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民间故事

合集下载

阳江风土人情

阳江风土人情

广东省阳江市风土人情
山歌节
自1987年起,阳江每年举行山歌节。

它的渊源可追溯到明末清初的一种民间节目“跳禾楼”。

“跳禾楼”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山歌演唱形式,流行于阳江农村各地,意在祈求农家丰收。

类似“跳禾楼”这种斗歌形式的还有后来妇人祈子的“跳花枝”,新婚闹洞房时的“打堂梅”以及海边沧家的咸水歌“对叹”等等。

以上所列的尽管在演唱方式方面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活动都是驳歌仔(斗歌),山歌擂台除有组织地进行外,许多都是群众自发的,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自1987年起,每年在市区北山公园、市人民礼堂和体育场都有山歌节和自发的斗歌活动,是一项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的活动,可丰富游客的娱乐内容。

阳江龙舟

阳江龙舟

谢谢观看
龙舟特点
广东阳江的龙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每艘龙舟都归属当地神庙或姓氏宗祠,拥有各自的旌旗和称谓,每艘 龙舟所属地都设有自己的龙舟协会,负责人称“龙种”(“种”为传承之意),由“龙种”负责组织安排每年的竞 渡活动。农历五月初一早,各龙舟协会均举行庄重的“祭龙”仪式,给龙头点睛、梳髻、梳须,然后划到附近河 埠竹林中采青,接着外出参加竞渡。
民间说龙舟竞渡是旺子旺孙的事情,百姓捐款热情很高。旅外的乡亲、企业家、知名人士更是争先恐后。据 说有一次划龙船,某村因募捐的数目不够,有个村的老父亲一声令下,叫儿子将家中的耕牛宰了送去作为壮丁的 伙
阳江龙舟考古专家认为,地球早期的“龙”就是头上带角的蛇,是一种纯粹的爬行动物。还有人指出,龙是 由鳄鱼蜕变而成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龙是由蛇与其它多种动物综合形成的,它以蛇身为基础,融入了 马的鬃毛,牛的尾巴,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久远的历史渊源河厚重的文化底蕴,赋予了广东阳江民间龙舟竞渡独具一格的传统民俗文化特色。据相关史 料记载,广东阳江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习俗,早在清朝已经盛行,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 初三、初五三天,漠阳江上群龙逐浪,锣鼓喧天,观者如潮。
历史记载
有史书记载,在南北朝时期梁朝天监期间(公元六世纪),广东阳江已有船往返广州,唐朝时开始在阳江驻水 军,每年都有端午凭吊屈原的习俗,早期赛龙舟只是一种宫廷活动,而到了明清年间,广东阳江的龙舟竞渡进入 了鼎盛时期。
历史传说Βιβλιοθήκη 一直流传下来的“龙船歌”有唱:庆丰年,大家涌动看龙船;第一龙船讲白须,扒浦(起)水
阳江龙舟面两头鳌(破浪、摆动);斗系(幸亏)亲朋人看过,分开两位(边)比低高……以前的东砵白须 龙舟的龙头最特别,瘦瘦长长,下巴垂着长长的白须,龙头的后脑勺非常光滑,十足一个秃顶的老人。其它龙船 的龙头,

茂名有什么民间故事

茂名有什么民间故事

茂名有什么民间故事茂名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具有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

那你知道茂名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茂名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茂名民间故事:地仙和歌仙的故事化州中部的六皇嶂有33峰,其中一座主峰叫刘仙顶,一座主峰叫玉盘峰。

相传歌仙刘三姐曾在那里生活过,这二座峰因此而得名。

在六皇一带的山径路口,立着一些奇妙的石像。

它们形态可掬,面孔酷似农民,这就是地仙;牧童佛子。

说起地仙佛子大哥,他和歌仙刘三姐还有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哩!出生粤北的歌仙刘三姐,因传歌来到粤西。

她步入橘州(化州)六皇时,环顾四野景色。

一阵清风拂面,飘来了悠扬动听的笛声。

当三姐循声觅人时,宏亮的歌声又从橘树林中飘了过来:橘花开在山崖前,如花妹子站路边。

花想春风鱼爱水,马思青山雁恋天。

原来,牧童佛子在橘林子里憩息,见到一位少女在山径路口徘徊,象一朵鲜艳的彩霞,缓缓地向面前飘来,就情不自禁地唱起山歌。

三姐遇上了如此聪慧又俏皮的男子,稍加思索,随口即出:哎;双峰山下树婆娑,我是嫩鸟初出窝;黄蜂采蜜遇上刺,乌鸦撞上巧八哥。

三姐的歌才使牧童佛子佩服得五体投地,佛子的憨直、聪明也让三姐感到可亲可爱。

山歌对答了大半天后,两人心中爱的桥梁也开始搭上了。

此后,佛子跟三姐学唱山歌,橘州流行的山歌加了“哎”的起音,唱法上也改进了很多。

一天,佛子和三姐在六皇山上探胜观景,到了烟霞洞。

佛子把牛拴在洞口的试剑石上,双双步入洞中,见石大小各一,平滑如席。

他俩坐在石上对起歌来,一问一答,一唱一和。

因时间太长了,大犍牛等得不耐烦,用力一踏,把试剑石踏裂成了三块。

至今,试剑石上的牛脚印依旧很清楚哩!他们走出烟霞洞,过九吊水,瀑布从峰前而降,万丈飞流直泻龙潭。

这龙潭湾畔,翠竹青青,幽静柔美。

三姐为了考验佛子对她的感情,假装失足,跌落深潭里。

佛子连衣跳进潭中,把三姐托出了水面。

三姐如出水芙蓉,仪态万千,一双明眸对着佛子笑。

此后,他俩常双双到此流泉中沐浴,浴后到岩高百丈的东岭对歌。

潮汕民间故事大全

潮汕民间故事大全

潮汕民间故事大全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带,这里有着丰富的民间故事传统,这些故事既有神话传说,也有民间传奇,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潮汕民间故事,带你领略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故事一,潮州城的“猪八戒”。

相传潮州城曾经有一位非常贪吃的和尚,他爱吃肉,尤其喜欢吃猪肉。

一天,他听说城外有一头特别肥美的猪,便决定去捉来做美味的肉。

他偷偷地溜出城去,没想到被猪发现了,猪一路追赶,最终追到城门口。

和尚被吓得魂不附体,连忙跪地求饶。

猪却开口说,“我不会伤害你,只要你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就放过你。

”和尚连忙答应,猪说,“你要答应我,以后不要再吃猪肉了。

”和尚连忙点头答应,从此以后,他果真再也没有吃过猪肉,还成了一位有名的好和尚。

故事二,潮汕的海神故事。

相传潮汕地区有一位海神,他掌管着海洋的平安和风调雨顺。

每当渔民出海捕鱼,都会来到海神庙祈求海神的保佑。

据说,只要诚心诚意地祈祷,海神就会保佑他们平安归来,丰收满载。

而一旦有人不敬海神,就会遭遇海难,甚至失踪不见。

因此,潮汕地区的渔民们都对海神充满敬畏和信仰。

故事三,潮汕的“鱼米之乡”。

潮汕地区以其丰富的水产资源和稻米而闻名,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旱灾,田地干裂,庄稼枯萎,人们生活陷入了困境。

就在人们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位神秘的老人出现了,他告诉村民们,在一条河流的尽头有一片肥沃的土地,可以种植水稻。

村民们按照老人的指示去找,果然发现了那片肥沃的土地,于是他们开始在那里种植水稻,不久就收获了丰收。

从此以后,潮汕地区成为了水稻和渔业的富庶之地。

这些故事只是潮汕地区丰富的民间传说中的一部分,它们传承着潮汕地区特有的文化和历史,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潮汕地区的独特魅力,感受这片土地的丰富文化底蕴。

