、铟、铊、硒等可观储量,是我国大型金属矿区之一。

白银黄铁矿开发历史悠久,在折腰山、火焰山矿区迄今还可随处见到炼金、银的碎块瓦钵等物,据史料记载可追溯到唐朝或更早。

新中国成立前,1937~1947年霍世诚(1937)、陈贲(1940)、王之玺(1940)、甘肃省矿产测勘总队(1941~1943)、梁文郁、刘 隆、刘增乾(1944)、宋叔和、徐昌沛(1946)先后来此调查。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白银矿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工作。

随后制定开发方案并进入实际开发。

2.地质特征和矿石2.1地质概况白银黄铁矿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系东延部分。

出露地层以下古生界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和海相碎屑岩为主。

矿床赋存在中寒武统富钠质海底火山喷发细碧角斑岩中,其中夹有千枚岩、硅质岩、大理岩及各类火山角砾岩和集块岩。

矿床为一复式背斜构造,各矿区均位于以石英角斑岩、石英角斑凝灰岩为核心的短轴背斜构造内。

矿体与中粒石英角斑凝灰岩关系密切,与地层大致呈整合产出,明显受层位控制。

矿体围岩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重晶石化、绿帘石化、硫酸盐化、高岭土化等。

2.2成矿机制2.2.1成矿条件①物质来源:火山作用带来的地壳深部物质。

②能量:地壳深部热动力。

③介质:复合热卤水。

④运矿通道:生长性断裂系统、古火山机构联合控制了区域成矿,北西西及北东向两组断裂控制了岩浆上侵和喷发,构成据酸性核的火山穹窿构造。

三大岩类

三大岩类

火成岩辉绿岩(diabase)成分相当于辉长岩的基性浅成岩。

显晶质,细-中粒,暗灰-灰黑色,常具辉绿结构或次辉绿结构。

辉绿结构指辉石的平均粒径大于斜长石平均长度,呈现一颗辉石包裹许多斜长石的现象;如果辉石平均粒径小于或近似于斜长石平均长度,则呈现辉石局部地包裹斜长石或与斜长石相间,称为次辉绿结构。

对于辉绿结构和次辉绿结构的成因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由于浅成条件下矿物结晶顺序的早晚所形成。

含较多填隙石英,或含由石英和正长石构成的填隙文象状交生体的辉绿岩,称石英辉绿岩,或拉斑辉绿岩;含沸石、正长石、霓辉石或霓石的,称碱性辉绿岩。

易变辉石和紫苏辉石可以出现于石英辉绿岩中,橄榄石则可出现于碱性辉绿岩中。

辉绿岩常呈岩床、岩墙、岩脉和岩席,也呈岩颈或岩株充填于玄武岩火山口中,辉绿岩的上述产状,是它区别于辉长岩和玄武岩的主要标志。

大规模的辉绿岩侵入体,如众多的辉绿岩岩床或厚300~400米的辉绿岩板状地质体,往往出现于上覆盖层为中等厚度(约2000~3000米)的条件下,其原因是岩浆易于顺层或沿裂隙贯入。

辉绿岩是上等建筑石料和铸石原料。

超基性岩火成岩的一个大类。

SiO2含量小于45%。

常与超基性岩并用的术语是超镁铁岩,指镁铁矿物含量超过75%的暗色岩石。

大多数超基性岩都是超镁铁岩。

超基性岩在地球上的分布有限,出露面积不超过火成岩总面积的0.5%,而且主要是深成岩。

主要造岩矿物是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

次要矿物为石榴子石、云母和斜长石等。

副矿物有铬铁矿、尖晶石、钛铁矿、金属硫化物、铂族矿物和磷灰石等。

蚀变矿物为各种蛇纹石、绿泥石、次生角闪石、滑石、水镁石、伊丁石、皂石、碳酸盐矿物、玉髓和次生石英等。

可分为深成岩和喷出岩,通常包括橄榄岩、苦橄岩、科马提岩、麦美奇岩、金伯利岩、玻基橄榄岩、玻基辉石岩等。

其中橄榄岩是超基性岩中最常见的岩石。

含有一定数量碱性镁铁矿物的超基性岩为碱性超基性岩,此类岩石一般与碱性岩共生,故划入碱性岩系列。

10第十章 矿化阶段及矿物的生成顺序

10第十章  矿化阶段及矿物的生成顺序

第十章矿化阶段及矿物的生成顺序矿床是经过较长的地质时期,在一定的成矿作用下产生的。

矿化期、矿化阶段和矿物生成顺序等能反映矿床、矿体、矿石及其组成矿物等的形成作用以及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演化特征。

