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专业名词解释
麻醉学名词解释
预充氧:在病人意识消失和呼吸肌麻痹之前的几分钟内持续吸入纯氧能显著延长这段时间,这是麻醉诱导和插管前不可省略的,最重要的步骤,称为“预充氧”。
预充氧使功能残气量中氧气/氮气比例增大。
因此又称“给氧去氮”。
气道困难:是指经过常规训练的麻醉医师管理下病人发生面罩通气和(或)气管插管困难。
面罩通气困难:是指在面罩给予纯氧和正压通气的过程中出现通气不足,致使SpO2<92%。
喉镜暴露困难:是指在常规喉镜暴露下无法看到声门的任一部分。
气管插管困难:是指常规喉镜下插管时间>10min或尝试3次以上插管失败。
麻醉:利用某些药物对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的作用具有可逆性的特点来达到消除病人痛苦, 为手术创造条件的方法。
现在麻醉学的的内涵: 麻醉、监护、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复苏及疼痛治疗等。
全身麻醉:经呼吸道或静脉、肌肉注入麻醉药物,可逆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神智消失、全身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
苏醒延迟:停止使用麻醉药后30min病人仍不能恢复意识者。
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进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不感到疼痛,称为吸入麻醉。
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是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低流量吸入麻醉:新鲜气流量小于2L/min为低流量吸入麻醉。
靶控输注(TCI):又称为目标浓度输注,是药代动力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研制出来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是应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通过计算机的帮助直接控制目标(血浆或效应部位)浓度从而控制麻醉深度,并可以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调整的给药系统。
缺点是设备要求高,费用高。
静脉全身麻醉:是指全麻药物注入静脉,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又名部位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简称局麻。
临床麻醉护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临床麻醉护理学名解及简答名解:1、MAC:最小肺泡药物浓度,指在一个大气压下,使50%受试对象无伤害刺激性体动反应的最小肺泡药物浓度。
2、吸入麻醉:挥发性的麻醉药或麻醉气体经呼吸系统吸收入血,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的全身麻醉的方法。
3、全身麻醉:是药物能够可逆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不同程度意识、感觉和反射丧失,从而实施外科手术的方法。
4、恶性高热:是一种亚临床肌肉疾病,患者平时无异常情况,但在全麻过程中接触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和去极化肌松药后出现骨骼肌强直收缩,产生大量能量,导致体温持续快速升高,伴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
5、静脉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入静脉,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全身麻醉的方法。
6、局部麻醉:是指药物阻断神经冲动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有关神经支配部位出现暂时性、可逆性感觉丧失的麻醉方法。
7、表面麻醉:将渗透性能强的局麻药与局部黏膜接触,药物穿透黏膜运用于神经末梢而产生的局部麻醉作用。
8、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同时或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由于药物间的相互影响或干扰,改变了其中一种或者多种药物原有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和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改变了该药物的药理和毒理效应。
9、潮气量(Vt):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10、肺活量(VC):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为深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11、肺总量(TLC):深吸气后肺内所含气量。
男性约5020ml,女性约3460ml。
12、残气量(RV):最大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体量。
正常值为20%-30%。
13、功能残气量(FRC):平静呼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量。
包括补呼气量和残气量。
14、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后,以最大力气所呼出的气体量。
正常人呼出98%以上的FVC值不应超过3s。
15、生理死腔:包括解剖死腔和肺泡死腔,解剖死腔指存在于终末细支气管以上气道内的气体容积,正常人约120-150ml。
肺泡死腔量指由于没有血流灌注,某些肺泡虽然有通气,但是不能进行正常气体交换。
临床麻醉学名词解释
1、全麻诱导:全麻时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
2、a ke:当肺泡内吸入麻醉药的浓度降至0.4MAC时,约有95%的病人能按指令睁眼,即为MAC ,示苏醒时的MAC.3、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不感到周身疼痛成为吸入麻醉。
4、MAC:即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使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5、静脉全身麻醉:将静脉全麻药注入静脉,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
6、靶控输注:在输注静脉麻醉时,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为原理,通过调节目标或靶位的药物浓度来控制和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
7、第二气体效应:同时吸入高浓度气体(如笑气)和低浓度气体时,低浓度气体的肺泡气浓度及血中浓度提高的速度,较单独使用相等的低浓度时为快。
8、局麻药的毒性反应: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
9、区域阻滞麻醉:围绕手术四周及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的传导,使该手术区产生麻醉作用。
