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与一百年前世界形势对比分析
世界现代化百年回顾与展望
世界现代化百年回顾与展望引言20世纪是世界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和变革的时期。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多样化塑造了当代社会的面貌。
本文将回顾过去一个世纪的现代化进程,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20世纪的现代化进程科技的进步20世纪是科技革命的世纪,许多重大的科技突破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显著的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从电话、电视到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出现,信息的传递和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和全球化。
同时,人类重大科学发现的频繁涌现,如量子力学、遗传学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推动了生物技术和医学的迅速发展。
经济的繁荣20世纪见证了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繁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时期,各国实施了大规模的社会经济改革,并加强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
全球化的进程促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市场更加开放和便捷,促进了全球化经济的繁荣。
文化的多元化20世纪是文化多元化的世纪。
各种艺术形式蓬勃发展,电影、音乐、文学以及视觉艺术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不同民族、种族和宗教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增多。
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使得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每个个体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认同。
未来的展望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未来的科技发展将继续加速,并在各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将推动人类社会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同时,新能源技术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创新将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提供解决方案。
经济的转型和再分配全球经济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转型和再分配。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使得世界各国都需要重新调整经济结构。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模式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同时,全球经济的再分配也将成为重要议题,实现经济的公平和包容成为共识。
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将加速。
当前国际形势的分析
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后续影响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过去近十年,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不断繁荣,但这种繁荣的基础其实比较脆弱。
这些经济体自身的储蓄相对不足,消费不断增长,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断加强,其集中的表现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支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
这一格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消费信贷链的破裂,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
次级房贷危机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
反过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资金,以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例,其证券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国外。
日益高涨的海外资金不仅推动了本地资产价格的高涨,也推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本地货币实际汇率的不断升值。
综合考虑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经济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两年之内,世界经济很可能发生资金流动逆转的情形,那就是几年前从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金,在发达国家重估风险的情况下,纷纷逆转涌回发达国家,加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
美国把反恐战争引向国外,世界变得更不安全美国政府对外采取强硬的路线,以是否支持他反恐为标准划分敌友,并且抓住这个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了军事部署,不仅恢复了冷战结束以后曾经一度关闭的一些军事基地,而且在原属于前苏联的势力范围内,甚至领土内开辟了新的据点。
美国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反恐战争,不过有很多观察家认为或者说事实也证明这一点,这些年的反恐几乎是越反恐,恐怖主义的活动越是频繁。
虽然成规模的恐怖组织少了,但是零散的恐怖分子多了。
美国受到的威胁小了,世界其他地区受到的袭击多了。
国际格局重心的转移国际格局的重心正在日益由欧美向亚太转移。
这个亚太国际格局重心转移论,最早是基辛格等人在2003、2004年就提出来了,他们很敏锐地捕捉到了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抛出了亚太中心论,现在这个趋势是越来越明显。
当前国际形势新变化
当前国际形势新变化导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那么,当前国际形势出现了那些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对我国的安全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一、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表现为三个“新”:一是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二是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态势三是世界思想文化形势的新特点1.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面临挑战20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这场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影响到实体经济,美国、欧元区、日本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
