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基础知识概述.pptx
合集下载
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放射性基础知识ppt课件
K电子俘获最容易发生。
34
EC衰变能:
E0(EC) [mX me mY ]c2 i
以原子质量 M 代替核质量m ,并忽略电子结合能
M(Z, A) Zme M(Z 1, A) (Z 1)me
E0(EC) (M X MY )c2 i
衰变前母核原子质量必须大于衰变后 子核原子质量。
30
14C的衰变纲图:
164C (T1/ 2 5730a)
b 0.157 100%
14 7
N
31
b+衰变
表达式:
A Z
X
Z A1Y
e
e
母核X 衰变为 子核Y、一个 正电子 和一个
中微子. 核中一个质子变为了中子。
衰变前,母核X静止,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931.494013MeV
15
(二)质能联系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关
系:
E mc2 第二m 部m0分1 v c2
其中核m与0 为放物射体(性粒的子基)本的静物止理质基量础,v
为物体的运动速度,c 为真空中的光速。
物体(粒子)的动能:
T mc2 m0c2 m0c2 1 1 v c2 1
1 1
H
2 1
H
3 1
H
氢的三种同位素;
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称为同
位素丰度。不是所有同位素均构成同位素丰度;构成
同位素丰度的原子可以是放射性原子。
1 1
H
2 1
H
16O 17O 18O
U U U 234 235 238
92 92
92
99.985%、0.015%
放射性基础知识和辐射防护PPT讲稿
中子转变成质子,并且 带走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
中微子
三种子体分享裂变能——因此电子具有连续能量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十九页PPTT,共六十页。
电子俘获——7Be 7Li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页PPTT,共六十页。
基本衰变——衰变
+
+ ++
+ +
+
+ +
光子
-
中微子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一页PPTT,共六十页。
N0:(t = 0)时放射性原子
核的数目
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 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
: 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
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
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
N = N0e-t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四页PPTT,共六十页。
三、电离辐射的来源
电离辐射
直接或间接使介质发生电离
效应的带电或不带电的射线 或粒子 (能量 ﹥keV ) α、β、γ、 x、 n、p、 裂变碎片 介子等
High Energy
non
Electromagnetic Photons
电荷 速度
Double Positive
Single Negative
non
Slow
< 3 x 108 m/s various
positive various
non 3 x 108 m/s
X
Same as Gamma-Rays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十四页PPTT,共六十页。
②生物因素
不同生物种系的辐射敏感性
种系的进化程度越高、机体结构越复杂,其辐射敏感 性越高。使生物死亡50%所需要的吸收剂量称为LD50 。
-
中微子
三种子体分享裂变能——因此电子具有连续能量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十九页PPTT,共六十页。
电子俘获——7Be 7Li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页PPTT,共六十页。
基本衰变——衰变
+
+ ++
+ +
+
+ +
光子
-
中微子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一页PPTT,共六十页。
N0:(t = 0)时放射性原子
核的数目
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 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
: 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
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
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
N = N0e-t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四页PPTT,共六十页。
三、电离辐射的来源
电离辐射
直接或间接使介质发生电离
效应的带电或不带电的射线 或粒子 (能量 ﹥keV ) α、β、γ、 x、 n、p、 裂变碎片 介子等
High Energy
non
Electromagnetic Photons
电荷 速度
Double Positive
Single Negative
non
Slow
< 3 x 108 m/s various
positive various
non 3 x 108 m/s
X
Same as Gamma-Rays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十四页PPTT,共六十页。
②生物因素
不同生物种系的辐射敏感性
