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https://img.taocdn.com/s3/m/17639d2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0.png)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文/赖迪辉1608年,荷兰眼镜商利普希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望远镜,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1609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放大32倍的望远镜,并用它对准了月球,天文望远镜因此而诞生。
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天文望远镜不断衍生出新的分支类型,射电望远镜应运而生。
曾经,世界领先的射电望远镜总是落户国外,直到2016年,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我国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建成,终结了这段历史。
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是现在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FAST具体参数口径:500米高差:173米面积:约等于30个足球场性能指标:灵敏度是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的10倍,综合性能是美国阿雷西博 300米望远镜的10倍建设时间:22年(1994年至2016年)观测系统对整个FAST进行动态控制与基准校对,控制观测的精度存储系统短期内运算速度每秒200万亿次以上,存储容量需求10PB 以上圈梁钢结构圈梁长度1 600米,消耗钢材5 600吨索网索网结构口径500米,共有6 670根主索,2 225个主索节点和相同数量的下拉索,总重1 300多吨,主索节点位置精度达到5毫米主动反射面近30个足球场大,由4 450块三角形半透明半镂空反射面板组成,每块重450千克左右,厚度约1.3毫米,布满小孔馈源支撑塔共6座,最高168米,用来支撑30吨重的馈源舱馈源舱采用柔索支撑技术,拖动馈源舱在球冠面运动,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同时利用舱内Stewart 平台实现毫米级高精度定位射电天文望远镜的诞生与射电天文学密不可分。
射电中“电”是无线电波的意思,进一步说,射电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信号的学科,而射电信号的发现则是个偶然事件。
1931年,在美国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专门负责搜索和鉴别电话干扰信号的美国人杨斯基发现来自银河中的射电辐射。
中国天眼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天眼的国际影响力](https://img.taocdn.com/s3/m/1853d99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8.png)
中国天眼的国际影响力
标题:中国天眼:开启全球天文探索新篇章
一、引言
“中国天眼”全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自2016年9月落成以来,中国天眼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科研应用,对全球天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国天眼的技术优势
中国天眼的设计和建设集合了世界领先的科技力量,具有多项创新技术。
其独特的主动反射面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指向跟踪;超高的灵敏度使其能接收到来自宇宙深处的微弱信号;同时,它还能进行多科学目标同时观测,大大提高了观测效率。
三、中国天眼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天眼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在大射电望远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它不仅为我国科学家提供了强大的研究工具,也吸引了全球的科学家前来合作研究。
至今,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申请使用中国天眼进行观测。
此外,中国天眼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如寻找地外文明等。
这些项目的开展,无疑将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更进一步。
四、未来展望
作为世界级的科研设施,中国天眼将继续发挥其在天文学领域的引领作用。
通过持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进,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天眼将在揭示宇宙奥秘、推动科技进步、培养科研人才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中国天眼不仅是中国科技创新的象征,也是推动全球天文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的建设和运行,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开放合作的态度,也为全球天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天眼的成就
![中国天眼的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1dca91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3.png)
中国天眼的成就**中国天眼——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辉煌成就**中国天眼,全名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的大巴山脉深处,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建成于2016年,其直径达500米,具有优越的接收灵敏度和数据处理能力,在天文观测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天眼的建设和运行,为中国在射电天文学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开创了多个全球之最,影响深远。
首先,中国天眼在探测快速射电暴(FRBs)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9年,中国天眼首次探测到了来自银河系外的FRB,这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科学突破,有助于解开宇宙中快速射电暴的谜团。
中国天眼的高灵敏度和广覆盖的接收范围,使其成为探测FRB的理想工具。
其次,中国天眼在搜寻脉冲星等天体方面表现出色。
脉冲星是一种特殊的恒星,具有非常稳定的脉冲信号,是宇宙中极其罕见的天体。
中国天眼的高灵敏度和大口径优势,使其在搜寻脉冲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取得了多次成功的发现。
此外,中国天眼还在天体测绘、宇宙学研究、暗物质探测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在宇宙学观测领域的高精度数据,大大促进了人类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理解,拓展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边界。
除了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外,中国天眼还对中国在射电天文学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天眼的建设为中国科学家提供了一个世界级的研究平台,吸引了大量优秀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加入相关研究工作,推动了中国射电天文学领域的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天眼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为中国在射电天文学领域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的辉煌成就让我们对宇宙的奥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人类探索宇宙和解密宇宙奥秘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理念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ea9e604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e.png)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理念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工程项目。