阳江的各种传说

阳江的各种传说

阳江温泉的传说阳江温泉在阳东县合山镇东北约6公里的地方,泉眼20多个,水温72度以上,有多种医疗作用。

有关温泉的传说很多,这里挑两个说说--癞仔与阳江温泉癞仔是阳江民间故事中的著名人物传说,传说,癞仔就是"八仙过海"中的那位手执洞箫的大仙韩湘子,只当日偶游南海,看见渔民因为大雾迷航,有家归不得,他起了恻忍之心,偷愉收起了三天迷雾,解救海上渔民。

此事激怒了玉皇大帝,把他贬谪到凡间受苦。

癞仔出生时,浑身长满疮疥,长到五岁时还不会说话,而且疮疥越长越多,连头顶都长满了。

父母就把他扔到山边,不要他。

这天,正好北惯某村一姓林的师公佬(道士)打斋回来,经过这里,看见癞仔,见他挺可怜的,就把他带回家。

刚回到村口,师公佬看见他的儿子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说"爹,不好了,咱家那头母猪死了!"师公佬一听很着急,飞也似的往家里跑。

忽听癞仔开口说:"爹,跑啥,咱家的母猪还未死呢。

"师公佬听了大吃一惊:怎么这哑巴还会说话的?回家一看,那头母猪果然还口吐白沫,早死了。

师公佬没有好气的瞪了癞仔一眼:"没死?说不定还是你这丧门星给带来的晦气哩!"说着就要把癞仔赶走。

癞仔不出声,走进猪栏,拍拍母猪,口中说了几句什么,嘿,那母猪就象刚刚睡醒了一样,摇头摆尾的又去吃潲了。

这下子,师公佬又惊又喜。

惊的是哑巴开口,死猪复生,这癞仔一定不是凡人;喜的是今天路上捡了个非同一般的儿子,家里死去的母猪又复生了。

当然,师公佬不知道这个浑身长满疮疥的孩子,原是八仙中的韩湘子降生。

村里人见他浑身疮疥,便叫他癞仔。

传说这个癞仔确实是个非凡人物。

他能叫鲤鱼犁田,白鹤插秧,念咒语给人医病……总之很神奇。

他牧牛时,带着一支洞箫,骑在牛背脊上,边吹箫边放牛,悠哉悠哉。

村外草地旁边有一池热水,一年四季热气腾腾的,到了草地,癞仔用洞箫划一个大圈,牛就在圈里吃草,从不出圈外。

他便跳进热水池去洗他的疮疥,牧童都叫那热水池叫"洗疥池"。

茂名有什么民间故事

茂名有什么民间故事

茂名有什么民间故事茂名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具有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

那你知道茂名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茂名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茂名民间故事:地仙和歌仙的故事化州中部的六皇嶂有33峰,其中一座主峰叫刘仙顶,一座主峰叫玉盘峰。

相传歌仙刘三姐曾在那里生活过,这二座峰因此而得名。

在六皇一带的山径路口,立着一些奇妙的石像。

它们形态可掬,面孔酷似农民,这就是地仙—牧童佛子。

说起地仙佛子大哥,他和歌仙刘三姐还有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哩!出生粤北的歌仙刘三姐,因传歌来到粤西。

她步入橘州(化州)六皇时,环顾四野景色。

一阵清风拂面,飘来了悠扬动听的笛声。

当三姐循声觅人时,宏亮的歌声又从橘树林中飘了过来:橘花开在山崖前,如花妹子站路边。

花想春风鱼爱水,马思青山雁恋天。

原来,牧童佛子在橘林子里憩息,见到一位少女在山径路口徘徊,象一朵鲜艳的彩霞,缓缓地向面前飘来,就情不自禁地唱起山歌。

三姐遇上了如此聪慧又俏皮的男子,稍加思索,随口即出:哎—双峰山下树婆娑,我是嫩鸟初出窝;黄蜂采蜜遇上刺,乌鸦撞上巧八哥。

三姐的歌才使牧童佛子佩服得五体投地,佛子的憨直、聪明也让三姐感到可亲可爱。

山歌对答了大半天后,两人心中爱的桥梁也开始搭上了。

此后,佛子跟三姐学唱山歌,橘州流行的山歌加了“哎”的起音,唱法上也改进了很多。

一天,佛子和三姐在六皇山上探胜观景,到了烟霞洞。

佛子把牛拴在洞口的试剑石上,双双步入洞中,见石大小各一,平滑如席。

他俩坐在石上对起歌来,一问一答,一唱一和。

因时间太长了,大犍牛等得不耐烦,用力一踏,把试剑石踏裂成了三块。

至今,试剑石上的牛脚印依旧很清楚哩!他们走出烟霞洞,过九吊水,瀑布从峰前而降,万丈飞流直泻龙潭。

这龙潭湾畔,翠竹青青,幽静柔美。

三姐为了考验佛子对她的感情,假装失足,跌落深潭里。

佛子连衣跳进潭中,把三姐托出了水面。

三姐如出水芙蓉,仪态万千,一双明眸对着佛子笑。

此后,他俩常双双到此流泉中沐浴,浴后到岩高百丈的东岭对歌。

潮汕民间故事大全

潮汕民间故事大全

潮汕民间故事大全潮汕地区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的地方,这些故事代代相传,承载着潮汕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在这片土地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它们或讴歌英雄壮举,或讲述爱情悲欢,或传承着智慧和道德。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潮汕民间故事,带领大家走进这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世界。

故事一,潮汕刺桐树。

在潮汕地区,有一棵传说中的刺桐树,它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是当地人心中的神树。

相传很久以前,这棵刺桐树曾经是一位仙人化作的,他为了保护当地百姓不受水灾侵扰,化身成一棵树,借助自己的力量,成功地挡住了洪水,拯救了无数生灵。

从此以后,人们便将这棵树视为守护神,每逢风调雨顺,都会来到树下祈福。

故事二,潮汕阿婆的面塑艺术。

潮汕地区有一位年迈的阿婆,她精通面塑艺术,能够用面粉捏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据说,这位阿婆年轻时曾经是一名村里的戏曲演员,对于各种人物形象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表现。

如今,她已经年过八旬,依然每天坐在门前,为路人捏塑各种形态的面人,讲述着当年的故事和传奇。

故事三,潮汕的渔家女。

在潮汕的海岛上,有一位渔家女,她是当地人心目中的女英雄。

每当台风来临,她总是第一个冲到海边,帮助渔民们将船只牢固地系在岸边,保护他们的生计不受风浪的侵袭。

她的勇敢和善良赢得了全岛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

故事四,潮汕的渔歌传说。

在潮汕地区,有一首名为《渔歌》的传统歌谣,它讲述了渔民们在大海上劳作的艰辛和快乐。

据说这首歌曲是由一位渔民在大海上创作的,他用自己的琴声和歌声,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也赞美了大海赐予他们的丰盛收获。

这首歌曲传唱至今,成为了潮汕地区独有的文化符号。

故事五,潮汕的海神传说。

在潮汕的海边,有一座神秘的海神庙,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海神而建立的。

相传很久以前,这位海神曾经拯救了一艘遇险的渔船,将渔民们平安地送回了岸边,从此以后,人们便将他奉为海上的守护神,每当出海捕鱼,都会来到海神庙祈福求保佑。

这些潮汕民间故事,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它们不仅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潮汕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

阳江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阳江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阳江传统文化调研报告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城市。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阳江的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

一、阳江的传统文化遗产阳江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独特的文化遗产值得保护和传承。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阳江木版年画和阳江刺绣。

1.阳江木版年画阳江木版年画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明代。

木版年画以独特的线条勾勒和鲜艳的色彩呈现了丰富的题材,如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动植物等,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木版年画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历雕刻、上色、印刷等多个环节,每张年画都是匠心独运的杰作。

2.阳江刺绣阳江刺绣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

阳江刺绣以其高超的刺绣技艺和精美的图案而闻名。

刺绣作品风格多样,有花鸟、人物、山水等各种题材,刺绣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堪称艺术中的瑰宝。