种系的进化程度越高、机体结构越复杂,其辐射敏感 性越高。使生物死亡50%所需要的吸收剂量称为LD50 。
放射性基础知识ppt课件
放射性基础知识
完整编辑ppt
1
电离辐射标志
完整编辑ppt
2
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完整编辑ppt
3
放射性(电离辐射)
性质 。具有衰变的性质
。特点 (1)能自发放出射线,与此同时衰变成别 的核素。 (2)有一定的半衰期。 (3)原子核数目服从指数年规律减少。
完整编辑ppt
4
放射性分类
放射性射线主要有α射线(带正电)、β 射线(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
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比较: γ射线(混凝土或铅板)>β射线(铝板)> α射线(纸)
完整编辑ppt
6
放射性半衰期
原子核数目减少到原来数目一半所需的时 间称为该核素的半衰期。用T1/2表示。不同 的核素半衰期不一样,如:
。氚-3(12.3年)、钴-60 ( 5.27年)、铯-137 (30.2年)、镭-226(1600年)、铀-238(45亿 年)、铱-192(74.2天)、氡-222(3.8天)、碘源自31(8天)完整编辑ppt
17
现场工作注意防护
利用仪器
。利用辐射仪器可判断放射源是否存在。同时, 也能判断辐射剂量的大小。
。注意标志
。放射源的三叶标志,工作场所有警示标志(当 心电离辐射),放射源的包装体或铭牌上有放射 源的标志。
。依靠经验
a.主要根据不同行业使用的放射源的核素种类、活 度大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完整编辑ppt
12
放射源分类
根据对人的危害程度,分为5类。
Ⅰ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几分钟到1 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Ⅱ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几小时到几 天可致人死亡。
完整编辑ppt
1
电离辐射标志
完整编辑ppt
2
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完整编辑ppt
3
放射性(电离辐射)
性质 。具有衰变的性质
。特点 (1)能自发放出射线,与此同时衰变成别 的核素。 (2)有一定的半衰期。 (3)原子核数目服从指数年规律减少。
完整编辑ppt
4
放射性分类
放射性射线主要有α射线(带正电)、β 射线(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
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比较: γ射线(混凝土或铅板)>β射线(铝板)> α射线(纸)
完整编辑ppt
6
放射性半衰期
原子核数目减少到原来数目一半所需的时 间称为该核素的半衰期。用T1/2表示。不同 的核素半衰期不一样,如:
。氚-3(12.3年)、钴-60 ( 5.27年)、铯-137 (30.2年)、镭-226(1600年)、铀-238(45亿 年)、铱-192(74.2天)、氡-222(3.8天)、碘源自31(8天)完整编辑ppt
17
现场工作注意防护
利用仪器
。利用辐射仪器可判断放射源是否存在。同时, 也能判断辐射剂量的大小。
。注意标志
。放射源的三叶标志,工作场所有警示标志(当 心电离辐射),放射源的包装体或铭牌上有放射 源的标志。
。依靠经验
a.主要根据不同行业使用的放射源的核素种类、活 度大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完整编辑ppt
12
放射源分类
根据对人的危害程度,分为5类。
Ⅰ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几分钟到1 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Ⅱ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几小时到几 天可致人死亡。
放射性基本知识ppt课件
半价层
如何判定放射性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大源自?放射性无声、无色、无臭、无味,人体是无法感觉到它 们的存在的,只有用专业仪表才能探测到。人们利用射 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并把能量消耗在物质中的原理,用仪 器测量出某种射线在这个过程中由物质吸收的能量,就 可以知道射线辐射场的强弱,也就是说,物质吸收的能 量越多,射线辐射场越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越大。 单位物质吸收的能量称为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瑞(Gy), 定义为每千克物质中吸收1焦耳的能量(J/kg)。物质在 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称为吸收剂量率,单位为戈瑞/小 时(Gy/h)或戈瑞/秒(Gy/s)。通过选用专门的仪器, 测量各种射线在空气中的吸收剂量或吸收剂量率,我们 就能够知道它们的存在和大小,从而判断出它们对我们 的影响。
什么是同位素和核素
什么是放射源?
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 的物质或实体,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密封源 和非密封源。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 里的放射性物质,如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的都 是密封源,常用的密封源有钴-60、铯-137、 铱-192等。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 也称开放源或开放型放射源,医院核医学中使用 的放射性示跟踪剂属于非密封源,如碘-131、碘125、锝-99m等。
放射性基本知识
什么是放射性?
