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之梦读后感】《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心得(精品8篇)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心得(精品8篇)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心得篇1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
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
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自己的职业是老师,因此理想的教师也是让我特别关注的部分。
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
其中有很多要学习。
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
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
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
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
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
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
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
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前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环境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不断增加。
传统教育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人们对新兴教育模式的关注和期望也日益增加。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感受到了新教育所带来的改变和新鲜,也从中得到了启示和触动。
新教育理念新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化、全面性、生态性和社交性,它强调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造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天赋,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
同时,新教育强调生态性,强调教育需要与环境协同,营造出适宜的环境和空间,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索的能力。
此外,新教育强调社交性,认为教育应该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互动中获得自主发展和自我认同。
新教育实践为了实现新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
本书列举了许多新教育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这些案例和经验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其中,个人认为“非正式教育”是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的一种教育方式。
非正式教育是指不以学校和课堂为载体的教育方式,例如社区教育、社会教育、媒体教育、家庭教育等等。
非正式教育可以增大教育的社交性,让学生在更广泛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并且可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在新教育的实践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合作也变得非常重要。
这样可以将三者优势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新教育模式。
总结《新教育之梦》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它为我们指出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和新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只有了解新教育理念,我们才能以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教育实践。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学习和开拓创新精神,让新教育之梦成为我们的梦想。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教育的认知与思考。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希望与创新的教育世界,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深深地触动了我。
书中开篇便强调了理想教育的重要性。
朱永新先生认为,教育应该有理想,有追求,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现状。
这让我不禁反思,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是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理想和追求?我们是否在应试的压力下,忘记了教育的初衷是帮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人?新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使我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天赋和需求。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应该因材施教,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比如,在课堂上,对于那些思维活跃、善于表达的学生,可以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但思考深入的学生,可以通过私下交流、鼓励他们写下自己的想法等方式,让他们的才华得以展现。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
朱永新先生指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经历,有时候会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而忽略了自我提升。
然而,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才能更好地应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挑战。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阅读教育类书籍、与同行交流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新教育还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该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以通过设立图书角、开展阅读活动、推荐优秀书籍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家庭也应该重视阅读,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分享阅读的感受和体会,让阅读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新教育之梦》是一本充满教育智慧与理想的书籍,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教育蓝图。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做了许多笔记,以下是一些精彩的摘抄和我的感悟。
“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智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我们常常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和知识的积累,却忽略了培养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真正的智育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质疑、探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健全的人格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拥有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人格品质,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应对各种挑战,享受幸福的精神生活。
“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德育一直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德育方式往往过于说教和形式化。
书中的观点让我明白,德育应当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真实的活动和体验来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
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团队合作游戏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关爱他人、合作互助的重要性,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品德。
“理想的体育,应该能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又能培养出征服胆怯、坚强勇敢的精神。
”体育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面对挑战、克服困难,这有助于他们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敢面对挫折的勇气。
如今,很多学校和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体育的重要性。
我们应当重视体育教育,让学生在健康的身体基础上,拥有强大的内心。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亲和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美育不应局限于艺术课程和作品欣赏,更应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孩子们也更多地沉浸在电子设备和虚拟世界中。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最近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的思考。
朱永新先生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新颖而富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让我深受启发。
