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变化及规律(好)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基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

2-5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5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概念比较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之分。

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的组成是指纯净物中所含有的元素。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2.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3.同素异形体4.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1)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2)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无机化合物⎩⎪⎪⎪⎪⎪⎨⎪⎪⎪⎪⎪⎧ 氢化物:HCl 、H 2S 、H 2O 、NH 3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等酸性氧化物:CO 2、P 2O 5等两性氧化物:Al 2O 3等过氧化物:Na 2O 2、H 2O 2等酸⎩⎪⎪⎨⎪⎪⎧按电离出的H +数⎩⎪⎨⎪⎧一元酸:HCl 、HNO 3等二元酸:H 2SO 4、H 2S 等三元酸:H 3PO 4等按酸根是否含氧⎩⎪⎨⎪⎧ 无氧酸:HCl 、H 2S 等含氧酸:HClO 4、H 2SO 4等按酸性强弱⎩⎪⎨⎪⎧ 强酸:HCl 、H 2SO 4、HNO 3等弱酸:CH 3COOH 、HF 等按有无挥发性⎩⎪⎨⎪⎧ 挥发性酸:HNO 3、HCl 等难挥发性酸:H 2SO 4、H 3PO 4等无机化合物⎩⎪⎪⎨⎪⎪⎧碱⎩⎨⎧按水溶性⎩⎪⎨⎪⎧ 可溶性碱:NaOH 、KOH 、Ba (OH )2等难溶性碱:Mg (OH )2、Cu (OH )2等按碱性强弱⎩⎪⎨⎪⎧ 强碱:NaOH 、Ba (OH )2、KOH 等弱碱:NH 3·H 2O 等盐⎩⎪⎨⎪⎧正盐:BaSO 4、KNO 3、NaCl 等酸式盐:NaHCO 3、KHSO 4等碱式盐:Cu 2(OH )2CO 3等复盐:KAl (SO 4)2·12H 2O 等深度思考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2)Na 、NaCl 、SiO 2、H 2SO 4都称为分子式( ) (3)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 (4)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5)胆矾(CuSO 4·5H 2O)、明矾[KAl(SO 4)2·12H 2O]属于混合物( ) (6)由NaH 2PO 2是正盐知H 3PO 2是一元酸( )2.(1)能电离出H +的都是酸吗?能电离出OH -的都是碱吗? (2)盐必须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共同组成吗?答案 (1)能电离出H +的不一定都是酸,如NaHSO 4,只有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才是酸;能电离出OH -的不一定都是碱,如Cu 2(OH)2CO 3,只有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才是碱。

高中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课时4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考必备·清单】1.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2)理解几组概念名称含义原子、分子和离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③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单质和化合物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名师点拨]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和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

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简单分类法(1)树状分类法①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名师点拨]酸、碱、盐、氧化物的含义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分为强酸与弱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分为强碱与弱碱、可溶性碱与难溶性碱等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分为可溶性盐与难溶性盐,酸式盐、碱式盐与正盐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等②树状分类法在无机物分类中的应用(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名师点拨]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变化及规律好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变化及规律好



含量分类 常见金属 Fe、Al、Cu 稀有金属 Zr 、Nb 、Mo
非金属 由分子构成:H2、Cl2、P4、O3
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晶体硅
稀有气体单

均为单原子分子
第十六页
返回
无机物的分类
无机物
氧化物 氢化物

碱 盐
第十七页
返回
氧化物的分类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A)苏打、小苏打
(B)胆矾、绿矾
(C)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
(D)纯碱、烧碱
答案: (C)
第三十一页
综合练习 3.
(全国高考题) 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物
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
如图,它属于(

(A)高分子化合物
(B)烃
(C)无机物 (D)有机物
S HC
S CH
CC
HC S
CH S
答案: (D)
第三十二页
综合练习 4.
(全国高考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
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答案: (A、D)
第三十三页
答案: (D)
第十三页
二、物质的分类
(分类的依据: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混合物
一、物质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电解质、非电解质
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第十四页
练习
第十五页
单质的分类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二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二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物质基本单位:原子和分子-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无电荷。

