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资源供需形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铜业在探获的铜矿资源基础上,经40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已形成采、选、冶和加工的完整工业体系。

1996年采选冶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5.26万t(自产原料)、采选综合能力(金属含量)42.51万t、冶炼综合能力116.12万t。

1996年年产铜111.91万t(其中矿产铜69.16万t,杂铜42.75万t)是1949年铜产量的385倍。

目前,中国铜产量1996年排居世界第4位,仅次于美国(234万t)、智利(171万t)、日本(125万t)。

特别在“八五”计划以来,中国铜业处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表3.7.9,表3.7.10)。

近10几年来,我国铜业对五六十年代建成的厂矿通过技术改造和扩建、新建并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加强技术管理,使采选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了明显的提高(表3.7.11)。

根据地质勘探可利用的铜矿资源和矿床分布及建设条件,现已建成国营铜矿山100多个。

其中,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简称CNNC,下同)直属矿山37个,现已形成以矿山为主体的七大铜业生产基地。

(1)江西铜基地江西铜矿资源丰富,居全国之首。

探明的铜工业储量(A+B+C级储量,下同)占全国铜工业储量的1/3,是我国铜业生产最大的基地。

1978年国家把江西铜基地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1979年成立江西铜业公司,现拥有“六矿两厂”,即德兴铜矿、永平铜矿、武山铜矿、东乡铜矿、城门山铜矿(待建)、银山铅锌铜矿和贵溪冶炼厂、上海冶炼厂。

六个大中型矿山拥有探明的铜储量共计1387万t,其中德兴铜矿是超大型铜(钼)矿田,德兴铜厂矿山1993年形成10万t/d采选规模,成为亚洲特大型矿山之一。

现开采的五个矿山年产铜精矿(金属含量,下同)10.2万t(1996),占CNNC铜精矿产量的1/3,占全国铜精矿总产量的1/4。

江西铜业公司1996年产电铜20.16万t(其中贵溪冶炼厂11.65万t)占CNNC铜产量的1/3,占全国铜总产量的1/5。

(2)云南铜基地云南铜矿资源丰富,探明的铜工业储量居全国第2位。

该基地由“四矿一厂”组成,即东川、易门、大姚、牟定等四个大中型矿山和云南治炼厂。

目前组建的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1996年年产电铜10万t,铜精矿5万t,是我国产铜第二大型铜业基地。

(3)白银铜基地甘肃白银厂地区是我国铜矿富集区之一,由折腰山、火焰山、铜厂沟、小铁山、四个圈等矿床组成。

为开发白银厂铜矿资源于1954年成立了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并将矿山采选冶建设列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揭开了中国50年代建设大型铜企业的序幕。

经过1957至1959年三年大规模建设,折腰山、火焰山两个露天矿和选矿厂、冶炼厂等高速度、高质量地建成。

原设计能力年产铜3万t,后经技术改造达到5万t,一度是全国产铜最多的大型采选冶联合企业。

1996年产电铜6万t。

(4)东北铜基地该基地由一批中小型矿山所组成,起步早、建设快。

1948~1950年将辽宁清原铜(金)矿、华铜铜矿、芙蓉铜矿、马鹿沟铜矿和吉林石咀子铜矿、天宝山铜铅锌矿等恢复了生产,沈阳冶炼厂也于1949年1月恢复了生产。

从此,在东北地区出现了我国第一个铜采选冶生产基地,为我国铜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起到了先导作用。

五六十年代曾为全国有色金属企业输送了大批管理人才和科技骨干,有力地支持了全国铜工业的发展。

60年代上述矿山资源陆续采尽闭坑,由桓仁、红透山等矿山接替以及外购矿物原料,使东北铜基地持续生产,并产铜精矿5万t,1996年年产电铜7万t。

特别是还有尚待开发的黑龙江多宝山大型斑岩铜矿,可作为沈冶矿物原料供给基地。

因此东北铜基地生产仍有后劲。

(5)铜陵铜基地安徽铜陵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建设条件好,资源丰富。

现已探明的铜官山、狮子山、大团山、冬瓜山、凤凰山、新桥、贵池、安庆、琅琊山、沙溪等一批大中型矿床共计铜储量300多万t。

该基地也是建设早、起步快的基地,是“一五”计划期间第一个年产万吨铜的基地。

现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拥有六个矿山、两个冶炼厂。

1996年年产铜精矿4.2万t、电铜4.65万t,为大型采选冶加工联合企业。

(6)大冶铜基地湖北大冶、黄石、阳新地区铜矿资源丰富,已探明铜储量共计360多万t。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现拥有“六矿两厂”,即铜录山、丰山洞、铜山口、赤马山、大冶铜厂、新冶等大中型铜矿山和一个铜冶炼厂、一个铜材加工厂。