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世界上一 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原子的中心有一 个原子核。大多数物质的原子核是稳定不变的, 但有些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某些 变化,这些不稳定的原子核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会 发射出特有的射线,这种性质就是人们常说的放 射性。 有的放射性物质在地球诞生时就存在了,如 铀、钍、镭等,它们叫做天然放射性物质。另一 方面,人类出于不同的目的制造了一些具有放射 性的物质,这种物质叫人工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ppt课件
2023最 新 整 理 收 集 do
something
放射卫生防护培训
2024/1/18
1
主要内容
一、放射性基础知识
1、基础概念
2、射线分类及危害
3、常用的辐射量及单位
二、放射卫生法规
1、《职业病防治法 》
2001年
国务院令60号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52号)
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2024/1/18
24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二)职业照射的防护标准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 2002)
《工业Y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32- 2002)
《油(汽)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 (GBZ1422002)
《油(汽)田测井非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
3、《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卫生部、公安部发布)
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 院44号令)
5、《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 (卫生部第17号令)
2024/1/18
29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卫生部令第52号)1997.9.1
❖ 共分六章43条:规定了放射工作人员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号
4、《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卫生部、公安部发布)
5、《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17号)
三、放射源保存、运输等有关规定
2024/1/18
2
1.基础概念
❖ 放射性 指物质自发地放出射线的性质
❖ 放射性同位素 某些元素中发生衰变的同位素(三个重 要特点:1、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常见的有α、β、γ三 种射线。2、有一定的半衰期T1/2。)
something
放射卫生防护培训
2024/1/18
1
主要内容
一、放射性基础知识
1、基础概念
2、射线分类及危害
3、常用的辐射量及单位
二、放射卫生法规
1、《职业病防治法 》
2001年
国务院令60号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52号)
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2024/1/18
24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二)职业照射的防护标准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 2002)
《工业Y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32- 2002)
《油(汽)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 (GBZ1422002)
《油(汽)田测井非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
3、《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卫生部、公安部发布)
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 院44号令)
5、《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 (卫生部第17号令)
2024/1/18
29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卫生部令第52号)1997.9.1
❖ 共分六章43条:规定了放射工作人员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号
4、《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卫生部、公安部发布)
5、《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17号)
三、放射源保存、运输等有关规定
2024/1/18
2
1.基础概念
❖ 放射性 指物质自发地放出射线的性质
❖ 放射性同位素 某些元素中发生衰变的同位素(三个重 要特点:1、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常见的有α、β、γ三 种射线。2、有一定的半衰期T1/2。)
放射性和放射源基础知识PPT讲稿
由于组成α射线的α粒子带有巨大能量和动量,就成为卢瑟福用来 打开原子大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有力工具。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五页PPTT,共六十八页。
• 原子和原子核(2)
