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换热与准则数

合集下载

对流换热计算式

对流换热计算式

关系式返回到上一层以下汇总了工程中最常见的几类对流换热问题的对流换热计算关系式,适用边界条件,已定准则的适用范围,特征尺寸与定性温度的选取方法。

一、掠过平板的强迫对流换热应注意区分层流和湍流两种流态 ( 一般忽略过渡流段 ) ,恒壁温与恒热流两种典型的边界条件,以及局部 Nu 数和平均 Nu 数。

沿平板强迫对流换热准则数关联式汇总注意:定性温度为边界层的平均温度,即。

二、管内强迫对流换热(1) 流动状况不同于外部流动的情形,无论层流或者湍流都存在流动入口段和充分发展段,两者的长度差别很大。

计算管内流动和换热时,速度必须取为截面平均速度。

(2) 换热状况管内热边界层也同样存在入口段和充分发展段,只有在流体的 Pr 数大致等于 1 的时候,两个边界层的入口段才重合。

理解并准确把握两种典型边界条件 ( 恒壁温与恒热流 ) 下流体截面平均温度的沿程变化规律,对管内对流换热计算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3) 准则数方程式要注意区分不同关联式所针对的边界条件,因为层流对边界条件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湍流时。

还需要特别指出,绝大多数管内对流换热计算式 5f 对工程上的光滑管,如果遇到粗糙管,使用类比率关系式效果可能更好。

下表汇总了不同流态和边界条件下管内强迫对流换热计算最常用的一些准则数关联式。

(4) 非圆截面管道仅湍流可以用当量直径的概念处理非圆截面管道的对流换热问题。

层流时即使用当量直径的概念也无法将不同截面形状管道换热的计算式全部统一。

常热流层流,充分发展段,常壁温层流,充分发展段,充-充分发展段,气体,-充分发展段,液体,;紊流,充分发展段,紊流,粗糙管紊流,粗糙管三、绕流圆柱体的强迫对流换热流体绕圆柱体流动时,流动边界层与掠过平板时有很大的不同出现脱体流动和沿程局部 Nu 数发生大幅度升降变化的根本原因。

横掠单根圆管的对流换热计算式还被扩展到非圆管的情形。

关联式:定性温度为主流温度,定型尺寸为管外径,速度取管外流速最大值。

biot 准则用于某个热物体的对流散热过程求解

biot 准则用于某个热物体的对流散热过程求解

biot 准则用于某个热物体的对流散热过程求解一、引言热传导、对流和辐射是热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

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对流往往是最重要的传热方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使用biot准则求解某个热物体的对流散热过程。

二、什么是biot准则biot准则描述了一个物体的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之间的关系,它是用于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可以被视为无限大的重要指标。

当一个物体足够大时,它的表面温度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但内部温度不会受到影响。

因此,当物体足够大时,其内部和外部温度可以分别视为常数。

三、biot准则的公式biot准则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表示:Bi = hL/k其中,Bi表示biot数;h表示对流换热系数;L表示特征长度(例如球形物体的直径);k表示材料导热系数。

四、如何使用biot准则求解1. 确定特征长度:首先需要确定要计算的物体的特征长度。

例如,如果要计算球形物体的散热情况,则特征长度为球的直径。

2. 确定材料导热系数:根据需要计算的物体的材料确定材料导热系数。

例如,对于金属球体,可以使用金属的导热系数。

3. 确定对流换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是指物体表面和周围环境之间传递热量的速率。

这个值通常需要通过实验来测量。

如果没有实验数据可用,则可以使用经验公式来估算对流换热系数。

4. 计算biot数:使用上述公式计算biot数。

如果biot数小于0.1,则可以认为物体足够大,内部温度可以视为常数;如果biot数大于10,则可以认为物体太小,内部和外部温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5. 解决问题:根据biot准则得出的结论,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一个足够大的物体中,内部温度可以视为常数,因此可以使用稳态传热方程来求解散热问题;如果物体太小,则需要考虑内部和外部温度之间的差异,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问题。

五、案例分析现在我们以一个球形金属物体为例来说明如何使用biot准则求解对流散热问题。

1. 确定特征长度:球的直径为0.1m。

第五章 对流换热概述

第五章 对流换热概述
在y方向上导入的净热量:
在x方向上流入的净热量
2t 2 dxdy y
u t ucptdy c p u dx t dx dy x x u t u t ucp tdy c p dy ut tdx udx dxdx x x x x u t u t c p t dxdy c p u dxdy c p dxdxdy x x x x
二、对流传热的基本公式 ( h 的确定方式)
q ht
W m2 Leabharlann qA hAt无滑移边界条件
W
t A y
y 0
令上两式相等则有
t Ah t A y
t h t y
y 0

y 0
§5-2
一、假设条件
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学描述
为简化分析,对于常见影响对流换热问题的主要因素,做如 下假设: (1) 流动是二维的; (2) 流体为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 (3) 流体物性为常数,无内热源; (4) 流速不高,忽略粘性耗散(摩擦损失) ; (5) 流体为连续性介质
v ~ 01 y
导数的数量级由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数量级确定,所以
u ~ 01 x
a~02 的数量级为1,

这样可以对微分方程组进行简化(数量级一致)
u v 0 x y
1 1

2u 2u u u p u v 2 x y x x y 2
§5-3 边界层分析及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一.边界层的概念
1. 流动(速度)边界层: 靠近壁面处流体速度发生显著变化的薄层 边界层的厚度(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达到主流速度的99%处至固体壁面的垂直距离

对流换热与准则数

对流换热与准则数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部分一、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对流换热影响因素;边界层理论及分析;理论分析法(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边界层微分方程组);动量与热量的类比;相似理论;外掠平板强制对流换热基本特点。

1、由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知,该式中没有出现流速,有人因此得出结论:表面传热系数h与流体速度场无关。

试判断这种说法的正确性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在描述流动的能量微分方程中,对流项含有流体速度,即要获得流体的温度场,必须先获得其速度场,“流动与换热密不可分”。

因此表面传热系数必与流体速度场有关。

2、在流体温度边界层中,何处温度梯度的绝对值最大为什么有人说对一定表面传热温差的同种流体,可以用贴壁处温度梯度绝对值的大小来判断表面传热系数h的大小,你认为对吗答:在温度边界层中,贴壁处流体温度梯度的绝对值最大,因为壁面与流体间的热量交换都要通过贴壁处不动的薄流体层,因而这里换热最剧烈。