10、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节旁,暂时的阻断该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11、全脊麻:行硬膜外阻滞时,如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发现,超过脊麻倍量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可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称为全脊麻12、联合麻醉:在同一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13、复合麻醉:在同一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
麻醉的名词解释
麻醉的名词解释
麻醉简称麻术,是一种用药物使患者达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活动的状态的技术。
它最早是用来抑制和减轻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
麻醉包括一些药物和其他处理,最常用的是麻醉药。
麻醉让病人昏迷、失去知觉、失去运动能力和感觉能力。
麻醉可以让患者在手术中不感觉到痛苦,但他们将变得非常轻易感到痛苦和其他刺激。
麻醉是怎么产生的呢?药物麻醉是采用药物抑制活动,破坏神经膜的细胞架构,妨碍神经传导功能,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活动的状态,并且把术者的知觉、感觉和意志抑制,从而达到抑制痛苦刺激和减弱手术噩梦,做减轻手术创伤的目的。
非药物麻醉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开发,其中包括物理法、心理法和医疗机械。
物理法是通过引起肌肉麻痹、休息、温度波动和刺激腹腔神经的方法实现的;心理法是利用放松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而医疗机械麻醉则是利用机械治疗系统对患者实施麻醉,例如脑机植入的神经电刺激器,脊髓麻醉和表面麻醉网织带及稳定性灌注。
麻醉是动物和人类手术的必备方法,也是一项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护理技术。
它是病人进行手术时必要的一步,也是节省病人痛苦的最有效的方法。
麻醉医生需要十分谨慎、用心,对药物配置、管理以及护士和手术病人的协作等都要细心精确,从而保证手术的高效率和安全性。
手术的专业名词解释
手术的专业名词解释手术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行为,通常由医生使用特定的工具和技术,在患者体内进行切割、修复、移除或改变组织、器官等操作。
手术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缓解症状或改善生活质量。
在手术过程中,有许多专业术语被广泛使用,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手术专业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手术过程和相关术语。
1. 麻醉(Anesthesia)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或其他技术手段,使患者处于无痛、无意识状态的过程。
麻醉可以分为全麻和局麻两种类型。
全麻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完全让患者失去意识和痛觉。
局麻是指只对手术区域进行麻醉,患者保持清醒的同时手术区域无痛感。
2. 切口(Incision)切口是指医生在手术中用手术刀或其他手术工具切开患者的皮肤、肌肉或其他组织以便进入目标区域。
切口的大小和位置根据手术类型和目标区域的需求而定。
3. 缝合(Suturing)缝合是指将手术中切开的组织或器官通过使用线或其他可吸收材料进行缝合。
缝合的目的是促进切口愈合,在创伤处形成结实的连接。
4. 手术器械(Surgical Instruments)手术器械是医生在手术中使用的各种工具,用于切割、缝合、止血、拆除或修复组织。
常见的手术器械包括手术刀、剪刀、吻合钳、止血钳等。
这些器械根据手术步骤和目的的不同而在手术中得到使用。
5. 手术室(Operating Room)手术室是专门用于进行手术的房间。
手术室具备高度清洁空间和现代化的手术设备,以确保手术过程的无菌和安全。
6. 洁净手术(Clean Surgery)洁净手术是指在没有感染或炎症的情况下进行的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都没有出现感染的迹象。
在洁净手术中,手术器械会经过严格的消毒和严格的无菌程序。
7. 消毒(Disinfection)消毒是指通过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杀死手术器械和手术环境中的病原体,以防止感染的过程。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高温蒸汽消毒、化学消毒剂等。
8. 精细内镜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精细内镜手术是一种通过小切口或自然孔道进入患者体内操作的手术方法。
麻醉学名词解释
《麻醉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手术患者术前病情评估与准备(无)
第三章 局部麻醉 Local anesthesia
第四章
椎管内麻醉 intrathecal block
第五章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
第六章Airwa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第七章围手术期安全perioperative safety
第八章麻醉后苏醒室PACU
第九章重症监测治疗药房(ICU)
第十章呼吸功能监测Respiratory Monitoring
第十一章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
第十二章氧供需平衡的监测
第十三章呼吸治疗
第十四章血流动力学监控
第十五章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监测
休克shock
第十六章
第十八章疼痛诊疗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in
第十九章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麻醉名词解释外科
麻醉名词解释外科
麻醉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至关重要,根据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我们可以将麻醉的名词解释进行详细的展开。
首先,需要明确麻醉的概念。
麻醉,即使人体某一部位或全身暂时失去疼痛感和(或)知觉的一种状态。
麻醉被广泛应用在外科手术中,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感到痛苦,并且使手术操作更加顺畅无阻。
根据麻醉的作用范围,可以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是使患者全身失去知觉,进入一种似睡眠的状态。
全身麻醉的方式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等。
局部麻醉则是使人体的某一部位失去知觉,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浸润麻醉、导麻醉和脊麻醉等。
麻醉的种类根据其应用方式和作用效果还有多种分类,比如根据药物的使用,可以分为单一麻醉和复合麻醉;根据麻醉的层次,又可以分为深麻醉和浅麻醉。
另外,麻醉在整个外科手术流程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术前的麻醉准备,包括做好全面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制定麻醉方案,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消除其对手术的恐惧感。
