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 纪念馆讲解词
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简介瞿秋白,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是中国近代革命的伟大先驱。
瞿秋白纪念馆位于中国湖北省蕲春县,是为了纪念并展示瞿秋白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而建立的博物馆。
我有幸参观了这座纪念馆,对瞿秋白先生的故事和精神产生了深刻的触动。
在此分享我的观后感。
馆内展览进入瞿秋白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展览大厅。
展厅内墙壁上挂满了瞿秋白先生的图片,生动展示了他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和坚定。
我注意到,展览中用大量的文字、图片和实物展示了瞿秋白先生与共产党的关系,他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支持和领导作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馆内的主要展览是关于瞿秋白先生的生平经历和他的革命活动。
展览以时间为线索,从他的早年教育、参加学生运动开始,一直到他投身于革命事业、成为共产党高级领导和最终壮烈牺牲的过程。
展览中,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和实物展示,详细介绍了瞿秋白先生的崇高品质、优秀才华和伟大贡献。
同时,还展示了他与其他革命先烈如陈独秀、李大钊等的合作与思想交流。
我对瞿秋白纪念馆所展示的内容深感震撼,从中感受到了瞿秋白先生的伟大和革命精神的力量。
他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不断追求进步和反抗不平等的斗争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
教育意义参观瞿秋白纪念馆,我不仅学到了瞿秋白先生的生平和贡献,更受到了他的革命精神的熏陶和启发。
瞿秋白先生短暂而幸福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牺牲。
他的革命信仰和对人民利益的始终不渝追求,让我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瞿秋白纪念馆以其独特的展览形式,深入浅出地向观众传达了瞿秋白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我认为,这座纪念馆对于广大青年人尤其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瞿秋白先生的事迹,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追求真理和进步的热情。
在这个物欲横流、追求名利的社会,我们需要像瞿秋白先生那样,坚守初心,奋发向前。
总结参观瞿秋白纪念馆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教育之旅。
通过馆内的展览,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瞿秋白先生的职业生涯和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精神。
记访瞿秋白纪念馆——人的灵魂在于高贵_作文1000字_初三散文_
记访瞿秋白纪念馆——人的灵魂在于高贵人都有一颗灵魂,关键在于你的灵魂是否高贵。
——题记人的一生有长有短,长者未必是有意义的人生,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在于你灵魂是否高贵。
瞿秋白便是一个拥有高贵灵魂的人,所以,他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但是,令人惋惜的是他只有过短短三十六年的寿命。
更可贵的是,他在短短三十六年里做出了常人所不能及的事。
他灵魂的高贵之处,也就由此可见。
秋白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名门望族。
自幼从父学画,展现出了尤其过人的聪慧,他十分好学,十岁时,便凭借自身实力考入了“常州府中学堂”,受校长屠元博的革命思想影响,在中学时便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这为他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无止境”是自古中华民族对“学者”最高的评价。
这一点,秋白先生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192019年春,秋白先生考入北京外交部开办的俄文专修馆,开始学习俄文。
在此期间,他还利用当前条件自学法文、英文。
这种勤学以充实自我,刻苦以开拓本身的精神,我等可谓是望尘莫及。
秋白先生最令人敬佩的是他对革命事业无私、真诚的热爱。
他于1919年参与了“五四运动”,运动过程中,曾多次被捕入狱。
尽管如此,他仍然对革命一心一意,毫无退缩、畏惧之心。
他之所以能有如此魄力,是因为他有着一颗无比高贵的灵魂。
1935年2月,秋白先生在被中央送至上海就医的途中,在福建上杭濯田区水口镇小径村遇到了当地反动武装保安团,再次被捕入狱。
此次被捕,是秋白先生离世前最后一次失去自由,然而,也永远的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美好的青春。
同年6月,秋白先生于罗汉岭从容就义,时年三十六岁。
在此之前,秋白先生在狱中写下了很多诗篇,其中《卜算子?咏梅》中写道:“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从中便可看出,秋白先生对于生死已是无所畏惧,反倒是一种解脱。
流露出来的,还有秋白先生豁达、勇敢的高尚品质,无不令人敬佩。
当秋白先生被押至罗汉岭时,他一路高唱俄文《国际歌》、《红军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
探访征文62
探访瞿秋白纪念馆六(2)班杨晓澜瞿氏宗祠,角落一隅,冬风拂面,红梅摇曳。
他是株冬梅,傲骨、美丽,不逊春桃之娇艳,不亚夏荷之清秀,在冬风中从容不迫,摇曳着,没有扑鼻而来的浓郁香气,却别具幽香。
我们心中都铭记着以为伟人他令我们自豪,令我们奋发,令我们感慨,他就是常州三杰之一的——瞿秋白。
他的一生坎坷,路上处处有荆棘,时有阴霾,处处奋斗,他成就了一个奇迹。
他才华横溢,为中华之崛起,探索、奋斗、承担,直到他的残躯永远安息在了祖国的一块风水宝地上。
他的故乡,常州——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也是我的家乡,环境优美,鱼米之乡,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他的母亲出自书香门第,是一位才女,深深影响了他的向学之心,造就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一百零五分》的故事让我们佩服起了儿时的秋白,从小忧国忧民,孝顺父母,在社会的黑暗中看到了祖国将要走的振兴之路,儿时的他便是这么独树一帜。