其工程理念旨在通过建造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推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就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理念展开深入探讨,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工程概述1.1 探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设背景和重要意义。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设背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中国科学界推出的一个重大科学工程项目。
这个项目的背景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对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引力波等方面的科学研究需求。
随着天文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需求日益增长,精密的望远镜设备成为科学研究的基础工具。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设,将填补我国在射电天文领域大口径射电望远镜方面的空白,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和国际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机遇。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重要意义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口径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为宇宙探索提供前所未有的数据和图像,有望发现更多射电脉冲星、暗能量等领域的新现象,推动天文学研究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1.2 介绍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设计理念。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大口径、高灵敏度、高角分辨率、宽频带等特点。
这些特点将使得该望远镜能够更好地观测天体,探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研究星际分子谱线,开展天体物理与宇宙学研究。
二、工程实施2.1 分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实施难点。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造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其中包含了多个技术难题。
其中,主要包括巨型球面天线的制造、射电信号的采集和处理、数据处理技术等方面。
更重要的是,工程建设地点的选择、环境因素的考虑以及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也是一项庞大的挑战。
2.2 探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实施步骤。
为了实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设,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项目立项、方案设计、设备采购、工程建设、设备调试等多个环节。
天眼的工作原理
![天眼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187bba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f.png)
天眼的工作原理天眼,全称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中国贵州省的大窝凼天文台。
它的直径达500米,是世界上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之一,被誉为“中国天眼”,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大科学工程项目。
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射电望远镜接收和处理天体发出的射电波,用于天体物理、射电天文、宇宙学等领域的研究。
天眼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接收、处理和分析射电信号。
首先,天眼通过其巨大的口径和高灵敏度,能够接收到宇宙中各种天体发出的射电信号。
这些射电信号是宇宙中各种天体活动产生的,如恒星、星系、星云等,它们携带了丰富的信息,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宇宙的结构、演化和物理规律。
接收到射电信号后,天眼会将这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天线和接收机传输到信号处理系统中。
信号处理系统是天眼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高性能的计算机和专门的信号处理算法。
这些算法可以对接收到的射电信号进行滤波、去噪、频谱分析等处理,从而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通过信号处理系统,天眼可以对来自宇宙的射电信号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除了接收和处理射电信号,天眼还需要对信号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一过程需要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参与,他们会根据接收到的射电信号,进行数据分析、模拟和推断,以揭示宇宙中各种天体的性质、行为和演化规律。
通过对射电信号的分析,天眼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新的天体、探索宇宙的奥秘,推动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的来说,天眼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射电天文学的原理和技术,通过接收、处理和分析射电信号,帮助科学家研究宇宙中各种天体的性质和行为。
它的建成和运行将为人类认识宇宙、探索宇宙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对于推动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随着天眼的不断完善和运行,将会为人类揭示更多宇宙的奥秘,为人类认识宇宙的边界和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https://img.taocdn.com/s3/m/faadfbd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2.png)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开创了建造巨型望远镜的新模式,建设了反射面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射电望远镜, 灵敏度达到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以上,大幅拓展人类的视野,用于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
建设台址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大窝凼洼地,东北距 平塘县城约85千米,西南距罗甸县城约45千米 。
主要目标
建设目标
科学目标
1、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在贵州喀斯特洼地内铺设口径为500米的球冠形主动反射面,通过主动控 制在观测方向形成300米口径瞬时抛物面;
2005年9月23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召开FAST项目建议书专家评审会,项目通过评审工作;11月4日,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启动立项申请工作 。
2006年3月29日,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主持召开了“FAST项目国际评估与咨询会”,肯定了500米口径球面 射电天文望远镜关键技术的可行性 ;6月16日,中国国家天文台、中科院昆明分院和贵州省科技厅在贵阳组织 召开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协调会,对该项实施所提供的条件和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协商,并达成了共 识 ;7月15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确定选址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 。