他强调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这使我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是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作为个体的独特需求和兴趣爱好?在追求高分和升学率的大环境下,很多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被压抑,他们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展现和发展。
书中还提到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
这让我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
真正的智育应当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而不仅仅是回答问题;应该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
德育方面,朱永新先生认为道德教育不能只依靠说教,而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
这一点让我深有感触。
在我们的教育中,常常会给学生讲一堆大道理,但他们真正理解和接受的又有多少呢?只有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道德的力量和价值。
书中关于体育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
他说体育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是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意志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现实中,体育往往被视为副科,课时被挤占,学生缺乏足够的锻炼时间和机会。
我们应该认识到,健康的体魄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身体,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
美育,在朱永新先生看来,是一种心灵的教育,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审美能力。
但在实际的教育中,美育往往被忽视,音乐、美术等课程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学会欣赏美、创造美,让他们的心灵更加丰富和美好。
新教育之梦还强调了教育的公平性。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每个孩子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但在现实中,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贫富之间的教育差距依然存在。
我们需要努力缩小这些差距,让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孩子。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1寒假期间,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细细地读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
说起朱老师,感觉特别亲切,缘自于《新教育之梦》那独特的亲和力。
简单而尊重地道一声“朱老师”,仿佛一下子距离近了许多,读他的书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我所从教的小学,很多方面已经是循着朱老师的教育之梦在走了。
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我们还无法很深地体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又时时地不断的冲击,外加现行教育评价系统的不配套,要实现新教育的梦想自然是有着诸多困难,于是咀嚼着朱老师的文字,回忆和想象着我们的教育现实,不禁有了许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时候读类似理想化的作品,我总有潜在的一种定性思维,我觉得理想就是所谓纸上谈兵,夸夸其谈。
洋洋洒洒说了许多美妙的东西,而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存活或者构成蓝图的却零零星星。
如今读《新教育之梦》却不尽然,朱老师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按最正统的解释,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种期待: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待,社会对人发展的期待。
而“期待”本身就是对理想的憧憬;或者干脆直接说,教育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老师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家长、理想的学生……我不打算在这里一一复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强调说明的是,作者的这些理想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童话”或“神话”,而是根植于教改现实的理性追求。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8篇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8篇篇一《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近日有幸拜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
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
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我心中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触动。
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
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这一桶水的提法早已过时,而教师具有长流水才能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渴求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
目前,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明确自己在当前形势下不学则退,因此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做一个有深度的教师。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
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书中的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
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
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
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
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多读书,多学习,多给孩子更多的爱,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篇二《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着《我的教育理想》。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8篇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8篇《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1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是抱着一种好奇的态度去看的,在我通读朱永新先生的这部著作之后发现,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确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籍。
书中,作者对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阐述;同时对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及父母也作了形象的勾勒。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
”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书写在《新教育之梦》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为热爱和未来的诗,教育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梦想。
一番翻阅以后,他超凡脱俗的热情和诚恳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书中,他是这样向我们畅谈着远大的教育理想,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宏伟的教育蓝图。
《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智育不能独领风骚,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数字,或是一纸文凭,一张入学通知书,它“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身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行,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它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闲消遣,它“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我们怎么办?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又一个问题在轻叩我的心扉。
如果你是教师——那么你“应该是胸怀理想、善于合作、充满爱心、富有创新、勤于学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如果你是校长——那么你“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人”;如果你是学生——那么你“应该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人”;如果你是父母——那么你“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人。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最近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感触颇深。
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关于教育的梦想和实践。
在书中,朱永新老师提到了理想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方面,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理想的智育这一部分。
朱老师说,理想的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的一次课堂经历。