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下降到2.5%,2009年更是出现了二战以来首次的负增长。
面对危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应对,包含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大国的20国集团(G20)取代原有的八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协调的重要组织。
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积极倡导下,金融危机后,20国集团先后召开了3次首脑峰会,并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刺激世界经济增长的行动计划,刺激本国经济,以配合全球应付金融危机。
在全球的联合干预下,这些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取得初步成效,美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逐步走出衰退,出现复苏,新兴经济体系率先复苏,平稳发展,如中国经济2009年出现了8.7%的增长。
但全球经济的发展是否彻底走出了低谷,目前的复苏能否持续下去,仍然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希腊债务危机2009年10月,希腊政府突然宣,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
今日世界局势酷似百年一战
今日世界局势酷似百年一战?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百年,抚今追昔,不少国际观察发现,今日世界局势,竟有与百年前的局势,有些神似。
一百年前的今天,国际世界出现了崩溃迹象,整个世界就像一个面临解体的太阳系,民族沙文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宰了世道,将世界变成一个你死我活的斗兽场。
那些大国们拥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一个种族为了生存必须具备侵略性”。
“那些优先采用了文明制度、先进技术和自由价值观的国家,注定要支配国际环境;而那些没有做到的国家,则面临殖民甚至灭亡的危险处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世道的丛林化,还有时局的变迁。
其时世界已无老大。
老迈的英国,其霸权在世纪初瓦解,所有的大国都急于“卡位”。
尤其是翅膀渐硬的德国,非常想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而“东方德意志”、新兴日本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以图在世界范围内大显身手。
在这种局势下,两个没有道义是非的军事同盟——英法俄日主导的协约国与德奥主导的同盟国就此诞生,战争因一起偶然事件爆发。
对比一百年前,发现今日世界确有几个相似之处。
一是失去领袖国。
一战前,英国国力下降,领袖国地位名存实亡。
今日美国,也有几分相像。
包括美国人在内的一些学者都不否认,奥巴马时代的美国,是最无领袖气质的。
世界没警察了,各国拼的就是狠。
二是失去大是非。
人人为利益而战,除非侵犯本国利益,否则没人解救受侵略弱国、大国不肯为维护世界道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还有一个相似点。
那就是新生代国家的崛起。
一战是西洋文明世界的一场崩溃悲剧,但却是东方后起之秀日本的成名曲。
日本在中国的地面上,打败了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德国,从德国人手中抢到青岛的控制权。
“一战”成名。
而今天的日本,正在从一个“非正常国家”恢复“正常国家”,一个东方新军事强国必然搅动世界格局,但今日东方乃至全球,新生代国家已不知日本一个,未来世界最大的“X”力量来自何方,哪个国家最终能扛起美国丢弃的大旗,是最具悬念的事。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分析
最近几年世界上发 生了很多重大的事件, 特别是在美国、欧洲 这样一些发达国家, 包括一批发展中国家, 他们出现了很多严重 的问题。这些严重的 问题在我国也都不同 程度的存在着,但是 没有全面爆发出来。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的头十年以来,国际局势 发生大震荡、大调整、大变革。这十年具有国际 秩序加速变革过程中鲜明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 国际力量格局的多极化、均衡化势头不减,但总 体上仍属于美国一超之下的三元(美国、欧盟、 新兴大国)基本格局。国际体系的深度变革以及 全球治理需求加大与国际治理机制供应不足之间 的矛盾仍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在上述基 本格局和主要矛盾的推动下,当前国际局势呈现 特有的复杂、多变、胶着的态势,国际关系中的 一系列矛盾凸显,反映了国际体系大变革时代的 众多格局性和趋势性重要变化。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 层次影响仍在持续,推 动了国际经济格局和经 济结构的加速调整,新 一轮全球经济复苏态势 和增长模式将成为影响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 际局势的关键因素。
提到经融危机,就不得不说美国。 因为美国正是这次 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的金融业非常的发达,我国 的银行改革学的是美国。我们把美国称为老师,但是 没想到我们这位老师出现了问题,美国的房地产泡沫 破灭了,银行没有钱了,引起了一场非常严重的金融 危机。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将持续很长时间。但是现在 世界经济整体在复苏。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动已 经恢复或者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而且其进口增速超 过了出口,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复苏对于发达国家 的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现在看起来美国、 越南、菲律宾这些国 家,都不想打,但是 危险在于各国都在这 里发展海军,就这么 一个地方,海军军舰 越来越多。大家不停 地打口水战,不小心 哪一天就擦枪走火, 发展成一个局部战争, 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
100年前与现在世界形势的对比
一百年前与现在世界形势的对比目录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形势 (2)二.现在的世界形势 (3)三.一百年前与现在世界形势的对比 (5)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形历史上,世纪之交往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
尤其是世纪末、世纪初,世界风云变幻莫测,国际关系错综复杂。
1. 世界已形成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被纳入世界历史的总进程之中整体世界史开始于15世纪末一批欧洲人的运航,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则大大推动了世界整体化进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技术革命后期,整体世界初步形成。
这时,电力被广泛应用,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勃然兴起,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电子技术,航空技术正在兴起。
所有这些,都使生产和技术面貌日新月异,促使世界经济出现新的高涨可以说,第二次技术革命为整体世界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首先,第二次技术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工业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为整体世界的形成提供了经济条件。