二、阳江的传统文化表演艺术除了传统文化遗产,阳江还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表演艺术。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阳江梨园戏和阳江木偶戏。

1.阳江梨园戏阳江梨园戏是广东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阳江梨园戏以其独特的音乐艺术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享誉海内外。

演出形式多样,包括戏曲唱腔、舞蹈、说唱等。

阳江梨园戏的剧目内容丰富多样,有历史剧、神话剧、爱情剧等,深受观众喜爱。

3.阳江木偶戏阳江木偶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戏曲形式,起源于明代。

木偶戏的表演特点是以木偶为主要角色,通过线牵动木偶的动作表演故事情节。

阳江木偶戏的木偶制作工艺精巧,栩栩如生。

演员通过巧妙地操控木偶,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三、阳江的传统文化节庆活动阳江的传统文化节庆活动丰富多样,其中最具知名度的是阳江龙船节和阳江火龙灯。

1.阳江龙船节阳江龙船节是阳江市的传统节庆活动,举办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

龙船节期间,成千上万的人齐聚江边观看精心装饰的龙船竞渡。

龙船竞渡是一项传统的水上运动,既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对渔民的祈福仪式。

潮汕民间故事

潮汕民间故事

潮汕民间故事潮汕地区有一则著名的民间故事,叫做《潮州七公主》。

相传在潮州古城,有七位美丽善良的公主,她们每天都会到城外的湖边洗衣服,并在湖边跳起欢快的舞蹈。

一天,湖中的龙王被她们的美貌和舞姿所吸引,便化身为一位美丽的青年,混入她们的舞蹈队伍中。

龙王每天都在湖边观看她们跳舞,直到有一天,他被公主中的一位所吸引,忍不住露出了自己的真身。

公主们惊讶地发现了他的真实身份,但龙王却向她们保证不会伤害她们,并请她们到龙宫做客。

在龙宫中,公主们得知了龙王的苦衷,并答应帮助他解决难题。

最终,公主们用智慧和善良化解了龙王的难题,龙王也感激不尽地送给她们丰厚的礼物。

从此以后,潮州七公主的美名传遍了潮州古城。

另外一则著名的潮汕民间故事是《潮州花炮》,讲述了潮州人民在抵御外敌入侵时所表现出的英勇与智慧。

相传在明朝时期,潮州受到了倭寇的侵扰,潮州人民为了保卫家园,他们集体制造了大量的花炮,将其埋在城墙下,然后引爆花炮,倭寇被惊吓而逃,最终保卫了潮州城。

这个故事传承至今,成为了潮州人民的骄傲。

除此之外,潮汕地区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故事,如《潮汕刺绣》、《潮汕木偶戏》等,这些故事都体现了潮汕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传承了潮汕的传统文化。

潮汕民间故事不仅仅是一些传说,更是潮汕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了潮汕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这些故事的精神内核,对于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们告诉我们,智慧和勤劳是克服困难的关键,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总之,潮汕民间故事是潮汕地区文化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仅是一些古老的传说,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我们应当珍惜这些故事,传承和发扬潮汕文化的优秀传统,让这些民间故事继续在我们的心中传颂下去。

潮汕民间故事大全

潮汕民间故事大全

潮汕民间故事大全潮汕地区是一个充满着传统文化和丰富民间故事的地方,这些故事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蕴含着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潮汕民间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文化世界。

故事一,潮汕刺桐树。

相传潮汕地区有一种特殊的树木,名为刺桐树。

据说,这种树木是由一位善良的老人所种,他在树下种下了一颗灵丹妙药,结果这颗灵丹妙药长成了一棵高大的刺桐树。

这棵树的果实可以治愈百病,因此成为了潮汕人民的宝贝。

后来,这位老人去世了,人们便将这棵树称为“老人树”,并世代相传,以此纪念这位善良的老人。

故事二,潮汕的海神。

在潮汕地区有一个叫做“海神”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潮汕地区经常发生海啸和风暴,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于是,人们开始祈求海神保佑他们,希望能够平息海上的风浪。

传说中,海神听到了人们的祈求,于是化身为一条龙,镇压了海上的风暴,使得潮汕地区的海上风平浪静,人们得以安居乐业。

故事三,潮汕的渔家女。

在潮汕地区,有一位渔家女叫做小蓉,她勤劳善良,受到了全村人民的喜爱。

有一年,潮汕地区遭遇了旱灾,全村人民都苦苦挣扎在生活的困境中。

小蓉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每天早早起床,带着自家的渔网去河边,捞起了许多鱼虾,然后免费分给了全村的人民。

她用自己的善举感动了上天,最终雨水降临,潮汕地区的旱情得以缓解。

故事四,潮汕的龙舟比赛。

潮汕地区每年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龙舟比赛,这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他为了抗议当时的腐败政府,投江而死。

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便举行了龙舟比赛,希望能够驱赶江中的恶鬼,以此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

以上便是一些潮汕地区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传承着潮汕地区的文化传统,更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传统文化,传承这些美丽的故事,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

浅析阳江市江城区“端午逆水赛龙舟”

浅析阳江市江城区“端午逆水赛龙舟”

浅析阳江市江城区“端午逆水赛龙舟”江城区是阳江市唯一的市辖区和全市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端午逆水赛龙舟,是江城区一项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在清道光《阳江志》卷十九记载,至今最少已经有200多年历史。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初三、初五三天,江城举行的端午赛龙舟,吸引了二三十万人次的观众,漠阳江两岸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江城端午逆水赛龙舟已于2013年11月22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为更好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笔者上门走访江城区现有各支传统龙舟队的龙种(所属地龙舟协会负责人),多次到每艘龙舟归属当地的神庙或姓氏宗祠进行调查,以所得资料为依据,就江城端午逆水赛龙舟这一民俗节庆活动之分布的区域、历史渊源、主要特征及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江城端午逆水赛龙舟分布的区域江城区是阳江市唯一市辖区,位于广东南沿海,是珠三角通往粤西的门户。

江城区海岸线长59.1公里,阳江市最长河流漠阳江干流南北贯穿全区,形成河涌交错的水网地带。

由于水运往来的频繁,所以在江城这里,民间每年端午都要举行龙舟竞赛活动。

在梁、陈、隋朝时期已十分盛行,到了明清两代,开始了阳江地区龙舟竞渡的鼎盛时期,由此发展成为今天颇具特色的群众性民间民俗节庆活动。

其中又以江城的渊源较长,最为热闹,龙舟文化最为丰富。

江城区现有十二支传统龙舟队,主要集中分布在漠阳江沿岸的城西、城南和中洲三个街道办事处区域内的东砵村、那西村、洲头社区、洲尾社区、太傅渔洲社区、马洲社区、马福社区、麻演社区、西岸社区。

赛场设在自北向南流经江城区的漠阳江上。

二、江城端午逆水赛龙舟活动的历史渊源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在整个华人乃至东南亚地区,端午都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形成很多独具特色的风俗,如划龙舟、吃粽子。

端午逆水赛龙舟,是阳江一项历史悠久、颇具特色的群众性民间民俗节庆活动,在当地俗称为扒龙船。

阳江龙舟故事典故

阳江龙舟故事典故

阳江龙舟故事典故悠阳网/ 收集整理江城端午节逆水赛龙舟,清朝开始已经盛行。

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初三、初五三天,漠阳江上龙舟竞渡,锣鼓喧天,观众人山人海。

江城区现有十二支传统龙舟,属城西镇的有上堡、下堡、四方单白旗、双白旗、七星旗、顿钵白须、顿钵红须;属西濑漠阳街道的有上濑、下濑;属太付街道的有华濠;属渔洲街道的有三角白旗、双带七星旗。

端午龙舟竞渡,是阳江一项历史悠久、颇具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其中以江城的渊源较长,最为热闹,龙舟文化最为丰富。