-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可以是相同种类的原子或不同种类的原子。

2.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单一种类的物质组成,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组成和性质可变化。

3.纯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其他物质。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可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元素。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1.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 化学性质是物质通过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物质组成改变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如相态的转变、形状的改变等。

- 化学变化是物质通过与其他物质反应而导致的物质组成改变的变化,如燃烧、腐蚀等。

三、元素与化合物1.化学符号和化学式- 元素通过化学符号表示,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

- 化合物通过化学式表示,如水的化学式是H2O,表示其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2.元素的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分组有: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等。

3.元素的周期性- 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

- 共价化合物是由通过共用电子而形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

四、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1.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组成和反应过程。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变化及规律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变化及规律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答案: (A、D)
综合练习 5.
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 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的进展,因此这 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奖。下列关 于NO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N的物质氧化的产物 (B)NO不是亚硝酸酐 (C)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N的物质还原的产物 (D)NO是红棕色气体
四“同”的比较
相同点
同位素
质子数
同素异形体
元素
同系物
结构相似
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
不同点 对象
物理性质
中子数 原子
组成和结构 单质
分子组成 有机物
分子结构 有机物
不同
不同
不同
不同
化学性质 近相同
相似
相似
相似/不同
实例
H、D、T 红磷、白磷
烷烃
C2H4O2
专项练习——四“同”辨析
当今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的C-60,它 可以看成是金刚石的 (A)同素异形体 (B)同位素 (C)同分异构体 (D)同系物
金属
有色金属 (其它金属)
密度分类
轻金属 Na、Mg、Al 重金属 Cu、Hg、Pb

含量分类 常见金属 Fe、Al、Cu

稀有金属 Zr 、Nb 、Mo
非金属 由 由分原子子构直成接:构成H2:、金Cl刚2、石P4、、晶O3体硅
稀有气体单质 均为单原子分子
无机物的分类
无机物
氧化物 氢化物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组成1. 原子- 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原子量的计量单位是原子质量单位(amu)2. 元素- 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目前已知约118种元素3. 化合物- 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符合固定的化学式4. 混合物- 不同元素或化合物的物质的物理混合- 组成部分可以根据需要变化- 可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二、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 描述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的性质- 如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2. 化学性质- 描述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性质- 如燃烧性、反应活性、腐蚀性等3. 密度-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单位通常为克/立方厘米(g/cm³)或千克/立方米(kg/m³) 4. 熔点与沸点- 熔点: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的温度- 沸点: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的温度5. 反应活性- 描述物质与其他物质反应的能力- 反应活性高的物质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6. 溶解性- 物质在特定温度下与溶剂的可溶性- 可溶性物质与溶剂会形成溶液7. 电导率- 物质在溶液中传导电流的能力- 金属和电解质溶液具有较高的导电性8. 酸碱性- 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液中带有酸性或碱性特性 - 酸性溶液含有过量的氢离子(H+)- 碱性溶液含有过量的氢氧根离子(OH-)三、物质的分类1. 金属-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 - 大部分为固态- 常见金属有铁、铜、铝等2. 非金属- 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 包括气体、固体和液体- 常见非金属有氧气、氮气、碳等3. 金属类似物- 具有金属性质但不属于金属元素的物质- 如银镉合金、水银等4. 化合物- 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而成- 可以是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5. 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 可以是均质混合物或非均质混合物综上所述,物质的组成与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物质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物质的基本组成与性质变化

物质的基本组成与性质变化

物质的基本组成与性质变化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和物体之间相互转化的基本实体。

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分解,形成多种物质的性质变化和转化。

一、物质的基本组成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最小的化学物质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无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通过中子和质子的核心组成原子核,电子则绕原子核运动。

