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选择题)1001-1100题(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选择题)1001-1100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这篇写景散文按照盼春、赞春、绘春的思路结构全文,运用多种手法展现了春天美丽的画面,给人生机蓬勃之感,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喜悦赞美之情。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对济南情有独钟,开头即用对比手法,把济南的冬天跟其它地方进行比较,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C.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以丰富的想象,活泼的语言,表现了孩童对母亲的热爱与亲昵。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称呼自己母亲就要谦称为“令堂”。
2.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艾青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早期专攻建筑学,并颇有建树,后因为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被捕入狱,开始诗歌创作。
B.艾青在狱中写下了他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表达了对土地及祖国深深的热爱。
C.《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抚养艾青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D.艾青诗歌中,经常用一些“海峡”、“明月”等意向来表达自己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3.谐音歇后语充分利用了汉字谐音的特点,集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读起来饶有趣味。
下面不是谐音歇后语的一项是()A.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B.狐狸们吵架——一派胡言C.油画卷门神——话里有话D.寿星弹琵琶——老生常谈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
B.《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选择题)1-100题(含答案解析)
D.“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
14.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C.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因》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尊重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D.今日发展中的中国经济,不再是一条平静的内河,而是与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世界洋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链。——这句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密切关系。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选择题)1-100题(含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
A.“一门父子三词客”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人也并称“三苏”,苏轼为“大苏”。
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立”有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7.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D.书法练习中的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最好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各扬其长,各避其短。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答案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答案1.B【解析】“出”是指京官外任,不一定是因获罪被贬谪。
2.C【解析】C项,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故C错误。
3.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D项,“六艺:六经,指礼、乐、射、御、书、数”错误,该项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
故选D。
4.D【解析】A项,“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说法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
XXX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位甚尊;并以御史监郡,遂有纠察弹劾之权,盖因近臣使作耳目。
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而文书记事乃归太史掌管;B项,“XXX时始设太学”说法错误,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始设于XXX五年;C项,“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说法错误,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故选D。
5.B【解析】B项,根据《荆轲刺秦王》中的“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和“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可知,“变徵”的声调悲凉,“羽”的声调激愤。
选项的解释正好相反。
故选B。
6.C【解析】C项,“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说法错误,“陛下”不是帝王的谦称,而是敬称。
故选C。
7.B【解析】A项,“该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错。
“御史”是战国时的史官。
C项,“和XXX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一样”说法错误。
“二京”指长安和洛阳。
D项,“《后汉书》作者XXX,东汉人”说法错误。
XXX南朝宋。
故选B。
8.C【解析】C项,“博士和学士,在中国古代既是官名,又是学位名称”说法错误,学位名称是近现代才有这个意思的。
故选C。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弱冠、束发、而立、花甲、知命、古稀等;对官职的升迁也有特定称谓,“谪”“左迁”“放”属于降低官职。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D.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轼既是“三词客”之一,又是“四大家”成员,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调歌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答案】 B【解析】【分析】A.从小到大依次是:垂髫(童年)、束发(男子十五岁)、而立(三十),知命(五十)、花甲(六十)、古稀(七十)。
C.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辛弃疾。
B项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有人连中三元,“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
B. 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在称呼上很是讲究,“君”“足下”都是对别人的尊称。
C. 古人会以籍贯称呼对方,如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D. 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豆蔻、始龀、弱冠、不惑、知命、耳顺等。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阅读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小巷传来戏文“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梁兄可喜爱?”唱腔醇厚柔美,婉转细腻,此戏最有可能()A. 京剧B. 秦腔C. 越剧D. 昆曲【答案】 C【解析】【分析】京剧,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秦腔: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
越剧:长于抒情,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之以情的魅力。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
结合“唱腔醇厚柔美,婉转细腻”分析得出是“越剧”。
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戏曲、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2.对下列文学常识、语法知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更定”指每晚八时左右。
B. 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C. “我坚信:虽然道路坎坷泥泞,但是曙光就在前方。
”这个句子是单句。
D. “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
”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答案】 D【解析】【分析】“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
”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选项“并列关系的复句”错。
故选D。
