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故居 中文 讲解词 (整理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蔡元培故居
解说词
欢迎来到蔡元培故居,现在我们位于的就是蔡元培故居的序厅。

蔡元培(1868——1940),原字鹤卿,后自号孑民,浙江省绍兴人。

蔡元培一生历经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时代,不论时移世改,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

可以看一下墙上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呢,是蔡先生去世之后,毛泽东先生的唁电,可见这是对于蔡元培先生一生对我国教育科学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的极高肯定此处的铜像是蔡元培先生在六十周岁诞辰时,著名雕塑家李金发先生赠与他的礼物,这座铜像的底座是方形的,而这块讲解碑的底部是圆的,这代表着蔡元培先生的做人处事的原则,大事以方,小事以圆。

而后面墙壁上的八个大字,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则是毛泽东主席对蔡元培先生的评价。


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城笔飞弄的普通民宅内。

此处为绍兴笔飞弄蔡元培故居的模型,蔡元培先生少时就住在这幢他的曾祖父的祖屋里,当时的蔡元培先生居住在最后一排的楼上。

其实这里是有一个典故的,当时王羲之去绍兴玩,经过一座桥,看到一位老婆婆在桥下买扇子,但是并没有卖出去几把,于是王羲之同情老婆婆,在扇子上提了几个字,扇子大卖,老婆婆十分的高兴,又去进了更多的扇子想请王羲之为她题字,王羲之见老婆婆十分的贪心,愤怒的把笔一甩,笔飞到了这个弄堂,于是这里就叫笔飞弄了。

他6岁便入私塾学习,多年寒窗苦读,26岁时中进士,随后授职翰林院编修,科举之路可谓一帆风顺。

这是古越藏书楼,这两份是俞正燮《癸巳类稿》、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蔡元培先生所阅读的这本书是日文原版,源于早年他曾学习过日语。

这是绍兴蔡元培故居之私塾。

而在大家面前的这份就是蔡元培先生当时参加科举考试殿试时的试卷。

然而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激起他对清政府的无比义愤,这时的蔡元培开始广泛涉猎西学书籍,接受维新思想。

此为蔡元培先生1896年2月日记选。

这目录是介绍了当时蔡元培先生阅读主要书籍
《天演论》、《海国图志》、《西学书目表》《学堂教科论》。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清楚地认识到改革政治必先培养人材,教育则是培养人材的根本途径,毅然辞官回乡,走上了教育救国之路。

这张是蔡元培先生1908年在德国留学时留影,他第一年到德国进行了语言学习。

第二年才正式展开其他方面的学习。

这是蔡元培寄给黄仲玉夫人的莱比锡大学风景明信片。

这是课程选修证明。

这是东西洋伦理史译稿第一页(129)。

这是《伦理学原理》中译本、《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先生做了一万多字的批注,当时是在半佣半启的情况下生活的。

这台是蔡元培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


武昌起义胜利以后,蔡元培先后担任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唐绍仪内阁的教育总长。

蔡元培以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组建高效廉洁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同时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彻底打破传统的封建教育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

1911年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针出自于它。

孙中山给蔡元培的信函
鲁迅在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
1913年,蔡元培再次携眷出国,考察法国文化。

在旅居法国的几年中,他深感担负中国未来使命的中华青年大有学习西方文化的必要,因此积极倡导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事业培养了人材。

同时,“五四”前后一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正是在留法勤工俭学的热潮中,学习和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蔡元培在法国
《留法勤工俭学会约章》
照片:与李石曾等合影
吴玉章致蔡元培、李石曾函
《旅欧教育运动》及蔡元培先生在法国编写的《华工杂志》
周恩来等在法国勤工俭学
周恩来在法国与邓小平、李富春等合影
陈毅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致蔡元培的信
1917年——1923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推行诸如延揽人才、实行选科制、建立评议会、鼓励学术研究、提倡社会活动、施行平民教育等等新的举措,无一不开中国大学教育之先河,对整个教育界、学术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当时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公函与任命状
《自写年谱》
北京大学第一院、北京大学正门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图案,那枚白色的校徽至今还在使用,仔细看上面的图案象甲骨文的北大,代表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