– 电子带负电荷,电子电荷的值为:e=1.60217733x10-19C,且 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电荷只能是e的整倍数。电子的 质量为me=9.1093897x10-31kg。原子核带正电荷,集中了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
(在单位距离上产生的离子对数)各不相同,α射线最强, 次为β射线,γ射线最弱,其比例大致为10000:100:1,
辐射仪就是根据射线的电离作用来测定物质的放射性强度 的。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十九页PPTT,共六十八页。
•
• (3)荧光作用,射线射到某些物质上,能激起荧
光或磷光,荧光的强弱决定于射线的强度,闪烁 探测仪器就是据此而测定射线的能量的。
– 原子的大小是由核外运动的电子所占的空间范围来表 征,原子可以设想为电子在以原子核为中心的、距核 非常远的若干轨道上运行。原子的大小半径约为10-8cm 的量级 。
– 原子核的质量远超过核外电子的总质量,原子的质量中心与 原子核的质量中心非常接近。原子核的限度只有几十飞米
(1fm=10-15m=10-13cm),而密度高达108t.cm-3 。 – 物质的许多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光谱特性基本上只与
射线的穿透能力之比约为: α:β:γ=1:100:10000。 一张纸或0.004~0.005厘米厚的铝箔可把α射线全部屏 蔽;0.5厘米厚的铝板可以挡住β射线,而要挡住Y射线则 需50—60厘米厚的铝板才行。
• (2)电离作用,射线穿过物质时,可以把部分能量传递给
该物质中的束缚电子,使其从电子壳层逃逸成为自由电子, 而原子则变的带正电的离子。各种射线的电离作用能力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五页PPTT,共六十八页。
• 原子和原子核(2)
– 电子带负电荷,电子电荷的值为:e=1.60217733x10-19C,且 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电荷只能是e的整倍数。电子的 质量为me=9.1093897x10-31kg。原子核带正电荷,集中了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
(在单位距离上产生的离子对数)各不相同,α射线最强, 次为β射线,γ射线最弱,其比例大致为10000:100:1,
辐射仪就是根据射线的电离作用来测定物质的放射性强度 的。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十九页PPTT,共六十八页。
•
• (3)荧光作用,射线射到某些物质上,能激起荧
光或磷光,荧光的强弱决定于射线的强度,闪烁 探测仪器就是据此而测定射线的能量的。
– 原子的大小是由核外运动的电子所占的空间范围来表 征,原子可以设想为电子在以原子核为中心的、距核 非常远的若干轨道上运行。原子的大小半径约为10-8cm 的量级 。
– 原子核的质量远超过核外电子的总质量,原子的质量中心与 原子核的质量中心非常接近。原子核的限度只有几十飞米
(1fm=10-15m=10-13cm),而密度高达108t.cm-3 。 – 物质的许多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光谱特性基本上只与
射线的穿透能力之比约为: α:β:γ=1:100:10000。 一张纸或0.004~0.005厘米厚的铝箔可把α射线全部屏 蔽;0.5厘米厚的铝板可以挡住β射线,而要挡住Y射线则 需50—60厘米厚的铝板才行。
• (2)电离作用,射线穿过物质时,可以把部分能量传递给
该物质中的束缚电子,使其从电子壳层逃逸成为自由电子, 而原子则变的带正电的离子。各种射线的电离作用能力
放射性基础知识剖析课件
放射性诊断的原理与方法
放射性诊断的原理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通过显像仪器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信息, 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
放射性诊断的方法
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和X 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等。
放射性治疗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放射性治疗的原理
THANK YOU
放射性安全与防护的伦理原则
最小化原则
在满足医学、科研等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放射性物质的用 量和使用频率,以降低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潜在风险。
合理化原则
在必须使用放射性物质的情况下,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确保操作安全、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责任原则
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法律法 规和伦理规范,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负责。
该公约是IAEA与各成员国政府签订的国际条约,旨在确保核设施、核材料和放射性材料的安全与保护,预防核事 故的发生。
我国放射性安全与防护法规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我国制定的专门针对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了放射性设施的建设、运行、退役等全过程的监管 要求。
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
该条例规定了放射性物品的包装、运输、暂存等环节的安全管理要求,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总结词
放射性衰变是指放射性元素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稳定的状态的过 程。
详细描述
放射性衰变主要有三种类型,即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每种衰变都有其特定 的规律和特点,如半衰期、能量释放等。了解这些规律对于正确应用放射性物 质和评估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02