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数量的质子和中子,因此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原子通过化学键形成分子。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链接在一起形成更复杂的化学物质。

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质子和电子的转移形成的,金属键是通过金属原子间电子互相流动形成的。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物质的宏观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熔点、沸点、密度、溶解度等。

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之间的强度和形式不同,导致相应的物质性质也不同。

例如,离子键比较强,导致离子化合物在常温下多为固态;共价键较弱,导致共价化合物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

二、物质的性质变化物质的性质变化是物质组分和组成之间的变化过程。

根据物质的性质变化类型,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变化和化学性质变化。

物理性质变化是物质组分和组成发生改变,但不会改变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变化包括熔化、冻结、沸腾、升华、溶解等。

这些变化通常涉及物质的相态变化,即从一个相态转变为另一个相态,例如固体转变为液体、气体转变为液体等。

这些变化发生时,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力发生变化,但分子本身不发生任何改变。

化学性质变化是物质组分和组成发生改变,导致物质的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常见的化学性质变化包括燃烧、酸碱中和、氧化还原、水解等。

这些变化是由于物质的化学反应导致的,即原子之间的结构和组成发生改变。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的键被断裂,重新组合形成新的键,导致物质性质发生全面的改变。

性质变化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精品讲练析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一样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一样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基〞、“根〞、“碳正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响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2)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根本粒子。

(3)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4)原子的概念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从哲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说。

目前人类对原子构造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入。

注意:化学反响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原子与元素的联系与区别★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离子的种类:②离子的生成途径:③存在离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NaCl、CaC2、C17H35COONa;电解质溶液中:盐酸、稀硫酸等;金属晶体中:钠、铁、铜等。

注意:在金属晶体中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

分子、原子、离子均是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是参加化学反响的根本单元,是化学研究的微观对象。

★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完整理解分子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子是一种粒子,它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

如:水、氧气、干冰、蔗糖等就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

②分子有质量,其数量级约为10—26kg。

③分子间有间隔,并不断运动着。

④同种分子的性质一样,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⑤每个分子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的假设干原子按一定方式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⑥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把分子分成⑦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此作用称作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它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

★“基〞、“根〞、“碳正离子〞“基〞是指分子中除去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以后剩下的原子团(也可能是单个原子),它是电中性的,通常不能稳定存在,如—NO2硝基、—CH3甲基、—SO3H磺酸基等(注意磺酸基不能写成—HSO3)。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考点归类解析和规律总结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考点归类解析和规律总结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考点归类解析和规律总结作者:张宝如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9年第08期[摘; ;要]“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是高考化学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涉及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类别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分散系与胶体等内容。

结合典型例题对“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进行解析、考点归类及规律总结,可有效提升学生对该内容的复习效率。

[关键词]物质;组成;分类;性质[中图分类号]; ;G633.8;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3-0056-03“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是高考化学的重要考点之一,难度不大,本应是高考的送分题,但学生却经常出错,非常可惜。

现结合典型例题对这部分的重要考点做如下解析及规律总结,以期提升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复习效率。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例1】下列物質中:①冰水混合物、②水煤气、③铝热剂、④普通玻璃、⑤水玻璃、⑥有机玻璃、⑦漂白粉、⑧盐酸、⑨硫酸、⑩一水合氨、⑪花生油、⑫福尔马林、⑬密封保存的NO2气体、⑭CuSO4·5H2O、⑮液氯、⑯氯水、⑰TNT、⑱分子式为C4H10的烃、⑲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一定为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一定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可能为纯净物,也可能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熟悉常见物质的组成,再根据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定义进行判断。