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3.下列是对我国相关传统文化、文学常识的理解,其中说法有误的是()A. (纪年)我国古代用干支或皇帝的年号纪年。
元丰六年(《记承天寺夜游》)、文帝之后六年(《周亚夫军细柳》)、晋太元中(《桃花源记》)所用纪年方法相同。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含答案)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含答案)1.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 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1.B(3分)(解析:B.“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C(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3.c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作品《童年》中,外祖母、小茨冈、格里戈里等人,都曾经给予阿廖沙力量和支持,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常用“赋”“比”“兴”,句式上常用四言短句。
C. 清代吴敬梓笔下的范进、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作为读书人,虽然他们最终的命运不同,但这两个人物形象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D. 我国戏曲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
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故答案为:B【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欧阳修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B. “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农事,“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 冰心和穆旦都是现代诗人,代表作分别为《繁星》和《我爱这土地》。
D. 古人把山的北向、水的南岸叫作“阴”,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叫作“阳"。
部编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文化常识训练及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文化常识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我们学过的小说中有不少性格鲜明的少年形象,如鲁迅《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和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英子等。
B.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等。
C. 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D.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答案】 B【解析】【分析】B.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
《巴黎圣母院》为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如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等,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
2.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是()A. “是日更定”,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定。
B. “故自号曰醉翁”,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生前有谥号,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C. 下面称呼按年龄从小到大的排序为:垂髫、豆蔻、及笄、弱冠、而立。
D. “晚生蒙老先生垂爱,得赐登龙,已出望外。
”中的“垂爱”是敬辞。
【答案】 B【解析】【分析】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
死后有谥号。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阿城的《溜索》都是短篇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是中篇小说。
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儒家经典《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凝结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
B. 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
C. 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些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如《水浒传》中人称“智多星”的吴用、《三国志》中号称“卧龙”的诸葛亮。
D.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往往在最后突然揭示故事的谜底,呈现出人意料的结局,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
《礼物》一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三国志》不是文学名著,它是一部史书,应该为《三国演义》。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的是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
文学和文化常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记忆也比较难,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平时可将这些知识积累成册,经常复习,增加记忆的牢固性、准确性,这样考试时才能准确答题。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鱼我所欲也》选自法家经典著作《孟子》。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宋代散文家,字景濂。
B.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腐儒的典型是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是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是马静、鲁编修。
C. 中国古代的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D. “这个会议被他搅得不欢而散”和“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这两个句子都是被动句。
【答案】 A【解析】【分析】A.《鱼我所欲也》选自儒家经典著作《孟子》。
宋濂是元末明初散文集,不是宋代的。
BC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还考查主动句和被动句。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20题(含答案解析)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4、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答案:C解析:“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燧人氏钻木取火”、“精卫衔石填海”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
新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1)
新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编年体史书。
B. 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等。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
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D.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宣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英雄壮举的传记。
【答案】 D【解析】【分析】D“传记”错。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答案】 B【解析】【分析】A.这两句诗写的是清明节。
B.没有写传统节日。
C.这两句诗写的是重阳节。
D.这两句诗写的是春节。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辨析。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面四个称谓均出自《范进中举》,其中是谦称的一项是()A. 宗师B. 高邻C. 贤婿D. 晚生【答案】 D【解析】【分析】D项是谦称。
晚生是谦辞,后辈对前辈自谦之称,是旧时文人在前辈面前的谦称。
其它三项都是敬辞。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敬辞和谦辞的文化常识。
答题时应注意,敬辞又叫尊称,一般指比较尊敬的称呼,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
谦称是表示谦虚的自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谦称自己不聪明,学识浅薄,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身份低微,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等。
“ 宗师、高邻、高邻”都是敬辞,“晚生”是谦辞。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创作《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B. “以诗为词”指的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C. 乡试是明清科举制中省一级的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到第三名称亚元。