秋白靠着他的努力与实力考进了今江苏省常州中学,却因为家境贫寒,被迫辍学,母亲在而后的日子里服毒自尽,他靠着亲戚们的帮助度日,在这种境遇中,没有绝望,没有自卑,想到的不只是自己这个苦难的小家,更是中国这个苦难的大家,一股力量一直激发着他的前行,他要让中国共产党拯救苦难的国家,颠覆黑暗,迎来光明,他的志向绝对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不管何时都未曾放弃。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鲁迅先生是秋白真心的朋友,他们互相扶持,心灵深处的纽带牢固地连在一起,他们深厚的友谊基础不仅有共同的政治信念、理想,还有惺惺相惜的文采。
秋白步履轻快,口中还哼着《国际歌》,小菜四碟,浊酒一壶,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他知道这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人生已经到了寒冬,该休息了。
当遇到杨之华女士时,他快乐着;当鲁迅赠他对联时,他也快乐着;当他潇洒地说:”此地甚好。
“而后从容就义时,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那份从容、淡泊、坚定,像极了凌寒独自开的红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由暗香来。
福建长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福建长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长汀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瞿秋白同志是常州人,他曾经担任过一段中共中央主要领导的职务。
1935年6月18日他在福建长汀慷慨就义。
作为一个常州人,一直想到长汀寻访瞿秋白烈士就义处,缅怀先烈英魂。
3月7日下午,我们游览过丹霞山后,便驱车直奔江西瑞金。
江西瑞金紧邻福建长汀,两城相距只有43公里。
第二天早晨,决定先到长汀寻访瞿秋白遗迹,再回瑞金参观苏维埃政权旧址。
瑞金到长汀的路不错,半个多小时就进入了长汀市区。
原本革命老区的一座古城,现今是新兴的山城都市。
按导航仪的指引,我们很快就到了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前。
那是一座建在城市主干道旁边高地上的一块高大的混凝土方碑。
三面都刻有碑文“瞿秋白烈士纪念碑”,是杨尚昆同志的手迹。
碑基上刻有瞿秋白生平简介。
纪念碑台阶下面,有一块圆石上刻有“瞿秋白同志就义处”几个大字。
旁边立一块石碑,上刻“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就在那块圆石附近,有一所大楼,朝圆石一侧开有一道门,门前竖匾上写的是“瞿秋白烈士纪念馆”。
原本只知道常州有瞿秋白纪念馆。
长汀不仅有瞿秋白烈士纪念碑,还专门建立了纪念馆,可见老区人民情意之重。
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走进瞿秋白烈士纪念馆。
大厅正中立有一尊瞿秋白同志的汉白玉头像,地上绿草茵茵,两边绿树拱卫。
背景是一幅绛红色墙面,上面镶有十个金色大字“为大家开一条光明的路”,是秋白同志生前说过的话。
另一面墙上挂着毛泽东同志写的一段话:“瞿秋白同志死去十五年了。
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
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
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勇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
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学中保留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瞿秋白同志是肯用脑子想问题的,他是有思想的。
他的遗集的出版,将有益于青年们,有益于人民的事业。
特别是在文化事业方面。
”看过序厅进入展室。
陈列内容分“少年觅渡”“传播真理”“文坛巨匠”“苏区岁月”“从容就义”“诸夏怀霜”六个部分。
寻访瞿秋白故居
寻访瞿秋白故居
时间:2016-09-07 22:26:53 | 作者:周麟
七月流火,我们顶着炎炎烈日来到瞿秋白故居,寻访革命先烈的足迹。
一进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瞿秋白高大的塑像和他的名言:“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革命先烈的浩然之气,荡然而起。
往里走,是瞿秋白的房间,里面有桌子、椅子、床、书柜等。
桌椅很旧,暗红的颜色,桌上放着一盏美孚灯。
床上铺着蓝白的被子,非常简陋。
我想:瞿秋白就是在这样的房间里日夜苦读,立下鸿鹄之志的吧。
转身到了一个小院子,看到一口井,虽然古朴的石头井??看上去年代久远,但井水依然很满,很清冽,或许,就像是革命先烈的精神一样,长存不息,至今仍然滋养着我们。
穿过侧门,是瞿秋白纪念馆,迎面墙上写的是瞿秋白慷慨的宣言:“为大家开一条光明的路!”往里走,展览分“江南一燕”、“光明之路”、“少年觅渡”、“诸夏怀霜”等七个部分,详细介绍了瞿秋白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
展柜里陈列着发黄的《新青年》《向导》《先锋》等杂志,还有各种书信手迹、珍贵文物。
展板上呈现的是瞿秋白各个时期的照片。
当我看到展览介绍瞿秋白在梅迳村被国民党保安团发现激战后被捕英勇就义时,心里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瞿秋白就像陆定一所题“他的高贵品质和毕生功绩将活在人民的心里,永垂不朽。
”
从瞿秋白纪念馆出来,我们去了现代创意街区“运河五号”,在那里意外看到了《秋之白华》里茶馆的摄影场地。
我想,不管是在清砖白墙、古色古香的故居,还是在现代气息、艺术氛围浓厚的“运河五号”,瞿秋白的精神都像那运河之水,延绵不绝,源远流长。
何处觅秋白
何处觅秋白
常州城里有座不大的瞿秋白的纪念馆。
瞿秋白就义时才三十六岁,可人们已经纪念他78年,而且还会永远纪念下去。
是因为他当过党的领袖?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是因为他的才气?是,又不全是。
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
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
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
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教师也挤进来听。