北大的师资力量很雄厚: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夏元瑮(这是爱因斯坦在中国唯一的一位学生)、马寅初(他也曾担任过北大的校长,提出了《新人口论》)
鲁迅的任命书
致北京大学当选各评议员书
《新青年》,《新潮》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杂志
与分科技击会成员合影
画法研究会的活动
马克斯学说研究会主要成员合影
《北京大学日刊》
当时北大已实行了文理分科制度,这是与文科研究所哲学门毕业班师生合影
“五四”运动场景
蔡元培先生提倡男女,这个思想是被当时社会所不容的,无奈之下被迫出国,这是蔡元培去法国的护照
出国期间,蔡元培去了9个国家,这是北大学生欢迎蔡元培校长回国
1927年蔡元培担任大学院院长,提出教育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的教育方针。

1928年在杭州创办了中国美院。

在此期间,他积极提倡美育,为推动中国艺术院校的发展作出贡献。

次年他辞去一切兼职,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直至1940年逝世。

13年来在他的精心领导下,中央研究院先后设立了九个研究所和一个自然博物馆,培养了大批科学研究者,为我国近代科学研究事业奠定了基础。

2002年音乐学院送过来的编钟复制品,原件在湖南的博物馆
担任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
《大学院公报》
《以美育代宗教》手稿
国立音乐院开院
蔡元培赠送并手植松树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院
蔡元培七十寿辰与音专师生合影
1934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校舍奠基仪式
刘海粟画蔡元培像:蔡元培晚年期间,刘海粟到医院看望他,给他画像,初稿时是一幅素描,回家后加工成现在所看到的油画
刘海粟致蔡元培的信函
蔡元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特任状》
中央研究院在上海成立
中央研究院职员补行宣誓就职典礼后合影
中央研究院总办事处及各研究所旧址
中央研究所上海办事处旧址(现在中山公园对面)
《中央研究院院刊》
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主持在紫金山天文台发掘殷墟

作为一位民主革命家和政治家,蔡元培毕生追求进步,坚持爱国和民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高尚的政治情操。

清末,他以翰林身份投入反清革命;辛亥革命后,积极参与创建民主共和政府;稍后又参加反袁斗争;晚年还与宋庆龄、鲁迅等人组织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推动全民抗日。

蔡元培从小接受的是旧式文人的教育。

光绪年间,他先中了举人,后点了翰林。

中举的这一年,他迎娶了王昭女士为妻。

蔡元培的第一次婚姻可以说完全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

1900年夏,它的原配夫人王昭病逝,那时蔡元培才33岁。

为他提亲的人多得踏破了门槛。

不过这一次面对婚姻,他有了新的主张。

他要重新树立自己的人生方向,鼓起了冲决一切网罗的勇气。

蔡元培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人,磨浓墨,铺素笺,挥羊毫,写下了一张征婚启事,贴在书房的墙壁上。

他的择偶条件为:(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
(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

“不缠足”、“再嫁”、“离婚”,这些惊世骇俗的字眼竟出自翰林之手,吓得媒人个个退避三舍,消息传了开来,一时间沸沸扬扬,这种“离经叛道”、“混淆纲常”的做法无异于在向封建陋俗开战。

后经人介绍,蔡元培与黄世振(仲玉)女士结为夫妻。

此女不但天足,识字,而且工书画,孝于亲。

婚礼上,蔡元培用红幛缀成“孔子”二字代替悬挂三星画轴的传统,以开演说会的形式代替闹洞房。

蔡元培的这种做法就是从“我”做起,以“我”为例,改革社会风气,冲破封建陋俗,提倡男女平权,打破中国传统在婚姻问题上对妇女的束缚。

但要使整个社会为之焕然一新,蔡元培认为当从教育入手,以启民智。

因此,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

1907年以后,他曾赴欧留学。

欧洲留学的经历对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站在另一个文明的高度反观中国旧传统,自然受益颇多。