1、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学,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 2、观测脉冲星,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 3、主导国际低频甚长基线干涉测量,获得天体超精细结构; 4、探测星际分子,研究恒星形成与演化、星系核心黑洞一级探索太空生命起源; 5、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搜寻外星文明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图2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理念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f3a23d4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6.png)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理念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大潮中,射电望远镜作为一种重要的天文观测设备,其尺寸和技术水平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而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其工程理念更是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理念进行深入探讨,并共享个人观点。
1. 工程理念的设计与制造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理念,首先体现在其设计与制造上。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其设计需要考虑到尺寸、重量、精度等诸多因素。
在设计阶段,工程师们需要充分考虑射电望远镜的结构稳定性、抗风性能、天文观测精度等方面,以确保其能够稳定地运行并获得高质量的观测数据。
在制造阶段,需要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工艺,保证望远镜的精密度和耐用性。
2. 技术创新与研发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理念还体现在技术创新与研发上。
为了实现如此大尺寸的射电望远镜,工程团队需要不断进行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采用新型的天线接收器、数据处理算法等,以提高射电望远镜的观测灵敏度和分辨率。
还需要克服大口径射电望远镜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如表面精度、信号捕捉等方面的挑战。
3. 观测与科学研究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理念还映射在其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上。
作为具有如此高观测精度和灵敏度的射电望远镜,它将为天文学家们带来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天体观测数据,有望发现更多未知的宇宙现象。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理念也包含了对科学研究的承诺和期待。
总结与回顾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理念中,设计与制造、技术创新与研发、观测与科学研究三者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工程师们在追求射电望远镜尺寸和性能的也在不断突破技术难题,推动着天文观测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个人观点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工程理念体现了人类对于科学探索的无穷追求。
其把握着现代科技的最前沿,不断推动着射电天文学的发展。
作为一名我国科技工作者,我由衷地为我国能够拥有如此规模的射电望远镜感到自豪,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超级天眼今日启用
![超级天眼今日启用](https://img.taocdn.com/s3/m/3026b1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3.png)
超级天眼今日启用近日,中国科学界掀起了一股热潮——“超级天眼”今日正式启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超级天眼的启用将对我国射电天文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介绍超级天眼的背景、建设过程以及其在未来的重要意义。
超级天眼,全名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 (Five- 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它位于中国贵州省的大窝凼口,直径500米,横跨大约30个足球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超级天眼是一个巡天观测器,通过接收射电信号来探测宇宙中的星体和其他天体。
与光学望远镜不同,射电望远镜能够穿透星云、遥远星系和尘埃云层,可以捕捉到光学望远镜无法观测到的信息。
因此,射电望远镜在研究宇宙学、星系演化、宇宙辐射背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超级天眼的建设过程可以追溯到2011年。
在过去的十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
巨大的望远镜框架由逾四千根钢缆支撑,组成一个巨大的半球形天窗。
望远镜借助天窗可以准确地接收射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分析的数据。
随着巨大反射面板的慢慢升起,整个超级天眼开始展现出力量的象征,吸引了全球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的目光。
超级天眼的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射电天文学的发展。
相比以往,它具备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宽的波段覆盖范围,能够捕捉到更加微弱的信号。
这将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观测宇宙,探寻更多关于宇宙起源、暗物质、暗能量等谜团的答案。
超级天眼还将加强中外科学家的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射电天文学家来我国进行合作研究,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超级天眼的启用也将对我国科技创新产生重要影响。
在超级天眼的建设过程中,中国科学家们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如巨大的望远镜结构、高精度的定位和工程设计。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持续推动了科技创新。
他们开发了新型的天线电动机和控制系统,使得望远镜能够准确地追踪天体,并实现高精度观测。
参观天眼感悟心得体会(3篇)
![参观天眼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881b6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1.png)
第1篇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天眼”),这是一次难忘的科技之旅。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在射电天文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对天眼的研究成果和科技含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参观天眼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天眼的震撼走进天眼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天眼主体结构。
它由4450个三角形面板组成,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大小。
天眼主体结构高约150米,口径达50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天眼的壮观和震撼。