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除英国之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农业仍然在经济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在整个世界工业中,轻工业还占主导地位。
到19 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重工业迅速取代了轻工业的主导地位,美、德、英等国相继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
这一转变确立了资本主义工业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更加强烈的经济渗透,提供了更加现实的可能性,进而为整体世界的最后形成提供了经济条件。
其次,第二次技术革命改进了人类社会已有的交通、运输、生活设施,为整体世界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19世纪70年代以前,用于人类社会中的交通、运输、生活设施还相当落后,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大规模交往没有可能进行。
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技术革命为全人类提供了火车,铁路,汽车,汽船,飞机,电报,电话,邮政等先进的交通、运输、生活设施。
第41讲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总复习
史观史论
1.历史解释——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因素 (1)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基础性原因, 欧共体和日本寻求摆脱美国控制的倾向是建立在经济实力增强基础上的。 (2)维护民族国家权益:当今世界经济虽然已经全球化,但是,政治上,主权民 族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维护民族国家权益上的冲突必然导致 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这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政治原因。 (3)文化的多样性: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是基本的特征,文化之间的冲突也 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欧盟、东盟等区域集团的建立与文化相似性有很大 的关系。 (4)美苏两极的激烈对抗使世界不得安宁,相对而言,多极格局的相互牵制 更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这是世界各国追求多极格局的现实原因。
(2)影响 ①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多极化是一个趋势,即世界是由多种力 量、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模式和多种价值观构成的。它承认了世界 的多样性。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与制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维护 了世界和平。 ②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为了对付共同的威胁——恐怖主义,大国之间 开始尝试进行新的对话,并加强合作,从而使大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 国际关系的缓和。 ③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 ④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给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 遇,又提出了挑战。
主题二 人类的前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主旨精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代中国外交秉承的基本理念,它既继承 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外交的新特色。从这一外交 理念出发,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因、认识中国为践行这一理念的 做法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世界现代化百年回顾与展望
世界现代化百年回顾与展望百年前的世界可能是个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地方。
那时,科技还未发达,世界各地都被自然条件所限制,人们通信不便,交通不发达,途径很少。
然而,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全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的进程让人类的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过去的百年中,科技的发展是促进世界现代化的主要动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技开始大幅度推进。
无线电技术、汽车、飞机等发明的推动下,世界变得更加紧密相连。
人们可以迅速通信和旅行,世界瞬间缩小。
通讯技术的发展,更是将人们连接在一起。
电视、电脑、互联网等的普及,使得信息可以自由流动。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世界各地交流、分享、学习。
这些技术的普及不仅使商业、交通、科学、医疗等各行各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也使得个人获得了更多的选择与机会。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世界变得更加多元化,各国之间的依赖与交流越来越频繁。
全球化不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竞争。
一方面,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合作与互联互通,加速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资源分配不平等、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也包括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短缺等问题。
在未来的百年里,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和谐的世界。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将会进一步加速现代化的步伐。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将会推动世界的发展。
人类的生活将会更加便利,医疗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将会更加深入。
然而,新的问题也将随之而来。
人类需要谨慎对待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关注人类的尊严与价值。
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新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如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人类僵化,生物技术所引发的道德困境等。
总的来说,过去的一百年中,世界现代化的进程让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技的发展将继续推动世界的现代化,让人类的生活更加便捷和丰富。
比较现代与百年前的世界形势
比较现代与百年前的世界形势百年前,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政治方面,资本主义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