江城龙舟竞渡起源于何时?据史载:阳江在南北朝时期梁朝天监期间(公元六世纪)已有船往返广州,唐朝时开始在阳江驻水军。

每年端午,凭吊屈原的风俗梁、陈、隋朝已盛行。

当时阳江城依靠漠阳江,水运往来十分频繁,因此,可以推算那是在江城民间已盛行龙舟竞赛活动了,每年端午节,都要举办端午赛龙舟的活动。

早期赛龙舟只是一种宫廷活动。

到了明、清两代,是阳江龙舟竞渡的鼎盛时期。

而古时阳江龙舟竞渡与今天不同,是“舟大人多”,一种艺术性很强的群众艺术活动。

正如屈大均当年所形容的:“舟长十余丈,高六七尺,龙须去水二尺,龙额与项坐六人,中有锦亭,坐倍之。

旗者、盖者、钲鼓者、挥桡击楫者,不下七八十人”。

“有的龙舟,上建五丈樯,樯上有台阁二重,中有五轮阁一重,下有平台一重。

每重有杂剧五十余种,童子凡人八十余人。

”而现在则是舟小人少。

至于江城传统龙舟何时定型,据一些龙舟元老回忆,至少也有200多年了。

不知从何时起,江城龙舟竞渡由巡游转为竞速为主,变成了一种体育竞技比赛活动。

过去竞渡场在漠阳江大埠头为起点至洲头的1300米江面。

1958年江城建成了漠阳桥后,改由石觉头附近江面为起点,漠阳桥为终点。

1985年起赛场移至观光桥前至冲口的江面。

据查,江城漠阳江上参加竞渡的龙舟最多时是19艘计有蚬壳地三角白旗、那西北帝庙的竹叶七星旗、华濠大王庙的白须公、下濑四圣宫的大耳牛、上濑的黄红旗、西岸宗祠的单白旗、沙尾宗祠的双白旗、龙涛大王庙的红旗、上堡五王庙的竹叶红旗、下堡五王庙的红旗、顿钵林氏宗祠的龙乸、顿钵张氏宗祠的白须公、顿钵张氏宗祠的红须(龙仔)、海库北帝庙的单带七星旗、大闸社北帝庙的双带七星旗、新居大王庙的黑褂仔、塘基头大王庙的红黑签、观光大王庙的红花卷等。

阳江妈祖庙简介

阳江妈祖庙简介

妈祖的来历妈祖,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福建、台湾等地的居民大多笃信妈祖,他们不仅把她视为航海保护神,而且作为年岁丰收和保境平安的象征。

在以福建为中心的一些地区,处处可见妈祖庙和祭祀妈祖的活动,尤其是在台湾,妈祖文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其祭祀妈祖的妈祖庙多达五百余座。

如果去福建、台湾等地旅游,你可一定得了解一点关于妈祖的常识。

妈祖的来历妈祖是民间林默娘的化身,林默娘为福建莆田湄洲林愿的第六个女儿,生于宋建隆元年,出生后不闻其啼哭,因而取名为林默,意为沉默的女子。

默娘自小表现出神异的功能,她读书能过目能诵,且能理解其含义。

据史书记载,当她十几岁时有道家人士来往于她家看透病人体内病情,加上能说出别人的吉凶祸福,显得非常神异,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传说一天默娘正在织布,忽然眼前出现她父兄在海上遇难的惨状,她于是掩面泣哭。

过了一会儿果然有其父兄在海上遇难的消息传来。

由于她的特异功能,常为渔民预报海上天气变化,使人们避过了台风等自然灾害。

当地的渔民非常感激她,把她当作神女、龙女来崇敬。

林默娘死于28岁那年,人们为了纪念她,建造了祠庙奉祀,望她庇护渔民的安全。

后来林默娘的“圣迹”四面,教授给她“玄微秘法”,学会了气功本领。

由于她能运用特异功能,传开,渔民们亲切地称她为“妈祖”。

从夫人到妃、到天妃、到天后、到天上圣母,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对她的崇拜愈加发展。

妈祖庙在福建、台湾等地随处可见祀奉妈祖的妈祖庙。

妈祖庙一般为“前殿妈祖,后殿观音”,即在供奉妈祖的前正殿之后,隔羊一个天进,后面供奉观音的十八罗汉。

台湾北港妈祖庙台湾北港妈祖庙是现在台湾妈祖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它是清康熙三十三年由福建姓傅的人迁往台湾的,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妈祖舞因为妈祖文化的影响和传播,形成了许多与妈祖有关的习俗。

每当重大节日或妈祖生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人们要抬妈祖像出游,出游时,有特殊性别的规范、律谱,人们敲锣打鼓,由9个小孩执小旗,18个大人抬着棕桥。

阳江历史资料

阳江历史资料

阳江历史资料据“阳春独石仔古人类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万年以前,两阳人的祖先就已出现。

阳江依山傍海,历数千年岁月浸润,经一代代阳江人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开创了一个繁荣昌盛、人杰地灵之境,造就了阳江源远流长、深沉厚重、绵绵相续的文化精神。

阳江人以中原文化为根底,放眼四海波浪,广纳八面来风,把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杂交组合,融汇升华,精英辈出,形成了独特的漠阳江文化。

近年来,全市文化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文艺的“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文化事业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全国唯一的国家水下考古中心落户海陵岛。

“南海Ⅰ号”宋代古沉船于2007年12月22日成功打捞出水。

专门安放“南海Ⅰ号”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基本建成即将开馆。

市青少年宫、市妇儿活动中心、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科学馆、文化馆等建成投入使用。

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23”、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工程,建立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省级流动图书馆2个、流动图书服务点11个、流动演出团队7个、农家书屋61家。

全市现有群众艺术馆1个、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文化馆4个、文化广场5个、文化站48个,村(社区)文化室(活动中心)283个,社会力量建设的文化设施有“大澳渔家民俗博物馆”、“漆画陈列馆”、“风筝收藏馆”以及民间办起的“大明奇石馆”、“根雕艺术馆”、闸坡“渔家民俗博览馆”等,覆盖城乡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健全。

建市以来,全市160多名业余文艺作者16个校园文学社团创作的各类作品参加全国全省调演、评比,获国家级奖项120多个,省级奖项280多个,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的作品2000多件。

旅游文化节、刀博会、开渔节、风筝会等成为常设的、具有阳江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

阳江市也先后获得了“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诗词之市”、“中国楹联之市”、“中国孔雀石之乡”、“根雕雅石艺术之乡”等称号。

潮汕民间故事大全

潮汕民间故事大全

潮汕民间故事大全潮汕地区是一个充满着丰富民间故事的地方,这些故事源远流长,承载着潮汕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统。

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故事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传承着悠久的文化底蕴。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潮汕民间故事的奥秘,领略这些古老故事的魅力。

故事一,牛郎织女。

相传,古代有一个名叫牛郎的年轻人,他勤劳善良,过着清贫的生活。

一天,他在河边遇到了织女,两人一见钟情。

织女原来是天上的仙女,她被王母娘娘罚下凡间织布。

牛郎和织女相爱后,王母娘娘得知后便将织女带回天上,两人被迫分离。

牛郎心灰意冷,一直守在河边。

善良的牛郎的真诚感动了善良的老牛,老牛向牛郎透露了一个秘密,在七月七日的晚上,天上的喜鹊会帮助他们相会。

于是,七夕之夜,喜鹊在天上搭起了一座银河,让牛郎和织女得以相会。

从此以后,牛郎和织女每年七夕之夜都可以相会一次。

故事二,珠宝山。

相传,潮汕地区有一座神奇的珠宝山,山上长满了各种珍贵的宝石。

但是,山上的珠宝却是有灵性的,只有真诚善良的人才能得到它们的青睐。

有一次,一个贪婪的商人听说了珠宝山的传说,便带着一群手下前去寻宝。

然而,当他们到达山上时,却发现所有的宝石都变成了普通的石头,而且山上还冒出了毒雾。

只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心怀善良,得到了山神的庇佑,他找到了一颗珍贵的宝石,并将它带回了家。