二、天眼的科技含量天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射电望远镜,其科技含量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以下几点:1. 设计理念先进:天眼的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将球面反射与射电望远镜相结合,实现了巨大的接收面积。
这种设计理念具有极高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2. 自主研发:天眼的主体结构、馈源系统、测量系统等关键部件均为我国自主研发,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射电望远镜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3. 精密制造:天眼主体结构由4450个三角形面板组成,每个面板的尺寸和形状都必须精确到毫米级别。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天眼面板的制造过程采用了高精度数控机床和自动化生产线,确保了面板的精度和质量。
4. 数据处理:天眼收集到的数据量巨大,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天眼的数据处理系统采用了最新的并行计算技术,实现了高效的数据处理。
三、天眼的研究成果天眼自2016年9月启用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
以下是我了解到的一些亮点:1. 发现脉冲星:天眼在短短几年内,已经发现了多颗脉冲星,为我国在脉冲星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2. 发现快速射电暴:天眼对快速射电暴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揭示宇宙奥秘提供了新的线索。
3. 探索宇宙起源:天眼通过对遥远星系的观测,为研究宇宙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数据。
500米口径球面什么在贵州平塘落成启动
![500米口径球面什么在贵州平塘落成启动](https://img.taocdn.com/s3/m/643726d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2.png)
500米口径球面()在贵州平塘落成启动
题目:2016年9月,500米口径球面()在贵州平塘落成启动。
A、空间望远镜
B、折反射望远镜
C、射电望远镜
D、太阳望远镜
答案:C、射电望远镜
答案解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ApertureSphericalTelescope),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
中国天眼计划
![中国天眼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50e1de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9.png)
中国天眼计划中国天眼计划,又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中国国家天文台在贵州省建成的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该项目于2016年9月25日正式启用,标志着中国在天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全球射电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FAST的建成对于推动中国天文学科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科学合作,以及促进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FAST的建设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一次科学探索的伟大尝试。
它将为我们揭开宇宙奥秘提供更多可能。
FAST的直径达500米,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它的敏感度是上一代射电望远镜的10倍以上。
FAST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在射电天文学领域的地位得到了历史性的提升,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
FAST的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寻找脉冲星、寻找暗物质、探测氢原子、寻找外星文明等。
FAST将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有望为我们解开宇宙的奥秘提供更多的线索。
FAST的建成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努力和国家对科学事业的大力支持。
中国天文学家们在FAST的建设和运行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学成果,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FAST的建成不仅对中国天文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射电天文学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FAST的建成将进一步促进国际间的科学合作,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中国天眼计划的成功建成,标志着中国在射电天文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全球射电天文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FAST将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有望为我们解开宇宙的奥秘提供更多的线索。
相信随着FAST的建成和运行,中国在天文学领域的地位将会更加突出,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作出更大的贡献。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作原理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86c66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2.png)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作原理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常指的是中国的"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FAST 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射电天文学和射电望远镜技术。
以下是FAST的工作原理的基本概述:
1.射电天文学原理:FAST的主要目标是用于射电天文观测。
射
电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天体的射电辐射的学科。
天体如星体、星
云、脉冲星等产生的辐射可以通过射电望远镜捕捉和观测。
2.单口径设计:FAST是一个球面射电望远镜,其主要反射面是
一个直径约500米的球面。
这个巨大的尺寸使得FAST能够收
集并聚焦更多的射电信号,提高灵敏度和分辨率。
3.射电信号捕捉:FAST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球面反射面捕捉
到来自宇宙射电源的微弱射电信号。
这些信号被反射并聚焦在
望远镜焦点上。
4.接收器和接收信号:在焦点上,有射电接收器,它负责接收和
检测射电信号。
接收器将射电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电
缆传输到信号处理系统。
5.信号处理:接收到的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包括数据滤波、频谱分析、数据压缩等步骤。
6.科学研究:处理后的射电数据被用于进行各种射电天文学的科
学研究,包括探测宇宙中的脉冲星、星系、星云等天体。
FAST作为一项射电天文学工程,通过其巨大的口径和先进的技术,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用于研究宇宙中各种射电现象。
中国天眼计划
![中国天眼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02b1df9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b.png)
中国天眼计划中国天眼计划,又称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中国国家天文台在贵州省建设的一项重大科研工程,它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敏感的射电望远镜之一。