手术中,麻醉师需要和手术医生紧密配合,实时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手术情况调整麻醉深度。
术后,则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防止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麻醉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也是医生和麻醉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临床麻醉名词解释
气管内插管:经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
支气管插管:经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单侧支气管内困难气道: 面罩通气和直接喉镜下气管插管困难全麻;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者全身麻醉。
全麻的诱导:无论行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的诱导。
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不感到周身疼痛。
低流量吸入麻醉:新鲜气流量小于2L/min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是指恒速给药一段时间后,停止输注,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50%所需%所需要的时间,持续输注半衰期不是一个时间常数,持续输注半衰期不是一个时间常数,随着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的变化,随着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的变化,随着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的变化,持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会有显著的增加。
Cp50与Ce50 : Cp50是指防止5050%病人对伤害刺激产生反应的血浆药物浓度。
%病人对伤害刺激产生反应的血浆药物浓度。
%病人对伤害刺激产生反应的血浆药物浓度。
Ce50Ce50是指防止5050%病人对伤害刺激产生反应的效应室药物浓度。
%病人对伤害刺激产生反应的效应室药物浓度。
靶控输注(TCI ):是指在输注静脉麻醉药时,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调节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控制或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的药物浓度来控制或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以满足临床麻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
全凭静脉麻醉(TIVA )是指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其辅助药来对病人实施麻醉的方法。
闭合环路麻醉:是指在进行靶控输注的过程中,如果效应信息能反馈给靶控系统并自动完成靶浓度的调节,即可以完成所谓的闭合环路麻醉,即可以完成所谓的闭合环路麻醉(closed-loop control of anesthesia)(closed-loop control of anesthesia)(closed-loop control of anesthesia)。
全身麻醉技术名词解释
全身麻醉技术名词解释
1.麻醉:指产生无痛觉或降低痛觉的药物或技术。
2.麻醉师:负责监督全身麻醉药物的投放和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的专业医生。
3.麻醉深度:指患者在全身麻醉中的意识状态。
一般分为浅麻醉、适度麻醉、深度麻醉等。
4.麻醉诱导剂:指用于诱导全身麻醉的药物,具有快速作用、短时间恢复等特点。
5.麻醉维持剂:指用于维持全身麻醉状态的药物,通常需要不断地输注。
6.麻醉反应:指在全身麻醉时由于麻醉药物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呼吸抑制等。
7.麻醉机:用于全身麻醉药物的控制和呼吸控制的医疗设备。
8.麻醉监护仪:用于全身麻醉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的医疗设备。
9.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用于评估患者在全身麻醉中的意识状态的各种指标,如脑电图、运动反应等。
10.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进行观察和护理的医疗设施。
临床麻醉学考试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1.麻醉:运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人体局部或全身暂时失去感觉。
2.镇痛:运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减轻或消除疼痛3.麻醉学: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学科科4.体重指数:体重指数 =体重( Kg) / 身高( m) 25.气管内插管:经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6.支气管插管:经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单侧支气管内。
7.困难气道:面罩通气和直接喉镜下气管插管困难。
8.全麻: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者全身麻醉。
9.全麻的诱导:无论行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的诱导。
简答题1.近代麻醉学的几个发展阶段 ?近代麻醉学的发展可以分为麻醉、临床麻醉学、麻醉与危重病医学三个互相衔接又各具特征的重要阶段。
2.麻醉学专业的任务与范围 ?麻醉学专业的任务与范围包括:(1)临床麻醉学;(2)急救与复苏;(3)危重病医学;(4)疼痛诊治及其机制的研究;(5)其他任务。
3.麻醉前用药目的①镇静:减轻焦虑,利于诱导平稳;②镇痛:减轻置管.局麻.搬动体位时疼痛;③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④遗忘作用。
4.麻醉前常用药①安定镇静药:咪唑安定、安定;②催眠药:巴比妥类;③镇痛药:吗啡类;④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
5.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将病人分为几级 ?Ⅰ级无全身疾病Ⅱ级有轻度全身疾病Ⅲ级严重全身疾病,活动受限但能代偿Ⅳ级不能代偿的全身疾病,对生命造成威胁Ⅴ级濒死病人6.床旁测试病人肺功能的方法 ?1)屏气试验; 2)吹气试验; 3)吹火柴试验; 4)病人的呼吸困难程度。
7.麻醉前用药的基本原则?1)麻醉前用药的确定2)适当增减麻醉前用药剂量的一些考虑8.麻醉选择的原则?总原则是要在能满足手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对病人最为有利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麻醉选择的依据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病人的情况、手术方面、麻醉方面。