①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是纯净物;②水煤气的主要成分为CO和H2,是混合物;③铝热剂是指发生铝热反应的铝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④普通玻璃主要含有硅酸钠、硅酸钙、二氧化硅,是混合物;⑤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⑥有机玻璃属于聚合物,是混合物;⑦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是混合物;⑧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⑨硫酸是纯净物,而稀硫酸、浓硫酸属于混合物;⑩一水合氨是纯净物,要注意与氨水的区别;⑪花生油属于油脂,是混合物;⑫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是混合物;⑬密封保存的NO2气体会部分转化成N2O4,是混合物;⑭CuSO4·5H2O是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⑮液氯是氯单质的液态形式,是纯净物;⑯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⑰TNT是三硝基甲苯,是纯净物;⑱分子式为C4H10的烃,有同分异构体,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⑲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只有甲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物质的组成 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组成 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一、物质的组成:宏观组成: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的,如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微观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一般来说,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等3、酸酐一般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对应的酸,但SiO2、Mn2O7不能与水直接反应。

4、一种酸酐可以对应多种酸,如HPO3和H3PO4的酸酐均为P2O5。

三、分散系1.分散系(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混合体系。

(2)组成: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

(3)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 之间的分散系。

(2)特征:均一、稳定,(填“能”或“不能”)透过滤纸,(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

(3)性质:①丁达尔现象:“光柱”形成——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物理方法。

②布朗运动:胶体颗粒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③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中向电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胶体带电规律:A、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带正电(吸附阴离子);B、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胶体微粒带负电(吸附阳离子,故一般不宜在水田施用硝态氮肥)。

④胶体的凝聚: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使胶粒聚集形成较大颗粒的沉淀而从分散剂中析出的现象。

(此外加热、将两种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混合也可使其凝聚)实例:①MgCl2用于止血;②豆浆里加盐卤(MgCl2·6H2O)或石膏(CaSO4·2H2O)溶液使之凝聚成豆腐;③水泥里加石膏能调节水泥浆的硬化速率;④在江河与海的交汇处形成的沙洲;⑤用明矾、氯化铁等净水;⑥不同种类的墨水混合使用时有沉淀产生,使墨水失效。

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与变化是化学领域中的基础知识,它涉及了物质的本质、性质以及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总结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的相关知识点。

一、物质的本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它可以被分为两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1. 纯物质:指由同种类的基本粒子组成的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氧气(O2)、金属铁(Fe)等。

元素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分解的基本单位。

-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化合物是化学反应中可分解的基本单位。

2.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纯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化学组成比例。

例如空气、土壤等。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分为两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指物质的固有性质,不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

例如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

2. 化学性质: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可以导致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

例如燃烧、腐败、酸碱中和等。

三、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指物质在改变条件下发生的形态或状态的变化,不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

例如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汽化等。

2. 化学变化: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导致化学组成发生变化的过程。

例如金属的锈蚀、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等。

四、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主要由原子、分子和离子构成。

1.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原子序数。

2.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原子以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粒子,是化合物的构成单位。

分子可以是单质(例如氧气)或化合物(例如水)。

3. 离子:是由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正离子带正电荷,负离子带负电荷。

离子通过离子键连接在一起形成晶体。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知识点归纳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知识点归纳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知识点归纳来源:知识文库、新导航教育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点贯穿整个中学化学,高考试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新物质产生过程为栽体,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运用化学视角观察社会的敏锐程度。

复习中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多对比,要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同位素、核素、同素异形体(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所有核电荷数为1的原子都称作氢原子,总称为氢元素。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110余种元素。

(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位”是指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

同位素的特征是原子序数相同而质量数不同。

大多数元素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的同位素。

①同位素的实例H有三种同位素:O有三种同位素:C有三种同位素:Sn有十种同位素:U有二种同位素:目前已知的同位素达数千种。

②同位素的稳定性③同位素的性质a.天然同位素有稳定的百分组成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同种元素的同位素)④同位素的应用用作相对原子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标准示踪原子:用测岩石的年龄放射治疗,如等核能,如等(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即质子数、中子数不完全相同的一种原子就称为一种核素。

例如:都各自独立称为核素,即10种核素(但属于4种元素)注意: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