中国天眼计划的建设和运行,将极大地推动中国在射电天文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也将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贡献重要的科学成果。
中国天眼计划位于贵州省的喀斯特地貌区,由一个直径达500米的球面反射器和一个可移动的支撑结构组成,整个射电望远镜的建设规模宏大,造价高昂。
然而,正是这种巨大的规模和先进的技术,使得中国天眼计划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的科研项目。
中国天眼计划的建设和运行,将为中国天文学界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台,使得中国的天文研究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国际合作中。
通过中国天眼计划,中国科学家将能够开展更多样化和深度的天文观测研究,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天眼计划的建成,将有助于加快中国在射电天文领域的技术和科研水平提升。
中国天眼计划将为中国的射电天文研究提供更加先进和敏感的观测设备,使得中国的射电天文研究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国际射电天文研究的大家庭中。
中国天眼计划的建成,也将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带来更多的科学成果。
中国天眼计划将能够观测到更多的宇宙天体和现象,为人类对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更多的观测数据和科学解释,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不断深化。
总的来说,中国天眼计划是中国国家天文台的一项重大科研工程,它将极大地推动中国在射电天文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也将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贡献重要的科学成果。
中国天眼计划的建成和运行,将为中国的天文学界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台,使得中国的天文研究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国际合作中,加快中国在射电天文领域的技术和科研水平提升,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带来更多的科学成果。
fast天眼工作原理
![fast天眼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b7bef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b.png)
fast天眼工作原理fast天眼,全称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位于中国贵州省的大方县。
它由中国科学院主导建设,是中国在天文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
fast天眼的建设旨在探索宇宙的奥秘,研究星系、恒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搜索外星文明等。
fast天眼的工作原理基于射电天文学。
射电天文学是利用射电波段的电磁辐射来观测和研究宇宙现象的一门学科。
相比于可见光观测,射电观测能够穿透尘埃、大气以及星云等障碍物,可以观测到更遥远的天体和更微弱的信号。
fast天眼的工作原理首先涉及到望远镜的设计,它采用了500米直径的球面反射面。
球面反射面可以提供更大的接收面积,从而使接收到的射电信号更加精确。
fast天眼的反射面由紧密排列的金属板组成,通过高度精确的调整和整形,使其几乎无缝连接,具有极高的精密度和抗干扰能力。
在接收到射电信号之后,fast天眼将信号传递给射电望远镜的核心部件“接收机”。
接收机是负责接收、放大和转换射电信号的设备。
fast天眼的接收机采用了先进的射频设计和低噪声放大器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射电信号的信噪比。
接收机将放大后的信号传输给数据处理系统。
fast天眼的数据处理系统由大规模并行计算机集群组成,拥有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它能够将来自不同方向的射电信号进行并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
fast天眼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射电天文学中的“波束走廊”技术。
波束走廊技术是指通过改变天眼接收射电信号的位置和走向,来实现天眼的扫描和观测。
fast天眼通过控制反射面上的探测单元,实现天眼的波束扫描和指向调节。
这样,fast天眼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扫描大范围的天区,并获取较高的观测效率。
最后,fast天眼的观测数据由射电天文学家进行分析和解读。
他们使用各种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技术,对观测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和处理,研究宇宙中的各种现象和物理过程。
通过这些观测数据,科学家可以深入研究星系的演化、黑洞的形成以及宇宙的起源等重要问题。
fast天眼
![fast天眼](https://img.taocdn.com/s3/m/34b3ec4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3.png)
fast天眼Fast天眼Fast天眼是中国国家天文台于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一座射电望远镜。
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单盘射电望远镜”,它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平塘县的大方县境内,占地面积达500亩。
Fast天眼的正式名称为“中国科学院大型科学工程——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因其英文名词缩写与汉字“fast”的轻快意味相当,所以被常称为Fast天眼。
Fast天眼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在射电天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可以探测到远超太阳系的天体信号,为研究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天体物理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Fast天眼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口径单盘射电望远镜,其长期积累的数据有望在未来促进天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天体物理学的研究。
Fast天眼的主要特点是其巨大的口径和高灵敏度。
其主镜直径达500米,超过了之前世界上最大射电望远镜ARECIBO的305米。
Fast天眼的巨大口径使其能够收集更多的天体信号,从而提高观测的灵敏度。
此外,Fast天眼还采用了先进的机电系统和信号处理技术,使得观测过程更加精确和高效。
Fast天眼的建造过程充满挑战和创新。
由于巨大的尺寸和重量,建造团队必须克服工程上的种种困难。
首先,他们设计了一整套专门的机械设备,以保证望远镜的稳定性。
同时,建造团队还在感应器上使用了全新的材料,以提高望远镜的灵敏度。
此外,为了保证望远镜能够接收最有效的信号,建造团队还精心挑选了建设地点,确保远离城市的电磁干扰。
Fast天眼的建成和运行需要一个强大的科研团队的支持。
这个团队由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家组成,他们在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个团队负责望远镜的设计、维护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天文学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他们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使得Fast天眼得以成功建造和运行。
Fast天眼的建成对中国的天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射电天文学作为天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观测和研究天体的射电信号,可以揭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中国天眼运行原理
![中国天眼运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b41112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d.png)
中国天眼运行原理中国天眼,即“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它位于中国贵州省平塘县的观星桥地区,具有很高的科研和观测价值。