由对流换热微分方程,对一定表面传热温差的同种流体λ与△t均保持为常数,因而可用绝对值的大小来判断表面传热系数h的大小。

3、简述边界层理论的基本论点。

答:边界层厚度δ、δt与壁的尺寸l相比是极小值;边界层内壁面速度梯度及温度梯度最大;边界层流动状态分为层流与紊流,而紊流边界层内,紧贴壁面处仍将是层流,称为层流底层;流场可以划分为两个区:边界层区(粘滞力起作用)和主流区,温度同样场可以划分为两个区:边界层区(存在温差)和主流区(等温区域);对流换热热阻主要集中在热边界层区域的导热热阻。

层流边界层的热阻为整个边界层的导热热阻。

紊流边界层的热阻为层流底层的导热热阻。

4、试引用边界层概念来分析并说明流体的导热系数、粘度对对流换热过程的影响。

答:依据对流换热热阻主要集中在热边界层区域的导热热阻。

层流边界层的热阻为整个边界层的导热热阻。

紊流边界层的热阻为层流底层的导热热阻。

导热系数越大,将使边界层导热热阻越小,对流换热强度越大;粘度越大,边界层(层流边界层或紊流边界层的层流底层)厚度越大,将使边界层导热热阻越大,对流换热强度越小。

传热学第六章对流换热

传热学第六章对流换热

6个未知量::速度 u、v、w;温度 t;压力 p;对流 换热系数h
6个方程:换热微分方程式、能量微分方程、x、y、z 三个方向动量微分方程、连续性微分方程
1 能量微分方程 微元体的能量守恒: ——描述流体温度场 假设:(1)流体的热物性均为常量,流体不做功 (2)无化学反应等内热源 由导热进入微元体的热量Q1 +由对流进入微元 体的热量Q2 = 微元体中流体的焓增H
2t 2t 2t 微元体导热热量:Q1 x 2 y 2 z 2 dxdydzd
微元体对流换热收支情况:
在d时间内, 由 x处的截面热对流进入微元体的热量为
' Qx c tudydzd
在d时间内, 由 x dx处的截面热对流流出微元体的热量为
由连续性方程知此项为0
t t t Q2 c u v w dxdydzd x y z
在d时间内, 微元体中流体 温度改变了(t / ) d , 其焓增为
t H c dxdydzd
能量微分方程
t t t t 2t 2t 2t u v w 2+ 2 2 x y z c x y z
boundary layer)
由于粘性作用,流体流速在靠近壁面 处随离壁面的距离的减小而逐渐降低; 在贴壁处被滞止,处于无滑移状态。
流场可以划分为两个区:边界层区与主流区 边界层区:流体的粘性作用起主导作用
主流区:速度梯度为0,τ=0;可视为无粘性理想流体

u , 牛顿粘性定律 y
2)热边界层(Thermal boundary layer) 热边界层:当壁面与流体间有温差时,会产生温度梯度很大的 温度边界层 热边界层厚度t (温度边 界层):过余温度(t -tw ) 为来流过余温度(tf - tw ) 的99%处定义为t的外边 界

传热学bi、fo、nu、re、pr、gr准则数的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传热学bi、fo、nu、re、pr、gr准则数的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传热学bi、fo、nu、re、pr、gr准则数的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摘要:一、传热学基本概念介绍二、Bi准则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三、Fo准则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四、Nu准则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五、Re准则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六、Pr准则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七、Gr准则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八、总结正文:传热学是研究物体间热量传递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中Bi、Fo、Nu、Re、Pr、Gr准则数是传热学中重要的无量纲数,它们在描述热传递过程有着重要的应用。

一、Bi准则数(毕托管数):Bi = q/(kA),其中q为热流密度,k为导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

Bi数描述了热流在物体内部分布的均匀性,当Bi数远小于1时,热流在物体内部分布均匀,传热过程可视为稳态;当Bi数远大于1时,热流在物体内部分布不均匀,传热过程趋向于非稳态。

二、Fo准则数(福克数):Fo = Re/(Pr),其中Re为雷诺数,Pr为普朗特数。

Fo数描述了流体流动对传热的影响,当Fo数远小于1时,流体流动对传热的影响较小;当Fo数远大于1时,流体流动对传热的影响较大。

三、Nu准则数(努塞尔数):Nu = q/(kA),其中q为热流密度,k为导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

Nu数描述了热传导过程的特性,当Nu数远小于1时,热传导过程可视为稳态;当Nu数远大于1时,热传导过程趋向于非稳态。

四、Re准则数(雷诺数):Re = ul/(kρ),其中u为流体速度,l为特征长度,k为导热系数,ρ为流体密度。

Re数描述了流体流动的特性,当Re数远小于1时,流体流动呈层流状态;当Re数远大于1时,流体流动呈湍流状态。

五、Pr准则数(普朗特数):Pr = k/(ρcp),其中k为导热系数,ρ为流体密度,cp为流体比热容。

Pr数描述了流体热传导与对流换热的相对重要性,当Pr数远小于1时,热传导作用占主导地位;当Pr数远大于1时,对流换热作用占主导地位。

六、Gr准则数(格拉特数):Gr = q/(kA),其中q为热流密度,k为导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

对流换热

对流换热

第八讲对流换热convection heat transfer§8-1 对流换热基本概念一、对流换热过程:对流:是指物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能量传递方式,必有导热。