列强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更加激烈。
亚、非、拉美等地区绝大部分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1884-1990年期间,是欧洲国家加紧扩张的时期。
在此时期,英国夺得了370万平方英里的领土连同5700万人口;法国夺得了360万平方英里的领土连同3650万人口;德国夺得了100万平方英里的领土连同1470万人口;比利时夺得了90万平方英里的领土连同3000万人口;葡萄牙夺得了80万平方英里的领土连同900万人口。
英、俄、法、德四大国,它们在1876年的殖民地领土面积为4040万平方公里,人口27380万;到1914年,殖民地领土面积增为6440万平方公里,人口增为49450万。
整个非洲大陆,除了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之外,都已沦落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其中,法国占领面积最大,达到36%。
在广阔的亚洲大陆上,至少有56%的面积被欧洲列强占领着。
中国,土耳其,波斯,阿富汗,尼泊尔等国,虽然名义上是独立的国家,实际上却都是半殖民国家。
此外,世界上还有大片地区,如拉丁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区,都已慢慢欧化。
欧洲人不断向这些地区移民,逐渐代替了原来的土著居民。
总之,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欧洲已经称霸全球,是世界政治的中心。
日本直到1905年战胜沙俄后,才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而美国直到1919年凡尔赛会议后才在世界性的国际会议上占有重要地位。
但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间矛盾的不断激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等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对霸权和殖民地的争夺激烈化。
欧洲列强矛盾最为复杂,基本矛盾有三对,即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其中英德矛盾为主要矛盾。
19世纪末以德国为核心的德奥意三国同盟建立,20世纪初以英国为核心的英法俄三国协约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百年变局下的世界缩影
百年变局下的小缩影每当到了世纪更替时,历史的进程总有大变局;当中华帝国封闭锁国时,世界大变局开启;当大英帝国开始衰落时,世界大变局开启;当美利坚合帝国开始衰落时,世界大变局又再次开启;人类相互交往,开始是从个体圈——村落圈——部落圈——城邦圈——小区域国圈——大区域国圈——全球,每当一个圈圈开始交互时,便是文明交汇时,同时,也是变局的开始。
从地理大发现后,便是全球人类文明的交互,每隔一定的时间就开始了新的变局。
美国携二次世界大战雄风,与苏联共同主宰了全球近40年。
从1945年~1985年,两国实力互为龙头老大,双方实力不断此消彼涨。
终究是美国笑到1991,苏联那个庞大的帝国,一个让西欧瑟瑟发抖,一个让中国为无耐,一个让美国侧目的帝国轰然倒塌。
世界由两超变为一超,美利坚合帝国迎来了最辉煌的巅峰时刻。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美帝国从踏入巅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衰落。
正所谓无天敌的巅峰便是衰落或者衰亡的开始。
做为衰落的美国,在这颗星球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但终究不会消亡。
今天的百年大变局,源头在于美国的衰落,起点在中、俄、德、法、印等诸侯兴起,至于终点,则是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含大洋洲)、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非洲、南极洲则是全世界的大洲,三大强权则齐聚中东,争夺世界的领导权。
世界疫情总感染数已达到1400万这个级别,每天的疫情已确诊增量已达到20多万这个级别,美国依然领跑全世界,我在2020年5月19日《新冠疫情带来的世界大变局》的文中写道:至7月17日单日新增数量前10的基本上是南美、南亚国家,非洲的南非连续多日超过10000,其总数已超过32万,非洲正在以不可预估的速度变成深红。
本公众号开篇第1篇的《江山如此多娇》的那幅鱼骨图中描绘的那样,世界正在开启区域战争乃至大国区域战争。
世界运行的轨迹依旧未变。
近期,大家关注下列事情:1、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上法庭的情况;2、特朗谱更换竞选经理后的发展情况;3、特朗谱与纽约那边涉及税务方面的问题;4、资本市场的异动后对全世界的影响;5、一些国家或者地区疫情反弹;6、重点关注亚洲东北部的事情,本是大国势力交集的地区,那里太安静了。
2014国际形势变化
2012年国际经济、政治、安全形势错综复杂。
当前的国际形势从全球角度或从个别地区的角度来看可以概括为两点。
第一,从总体上看世界,当今世界仍然是和平、缓和、稳定的。
第二,从局部来看世界,就是今天,世界仍然有战争,动荡,紧张,天下依然很不太平。
综合以上两点就是对当前国际局势的一个总体看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兴起,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
国际经济在缓慢和不平衡中复苏,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
简单地从几个大国分析:美国力不从心已经进行了战略调整,并决定高调重返东南亚以遏制中国伊朗核危机已接近战争边缘,美国和以色列也正在积极准备,一旦确信伊朗接近核爆阶段,就会当机立断采取军事打击行动。
当然,伊朗也不会坐以待毙,不排除伊朗先发制人,通过采取一定策略,达到有效防止、甚至遏制战争的目的。
叙利亚和伊朗将极可能是一场新的局部军事冲突的爆发点。
欧洲地区,欧盟与欧元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欧洲领导人正竭力与危机奋战亚洲地区,俄罗斯痛感资源出口依赖型经济结构的弊端决定加大外交为经济现代化服务的力度日本经济本来就萎靡不振在经历了9级地震后国家经济更是遭受重创政府公信力下降中国外交活跃主动在国际经济复苏、全球综合治理、地区形势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但国内CPI持续上涨、与周边国家间领土争端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当前的国际形势有以下特点:1世界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入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当今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以中美两国为例,中国每年的对外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圆,美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额度超过1000亿美圆,美国在华投资企业有4万多家。
美国的超市里充斥中国的产品,而美国的麦当劳、肯得基等遍布中国的大街小巷。
美国的波音飞机数万个配件在几十个国家的数千个企业生产。
现在是谁也离不开谁。
“美国打个喷嚏,全球都会感冒”。
1921-2021的变化
1921-2021的变化
从1921年到2021年,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的变化:
1. 政治变化,在这100年间,世界各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战和二战之后,许多国家的政权发生了变化,新的国家成立,独立运动蓬勃发展。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和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东地区的动荡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政治变化。
2. 经济变化,全球经济在这10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全球化等因素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转型。
许多国家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然后又向信息社会迈进。
