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6页《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练习
教材分析: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乘法分配律在小学教材中以“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形式出现,随着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逐步加深,在后面的练习题中又引申出“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三个数或四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内容,在练习中演变出现许多扰乱学生视线的题目,甚至还推广到除法运算,给教学造成了多次重复教学的干扰,因此我大胆尝试在课
堂教学中把乘法分配律的定律归纳成“几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教学方法说明:“讲”是师生共同梳理思路,表述思想;“学”是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练”是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有坡度的练习题促进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理解乘法分配率。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1、乘法交换律的字母公式()。
2、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
(设计意图:公式板书在黑板,以便与乘法分配律对比)
3、师生赛一赛,102×56,99×25,学生每人挑选一道题做,教师全做,看谁算得快。
师:想知道老师算得快的秘密吗?(不是老师提前算了,而是老师掌握了一些乘法计算的秘密,假如你掌握了一定比老师还快呢!想不想知道呢?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二、探究新课:
(一)情景导入,认知定律。
1、你们这么积极,老师奖励给大家一些笑脸,你们知道这上面一共有多少个笑脸吗?
例:出示笑脸图,每行有五个黄色笑脸图,三个红色笑脸图,共四行。
(设计意图:使用笑脸图,增强趣味性)
学生汇报两种解法:
①先算出一行有多少个笑脸,再算出4行共有多少个笑脸。
列式为:(5+3)×4=32(个)
②先算出黄色笑脸、红色笑脸各有多少个,再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笑脸。
列式为:5×4+3×4=32(个)
师:因为结果相同,我们就可以用等号连接。
板书:(5+3)×4=5×4+3×4 或5×4+3×4=(5+3)×4
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看到两种解法算式虽然不同,但结果都是32个,使学生明确两个算式相等。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数感。
分别观察有什么特点?(数字一样,符号一样)(5+3)×4是5和3的和乘4,而5×4+3×4是5和3都和4相乘,再把积相加,4我们可以叫同一个因数,或相同因数。
是不是有这样特点的题都相等呢?(激发学生举例验证)
(设计意图:先通过笑脸图,用因数是一位数的等式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定律)
2、验证猜测,概括定律。
启发提问:
(1)师:观察这两个等式的特点,你们仿造再写一个符合上面特点的等式吗?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在上式的下面。请学生举2-3个例子,能口算的口算验证,不能口算计算验证。强调:不要只举一位数的例子)(设计意图:通过多个例子,揭示乘法分配律的普遍规律)
左边的式子是怎样等于右边的呢?老师画线演示
(2)我们现在来研究这些等式的特点。
①抽象本质特征
师:观察这几组算式,等号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等号右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左右两边算式有什么关系?
学生先独自思考再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先通过学生独自思考组织语言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揭示本课难点)
②归纳定律。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我们数学中的秘密,请你们把发现的秘密小声地说给旁边的同学听听。
请同学汇报结果,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不要求学生必须按照书中叙述,只要意思接近即可)
教师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3)为了简便易记,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a+b)×c=a×c+b×c
(4)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想对照:
a×b=b×a
(a×b)×c=a×(b×c)
(a+b)×c=a×c+b×c 比较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涉及到加法的运算难点的理解)
(二)练习巩固,继续引申
1、根据运算定律,在()填上适当的数。
①(10+7) ×6=()×6+7×()
②8×(125+9)=()×125+()×9
③7×48+7×52=()×(48+52)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练习理解乘法分配律)
2、(1)34×10+27×10+39×10可不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师:说明乘法分配律,不仅仅只适用于两个数的和,也可以三个数的和,四个数的和可以吗?说明也可以是:几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修改乘法分配律的板书)
(设计意图:拓展书本上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24×8—4×8=(24—4)×8吗?
师:说明乘法分配律,不仅仅只适用于两个数的和,也可以是两个数的差,三个数的差可以吗?说明也可以是:几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或相减)。(增加补充乘法分配律的板书)
(设计意图:拓展书本上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教师激发学生好胜心:在乘法分配律中有许多变化,本节课我们没有按照书中的“两个数的和”的形式而归纳成这样,会不会觉得很难呢?有没有信心从那么多题里辨别出用乘法分配律简算的题
呢?
3、聪明的小判官:判断下列各题是否应用了乘法分配律
(1)125×16=125×8×2 ()
(2)(200+2)×35=200×35+2 ()
(3)104×66=(100+4)×66=100×66+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