他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
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毅然举全身而自燃。
而秋白偏偏以柔弱之躯演出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
当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
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
”
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
他说过:“光明和火焰从地心里钻出来的时候,难免要经过好几次的尝试,试探自己的道路,锻炼自己的力量。
”他不但解剖了自己的灵魂,在这《多余的话》里还嘱咐死后请解剖他的尸体,因为他是一个得了多年肺病的人。
这又是他的伟大,他的无私。
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
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秋--白---不---朽。
瞿秋白纪念馆游记(改)
瞿秋白纪念馆游记记得以前在文章或者纪录片中听到过这个名字——瞿秋白,他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来到常州大学之后,才知道原来瞿秋白就是常州本地人。
这使我对瞿秋白先生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通过网络、书籍等多方面手段了解了很多关于瞿秋白先生的事情,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于是,本周末我与舍友一同来到位于钟楼区延陵西路的瞿秋白纪念馆参观。
纪念馆距离南大街不远,坐上B11差不多四十分钟的车程就到了目的地。
下了车以后,首先来到的是瞿秋白故居,也许因为昨天刚下过雨,今天天气有点冷,来参观的人并不多。
瞿秋白故居是以白色为主色调的一座典型江南建筑,前面垂檐下悬挂的“瞿秋白同志故居”的横匾,由茅盾题写,进去之后,主要就是瞿秋白先生生前生活过的庭院房间。
步入祠堂,高大的古铜色石膏像屹立眼前,瞿秋白先生一身西服,戴着眼镜,手握书卷,凛然气质感染者到访者。
身后的屏风上十四个大字写出了他的豪情壮志“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绕过屏风,便是祠堂的主厅,厅堂两厢门额上分别题刻着“习规”、“折矩”,训诫族人要学习家法,遵守族规。
穿过一道大圆门,就是宗祠东院的厢房。
从厢房的第三个门进去是一个大房间,被屏风隔为两半,瞿秋白的母亲因为实在是贫困,无法承受嗷嗷待哺的孩子,于1969年农历初五晚上在这里喝下红火柴头泡虎骨酒服毒自杀的。
瞿秋白赶回时,为时已晚,悲痛之时,作下这首诗《哭母诗》:“亲到贫时不算贫,褴衫添得泪痕新。
饥寒此日无人管,落上灵前爱子身”。
暴力下的瞿秋白毫无畏惧,甚至在敌人枪口前都能说下“此地甚好”的壮语,却无法在母亲灵位前忍住泪水。
因无钱安葬,灵柩也存在这里多年。
走出客厅,是祠堂的天井。
走到天井,别有洞天。
我是北方人,看惯了豪放壮丽的宫殿,细细品味这块别具江南风情的天井,也颇有一番滋味。
四周回廊清秀典雅,中间为一眼水井,想着一代大家在这里长大嬉戏,也颇感温馨。
瞿秋白.
• 革命影响
• 留下的六个“第 一” • 国际影响
瞿秋白纪念馆
在他的家乡江苏常州建有瞿秋白 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常州市中心, 馆内是他生前曾生活过的地方,有 他曾用过的井等,并陈设有他的生 前所用衣物、毛笔,以及他的手稿 作品、照片等珍贵物品。瞿秋白纪 念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瞿 秋白纪念馆,是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 地;第二部分是瞿秋白故居, 被列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久不觉晚,瘦鹤竹边回。
革命影响
二十年代的中国,处于空前的革命高潮中,它 向人们展现了一副异常雄伟壮观的历史画卷。中国 共产党集合了一大批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如毛泽东、周恩来,彭湃、蔡和森、张太雷、邓中 夏、恽代英、萧楚女、罗亦农、刘少奇、向警予等 等,他们犹如璀璨群星,光华夺目,而瞿秋白正是 这绚丽群星中耀眼的一颗。他以自己的思想理论和 革命实践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的马克思 主义、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地位。 瞿秋白的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 播史上和中国无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 要里程碑。
文学造诣
• 瞿秋白的杂文锐利而有才 气,俄语水平更是当时数 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 俄语文学、政治著作, 1923年6月15日并第一个 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 • 主编机关刊物《前锋》 • 编辑《向导》周报
《 现 实 马 克 思 主 义 文 艺 论 文 集 》
《 高 尔 基 创 作 选 集 》
瞿秋白纪念馆:为两层楼四合院式的仿 古建筑,粉墙黛瓦,长檐耸脊,敞亮天井, 马蹄山墙,属典型的明清居室风格。门额上 横书的馆名是由邓小平同志1985年亲笔题写。 馆门两侧的墙壁上对称地各装镶一方铜雕, 古朴厚重,栩栩如生。右边铜雕的主画面是 瞿秋白与列宁,侧重表现的是革命家、理论 家和宣传家的瞿秋白。左边铜雕的主画面是 瞿秋白与鲁迅,侧重表现的是文学家、翻译 家和文化旗手的瞿秋白。 展览大厅分为瞿秋白生平事迹的照片、文字、 实物和雕像。是纪念瞿秋自、学习瞿秋白、 宣传瞿秋白、研究瞿秋白的重要基地。 此外馆内还设有影视厅、资料室、贵宾室、 学术厅、电脑室等,为宣传和研究瞿秋白提 供多功能现代化的服务。
瞿秋白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曾经说过:“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
”今天非常欢迎大家来到我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汀。
我是你们这一次长汀之行的导游,我姓林,单名一个“玺”字。
长汀被称为“红军的故乡、红色土地和红旗不倒”“三红”土地,是全国21个革命圣地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也是距长征落脚点最远的一个长征出发地。
