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了解和认识文化自信的来源及如何增强文化自信;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重要性,以及弘扬传统美德的正确做法。
2.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增强文化自信;逐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地解答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力量,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根【教学难点】美德万年长【教学环节】一、新闻导入【多媒体呈现】播放2018年春晚武术节目视频。
提到武术,想必大多数人会想到“北崇少林,南尊武当”这句话。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少林派历史久远,威名显赫,民间中隐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
武当则以剑术和内家拳法闻名于世。
在2018年狗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中华武林的这两大门派上演“世纪大融合”,将太极拳和少林棍结合在了一起,刚柔相济的表演透着浓浓的文化韵味,行云流水,气势恢宏。
该节目也是整场春晚中唯一的武术节目。
教师点拨:提起春节、中华武术,我们都知道它们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营养。
今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结合时代和实践的特点加以创新发展,推陈出新。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延续文化血脉》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一)中华文化根活动1 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中国申请的世界自然遗产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于2017年7月7日和8日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52项世界遗产。
至此,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项目数达到52项,遗产数量位居意大利(53项)之后列世界第二位。
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优秀教案(含
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优秀教案(含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目标】1、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2、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3、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华文化根(一)中华文化的形成2.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3.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内容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材料。
2.总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的意义2.共同总结: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四)中华文化的发扬1.阅读教材第62页“探究与分享”。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北京冬奥会将中国风”贯穿始终,“中国味”融入细节,“中国情”感动人心,既让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现代表达,更用中国元素刷新了奥林匹克的审美,向全世界展现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组合作讨论:北京冬奥会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价值: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一、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通过情境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置身与情境之中,有一种代入感,从而自觉对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特点和价值进行探讨,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坚持核心素养的培育,坚定不移地把文化自信自强做为本课的教育教学重点,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盛会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与魅力,在政治、思想、理论、情感上不断增强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赋予我们无限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应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骄傲,同时我们也应培养一种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这种力量激励我们去奋斗,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早日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重温冬奥,一起来学习“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特点和价值”
引入冬奥情景,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铺垫。
新课教学
活动一 忆文化印记 寻文化之根
观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视频,思考: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蕴含了哪些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二十四节气、冰雪五环、中国门、中国结、剪纸 ......
冬奥会开幕式中展现的中国元素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而这些文化无不都是由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 课堂教学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课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内涵,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为文化传承创造良好环境。
二、教学重点1. 文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3. 法治观念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化的内涵。
2. 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法治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化血脉的延续。
2.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中的法治观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文化血脉的兴趣。
2. 讲解文化的内涵:详细讲解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3. 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热爱和传承。
4. 融入法治观念:讲解法治观念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中的法治实践。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7.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化血脉的延续和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发言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通过作文、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3. 评价学生法治观念的树立,通过案例分析、课堂纪律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文化内涵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接受。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法治观念的融入是否自然贴切,学生是否能够自觉遵纪守法。
5.1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
觉传承中华文化,争做美德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
德。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让生活变得更加
美好、更加幸福。
板书
中华文化根
延续文化血脉
美德万年长
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特点 中华文化的价值 文化自信的内涵及重要性 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表现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因及措施
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
德文化的文化基因。
子议题 6: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
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学生回答
代如何传承和发 展中华文化。
引导学生感悟中 华传统美德的代 代相传和其本身 蕴含的巨大能 量。
学生回答
让学生自觉传承 和践行中华美 德,做具有中华 美德基因的好少 年。
课堂练习
1.从大学毕业典礼上领诵苏轼《定风波·莫听穿
课堂小结
林打叶声》勉励学生到广大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用古
诗词作品分享生活……如今,古诗词在互联网上出
现频率越来越高,一首首经过时间洗意。这表明
学习 法治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律知识,养成守法意识。
目标 健全人格: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与理解,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生活, 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
责任意识:通过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路径,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 文化的力量,美德的力量。
难点 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传承和弘扬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典型人物和事例的相关资料。
3. 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语言文字、科学技术、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成就。
分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3.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如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5.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阅读《中华文明史》、《中华文化通史》等书籍,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1《延续文化血脉》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1《延续文化血脉》示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延续文化血脉”,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和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认识能力,对一些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大部分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2.引导学生认识和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3.培养学生通过实例和资料深入理解和感受文化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和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资料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文化。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资料,包括书籍、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教室环境,包括座位排列、黑板、投影仪等。
3.准备学生分组,每组4-5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延续文化血脉”。
2.呈现(15分钟)通过呈现相关的案例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或资料,深入分析和理解,并准备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每组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点评和提问,共同巩固和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5.拓展(10分钟)通过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珍视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感受文化。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32024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延续文化血脉3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b选自部编版道优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包括“中华文化根”“美德万年长”两部分内容.本框上承建设法治中国,下为建设美丽中国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随若年龄的增长以及学科知识的积累,九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r一定的认知。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的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先进的和腐朽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激荡。
在这一大环境下,九年级的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从而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维承与发展。
其下以上考虑,教材第五课设计r”延续文化血脉”和“凝聚价值追求”两框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的创造力和包容力,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从而使学生自觉重视中华文化的价值,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形成时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认同与自信。
3.课标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潦、对话的意识本课所依据的d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中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吉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者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怯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中华文化知多少”和文化遗产分享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感、自拿感,增进文化自信,热爱伟大祖国。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5.1 延续文化血脉
延续文化血脉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能力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中华文化根(一)中华文化的形成1.材料呈现: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3.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内容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材料。
2.总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的意义1.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9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延续文化血脉》
出示四大发明图片
教师归纳:我国四大发明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中华文化有名扬世界的科技工
艺。
4.出示图片(文学艺术)
l11J:中华文化还包括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中华文化还有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华
文化呢?