全球贸易量大幅增加,国际金融体系不断演进,新兴经济体崛起,全球贫困率显著下降。
3. 科技变化,科技领域的变化是最为显著的。
从1921年到2021年,人类经历了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突飞猛进,人工智能的崛起等。
这些科技变革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结构。
4. 文化变化,在文化领域,电影、音乐、艺术、文学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流行文化的全球传播,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文化产业的兴起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变化。
总的来说,从1921年到2021年,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都有所体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变化的发展和演变,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见证,也为我们展望未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对当前国际政治形势的认识及看法1
对当前国际政治形势的认识和看法国际政治的本质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权力与实力的过程。
但是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在当今社会,国家间对权力与实力的追求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一战时期国与国的军备竞争转变为综合实力的竞争,但其竞争本质是不变的。
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瞬息万变,但也并没有改变求和平谋发展的两大主题,世界多极化愈演愈烈,科技革命加速前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全球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和平方向发展,但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局部战争依然存在。
总的而言,当前的国际政治正逐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应该说当前的国际政治是进步了的。
首先,国际政治的本质依然是为了追求权力与实力。
几千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但人类群体间的关系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强者战胜弱者的概率远大于弱者战胜强者,而战胜方又必将是战后规则的制定者。
在这种客观规律的支配下,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仍是当今国际政治的基础,仍是国际社会的行为法则。
友好与敌对之间的分界限并不总是十分清晰。
存在一个模糊的区域,在此区域中,政府很难判断一种脆弱的友好关系是否已让位于敌对关系,反之亦然。
即便是在最为友好的国家之间,通常也存在一种潜在冲突,它有可能突然被激活。
这一点很明显地表现在中法关系上。
所以国际政治的本质依然是一个不断追求权力与实力的过程。
其次,国际关系新变化。
当今社会的政治局势在冷战结束以后,大国割据基本上处于人们常说的“一超多强”局面。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多强”一般是指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美国综合实力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无一能够与其比肩,造成大国力量对比的失衡状态。
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一定时期,但大国间正发生着力量消长的变化,逐步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
“多强”中最大的变化是欧盟的第五次扩大,虽然欧盟内部的“磨合”尚需较长时日,提高一体化的程度仍面临诸多困难,但其要害是内部还存在各种分歧,不能处处事事用“一个声音讲话。
一百年前和现在的国际形势
100年前,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在以飞快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由于工业高涨和经济危机的交替作用,由于工业高涨和经济危机的交替作用,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大大加快,垄断组织急剧增加,普及到一切主要工业部门,并和银行垄断结合起来,形成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垄断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垄断资本在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统治地位。
以美国为例:到1904年,美国共有318个工业托拉斯,其中占资本总额5/6的236个,是在1898年以后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的。
这318个工业托拉斯吞并了5300个工业企业,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的40%。
在这些托拉斯中,有26个托拉斯控制了各自部门生产的80%以上,有57个控制各自部门生产的60%以上,有78个控制各自部门生产的50%以上。
在工业迅速集中和垄断的同时,银行业也迅速地向集中和垄断发展,并出现了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溶合的金融资本。
1901年银行巨头J.P.摩根(1837~1913)组织美国钢铁公司,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19世纪90年代掌握花旗银行,就是典型的例证。
金融资本通过对工商业的长期贷款、股票和债券的买卖、直接向工商业投资,支配着整个社会的工商企业,统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
20世纪初,在美国已经确立了金融资本的统治。
它们的代表者是摩根、洛克菲勒、库恩-洛布、梅隆、杜邦、芝加哥、克利夫兰、波士顿等八大财团和60个家族。
金融资本还操纵政府,控制着国家全部政治生活,决定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垄断资本在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统治地位。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在国内的统治,加剧了政治经济矛盾,加强了垄断资本的对外扩张,使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体系。
少数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垄断资本对本国和国外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以及对生产和市场的控制,形成了大量的“过剩”资本,开始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资本输出”。
随着垄断统治的形成和资本输出的扩大,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在世界范围展开了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的斗争。
100年前后中美对比感想文案
100年前后中美对比感想文案
100多年前的美国一派繁荣和生机景象,汽车、火车以及大厦、桥梁随处可见,放在现在看也毫不落后,工业革命的浪潮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以及居民生活品质的明显改善。
虽然资本家对工人的长期剥削广受诟病,但相比中国封建社会对于农民的压迫剥削则要友善许多。
中国的小农经济太过脆弱,生产效率低下,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如果这年风调雨顺,农民尚且还有口粮苟活,如遇干旱饥荒,则饿殍遍野,凄惨不已。