天眼的运行原理是通过接收和分析来自宇宙的射电信号,以获取宇宙中的天体信息。
天眼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直径为500米的碗状反射器、一个位于反射器顶部的接收机和一个分析系统。
其运行原理主要包括信号接收、数据处理和成像三个步骤。
信号接收是天眼运行的第一步。
在接收机的顶部,有一个移动的卡车臂朝向一些目标方向。
当天眼接收到从天空中一些特定天体发送的射电信号时,这个卡车臂便会将接收机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使其完全接收这个信号。
至此,信号接收完成。
数据处理是天眼的第二个环节。
在接收机接收到信号后,信号会通过电缆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
数据中心会对信号进行采样、滤波和放大等处理操作,以提高信号的质量。
然后将处理后的信号传递给成像系统,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成像分析。
成像是天眼运行的最后一步。
在成像系统中,对来自天空的射电信号进行高速处理,通过将信号间的时间差转化为空间差,实现对天体的高精度成像。
天眼的超大口径可以提供很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捕捉到很多细微的射电信号,从而提供更准确的天体图像。
与传统的望远镜相比,天眼的优点在于它具有更高的接收灵敏度和更大的视场。
天眼的灵敏度是传统望远镜的10倍以上,能够接收到更弱的射电信号。
而大视场则使得天眼能够同时观测到更多的天体,从而提高观测效率。
总结起来,中国天眼的运行原理主要包括信号接收、数据处理和成像三个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天眼能够接收和分析来自宇宙的射电信号,获得有关天体的信息,为研究宇宙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平台。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变位工作方法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变位工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728122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0.png)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变位工作方法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变位工作方法1. 前言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人类一直在不断追求更远、更深的边界。
而望远镜作为我们观察宇宙的重要工具之一,正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现代天文学领域,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代表着最先进的观测设备之一。
本文将着重介绍这一尖端设备的变位工作方法,以及对其进行深入的评估。
2.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介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位于中国贵州省的大窝凼,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其直径达到500米,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建设和观测能力。
FAST的重要特点是采用球面面板来构建射电反射面,从而大幅提高了观测灵敏度和分辨率。
3. 变位工作方法的意义变位工作方法是指望远镜对目标区域的观测位置进行微调,以获取更精确的观测数据。
在FAST中,由于其巨大的区域覆盖范围,变位工作方法尤为重要。
通过对目标区域的变位,科学家可以获得更多样化的观测数据,进一步理解宇宙。
变位工作方法在FAST的观测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广泛、更全面的观测条件。
4. FAST的变位工作方式(1)基本原理FAST的变位工作方式主要采用两个重要的参数:方位和高度。
方位指的是望远镜的方向,而高度则表示望远镜的仰角。
通过调整这两个参数,FAST可以对目标区域进行不同的观测位置。
变位工作方式旨在最大限度地提供全球科学家更多样化的观测选项。
(2)变位工作的实施FAST的变位工作是通过望远镜本身的结构以及精密的控制系统来实施的。
经过仔细的规划和设置,FAST可以在不同的观测任务中对目标区域进行变位。
无论是天体位置、天体运动还是观测频率,FAST都可以通过精确的变位工作方式进行微调,以满足科学家的需求。
5. FAST变位工作方法的优势(1)更全面的观测FAST的变位工作方法为科学家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观测选项。
素材积累之“中国天眼”
![素材积累之“中国天眼”](https://img.taocdn.com/s3/m/8958ae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9.png)
素材积累之“中国天眼”中国天眼,全名为“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中国贵州省平塘县仰韶乡和三都水族自治县高寨村之间的大盆地中,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它于2024年完工投入使用,被誉为“中国天眼”,是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辉煌成就之一中国天眼的建造始于1994年,这是一个雄心勃勃、宏伟壮丽的工程,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
由于该望远镜直径达500米,大约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所以在建造过程中要处理巨大的重力和地壳变形问题。
为了维持这庞大的结构的稳定性,中国科学家首次采用了碳纤维材料和钢缆来加固反射盘,以确保其拦截射入高空的电磁波。
同时,还使用了大量的避雷装置,在积极防止雷击的同时保护望远镜免受损坏。
中国天眼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级的射电天文研究中心。
它的主要任务是观测脉冲星、银河系的射电天体、外星生命等,以增加人们对宇宙的了解。
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敏感的射电望远镜之一,能够接收到以人类耳朵无法听到的微弱射电信号。
它的精密度和灵敏度远超过以前的观测仪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广阔的科学领域。
已经通过中国天眼和其他国际装置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天眼的建设也给当地的平塘县和三都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个地区以前是一个贫困的山区,经济发展缓慢,靠农业为主。
但中国天眼的建设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
与此同时,中国天眼还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然而,中国天眼也引发了一些环境和文化问题。
中国天眼位于一个较为偏远且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其建设和运行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例如限制周边居民的开发行为、建立射电干扰监测站等。
此外,中国天眼也给附近的土著村庄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包括土地征用、文化冲击等问题。
因此,为了确保中国天眼的顺利运行和当地居民的利益,政府应加强对周边环境和社会的保护和管理。
一年级中国作文:世界上最大口径射射电望远镜是中国贵州的
![一年级中国作文:世界上最大口径射射电望远镜是中国贵州的](https://img.taocdn.com/s3/m/96df6b6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7.png)
一年级中国作文:世界上最大口径射射电望远镜是中国贵州的中国贵州省毕节市的凯里市并不是一个被人们熟知的地方,但却有一个举世闻名的建筑——中国贵州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
这座射电望远镜被称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中国央视的科技频道上介绍的时候,主持人一度激动表示:“这个仪器没法用短短几分钟的篇幅来介绍,因为它实在太…太大了!”确实,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反射面射电望远镜,直径约500米,超过了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台的305米口径望远镜,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反射面射电望远镜。
FAST是由中国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大工程中心的科学家共同筹备并建造的。
