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
一、单元教材分析。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个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能够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持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使用。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
1、《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或由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2、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重点词句理应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协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一、引读“单元导语”。
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
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使用。
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
通过前几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水平。在这个学期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地读书作文,使各项语文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导入,读懂题目。
1、浅析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
我们今天学习本册书的第一课《文言文两则》之一《学弈》。文言文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一直使用的书面语言。我们现在所学习的课文,所写的作文都是白话文。白话文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贴近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而文言文是古代的文章,它的写法与古代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有很大差异。所以,文言文与白话文有很大差别。比如这个字“之”字,你能用他组成什么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这个“之”字是什么意思呢?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刚才说了这个“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现在用它一般都当“的”字讲;但在古文中,它却有很多种讲法;我们今天这篇课文里,“之”字行后一共出现了六次,大致有三种讲法;有时即使是同一个讲法,但所指的对象也不同,真的有点复杂。大家一会儿读的时侯要注意细心区分、理解。好了,现在大家打开课文,读一下课题。
3、析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翻看书上的注释。看看这个“弈”字是什么意思?“学弈”的意思什么意思呢?学习下什么棋?你怎么知道的?这则文言文的作者是谁?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
三、初读课文,读准确流利。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简单评价。
3、这篇课文的注释很多,你能够按照序号,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记在课文中相对应的字词旁边。然后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注释想想这些字、词、句子的意思。知道意思了,可能读起来就顺了。大家开始做这个工作:标记注释,理解字、词、句。开始吧,给大家10分钟时间。(学生自由读。)
4、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明白吗?
(1)老师范读。语速较慢,生边听边记。(下面是教师示范拖音的读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提示生可在课文中标记。
(2)下面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能够夸张些。(生练读。)(3)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弈秋,通国这……善弈者也。”)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师领读,生跟读。)
四、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1、我问几个问题行吗?第一个问题:“弈秋”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很会下棋到什么水准?
2、哪句话说了这个意思?读出来。(生齐读:“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中那个“者”字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作者”?“读者”呢?“胜利者”呢?“善弈者”呢?“善”是什么意思?
3、第二个问题:课文里的人让弈秋干什么?“使弈秋诲二人弈”中的“使”是什么意思?“诲”是什么意思?
4、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他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一个一个说。我这里有几个字不明白,想请教你们,能帮帮我吗?“一人虽听之”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一人虽听之”能够怎么解释?第二个字,“惟弈秋之为听”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那么“惟弈秋之为听”怎么讲?再看“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又是指什么?
5、第四个问题:这两个学生学习的表现不一样,那他们学习的结果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又有两个“之”字,它们都指的是什么?
6、最后一个问题: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