麻醉科的常用医学术语与缩写
麻醉科的常用医学术语与缩写在麻醉科工作中,医生们经常会使用各种医学术语与缩写来描述病情、手术及用药等相关内容。
掌握这些常用术语和缩写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交流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麻醉科中常用的医学术语与缩写。
一、麻醉科常用医学术语:1. 麻醉: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方式使患者丧失疼痛感觉或意识的过程。
2. 麻醉师:专门从事麻醉工作的医生,负责给患者施行麻醉。
3. 麻醉深度: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程度,可以通过监测意识水平、瞳孔反射等指标来评估。
4. 静脉麻醉:通过静脉注射药物给患者施行麻醉的方式。
5. 麻醉监护:指麻醉师在手术期间对患者进行监测和干预,确保麻醉效果和患者安全。
6. 麻醉复苏:指手术结束后将患者从麻醉状态中唤醒并进行监护的过程。
7. 麻醉并发症:指在麻醉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
8. 麻醉前评估: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麻醉方案和风险评估的过程。
9. 麻醉后疼痛管理: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和管理,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二、麻醉科常用医学缩写:1. GA:General Anesthesia,全身麻醉。
2. IV:Intravenous,静脉内注射。
3. BP:Blood Pressure,血压。
4. HR:Heart Rate,心率。
5. ECG: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
6. SpO2:Peripheral Oxygen Saturation,外周氧饱和度。
7. TIVA: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全静脉麻醉。
8. PACU:Post-Anesthesia Care Unit,麻醉后监护室。
9. PONV: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术后恶心呕吐。
10. 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临床麻醉学名词解释
临床麻醉学名词解释MAC是指在大气压下,使50%受试对象对伤害无体动反应的肺泡内麻醉药的浓度。
这是评估麻醉药物效果的一种指标。
ARDS是指原先并无心肺疾患的患者因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以至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而发生的以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
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
PCA是一种病人自控镇痛的方法,病人感觉疼痛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微量泵按压按钮向体内注射医生事先设定的药物剂量进行镇痛。
屏气试验是一种检测肺功能的方法,通过让病人在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并记录其能屏住呼吸的时间,来评估肺功能是否正常。
TIVA是一种全凭静脉给药的麻醉方法,将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
HPV是肺泡缺氧刺激产生的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如肽类内皮素、血栓素A、血小板激活因子、白三烯、内皮细胞依赖收缩因子等,它们都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即形成所谓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从而使病侧肺血流减少,低氧血症有所缓解。
静脉快速诱导是一种常用的麻醉诱导方法,先让病人充分吸氧,然后用镇静催眠或静脉麻醉药使病人意识消失,接着进行气管插管。
静脉输注即时半衰期是指药物在连续静脉输注时停止输注后血液或血浆中的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
此时半衰期是随药物输注时间而变化,不能由消除半衰期来预测,因为它同时依赖于药物的分布,只能用计算机模拟来估计。
低流量麻醉是一种以低剂量麻醉药物维持麻醉状态的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术后恢复时间。
___ (LFA) refers to the fresh gas flow (FGF) ___ circuit that does not exceed 1 L/min (usually 0.5-1 L/min).Target Controlled n (TCI) ___ the target blood drug n basedon the 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different intravenous anesthetics。
麻醉的专业名词解释
麻醉的专业名词解释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或物理手段控制疼痛感知以及病人的行为和生理反应的方法。
在医疗领域中,麻醉通常是指通过给药使患者处于无痛或缓解疼痛的状态,以便进行手术或其他有创性医疗操作。
同时,麻醉也可以提供镇静、放松和失去意识的状态,使患者在手术期间感到舒适和安全。
一、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指通过在特定部位给药,抑制局部神经末梢的传导功能,从而降低或消除该部位的疼痛感知。
常见的局部麻醉方法包括表面麻醉、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
表面麻醉指的是将麻醉药物直接涂抹在皮肤表面,通过药物的作用迅速减轻局部疼痛感知。
这种方法常用于局部小手术或诊断操作中,例如皮肤切割和针刺。
浸润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需要麻醉的局部组织中,使药物扩散到周围神经末梢,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的手术操作,例如皮肤切割和局部组织修复。
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注射麻醉药物或将药物输送到神经根或神经干位置,阻断感觉神经传导的方法,实现局部麻醉的效果。
这种方法常用于四肢手术和其他需要区域麻醉的手术操作。
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指通过药物的静脉或呼吸途径,使患者失去意识和疼痛感知能力,同时在手术中维持患者的生理稳定状态。
全身麻醉通常由麻醉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给药途径。
全身麻醉分为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两种主要形式。
静脉麻醉是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射或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达到快速诱导和维持麻醉状态的目的。
药物常用的有巴比妥类、苯二氮䓬和氨茶碱类等。
吸入麻醉则是指将挥发性麻醉药物作为气体或蒸气经过呼吸机输入患者的呼吸道,通过吸入和排出调节来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