西方国家100多年前靠蒸汽机实现了对中国的超越,后来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的入侵给我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如今中国靠改革开放实现逐步赶超,而西方国家却想利用科技和经济优势对我们围追堵截,但我想说的是,中华崛起势不可挡,我们不靠战争和殖民剥削来攫取利益,我们只是回到历史上本来的位置。
全球化趋势辩论辩题
全球化趋势辩论辩题正方辩手: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趋势,它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
首先,全球化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随着全球市场的开放和贸易自由化,许多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数亿人口脱贫,这就是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其次,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多样化和交流。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电影等方式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这有助于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最后,全球化也推动了国际合作和和平发展。
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立和发展,为各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有助于解决全球性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反方辩手:全球化趋势虽然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但也存在许多负面影响。
首先,全球化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往往占据了更多的资源和利益,而发展中国家和弱势群体则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压力。
例如,全球化导致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失业,城市贫困化问题日益严重。
其次,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同质化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许多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受到了冲击,人们更多地接受了西方文化,这可能导致文化多样性的丧失。
最后,全球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这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正方可以引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名言,“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无论我们喜欢与否。
”这句话表明了全球化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我们必须面对并适应这一趋势。
反方可以引用印度作家阿米塔夫·甘地的话,“全球化并不是自由市场的胜利,而是资本主义的胜利。
”这句话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经典案例方面,正方可以引用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说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意义。
反方可以引用墨西哥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经验,说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文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文18年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
明天就是祖国70华诞了,就结合最近的形势,谈一下个人对这个提法的理解。
一百年前也就是1918年的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一战结束之后,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开启了走向世界头号强国的历程。
从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奠定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一战结束后英法德等国处于战后恢复,美国经济向外扩张,飞速发展,1923年-1929年经历了黄金时期,被称为“XXX繁荣”,但是由于繁荣时期,投机成风,也蕴藏着危机。
由于战后农业恢复不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导致大量工人失业等原因,1929年大萧条随之而来,大衰退持续到了1933年。
这场危机波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次危机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我个人倾向于这次危机加上1939年开始的二次世界大战,使经济体系中存在的危机得到了彻底的出清,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此后几十年都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大萧条结束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36年,XXX的通论问世,通论颠覆了传统的经济理论,开启了宏观经济学的新篇章。
虽然通论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无法解决滞胀等问题,随后出现了理性预期等学派,但是XXX的通论依然是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石。
1945年二战结束后形成了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国奠定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的基础,此后通过国际金融、贸易、储备结算体系的建立,美国的地位越发的巩固。
固然经历过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和美苏争霸,但终究苏联被拖垮。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也经历了无敌是种寂寞的阶段。
粗略来说,这一百年主要就是美国通过其战后累积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主导世界秩序的时间段。
在这过程中,我们结束了一段屈辱的历史,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进入新世纪之后势头更加明显,与美国的身位逐渐接近。
沉睡的东方巨龙已经苏醒,只差龙归大海。
这些图告诉你过去的100年里,全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图告诉你过去的100年里,全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地球,我们的地方在过去100年里经历了许多变化,新城市已经建成或翻新,它们变得更加美丽和现代。
图为百年来的“红磨坊”,这里是巴黎最热闹的地方。
百年来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城市风光,欧洲国家的老城百年来大多几乎没变。
德国明斯特的城堡,百年来好像变化不大。
当年建造巴黎自由女神像的地方,后来这里变成了居民区,而运往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则成为纽约的象征。
德国不来梅百年来的对比,欧洲国家的老城百年来大多几乎没变。
图为20世纪初和现在的巴黎塞纳河,你觉得变化大吗?