因此它们能为恢复成矿历史和确定矿床成因等提供基础资料,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第一节矿化期及矿化阶段一、矿化期(一)矿化期的基本概念矿化期也称成矿期,是指一个较长的成矿作用过程。

不同的矿化期反映了成矿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有显著的差别,同时各成矿期之间具有较长的时间间隔。

根据成矿作用的特点,可以划分为岩浆矿化期、伟晶岩矿化期、气成热液矿化期、风化矿化期、沉积矿化期以及变质矿化期等。

如与某个岩浆源有关的高温深成条件下,岩浆成矿作用的全过程即为岩浆矿化期。

于常温常压下,在水盆地中的沉积成矿作用的过程为沉积矿化期等等。

矿床的形成可以经历一个或多个矿化期,但有经济价值的,主要造矿矿物沉淀的矿化期往往是比较集中,并是由它们可以帮助确定矿床的成因。

例如安徽某硫铁矿矿床的形成是经历了滨海一泻湖沉积矿化期、气水热液矿化期以及表生矿化期等,主要造矿矿物产于沉积期与热液期,矿床系沉积-热液改造成因的。

(二)矿化期的确定不同矿化期中,由于它们的成矿作用、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不同,反映在矿床的产状、矿体和矿石的特点上亦不相同,确定矿化期应注意以下主要问题:1.必须对矿床的基础地质进行观察分析,了解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体的产出特点.如甘肃白银厂黄铁矿型铜矿床,矿床产于寒武纪变质的中酸性火山沉积岩系中,包括火山沉积岩、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熔岩等交互成层,并夹有千枚岩和大理岩。

于火山沉积期形成块状黄铁矿化,矿体的直接围岩为凝灰岩,矿体呈似层状,与围岩整合产出,反映沉积成矿作用的特点。

以后由于中酸性火山热液成矿作用的叠加产生了铜矿化、黄铁矿化并伴有金矿化,从而形成了主要由网脉状和浸染状矿石构成的含铜黄铁矿矿体,一些富铜矿脉明显受构造控制。

围岩有强烈地硅化和绢云母化现象,显然具有热液矿床的特点。

铜矿石选矿简介

铜矿石选矿简介

铜矿石选矿简介铜矿石选矿简介2011年05月06日铜矿石选矿(processing of copper ores)从含铜矿石中分离并富集铜矿物的过程。

选矿产品为铜精矿。

矿物与资源自然界产出的铜矿石由含铜矿物、其他金属矿物(如黄铁矿、磁黄铁矿、银矿物等)和脉石矿物组成。

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长石、绿泥石、阳起石、云母等;铜矿石中伴生有铅、锌、铁、金、银、锗、镓、镉、硒、铟、钼、钴、镍等。

铜矿石按氧化程度分为硫化矿和氧化矿,其中氧化率10,,30,的为混合矿,小于10,的为硫化矿,大于30,的为氧化矿。

世界上所产的铜金属大部分来自硫化矿石,少部分系由氧化铜矿石提取。

天然产出的铜矿物有280余种。

在有工业价值的矿石中,有80,铜矿物属于硫化物,5,为氧化物,自然铜仅占10,。

铜矿物中大部分是辉铜矿,其余为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铜蓝以及少量的孔雀石、蓝铜矿、硅孔雀石、水胆矾和氯铜矿等。

铜矿石的成因类型主要有斑岩型、沉积型、火山岩型、岩浆型和接触交代型。

比较重要的工业类型有斑岩铜矿、砂(页)岩铜矿、含铜黄铁矿、铜镍硫化矿、脉状铜矿、矽卡岩铜矿和碳酸岩铜矿。

其中斑岩型铜矿储量占世界总铜储量之首,居第一位;沉积型和沉积变质型铜矿次之;再次是火山岩黄铁矿型、岩浆型和矽卡岩型铜矿等。

世界铜矿资源丰富,智利的铜储量居世界首位,其次为美国、赞比亚、扎伊尔、俄罗斯、墨西哥、加拿大等国。

铜资源主要集中于南北美洲西海岸、非洲中部、西伯利亚和中亚,其次是阿尔卑斯山脉和中东、美国东部、西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

其中美洲西海岸的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0,左右,非洲中部储量约占20,。

智利铜开采量居世界第一,其次是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赞比亚、扎伊尔、秘鲁、澳大利亚等国。

中国的铜矿虽然丰富,遍布全国,但多数是小矿山。

铜储量中有72,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川滇、山西中条山、甘肃白银和金川、西藏昌都等五大区域。