朱德总司令曾评价长汀说:“长汀,果然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今年的5月17日,我们长汀红色旧址群旅游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列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而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红色旧址群当中的瞿秋白纪念园。
今天,请允许我来为大家重点讲述一下瞿秋白同志在长汀就义的历史。
瞿秋白于1899出生在一个没落的绅士家庭,原名瞿双,江苏常州人,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是著名的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在1934年10月,主力红军被迫长征后,瞿秋白等一批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被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由于形势危急,他从江西瑞金向福建长汀转移,在途径长汀水口时,遭到国名党军的包围,瞿秋白不幸被捕,被关押在汀州狱中。
1935年6月18日清晨,在汀州狱中,国民党三十六师特务连长廖祥光闯进牢房内,对瞿秋白说:“恭贺瞿先生,今天是你的好日子。
”而后向瞿秋白出示了蒋介石的枪决令,瞿秋白冷冷的看了一眼,淡然一笑,从容的换上了刚洗净的衣服,然后在刽子手的押送下走出牢房,来到了中山公园的凉亭前,安然坐下,提起酒壶,自斟自饮,这是敌人为他准备的“最后一餐”上路饭。
几个月来,敌人为了达到劝降的目的,也曾多次酒菜款待,蒋介石还特别派出了中统局的头目陈建中、王杰夫专程赶到汀州充当说客。
瞿秋白纪念馆简介
瞿秋白纪念馆简介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920年10月16日,瞿秋白以北京《晨报》记者名义赴苏俄考察。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目前在江苏常州建有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瞿秋白纪念馆,是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第二部分是瞿秋白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瞿秋白纪念馆:为两层楼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粉墙黛瓦,长檐耸脊,敞亮天井,马蹄山墙,属典型的明清居室风格。
门额上横书的馆名是由邓小平同志1985年亲笔题写。
馆门两侧的墙壁上对称地各装镶一方铜雕,古朴厚重,栩栩如生。
右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列宁,侧重表现的是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的瞿秋白。
左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鲁迅,侧重表现的是文学家、翻译家和文化旗手的瞿秋白。
展览大厅分为瞿秋白生平事迹的照片、文字、实物和雕像。
基本陈列《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
并推出《纪念瞿秋白书画展》等专题陈列。
建馆来,先后接待了陈丕显、宋任穷、薄一波、乔石、杨尚昆、李瑞环、宋平等国家领导人,朝鲜等16个国家的党政代表团和专家学者及数十万参观看,编辑出版了《江南一燕》和《瞿秋白研究》(丛刊),编印了《瞿秋白研究信息》,是纪念瞿秋自、学习瞿秋白、宣传瞿秋白、研究瞿秋白的重要基地。
此外馆内还设有影视厅、资料室、贵宾室、学术厅、电脑室等,为宣传和研究瞿秋白提供多功能现代化的服务。
瞿秋白故居:原为清光绪年间瞿秋白的叔祖父瞿庚甫捐资修建的私家祠堂,是瞿氏大家族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宅院,面积1051平方米。
前门垂檐下悬挂的“瞿秋白同志故居”的横匾,为茅盾手书。
黑漆大门两边,各立抱鼓石一尊,上刻三狮戏球的浮雕。
大门上方赫然高悬“城西瞿氏宗祠”的白底篆书匾额。
故居分东西两院,各分四进,地势逐进抬高,寓含步步高升之意。
参观瞿秋白纪念馆
参观瞿秋白纪念馆
今天是清明节,妈妈带我去参观瞿秋白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
走进瞿秋白的故居,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霄。
这是瞿秋白的著理名言。
我们先参观了瞿秋白的卧室,整齐的书房好像让我看到了瞿秋白温习功课的情景。
然后我们依次参观了客厅、厨房等他的生活场所。
故居旁边是纪念馆。
走进纪念馆,一个瞿秋白的大雕像屹立在我眼前,据说有3.3米,一吨多重。
在纪念馆的西南角,有一台电视机正在播放有关瞿秋白的视频资料。
纪念馆内陈列着介绍瞿秋白同志一生历程的图文资料,非常详细。
瞿秋白同志是常州的“三杰”之一,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生活,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栋梁之才。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中文名:瞿双别名:瞿霜,瞿爽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常州出生日期:1899年1月逝世日期:1935年6月18日职业:革命家,理论宣传家,文学家毕业院校:北京俄文专修馆信仰:马克思主义主要成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之一翻译《国际歌》参与建立上海大学,培养大批栋梁代表作品:《赤都心史》,《饿乡纪程》,《多余的话》目录1人物生平革命影响1瞿秋白在中共党史上留下6个“第一”1文学造诣概述1与鲁迅的交往1文学影响1作品一览主要作品1作品欣赏1遗书节选家庭背景1个人情感第一次爱情1第二次爱情个人影响历史评价瞿秋白烈士纪念馆o贴吧相册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生平瞿秋白(qú qiū bái )原名瞿双,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1927年7月~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月)。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17年春,瞿秋白随同随同堂兄纯白北上到北京。
原本秋白要报考北京大学,但付不起学膳费,参加普通文官考试未被考取,于是考入外交部办的“不要学费又要出身”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