数十年来北冰洋的变化,北冰洋正在迅速融化,海面变得越来越大,而冰雪区域越来越小。
德国下萨克森邦奥斯纳布吕克百年来的变迁,似乎变化不大。
比利时城市安特卫普旧城区中心斯滕城堡百年来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简史期中论文作业测绘学院测绘工程三班于云飞2010301610101当前世界与一百年前世界形势对比分析历史的车轮以它惯有的速度滚滚前行,人类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第十一个年头,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一百年前的世界形势与今天的世界形势有着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也许,这就是历史的轮回。
下面我将从经济、军事及政治格局这两个方面对一百年前的世界形势与今天的世界形势座做一比较。
(一)经济方面(1)如今的世界经济形势21世纪头10年的世界经济先是繁荣发展,随后便经历了风雨飘摇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阶段,世界经济进入了艰难复苏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
2010年世界经济实现复苏性增长后,迎来了本世纪第二个新10年的开端——2011年,人们对此抱以厚望。
但现实并不尽如人意,2011年已过去大半,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并非此前多数国际金融机构预测的那么乐观,前景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今年伊始,世界经济总体上在上年的基础上保持着复苏态势。
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预计2011和2012年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将为4.5%左右,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为2.5%,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6.5%,世界经济将延续去年的复苏态势。
但事实上,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不平衡。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不定,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全球性通胀压力增大,日本地震和海啸,以及近一段时期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和一些发达国家经济明显放缓,都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今年下半年,在世界经济前景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情况下,国际金融机构纷纷下调了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其中IMF由4.3%下调至4.2%、摩根士丹利由4.2%下调至3.9%、高盛集团由4.1%下调至4.0%、花旗集团由4.2%下调至3.8%。
此外,不久前世界银行有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危险区”。
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经济确实又到了一个需要警惕和呵护的时段。
从上述世界经济的基本面看,世界经济正笼罩在部分发达经济体债务危机和经济疲弱及失业率上升的阴影下。
欧美能否从债务危机的泥潭中拔出双脚?世界经济的走势又将向何处发展?这一切的答案依旧存在着悬念,需要时间做出回答。
但可以确定的是,目前世界经济并未全面走出危机,也没有恢复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仍然面临着下行风险。
(2)一百年前的世界经济形势1907年3月,美国爆发了交易所危机。
原因是当时兴起的信托投资公司享有许多银行不能经营的业务,政府监管过于宽松,导致信托投资公司过度吸纳社会资金并投资于高风险的行业和股市。
危机爆发时,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后来流言四起,一些信托公司遭到恶意挤兑。
由于现金短缺,无法向排队等待取钱的储户支付本金和利息,1907至1908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了300个,共负债3.56亿美元,还有2.74万家工商企业登记破产,共负债4.2亿美元。
1907年的危机中,美国工业生产下降的百分比要高于在此以前的任何一次危机,失业人数最多时估计为500万-600万人,这是以前各次危机中未曾有过的。
与美国经济联系密切的英国首当其冲,危机深度仅次于美国。
1907年,黑色金属消费量减少20%,生铁产量下降11%,钢产量下降19%,新建船舶吨位减少48%,棉花消费量下降14%。
从1906年到1909年,生铁价格下跌25%。
危机在德国也十分严重。
1907年,黑色金属消费量缩减20%以上,钢产量下降13.1%,已竣工商船吨位减少三分之一,建设业损失最惨重,业务量缩减36%,与此相应,水泥等建材工业产量下降近一半。
轻工业损失也不小。
棉纱和棉布的出口减少18%,棉布价格下跌23%。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黑色金属消费量缩减,但由于该行业垄断程度高,黑色金属的价格竟提高了14%。
1907年,法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6.5%。
其中丝纺工业危机最严重,丝织品出口减少了24%。
危机不但使工人生活恶化,甚至教师与国家公务人员的生活都受影响,工会活动活跃起来。
1909年,巴黎邮电职工大罢工,一时电讯中断。
这次危机以后,德国工业实力已经明显超过英国。
德国的钢铁产量比英法两国的总和还多,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电气、化学等工业成为德国的骄傲。
造船工业在1896年以前还不具规模,1899年至1913年间,每年平均造船30.5万吨。
到1913年,德国轮船总吨位达到510万吨。
德国海军实力已经接近英国。
1909年起,美国、法国经济开始复苏并很快进入高涨阶段,德国到1912年才走向高涨,英国则更晚。
(3)分析比较如今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一百年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惊人的相似:190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与2008年的世界金融海啸,而后世界上的各主要国家都进入了经济恢复时期,世界经济也都在缓慢复原,但都不是十分稳定,都在酝酿这下一次的经济危机。