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七氟醚、异氟醚和氧化亚氮等。
全身麻醉需要在严密的监测下进行,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麻醉监测包括血压、心电图、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以及麻醉深度的测量等,以便麻醉医生能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监控患者的生理状态。
三、麻醉附加技术除了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外,还存在一些麻醉附加技术,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麻醉学专业名词解释(比较全面)
麻醉学专业名词解释:1、呼吸性酸中毒即高碳酸血症,PaCO2>45mmHg。
主要由于肺泡有效通气量不足,体内CO2蓄积所致。
麻醉期间CO2蓄积的常见原因包括:麻醉药的呼吸抑制、呼吸管理不善、麻醉器械故障或CO2吸收装置失效等。
2、meyer-overton法则本世纪初meyer和overton先后测定了常用吸入麻醉药如乙醚、氧化亚氮和氯仿等在橄榄油中的溶解度,并比较它们的脂溶性与全麻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吸入全麻药均具有较高的亲脂性,并与其效能成正比。
因此认为全麻药是和神经中的脂质成分发生松散的物理-化学结合,致使神经细胞中各种成分的正常关系发生变化,产生麻醉作用,称之为meyer-overton法则。
3、PCA即病人自控镇痛,通过特定的PCA控制系统允许病人自行给予一定量的镇痛药物,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控制系统对病人的第二次给药要求不会作出反应,因此,可以有效地控制药物过量。
当采用PCA时,每当阿片类药物的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有效镇痛浓度(MEAC)时,病人即可自行给药进行镇痛,有效避免了传统镇痛方法不灵活、依赖性、不及时的缺点。
4、癌性镇痛三级用药阶梯癌痛三阶梯镇痛方案的给药原则是:阶梯给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用药个体化、辅助用药。
(1)第一阶梯:轻度癌痛,第一线镇痛药为非阿片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NSAIDs,必要时加用辅助药;(2)第二阶梯:中度癌痛及第一阶梯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选用弱阿片类药如可待因,也可并用第一阶梯的镇痛药或辅助药;(3)第三阶梯:对第二阶梯治疗效果不好的重度癌痛,选用强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也可辅助第一、第二阶梯药物。
5、TOF即四个成串刺激,是一串由四个频率为2Hz,波宽为0.2~0.3ms的矩形波组成的成串刺激波,四个成串刺激引起四个肌颤搐(T1、T2、T3、T4),连续刺激时串间距离为10~12s。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正常时,四个肌颤搐幅度相等,但当部分非除极化阻滞时出现衰减,四个肌颤搐的幅度依次减弱。
麻醉学复试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1。
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不感到周身疼痛,称为吸入麻醉。
2。
全脊麻:行硬膜外阻滞时,如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人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发现,超过脊麻数倍量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可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称为全脊麻.3。
MAC:即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4。
靶控输注(TCI):是根据不同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和药效学,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体重病人的自身状况,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血药浓度以控制麻醉深度的计算机给药系统。
5。
全凭静脉麻醉(TIVA):静脉全身麻醉将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称为静脉全身麻醉.6。
眼心反射:由强烈牵拉眼肌,或扭转、压迫眼球所引起,易见于眼肌手术、眼球摘除术和视网膜剥离手术过程,是一种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心动过缓、过早搏动、二联律、交界性心律和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引起心脏停搏。
7.高血压危象:收缩压高于250mmHg并持续1min以上的高血压状态。
8.静脉快速诱导:这是目前最常用的诱导方法,是病人经过充分吸氧后,先用镇静催眠或静脉麻醉药使病人意识消失,随即经面罩加压给氧,再用麻醉性镇痛药,接着静脉注射琥珀胆碱或非去极化类肌松药后进行气管插管的一种麻醉诱导方法。
9。
气管内插管:经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
支气管插管:经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单侧支气管内困难气道: 面罩通气和直接喉镜下气管插管困难10。
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疼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称为全身麻醉.11.全麻的诱导:无论行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的诱导。
麻醉学名词解释
麻醉学名词解释
1. 麻醉:一种医学技术,通过药物、电流等方式使患者无痛或失去意识,以便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
2. 全身麻醉:用药物影响全身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失去意识和感觉,达到无痛或半失神状态的麻醉方法。
3.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指将麻醉剂注射到患者体表局部或局部组织中,使该部位神经传导受到阻断而达到麻醉目的的方法。
4. 镇痛:使病人在不影响其知觉、认知和运动功能的情况下减轻或消除疼痛的药物或技术。
5. 麻醉深度:指患者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所处的麻醉状态的深浅程度。
6. 麻醉机:用于控制麻醉气体输送、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的医疗设备。
7. 麻醉师:拥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为患者进行麻醉的医疗专业人员。
8. 麻醉科:负责管理和执行手术、治疗时所需的麻醉程序及药物使用等工作的医疗科室。
9. 麻醉康复:指手术或治疗后对患者进行恢复、监护和康复训练等方面的工作。
10. 麻醉并发症:在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呼吸抑制、低血压、心脏功能障碍等。
麻醉科的常用医学术语与缩写