1919年5月4日,性格内向的瞿秋白参与了五四运动,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6月3日参加上街演讲活动,反动当局逮捕了包括瞿秋白在内的一百七十八人,关押于北大法科校舍临时改的拘留所。
瞿秋白英雄故事
毛泽东高度赞扬瞿秋白: “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 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 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 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 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 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 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瞿秋白
走进位于江苏省常州市 的瞿秋白纪念馆,在东侧游 客中心“怀霜社”里,第一 眼就看到瞿秋白的名言—— “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 的路”。
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 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 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 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奠基人 之一。
192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国 民党军逮捕。6月18日,他坦然走向 刑场,饮弹洒血,从容就义,时年 36岁。
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纪念馆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瞿秋白纪念馆参观游览。
瞿秋白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瞿秋白纪念馆,是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第二部分是瞿秋白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首先,我们参观瞿秋白纪念馆。
迎面这座两层楼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粉墙黛瓦,长檐耸肩,敞亮天井,马蹄山墙,典型的明清居室风格,这便是瞿秋白纪念馆。
左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列宁,侧重表现的是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的瞿秋白。
左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鲁迅,侧重表现的是文学家、翻译家和文化旗手的瞿秋白。
现在请大家跟我进入展览大厅。
(第一部分)瞿秋白于1899年在常州出生,到1935年在福建长汀为革命献身,他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和奋斗了36个年头,从一个文弱书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和文化伟人,留下了500多万字的著作。
1985年杨尚昆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对瞿秋白做了科学、公正、完整的评价: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第二部分)瞿秋白诞生在世代读书、也世代做官,号称“晋陵望族”的封建大家庭,不过此时的瞿氏家族已经走向衰败,只有一个叔祖父瞿庚甫在湖北做布政使,官列三品。
瞿秋白小时候就聪颖好学,进私塾前就由母亲口授能够背诵不少古诗。
秋白7岁时,由私塾转入新旧兼学的冠英两等小学堂,因成绩优异,只读了四年半就跳级考入省立常州府中学堂。
1917年9月,瞿秋白考入外交部举办的公费俄文专修馆,攻读俄文和俄罗斯文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瞿秋白抱着不可思议的热情投入学生运动,参加天安门广场的游行示威和街头演说,并成为学生运动的“谋主”和领导者之一,被当局逮捕关在北大教室的临时监狱。
1920年10月,应《晨报》和《时事新报》的招聘,瞿秋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后,以特派记者的身份赴苏俄考察。
912年5月,瞿秋白由张太雷介绍加入俄共党组织,192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
瞿秋白纪念馆讲解词
瞿秋白纪念馆讲解词学生讲稿(鲍莹、许可欣、钱睿轩、周子骏、林骆涵、王晨露、邱贝贝、徐浩玮、袁一帆)欢迎(同窗们)参观瞿秋白纪念馆,今天由我为大伙儿介绍。
瞿秋白故宅是清朝年间瞿秋白的叔祖父瞿庚甫出钱修建的瞿家宗祠,此刻是全国重点文物爱惜单位。
故宅门楼上“瞿秋白同志故宅”的匾额是由茅盾同志题写。
整个祠堂分东西两院,每院有四进,祠堂以前是安放祖宗灵牌灵位的地址,此刻被改成临时展厅,承办一些专题展览。
大伙儿请继续参观,穿过这道圆门咱们就来到了祠堂的东院,瞿秋白一家曾经居住过的地址,这是瞿秋白昔时的卧室兼书房,他小时候常常和张太雷在那个地址温习作业、讨论时政。
那个大房间是那时秋白弟弟妹妹合住的,墙上是他们的照片,这些家具都是按秋白小时候的好朋友羊牧之老先生的回忆摆放的。
||(袁梦、周寒阳、庄妤清)大伙儿继续参观,这条过道光线充沛,秋白的父亲就在这里按了个书房,秋白小时候曾在那个地址随着父亲学习画画、写字。
这是秋白父母的卧室,房距离壁秋白家的客厅,尽管此刻那个客厅很气派,但那时秋白一家超级贫困,很少有客人来,这张是瞿秋白一家用饭用的八仙桌。
走出客厅咱们眼前的那个天井,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风格。
秋白小时候喜爱在那个地址种些梅花、菊花、罗汉松等植物,他还写了一首《白菊花》的诗:“今岁花开盛,宜栽白玉盆。
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
”诗中,秋白巧妙地嵌入自己的名字“秋、白、霜”,并赞颂了菊花素雅纯洁的品性,能够看出青年秋白追求高洁人格的美好心灵。
(李栋、李文清、沈煜超、钱睿轩、蒋喻非)请大伙儿继续参观,最前面是瞿秋白家的厨房。
1912年“双十节”,当家家户户遵循政府指令,在家门口插红旗、挂灯笼来庆贺辛亥革命成功后的第一个国庆节时,13岁的瞿秋白却在自己房间里踱步试探着:“辛亥革命尽管赶跑了满清皇帝,但革命的成功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穷人依旧穷,富人依旧富,有什么好庆贺的!”当晚他就在这扇门上挂了写有“国丧”二字的白灯笼,来招架那时的黑暗政府。