放射性辐射的生物效应
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与特点
放射性基础知识课件
个人防护措施与监测仪器
个人防护用品
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必须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眼镜等,以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摄入 和接触。
监测仪器
为了确保放射性物质的安全使用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需要 使用各种监测仪器对工作环境和人员进行检查和监测。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放射性在科研中的应用案例
放射性示踪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生物活性分子,研究生物 体内的代谢过程、药物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等。
放射性标记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化合物,研究化学反应机 理、催化反应过程等。
放射性探测
利用放射性射线的探测,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 物理化学性质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化学反应速度以及影响反 应速度的各种因素。
示踪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 领域的应用
追踪生物体内的物质运动和变 化规律,研究生物体内代谢过 程和新陈代谢机理。
示踪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 应用
用于生产流程跟踪、质量控制 等领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
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工业及科研中的应用
医学应用
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如 PET/CT、放射免疫治疗等;同 时也可用于药物研发和实验动物
模型构建等。
工业应用
用于工业无损检测、材料改性、 防腐、控制反应过程等;同时也 可用于生产流程跟踪、质量控制 等领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
量。
科研应用
用于研究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动力学、生物学代谢过 程等;同时也可用于环境科学、
地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05
放射性安全与防护措施
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操作规程
细胞与组织的辐射生物效应
放射性基础知识和伴生矿防护ppt课件
6
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的射线,主要是α粒子、β粒子和 γ射线。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能量一般为4-9MeV,速 度接近光速的1/10,穿透能力很小,但是它的电离能力很 强。
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能量连续分布,速度接近光 速,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可穿过几毫米厚的铝板,电离 作用比α射线弱,但也能使空气电离。
γ射线:是一种波长短、能量大的电磁波,速度为光速, 能量一般在几十KeV至几MeV,穿透能力很强,要比β射线 大50~100倍,比α射线大10,000倍。
8
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α衰变:原子核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而发生的转变,叫做α
衰变。
A ZX A Z 4 2Y 4 2H eQ
能够发生α衰变的原子核都为重核,质量数A大于140。
应用
有效剂量
当 眼晶体
量 剂
皮肤
量 四肢
剂量限值
职业照射
连续5年平均,20mSv/a(100mSv) 任何一年中,50mSv/a 孕妇:声明后余下时间内对其腹部 不超过2mSv(胎儿1mSv) 学徒(<18岁):6mSv/a
150mSv/a(<18岁50mSv/a)
公众照射
1mSv/a 特殊情况,5mSv/a
9
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β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电子或正电子或俘获一个轨 道电子而发生的转变,统称为β衰变。
A ZX ZA 1Ye- Q
10
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γ跃迁:处于较高激发态的原子核要向较低能级跃迁,跃 迁过程中放出γ射线。γ射线的自发发射往往是伴随α或β射 线产生的。
2 67 C 0 o2 68 0 Nie
15mSv/a
500mSv/a (<18岁150mSv/a)
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的射线,主要是α粒子、β粒子和 γ射线。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能量一般为4-9MeV,速 度接近光速的1/10,穿透能力很小,但是它的电离能力很 强。
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能量连续分布,速度接近光 速,穿透能力比α射线强,可穿过几毫米厚的铝板,电离 作用比α射线弱,但也能使空气电离。
γ射线:是一种波长短、能量大的电磁波,速度为光速, 能量一般在几十KeV至几MeV,穿透能力很强,要比β射线 大50~100倍,比α射线大10,000倍。
8
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α衰变:原子核自发的放射出α粒子而发生的转变,叫做α
衰变。
A ZX A Z 4 2Y 4 2H eQ
能够发生α衰变的原子核都为重核,质量数A大于140。