那是一节数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讲着复杂的数学公式和例题,我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
我试图举手提问,可老师好像没有看到,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讲。
我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听,可心里却越来越烦躁。
后来,换了一位新的数学老师。
他的课堂完全不一样,他会先让我们自己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再一起分享答案。
他鼓励我们提出不同的解法和疑问,哪怕是错误的,他也会耐心地引导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
在他的课堂上,我不再感到害怕和迷茫,而是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和勇气。
我发现,当自己真正参与到学习中,主动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时,知识变得不再那么枯燥和难以理解。
还有关于德育,朱老师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
这让我想起了在公交车上的一次见闻。
那天车上人很多,一个老人上车后没有座位,站在过道里摇摇晃晃。
这时,一个小学生主动站起来给老人让座,老人连声道谢。
可就在旁边,坐着几个年轻人却无动于衷,有的在玩手机,有的闭着眼睛假装睡觉。
这个小学生的举动让我感到温暖,而那几个年轻人的行为则让我感到有些心寒。
从这个小小的场景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德育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让更多的人拥有善良和关爱他人的品质,那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啊!再说到体育,朱老师认为体育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想起了学校的一次运动会,我们班参加接力赛。
在比赛前,大家一起训练,互相鼓励。
虽然每个人的速度不同,但我们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一、梦想的开端读,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我原本以为教育就是那些枯燥的课本和没完没了的考试,可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它就像一阵清风,吹散了我心头关于教育的那团迷雾。
比如说,书中提到的一个乡村教师,他用自己的热情,把那些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孩子,变得像小蜜蜂一样,整天围着知识的花朵打转。
这难道不神奇吗?新教育之梦啊,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摸不着边际的空想,而是实实在在能改变教育现状的力量。
二、教育与生活新教育告诉我们,教育就该像做菜一样,要把生活中的各种“食材”都放进学习这个“大锅”里。
我记得有个例子,一个城市里的学校,他们把城市的建筑、交通融入到数学和地理的教学中。
孩子们不再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而是像探索一个大宝藏一样兴奋。
我们的生活本就丰富多彩,那教育为什么要和生活脱节呢?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学习也离不开生活这个大舞台。
要是教育只是干巴巴地讲理论,那孩子们学的东西就像没放盐的菜,没滋没味的。
三、师生关系的新定义在这本书里,师生关系不再是那种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模式。
更像是一场探险之旅中的伙伴关系。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对师生,老师带着学生去野外观察动植物。
学生们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小昆虫,他们兴奋地围在一起讨论,老师也像个好奇的孩子一样加入其中。
这时候,老师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和学生一起探索未知的朋友。
这不就像一群志同道合的旅行者,大家互相分享、互相学习吗?哪里还有那种刻板的师生界限呢?四、个性化教育的魅力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新教育之梦就强调个性化教育。
我有个朋友是个美术天才,可在传统教育里,他总是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被批评。
但在一个实行新教育理念的学校里,老师发现了他的绘画天赋,鼓励他用画笔去展现数学的美。
结果呢,他对学习重新燃起了热情。
这就好比花园里的花,每一朵都有自己的颜色和形状,你不能要求所有的花都长成一个样。
要是硬把每个孩子都塞到同一个模子里,那不是把孩子的独特性都给扼杀了吗?五、阅读的力量阅读在新教育中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无数扇知识的大门。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在翻开《新教育之梦》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教育能有如此多的可能性和如此深远的影响。
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突然看到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朱永新老师在书中阐述的种种教育理念,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希望和创新的教育世界。
他所描绘的理想教育,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是一场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探索之旅。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求学经历,那些刻板的课堂、机械的背诵,与书中所倡导的新教育相比,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书中提到的“理想的智育”这一章节,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朱永新老师说,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表弟,一个聪明却又有些调皮的小家伙。
表弟上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
家里人都很着急,给他报了各种补习班,买了一堆辅导资料,可他的成绩就是不见起色。
有一次,我去他家做客,看到他正对着一道数学题愁眉苦脸。
我凑过去看了看,是一道关于行程问题的应用题。
题目是这样的:“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 5 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 4 千米,经过 3 小时两人相遇,问 A、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表弟咬着笔头,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姐姐,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算啊?”我笑了笑,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问他:“你想想,甲和乙是不是同时在走啊?”他点点头。
“那甲走了 3 个小时,速度是每小时 5 千米,那甲走了多远呀?”表弟眨眨眼睛,开始在纸上算起来:“5×3=15(千米)。
”“对呀,那乙呢?”“4×3=12(千米)。
”“那他们俩一共走的路程不就是 A、B 两地的距离吗?”表弟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我明白了!”从那以后,我发现表弟对数学不再那么抵触了。
我开始经常用这种启发式的方法帮他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
慢慢地,他学会了自己思考,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理想的智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学会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3篇)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总结《新教育之梦》是一本关于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著作,作者王烁以自己多年从教的经验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方法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以下是我对《新教育之梦》的读书心得体会总结。
首先,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差异。
传统的教育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应试的技巧,而现代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和个性的培养。
这一点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启示。
在传统教育中,我们常常只看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兴趣、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
而现代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作者对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观点。
他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应当是学生的家园。
学校应当营造积极、和谐、公正的教育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提醒我们要反思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乐趣。
再次,作者提出了教育的本质是爱与关怀。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人文关怀的行为,要以爱心和理解来对待每一个学生。
这一点深深触动了我,因为在我自己的教学中,我常常感到自己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关怀和理解。
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我常常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情感和需求。
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要成为一名好老师,我需要更多地去关心和理解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怀和爱心。
最后,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了教育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这一观点让我重新认识到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追求高分数。
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才。