对流换热:流体流过一物体表面时对流与导热联合作用的热量传递过程。

牛顿冷却定律Newton’s law of coolingwt ft 如:f w t t t -=∆th q ∆=hAtt Ah qA Φ1∆=∆==为对流传热热阻hA R 1=二、流动边界层1. 流动(速度)边界层:靠近壁面处流体速度发生显著变化的薄层边界层的厚度(boundary layer thickness):达到主流速度的99%处至固体壁面的垂直距离边界层的特点(1) 有层流(laminar flow),紊流(turbulent flow)之分.•分界点Re c=3X105~3X106,一般可取Re c=5X105•在湍流区,贴壁面还有一极薄的层流底层(粘性底层)(2) δ=δ(x) x↑δ(x)↑(3) δ(x) << x δ(L) << L(4) 流场分为: 主流区(undisturbed flow regime)(potential)边界层区(boundary regime)三、换热微分方程无滑移边界条件(傅里叶定律)0=∂∂-=y yt A λΦ变化率贴壁处流体的法向温度式中:→∂∂=0y y t 联立,得与牛顿冷却公式t hA ∆=Φ0=∂∂-=y y t t h ∆λ四、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流动产生的原因:受迫流动,自然对流⏹流体流动情况:层流(Re<2300),紊流(Re>10000)⏹流体的物性:ρ、λ、η等⏹换热面的形状和位臵⏹流体集态的改变§8-2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组1.连续性方程(continuity equation)0=∂∂+∂∂yv x u •2.动量方程(momentum equation)⎪⎪⎭⎫ ⎝⎛∂∂+∂∂+∂∂-=⎪⎪⎭⎫ ⎝⎛∂∂+∂∂+∂∂⎪⎪⎭⎫ ⎝⎛∂∂+∂∂+∂∂-=⎪⎪⎭⎫ ⎝⎛∂∂+∂∂+∂∂22222222y v x v y p F y v v x v u v y u x u x p F y u v x u u u y x ητρητρ惯性力(inertial force)体积力(body force)压力梯度(pressuregradient)粘性力(viscous force)3.能量守恒方程(energy equation)⎪⎪⎭⎫ ⎝⎛∂∂+∂∂=∂∂+∂∂+∂∂2222y t x t a y t v x t u t τ能量变化对流项导热项以此五个量为分析基础。

传热与传质学第十四章 对流传质

传热与传质学第十四章 对流传质

τ=τl-τt
(14-7)
式中τl——层流切应力,即μdu/dy;
τt ——紊流切应力。
引入普朗特混合长度假说可以证明:
t

u'yu'x


l
2

du dy

2

E M
du dy
EM

l2
du dy
紊流动量扩散系数


(

EM
) du dy
q


c
p
(a

EH
当Pr=1(cp=λ /μ )
qs Ts T s u
对于Pr=1的流体来说,层流底层与紊流核心
中的qs/τs是相等的。雷诺类比就可以应用了。
qs
s

c
p
Ts
T u
qs Ts T s u
紊流
qs scp
Ts T u
层流
类比可以得到:
jD
StD=kc/ u∞ = cf/2=jM
(14-13)
jD称为质量传递的j因子 jD = StD=kc/ u∞
在Pr=1和Sc=1的情况下有:
St=StD =jM = cf/2
jH
jD
(二)普朗特类比
普朗特假设紊流流动是由层流底层和紊 流核心组成。
ShL


cf 2
Re Sc
StD=Sh/(Re·Sc)=kc/u
14-4质量、动量和热量传递的类比
一、紊流质扩散系数 紊流流动的特点:脉动和由脉动带来的横向掺混。 紊流中任一点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均是不规则的, 涡流运动引起整个紊流核心的混和,这一过程称 为“涡流扩散”。 时均值:虽然变动,但是始终围绕一个值上下波

传热学第五章对流换热

传热学第五章对流换热
第五章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对流换热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对流换热概说 对流换热的数学描写 对流换热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对流换热边界层积分方程组 相似理论与量纲分析 管内受迫流动 横向外掠圆管的对流换热 自然对流换热及实验关联式
λ ∂t 换热微分方程(描写h的本质,hx = − ∆t ( ∂y ) y =0 dA) 连续性方程(描写流体流动状态,即质量守恒) 动量微分方程(描写流动状态,即动量守恒) 能量微分方程(描写流体中温度场分布)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先作假设: (1)仅考虑二维问题; (2)流体为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稳定流动; (3)常物性,无内热源; (4)忽略由粘性摩擦而产生的耗散热。 以二维坐标系中的微元体为分析对象,根据热力学第一定 律,对于这样一个开口系统,有:
同理:() dτ qm hout − qm hin ≈ ρcp (
y
H y + dy − H y =
∂t ∂v ⋅ v + ⋅ t )dxdydτ ∂y ∂y
(qm h)out − (qm h)in ∴ ∂t ∂t ∂u ∂v = ρ c p (u + v )dxdy + ρ c p t ( + )dxdy ∂x ∂y ∂x ∂y ∂t ∂t = ρ c p (u + v )dxdy (d ) ∂x ∂y
1.流动边界层(Velocity boundary layer )
如果流体为没有粘性流体,流体流过平板时,流速在截 面上一直保持不变。 如果流体为粘性流体,情况会如何呢?我们用一测速仪 来测量壁面附近的速度分布。测量发现在法向方向上, 即y方向上,壁面上速度为零,随着y方向的增加,流速 急剧增加,到达一薄层后,流速接近或等于来流速度, 德国科学家普朗特L.Prandtl研究了这一现象,并且在 1904年第一次提出了边界层的概念。

对流换热与准则数

对流换热与准则数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部分返回一、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对流换热影响因素;边界层理论及分析;理论分析法(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边界层微分方程组);动量与热量的类比;相似理论;外掠平板强制对流换热基本特点。

1、由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知,该式中没有出现流速,有人因此得出结论:表面传热系数h与流体速度场无关。

试判断这种说法的正确性?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在描述流动的能量微分方程中,对流项含有流体速度,即要获得流体的温度场,必须先获得其速度场,“流动与换热密不可分”。

因此表面传热系数必与流体速度场有关。

2、在流体温度边界层中,何处温度梯度的绝对值最大?为什么?有人说对一定表面传热温差的同种流体,可以用贴壁处温度梯度绝对值的大小来判断表面传热系数h的大小,你认为对吗?答:在温度边界层中,贴壁处流体温度梯度的绝对值最大,因为壁面与流体间的热量交换都要通过贴壁处不动的薄流体层,因而这里换热最剧烈。

由对流换热微分方程,对一定表面传热温差的同种流体λ与△t均保持为常数,因而可用绝对值的大小来判断表面传热系数h的大小。

3、简述边界层理论的基本论点。

答:边界层厚度δ、δt与壁的尺寸l相比是极小值;边界层内壁面速度梯度及温度梯度最大;边界层流动状态分为层流与紊流,而紊流边界层内,紧贴壁面处仍将是层流,称为层流底层;流场可以划分为两个区:边界层区(粘滞力起作用)和主流区,温度同样场可以划分为两个区:边界层区(存在温差)和主流区(等温区域);对流换热热阻主要集中在热边界层区域的导热热阻。