1921年1月蔡元培由巴黎到瑞士日内瓦及伯尔尼考察时,夫人黄世振不幸病逝。

蔡元培不得不续娶。

这一次,他提出的条件是:(一)原有相当认识;(二)年龄略大;(三)熟谙英文而能为研究助手者。

这样周峻(养浩)成了他的第三位夫人。

婚礼在苏州留园举行。

关于婚礼的情形,蔡元培在《杂记》中写道:“午后三时,往周宅所寓之惠中饭店亲迎,即往留园,四时行婚礼。

”“客座设礼堂,音乐队间歇奏乐。

有客来要求演讲,因到礼堂说此次订婚之经过。

”从1901年到1923年,蔡元培已是声名显赫之人,可是在婚姻问题上他依然坚持破除旧俗,树立新风。

婚后第十天,58岁的蔡元培第五次踏上了游学欧洲的旅途。

说到蔡元培,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中国传统道德在近代的典范,他得到了几代人发自内心的人格敬仰。

与夫人黄仲玉及家人合影
北大招收的第一批女生
北大女教授陈衡哲女士
赠莎菲夫人(陈衡哲)七律一首
与周峻在婚礼上的合影
周峻画蔡元培像,蔡元培题诗
《睟儿十岁生日》七律一首——生男生女都一样,不要做书呆子,要学有一技之长。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合影
参加孙中山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
辞职函手稿——心情义愤

何香凝致蔡元培的信
沈从文请蔡元培营救丁玲的信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领导者在孙中山故居合影
《儿童节歌》手稿
蔡元培与鲁迅,都是中国近代教育界和思想文化界的名人。

二人关系非同一般,在鲁迅的一生当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就是蔡元培。

可以这样说:没有蔡元培的关照与提携,鲁迅的人生肯定会是另外一番模样。

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蔡元培被任命为教育总长。

此时,蔡元培与鲁迅虽未谋面,但神交已久,随即让鲁迅的同学许寿裳代函,聘请鲁迅到教育部任职。

在绍兴的鲁迅,接到许寿裳的两封信后,立即来到南京,到教育部任职,担任教育部佥事。

蔡元培对周氏兄弟情有独钟,就在担任北大校长的当年,蔡元培聘请鲁迅的二弟周作人任文科教授,兼国史编纂处纂辑员,教授欧洲文学史和罗马文学史,从此,周作人也成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同年,蔡元培还委托鲁迅为北大设计校徽。

1920年8月,蔡元培正式聘请鲁迅为北大讲师,鲁迅主要讲授中国小说史。

初到上海的鲁迅,生活是艰难的,因为他已经辞掉了教职,只好卖文为生。

此时的蔡元培已经被任命为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像15年前那样,他又向鲁迅伸出了援助之手,聘请鲁迅为大学院特约著作员,月薪300大洋。

对鲁迅来说,这无异于雪中送炭,为他解决了生活的后顾之忧。

正是这笔收入和一些其他稿酬,使鲁迅度过了最后十年时光。

1936年,鲁迅逝世,蔡元培是治丧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亲自为他安排葬礼。

不久,又为鲁迅整理出版了《鲁迅全集》。

正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下,在北京大学的讲台上,鲁迅的才华和价值才得以充分展现,而这面旗帜是蔡元培首先举起来的,这个讲台也是蔡元培提供的,蔡元培对鲁迅的影响已经不言而喻。

鲁迅治丧委员会名单草稿
蔡元培悼念鲁迅的挽联——“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


出席鲁迅葬礼
《鲁迅先生全集序》
蔡元培题写书名的《鲁迅全集》纪念本
蔡元培晚年存放手稿的藤箱
二楼住着蔡元培的小女儿蔡目卒盎,她曾说“那时,香港被日本人占领了,交火中,我家附近的一个油库爆炸了,殃及我家。

我母亲连手表都没拿,只来得及抢出父亲的手稿。

她托一个志愿者把我们几个孩子带走,自己用一只藤箱(在一楼纪念馆展出)装父亲的手稿,准备送出去,其间还遭到日本人扣留。

子弹飞来飞去,把她头发削掉一块,幸好没有受伤。

有几个亲戚得知我家的房子没有了,就捐了一些衣服给我们。

香港本来不冷,但那个冬天特别冷,我们没有棉衣,唯一的一条棉被还是朋友家的。

后来许地山教授的夫人送给我一件丝绵袄,我穿了好多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