通过阅读《新教育之梦》,我对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方法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精选6篇)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精选6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拜读朱永新教授所著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除了深感钦佩外,自己更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
这本书文字隽永、理清意明,真的能够唤起我们教师的激情。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过去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这本书一下子就把我唤醒了。
尤其是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中的内容,更是感触颇深。
“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朱教授在论述这些理想教师特点的时候,不但在精神上给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给予了无形的指点。
比如,他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
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
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
读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有感
读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有感读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有感“新教育之梦”,这个主题引发了我的关注。
我认为,新教育是对旧体制的一次改革,是时代变革的产物。
它要求教育者将学生放在更高的位置,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多元化和开放性。
那么,我心中的教育理想又是什么呢?首先,我希望学生能真正学到知识,而不是灌输。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知识来源,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一方。
而现在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引导性教育”,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变成了主动学习的一方。
因此,我们教育者应该注重“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而非一味地灌输、死记硬背。
其次,我希望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学生的自主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育应该是注重个性化的,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应一刀切,要做到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发展潜能。
再次,我希望教育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非只注重学术成绩。
现在的教育大都以考试成绩为重,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因为学生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该是创造者和领袖。
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启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使他们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最后,我希望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多元化、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教育应该是包容、多元的,不应该唯一化和单一化。
学生不应该只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教育应该是各种形式的。
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文化交流、校外学习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考能力。
最后,我想说“新教育理念”是一个岁月更迭和社会进步的产物,我们要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上积极践行,肩负起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力和独立能力的年轻人的责任。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在繁忙的生活中,静下心来阅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仿佛是在教育的海洋中找到了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我对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书中开篇便提出了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
朱永新先生认为,教育应该是充满激情、充满梦想的。
理想的教育应当关注人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完整的人,使其具备良好的品德、创新的思维和实践的能力。
这让我深刻地反思我们当下的教育模式,是否过于注重成绩和分数,而忽略了学生内心的渴望和真正的成长需求。
在“理想的德育”这一章节中,作者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不应是生硬的说教,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通过榜样的力量、情感的感染和实践的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这使我意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自身的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的品德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善良、正直和责任感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理想的智育”部分让我对知识的传授有了新的认识。
智育不应只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理想的体育”一章中,朱永新先生指出了体育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
体育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这让我想起了如今学校中一些被忽视的体育课程,为了追求文化课的成绩,体育课时常被占用。
我们应该重视体育教育,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快乐,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理想的美育”则让我感受到了美的力量。
美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在教育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艺术、感受美的机会,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气质。
“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强调了劳动的价值。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汇总(3篇)
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体会汇总《新教育之梦》是一本关于教育改革的书籍,作者通过深入调研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下面将就几个我觉得特别重要的观点进行总结。
首先,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知识记忆和应试能力,注重的是教师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成为被动接受者,缺乏对知识的主动思考和应用能力。
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具有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因此,我们必须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作者还提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
传统观念中,学校教育被视为教育的唯一形式,而社会教育则被认为是课余活动的补充。
然而,在现实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两者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教育改革的范畴中。
只有通过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我们才能够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
另外,作者还强调了教育目标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取得高分、进入名校和找到好工作。
然而,这种目标导向的教育往往让学生背负过重的压力,丧失了学习的乐趣。
相反,我们应该将教育目标定位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应该是一种全面的,包括知识、技能、情感和品德的培养。
只有通过全面发展,我们才能够培养真正有价值的人才。
此外,作者还谈到了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
然而,现在的教育需要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也应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转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
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对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
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6篇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6篇《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是2009年4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永新。
本书作者从十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想教育以及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篇1 近日有幸拜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