常州历史
寻访秋白足迹触摸常州历史[2012-4-19] [浏览:156次] [编辑:Admin]寻访秋白足迹触摸常州历史他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就是——瞿秋白。
四月一日,老师带着我们去寻访瞿秋白的故居。
走进他的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瞿秋白塑像,塑像的瞿秋白两眼紧盯前方,瘦瘦的文弱书生样却有着刚毅的眼神。
在塑像身后是一间客厅,客厅两侧挂着瞿秋白的字画。
客厅中央是一副油画,画中是瞿秋白和著名作家鲁迅正在商讨着,真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人同怀视之。
”这足以看出两人的深厚革命友谊。
往东走了不久,就看见一张习字台,上面摆放着笔墨砚台,我仿佛看见瞿秋白小时候认真习字的情景。
离开瞿秋白的故居后,我们又来到了瞿秋白的纪念馆。
一进馆,我们看见了一块木碑,碑上写了一句话:为大家开辟一条光明的路。
瞿秋白短暂的一生就是这样做了,他以书生的柔弱身躯,承担起党的重托,投入到革命事业的枪林弹雨之中,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
在木碑反面还有瞿秋白写的《江南第一燕》等六首著名的诗。
在纪念馆中还陈列了许多瞿秋白用过的物品和他写的较著名的二十一本书。
二十年代的中国,处于空前的革命高潮中,而瞿秋白正是这绚丽群星中耀眼的一颗。
他为中国革命的献身精神,将永远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名将的历史之途2010年,我们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年,欢腾的一年。
今年,是上海世博会召开的日子,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
但今年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冯仲云部长诞辰100周年。
也许世界上有许多人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他却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上留下了他的不朽足迹。
冯仲云,生于1908年3月23日,是江苏省武进县横林镇余巷村人。
每每提到这一点,我总是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我与这位名垂青史的名将竟是同乡。
带着这份自豪感,我走进了冯仲云故居。
刚走进大门,两边挂满了记录着冯仲云一生的展板。
再向上看,还有一幅幅令人惊叹的冯仲云墨宝。
游瞿秋白纪念馆是为了一段记忆
瞿秋白的童年十分坎坷一八九九年他出生在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十六岁时不得不辍学任职教师,但窘迫的家境丝毫没有减轻瞿秋白对学习的热情,他自学成才,考进了北京大学,由于交不起昂贵的学费,他只能就读北京俄文专修学院。
他又于一九二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勤奋工作,努力学习,用笔为劳动人民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用笔给所有无产阶级创作了一曲曲动听的诗歌;用笔作为武器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
他的表现受到的党中央的一致好评。
一九三五年二月秋白不幸被捕,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威逼利诱,他始终不肯降服,六月十二日,瞿秋白从容就义……在这本书里,有篇«领袖生涯»的文章,令我回味无穷。
书中写到秋白的好友陈独秀在为自己的右倾错误进行辩护时,瞿秋白并没有因为因为他是自己的寒窗之交而给他留以情面,他勇敢地站了起来,针锋相对地对陈独秀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批评,读到这里,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被他这种在关键时刻能清醒地辨别是非、敢于斗争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瞿秋白对陈独秀的批评是多么正确啊!让错误的思想扭转了过来,并进行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真正的战斗”。
瞿秋白在这件事中想到的并不是自己,更多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一切不真表明他终于党、终于人民吗?读到这里我联想到当今社会有一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利益而相互包庇,依仗自己的权势专横跋扈、为所欲为,最终走向罪恶的深渊。
二零零五年五月,在吉林省某地区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国家拨给这里的十万元的贫困资补费到了老百姓手里只剩下区区一百元了,村长给了村民每人五十元的封口费让所有人不许说出去,大家都知道真相,但因为都拿了“封口费”,所以都包庇干部,不肯承认。
读完这本书,瞿秋白的形象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他——生性疾恶如仇,渴望铲尽间不平;他——忘我工作,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革命事业……瞿秋白令我敬佩,他永远是我的榜样。
游瞿秋白纪念馆是为了一段记忆。
长汀瞿秋白导游词
长汀瞿秋白导游词漳州南山寺在漳州市区九龙江南畔的丹霞山麓,为漳州八大名胜之一,是闻名海内外的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佛教大寺院。
下面是学识网带来的漳州南山寺的导游词,欢迎查看。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你们来漳州观光旅游。
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景点是南山寺。
南山寺位于九龙江畔的丹霞山下,是一座闻名海内外的佛教大寺院。
南山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现存的建筑群是清代末年重修的。
据《漳州府志》记载和历史传说,南山寺原是唐太子太傅陈邕的住宅。
因为宅院的规模过大,而且形式又象皇宫,超过了当时封建等级。
有人暗中告他僭越之罪。
一场大祸就要降到陈邕头上。
陈邕束手无策,他的女儿陈金花急中生智,劝父亲献宅为寺,自己则削发为尼,从而使陈邕一家得以消灾避祸。
山门横披“南山寺”三个字,是明代大学士黄道周所书。
[天王殿]这一殿是天王殿。
正中端坐的这尊菩萨是弥勒佛。
您看,他正笑哈哈地迎接我们呢。
两旁是四大天王。
弥勒佛背后这尊菩萨是韦陀,它是佛教的守护神之一,也称韦陀将军。