从此以后,珠宝山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故事三,莲花姑娘。

传说潮汕地区有一个美丽的莲花姑娘,她生性善良,深受村民的喜爱。

一天,一位来自外地的富商看中了莲花姑娘,便提出了婚姻要求。

莲花姑娘拒绝了他的求婚,因为她心中早已有了心上人。

富商愤怒之下,便诅咒莲花姑娘,让她变成了一朵莲花。

从此以后,每当月圆之夜,莲花姑娘的花瓣上都会绽放出美丽的光芒,照亮着整个村庄,为村民带来好运和幸福。

潮汕民间故事源远流长,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想象力,更是承载了潮汕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这些古老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潮汕地区的文化传统,还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与美好。

潮州最著名民间故事

潮州最著名民间故事

潮州最著名民间故事潮州民俗文化独特,无不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蕴涵浓郁的中古遗风。

那你知道潮州最著名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潮州最著名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潮州最著名民间故事:潮州凤塘后陇山“老热”传说古时候,潮州市凤塘镇有个老爷,叫老伯公,独自一个人住在后陇山上,清贫为乐。

有一次,一个皇帝落难,狼狈地逃到了后陇山。

此时的他已经很多天没吃饭了,饿得饥肠辘辘。

老伯公见到他这样,很心痛。

可惜他家里穷得家徒四壁,实在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给皇帝吃。

无奈之下,他只好弄点番薯叶,熬了之后给皇帝吃。

后来皇帝东山再起,回到京城再次登基。

这个皇帝很重感情,安定下来之后,他想起了在凤塘的这件事,很感激老伯公。

于是派人到潮州凤塘后陇山去接老伯公,打算请他到京城享福。

那些接到命令的官兵风风火火来到后陇山,老伯公被吓得惊心胆战的,以为是皇帝嫌他招呼不周,竟然拿粗廉的食物来给皇帝吃,派人来抓他回去受罚。

于是他便躲在山上,死活不肯出来。

那些官兵知道他躲在山上,便上山去寻找。

可是又老是找不到他,心想,要不放火烧山,把他逼出来。

可是当整座山被烧光之后,老伯公还是没有出来。

官兵们感到很纳闷,便上山去搜。

结果发现,老伯公抱着一棵树被烧死了。

远在京城的皇帝听后很伤心,命人将那棵树雕成老伯公的像,并供老伯公为神。

老伯公死去的日子是农历二月初一。

为了纪念这个老伯,时至今日,凤塘镇后陇山的五个村子在每年的二月初一这一天,一同祭拜老伯公,并且一起举行潮汕地区的传统节日——“老热”。

潮州最著名民间故事:潮州东凤“三太子显灵”习俗故事潮州市潮安县东凤镇昆江村至今残留一个难以解开谜底的风俗。

据说,在昆江村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三太子显灵。

”可惜这种情形并不常见,只有村里有大事发生或者是有时候的“老热”(也不是每次“老热”都有)才会出现,可以说是可遇不可求,而且往往不是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