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育的伟大使命是使人们从无知走向成熟。
作者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我心中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触动。
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
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这一桶水的提法早已过时,而教师具有长流水才能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渴求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
目前,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明确自己在当前形势下不学则退,因此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做一个有深度的教师。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
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书中的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
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
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
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
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多读书,多学习,多给孩子更多的爱,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我在暑假期间读了XXX先生的《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一书,这是一本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有价值的书籍。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以来都被固定在一个思维模式中,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老师,仅仅需要勤勤恳恳地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单调的工作。
但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意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始终将“理想”作为我们的主题。
在书中,作者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都作了深度的阐述,同时对于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和父母也进行了形象的描述。
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需要激情、诗意、机智、活力和恒心,这些都是崇高理想的源头活水,也是让理想变为美好现实的关键。
XXX先生在《育之梦》中以澎湃的激情书写了他的教育理想,他认为教育是一首命名为热爱和未来的诗,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梦想。
他的热情和诚恳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书中向我们畅谈着远大的教育理想,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宏伟的教育蓝图。
XXX先生的《育之梦》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和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本书避免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并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着作。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
XXX先生凭借对教育的热爱和理解,利用自己游学讲学、出访考察的机会,以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多重身份和国际视野、专业眼光,向我们介绍、描绘了一幅幅理想教育图景。
在《理想的学校》中,他详细介绍了全世界十所最好的特色学校;在《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中,他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苏州、上海、南京等地有声有色的学生社会活动、体验教育基地;在《理想的校长》中,他提出了创建校园文化氛围的具体建议。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思考。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描绘了一幅理想教育的美好画卷,也让我看到了现实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与挑战。
书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滋养和人格的塑造。
它关乎着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着社会的进步与未来。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机器,而是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良好品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认为,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
这意味着教育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潜力。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去发现这些闪光点,并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机会,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我价值。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标准答案和应试技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而真正的教育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同时,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公平性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地域、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
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未来。
实现教育公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支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新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功,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团队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
此外,教师在新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启发者和陪伴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优秀读书笔记【--教师节祝福语】一、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行。
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
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的心灵的,是不能为人所掌握的。
知识和道德虽然有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但是没有绝对的必然性。
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形成关于人的美、关于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的高尚和神圣的东西的观念。
二、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以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三、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我们与其给学生规定诸多“不准如何如何”,还不如把这些高雅健康的东西充实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自然地不去“如何如何”。
培养学生某方面的才艺。
绝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它对人的德性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四、理想的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如果仅就人的生物性而言,人是很容易懈怠、很容易满足、很容易停滞的。
五、理想的德育,莺歌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德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年龄特征制约着德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六、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
他们希望教师成为中间人(学校和社会之间),引导者、商讨者、唤起者。
成为自己的朋友,而不希望教师成为间隔者、强令者、教训者、监督者,成为自己的“先生”。
德育尤其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
七,理想的德育,应该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德性的养成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学生的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
”八、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理想的智育一、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嘘声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大侠监视的知识能力基础。
理想的智育事吧知识转化为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
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
二、理想的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师生关系时认为,师生应该是共同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
三、理想的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的革命》:世界上最好的系统是引向成功。