D. 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辰时指的是上午七时至九时。
【答案】 C【解析】【分析】C.有误。
乡试中举第二到第十名称为亚元,并不是第二到第三名。
故答案为:C。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能筹交错”“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觥”“白”都有酒杯的意思。
B. 成语“心旷神怡”“气象万千”“峰回路转”均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C. “年少万兜鍪”中的“兜鍪”本意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
D.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1)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平民为“布衣”。
B. 有人将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嵌入了悼念他的挽联——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野草;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C. “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
“闾左”就用来指代贫苦人民。
D. “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写的是端午节的风俗。
【答案】B【解析】【分析】B 项错误,这幅挽联中出现的《野草》不是小说,是杂文集。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字形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冰心、泰戈尔、普希金都是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分别有《繁星》《吉檀迦利》《自由颂》。
B. 《范进中举》《变色龙》都运用了讽刺笔法,揭露虚伪,鞭挞丑恶。
C.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分别纪念的是屈原、范仲淹、文天祥。
D. 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干戈代指战争。
【答案】D【解析】【分析】D有误。
伛偻、黄发代指老人,提携、垂髫代指小孩。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3.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春节、惊蛰、清明、夏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
B. 古代把“梅、兰、竹、菊”誉称为花中四君子,把“琴、棋、书、画”称为“文人四友”。
C. 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变色龙》中的人物,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高中语文2023高考必考文化常识练习题(共40道,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必考文化常识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面,古代君主面向南方而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向北方,因此“北面”一词有向别人臣服的意思。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皆是用爵称。
C.四书为儒家经典,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春秋》合为四书。
D.“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以语录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盲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
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
C.按剑而跽,握着剑,挺直身子。
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D.冠者,成年人。
古代女子和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童子。
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3.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讳饰说法的一组是()①慈父见背②舅夺母志③猥以微贱④愿乞终养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选择题)901-1000题(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化常识训练(选择题)901-1000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庄子,战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倡“仁政”,对孔子的学说进行了发展。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于成就巨大,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体式,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文忠集》是用其谥号来命名的。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包括《诗》《书》《礼》《易》和《春秋》。
B.“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幅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C.红孩儿、小福子、奥斯特洛夫斯基、孔乙己分别是《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D.《小石潭记》《屈原》《海燕》《白杨礼赞》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郭沫若、高尔基、茅盾。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饮酒》(其五)这首诗通过诗人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诗人鄙视官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高洁人格。
B.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白齐名,世称“小李杜”。
唐代诗人。
他的抒情小诗立意高远、清俊流丽;时政之作简洁明、感慨深沉。
其散文以《阿房宫赋》名世,状物抒情,骈散兼用,自有特色。
著有《樊川文集》。
C.《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晚年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鸿门宴》《报任安书》和《廉颇蔺相如列传》都出自纪传体史书《史记》。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c. 古人说的“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解元、会元和状元。
D.自传体小说《成长》的作者拉索尔·贝克有“当代马克·吐温”之称。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A.《拿来主义》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家鲁迅,《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俄国的普希金。
B.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并称"孔孟",唐朝诗人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C."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D.古时对别人称自己亲属时,常在称号前加”家”或”舍”;称别人亲属时加”令”。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B.《雷雨》《骆驼祥子》都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作者分别是曹禺、老舍。
C.“再拜”指第二次拜,表示礼节隆重,旧时书信末尾常用“再拜”表示敬意。
D.“遂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豆蔻”“弱冠”“巾帼”“而立”都是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B.小说《阿Q正传》《窦娥冤》的题目中都含有主人公的名字。
C.《张衡传》是《汉书》中的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是南朝人范晔。
D.“举酒欲饮无管弦”中“管”代指箫、笛之类的乐器演奏的音乐。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等,如“端正好”“叨叨令”,B.老舍,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C.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大致相当于晚上23时至次日凌晨1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考试练之判断正误1.(2019全国Ⅲ卷)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2.(2018全国Ⅲ卷)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3.(2017全国Ⅰ卷)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4.(2017全国Ⅱ卷)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5.(2017全国Ⅲ卷)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6.(2016全国Ⅰ卷)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7.(2016全国Ⅰ卷)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8.(2016全国Ⅱ卷)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9.(2016全国Ⅲ卷)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10.(2016全国Ⅲ卷)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11.(2016全国Ⅲ卷)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12.(2015全国Ⅰ卷)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13.(2014大纲卷)“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二、模拟演练1.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乞归,请求辞职回乡,请求交给。