层流边界层的热阻为整个边界层的导热热阻。

紊流边界层的热阻为层流底层的导热热阻。

4、试引用边界层概念来分析并说明流体的导热系数、粘度对对流换热过程的影响。

答:依据对流换热热阻主要集中在热边界层区域的导热热阻。

层流边界层的热阻为整个边界层的导热热阻。

紊流边界层的热阻为层流底层的导热热阻。

导热系数越大,将使边界层导热热阻越小,对流换热强度越大;粘度越大,边界层(层流边界层或紊流边界层的层流底层)厚度越大,将使边界层导热热阻越大,对流换热强度越小。

第五章对流传热分析

第五章对流传热分析

第五章对流换热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熟练掌握对流换热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边界层概念及其应用,以及在相似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方法,进一步提出针对具体换热过程的强化传热措施。

5.1 内容提要及要求5.1.1 对流换热概述1.定义及特性对流换热指流体与固体壁直接接触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在对流换热过程中,流体内部的导热与对流同时起作用。

牛顿冷却公式q h(t w t f ) 是计算对流换热量的基本公式,但它仅仅是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h 的定义式。

研究对流换热的目的是揭示表面传热系数与影响对流换热过程相关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能定量计算不同形式对流换热问题的表面传热系数及对流换热量。

2.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1)流动的起因:流体因各部分温度不同而引起密度差异所产生的流动称为自然对流,而流体因外力作用所产生的流动称为受迫对流,通常其表面传热系数较高。

(2)流动的状态:流体在壁面上流动存在着层流和紊流两种流态。

(3)流体的热物理性质:流态的热物性主要指比热容、导热系数、密度、粘度等,它们因种类、温度、压力而变化。

(4)流体的相变:冷凝和沸腾是两种最常见的相变换热。

(5)换热表面几何因素:换热表面的形状、大小、相对位置及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着流体和壁面之间的对流换热。

综上所述,可知表面传热系数是如下参数的函数h f u, t w , t f , , c p , ,,, l这说明表征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量,不同的换热过程可能千差万别。

3.分析求解对流换热问题分析求解对流换热问题的实质是获得流体内的温度分布和速度分布,尤其是近壁处流体内的温度分布和速度分布,因为在对流换热问题中“流动与换热是密不可分”的。

同时,分析求解的前提是给出正确地描述问题的数学模型。

在已知流体内的温度分布后,可按如下的对流换热微分方程获得壁面局部的表面传热系数由上式可有h xtt x yW/(m 2 K)w,x其中为过余温度,h xxyW/(m 2 K)w,x对流换热问题的边界条件有两类,第一类为壁温边界条件,即壁温分布为已知,待求的是流体的壁面法向温度梯度;第二类为热流边界条件,即已知壁面热流密度,待求的是壁温。

第六章 无相变对流换热准则方程式

第六章 无相变对流换热准则方程式

当流体与壁面之间存在较大温差时,希德和泰 特建议采下列公式: Nuf=0.027Ref0.8Prf1/3(μf/μw)0.14 (6-2) 该式适用于Ref>104,Prf=0.7~16700, L/D>50,直管。式中除μw取壁温下tw的动力 粘度外,其它物性均取流体平均温度tf下的。 定型尺寸取管内径D,特征速度为V。
一、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 所谓大空间是指换热面附近的流体的流 动没有受到紧挨着的其他换热表面的干 扰。暖气片散热便是典型的大空间自然 对流换热。
对于各种气体和液体,各种形状的换热面,在大 空间自然对流换热时,麦阿当姆推荐用下列准则 方程式来计算平均放热系数 Num=C(GrPr)mn (6-13) 式中,定性温度采用流体与壁面的平均温度tm=(tf +tw)/2,定型尺寸以及系数C和指数n的取得,可 根据换热表面的形状,位置及(Gr· m的数值范 Pr) 围由表6-6查取。 自然对流的流态是由瑞(雷)利数Ra=Gr· Pr判断。
最大流速判断
顺排:v f s1 z v1 ( s1 D ) z vmax s1 v1 v f s1 D 2 v 2 ( s2 D ) z 当2( s2 D ) s1 D 当2( s2 D ) s1 D vmax vmax s1 vf s1 D s1 vf 2( s2 D )
c
0.989 0.911 0.683 0.193 0.027
n
0.330 0.385 0.466 0.618 0.805
表6-2 横掠单圆管时准则方程式中c和n值
上面介绍的经验公式(6-11),是对流体的 流动方向与管道轴线相垂直,即冲击角φ =90 °的情况而言的。若φ <90°(见图6-4),则 流体流过圆管时,如围绕椭圆管一样,将使旋涡 区域缩小,而且正对来流的冲击减弱,这些都会 促使平均换热系数α 降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根据式(6-11)算出的α 值,还应乘以斜冲校正系 数ε φ ,ε φ 的值可由图6-5查出。

第六章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_传热学

第六章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_传热学
4
定性温度为流体平均温度tf ,管内径为特征长度。
c.米海耶夫公式:
Nuf 0.021 Ref
0.8
Prf
0.43
定性温度为流体平均温度tf ,管内径为特征长度。 实验验证范围:
Prf Prw
0.25
l / d 50, Re f 10 4 ~ 1.75 10 6 , Pr f 0.6 ~ 700
(1)驱动力是浮升力
(2)边界层内速度分布与温度分布——以热竖壁的自然对流 为例 当y→∞:u=0, T=T∞ 当y→0:u=0, T=Tw 因此,速度u在中间具有一个最大值(y=δ/3处),即呈现 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
(3)自然对流层流湍流流态 流态的判断准则:瑞利准则Ra=Gr*Pr 当Ra<109, 边界层处于层流 当109 <Ra<1010 , 边界层处于过渡区 当Ra>1010 , 边界层处于紊流
二.管内受迫对流换热计算
1. 紊流换热计算公式
a.迪贝斯-贝尔特修正公式
Nu f 0.023 Re 0f.8 Pr fn
n=0.4 加热流体
n=0.3
实验验证范围:
冷却流体
当流体与壁面具有中等以下温差时
l / d 10, Re f 10 4 , Pr f 0.7 ~ 160
定性温度为流体平均温度tf ,管内径为特征长度。
当雷诺数Re<2300时管内流动处于层流状态,由于层流 时流体的进口段比较长,因而管长的影响通常直接从计算公 式中体现出来。这里给出Sieder-Tate的准则关系式:
d f Nu f 1.86 Re f Pr f l w
1 3
0.14