(二)军事与政治格局方面(1)如今的军事与政治格局形势当前时代,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未变,世界军事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局部战争与地区武装冲突此起彼伏,恐怖活动与海盗行为日益猖獗,领土主权与权益纠纷不断浮出水面,世界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此外,核问题僵局难破,国际军控与核裁军形势不容乐观,而大国开始在反导和太空两个战场展开新的战略角逐。
在这样的总体形势下,当前世界军事政治格局又有如下特点:第一,美国保持“一超”地位,“多强”获得发展。
“一超多强”是冷战结束后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
第二,在大国关系格局中,“一超”将受到“多强”的更大制约,但不会出现全面对抗,彼此之间既有矛盾也有共同利益。
中俄、中欧关系将更趋加强,中美、中印关系将保持改善势头,中日关系仍在扑朔迷离中前行。
第三,美国为维持“一超”地位,将继续企图削弱“多元”力量发展。
美国在联合国采取实用主义立场,为削弱俄罗斯而加紧拉拢独联体成员国,通过日本对东亚区域一体化暗中牵制。
第四,美国“一超”地位和安全利益受到的主要挑战并非来自其他大国崛起,而是来自国际恐怖主义的袭扰和自身错误决策的惩罚。
这在客观上迫使美国与“多强”及联合国等保持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
尽管“多强”发展迅速,“多强”之间在总体上呈现出合作的态势,但从目前情况看,“多强”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对美国在“一超”地位和安全利益上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因为“多强”中,日美联盟比较稳固,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上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自身的困扰。
(2)一百年前的世界军事政治形势一百年前,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在1890年以后,鉴于德国首相俾斯麦的下野,欧洲局势日趋不稳定,俾斯麦的接班人缺乏老练的外交手腕处理欧洲列强的冲突,面对普法战争后的法国战败所产生的对德仇恨、奥俄两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争夺、以及殖民地拓展政策所带来的列强竞争,不论是德国或其他国家的领袖皆无法如俾斯麦般以和平为目标稳定欧洲局势,反之乃是通过穷兵黩武、彼此竞争来争取优势。
故此欧洲各国在竞争中只好以同盟彼此间的支持援助及自身军备的强大来确保安全。
下面为各主要国家的军事实力对比表:下图显示部分列强在战前的陆海军人数增长:陆海军总数1880年1890年1900年1910年1914年美国34,000 39,000 96,000 127,000 164,000英国367,000 420,000 624,000 571,000 523,000法国543,000 542,000 715,000 769,000 910,000德国426,000 504,000 524,000 694,000 891,000俄国791,000 677,000 1,162,000 1,285,000 1,352,000意大利216,000 284,000 225,000 322,000 345,000日本31,000 73,000 75,000 150,000 欠缺数据各国除了规模上的扩张外,列强在国防支出上也不断上升,推动着各国的军事发展欧洲六大列强的军事总支出年份军事支出(万英镑)1880年132001890年158001900年205001910年288001914年397001872年至1912年军费支出增长国家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奥匈帝国意大利增长率175% 140% 340% 260% 170% 180%陆军竞赛陆军的竞赛主要集中在法国、德国、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之间,在战前数十年,四国均在陆军规模上大肆扩张,其中以德国的陆军质素为最好,有赖其完善的参谋部对军队进行组织,而法国军队质素亦优,奥匈的重炮部队甚佳但其组织、后勤等工作却远不及德法之部队,意大利的军队也同样面对组织焕散、后勤不继的问题;最后俄国的部队纯粹在数量取胜,其军备、组织、后勤等各方面皆是全欧列强中质素最差。
陆军总数1880年常备陆军1880年陆军动员额1914年常备陆军1914年陆军动员额英国136,000 600,000 160,000 733,500印度200,000 不适用246,000 不适用法国503,000 1,000,000 777,000 3,780,000德国419,000 1,300,000 812,000 4,500,000俄国766,000 1,213,000 1,400,000 5,971,000奥匈267,000 772,000 800,000 3,350,000意大利欠缺数据欠缺数据300,000 1,251,000美国欠缺数据欠缺数据98,000 200,000日本31,000 48,000 150,000 500,000土耳其欠缺数据欠缺数据300,000 欠缺数据塞尔维亚欠缺数据欠缺数据125,000 欠缺数据比利时欠缺数据欠缺数据125,000 欠缺数据海军竞赛海军的军备竞赛主要集中在英德两国之间。
德国于1900年制订海军法,将海军规模大加扩充,以维持德国和他日益扩张的殖民地的联系。
鉴于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其生存依赖保持海上力量优势,以维持国土安全及海上补给路线,故德国之海军扩张惹来英国的忌惮,于是在1905年英国开始建造无畏舰,并在1907年德国也开始建造无畏舰时以二对一海军政策,即保持自身无畏舰数为德方之两倍以相应付,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后,更联同法俄两国实施三国海军联防,即英国在北海、法国在地中海、俄国在波罗的海分别对付德奥两国海军。
军舰总吨位1880年1890年1900年1910年1912年1914年英国650,000 679,000 1,065,000 2,174,000 2,346,613 2,714,000 德国88,000 190,000 285,000 964,000 1,149,863 1,305,000 美国169,000 240,000 333,000 824,000 1,009,184 985,000法国271,000 319,000 499,000 725,000 941,525 900,000日本欠缺数据欠缺数据130,000 欠缺数据679,438 欠缺数据俄国200,000 183,000 383,000 401,000 589,490 679,000意大利100,000 242,000 245,000 327,000 401,283 498,000奥匈欠缺数据欠缺数据欠缺数据欠缺数据266,598 欠缺数据空军竞赛在战前,虽然航空器发展只是刚刚起步,但在短短数年内,各国的航空部队便迅速建立,某些国家更将航空部队独立于海军和陆军外外,成立了专门的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