曾有一农民在“老热”的前夕,在田里面劳作时,突遇龙王三太子。

关于茂名民间故事

关于茂名民间故事

关于茂名民间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重峦叠嶂,古树参天,山寒水冷,贫穷落后.大山脚下有条丘家村,村中有个名叫丘宝山的人,是个百里挑一的好青年.有一年,村中半数的人得了心痛病,当地医生说一定要新鲜的银参才能治这种病.为了医治村民的病,宝山主动进山找参.他找呀找,找了七天七夜,好不容易才在百丈崖找到了一株银参,又挖了七丈余深,仍然不见银参.此时他已精疲力尽,十个手指都划破了,鲜血染红了泥土,突然昏死过去.不知过了多久时间,他醒过来,定神一看,自己竟躺在白花花的银坑上,手中握着一支亮晶晶的银参薯.他高兴得飞快地跑回家,熬好参汤,分别送给病人吃,果真汤到病除,众人欢天喜地.这时,宝山又把发现银坑的事告诉大家.喜讯传开,方圆数十里的山民百姓络绎不绝地前来一睹银坑奇观.只见两岸银砖堆叠半里长,宝光闪烁,灿烂刺目;处,有威武的银把守;两侧,有银狮银象、银猪银牛、银猫银狗.好一个银的世界!从此以后,丘家村易名银坑村.坑内的财宝,丘宝山分文不要,全部用来救济灾民,使周围的百姓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不久,有个州官殷太守得知丘宝山发现银坑的消息,立即派人大马传令丘宝山交纳银猫一只,用于练兵.宝山与众乡亲商议后,派人把银猫送去,殷太守把它藏进了自己的密室.事隔数日,殷太守又传令丘宝山交纳银猪一头用于抗击异族骚扰.宝山与众乡亲商议后,又派人送去银猪一头,太守又藏进了自己的密室.半月后,殷太守又传令丘宝山火速缴纳银牛一头,用于保国安邦.接着,县老爷又传令丘宝山缴纳银宝各二件,奉献皇上.丘宝山暗想,一月之内,四面八方都伸手要宝,怎生了得,分明是勒索.他于是派人偷偷打听,察知了殷太守贪污银宝的事.大家对官府都很气愤,坚决拒绝向官府送宝.州官、县官知道后,十分恼怒,立即发兵上山抢宝.宝山率领百姓英勇护宝,但由于手无寸铁,寡不敌众,终于战败.正当官兵下银坑抢夺银宝的时候,骤然狂风怒气,吹得官兵睁不开眼、直不起腰.那时银虎、银狮募地变成活的猛兽,咬着抢宝的官兵哭爹叫娘,慌忙掷还财宝,抱头逃命.从此以后,银坑虽在,但银包却无影无踪了.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德亮围今信宜市金垌镇到处都是山.山里有一座小村庄,村里住着一个孤苦伶仃的姑娘.这姑娘勤劳勇敢,聪明伶俐,生得花容月貌,且为人心地善良.一天,姑娘上山打柴.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忽然“隆”的一声,从空中掉下一团白色的东西.她走近一看,“咦,原来是一只遍体受伤的白鹤”.她立即从身上撕下布块给它包扎.说也奇怪,刚包扎完,顿时风停云消雨散,山里恢复了平静.她用手摸了摸白鹤的心脏,它还在跳,于是,便立即取下头上心爱的珍珠,研成碎末,铺在伤口上止血.白鹤慢慢苏醒过来了,只见它睁开一双机灵闪亮的眼睛.从口中吐出一颗碧玉并说道:“善良勇敢的姑娘,如果你要什么东西,只要三呼碧玉,它就会帮你忙的,万一遇到危难时,只要四呼碧玉,它就会替你排危难.”说罢,白鹤化作一朵祥云,向西北方飘去了.姑娘又惊又喜,把宝玉藏进笼子里,并叫了三声,于是满满的一笼鸡鸭出现了.她把这鸡鸭分给穷人.接着她又把宝玉拿到谷围里,连叫三声,满满的一围稻谷就出现了.她又把这些稻谷分给了乡亲父老,以解除他们的饥馑.此后,凡是乡亲父老有什么困难,她都有求必应.乡亲们都尊称她为“再世观音”.话说邻村有个无恶不作的村霸,花名叫作“大头蛇”.他听说这个农家妹美若天仙,早已垂涎欲滴,今又有那宝玉,就顿生歹心,带了家丁和豢养的狼狗去抢,妄想连人带玉占为己有.好心的村民传讯给姑娘,并放出看家狗去阻拦,让姑娘赢得时间,爬上了山头.村霸喝令家丁急起直追.眼看村霸越来越近了,她突然想起那仙鹤的话,急忙从怀里掏出宝玉,连呼四声,话音未落,一根大棒从天上飞打下来,“劈啪”一声,村霸脑袋便开了花.此时,被姑娘治好伤的白鹤领着六只白鹤从云端口含碧玉翩翩飞来,在云开大地上空盘旋三周,将碧玉撒播在云开大地上,欢叫三声,然后托着姑娘振翅离去.白鹤播下的碧玉,后来入地变成一座座蕴藏着碧玉的大山.望夫山电白县与阳江市交界之地,有一座望夫山,那里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很久以前,那里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边有个小山坡.山坡上住着一个勤劳的小伙子,名叫阿海.阿海从小失去双亲,无依无靠,但他却在艰苦的劳动中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他能在水底里睁开双眼,是打鱼采珠的能手.一天,阿海在海上打鱼时救起一位遇难的姑娘阿珍.这个姑娘是春山即现在的阳春人,只因恶霸要强占她为妾,她不甘受凌辱虐待,与其父半夜乘船逃跑.谁知中途触礁沉船,她有幸遇救,父亲却不知去向.姑娘深感阿海救命之恩,阿海亦很同情姑娘的不幸遭遇.不久,这两个青年便结成了夫妻.阿珍勤巧,阿海能干,生活过得很和睦.阿珍不但心灵手巧会持家,而且还是个好歌手.她常常自编歌仔,教阿海一起唱歌:“茅棚一间网一张,粗茶淡饭几甜香!妹不嫌哥哥爱妹,同喝粥水胜蜜糖.”“哥哥唱歌阿妹编,哥哥打鱼阿妹藤.哥妹合力勤快做,不愁吃来不愁穿.”俗话说:好花难栽,好景不长.遥遥万里的皇帝,听说南海有珍珠宝贝,便派了个采珠使带着几千官兵,到沿海一带拉船抓丁出海,给皇家打捞珍珠.阿海也被抓走,阿珍哭得死去活来.但官兵如狼似虎,穷家妹有什么办法呢?阿珍一路送夫,一路唱着凄凉的歌:“送哥送到漠江滨,泪洒江边雨淋淋.大河水涨鱼分路,哥妹分路不分心!”丈夫被押去出海采珠后,阿珍每天傍晚都站在小山坡上眺望,盼望着阿海快点回来.然而,人间有恨,大海无情.日子一天天流逝,却不见阿海的踪影.半年后,一位逃跑出来的渔夫告诉她:阿海在采珠时,遇上了鲨鱼群,为了大伙,他勇斗鲨鱼,血把海水都染红了…… 阿珍听了晕倒在地,三天三夜吃不下东西.她爬到山坡顶上,面向大海,用沙哑的喉咙唱着:“想哥日长夜更长,眼泪流了一筐筐.若把眼泪当海水,海潮涨过漠阳江.”唱罢,泪雨滂沱,大海咆哮.据说当天海潮大涨,漫过漠阳江,把好几船运送珠宝的官兵都淹没了.风雨过后,阿珍化作了一块挺立的石头.年长月久,这一带海滩变成了陆地,小山坡也变成了巍峨葱郁的大山,人们遂叫它为望夫山.虎头山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电白沿海一带风光旖旎,物产丰阜,人们男渔女织,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这里的南海岛上有一条高凉俚村,村里有一后生,因属狗,父母叫他阿狗.阿狗生得英俊伟岸,智勇双全,百般武艺,样样皆能.且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深得乡民的爱戴.传说海龙王有个女儿叫龙三妹,芳龄十八,天生丽质,聪明伶俐,因长锁宫禁,整天闷闷不乐.那天突然春心躁动,便偷出龙宫到海岸游玩.当时,正值阳春三月,南海岛上春光明媚.龙三妹游到南海岛时,便沉醉在美丽的景色里.忽然她看见一个后生捕鱼归来,全身洋溢着男性的青春魅力,简直令她惊呆丢魂,顿生爱心.她一经打听,得知他叫阿狗并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心想,今生今世能与阿狗生活在一起该是多么的幸福啊.于是,龙三妹借故认识阿狗.阿狗也为龙三妹的美貌和落落大方的言谈举止所倾倒.心有灵犀一点通,很快,两颗心就进发出爱的火花,他们谈世情,讲天理,越谈越投机.在一个风清月朗的晚上,他俩指月为媒,结为伉俪,并发誓:海枯石烂不变心.不久,龙三妹身怀六甲.海龙王不见爱女,心急似焚,派出身边大将独眼龙带领一大队虾兵蟹将四处寻找.经过六六三十六天的查找,最后得知龙三妹已跟凡人阿狗结了婚,即回报海龙王.海龙王火冒三丈,即令独眼龙将龙三妹拉回龙宫.独眼龙带着虾兵蟹将来到高凉俚村,要村民交出龙三妹.村民不但不从,反而组织数条村的村民与独眼龙的兵将展开了搏斗.阿狗与独眼龙打了七七四十九个回合,不分胜负.这时,怒火中烧的独眼龙使出“震天术”.顿时,电白一带地动山摇,雷雨交加,冰雹不断.如此三日三夜,独眼龙再次威胁村民交出龙三妹,村民还是不从,并组织更多村民与其抗争.气急败坏的独眼龙心生毒计,使出绝招,口喷毒火.只见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龙三妹知道独眼龙的毒火会将在场的数千名村民烧死,而要镇住独眼龙喷毒火,则要男女阴阳结合.因此,她毅然吞下定身石,抱起丈夫向独眼龙方向飞去.很快两人着了火,像一火龙扑向前方.独眼龙被这突如其来的双飞人吓呆了.说时迟,那时快,阿狗将独眼龙扑倒在地,借助定身石的法力,阿狗夫妇将独眼龙打死了.但由于烈火无法扑灭,阿狗夫妇便成了一座小石山.从此,这里的乡民又得以安居乐业.人们为了纪念阿狗夫妇,便叫这山为石狗山.1958年大跃进时期,书记陶铸前来视察检查,当他踏上石狗山时,看见群众造林有一股虎劲,加上这石山更象虎头,虎视南海,便提议将石狗山改为虎头山,并在山顶建了绿海亭.从此,虎头山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化州中部的六皇嶂有33峰,其中一座主峰叫刘仙顶,一座主峰叫玉盘峰。

民族团结人物事迹故事

民族团结人物事迹故事

王进喜:一名倡导民族团结的模范人物王进喜,1952年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市,是一名著名的民族团结人物。

在他的带领下,所在地区的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美好生活。

以下是他的故事。

自小,王进喜就身处一个多民族的环境中。

他的邻居有汉族、苗族、侗族、瑶族等不同民族。

这让他从小就有了多元文化的视野,也受到了各民族文化的熏陶。

他从小就对少数民族文化充满兴趣,经常跟随邻居们参加各种活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和民俗文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进喜逐渐发现,多民族的社区虽然很丰富多彩,但也存在着一些民族之间的矛盾。

有时候,小小的琐事就可能引起争端,让大家的生活变得不那么和谐。

因此,王进喜开始思考,如何能够让多民族的社区更加和谐,让各民族之间相互理解、支持、协助。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王进喜开始投身于社区志愿服务。

他经常组织各民族居民开展文化交流、体育比赛等活动,让大家通过合作与竞争相互促进,逐渐缓解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帮助弱势群体,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

终于,在王进喜的带领下,广东阳江市社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信任、互帮互助的气氛越来越浓厚。

他组织的各种活动,也成为了社区的文化品牌,受到了广大居民的赞誉。

王进喜的精神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表彰。

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民间文艺工作者”、“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广东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他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多民族社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王进喜的事迹反映出一个民族团结的力量。

当各民族都能够尊重彼此的文化、习惯、信仰,互相包容、理解、支持的时候,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繁荣。

我们应该向王进喜这样的人物学习,积极推动民族团结,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民俗文化之阳江风筝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之阳江风筝文化

浅谈阳江文化之风筝文化[摘要]中国风筝手工技艺工是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而阳江风筝一度独领风骚,闻名海外,而后逐渐没落,至今几乎无迹可寻,不为人所知,这是为何?复兴阳江风筝文化面临怎样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阳江风筝的发展历程与复兴之路面临的问题,带你走进失落的阳江风筝。

关键词:阳江风筝文化阳江风筝的辉煌历程关于阳江风筝,据考证,阳江风筝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宋代,阳江已有重阳放风筝的习俗。