出示图片(饮食、建筑)
下面请同学们概括一下中华文化的内容有哪些?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中华文化的内容有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介绍了这么多中华文化,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中华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博大精深)
5.I11J:同学们,你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么?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归纳。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出示文字“龙”的图片
问: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字?指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很好,这就是“龙”字。中华文化有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2.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么?学生回答。
出示四大名著图片
教师归纳:我国四大民著有《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华文化有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问:材料如何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
小结
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道德与法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教案课题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单元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中华文化的内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学习知识目标: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的含义,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对发展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积极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
重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文化观,培养学生生活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难点如何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教师活动1、播放视频:《中国诗词大会》,追问: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思设计意图从视频导入,切明确目标这一档节目如此倍受国人欢迎?2、出示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考并回答问题入“延续文化血脉”这一课题。
问题引领1、请同学们用8分钟的时间,自读课本58-65页,学生自读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自主学习完成学案。
(后附学案)2、出示学案答案本,完成学案,能力核对答案,合作探究1、谈到文化血脉,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过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什么是中华59页相关链能力(一)中华文化根文化呢?请同学们例举中华文化包括什么?2、出示一系列图片接,思考回答问题学生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思考你能概括中华文化包括哪些方面吗?(语言文字、片,总结得出能力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等方面)结论过渡: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有许多文化遗产,你知道吗?3、图片展示:(急需保护的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观看思考体会传统文化保过渡:在中国近现代,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有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4、出示革命、建设、改革中的文化成果图片学生看课本回答问题护和传承的重要性追问: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中学生看图思考华文化为什么能传承至今?(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追问:如何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出示图片:中外文化年活动、汉语桥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docx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建设文明中国”为主题,从“守望精神家园”和“建设美丽中国”两个视角,展现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成就,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所做出的积极应对。
《延续文化血脉》是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节的内容,包括“中华文化根”、“美德万年长”两耳,主要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木节课主要讲述中华文化的内涵、特点、价值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政治认同: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臼信,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文化F1.信,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
责任意识:承担起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文化现象,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但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从而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了解本地区的文化,坚定文化I i I信。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教法与学法:本节课采用议题式教学,学生通过思考、对话一讨论、分析一探究、交流一升华、迁移获取知识。
六、教学结构:教学路线:本课采用议学任务引领的议题式教学方式,议题、情境、活动、知识四个要素构成了如下四条线:1 .议题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何在?主议题引领下的分议题:分议题一:延续什么一一中华文化知多少。
分议题二:为何延续一一中华文化魅力何在。
分议题三:怎样延续一一文化传承你我他。
2 .情境线:观甲地县文化——思文化内涵——寻文化魅力——行文化力量。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学生明白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图片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学会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自豪感,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部分学生可能受到外部文化的影响,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所减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认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使学生明白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化独特性的理解和认识。
2.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的认知。
3.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体会,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3.任务驱动法:设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的知识。
4.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中华文化。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素材,用于课堂教学。
2.设计好相关的讨论问题和任务,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3.制作好课件,用于辅助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元素(如中国书法、中华美食、传统戏剧等),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1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
5.活动:寻找新时代好少年。
6.内容要求:①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美德值得我们称赞的好少年?②请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学生,并说说推荐的理由。③他(她)的事迹启示我们应该怎样践行美德?