第5章对流换热

第5章对流换热
应用条件:模型中发生旳现象与原型中发生旳现象 相同,才有可能应用于原型。
相同原理研究支配相同系统旳性质以及怎样用模型 试验处理实际问题旳一门科学,是进行模型试验旳 根据。但不是一种独立旳科学措施,只是试验和分 析研究旳辅助措施。
相同原理应用举例:汽车、飞机风洞试验
风洞试验旳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相同性原理。 根据相对性原理,汽车、飞机在静止空气中飞行所
8)量纲分析法——π定理
π定理旳内容:任一物理过程涉及有n个有量纲旳 物理量,如果选择其中旳r个作为基本物理量 ,则这一物理过程可由n个物理量构成旳n-r个 无量纲量所构成旳关系式描述。因这些无量纲 数是用π表示旳,故称为π定理。以数学形式可 表示如下。
设个物理量为x1、x2…… xn,则这一物理 过程可表达为一般函数关系式
0.034 0.0276
64.19W (m2 K )
准数 准数旳形式 准数旳物理涵义
Nu 努 赛 尔 特Nusselt
Nu=h·lc/λf
反应对流传热旳强弱 程度
Re 雷 诺 Reynolds
Re
lu
lu
流体流动形态和湍动 程度
Pr 普 兰 德 Prandtl
Pr cp
流体旳物理性质对对 流传热旳影响
热边界层厚度δt由流体中垂直于壁面上 旳温度 分布决定旳,与热扩散率α有关。
如果tW t 则热边界层不存在
5.1.2 相同原理
1、基本概念 1)同一类物理现象:用相同形式和相同内容旳微分
方程所描述旳物理量。 2)物理相同现象:同一类物理现象中,但凡相同旳
现象,在空间相应旳点上和时间相应旳瞬间,其 各相应旳物理量分别成一定旳百分比。
式中 h —平均对流传热系数,W/(m2K); u —流体旳特征流速,m/s; d —管道直径,m; λ—导热系数 ρ —流体密度 cp —定压比热容 η — 动力粘度系数

传热学讲义对流换热——第六章

传热学讲义对流换热——第六章

第六章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第一节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本章重点:准确掌握准则方程式的适用条件和定性温度、定型尺寸的确定。

1-1 一般分析),,,,,,,,(l c t t u f h p f w μαρλ=流体受迫在管内对流换热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① 进口段与充分发展段,② 平均流速与平均温度,③ 物性场的不均匀性,④ 管子的几何特征。

一、进口段与充分发展段1.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主要特征是,流动存在着两个明显的流动区段,即流动进口(或发展)段和流动充分发展段,如图所示。

(1)从管子进口到边界层汇合处的这段管长内的流动称为管内流动进口段。

(2)进入定型流动的区域称为流动充分发展段。

在流动充分发展段,流体的径向速度分量v 为零,且轴向速度u 不再沿轴向变化,即:0=∂∂xu, 0=v 2.管内的流态(1)如果边界层在管中心处汇合时流体流动仍然保持层流,那么进入充分发展区后也就继续保持层流流动状态,从而构成流体管内层流流动过程。

2300Re <用νdu m =Re 判断流态, 式中 m u 为管内流体的截面平均流速, d 为管子的内直径,ν为流体的运动黏度。

(2)如果边界层在管中心处汇合时流体已经从层流流动完全转变为紊流流动,那么进入充分发展区后就会维持紊流流动状态,从而构成流体管内紊流流动过程。

410Re >(3)如果边界层汇合时正处于流动从层流向紊流过渡的区域,那么其后的流动就会是过渡性的不稳定的流动,称为流体管内过渡流动过程。

410Re 2300<<3.热进口段和热充分发展段当流体温度和管壁温度不同时,在管子的进口区域同时也有热边界层在发展,随着流体向管内深入,热边界层最后也会在管中心汇合,从而进入热充分发展的流动换热区域,在热边界层汇合之前也就必然存在热进口区段。

随着流动从层流变为紊流, 热边界层亦有层流和紊流热边界层之分。

热充分发展段的特征对常物性流体,在常热流和常壁温边界条件下,热充分发展段的特征是:)(1x f t f =及)(2x f t w =与管内任意点的温度),(r x f t =组成的无量纲温度⎪⎪⎭⎫⎝⎛--x f x w w t t t t ,,x ,随管长保持不变,即: 0,,x ,=⎪⎪⎭⎫ ⎝⎛--∂∂x f x w w t t t t x 式中,t —管内任意点的温度,),(r x f t = ⇒xf x w w t t tt ,,x ,--仅是r 的函数。

传热学课件第六章--单相流体对流换热

传热学课件第六章--单相流体对流换热

第一节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
一、定性分析(基本概念)
1.进口段与充分发展段 2>.对于换热状态 将上述无因次温度对r求导后且令r=R时有: t t t r r R w t t t t r w f w f
由于无因次温度不随x发生变化,仅是r的函数,故对无因次 温度求导后再令r=R,则上式显然应等于一常数。又据傅里叶 定律:q=-(t/r)r=R及牛顿冷却公式:q=h(tw-tf),上 t 式变为: t t r r R h Const w tw t f r tw t f


另外,不同断面具有不同的tf值,即tf随x变化,变化规律 与边界条件有关。
第一节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
一、定性分析(基本概念)
2.定性参数 2>.管内流体平均温度 ①常热流通量边界条件: t tw// tw/
tf /
进口段 充分发展段
tf// x
如图,此时:tw>tf 经分析:充分发展段后: tf呈线性规律变化 tw也呈线性规律变化 此时,管内流体的平均温度为: t f t f tf 2
第三节
自 然 对 流 换 热
一、无限空间自由流动换热(大空间自然对流)
指热(冷)表面的四周没有其它阻得自由对流的物体存在。 一般准则方程式可整理成: Nu=f(Gr· Pr) 一般Gr· Pr>109时为紊流,否则为层流。 对于常壁温的自由流动换热,其准则方程式常可整理成: Num=C(Gr· Pr)mn C、n可参见表6=5,注意使用范围、定型尺寸、定性温度。 令:Ra=Gr· Pr Ra为瑞利准则数。 既适用常壁温也适用常热流边界的实验准则方程式,常见的 为邱吉尔(Churchill)和朱(Chu)总结的式6-19,20。