应用
有效剂量
当 眼晶体
量 剂
皮肤
量 四肢
剂量限值
职业照射
连续5年平均,20mSv/a(100mSv) 任何一年中,50mSv/a 孕妇:声明后余下时间内对其腹部 不超过2mSv(胎儿1mSv) 学徒(<18岁):6mSv/a
150mSv/a(<18岁50mSv/a)
公众照射
1mSv/a 特殊情况,5mSv/a
9
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β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电子或正电子或俘获一个轨 道电子而发生的转变,统称为β衰变。
A ZX ZA 1Ye- Q
10
放射性的基本概念
γ跃迁:处于较高激发态的原子核要向较低能级跃迁,跃 迁过程中放出γ射线。γ射线的自发发射往往是伴随α或β射 线产生的。
2 67 C 0 o2 68 0 Nie
15mSv/a
500mSv/a (<18岁150mSv/a)
放射性基础知识及工业辐射安全防护培训PPT课件
性腺
0.17
〈0.01
0.17
0.17
6.06
0.66
1.82
2.98
0.04
〈0.01
1.63
0.10
1.04
3.05
有效剂量 0.29 0.13 7.53 2.67 0.07 1.37 1.63
第12页/共56页
(六)放射源、射线装置的分类
1.分类原则
由于放射源的应用领域广泛,活度的变化范围很大, 高活度源能在短期内对人体产生严重的确定性效应, 而低活度源不可能产生这种效应。所以必须有一个放 射源分类系统,才能将放射源的安全管理与辐射风险 联系在一起,作为与放射源安全和保安等许多相关活 动的一个基础。
Au-198
≥2×1014
≥2×1012
≥2×1011
≥2×109
≥1×106
Ba-133
≥2×1014
≥2×1012
≥2×1011
≥2×109
≥1×106
C-14
≥5×1016
≥5×1014
≥5×1013
≥5×1011
≥1×107
Cd-109
≥2×1016
≥2×1014
≥2×1013
≥2×1011
第25页/共56页
辐射防护的量及其单位
吸收剂量的专用单位:拉德(rad) 表示电离辐射授与1克受照物质的平均辐
射能量为100尔格(erg)。 1 rad = 100 erg / g = 0.01 J / Kg
单位换算:1 Gy= 100 rad = 1 cGy
吸收剂量适用于任何第2电6页/离共56辐页 射和任何物质,但
13
第13页/共56页
放射性基础知识及工业辐射安全防护课件
各地政府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工业辐射安全防护地方性法规和 规章,如《XX省工业辐射安全防护管理办法》等。
03
标准和规范
国家和行业还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工业辐射安全防护的标准和规范,如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等。
03
工业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工业辐射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
现场处置与救援
迅速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包括控制事故源、疏散人 员、监测环境等,同时对 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事故调查与评估
事故处理完毕后,应进行 事故调查和评估,总结经 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工业辐射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01
02
03
04
控制事故源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 效措施控制事故源,防止放射 性物质进一步泄漏和扩散。
提高生产效率
良好的工业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可以减 少员工因辐射损伤而导致的缺勤和医 疗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工业辐射安全防护的法律法规
01 02
国家法律法规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工业辐射安全防护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 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等。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辐射防护最优化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各种防 护措施,使所受辐射剂量最小化。
剂量限值制度
根据国家或国际标准,设定个人和群体的剂量限 值,严格控制工作人员所受剂量。
应急响应计划
制定完善的应急响应计划,确保在发生辐射事故 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影响。
工业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设备
疏散人员
迅速疏散事故现场及周边的人 员,确保人员安全。
监测环境
03
标准和规范
国家和行业还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工业辐射安全防护的标准和规范,如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等。
03
工业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工业辐射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
现场处置与救援
迅速开展现场处置工作, 包括控制事故源、疏散人 员、监测环境等,同时对 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事故调查与评估
事故处理完毕后,应进行 事故调查和评估,总结经 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工业辐射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01
02
03
04
控制事故源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 效措施控制事故源,防止放射 性物质进一步泄漏和扩散。