大多数目前的教育体制是引向失败的。
他们的规划并不把每一个人都引向失败,但是他们把很大比例的学生引向了失败,在某种情况下高达50%。
教育悲剧的产生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这才真正是教育的成功,也就是每一个学生的成功。
四、理想的智育应该注重协调和谐,融德智体美劳诸育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合格+特长”的个性养成。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三重一轻”——心理负担重,记忆负担重,而学习过程中思维力训练的负担太轻!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五、理想的智育,应该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
要把知识建筑在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上。
阅读是生活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之所以要阅读,并不仅仅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我们要生活。
六、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
只有当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公告知识、运用知识时,他们才能把知识化为修养、注入信念、铸进人格,同时也才能真正逐步形成改造生活和社会的能力。
七、理想的智育,应该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让课程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理想的课堂特征:一是参与度。
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
二是亲和度。
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
三是自由度。
四是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
五是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洞口的程度。
一堂好课,不在于它有条不紊,不在于它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孩子联系和实践。
六是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想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的延伸。
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提出4R:即课程的“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宗旨是激活学生的思维,把握整体的世界,注重生活的关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
八、理想的智育,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学习工具,拓宽智育途径,让学生在网络世界的时空中纵横驰骋。
智育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让人成为“人”的手段。
(教育本身也不是目的,也是一种手段。
)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是人善辩。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理想的体育一、理想的体育,应该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
二、理想的体育,应该注重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永不言败,永不停歇,养成坚忍不拔的品质。
三、理想体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使体育活动成为德育养成的重要途径。
四、理想的体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学会公正、公平的观念,远离弄虚作假,形成诚实的品质。
五、理想的体育,应该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竞争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科学训练,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六、理想的体育,应该在注重体能训练的同时,为学生打开世界体育之窗,感受力与美的和谐。
七、理想的体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不把体育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而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
八、理想的体育,应该使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机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社区或民间的体育资源,同时向社会开放学校的体育设施,体现体育发展的社会化、生活化、终身化的趋势。
理想的美育一、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亲和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生命美育”,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晚霞小时的时候》:人在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中,是有各种各样的内容的。
他们能形成完全不同的幸福,价值都是童颜的珍贵和巨大。
幼年时父母的慈爱,童年时好奇性的满足,少年时荣誉心的树立,青年时的热恋,壮年时奋斗的激情,中年时成功的喜悦,老年时受到晚辈敬重的尊严,以及暮年时回顾全部人生毫无悔恨和羞愧的那种安详而满意的心情,这一切构成人生全部可能的幸福。
他们都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欢乐,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珍贵的回忆。
这不同人生阶段的幸福,同时也是不同人生阶段所特有的生命之美。
生命美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他别是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
三、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生活美育”,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与生活的主人。
生活的美就在生活本身而不再生活之外。
生活的美不等于生活的完美,生活的阴影、曲折与困境也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生活应有的色彩,我们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动也在创造着生活的美。
四、理想的美育,应该是“艺术美育”,应该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并且有一定的才艺。
五、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立体美育”,应该梳理大美育观,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美育模式,构建浓郁的美育氛围。
六、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示范美育“,它必须仅仅依靠具有审美素养的教师,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美丽的人生。
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化知识赋予我们修养,人生挫折赋予我们机智……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善良只能以善良来培育,美丽只能靠美丽来来滋润。
七、理想的美育,应该是“精神美育“,应该注重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拥有美的心灵。
八、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创造美育”,应该注重在美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创造的冲动和欲望,享受创造的快乐。
劳动技术教育一、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注重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让学生经常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喜悦。
二、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鼓励和教育学生从学会自我服务入手,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注重劳动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劳动的智力含量,引导学生手脑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施展。
四、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在立足学校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走出校门,接触社会,并通过富有特色的劳技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的劳技特长。
五、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注重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内在联系,在劳技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形成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个性心理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年龄差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课程和行为引导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计划、工作、社交等“关键能力”。
七、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注重社会、学校和家庭齐抓共管的合力作用,构建“大劳育”的教育体系。
八、理想的劳技教育,应该有一支优秀的劳技师资队伍和一套具有实用性、特色性的课程教材,为实施劳技教育提供基本的保证。
理想的学校优质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劣质的学校则是只能的坟墓;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唱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地成长;劣质的学校则是孩子们的地狱,他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被动地接受,人格在萎缩。
一、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二、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座有品味的学校。
三、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