1996年年产铜精矿近2万t、粗铜6.16万t、电铜4.56万t,为大型采选冶加工联合企业。

(7)中条山铜基地山西中条山地区从50年代以来,勘探了铜矿峪、小西沟、胡家峪、篦子沟、落家河等大中型铜矿,累计探明铜储量330多万t。

为开发这一地区的铜矿资源1956年成立了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

现拥有“三矿两厂”,即铜矿峪、胡家峪、篦子沟等大中型铜矿山和一个冶炼厂、一个电解铜厂,形成以采选冶为主体的大型联合企业。

1996年年产铜精矿2.72万t、粗铜2.6万t、电铜1.16万t。

自50年代以来,我国以七大铜基地为基础,建成大型采选冶联合企业7家,大中型粗铜冶炼厂14家、电解铜厂67家,主要企业概况见表3.7.12。

三、供需形势
(一)世界铜供需形势
近10年来,世界铜的产量与消费量比较平稳,没有大的起伏。

产量略有上升,但幅度不大,消费增长也较缓慢,但市场价格时涨时落(表3.7.13)。

目前世界生产精炼铜的有40多个国家或地区。

1996年世界精炼铜总产量1262.92万t。

其中,产量在5万t以上的有29个国家或地区,产量在50万t以上的仅有7个主要生产国,即美国234.01万t、智利171.2万t、日本125.14万t、中国111.91万t、德国67.08万t、俄罗斯57.71万t、加拿大55.92万t。

世界铜的消费量1996年总计为1213.10万t。

其中,消费量在5万t以上的有30个国家或地区,消费量在50万t 以上的有8个国家或地区,即美国262.88万t、日本174.96万t、中国104.19万t、德国95.11万t、韩国58.64万t、中国台湾省54.37万t、意大利51.49万t、法国51.15万t。

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铜的消费结构,美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最大的消费领域是建筑业,占总用量的42%,其次是电器及电子产品占24%,再次是工业机械与设备占13%,运输占11%,日用品占10%。

世界铜的需求与保证程度,据世界银行等对铜的需求预测,1990~2005年世界精炼铜需求的年均递增率为1.9%。

1990年世界精炼铜消费量为1074万t,到2005年将增长到1424万t。

精炼铜产量,经世界银行等单位预测,1990~2005年年均递增率也为1.9%,到2005年世界精炼铜产量将达到1424万t,因此世界铜的供需形势总的看来是平衡的,到2005年以前不会出现短缺局面。

据世界银行等单位预测,到2005年将达到1126.3万t,年均递增率为1.5%,再加上废杂铜回收400~500万t,从世界铜精矿产量(含铜量)来看,基本可以满足增长的需要。

从铜矿资源来看,世界现有储量31000万t,储量基础为59000万t。

按1994年世界铜矿山产量943万t计算,现有储量静态保证年限为33a,储量基础的保证年限为63a,表明世界铜资源是有足够保证的。

(二)国内铜供需形势
1.供需状况
铜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原材料,为10种有色金属中的铝、铜、铅、锌4大品种之一,其消费量仅次于铝。

我国长期以来,铜金属供需矛盾突出。

据统计,铜的产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截至1990年底铜的累计消费量1326万t,累计产量815万t(含进口铜精矿产铜),自给率仅为61.5%。

近15年来,铜的生产与消费的状况:“六五”期间,平均每年消费铜61.5万t(《有色金属产品品种质量调查与研究》,1995),铜生产年均产量34.3万t(《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1991、1996年发布的数据而统计的五年平均产量,下同),缺口27.2万t,自给率55.8%。