FAST运用中国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单口径大型射电望远镜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这座射电望远镜的建成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中国在射电天文学领域的空白,也彻底改变了我们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及发展状况。
FAST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射电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FAST的运用将会为人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
中国的射电天文学研究将迎来一个崭新时代,FAST的建成对于我们国家的科学研究能力将会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
FAST不仅给我们的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它的建成也对国家的经济进行了积极的推动。
FAST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当地的科技研究水平,并且也为当地的经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FAST的建设得到了各方面人士的关注和支持。
在建造FAST的过程中,工程师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挑战,也不断突破了自己,最终取得了这项令人瞩目的成就。
FAST的成功建设离不开所有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努力,也离不开各方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大众的理解与帮助。
FAST的建设对我们国家乃至世界各地的科学研究都将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FAST的诞生将会为中国迈向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迈进一大步,也为中国在科技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措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FAST的建成不仅仅是一项科研成果,更是中国科技实力的象征,它代表了中国在科技领域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中国天眼的介绍和作用
![中国天眼的介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10996e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1e.png)
中国天眼的介绍和作用中国天眼:窥探宇宙奥秘的利器中国天眼,全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平塘县,是中国科学界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它的建设和运行,代表着中国在天文科学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中国天眼的建设历程中国天眼的建设始于1994年,当时国务院批准了这个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但是由于资金和技术原因,项目一度停滞。
2007年,中国科学院重新启动了这个项目,并与贵州省政府合作,决定在贵州省建设这个天文台。
2011年,天眼的建设开始,经过5年的建设,2016年9月,天眼正式开始运行。
中国天眼的设计和特点中国天眼是一座球面射电望远镜,口径达到了500米,比之前的射电望远镜要大得多。
天眼是由一个球面反射器、一套支撑结构和一个接收机组成的。
球面反射器是由4400个三角形铝板组成的,每个铝板都有不同的大小和形状,以适应球面的曲率。
这个球面反射器可以收集更多的射电波,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探测到宇宙中的信号。
整个球面反射器的重量达到了30万吨,相当于三个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中国天眼的作用中国天眼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探测宇宙中的射电波,以便研究天体物理学、宇宙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
射电波是一种电磁波,它是由宇宙中的天体或宇宙事件发射出来的。
通过探测射电波,可以了解宇宙的结构、演化和物质的分布情况。
天眼可以探测到很多种不同的射电波,包括来自太阳系内的射电波、来自银河系的射电波,以及来自宇宙射线、脉冲星和黑洞等天体的射电波。
在天文学上,中国天眼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黑洞、脉冲星、星际气体等天体物理学领域。
比如,天眼可以探测到黑洞吞噬物质时产生的辐射信号,从而研究黑洞的性质。
此外,天眼还可以通过测量脉冲星的射电信号,研究脉冲星的自转、磁场等性质。
在地球科学上,天眼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地球的磁场、大气层等现象。
除了研究宇宙的奥秘,中国天眼还有一些实际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工程投资额:6.27亿工程期限:2007年——2014年上图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位于美国波多里格的Arecibo305米口径天线,天顶扫描角20°。
Arecibo天文台和它巨大的望远镜系统始建于1963年,由美国国防部投资建设,它是目前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宇宙监听系统,能够接受和分辨出来自数百万光年以外的宇宙电磁信息。
Arecibo望远镜自建成以来可谓出尽风头,1974年该望远镜在宇宙深处发现了一个双生中子星系统,两名科学家利用这一发现成功验证了爱因斯坦著名的重力波理论,并借此研究成果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奖。
当Arecibo望远镜巨大的天线系统作为外景出现在影片《接触未来》和007系列影片《黄金眼》后,它壮美的景观至今还让全世界的观众记忆犹新。
不过与影片中所做的描述不同,Arecibo望远镜真正用于外星生命研究项目所占用的探测时间其实还不到整个系统工作时间的1%。
五年后,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一片名叫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地中,将架起能够探寻和接受可能存在“地外文明”信息的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是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此项目将采用中国科学家独创设计,利用贵州独特喀斯特地形条件和极端安静的电波环境,建造一个500米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
500米口径的反射面由约1800个15米的六边形球面单元拼合而成。
此方案改正了球差,简化了馈源,克服了球反射面线焦造成的窄带效应。
利用贵州南部独特的天然喀斯特洼坑可大大降低望远镜工程造价。
FAST项目具有3项自主创新:利用贵州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洼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500米球冠状主动反射面;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望远镜接收机的高精度定位。
全新的设计思路,加之得天独厚的台址优势,FAST突破了望远镜的百米工程极限,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
台址的选定十分关键,要考察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气象、土地利用、无线电环境、地质、人口、经济、劳动力、电力、交通、通信、网络、土地等,因为其中任何一项对今后的运行都会产生影响。
贵州省平塘县这一喀斯特地区发育的洼坑,就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刚好盛起望远镜约20万平方米的巨型反射面。
建成后的望远镜将会填满整个山谷。
大窝凼不仅具有一个天然的洼地可以架设望远镜,而且喀斯特地质条件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而不在表面淤积,腐蚀和损坏望远镜。
此外,还有极端宁静的自然环境,由于无线电环境对射电望远镜影响极为重要,项目地址半径5公里之内必须保持宁静和电磁环境不受干扰。
大窝凼附近没有集镇和工厂,在5公里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25公里半径之内只有一个县城,是最为理想的选择。
它将拥有约30个足球场大的接受面积,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