(4)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

如(氧气)和(臭氧),红磷(P)和白磷(),金刚石和石墨等。

①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②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结构不同或组成不同。

③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如:2、原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②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基本粒子。

初中化学物质的性质知识点汇总

初中化学物质的性质知识点汇总

初中化学物质的性质知识点汇总化学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涉及到许多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物质性质知识点。

下面将对化学物质的性质进行汇总,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具有唯一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而化合物是不同种类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2.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本质的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性质来区分和判断不同的物质。

3.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的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新物质、能否被氧化剂氧化、能否被还原剂还原等。

通过分析和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并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组成。

4. 酸、碱和盐酸、碱和盐是常见物质的重要分类。

酸具有酸味、酸性和可以与碱中和的性质。

碱具有苦味、碱性和可以与酸中和的性质。

酸和碱可以通过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盐是一种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

常见的酸包括硫酸、盐酸等,常见的碱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常见的盐包括氯化钠、硝酸钾等。

5.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和非金属是重要的物质分类。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常见的金属包括铁、铜、锌等。

非金属则通常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见的非金属包括氢、氧、氮等。

金属和非金属常常通过离子键、共价键等方式组成化合物。

6. 溶解度和溶液浓度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固体溶解于溶液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量。

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验和计算来确定。

溶液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常见的溶液浓度单位包括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一、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组成。

2.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化合物根据组成元素的类别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5.物质的结构:物质内部粒子之间的排列和空间构型。

6.物质的能量:物质具有的能量,包括热能、化学能、电能等。

二、化学反应与变化规律1.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一种或多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的过程。

2.化学变化的实质:反应物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加和反应、消除反应等。

4.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5.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出现的量。

6.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固体表面积等。

7.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压强等。

8.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9.热力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熵增定律。

10.化学反应的限度: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三、物质的制备与应用1.物质的制备: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方法制得所需物质的过程。

2.物质的应用:物质在生产、生活、科研等方面的应用。

3.化学工艺:物质的制备方法和技术。

4.物质的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用途。

四、物质的检验与鉴别1.物质的检验: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方法确定物质的存在。

2.物质的鉴别: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用化学反应或物理方法区分物质。

3.化学试剂:用于检验和鉴别物质的化学物质。

4.分析方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滴定分析等。

五、物质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1.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前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前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前五单元知识点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九年级化学前五单元主要介绍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按照知识点的顺序,详细介绍每个知识点的内容。

1.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指组成物体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东西。

根据其性质和组成的不同,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进一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金属铁、非金属硫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按照固定的化学比例组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通过观察和测量可以得到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

3.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情况下,发生形态、状态、位置等方面的变化,如物质的凝固、溶解、汽化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产生新的物质,并 begingroup改变其化学组成和性质的变化,如铁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铁锈等。

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原子的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观粒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中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电子的质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 元素和元素周期表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可以通过元素周期表进行分类和归纳。