据说,出家人进住寺庙时,首先要参拜韦陀,看它手中的“摩杵”的姿势怎样,然后才决定自己是否长住,或者只作短留。
[大雄宝殿]我们现在到大雄宝殿游览。
这一殿最早建于唐代,经过多次修葺,殿堂高大雄伟,气象巍峨。
中间这尊金身坐像是佛教的创始人释加牟尼。
左边这尊是西方阿弥陀佛,右边这尊坐像是东方药师佛,眼睛都上挑,下巴较尖,双肩削狭,身体部分裸露,袈裟全部汉化。
这是宋代雕塑艺术的特征。
三尊坐佛盘膝跏跌,貌似凝思,肃穆庄严。
两旁站立的是护法天神阿立和伽叶尊者。
殿中右侧这口巨大的铜钟,是南山寺的宝贵文物之一。
它的口径米,高米,重1300多斤。
大钟本来是唐代铸的,以后蚀坏了。
到了元代延佑年间,南山寺规模得以扩大,香火旺盛。
住持僧决心重铸一口大钟。
全寺僧众分头出动,四方化募。
一位孤苦伶仃的老阿婆没有钱,就捐献出她仅有的一支铜钗;一个流落街头的乞丐,捐出仅有的两文铜钱,表示善男信女的一点心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瞿秋白纪念馆讲解词欢迎大家到瞿秋白纪念馆参观,今天由我为大家介绍。
瞿秋白故居是清光绪年间瞿秋白的叔祖父瞿庚甫捐资修建的瞿家祠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门楼上的“瞿秋白同志故居”的匾额是由茅盾同志手书,整个祠堂分东西两部分,各有四进,地势一进比一进高,寓意这个家族渴望兴旺发达,族人能官运亨通、步步高升。
西院为祠堂安放祖宗灵牌和灵位的地方。
现在我们将它设为故居的临时展厅。
穿过这道圆门,我们就来到了祠堂的辅体部分,这里当时是供守祠人居住和祭奠祖先时族人休息的地方,瞿秋白一家破落以后就搬到了祠堂里来,当时就居住在这里。
请大家跟我一起参观,这是瞿秋白当年的卧室兼书房,少年秋白常常和张太雷在这里复习功课讨论时政。
与之一墙之隔的觅渡桥小学就是当年的冠英两等小学堂,少年秋白在那里读书非常用功,曾跳级考入中学,就是现在的江苏省常州中学。
这个大房间是秋白的弟弟妹妹居住的地方,这里的陈设就是按当年秋白少年时期的好朋友羊牧之老先生的回忆摆放的,墙上是瞿秋白弟妹的照片。
我们继续参观。
这里是瞿家祠堂的一个过道,秋白家住到祠堂后,父亲瞿世玮就在这按了个书房,在这里画画、写字。
少年秋白也是在这跟他父亲学画的。
秋白的父亲瞿世玮因家父早亡,一直由叔叔瞿庚甫抚养,后其叔父为他捐了个“候补盐大使”的虚衔。
瞿世玮经常在这里研墨作画,晚年的他就是以画家的身份跻身于画坛,以教书、画画维持生存。
当年瞿秋白的父母就居住在这间房间,秋白的母亲金璇因家境贫困,在这里喝下了红火柴头泡的虎骨酒服毒自杀的。
当时瞿秋白已辍学在无锡教书,听到这一噩耗急赶回家奔丧,哭倒在母亲的遗体旁。
这里是瞿家的祠堂客厅,秋白家搬到这里来后,基本无客人上门,来的人也都是要债的。
后面一张是瞿秋白家用膳的桌子。
走出客厅是祠堂的天井,这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风格,使人感受到书香之家的风雅。
请大家继续参观。
后面是瞿秋白家用的厨房。
1912年“双十节”,瞿秋白在自己家的这扇门上挂上了写有“国丧”二字的白灯笼,反抗当时的黑暗政府。
下面请大家参观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纪念馆是一座两层楼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是1999年瞿秋白诞辰100周年之际所建,馆名“瞿秋白同志纪念馆”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
馆门两侧的墙壁上各镶一方铜雕,右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列宁,表现的是革命家的瞿秋白;左边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鲁迅,表现的是文学家的瞿秋白。
下面请大家跟我进入展览大厅。
瞿秋白的一生就是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现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3.3米,重1.1吨的秋白铜像,这座铜像是由全国18个省(市)和香港、日本人民捐款铸造的,整座铜像,再现了秋白同志早年俊秀的风采和挺拔的风骨。
请大家继续参观。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常州属中吴要辅,文人辈出。
当年的瞿秋白故居门前是一条河,河上有一座桥叫觅渡桥,瞿秋白就是从觅渡桥上走出的文化伟人。
这个场景表现了瞿秋白在瞿氏大家族和历史文化名城常州熏陶养育下成长立志、最终寻觅走上救国救民革命道路的人文环境和历史必然。
(第一部分)瞿氏家族在常州是一个世代做官的大家族,清朝末年瞿秋白的叔祖父瞿庚甫在湖北任布政司期间,在家乡常州建造了两处房子。
一处是位于常州南门的青果巷八桂堂,用作以后他告老还乡居住。
另一处是在常州城西捐建了一个瞿氏祠堂。
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幼年一直庇护与叔叔瞿庚甫门下,信奉道教、擅长书画、精通医道,瞿庚甫为他捐得“候补盐大使”的虚衔,并让他借居八桂堂的天香楼。
靠亲戚的接济度日,秋白也就是在这里出生的。
瞿秋白的母亲金璇是江阴贤庄豪绅的女儿,聪慧贤淑、爱好文学,瞿秋白早期的文学启蒙受到了母亲极好的影响。
在八桂堂天香楼里住了没多久叔祖父的去世使其家眷开始拆分家产,作为侄儿的瞿世玮当然没有继承房产的权利,无奈之下,秋白一家只能从天香楼里搬了出来,借居到瞿秋白祖母娘家星聚堂,后又因为付不起房租,在瞿氏家族人的冷眼中搬进城西瞿氏宗祠借居,也就是现在的瞿秋白故居。
幼年瞿秋白曾在星聚堂的庄氏私塾里跟这位庄怡亭老先生学习,后庄家在城西建有一所西式小学即冠英两等小学堂,也就是觅渡桥小学,瞿秋白便进入这所学校读书,聪明勤奋的秋白只读了四年半便跳级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即现在的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这所百年老校一直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科学专家和社科人才,学校开设的音乐、体育、篆刻等艺术类课程给瞿秋白以极好的熏陶,也为他以后的艺术功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就是教他学会篆刻的国文老师史国干,少年时期的秋白经常和张太雷等同学到学校旁的红梅阁看书、学习、谈论古今,抒发报国豪情。
搬到祠堂里居住以后,秋白家完全靠借债典当度日,这是当年秋白父亲写下的借据,为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17岁的秋白中学没有念完就辍学了,在表姐夫的介绍下到无锡杨氏小学当了一名小学教员,可这还是不能解决家中的贫困。
1916年大年初五的晚上,绝望中的母亲含泪写下遗书,喝下了红火柴头泡的虎骨酒服毒自杀。
秋白闻讯从无锡赶回,悲痛中写下《哭母诗》七绝。
母亲把深深的舐犊之情留在秋白的心里,也给秋白留下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极度痛恨。