提高生产效率
良好的工业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可以减 少员工因辐射损伤而导致的缺勤和医 疗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工业辐射安全防护的法律法规
01 02
国家法律法规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工业辐射安全防护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 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等。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辐射防护最优化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各种防 护措施,使所受辐射剂量最小化。
剂量限值制度
根据国家或国际标准,设定个人和群体的剂量限 值,严格控制工作人员所受剂量。
应急响应计划
制定完善的应急响应计划,确保在发生辐射事故 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影响。
工业辐射安全防护设施与设备
疏散人员
迅速疏散事故现场及周边的人 员,确保人员安全。
监测环境
辐射监测第3章 放射性基础知识
“原子核”则是研究物质结构的另一个更深的层 次,研究原子核的组成、性质、核力、核模型、核的 蜕变及核能的利用等。其表征为原子核的放射性。
第3章 放射性基础
3.1 原子与原子核
3.1.1原子 1.原子质量 老的表示:以16O原子质量的1/16作为原子质量单位,记为: amu。 新的表示:以12C原子质量的1/12作为原子质量单位,记为: u 地球上最轻的原子是氢原子,其原子核仅由一个质子组成, 核外只有一个轨道电子
用 粒子轰击铍,铍放射出穿透力 1891~1974 很强的中性粒子,可以将含氢物质中 的质子击出,并证明其有与质子相近 的质量。
9Be n12C
实验中放出的不是高能,而是中子。
第3章 放射性基础
3.1.2原子核
中子发现后,海森堡 (W.Heisenberg)很快提出:原子核由 质子和中子组成,并得到实验支持。 中子和质子统称为核子。
2.原子结构模型
(4)原子的核式模型
1909年卢瑟福散射试验。
1871~1937 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
1911年提出原子的核式模型
正电荷集中在原子的中心,即 原子核;
•质量为整个原子的99.9%以上;
+++
从此建立了原子的有核模型。
原子的电中性,原子核所带电量与
核外电子电量相等。
• 核电荷与核外电子电荷符号相反。
第3章 放射性基础
3.1.1原子
2 原子结构模型
(3)原子的汤姆逊模型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
电子。1903年,汤姆逊提出了新的原子
构造模型:原子是一个半径大约为10-8
厘米的球体,正电荷均匀地分布于整个
球体,电子则稀疏地嵌在球体中,这是
第3章 放射性基础
3.1 原子与原子核
3.1.1原子 1.原子质量 老的表示:以16O原子质量的1/16作为原子质量单位,记为: amu。 新的表示:以12C原子质量的1/12作为原子质量单位,记为: u 地球上最轻的原子是氢原子,其原子核仅由一个质子组成, 核外只有一个轨道电子
用 粒子轰击铍,铍放射出穿透力 1891~1974 很强的中性粒子,可以将含氢物质中 的质子击出,并证明其有与质子相近 的质量。
9Be n12C
实验中放出的不是高能,而是中子。
第3章 放射性基础
3.1.2原子核
中子发现后,海森堡 (W.Heisenberg)很快提出:原子核由 质子和中子组成,并得到实验支持。 中子和质子统称为核子。
2.原子结构模型
(4)原子的核式模型
1909年卢瑟福散射试验。
1871~1937 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
1911年提出原子的核式模型
正电荷集中在原子的中心,即 原子核;
•质量为整个原子的99.9%以上;
+++
从此建立了原子的有核模型。
原子的电中性,原子核所带电量与
核外电子电量相等。
• 核电荷与核外电子电荷符号相反。
第3章 放射性基础
3.1.1原子
2 原子结构模型
(3)原子的汤姆逊模型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
电子。1903年,汤姆逊提出了新的原子
构造模型:原子是一个半径大约为10-8
厘米的球体,正电荷均匀地分布于整个
球体,电子则稀疏地嵌在球体中,这是
放射性基本知识ppt课件
如:226Ra
222Rn+ α
注意:上述反应是在核内进行的,核衰变或蜕变只
取决于原子核的本性自发进行。当然在特殊情况下,
例如当温度高达几百万度时,对核蜕变有显著影响;
同时,人为地使原子核发生反应也是可能的,
例如:用高能的粒子轰击原子核也可引起核的变化
(这类变化叫核反应) 完整最新版课件
4
核衰变或核蜕变
• 1)、1KgU-235完全裂变释放的能量相
当与20000tTNT炸药的威力。
• 2)、1gU-235≈2.5t优质煤
完整最新版课件
41
• 核能,是核裂变能的简称。
• 铀-235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能分裂,在放
出2—3个中子的同时伴随着一种巨大的能量,这 种能量比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大的多,这就是
2 核素的概念
有一定原子序数和一定核质量数和 能态的同类原子叫做一种核素。 如:23892U、 23592U
原子序数相同、质量数不同的原子
3
同位素
称为同完整位最新素版课。件 如:23892U、 23592U 3
核衰变或核蜕变
1、核衰变或核蜕变的概念:
原子核自发地发生变化,同 时放射出α、β、γ等核辐射 的现象。
法。
•②带电粒子核反应。这类反应生成的新元素
的数量虽然是不可称量的,但对发现新的超铀 元素起着重要作用,对今后合成更重的超铀元 素也是最有希望的方法。
•③热核爆炸。
完整最新版课件
19
• 超铀元素的应用有:
• ①核燃料。反应堆能大量生产钚239,作为快
中子增殖堆的核燃料。
• ②能源。利用它们在衰变过程释放的热或将
衰变率又称放射性活度或活度,习惯上 称放射性强度或放射性。
放射性基本知识(0805)..84页PPT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放射性基本知识(0805)..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EN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1
3 2
He1
C O 14
16
68 88