麻醉科的常用医学术语与缩写在麻醉科领域,医学术语和缩写是医生们日常工作中必备的工具。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这些术语和缩写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
本文将介绍麻醉科中常用的医学术语与缩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麻醉科学。
一、常用医学术语1. 麻醉(Anesthesia):通过给予适当的药物,使患者丧失痛觉、意识、记忆和自主呼吸等生理反应的一种临床技术。
麻醉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脊麻。
2. 麻醉师(Anesthesiologist):专门从事麻醉技术的医生,负责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调控麻醉药物的使用和处理紧急情况。
3. 麻醉助手(Anesthesia Assistant):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操作的医护人员。
4. 麻醉前评估(Preoperative Assessment):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麻醉方案。
5. 麻醉监测(Anesthesia Monitoring):监测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6. 麻醉深度(Depth of Anesthesia):麻醉过程中对患者意识状态的监测和评估。
7. 麻醉恢复(Post Anesthesia Care):手术结束后患者从麻醉状态恢复到清醒状态的过程。
8. 麻醉并发症(Anesthesia Complications):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如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
9. 麻醉设备(Anesthesia Equipment):用于麻醉操作的各种设备,包括麻醉机、监护仪、呼吸机等。
10. 麻醉药物(Anesthetic Drugs):用于诱导、维持和恢复麻醉状态的药物,包括镇静药、止痛药、肌松药等。
11. 麻醉技术(Anesthetic Techniques):不同的手术需要采用不同的麻醉技术,如全身麻醉、区域麻醉、静脉麻醉等。
12. 麻醉病房(Anesthesia Room):专用于麻醉操作和监护的手术准备区域。
麻醉学试题-(附答案)
麻醉学试题-(附答案)麻醉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TCI:目标控制输注,是一种精确控制麻药输注速度的技术。
2.TOF:四肢神经肌肉阻滞监测,是一种监测肌肉松弛程度的方法。
3.反常呼吸:指呼吸节律、深度或频率异常的呼吸方式。
4.全脊髓麻醉:一种通过脊髓注射麻药实现的全身麻醉方法。
5.低流量吸入麻醉:一种通过减少吸入麻药的量来减轻患者的麻醉深度的方法。
6.MAC:最小肺泡浓度,是指在大多数人中产生麻醉效果的吸入麻醉药物浓度。
7.平衡麻醉:指通过调节吸入麻药和静脉麻药的比例来维持麻醉的深度。
8.静脉快速诱导:一种通过静脉注射高剂量麻药来快速诱导麻醉的方法。
9.控制性降压:一种通过药物控制血压来减少术中出血和手术损伤的方法。
10.屏气试验:一种通过让患者屏住呼吸来评估肺功能的方法。
11.静脉全身麻醉:一种通过静脉注射麻药实现的全身麻醉方法。
12.试探剂量:指在确定麻醉药物剂量时,先进行小剂量试验以评估患者的反应。
二、单选择题1.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及范围包括临床麻醉、急救和复苏、重症监测治疗、疼痛治疗及其机制研究。
2.ASA分类的Ⅳ类是指重要脏器病变严重,代偿不全并已威胁生命,麻醉手术危险性较大。
3.麻醉前病情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病人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
4.高血压病人的术前准备,对舒张压超过110 mmHg,抗高血压药治疗必须延续到手术日晨。
5.临床麻醉工作的目的是以上全部,包括消除疼痛、保证安全、便利外科手术和意外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6.ASA的含义为XXX。
7.在估价经口插管的难易度时,应从张口度、颈部活动度、下颌间隙和舌/咽的相对大小等方面考虑。
8.在有疼痛存在时,东莨菪碱可引起谵妄和不安。
9.麻醉前用药的药理作用,地西泮可产生解除恐惧、引导睡眠和遗忘作用。
注:原文中存在大量格式错误和段落问题,已经被删除和改写。
1.重新排版文章,使其更易读。
2.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3.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改写,以使其更加通顺和易读。
麻醉名词解释
麻醉名词解释麻醉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人或动物丧失意识、感觉和疼痛感的一种治疗手段。
麻醉主要用于手术过程中,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和顺利。
以下是一些麻醉相关的名词解释:1. 麻醉师:麻醉师是具有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给患者进行麻醉操作的专业人员。
他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监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
2. 麻醉药物:麻醉药物是用于给患者进行麻醉的药物,主要分为全身麻醉药物和局部麻醉药物两类。
全身麻醉药物可以使全身意识丧失,无痛感,常用的有巴比妥类药物、吗啉类药物和挥发性麻醉剂等。
局部麻醉药物主要用于局部麻醉,使局部区域丧失感觉,常用的有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等。
3. 麻醉深度:麻醉深度是指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的意识水平和疼痛感知程度。
根据麻醉深度的不同,分为浅麻醉、中度麻醉和深度麻醉。
4. 麻醉监护:麻醉监护是指在患者麻醉过程中,对其生命体征进行持续、全面的监测和记录。
主要监测项目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5. 麻醉风险: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被称为麻醉风险。
常见的麻醉风险包括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麻醉过深或过浅等。
6. 麻醉前评估:麻醉前评估是指在患者手术前,麻醉师对其进行详细的身体状况、病史和药物过敏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麻醉前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麻醉风险,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
7. 麻醉机器:麻醉机器是麻醉师常用的设备,用于给患者提供呼吸支持和麻醉药物。
麻醉机器包括呼吸机、麻醉气体吸入系统、呼吸参数监测仪器等。
8. 麻醉复苏:麻醉复苏是指手术结束后,将患者从麻醉状态恢复到清醒状态的过程。
在麻醉复苏期间,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其呼吸通畅和稳定。
以上是关于麻醉名词的解释,麻醉是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合理、安全的麻醉操作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全身麻醉 名词解释