“七五”期间,年均消费量82.2万t(据《世界有色金属》,1994),年均生产铜50.86万t(不含进口粗铜产铜),缺口31.3万t,自给率61.9%。

“八五”年均消费量99.4万t(据《’96中国矿产资源报告》,1997年公布的数据而统计的五年平均消费量),铜生产年均产量75.3万t,缺口24.1万t,自给率75.8%。

“八五”期间自给率有所增长,主要是由于杂铜产量增长,年均28.2万t,实际矿产铜产量年均46.2万t和进口粗铜产铜年均0.9万t,矿产铜自给率仅为46.5%。

从“六五”至“八五”15年间,我国铜的自给率(包括矿产铜、杂产铜)平均为65%。

国内矿产铜的产量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3左右。

2.消费结构
中国铜的消费结构与国外差别较大。

如美国的铜消费结构,主要是建筑业,其次是电器及电子产品等。

而我国主要是电气行业,建筑业应用的却占的很少。

据1985年全国工业普查资料,铜的消费结构:电气行业占50.38%(其中电线、电缆占45.7%,电气设备占4.68%);机械制造业占22.72%;轻工业占11.65%;交通运输占4.75%;建筑业占3.35%;其他行业占7.15%。

1990年以来,用于电气行业占43.5%,轻工占20.9%,机械制造占6.6%,汽车占1.83%,交通运输占4.08%,电子占5.68%,其他占17.41%。

3.需求量预测
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处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时期,对铜的需求量大。

近年来有关部门对铜的需求量进行了预测。

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于1994年对1995年、2000年和2010年铜的需求量预测:“七五”期间铜年均消费量为82.2万t,预测1995年铜的需求量105万t,年均递增率5.02%;2000年铜的需求量130万t,年均递增率4.36%;2010年需求量180万t,年均递增率3.31%。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1992年做了“八五”及2000年的铜的需求量预测:1995年铜消费量100万t/a,2000年将达到128~135万t。

地质矿产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于1996年向国家提交的《我国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对2010年国民经济建设保证程度论证报告》预测铜的需求量:2000年为130万t,2005年为145万t,2010年170万t,年均递增率分别为5.4%、2.2%、2.7%。

4.矿产资源保证程度
地质矿产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对我国铜资源保证程度论证,根据1992年铜矿保有储量6261万t和矿床分布、铜矿品位、建设条件等做了具体分析研究,提出可供开发利用的储量3533万t,占全国铜矿保有储量的56%。

其中,已开发利用的矿区占用的储量2780万t,可供设计利用矿区储量753万t,再加上在2010年前将待开发边远地区和低品位的几个大型矿床得以开发利用,在2010年矿山产能可达到60~
70万t(铜精矿)(1996年全国生产铜精矿43.9万t),加上回收废杂铜40~45万t左右,预计2000年利用国内原料生产铜可能达105~110万t左右,但同2000年、2010年预测铜的需求量分别为130万t、170~180万t相对比,仍有较大的缺口,自给仅为60%左右。

这是从矿山产能来论证铜矿对需求的保证程度。

从矿产资源配置来看,其保证程度,按生产1t铜金属需要配置2t铜金属储量,据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预测铜的需求量:1995年为105万t,2000年为130万t,年均递增率4.36%,计算1996~2000年的累计铜的需求量为598万t,以1:2配置可采铜金属储量,则需1196万t。

2010年铜的需求量180万t,以2001~2010年递增率为3.31%,计算2001~2010年累计铜的需求量为1561万t,需要配置可采铜金属储量3122万t。

故从1996~2010年共需配置可采铜储量4318万t。

根据论证可利用的储量为3533万t,其中可采铜金属储量仅有2690万t,同需要配置可采铜金属储量4318万t相比,现有可采铜金属储量2690万t,仅能保证62%。

铜矿产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是目前虽有保有储量6243万t(1996年底保有储量),但适于可供目前开发利用的储量仅有3500多万t,其中可采铜金属储量为2690万t,占全国铜矿保有储量的43%。