传输原理第十章 对流换热

传输原理第十章  对流换热

25
第五节 自然对流换热的计算
一、自然对流换热的特点
自然流动或自然对流: 静止流体与固体表面接触,存在温度 差,引起密度差,在浮力作用下产生流体上下的相对运动。 自然对流换热中,Gr准数起决定性作用.
表示浮力与粘性力之比,并且包括温度
差ΔT。靠近固体表面流体的流动层就是 自然对流边界层,贴近固体表面处流速 为零,而边界层以外静止流体的流速也为 零,因而在边界层内存在一流速极大值,如图所示:
29
表2 自然对流简化对流表面传热系数公式
例 长10m,外径为0.3m的包扎蒸汽管,外表面温度为55℃, 求在25℃的空气中水平与垂直两种方式安装时单位管长的散 热量。
30
作业
• 1、3、7、12
31
第四节 强制对流换热的计算
一、外掠平板
1.流体顺着平板掠过时,层流至湍流的转变临界雷诺数的确定 在一般有换热的问题中取 Re下临<5×105 2.平板在常壁温边界条件下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准则关系式如下: 层流区:Re<5×105 3.最终达到湍流区(5×105≤Re<107)时全长合计的平均表面传 热系数α可按以下准则式先计算出Nu,再算出α:
1.非对称平板
取特征尺寸
L=A/S
2.块状物体水平面,侧面同时发生自然对流换热时
3.对长方体 取特征尺寸为
4.在101.3kPa(标准大气压)F,中等温度水平,即tm
=50℃的空气与表面的自然对流可由下表2中的简
化公式求表面传热系数。当压力发生变化时应乘以
压力修正系数如下(其中p为实际压力,Pa):
对于液体
………………………(10)
………………………..(11)
• 对于自然对流受到抑制时,推荐下列准则关系式: ……………..(12) 完全发展的层流,在恒定壁面热流通量的条件下圆管内热交换 的Nu数为: 在恒定壁面温度的条件下, 24 圆管内热交换的Nu数也是常量;Nu=3.66。

材料科学工程课程2-3 对流换热

材料科学工程课程2-3 对流换热

热边界层:靠近壁面温度急剧变化的薄层 。
传热学
对流换热分析 (1)流体流经固体壁面时形成流体边界层,边界层内存 在速度梯度; (2)当形成湍流边界层,在此薄层内流体呈层流流动。 因此在层流内层中,沿壁面的法线方向上没有热对流,该 方向上热的传递仅为流体的热传导。 (3)在湍流主体中,流体质点剧烈混合并 充满了漩涡,湍流主体中的温度差(温度梯度) 极小,各处的温度基本上相同。

传热学
其它推导准数

Ga(Galilei伽利略)准数
2 2 3 2
gl u l gl Ga Fr. Re 2 . 2 2 u Gr(Grashot格拉晓夫)准数 ——浮力与粘性力之比

0 gl gwl Gr Ga. 2 t 2
平均换热系数
h
L
0
1 u 1 hx dx 0.332 Pr 3 L

L
0
dx 1 0.664 Pr 3 Re L 0.5 0.5 x L
Pr 普朗特数, Pr

传热学
3) 相似原理及量纲分析
通过实验求取对流换热的实用关联式,仍然
是传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可靠的手段。然而, 对于存在着许多影响因素的复杂物理现象,要找 出众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实验的次数十分庞大。 为了大大减少实验次数,而且又可得出具有一定 通用性的结果,必须在相似原理指导下进行实验。
3
3
传热学
(4)准数方程 以对流换热过程为例 准数方程的简化
f(Eu、Re、Ho、Fr、Pe、Fo、Nu)=0 Nu =f(Eu、Re、Ho、Fr、Pe、Fo) K 流体运动方程:Eu =f(Re、Ho、Fr) K Pe =Re.Pr K 稳定速度场、稳定温度场: Ho、 Fo K 准数方程的一般形式:Nu =f(Re、Fr、Pr) 自由流动主要是由温差引起 Nu =f(Re、Gr、Pr) K 自然对流:Nu =f(Gr、Pr) 相同流体: Nu =f(Gr) K 强制对流:Nu =f(Re、Pr) 相同流体: Nu =f(Re)

第6章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

第6章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

根据质量守恒,掠过前半部时,
由于流动截面积逐渐缩小,流速
将逐渐增大,而到管子后半部,
由于流动截面逐渐增大,流速将 逐渐降低,大约以 = 90为界。
2013-7-9 15
3、横掠管束:
换热设备中管束的排列方式很多,比较普遍的 是顺排与叉排二种。
2013-7-9
16
流体掠过管束时,流动受到各排管子的连续干扰。来流 稳定,流经第一排后就产生扰动,以后又流过第二排、第三 排、扰动不断加强。叉排排列时更甚。在经过一定排数之后, 不管来流情况如何,流动都是很强烈的涡流 —— 达到管束 特有的稳定状态。
流动 起因 几何
形状 平壁: 自 由 流 动 换 热 竖壁 水平壁
流动 状态
层流 紊流 层流 紊流
准则方程式
Num C (Gr Pr)m
― P.165
式(6-16)
n
园管 (水平放 置)
式中:C、n值, 查P.166表6-5 (Gr.Pr)
29
2013-7-9
对 流 换 热 类 型 的 分 类 及 其 准 则 方 程 2013-7-9 式
4r 2 4f 2r d de 2r U
9
r1 r2
(5) 圆形管道:
d
2013-7-9
《注意》
把当量直径de作为定型尺寸,用同一公式进 行计算,并不是说明这二个现象相似。因为非 圆管与圆管,首先几何条件就不相似,而物理 现象的相似首先要满足几何相似的条件。
由于不是理论分析解而是实验解(经验公式), 所以有误差。有误差存在,就有可能使二组不 相似现象的实验点落在同一个误差带范围内, 用同一个方程式来描写。 对于不同几何形状的物体能整理成一个经验 公式的话,说明几何形状的影响不大。

实验二对流换热实验

实验二对流换热实验

实验二 对流换热实验一、实验目的1. 实验法测定空气受迫横向流过单管时的换热系数。

2. 运用相似理论,将实验数据整理成准则方程式,并与有关教材中推荐的相应的准则方程式相比较。

二、实验原理1. 当空气受迫横向流过单管时,按牛顿公式,换热系数)(f w t t F Q α-=(2-1)Q 为单管与空气流之间的对流换热量;实验采用单管为被加热管;单管内表面用电热丝均匀裹缠通电加热单管表面。