全身麻醉引言全身麻醉是一种医学技术,通过给患者注射药物,使其完全失去意识和疼痛感,以便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
全身麻醉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从小型的拔牙手术到复杂的心脏手术都需要使用全身麻醉。
本文将详细介绍全身麻醉的定义、作用机制、应用范围、麻醉药物以及麻醉后的恢复过程。
全身麻醉的定义全身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失去疼痛感和意识的状态。
它是一种控制疼痛和提供手术条件的方法,能够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全身麻醉的作用机制全身麻醉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产生麻醉效果。
具体来说,全身麻醉药物可以作用于神经细胞的突触间隙,干扰神经传递的过程。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1.阻断神经传递:全身麻醉药物可以阻断神经细胞之间的化学信号传递,从而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
2.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全身麻醉药物可以抑制大脑和脊髓的活动,使患者失去意识和对疼痛的感知。
3.改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全身麻醉药物可以改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使其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降低。
全身麻醉的应用范围全身麻醉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外科手术:全身麻醉在外科手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消除患者的疼痛感,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2.产科手术:全身麻醉在产科手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剖腹产手术需要使用全身麻醉来确保母婴的安全。
3.心脏手术:心脏手术通常需要使用全身麻醉,因为这种手术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脏功能有严格的要求。
4.神经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对患者的麻醉要求比较高,全身麻醉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全身麻醉药物全身麻醉药物可以分为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两大类。
以下是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吸入麻醉药•氟烷:氟烷是一种常用的吸入麻醉药物,它具有快速起效和停药后恢复迅速的特点。
•七氟醚:七氟醚是一种常用的挥发性吸入麻醉药物,它具有强大的麻醉效果和较低的血气分配系数。
静脉麻醉药•嗎啡类药物:嗎啡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它们具有强烈的镇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专业名词解释.txt两个男人追一个女人用情浅的会先放弃。
两个女人追一个男人用情深的会先放弃。
╰︶ ̄—你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信男女授受不亲,中国哪来13亿人口。
麻醉专业名词解释麻醉学专业名词解释:1、呼吸性酸中毒即高碳酸血症,PaCO2>45mmHg。
主要由于肺泡有效通气量不足,体内CO2蓄积所致。
麻醉期间CO2蓄积的常见原因包括:麻醉药的呼吸抑制、呼吸管理不善、麻醉器械故障或CO2吸收装置失效等。
2、 meyer-overton法则本世纪初meyer和overton先后测定了常用吸入麻醉药如乙醚、氧化亚氮和氯仿等在橄榄油中的溶解度,并比较它们的脂溶性与全麻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吸入全麻药均具有较高的亲脂性,并与其效能成正比。
因此认为全麻药是和神经中的脂质成分发生松散的物理-化学结合,致使神经细胞中各种成分的正常关系发生变化,产生麻醉作用,称之为meyer-overton法则。
3、 PCA即病人自控镇痛,通过特定的PCA控制系统允许病人自行给予一定量的镇痛药物,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控制系统对病人的第二次给药要求不会作出反应,因此,可以有效地控制药物过量。
当采用PCA时,每当阿片类药物的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有效镇痛浓度(MEAC)时,病人即可自行给药进行镇痛,有效避免了传统镇痛方法不灵活、依赖性、不及时的缺点。
4、癌性镇痛三级用药阶梯癌痛三阶梯镇痛方案的给药原则是:阶梯给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用药个体化、辅助用药。
(1)第一阶梯:轻度癌痛,第一线镇痛药为非阿片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NSAIDs,必要时加用辅助药;(2)第二阶梯:中度癌痛及第一阶梯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选用弱阿片类药如可待因,也可并用第一阶梯的镇痛药或辅助药;(3)第三阶梯:对第二阶梯治疗效果不好的重度癌痛,选用强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也可辅助第一、第二阶梯药物。
5、 TOF即四个成串刺激,是一串由四个频率为2Hz,波宽为0.2~0.3ms的矩形波组成的成串刺激波,四个成串刺激引起四个肌颤搐(T1、T2、T3、T4),连续刺激时串间距离为10~12s。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正常时,四个肌颤搐幅度相等,但当部分非除极化阻滞时出现衰减,四个肌颤搐的幅度依次减弱。
研究表明,非去极化阻滞时,每串刺激的第四个肌颤搐(T4)和第一个肌颤搐(T1)的比值(T4/T1)与该串第一个肌颤搐和用药前对照值(C)的比值(T1/C)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直接从T4/T1的比值来评定阻滞程度,还可以根据有无衰减来确定阻滞性质。
部分去极化阻滞时,虽然四个肌颤搐的幅度均降低,但T4/T1>0.9或接近于1.0。
非去极化阻滞程度增加时,T4/T1比值逐渐降低,当T4消失时,约相当于单刺激肌颤搐抑制75%,阻滞程度进一步加深,T3、T2和T1依次消失,这时分别相当于单刺激肌颤搐抑制80%、90%、100%。
T4/T1>0.75提示临床上肌张力已经充分恢复。
6、 FRC即机能余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肺内残留的气体量。
正常成人男性约2500ml,女性约1600ml。
机能余气量在气体交换中对肺泡气PO2和PCO2分压的变化起着缓冲作用。
仰卧位时,机能余气量减少,仰卧位病人麻醉诱导后进一步减少。
机能余气量增加时,可使吸入麻醉的诱导和苏醒延迟,并使缺氧的改善缓慢。
7、 ETCO2即呼出气二氧化碳曲线。
是使用无创技术监测肺功能特别是肺通气功能的一种方法,可在床边连续、定量地进行监测,为麻醉病人、呼吸内科进行呼吸支持和呼吸管理提供明确指标。
8、 CO2排除综合征高二氧化碳血症病人急速排出CO2可导致低二氧化碳血症,临床表现为血压剧降、脉搏减弱、呼吸抑制等。
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
9、紧闭麻醉吸入麻醉按重复吸入程度以及是否需要CO2吸收装置分为半开放、开放、半紧闭、紧闭四种方法。