7.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1.仔细阅读材料,感悟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3.仔细阅读材料,认真聆听老师讲解有关古诗词内容,理解识记本课知识: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及内容。
4.积极参加活动,结合自身生活经验选出心目中的美德好少年,并小组讨论。
5.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理解识记青少年怎样践行传统美德的要求,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预设过程(2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名词解读:“文化”与“文明”;“根”
2.活动:“传统节日知多少”调查活动。
呈现材料:那达慕大会、望果节、Fra bibliotek王节、春节。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①寻觅中华文化符号,除了传统节日,你还会想到什么?②从古至今、丰富多样的文化传承,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③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4.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知识点——中华文化(内容,特点,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
5.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6.活动:“我说你猜”(根据提示猜出民族名称),总结: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7.材料:习近平谈文化自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呈现材料: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5.1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5.1 延续文化血脉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文化根难点:中华文化根三、课时安排(2节课)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视频文件《大足石雕艺术》的内容引入第五课的学习。
2021年6月,重庆大足石雕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
延续文化血脉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二)展示本课的目标:自主学习本课的主要学习目标:★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 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形成)?★4、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5、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6、如何坚定文化自信?★7、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内容各是什么?8、中华传统美德能世代相传的原因是什么?9、青少年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三)运用你的经验:中国传统节日你知道多少?用图片的形式展现: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节日老师小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四)提问:你能分享一下你身边有哪些中华文化吗?文化典籍建筑文化语言文字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知识归纳:★知识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 P 59①中华文化的形成: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补充: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
②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艺术,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1.政治认同:通过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认同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健全人格:通过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
3.责任意识:通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本框题主要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延续,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本框题一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来源、特点,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进而认识到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及做法。
二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理解美德的价值,进而认识到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作为九年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情感与知识经验上都有所认知,有些学生还掌握了一定的传统文化技艺,但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一般的知识和操作层面,对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认识和思考不多,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也不系统、不深入,而且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崇尚外来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不足。
同时九年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实际行动坚定文化自信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境创设法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1.播放视频: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数量达到59项。
观看视频,感悟中华文化。
5.1延续文化血脉(新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高效优质教学设计(部编版)
1. 拓展资源:
- 书籍资源:《中华文化常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国法治史》等书籍,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文化与法治知识。
- 视频资源: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法律讲堂》等节目,通过视频形式生动展示中华文化和法治故事。
- 线下资源:当地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法治教育中心等,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增强体验感。
2. 增强学生法治意识,理解法律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中华文明的基本历史脉络、传统节日习俗、以及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与法治知识。在七、八年级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对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学习兴趣:九年级的学生对探索文化起源和了解法律对文化保护的作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在能力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善于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在风格上,他们偏好互动性强、实践性强的学习方式,喜欢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来加深理解。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电脑
- 软件资源:《道德与法治》教材、PPT教学课件
-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学习平台
- 信息化资源:中华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法治案例文档
-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课堂问答
教学流程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和法治在文化保护中的具体作用时可能会感到困难。此外,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同时,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道德和法治概念,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实例和情境来辅助理解。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特点、魅力以及传承中华文化的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案例和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对中华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中华文化主要是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等,对于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传承方式还不够清晰。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外来文化,可能会对中华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影响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魅力和传承方式,提高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特点、魅力和传承方式。
2.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传承方式。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相关图片、案例和资料。
2.教学素材:准备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等素材。
3.分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组,以便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图片,如故宫、长城、诗词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和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传承方式。
如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五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认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树立文化自信,努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可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抵触情绪,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脱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包括独特性、包容性和创新性。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努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化独特性的理解。
2.中华文化包容性和创新性的把握。
3.如何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3.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中华文化。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如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史人物、艺术作品等。
2.制作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史人物、艺术作品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教师提问:“你们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印象?中华文化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小组讨论
思考问题
结合国际文化活动,思考问题
通过阅读材料,思考问题,解决中华文化的形成、特点、作用
通过分析中外文化交流,逐步坚定文化自信,以及思考中学生能够为文化传承做什么
中华传统美德
师: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代代相传的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阅读名言,思考这些名句包含中华传统美德哪些方面呢?
教学重点: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
教学辅助手段:
计算机、PPT
板书设计
1.中华文化特点
2.中华文化作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4.中华传统美德内涵及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引入
师:国庆阅兵活动中北京的花车,展现的众多元素中,天坛彩带雨燕城门等象征着北京的文化历史,雁西湖象征北京的政治,大兴国际机场以及人工智能等象征北京的科技创新。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文化。
描述图片场景
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图片,感受文化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
材料:二十四节气歌
思考:二十四节气歌是怎么形成的?
总结:中国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中华文化(形成)
二孔子学院提供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提供新的机遇,我们要在时代潮流中,学习了解更多的文化遗产知识,积极弘扬和传播优秀文化遗产,将优秀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发展,穿越时空依然焕发活力。
总结:坚定文化自信,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续文化血脉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
能力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中华文化根
(一)中华文化的形成
1.材料呈现: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
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内容
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材料。
2.总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的意义
1.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2.共同总结: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四)中华文化的发扬
1.阅读教材第62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
(1)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3.共同总结:
(1)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