4).同量异位素() 质量数A相同,质子数Z不同的核素。
40 18
Ar
K 40
19
95 40
Zr
95 41
Nb
5).同质异能素()
质子数 Z 和中子数 N 均相同,而能态不同 的核素。
87 38
Sr
87 38
Sr
m
同质异能态:同质异能素所处的能态,是寿命比较长 的激发态。
两种核素,Z同,A、N不同。
60Co 60Com 两种核素,A、Z、N同,能态不同。
2).同位素()和同位素丰度
1 1
H
2 1
H
3 1
H
氢的三种同位素;
U U 235
238
92
92
铀的二种同位素。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称为某元素 的同位素。(即Z相同,N不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 一个位置,具有基本相同化学性质。)
87 38
Sr
m
激发态半衰期为2.81hr。
图1-2 核素图(部分)
图1-3 稳定核素分布图
• 稳定核素几乎全落在一条光滑曲 线上或紧靠曲线的两侧,我们把 这条曲线称为β稳定曲线。
• 稳定曲线上方的核素为丰中子核 素,易发生β-衰变。位于稳定 曲线下方的核素为缺中子核素, 易发生β+衰变
原子核的结合能
• 在正常状态下,电子先充满较低的 能级 (P3)
• 受到内在或外来因素的作用时,处 在低能级的电子有可能被激发到较 高的能级上(称为激发过程);或 电子被电离到原子的壳层之外(称 为电离过程)。
• 特征X射线。
图2-1 原子能级图和主要的 K系和L系特征X射线
原子核物理常用术语(P5)
1).核素()
3).原子结构进化示意图
现代原子结构
卢瑟福散射实验结论: 正电荷集中在原子的中心,即原子核; 线度为10–12量级,为原子的10–4量 级; 质量为整个原子的99.9%以上; 从原此子建的立电了中原性子,的要有求核:模型。 原子核所带电量与核外电子电量相等,
核电荷与核外电子电荷符号相反。
即:核电荷,核外电子电荷–。
表示方法:238U、238、铀-238
某元素中各同位素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 比称为同位素丰度。
1 1
H
2 1
H
99.985%、0.015%
16O 17O 18O 99.756%、0.039%、0.205%
3).同中子异荷素()
中子数N相同,质子数Z不同的核素。 也称为同中子素或同中异位素。
2 1
• 一是轻核聚变。依靠轻核聚变的原 理制造出氢弹和人们正在探索的可 控聚变反应。
五 、核衰变(P11)
• 1896年贝可勒尔()发现了铀的放 射现象,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实验室 里观察到原子核现象。
• 在磁场中研究射线的性质时,证明它是 由三种成分组成的。
质量数,核中质子数记为Z,中子数记为N。
X 常用如下形式表示一个原子核:
Z N 质子数
A
中子数
X Z N
实际上核素符号X和质子数Z具有唯一、确定的关系,
所以用符号足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核素。
原子的表示
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中子不带电, 质别约子带等单于位一正个电原荷子质。量中单子位和质。子核化质中学量中符相子号当和质,子分
2006年江苏省核 与辐射监督管理 和监测技术人员 上岗培训
放射性基础知识
赵福祥
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
2006年4月
原子核的表示
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中子不带电,
质核子子带数单位正电荷。中子和质元子素质符量相号当,分
别约等于一个原子质量单位。核中中子和质子
A 统称为核子,数目以A表示,A称为核子数或
中子、质子和电子的质量与电荷
质量(u) 中子 mn 1.00866492u 质子 m p 1.00727646u
电子 me (1 / 1836)u
电荷(e) 0
+1 -1
1u 1.660538731024 g 1e 1.6021764621019C
原子核的大小(P8)
原子核的半径,根据测量方法:核力半径和电
具有一定数目的中子和质子以及特定能态的一种 原子核或原子称为核素。
A Z
X
N
C 12 66
12 6
C
12 C
核子数、中子数、质子数和能态只要有一个不同,
就是不同的核素。
20886Tl
90 38
Sr
208 82
Pb
Y 91
39
两种核素,A同,Z、N不同。 两种核素,N同,A、Z不同。
60Co 58Co
Z X 统称为核子,数目以A表示,A称为核子数或
质量数,核中质子数记为Z,中子数记为N。 常用如下形式表示一个原子核:
X 原子序数 A ZN
实际上核素符号X和质子数Z具有唯一、确定的关 系 ,所以用符号X足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核素。
1原子结构模型
1)汤姆逊模型 1903年,汤姆逊提出模型:原子是一个半径 大约为10-10米的球体,正电荷均匀地分布于 整个球体,电子则稀疏地嵌在球体中。 同年,长冈半太郎认为正负电子不可能相互 渗透,提出了电子均匀地分布在一个环上,环 中心是一个具有大质量的带正电的球,被他称 为“土星型模型”结构。
• 质量和能量都是物质同时具有的两个属 性,任何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必须与一 定的能量相联系
•2
• 一个原子质量单位相联系的静止质量相 应的能量为 931.494013
图1-4 比结合能曲线
• 获得能量:
• 一是重核裂变,即一个重核分裂成 两个中等质量的核,人们依靠重核 裂变的原理制造出原子反应堆与原 子弹
4 / 3R3
3
4r03
~ 1038
/ cm3
代入: mN 1.66 1024 g
得:
N nmN ~ 1.66108 t / cm3
结论:原子核密度为常数,且非常大。
原子的壳层结构 P2
• 原子核核外电子又常称为轨道电层称为K层,在它外面 依次为L壳层,M壳层,N壳层,O壳层等 等。每个壳层最多可容纳2n2个电子,以 K壳层而言,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L壳层 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M壳层为18个电 子,…
荷分布半径。它们结果相近,均与 A1/3 成正
比。
R r0 A1 3
电荷半径: R 1.20 0.30A1 3 fm
核力半径: R 1.40 0.10A1 3 fm
重要结论: 原子核半径近似正比于A1/3,原 子核体积近似正比于A。
V
4 R3
3
4 3
r03
A
A
原子核的密度P8:
N
A V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