当新鲜氧气流量等于每分钟氧耗量时,呼出气全部重复吸入,必须有CO2吸收装置,称之为紧闭麻醉。
其优点是:(1)吸入气体的湿度接近于正常,易于保持呼吸道湿润;(2)可减少体热丧失;(3)可节约麻醉药和氧气;(4)可减少手术室的空气污染。
缺点是:(1)CO2排出需CO2吸收装置;(2)麻醉深浅不易调节。
10、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发生在房室结或房室结以下部位的传导延缓或中断,多见于传导通路的病理改变(如钙化、坏死、结扎等)、不应期延长(如洋地黄)或者室上性周期缩短、但房室结不应期延长者。
其心电图表现为:(1)心律规则;(2)每个P波均伴有正常波形的QRS波;(3)P-R 间期>0.20秒。
11、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即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多发生于65岁以上老年人,好发于心脏手术、髋关节置换、下颌骨折等大手术后,表现为麻醉手术后记忆力、抽象思维、定向力障碍,同时伴有社会活动能力的减退,即人格、社交能力及认知能力和技巧的改变。
轻度仅表现为认知异常;中度为较严重的记忆缺损或健忘综合征;重度则出现严重记忆损害的痴呆,丧失判断和语言概括能力以及人格改变等。
根据认知障碍不同程度可分为轻度认知异常、健忘和痴呆3级。
12、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临床观察表明:短暂多次阻断犬冠状动脉前降支,其心电图的变化轻于一次性阻断后,称之为心肌缺血预处理。
可使心肌对抗随后发生的持续性缺血侵袭,且重复进行仍然有效,其保护作用表现在心肌梗死范围缩小、心脏舒缩功能改善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增强。
可能与以下因素的支持有关:(1)腺苷在缺血预处理中起重要作用,可激活细胞内G蛋白,进一步激活蛋白激酶C(PKC),从而起到保护作用;(2)应激状态下,心肌可迅速激活并合成大量热休克蛋白(HSP),以抵抗各种应激原的作用,产生抗氧化等保护作用。
(3)心肌缺血预处理可产生延迟性的心肌保护作用,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还与HSP和SOD的合成增多有关。
13、 intraoperative awareness即术中知晓。
全麻患者术后对麻醉手术过程能部分或全部回忆(伴或不伴疼痛)称之,可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
术中知晓对患者术后的行为、情绪及康复过程都有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诱发焦虑不安、濒死感、反复噩梦、不愿与别人谈及术中的不良经历等精神心理症状。
轻者导致神经官能症,重者导致创伤后应激综合征的发生。
14、 preemptive analgesia即超前镇痛,是指在脊髓和大脑发生疼痛传递之前通过使用阿片类药物或神经阻滞等,从而抑制疼痛刺激对脊髓和脑内疼痛传递的增强以及对疼痛感知的提高,即抑制所谓“上调”和“中枢敏化”现象,以使机体在疼痛刺激之前即获得较好的镇痛并持续到疼痛刺激消除之后一段时间。
15、 CESA即持续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镇痛。
主要应用于分娩镇痛。
即通过在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分别留置微导管和细导管,分次小剂量或持续经导管注入阿片类药物和局麻药。
此方法最大限度阻滞了子宫和阴道的感觉神经,而对运动神经阻滞则较轻微,可弥补单纯硬膜外镇痛对骶神经阻滞不完善或蛛网膜下腔阻滞过深的缺陷,镇痛起效快、效果好,不影响宫口扩张、胎头下降速度及第一、第三产程时间,虽延长第二产程时间,但不增加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对新生儿呼吸也无明显影响。
16、低流量吸入麻醉是指紧闭法或半紧闭法吸入麻醉时,新鲜气体流量为1L/min(50%O2和50%N2O)。
17、Ⅱ相阻滞琥珀胆碱静滴30~60分钟或7~10mg/kg,即可发生二相阻滞,发生二相阻滞时50%肌张力恢复延迟。
Ⅱ相阻滞的发生与琥珀胆碱的用量、维持时间、用药方法和配伍用药等因素有关。
静滴琥珀胆碱总量超过1.0g时易于发生二相阻滞,如用量控制在0.5g以下,则发生机会较少。
Ⅱ相阻滞的特征包括:(1)出现强直刺激和四个成串刺激的肌颤搐衰减;(2)强直刺激后单刺激出现肌颤搐易化;(3)多数病人肌张力恢复延迟;(4)当琥珀胆碱的血药浓度下降时,可试用抗胆碱酯酶药拮抗。
18、 TIVA即全凭静脉麻醉,是指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其辅助药来对病人实施麻醉的方法。
此方法诱导迅速、麻醉过程平稳、无污染、苏醒也较快,对于某些特殊的手术(如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肺灌洗手术)及一些存在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TIVA则体现了其极大的优势。
19、 Mendelson综合征此综合征首先由Mendelson加以描述,即在误吸发生后不久或2~4小时出现“哮喘样综合征”,病人呈现紫绀、心动过速,支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
在受累的肺野可听到哮鸣音或罗音。
肺组织损害的程度与胃内容物的pH值直接相关,pH>2.5的胃液所致的损害要比pH<2.5者轻得多。
肺组织的损害除与胃液化学性质有关外,还与消化酶的活性有关。
胸部X线的特点是受累的肺野呈不规则、边缘模糊的斑状阴影。
一般多在误吸发生后24小时才出现。
20、 SIRS机体创伤后由于损伤组织、异物和感染等因素激活补体系统、免疫细胞和其他基质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和特异性防御反应,以利机体创伤的修复。
当防御反应失控或过度时,则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从而导致机体内环境失衡,引起器官功能的继发性损害,不利于机体的恢复。
21、 PEEP即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能扩张萎陷的肺泡,纠正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顺应性,有利于氧通过呼吸膜弥散。
因此,PEEP能有效提高PaO2,改善动脉氧合,降低FiO2,以改善通气效果。
可作为ARDS治疗的一种支持手段,延长患者存活时间,为综合治疗赢得机会。
22、 VAS评分即视觉模拟评分法。
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疼痛程度测量方法。
通常采用10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标有“无疼痛(0)”和“最严重的疼痛(10)”(或类似的描述语),以表示疼痛的强度及心理上的冲击,从起点到记号处的距离长度也就是疼痛的量。
VAS也可用于评估疼痛的缓解程度。
在线的一端标上“疼痛无缓解”,而另一端标上“疼痛完全缓解”,疼痛的缓解也就是初次疼痛评分减去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也称之为疼痛缓解的视觉模拟评分(VAP)。
23、大量输血是指一次输血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1.5倍,或1小时内输血大于自身血容量的1/2,或输血速度大于 1.5ml/(kg.min)。
可导致机体出现供氧能力下降、出血倾向、枸橼酸中毒、高钾血症、低体温、酸碱平衡紊乱、微小血栓的输入等并发症。
24、心电机械分离是心跳骤停的一种表现形式,即ECG仍有低幅度的心室复合波,而心脏并无有效的搏血功能。
有人认为心电机械分离(EMD)并无确切定义,除心室纤颤(VF)和摸不到大动脉搏动的室性心动过速(VT)外,凡摸不到大动脉搏动的窦性、结性和室性心动过缓或过速均属EMD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