据说那时有一位州官叫王亘,他在北山一块“仙掌石”上凿了一个“流杯池”,每到重阳佳节,就邀请各界名流,集于石上,一面“曲水流觞”,一面放风筝观赏,周围百姓也在山间支起帐篷观看。

《阳江县志》载:“重九日,结伴携酒选胜登高,士人赋诗,儿童放纸鸢较高下。

”到了清代,场面更为壮观。

清人林葆莹诗云:“浮屠七级北山坳,纸鹞参差万影交。

”可见当时之盛况。

阳江的风筝,品种繁多,构思精巧,格调古雅。

传统风筝又叫“生气风筝”,有“百足”(蜈蚣)、“灵芝”、“崖鹰”等10多种,放起来随风飘舞,栩栩如生。

有一种“风蛾风筝”,能在空中自动点燃炮仗,犹如飞机发射火箭似的,更有趣味。

大型的风筝高达10米,直径3米多,重20多斤,要十几个人拉着跑,乘五六级风才能上天。

最长的“龙利风筝”,长达30米,由100~200个糊着彩纸的小竹圈串成,圈两旁插上扫帚枝,状似蜈蚣,放上天后能伸能缩,左右晃动,形神毕俏。

其中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风筝十绝。

在国内,阳江与山东的潍坊匹敌,南北遥相呼应,成为中国南北风筝实力最为强大,最有可比性的两个流派。

每逢九·九重阳,秋高气爽,正是纸鹞放飞的最佳时节,放风筝便成了民间最兴盛的赛事。

阳江是南国风筝之乡为南派风筝的代表之一。

广东阳江市扎制的风筝,种类繁多,造型美观,技术精巧,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不但放飞效果良好,而且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近几年来在全国比赛中多次名列前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主仔学讲话从前,有一个财主仔,笨过条虫,连一句似样个话也无识讲,财主佬捰出一嚿钱,畀其出外低学讲话。

有一日,财主仔去到一个圩,看见有人在乃卖猪仔,就行近乃问:“果个咪系猪仔?”卖猪仔果个佬看着其傻机机果个样,顺口应都一句:“知得又使乜问喳?!”财主仔觉得果句话好听,即时记紧都,接着又问:“啲解得卖一个?”卖猪仔果个佬抵无紧又应都一句:“好嘢无在多,一个顶十个!”财主仔觉得果句更好,记紧都又问:“为乜事爱笼紧其?”卖猪仔果个佬火都,大大声应其:“你果个人做乜委果样问个?无笼就绑,无绑就笼,无笼无绑咪畀其走甩都鸡?!”财主仔觉得学紧都嘢,就扲出几两银畀去卖猪仔果个佬,卖猪仔果个佬莫名其妙就白拾几两银。

财主仔学紧都话,满心欢喜,立即起程回屋企话老哣知。

行下行下,就到都晚黑。

财主仔无看着都路,就坐在路边等天光。

啱好遇紧附近村乃有贼佬偷嘢,村民追贼追到路边,看着财主仔在乃,就问财主仔:“你就系来偔村偷嘢个贼?!”财主仔将白日学来个话来应:“知得又使乜问喳?!”村民又问:“同你一齐来有几个?”财主仔眼都无眨就应:“好嘢无在多,一个顶十个!”村民看财主仔应得唝淡定,窒都一窒。

大家商量:“果个贼仔唝狼,一定系有乜所恃,困其入木笼好还系用索绑好?”财主仔一听,定定当当讲:“无笼就绑,无绑就笼,无笼无绑委走甩鸡!”村民听都,一齐上来用索将财主仔绑好,写明呈状,解去衙门。

珍珠湾的传说很久以前,珍珠湾一带原是一片小浅海湾。

湾东面的飞鹅岭,西面的北环迳和北面的白根山将浅海围成一个“U”字型的大港池,人称口洋。

有个水上人家的青年叫大鳖,长年累月在洋上以捕鱼为生。

一天,大鳖遇到一条大海豚在洋边的沙洲上搁了浅,实在不忍心将它捕杀,便救起放归大海。

原来,这海豚是龙皇的三女儿。

为感谢渔夫的救命之恩,小龙女遂摇身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大姑娘嫁给大鳖为妻。

从此,夫妻俩在岸上搭起蛋家棚居住。

平日丈夫出海捕捞,妻子便在洋里养殖珍珠。

人们看到新娘子如花似玉,又有一手养殖珍珠、加工手饰的绝活儿,便叫她珍珠玉女,并将她养殖珍珠的地方叫做珍珠湾。

谁知龙皇获悉女儿离宫上岸做了渔妇,勃然大怒,定要兴师问罪。

一天夜里,龙皇抖动龙宫,作起狂风巨浪,将玉女夫妇俩连同蛋家棚一起冲进了大海。

玉女急中生智还原成海豚身,将在海中挣扎的丈夫救起。

龙皇却不肯罢休,下令虾兵蟹将将夫妻俩处死……在这千均一发之际,南海观音菩萨大发慈悲,及时乘莲赶到洋上,点泼圣水,普度众生。

只见转瞬间风平浪静,河清海晏,水中钻出一对鸳鸯鸟,飞上菩萨的莲蓬。

第二天,人们发现口洋的海水全退干了,沧海变成了桑田,田中长出大片莲藕,滩上立起了两座小山,前面的一座酷似一条大海豚,后面的一座酷似一只大海龟。

大家都说,莲藕是观音娘娘留下造福人间的仙草,前面那座山是珍珠玉女的化身,管她叫玉豚山,后面那座是大鳖的化身,管他叫金龟岭。

也就是从这天开始,每天人们都能看到一对鸳鸯在莲池里戏水。

忽然有一天,人们不再看到鸳鸯了,却在白根山下发现了一对鸟型巨石。

后人都相传,这是当年那对老鸳鸯仙逝后留下的“仙骨”——鸳鸯石。

头壳顶出气从前,有个独头公仔去女儿屋企过五月节。

女儿在屋企熬裹粽,无想畀独头公仔吃,就对独头公仔讲:“阿爷阿爷,大镬煮紧麻,细镬煮紧纱,你帮我看看火,我去隔离屋捰碗粥你畀吃啦!”讲完,就扯头扯路去担水。

独头公仔看见灶头热气蓬蓬,又闻着阵阵裹粽香味,知得女儿系骗自己。

等女儿无看着,就揭开镬盖,将热滚滚个裹粽放入自己那顶“卖猫仔”(用竹篾编的一种雨笠)乃,放在头壳顶上高,“含含”声趯回屋,那眤裹粽在佢头壳顶乃还热气蓬蓬。

女儿担水回来,看着独头公仔走都,就喊:“阿爷,吃碗粥之回去呀!”独头公仔讲:“还吃粥,头壳顶都出都气啰!”鯆鱼捞蔗数从前,有两兄弟,都系以卖蔗为生。

大哥读过几日书,识得几粒字,小弟冇去过书房,枹子能大个字都无识一个。

有人赊蔗数时,无识写名,只好按赊数人个高矮肥瘦画个人形,再长长短短画条线记落银码几多。

小弟卖蔗比大哥公道,所以生意比大哥好好多。

大哥无忿气,心谂,同系一张地栽个蔗,为乜事其委好卖过我?就系识字记帐,我都比其长门,我爱看看其啲样记帐之得!第二日,大哥特登无去卖蔗,去到小弟屋企,幐姪仔讲:“偌老子今早去卖蔗,无记得带帐簿,喊我幐其扎扎数,你幐我揾着那个帐簿其嗻!”姪仔快快手手揾出那个帐簿畀去大伯。