二是贫矿多,富矿少。

铜品位>1%的只有2206万t,贫矿多数开发经济效益差。

三是大矿小开,除德兴、白银厂、永平等大规模开采外,多数矿山是中小型规模开采。

四是矿山采选技术落后,如CNNC直属矿山中,除德兴二三选厂和永平、武山、安庆等新建和扩建的选厂,采选设备较先进的之外,其余矿山多数是五六十年代建设的矿山,技术装备陈旧、落后,生产效率低。

全国铜矿采选综合能力仅有42万t(金属含量),落后于冶炼综合能力116万t。

五是目前几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因边远建设条件差或因品位低而未能开发,如黑龙江多宝山铜(钼)矿、内蒙古乌奴格吐山铜(钼)矿、西藏玉龙铜(钼)矿等。

四、展望
为解决或缓解我国铜金属供不应求的局面,应充分利用下列有利条件。

我国铜冶炼能力强。

目前,铜冶炼综合能力已达到116万t,而且还可挖掘潜力。

只是采选能力落后于冶炼能力。

只要通过技术改造或扩建、新建采选厂,加强技术管理,使采选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为冶炼提供较多的铜精矿。

我国幅员辽阔,成矿地质条件较好,铜矿床类型齐全,找矿有潜力,特别是找斑岩型、夕卡岩型、火山岩型等铜矿有较大的潜力。

近年来在新疆阿舍勒地区、福建紫金山地区找铜矿已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在西南三江资源富集区实施勘查开发特别计划以来,有一系列重大发现,铜矿找矿前景甚为可观。

国家高度重视解决铜矿资源问题。

把铜矿列入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点突破主攻矿种,在资金和勘查政策上已给扶持、优惠。

各地勘部门调整找矿部署,集结优势地质力量,实施联合攻关。

从国际上看,世界铜矿资源丰富,保证程度高,为我们拓宽资源供应渠道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靠国际大市场、大流通领域来实现我国铜矿资源优化配置。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为我国地质矿业界同国外地质矿业界来华投资联合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多方筹措资金创造了有利条件。

基于上述,对解决我国铜矿资源提出如下建议:
1)充分合理利用已勘探的尚未开发的矿床共有1600多万t铜储量,可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开发,是解决或缓解铜冶炼原料短缺的重要途径。

建议将黑龙江多宝山铜矿244万t、内蒙古乌奴格吐山铜矿126万t、新疆阿舍勒铜矿108万t、江西德兴富家坞铜矿257万t、朱砂红铜矿60万t、福建紫金山铜矿108万t、青海玛沁德尔尼铜矿55万t和青海赛什塘铜矿44万t、西藏玉龙铜矿650万t等矿床的储量,在2010年前分期分批开采。

2)鉴于矿山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资金在短期内不易回收,属于基础性产业,建议国家给予特殊扶持优惠政策。

诸如,注入50%以上资本金,给予贴息贷款,适当减免或降低矿山赋税,以提高矿山开采经济效益和还贷能力。

3)变大矿小开为大矿大开,挖掘生产潜力。

目前,地方开采的一些大中型矿床,规模过小,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应设法鼓励地方建矿山或引进外来资金联合扩大开采规模,更新采选技术装备和引导乡镇矿山企业正规开采,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4)鉴于我国贫矿多难以开发的状况,建议推广应用贫矿浸出、萃取、电积技术。

该方法具有流程简单,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可先在低品位矿石、难选氧化矿、坑内残矿、堆存废石和尾矿进行重点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

5)深化改革,探索办矿新模式。

要改革矿山产品单一、矿办社会、自成体系的封闭式的结构模式。

近年来,许多有色金属矿山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创建办矿新模式,先后出现了以“科技兴矿、分别组建、依托城市、社会办矿”为主要内容的安庆铜矿新模式;以“依托老矿山,开发新矿山”为主要内容的水口山模式;以“管理与经营为主,矿山开发实行全劳务承包”的锡铁山模式;以“地矿联合开采”为主要内容的郑铝模式等各具特色的矿山企业新模式。

他们为我国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6)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和技术合作开矿的国际环境,发挥我国在地质勘查、矿山开发方面的人才、技术的优势,到国外或邻近国家合作开发铜矿,以谋求长期稳定的铜原料供应基地。

改变我国铜原料进口随行就市的买现货铜精矿和粗铜,受到国际市场制约的作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