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将元素排列在一起,便于对元素的性质和规律进行研究。

3. 原子的化学键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形成化合物。

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如氯化钠的Na+和Cl-离子;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电子的共享形成的化学键,如氢气中的H-H键;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海”形成的化学键,如金属铁中的铁原子。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了解物质的种类与特性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了解物质的种类与特性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关联
物理性质:物质在物理变化时的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沸点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时的性质,如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燃烧性等
关联: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物理性质的变化往往伴随着化学性质的变化 举例: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无色、无味、透明等,化学性质包括可溶于水、能与某些物质反应 生成氢气和氧气等。当水蒸发时,其物理性质发生变化,但化学性质不变。
影响因素: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应用:根据物质的反应活性与不活性,可以预测化学反应的进行方向和速度,以及选择 合适的反应条件。
05
物质的应用
在生产中的应用
物质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如钢铁、塑料、橡胶等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物质在农业中的应用:如化肥、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物质在医药中的应用:如药物、疫苗等在医疗中的应用 物质在环保中的应用:如污水处理、废气处理等在环保中的应用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物质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吸 收、分解、转化污染物
实例:活性炭在空气净化中的 应用
实例:纳米材料在水处理中的 应用
实例:生物降解塑料在垃圾处 理中的应用
THANK YOU
汇报人:XX
无毒物质:对人体健康无害,如水、氧气等
鉴别方法:通过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等方法进行鉴别
处理方法:对于有毒物质,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隔离、中和、焚烧等,以减少其对人 体和环境的危害。
反应活性与不活性
反应活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活性,如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
不活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不活性,如惰性气体、稀有气体等
混合物: 由两种或 两种以上 的物质组 成,没有 固定的组 成和性质
单质:由 一种元素 组成的物 质,有固 定的组成 和性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关于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进行总结,希望对化学的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氢(H)、氧(O)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

物质的组成还可以根据物质的形态进行分类。

常见的物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可流动,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气态物质具有可压缩性和可流动性,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判断,而不改变物质的组成。

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会导致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物质的性质还可以根据其可溶性进行分类。

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混合过程。

可溶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溶解于某种溶剂中。

常见的可溶性规律包括“相似相溶原则”和“亲水性和疏水性原则”。

三、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分类,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其化学式和结构进行分类,如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可溶性,可以将物质分为溶液、悬浮液和胶体。

溶液是由溶质溶解于溶剂中而形成的均匀透明的混合物,如盐水、糖水等。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物质各有不同,那么这些物质是如何分类的呢?它们有哪些性质和变化呢?下面我们来一起探索一下初中化学中关于物质分类及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知识。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由不同种类的元素以及元素的组合构成的。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1. 纯物质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纯物质可以进一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单质,如金属铁、非金属硫等。

(2)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种不同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称为化合物,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2.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可以进一步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

(1)均质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经过充分混合后,组成的物质在各处的成分和性质都是相同的,如盐水、空气等。

(2)非均质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构成,其组成物质在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比例,如沙与石子的混合物、霜淇淋等。

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本身所固有具有的特点和特性,而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或性质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或性质的过程。

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

例如,颜色、味道、密度、导电性等都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例如,与氧气反应产生燃烧、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等都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1)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环境条件下,其物理性质发生改变,但物质的化学性质并未发生变化的过程。

例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都是物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合态
宏观
阳离子 离子 阴离子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核外电子
小分子 分子
高分子
微观
1、分子、离子、原子比较
定义
共性
构成物质晶 体类型
组成物质的类别 与代表物
分子 保持物质 ——阿 化学性质 佛加德 的一种微
罗粒
原子
——道 尔顿
化学变 化中的 最小微 粒
带电的 离子 原子或
原子团
1. 均可直接 构成物质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 性质、变化
考纲解读
(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 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
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
(氢显+1价) 少数为液态 (如H2O)
金属氢化物 ——常为固态 (氢显-1价) (如NaH、CaH2)
返回
酸的分类
按是否含氧:含氧酸、无氧酸 按提供氢离子数目:一元酸、二元酸……
酸 按强弱:强酸、中强酸、弱酸
按酸根有无还原性:还原性酸、非还原性酸 按酸根有无氧化性:氧化性酸、非氧化性酸 按挥发性:挥发性酸、高沸点酸 按溶解性:可溶性酸、难溶性酸
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7)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的表示方法。 (8)掌握分散系、胶体及其性质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变化及规律
一、物质的组成 二、物质的分类 三、物质的性质 四、物质的变化
五、胶体及其性质
一、物质的组成
游离态
单质
组成
构成
元素
物质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电解质、非电解质 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练习
单质的分类
冶金分类 黑色金属 Fe、Cr、Mn
金属
有色金属 其它金属
密度分类
轻金属 Na、Mg、Al 重金属 Cu、Hg、Pb