大哥看着帐簿里头一江郎公仔捞长长短短,密密麻麻个线,一头雾水不知东,搞都一日仔之明白系乜回事。

想到自己识字识墨,都比无上文字无识个,捞数都无委记个小弟,忍无紧长叹一声:“命啊!”随手在帐簿上写都一个“命”字,最后那竖还拖得长长。

晚黑,小弟卖蔗回来,看着帐簿乃多都一个好似鯆鱼样个“命”字,觉得出奇,就问仔其乜谁揭过帐簿,其仔讲系大伯来揭过。

小弟无明白:“偔哥真系出嘥都奇,做乜鯆鱼捞都我个蔗数?!”新娘擏屁在大庭广众屙屁系好失礼个事,新娘就更无使讲啰。

从前,有一个大姐仔出嫁做新娘,坐紧新娘席饮酒。

菜还未上,新娘突然觉得屁胀,怕失礼无敢当众屙,又无敢离台,只好出尽力抵紧。

伴队姐无知头乜尾,一味同新娘讲乃讲改,新娘一分神,屁就“啵”一声放响都。

新娘个叔仔突然听到“啵”一声响,就问新娘:“嫂,头先乜嘢在改喊?”新娘羞得面红红,细细声应叔仔:“好似系蛤乸喊。

”叔仔闻到一阵臭味,问:“啲解又有臭味个?”新娘硬紧头皮应:“系死蛤乸。

”叔仔无明白,问:“死蛤乸还委喊?”新娘退无可退,大声应叔仔:“蛤乸喊过之死都!”后来,大家将做事小小心心,谨小慎微那个样喻为“新娘擏屁”。

无关我事从前,有一个人好无识好丑,时常在俼做喜事个时候讲无吉利个事话。

有一次,亻却姐个仔满月做满月酒,入席个时候亻却姐嘱来嘱去喊其无好讲无吉利个话。

饮酒时,其真正半句话无吉利个话都冇讲。

饮完酒,亻却姐送其回屋。

其捞亻却姐讲:“阿姐,饮酒那阵我半句无吉利个话都冇讲,如果偌仔有个三长两短,之无关我事啊!”塘围猪仔——货不离人从前,有个外地佬在塘围圩买都一个猪仔,然后去圩边一间店仔吃晏。

外地佬将猪仔放在身邻,自己踎在桥凳上高吃粥。

果个时候,一个捋仔踎到佢个身邻,偷阴阴将猪仔笼那条带挂落自己个颈仔乃。

.等到外地佬吃完粥起身捰猪仔时,捋仔大声佮恶噷那个外地佬:“你做乜捰我个猪仔?”外地佬讲:“果个猪仔明明系我头先在圩买个,啲解又委系你个?”“诈够戆!乜谁无知得,塘围圩个猪仔系货不离人,挂在颈仔乃个?”一个猪仔就系唝子白白畀果个捋仔捋去都。

从今以后,之有都“塘围猪仔——货不离人”果句事话。

塘围圩一盏灯旧时,阳江有开灯的习俗,即当年屋企添男丁,正月十五爱在门楼挂一盏花灯,大家怕误事,总系隔早几圩就买好灯。

塘围圩附近有个佬仔号个阿贵,果个阿贵为人识计数,做乜事都屎窟尾挽几个算盘。

果一年,阿贵添都一个孙,正月十五爱挂花灯。

阿贵想拾便宜货,一直等到春节最后一轮圩之去买花灯。

果阵时,因为少人买花灯,大家都无卖都,整个塘围圩得一间铺还在乃卖灯,而且系还有七盏,三元钱一盏。

阿贵还未舍得买,诈下诈在乃看其他嘢。

卖灯佬看穿都阿贵那肚屎,等阿贵行开,点火烧都四盏灯。

阿贵在圩乃转来转去,都揾无紧一间铺有灯卖个,冇办法又回到铺头问老板:“花灯几多钱一盏?”卖灯佬讲:“七元。

”阿贵心谂,头先还卖三元,果阵一下升到七元,咪毒个去抢!应去揾揾之得。

等阿贵一行开,卖灯佬又点火烧都两盏灯。

差无多散圩,阿贵还系揾无紧花灯,心谂:七元之七元,等试乜想买都冇得买哇。

又行回卖灯铺头。

阿贵看铺头还剩落一盏灯,心里头有奀急,但果把嘴还诈下诈讲:“老板,差无多散圩啰,你果盏花灯卖几多钱?”卖灯佬眼都无眨应阿贵:“廿一元!”阿贵睁大那双眼讲:“开市卖三元,头先卖七元,果阵卖廿一元,唝还成世界?”卖灯佬讲:“开市那阵系七盏灯个价钱,头先系三盏灯个价钱,果阵,塘围圩系华剩果盏灯,你买之买,无买之罢,架之烧都其算数。

”阿贵无计好思量,只得扲廿一元买都塘围圩最后那盏灯。

笑死鬼从前,有四个穷秀才上京考试,路上遇紧一个道士。

果四个秀才为都表示自己有才学,日日“子曰诗云”,口仔呱呱。

道士抵其无紧,就故意想考考其。

啱好路边有一座灰窑,道士就讲:“偌个个饱读诗书,唝有才学,不如人人都就灰窑吟一句诗,好无?”四个秀才都想露一手。

第一个争紧讲:“远远望见一灰窑”,第二个接紧又吟一句:“一条黑气冲云霄”,第三个吟道:“谁人敢去踩一脚”,第四个秀才忄内死落都后,头拧颈甩吟道:“担保烧得燶又燶”。

四个秀才吟完诗,问道士:“偔个才学啲子?”道士起头粒声无出,唞都试辰大声哭都。

秀才觉得出奇,问道士:“你做乜哭喳?”道士讲:“偌四个吟诗一个比一个好,连鬼都笑死都,我系专门捉鬼个,以后咪连鬼都冇得捉都?!”大澳的传说大澳位于东平镇东南方,是当年广东大港之一,史称“六澳之首”。

我国古代南“海上丝绸这路”从始发港广州至出口港徐闻,大澳是中途的一个必经的重要港口。

大澳港水深池宽,水上交通方便。

当年往广州、香港海上贸易的商埠。

港内商贾云集,商务繁华,设有商会。

明清大澳鼎盛时期,这里的店铺达数十间,热闹非常,繁华富庶的景象胜似都市。

大澳当时名闻四方,与广州“十三行”并称“十三行尾”。

大澳原来叫做小澳,据说后来是乾隆重皇帝改的名。

传说当年乾隆重皇化名高天赐,与他的契仔周日清微服下江南,在一间客栈与来自广东的的捕快方魁相遇。

那方魁不知眼前的是万岁低频,二两黄汤下肚后借着酒意,把家乡东平的小澳港大大吹嘘了一番。

当方魁说到十三行尾时,随行的周日清甚感举,问道:何谓十三行尾?方魁其实对之所以谓的十三行尾也是一知半解,酒酣耳热之际便信口开河说:那是在阳江东南沿海的一个叫澳仔(当时小澳港也称澳仔)的小港口,你可别小看这么个名字,那可是一个好地方呀!一旁正竖起耳朵细听的乾隆皇甚感失望,随口说道,我还以为是一个什么繁华之地,原来只不过是一个小港口而已。

方魁接口道:兄台有所不知,这小澳港可历来是海上丝绸这路的必经这港,列为广东六澳之首,商贾云集,可是一片繁华啊,你不去看一看可真是可惜了。

乾隆问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难道小澳港胜过苏杭?方魁哈哈一笑,兄台看来真是有所不知了,难道你没听说过"小澳赚钱小澳花,未到小澳莫归家"这句话吗?那小澳的繁华可想而知了。

当晚乾隆皇在客栈里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心里想:这小澳究竟有什么好,那方魁竟说可以苏杭?第二天,乾隆便带着周日清直奔小澳而去,决定一睹真面貌。

一路奔波,到了小澳一看,只见它背山面海,绿树成荫,海水碧蓝,景象别致,港内帆船云集,岸上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好一派江南的繁华富庶景象。

乾隆皇赞道:果然是一个好地方呀,当下找了一间全澳位置最好的客栈“广客隆”放好行李后,就迫不及待地带上周日清在澳内到处游转,发现这小澳果真是十分繁华,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应有尽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