电热丝所消耗的电功率N 变为热能通过单管表面向空气流散。

当单管表面温度w t 不变时,这时电功率N 为对流换热量Q 。

F 为单管(直径D = 12mm ,长l = 300mm )在空气流中的表面积。

l D πF ⋅⋅= (2-2)f t 为风道气流平均温度,w t 为单管表面温度。

所以,对一定尺寸的单管,内表面用电热丝加热,置于风洞中处于稳定状态后,只需测量电热丝电功率N ,单管和气流温度w t 、f t ,即可计算出此种实验条件下的换热系数。

2. 根据相似理论的分析,流体受迫运动的准则方程式为:()Pr Re f Nu ⋅= (2-3)其中努谢尔特准则υVl=Re ,雷若准则υVlRe =,普朗特数λμC Pr P =。

l 为定型尺寸,取单管外径D ;Cp 、λ、υ、μ为流体在定性温度f t 时的定压比热、导热系数、粘度、动力粘度,V 为流体流过最窄截面处的流速。

对于空气,物理参数C p 、μ、λ近似为常数,所以Pr 数为一常数,原准则方程简化为nu Re C N ⋅= (2-4)式(2-4)中系数C ,指数n 为常数,可由实验得出,通过空气不同的流速情况下,单管和空气流之间的换热系数的测定,可以得到一组Re 和相应的Nu 数,把它们表示在双对数坐标图上(图1),则可求得C 和n 值。

图1 确定准则间函数关系的对数坐标图2 风洞装置pRe可控硅电源控制柜空气三、实验设备1. 气流的形成和气流速度的调节如图2所示,产生气流的设备有直流电机和离心通风机、若干节管道串连组成风洞,电机启动后空气吸入风洞流进风机,在风洞里形成空气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流换热与准则数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部分一、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对流换热影响因素;边界层理论及分析;理论分析法(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边界层微分方程组);动量与热量的类比;相似理论;外掠平板强制对流换热基本特点。

1、由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知,该式中没有出现流速,有人因此得出结论:表面传热系数h与流体速度场无关。

试判断这种说法的正确性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在描述流动的能量微分方程中,对流项含有流体速度,即要获得流体的温度场,必须先获得其速度场,“流动与换热密不可分”。

因此表面传热系数必与流体速度场有关。

2、在流体温度边界层中,何处温度梯度的绝对值最大为什么有人说对一定表面传热温差的同种流体,可以用贴壁处温度梯度绝对值的大小来判断表面传热系数h的大小,你认为对吗答:在温度边界层中,贴壁处流体温度梯度的绝对值最大,因为壁面与流体间的热量交换都要通过贴壁处不动的薄流体层,因而这里换热最剧烈。

由对流换热微分方程,对一定表面传热温差的同种流体λ与△t均保持为常数,因而可用绝对值的大小来判断表面传热系数h的大小。

3、简述边界层理论的基本论点。

答:边界层厚度δ、δt与壁的尺寸l相比是极小值;边界层内壁面速度梯度及温度梯度最大;边界层流动状态分为层流与紊流,而紊流边界层内,紧贴壁面处仍将是层流,称为层流底层;流场可以划分为两个区:边界层区(粘滞力起作用)和主流区,温度同样场可以划分为两个区:边界层区(存在温差)和主流区(等温区域);对流换热热阻主要集中在热边界层区域的导热热阻。

层流边界层的热阻为整个边界层的导热热阻。

紊流边界层的热阻为层流底层的导热热阻。

4、试引用边界层概念来分析并说明流体的导热系数、粘度对对流换热过程的影响。

答:依据对流换热热阻主要集中在热边界层区域的导热热阻。

层流边界层的热阻为整个边界层的导热热阻。

紊流边界层的热阻为层流底层的导热热阻。

导热系数越大,将使边界层导热热阻越小,对流换热强度越大;粘度越大,边界层(层流边界层或紊流边界层的层流底层)厚度越大,将使边界层导热热阻越大,对流换热强度越小。

5、确定对流换热系数h有哪些方法试简述之。

答:求解对流换热系数的途径有以下四种:(1)建立微分方程组并分析求解___应用边界层理论,采用数量级分析方法简化方程组,从而求得精确解,得到了Re,Pr及Nu等准则及其准则关系,表达了对流换热规律的基本形式。

(2)建立积分方程组并分析求解___先假定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然后解边界层的动量和能量积分方程式求得流动、热边界层厚度,从而求得对流换热系数及其准则方程式。

以上两法目前使用于层流问题。

(3)根据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可以类比,建立类比律,借助于流动摩擦阻力的实验数据,求得对流换热系数。

此法较多用于紊流问题。

(4)由相似理论指导实验,确定换热准则方程式的具体形式,提供工程上常用准则方程式,求解准则关联式得到对流换热系数。

6、为什么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过程具有类比性答:如果用形式相同的无量纲方程和边界条件能够描述两种不同性质的物理现象,就称这两种现象是可类比的,或者可比拟的。

把它们的有关变量定量地联系起来的关系式就是类比律。

可以证明,沿平壁湍流时的动量和能量微分方程就能够表示成如下形式:其中:7、有若干个同类物理现象,怎样才能说明其单值性条件相似。

试设想用什么方法对以实现物体表面温度恒定、表面热流量恒定的边界条件答:所谓单值条件是指包含在准则中的各已知物理量,即影响过程特点的那些条件──时间条件、物理条件、边界条件。

所谓单值性条件相似,首先是时间条件相似(稳态过程不存在此条件)。

然后,几何条件、边界条件及物理条件要分别成比例。

采用饱和蒸汽(或饱和液体)加热(或冷却)可实现物体表面温度恒定的边界条件,而采用电加热可实现表面热流量恒定的边界条件。

8、管内紊流受迫对流换热时,Nu数与Re数和Pr数有关。

试以电加热方式加热管内水的受迫对流为例,说明如何应用相似理论设计实验,并简略绘制出其实验系统图。

答:⑴模型的选取依据判断相似的条件,首先应保证是同类现象,包括单值性条件相似;其次是保证同名已定准则数相等。

选取无限长圆管;圆管外套设有电加热器。

属于管内水的纯受迫流动。

⑵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准则数方程式形式为。

由Re、Nu、Φ=IU、牛顿冷却公式,以及,可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q v,d,,L,,,I,U。