与其他望远镜不同,它既不是架在山顶,也不遨游太空,而是在贵州一片喀斯特洼地中立足,犹如一只巨大的“天眼”,探测遥远、神秘的“天外之谜”。
FAST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排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Arecibo 300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
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此项目总投资6.27亿元,建设期为5年,2008年12月26日在贵州平塘正式开工。
项目法人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它的建设将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天文观测与研究平台,探寻被称为21世纪物理学最大之谜的“暗物质”、“暗能量”本质,为中国开展宇宙起源和演化、太空生命起源和寻找地外文明等研究活动提供重要支持。
FAST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国家重大需求方向的意义FAST作为一个多学科基础研究平台,有能力将中性氢观测延伸至宇宙边缘,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寻找第一代天体。
能用一年时间发现约7000颗脉冲星,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有希望发现奇异星和夸克星物质;发现中子星——黑洞双星,无需依赖模型精确测定黑洞质量;通过精确测定脉冲星到达时间来检测引力波;作为最大的台站加入国际甚长基线网,为天体超精细结构成像;还可能发现高红移的巨脉泽星系,实现银河系外第一个甲醇超脉泽的观测突破;用于搜寻识别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寻找地外文明等等。
FAST在国家重大需求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把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下行速率提高100倍。
脉冲星到达时间测量精度由目前的120纳秒提高至30纳秒,成为国际上最精确的脉冲星计时阵,为自主导航这一前瞻性研究制作脉冲星钟。
进行高分辨率微波巡视,以1Hz的分辨率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作为被动战略雷达为国家安全服务。
作为“子午工程”的非相干散射雷达接收系统,提供高分辨率和高效率的地面观测;跟踪探测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服务于太空天气预报。
FAST研究涉及了众多高科技领域,如天线制造、高精度定位与测量、高品质无线电接收机、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超宽带信息传输、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等。
FAST关键技术成果可应用于诸多相关领域,如大尺度结构工程、公里范围高精度动态测量、大型工业机器人研制以及多波束雷达装置等。
FAST的建设经验将对我国制造技术向信息化、极限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产生影响。
FAST的系统构成射电天文望远镜通常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汇聚电磁波的反射面、收集信号的接收机以及指向装置。
FAST在贵州喀斯特洼地内铺设口径为500米的球冠形主动反射面,通过主动控制在观测方向形成300米口径瞬时抛物面;采用光机电一体化的索支撑轻型馈源平台,加之馈源舱内的二次调整装置,在馈源与反射面之间无刚性连接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指向跟踪;在馈源舱内配置覆盖频率70MHz—3GHz的多波段、多波束馈源和接收机系统;针对FAST 科学目标发展不同用途的终端设备;建造一流的天文观测站。
FAST项目进展情况FAST的预研究历时13年,1993年国际无线电联大会上,包括我国在内的10国天文学家提出建造巨型望远镜计划。
自1994年,我国天文学家提出在贵州喀斯特洼地中建造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议和工程方案,它是我国射电天文学家根据国际大环境、我国特有的地理条件、国内外合作、和工程团队不断探索,逐步研究和提出来的。
这一研究工作得到了国际天文学界的广泛支持,目前我国经济实力、制造能力、天文学发展、方案设计、地质条件等许多方面都达到了可以建造这样一个大射电望远镜的条件和能力。
建造如此巨大的射电望远镜国际上没有先例,很多技术更是要靠我们自己钻研和解决,特别是在选址、主动反射面设计、馈源(注:馈源可理解为抛物面天线的焦点处设置的一个收集卫星信号的喇叭式装置)支撑系统优化、馈源与接收机及关于测量与控制技术等方面,面临巨大课题和挑战,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动手建造。
自1994年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20多所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开展了对FAST的长期合作研究,同时FAST被列入首批国家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通过10多年的探索,完成了预研和优化研究两个环节,具备了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的科技实力。
2007年7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则同意将FAST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发改高技[2007]1538号文件),要求抓紧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在条件具备后上报可行性报告。
FAST的总体技术指标主动反射面半径300m, 口径500m,球冠张角110-120°有效照明口径Dill=300m焦比 0.467天空覆盖天顶角40°工作频率 70MHz-3GHz灵敏度(L波段) 天线有效面积与系统噪声温度之比A/T~2000 m2/K 系统噪声温度T~20K分辨率(L波段) 2.9′多波束(L波段) 19个观测换源时间 <10min指向精度8″衡量射电望远镜是否先进,主要的指标是灵敏度和分辨率。
为提高灵敏度,常用的办法有降低接收机本身的固有噪声、增大天线接收面积、延长观测积分时间等。
而分辨率则是指对临近的不同波长的射电的区分能力。
怎样提高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呢?对单天线射电望远镜来说,天线的直径越大,分辨率越高。
所以,射电天文学家一直追求大而精的反射面、尽可能低噪声的接收机、并配置适应不同观测课题的较完备的后端,以满足射电天文学发展的需要。
FAST,主反射面由4600块三角形单元拼接成球冠,口径达到500米,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比目前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有效接收面积扩大了2.3倍,意味着其灵敏度分别是目前世界上几个最大的射电望远镜——VLA(美国的特大天线阵)、阿雷西博和印度GMRT(巨型米波射电望远镜)的5.4倍、2.3倍和1.5倍,其可探测射电源数在相同天空覆盖情况下增加约10倍。
世界主要射电望远镜1955年,英国在曼彻斯特的焦德雷尔班克观测站建成直径76米的全可动抛物面射电望远镜,并在1957年跟踪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发挥重要作用,从此闻名于世。
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中美洲的波多黎各利用一个天然洼地建成305米直径的固定球面射电望远镜,至今仍以口径最大著称于世。
1971年德国建成一架直径100米的全可动抛物面天线,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架全可动天线。
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VLA(27×25米)大型综合孔径阵在新墨西哥州落成。
印度的GMRT(米波综合孔径阵)。
1997年日本发射了第一台空间射电望远镜VSOP 。
工程选址现场照片国内目前最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落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这台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高8米,重40多吨,通光孔径2.4米,是东亚地区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之一,可通过远程控制进行自动操作,综合性能处于同级望远镜的国际先进水平。
其终端配置超过3000万像素的拼接CCD相机,以及我国与丹麦合作研制的暗弱天体光谱仪照相机,主要对恒星和星系进行观测,用于恒星物理和宇宙科学研究。
随着这架天文望远镜投入使用,丽江天文观测站成为我国南方最重要的天文观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