日后他在《饿乡纪程》中写到:“‘穷’不是偶然的,虽然因家族制的维系,亲戚相维持,也只是万丈波涛中的破船,……谁救得谁呢?我母亲已经为‘穷’所驱逐出宇宙之外,我父亲也只是这‘穷’的遗物。
”(第二部分)母亲死后秋白一家星散了,弟妹和父亲相继离开常州投奔亲戚,瞿秋白则来到了武昌姑母家,后又跟随堂兄纯白来到北京,渴望知识的瞿秋白常去北京大学旁听陈独秀、胡适等学者的课,可北大的学费瞿秋白是交不起的,1917年9月,瞿秋白考取了不用出学费的外交部立俄文专修馆学习。
在这里他学会了俄文、法文和英文。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瞿秋白和爱国学生们都参加了这一轰轰烈烈的学生爱国运动。
7月17日的北京晨报上,秋白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政论文《不签字后之办法》抨击了北洋军阀的卖国政策。
此后他又参加了李大钊创办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一些进步青年一起创办《新社会》、《人道》等进步刊物。
1920年,21岁的秋白应《北京晨报》、《时事新报》的招聘,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旅俄特派记者。
在苏联期间,对文学特有的感情,瞿秋白结识了托尔斯泰的孙女和女儿,并应邀参观了托尔斯泰陈列馆和故居,拜访了苏联著名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向中国人民介绍了当时到苏联并愿意献身革命舞台的美国舞蹈家、现代舞创始人邓肯。
两年的记者生涯瞿秋白写下了16万字的通讯报道,向中国人民生动真实地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政治、经济及苏联人民的生活情况。
旅俄时两部游记式的散文《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更详尽地介绍了苏俄的状况。
陈独秀在给胡适的信中这样推荐秋白的文章:“秋白兄的书颇有价值,想必兄已看过。
国人对于新俄,誉之者以为天堂,毁之者视之为地狱,此皆不知社会进化为何物者之观察,秋白此书,必能去掉世人多少误解,望早日介绍于商务,并催其早日出版为要。
”1921年瞿秋白由好友张太雷的介绍加入俄共,1922年正式转入中共。
1922年年底,秋白作为中共代表陈独秀的翻译参加了“共产国际四大”,会后应陈独秀的邀请回国。
(第三部分)这是瞿秋白参与创办的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新青年》、《向导》、《前锋》。
1923年秋白作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助手参与了“三大”的筹备工作,“三大”的党纲就是由秋白起草和翻译的。
这是当年瞿秋白和毛泽东等三大代表居住的地方——春园。
瞿秋白是多才多艺的,《国际歌》就是由他弹着琴翻成中文的,其中“因特纳雄纳儿”就是根据音译过来的,瞿秋白是最完整的翻译《国际歌》的第一人。
1924年国共合作期间,瞿秋白以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的身份参加了“国民党一大”,这是孙中山亲笔手书的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的名单。
1924年瞿秋白在上海大学担任教务长和社会学系主任,这是“上大”的校长于右任先生。
秋白不仅文章写的好,课也上得很好,“上大”的学生爱听秋白得课,连老师都喜欢去旁听,每次秋白的课,教室内外都会站满旁听的学生。
丁玲这样回忆:“最好的教员却是瞿秋白。
……他讲希腊、罗马,讲文艺复兴,也讲唐宋元明。
他不但讲死人,而且也讲活人。
他不是对小孩讲故事,对学生讲书,而且把我们当作同游者,一同游历上下古今,东南西北。
”瞿秋白是在南京结识女学生王剑虹和丁玲,并引荐他们到“上大”学习,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期间,秋白和王剑虹相爱并结婚。
可是结婚不到半年,王剑虹身患肺病不幸去世。
在“上大”,因工作关系瞿秋白结识了杨之华,杨之华是浙江萧山人,在向警予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认识秋白的杨之华是有婚约的,但感情生活并不快乐,志向的不同使杨之华与丈夫越走越远,1924年11月,瞿秋白与杨之华及其前夫谈了一晚上之后,第二天在《民国日报》上发表了三则启示:一、杨之华和前夫沈剑龙离婚的启示;二、瞿秋白和杨之华结婚的启示;三、瞿秋白和沈剑龙结为好友的启示。
该启示连登了三天。
这是秋白送给杨之华的结婚纪念物——金别针,上面“赠我生命的伴侣”是瞿秋白亲自篆刻的。
瞿独伊是杨之华的女儿,瞿秋白十分地疼爱她,1928年,瞿秋白夫妇奉命去苏联,曾将女儿独伊送到苏联共产国际儿童院学习,瞿秋白经常给独伊写信、作诗,这些就是秋白当年给独伊信的手迹。
虽然秋白与之华只有十年相伴相守,共同的信仰、相互的牵挂伴随着他俩一生。
瞿秋白在生命的最后,在《多余的话》中写到:“我留恋什么?我最爱的人,我曾经依傍她度过了十年的生命……我还留恋什么?这美丽世界的欣欣向荣的儿童,‘我的’女儿,以及一切幸福的孩子们,我替他们祝福。
”请大家继续参观(第四部分)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秋白创办了我们党的第一张报纸——《热血日报》。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大屠杀,汪精卫叛变革命,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武昌召开,瞿秋白在会上散发一本题为《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的小册子,系统的论述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性质、前途、动力、领导权、统一战线等根本问题,尖锐地批评了陈独秀、彭述之以及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8月7日,秋白在汉口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也就是著名的“八七会议”。
这次会议批判了党内的错误思想,确立了武装夺取政权和土地革命的方针,为挽救党的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会后瞿秋白开始全面主持党的工作,当时他只有28岁,他是继陈独秀之后我党第二位领袖。
1927年初,毛泽东在湖南农村考察,写成一篇《湖南农民考察报告》,瞿秋白看后大为赞赏,并为这篇报告写了序言,同时交长江书店出版单行本,广为传播,瞿秋白是澎湃、毛泽东从事农民运动的最坚定的支持者。
由于我党的机关刊物相继被国民党查封,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又一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编辑部设在上海愚园路,这里的工作主要由郑超麟主持,瞿秋白任编委主任,每周只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