所有流体物性由定性温度查取水的物性而得。

⑶实验数据的整理方法根据相似准则数之间存在由微分方程式决定的函数关系,对流传热准则数方程式形式应为,实验数据整理的任务就是确定C和n的数值。

为此必须有多组的实验数据。

由多组的实验数据,得:(Re、Pr)i→Nu i将转化为直线方程:;由(Re、Pr)i→Nu i得Xi→Yi,确定系数n和C。

确定系数n和C的方法有图解法(右图)和最小二乘法。

图中的直线斜率即准则关联式的n,截距即式中的lgC,即,。

注意: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直线应尽量使各点处在该线上,或均匀分布在其两侧。

⑷实验结果的应用根据相似的性质,所得的换热准则数式可以应用到无数的与模型物理相似的现象群,而不仅仅是实物的物理现象。

之所以说是现象群,是因为每一个Re均对应着一个相似现象群。

简单的实验系统如图所示。

9、绘图说明气体掠过平板时的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

答:当温度为t f的流体以u∞速度流入平板前缘时,边界层的厚度δ=δt=0,沿着X方向,随着X的增加,由于壁面粘滞力影响逐渐向流体内部传递,边界层厚度逐渐增加,在达到X c距离(临界长度X c由Re c 来确定)之前,边界层中流体的流动为层流,称为层流边界层,在层流边界层截面上的流速分布,温度分布近似一条抛物线,如图所示。

在X c之后,随着边界层厚度δ的增加,边界层流动转为紊流称为紊流边界层,即使在紊流边界层中,紧贴着壁面的薄层流体,由于粘滞力大,流动仍维持层流状态,此极薄层为层流底层δt,在紊流边界层截面上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在层流底层部分较陡斜,近于直线,而底层以外区域变化趋于平缓。

二、定量计算主要包括:类比率的应用;相似原理的应用;外掠平板的强制对流换热。

1、空气以40m/s的速度流过长宽均为的薄板,t f=20℃,t w=120℃,实测空气掠过此板上下两表面时的摩擦力为,试计算此板与空气间的换热量(设此板仍作为无限宽的平板处理,不计宽度z方向的变化)。

解应用柯尔朋类比律其中ρ、cp用定性温度查教材附录2(P309)“干空气的热物理性质”确定。

,,,带入上式,得,换热量:,2、在相似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空气在长圆管内稳态受迫对流换热的规律,请问:(1)本项实验将涉及哪几个相似准则实验中应直接测量哪些参数才能得到所涉及的准则数据(3)现通过实验并经初步计算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试计算各试验点Re 数及Nu 数(4)实验点1、2、3、4的现象是否相似(5)将实验点标绘在lgNu 及lgRe 图上。

(6)可用什么形式的准则方程式整理这些数据并确定准则方程式中的系数。

(7)现有另一根长圆管,d =80mm,管内空气速度s ,t w =150℃;t f =50℃,试确定管内换热现象与上述表中哪个现象是相似的并用上表实验结果确定此管内的表面传热系数。

(8)又一未知流体的换热现象,已知其热扩散率a=30.2×10-6m 2/s ,λ=(mK);ν=×10-6m 2/s ;d =65mm ,管内流速23m/s ,它是否与上表中的实验现象相似是否可以用上表实验结果计算它的表面传热系数为什么如果能用,请计算其Nu 数和表面传热系数解:㈠定性温度为为t f⑴由于是空气在长管内稳态受迫对流换热,所以涉及到的相似准则是Re 和Nu 。

⑵由Re=ud/ν、Nu=hd/λ、Φ=IU 及Φ=hA(tw -tf )知道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u 、d 、A=πdL 、tf 、tf 、I 、U 。

⑶计算结果见下表:(1-4:t f =10℃;5:t f =50℃,定性温度为t f )⑷由于,所以现象1-4不相似。

⑸图略(参考教材P140图5-26)⑹准则方程式形式为根据现象1-4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也可以用图解法确定C 和n ),确定()中的C 和n 如下:,所以准则方程式为,其中⑺因现象5雷诺数(Re=)与现象1-4雷诺数均不相等,所以现象5不与现象1-4均不相似;且由于其雷诺数已超出了现象1-4的实验范围,所以无法用上述实验结果确定现象5的表面换热系数。

现象序号 t w ℃ λ W/m ℃ ν m 2/s d m u m/s h W/m 2℃ Re Nu lgRe lgNu 1 30 ×10-2×10-6 50×10-3 15 2 50 3 70 4 90 1065150×10-2×10-6 80×10-36×10-2 ×10-6 65×10-323⑻因现象6雷诺数(Re=)与现象1-4雷诺数均不相等,所以现象6不与现象1-4均不相似;但由于其雷诺数处于现象1-4的实验范围,所以可以用上述实验结果确定现象6的表面换热系数,方法如下:3、温度为50℃,压力为×105Pa的空气,平行掠过一块表面温度为100℃的平板上表面,平板下表面绝热。

平板沿流动方向长度为,宽度为。

按平板长度计算的Re数为4×l04。

试确定:(1)平板表面与空气间的表面传热系数和传热量;(2)如果空气流速增加一倍,压力增加到×105Pa,平板表面与空气的表面传热系数和传热量。

解:本题为空气外掠平板强制对流换热问题。

(1)由于Re=4×104<5×105,属层流状态。

故:空气定性温度:℃空气的物性参数为,Pr=故:W/()散热量W(2)若流速增加一倍,,压力,则,,而:,故:所以:,属湍流。

据教材式(5—42b)=961W/(m2·K)散热量:W三、本章提要以下摘自赵镇南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年7月第1版《传热学》1、对流换热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物理现象。

它的热流速率方程即牛顿冷却公式。

对流换热问题的求解归根结底围绕着如何得到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表面传热系数,它有局部值和平均值之分。

影响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强弱的主要因素有流体的流动状态、发生流动的原因、流体的各项有关物性以及表面的几何形状等。

2、边界层理论在研究对流换热现象时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

边界层概念归根结底就是从数量级的观点出发,忽略主流中速度和过余温度1%的差异。

速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地总结为以下的基本内容(针对沿平壁的外部流动):(1)速度从零变化到几乎等于主论速度主要发生在紧贴壁面的薄层内:壁面上具有速度梯度的最大值;在壁面法线方向上,讨以把流场划分成边界层区和主流区,主流可视为等速、无粘性的理想流体;壁面法线方向上不存在压力梯度;在沿壁曲方向上流体依次为层流、过渡流和湍流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