表示此类意义的词还有“乞归养”“乞骸骨”“致仕”“致政”“休政”等。
B.领,有兼任之意。
古代表示兼职、代理官职的词语有“权”“兼”“摄”“判”“署”等。
C.视事,即考察政事,明代通常会派遣廷臣管理地方事务和对原有机构进行视察、改革以整饬吏治、革除积弊。
D.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
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
2.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夫,是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处于卿、士之间的重要官职,可世袭,有封地。
B.廷尉,官名,掌军事。
秦汉至北齐时期主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C.吏部,古代官司署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吏部尚书。
D.太子太师,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合称为“东宫三师”;多为虚衔无实职。
3.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史,中国历史上职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
长史最早设于秦代,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
B.太府,官署名。
北魏孝文帝末年,改少府为太府,以少卿、卿为主官,掌财称库藏。
C.御史中尉,官职名,北魏由御史中丞改置。
北魏战时有军中执法性质,便于监察武官。
D.下车,动词,意为官吏初到任。
另外,古代用作殉葬的粗陋之车,也称下车。
4.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吏部,隋唐到明清中央行政机构之一,掌吏治,负责文职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吏部尚书。
B.府,旧时行政区划名,比县高一级,比如大名府、东平府都是宋朝的行政区划。
C.通判,官名,掌管州府的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同时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之责。
D.顾命,指新帝登基后托以辅政重任的大臣,他们手握大权,甚至可以决定新帝的废立。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夫,古代官阶。
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设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
B.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陛下本义是台阶,其两侧是古时帝王卫士的戒备之地,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C.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掌管土木、水利、屯田、手工业等事项。
D.大理卿,亦称大理寺卿,是掌握礼乐郊庙社稷之事的最高行政长官。
秦时称为廷尉,汉时改名大理,北齐则易名为大理寺卿。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卫尉统率卫士守卫宫禁,是秦汉时期的“九卿”之一,秩比二千石。
B.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等民政、财政事宜。
C.巡抚,明清时官职,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一般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D.古代职官变动有专用动词,如“领”指兼任;“加”指任用、加封;“迁”指官职升迁;“出”指京官外调。
7.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部,唐朝尚书省下设有水部,水部司职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负责各地区的河渠修理和灌溉事宜。
B.左徒,是楚国特有的官名,因屈原曾经担任此职,后人用它来借指屈原。
C.吏部尚书,古代六部中吏部的最高行政长官,吏部掌管官吏任免、升降、考核、封勋以及典礼等事务。
D.解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始任官职。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使其从者衣褐”中,褐指平民衣服。
一、真题:1.正确√2.错误×解析:“令尹”是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
3.正确√4.正确√5.正确√6.正确√7.错误×解析:“有司”指朝廷中的有关部门。
8.正确√9.错误×解析:礼部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土地、户籍”是户部掌管的职事。
10.正确√11.正确√12.正确√13.正确√二、模拟题:1.答案:C(“视事”不是考察政事,而指“官吏到职办公”。
)2.答案:B(“廷尉”掌刑罚,太尉主管军事。
)3.答案:B(“太府”以卿、少卿为正副主官。
)4.答案:D(“顾命”指帝王驾崩前托以辅政重任的大臣。
)5.答案:D(“大理卿”掌管刑狱案件审理。
)6.答案:D(“迁”指官职调动。
)7.答案:C(“吏部”不掌管典礼等事务。
)古代官职(一)官职名称【三省六部制】【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如明代张居正曾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后职能扩大,其官署为尚书省。
隋代始设尚书省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已经不同。
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
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
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明清两代在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如《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邓骘当时为汉安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两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
唐时由宦官担任。
宋代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改由大臣担任,权力与宰相相当。
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
【左徒】战国时楚国设立的职官,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接待外国使节。
如《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秦汉设置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
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元代以后废除。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
”高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
”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太史】西周时的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
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地位渐低。
司马迁做过太史令。
如《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长史】秦代丞相的属官。
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
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如《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
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
如《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其中董允是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后等级超过侍郎。
魏晋时期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出师表》中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的宫廷侍卫,汉代以后,权责渐有变化。
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尚书六部的各司事务。
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此指宫廷侍卫。
如《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
”“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
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
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
”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如《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
战国时是掌管军政、军赋的长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一州或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多设立,世称“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