中国的铜矿资源的特点是:贫矿多,伴生铜较多,部分资源赋存条件和外部条件较差,暂难以利用。

甘肃白银厂铜矿床-陈永嘉

甘肃白银厂铜矿床-陈永嘉

甘肃白银厂铜矿床陈永嘉梁小琴[摘要] 作者通过对有关于甘肃铜矿床的多份期刊和专著的总结、分析、研究,结合自己查阅各种资料后的认识,总结出了铜矿床地球化学性质,铜的工业矿物、矿石类工业要求,铜矿床的类型及主要特征,及白银厂铜矿床的特征和成因分析。

[关键词]白银厂;黄铁矿型铜矿床;矿床特征;成因分析1 铜的地球化学性质Cu为亲硫元素,自然铜在表生状态下不稳定,容易形成氧化物和碳酸盐或其他化合物,以Cu + 或Cu2 + 形式存在,地下原生带和次生富集带高纯度自然铜少见,往往含有少量或微量其他自然金属元素而以合金形式存在。

[1]铜型矿床与玄武岩类在成分特征及比值上极为相似,所以铜型矿床的金属来源于镁铁质岩类。

[4]火山岩型铜矿,异常组合在平面上分带不明显,而在垂直剖面上, Cu主要富集厚的层状矿体下部。

斑岩型铜(钼) 矿,地表异常具有水平分带,Cu分布在中心带;异常元素组合分带垂直方向上, Cu 富集于上部. 夕卡岩型铜矿,在矿床平面上Cu集中在中心带。

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铜矿,Cu集中在水平分带的中心带。

[6]2 铜的工业矿物铜及其合金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工业、机器制造、军事工业和农业等多个经济领域,是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必需的金属材料。

[11]它是以硫化矿或氧化矿形式露天开采或地下开采,采出矿石经破碎后再在球膜机或棒磨机中磨细。

【9】2.1 矿物类型。

铜自自然界的矿石主要呈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和铜的氧化物,自然铜以及铜的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等矿物形式存在,已发现约有280多种。

[11]其中只有20余种具有工业价值(见表1)[16]2.2 矿石类型自然铜(Cu),作为一种特殊的铜矿床类型,虽然其资源量只占所有铜资源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其独特的矿床类型仍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关注。

[21]铜的硫化物包括黄铜矿(CuFeS2)、斑铜矿(Cu5FeS)、辉铜矿(Cu2S)、铜蓝(CuS)、方黄铜矿(CuFe2S3)、黝铜矿(3Cu2S.Sb2S3)、砷黝铜矿(3Cu2S.As2S3)、硫砷铜矿(Cu3AsS4)。

第 10章 变质矿床

第 10章 变质矿床
授课内容
控矿条件
成矿规律
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1. 控矿条件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控 矿 条 件
控矿构造条件 控矿岩浆条件 沉积条件 岩性条件
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一、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1. 控矿条件
— 指的是一定地区元素的丰度和分布特征, 以及在该地区地质演化过程中元素迁移、富集 或分散的历史。
中国华南—钨 南非—金 铀
变质矿床 矿体的形态和产状
1. 概念、特点及工业意义
比较复杂,既有规则的板状、似层状,也有透 镜状、串珠状及不规则囊状等。取决于:
— 原岩或原矿床的性质:内生作用形成者较复 杂,外生作用者较简单
— 变质程度和变质作用类型:变质程度愈深, 形态产状愈复杂;接触变质矿床形态不规则, 规模较小,区域变质矿床较规则,规模较大 —变生热液的参与:可形成充填-交代脉状矿体
Mg2SiO4(橄榄石)+ CaAl2Si2O8(钙长石) CaMg2Al2Si3O12(石榴石) 43.9 cm3/mol 101.1 cm3/mol 121 cm3/mol
b) 向吸热反应的方向进行:
H2Al2Si2O8(高岭石) Al2SiO5(红柱石)+ SiO2(石英) + H2O
变质矿床
变质矿床
1. 概念、特点及工业意义
变质矿床的工业意义
变质矿床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具有矿种多、 分布广、储量大的特点。
— 前寒 武纪变 质铁矿 床: 约 占 世界铁 矿总储 量的 70% (我国约占50%),是工业铁矿石的主要来源
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变质—鞍山式 陆源沉积-变质
变质矿床
1. 概念、特点及工业意义
1. 概念、特点及工业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于甘肃省泉兰县镜内白银厂市附近。