含量分类 常见金属 Fe、Al、Cu

稀有金属 Zr 、Nb 、Mo
非金属 由分子构成:H2、Cl2、P4、O3 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晶体硅
C
2、元素
(1)元素 (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 (2)核素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3)同位素 (同种元素不同原子的互称)
➢ 自然界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C、H、O、 Cl)
➢ 天然存在的元素里,各种同位素所占原子个 数比为一定值。
➢ 辨析:四“同”的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 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返回
常见的混合物有:
1、含有多种成分的物质:汽油(馏分)、石蜡、食醋、 福尔马林、盐酸、油脂、铝热剂、玻璃、 碱石灰、漂 白粉、普钙(过磷酸钙)、NO2;空气、溶液,石油、 煤、,天然油脂, 合金、矿石、阳极泥、平衡混合物, 氯水、氨水
2、没有固定组成的物质(聚合物)淀粉、纤维素、橡 胶、聚乙烯、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
2. 质量甚微, 体积极小, 微粒间存在 空隙。
3. 处于永恒 的运动之中
4. 既论种类, 又讲个数
5. 均是微观 概念。
分子 晶体
原子 晶体
离子 晶体
N2、H2、O3、P4 He、Ne H2S、SO2 H2SO4 、 有机物
单 质—— 金刚石、 晶体硅
化合物——
SiC、 SiO2
NaCl、K2CO3 、NaAc、 NaOH、KOH Na2O 、Na2O2
3、同素异形体混和: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4、同分异构体,但未指明具体结构的物质, 如二甲苯。
混合物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熔沸点
常见的纯净物有:
1、只含一种成份的物质 2、结晶水合物 3、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
如冰和水混和 4、同位素的混合体,如水和重水
练习
专项练习——纯净物和混合物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当今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的C-60, 它可以看成是金刚石的 (A)同素异形体 (B)同位素 (C)同分异构体 (D)同系物 答案: (A)
返回
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
➢ 地壳中( m% ):
O > Si > Al > Fe
➢ 空气中( m% 或 v%) : N2 > O2
➢ 生物体中( m% ) : 大量元素:C、H、O、N、P、S、K、 Ca、Mg等 微量元素:铜、铁、锌、 硒、氟、 氯、碘、钼、锰、钴等
3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 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 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来看,
你认为这3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只有③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答案: (D)
二、物质的分类
(分类的依据: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一、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巩固练习——物质的组成 1.
(全国高考题)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 的是( )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C、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组成 2.
(全国高考题)道尔顿原子学说中,包含下述
返回
碱的分类
按强弱 碱 按溶解性
按提供OH- 的数目
返回
盐的分类
正盐
酸式盐 NaHCO3 KHSO4 盐 碱式盐 Cu2(OH)2CO3 Mg(OH)Cl
复盐 KAl(SO4)2·12H2O
(NH4)2Fe(SO4)2 ·6H2O
络盐 Na3AlF6 [Ag(NH3)2]Cl
K3[Fe(SCN)6] 六硫氰合铁(Ⅲ) 酸钾
➢ 记忆:元素在自然界的含量
四“同”的比较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相同点
质子数
元素
同系物
结构相似
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
不同点 中子数 组成和结构 分子组成 分子结构
对象
原子
单质
有机物
有机物
物理性质
不同
不同
不同
不同
化学性质
近相同
相似
相似
相似/不同
实例
H、D、T
红磷、白磷
烷烃
C2H4O2 练习
专项练习——四“同”辨析
1、镁元素质量分数为 60%的MgO样品
稀有气体
单质
均为单原子分子
返回
无机物的分类
无机物
氧化物 氢化物
酸 碱 盐
返回
氧化物的分类
氧化物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成盐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NO、CO) 过氧化物 特殊氧化物 Fe3O4、Pb3O4
返回
氢化物
氢化物的分类
常温时: 大多数为气态 非金属氢化物 (如HCl、NH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