矿床规模很大,开采历史悠久。

矿区及其外国广泛分布下古生代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和海相碎屑沉积岩。

(一)矿产地质概况
1.地后
(1)前寒武系:海相碎屑岩建造,普遍经区域变质,达到中级变质程度。

(2)中下寒武统,海相复理石建造、主要为变质砂岩、千枚岩夹石英岩及大理岩等。

(3)中寒武统:中酸性大山岩夹大理岩,结品灰岩及变砂岩。

(4)中下类陶统;自下而上为千枚岩、变砂岩、硅质岩和火山岩系。

火山岩系包括下部基性
一中基性火山岩组;中露酸性火山岩组;上部中基性火山岩、千枚岩组。

(5)下志留统:主要为变砂岩、千枚岩等复理石建遗。

矿区位于帮连山加里东增皱带内、寒武一志留系经加里东运动已帮管变质,呈一复式带编
带。

矿区位于绿草地一北湾复向斜上,构造基本为一单斜层。

2.火山岩
矿床产于火山岩中,根据岩性岩相特点,火山碎屑沉积韵律及大山喷发间歇标志,将火山
岩系分为三个岩相(旋回),六大层(亚旋回):
(1)下部岩组。

第一组,折膜山北基性、中基性亚旋回(OP);细碧岩、细碧纷岩及凝灰岩。

第二组:铜厂沟北,中酸性亚旋回(OF);初期形成火山集块岩,含角砾的角斑岩层,而后
沉积角斑凝灰岩、凝灰千枚岩。

第三层:小铁山酸性亚旋回(OP);主要为石英角斑凝灰熔岩、石英角斑凝灰岩及石英角斑岩。

第四层:折腰山、火焰山酸性亚旋回(OP4);含砾醒灰熔岩,石英角班岩,钠长班岩和石英
角斑凝灰岩
(2)上部岩组。

第五层:火焰山、南中基性亚旋回(OP):含角砾细碧珍岩及凝灰岩层)
第六层:车路沟至牌楼沟中基性亚旋回(OP);变安山岩及凝灰岩。

此外,矿区附近有花岗闪长岩岩株和岩校出露
(二)矿床特征
本区已知有5个矿床:折腰山、火焰山、小铁山、铜厂沟及吗
可划分为下、中、上3个矿带(图6-10、图6-11):
下含矿带:铜厂沟一拉牌沟。

中含矿带:小铁山一火焰山
折腰山一火焰山含矿带:
由于要F1断层影响,被分成折腰山、火焰山两个平行矿带,整个矿带长2000m,500m,矿带内有多条近于平行的矿层。

矿层产状与含矿带岩石片理产状基本一致,其走向由西向东大致呈SE110-~1407,倾SW,倾角50°~80°。

主矿体呈扁豆状、凸镜状、似层状。

层状矿体最长可达1000m,斜深300一500m,凸镜状及启豆状矿体最长可达400~300m,斜深200~300m,厚几十米。

在主矿体旁边有与之平行的小矿体,脉状矿体产出情杂,较规则的大脉走向延长数十米至数百米。

1~5m.此外还有网脉状、细脉状等不规则矿体。

围岩蚀变:
(1)硅化、销云母化:主要交代凝灰岩中的胶结物和晶屑长石,与成矿关系密切。

(2)绿泥石化;近矿蚀变,主要为含铁低的浅色绿泥石。

(3)黄铁矿化:发育在矿体上部及两侧。

(4)重晶石化:在强蚀变带中普遍出现。

(5)绿帘石化:出现在弱蚀变带中。

矿体均产在无长石强蚀变带中,此带规模愈大,分带性愈明显,矿床规模越大。

矿体上盘周围常有绿泥石化,大多数矿体产于石英销云母亚带及次生石英岩亚带上。

(四)成矿条件及成因分析
依据区域地质演化史,结合现有成矿时代资料,可将成矿作用划分为3个旋回,包括中-晚元古代旋回、古生带旋回、印支-燕山旋回。

白银厂矿田经历了两期流体成矿作用,早期岩浆作用和局部成矿为后期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床准备了物质基础。

早期在镁铁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及岩浆作用期间,岩浆流体在热力的驱动下上侵,与下渗的大气降水混合,温度降低,冷凝局部成矿。

后期成矿在韧性剪切变形期,剪切、挤压作用下释放出的构造流体和大气降水溶解、淋滤、泵吸围岩中的成矿元素,并沿劈理面、裂隙迁移至韧性剪切带的转换带富集堆积成矿。

中国铜成矿时代范围宽广! 但成矿主要集中于印支--燕山期, 元古宙和喜马拉雅期. 这三个时期的铜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81.57%! 且以印支--燕山期占绝对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