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绿色创新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数字经济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

数字经济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

数字经济对区域绿色创新的影响一、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的概念和内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通过信息通信技术(ICT)实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它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也对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绿色创新是指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为目标,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

绿色创新涉及到多个领域,如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数字经济的发展为绿色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能源、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实时监测和精确分析,为绿色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数字经济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碳交易平台等新兴产业的兴起,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绿色创新有助于实现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创新,可以降低数字经济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两个重要领域。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应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的融合,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

1. 数字经济的定义和特征数据驱动: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据,企业和个人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大数据,实现对市场、消费者需求和生产过程的精准把握,从而提高决策效率和创新能力。

创新驱动:数字经济鼓励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

通过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网络化:数字经济依赖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和共享,降低交易成本,拓展市场空间。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作者:吴亚峰来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一、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

围绕贯彻自主创新战略,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各地方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全国上下掀起了自主创新的热潮,国家创新型城市已有北京、上海、深圳、大连、青岛、厦门、沈阳等17家。

但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在选择创新驱动战略时未考虑自身资源禀赋条件和发展环境,且未充分考虑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总体布局,发展战略仍是基于空间发展、规模扩张、投资驱动的传统思路,而不是创新型、内生性发展战略思路:二是体制性矛盾导致的条块分割、部门掣肘、力量分散和政策冲突等,使城市创新能力、创新资源等受制于不同部门,无法实现创新资源共享、产业联盟、科技合作、财政税收制度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三是产业结构总体水平不高,“产学研资介”集成能力薄弱,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未根本扭转:四是创新布局“面低点不高”,产业制高点主要集中在市区、园区和少数大型企业,创新效应和集群效应未充分实现,社会创新网络未形成;五是高技能、高层次人才、新兴产业人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人才供给不足:六是创新政策落实不到位,创新友好环境亟待进一步完善。

一些关键创新政策落实仍然存在障碍,如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所得税政策在重点企业中的执行率仅有38%,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二、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建议(一)制定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环境的创新战略,明确定位当前,对于大多数城市而言,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创新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同的城市,科技条件和经济条件参差不齐,所处的发展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所应选择的创新战略和建设目标也是不同的对于研发资源丰富、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应当发挥知识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将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作为日标定位。

开展原创性的研究活动,突破科技发展前沿,争取在研发上游占据领先优势。

浅谈新型城镇化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

浅谈新型城镇化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

浅谈新型城镇化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1我国城市空间格局现状1.1我国城镇空间地域分布1.1.1人口分布从区域分布看,东南部集中了主要的人口密集地区,特别是高度密集地区,但密中有疏,人居环境相对较差地区仍存在大面积人口密度低下区;西北部几乎囊括了人口稀疏地区,特别是人口极端稀疏地区,但疏中有密,河谷、绿洲等人居环境临界适宜或一般适宜地区,人口密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从全国分省尺度来看,直辖市人口密度大大高于普通省区,人口不断向大城市集中。

1.1.2 城镇密度我国城镇密度总体呈东部沿海地区密集,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

我国城市人口规模逐渐扩大,建制镇总数量大幅度增加,城镇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显著。

西部地带只有四川、重庆密度较大,其余密度较小;经济发达地区为城镇高密度区域;少数民族聚集区密度较低;地广人稀地区,密度较低。

从变化趋势上看,西部地区城镇数量有明显增加,中部地区城镇密度整体大幅度提升,东西差距逐步缩小,但未改变根本格局。

1.2城镇空间组织结构我国城镇空间组织以城镇群为主要形态,其中快速城镇化地区基本集中在东部沿海一带,以密集城市区域联接为显著特征,形态和发育程度等各方面都较为成熟,自北向南为:辽中南、京津冀、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珠江三角洲六大城市密集地带。

而西南地区的川渝城市群城镇密度大、核心城市等级高,是西南地区增长极,可以与东南沿海六大城市密集区共同作为快速城市化地区。

我国城镇化发育地区,多位于中部地带,各类规模城市分布比较均衡,小城镇数量密集,以崛起中的城市群组为重要特征,一般以1-3个城市为核心城市,3-5个地级市以及若干县级市联接而成。

我国缓慢城市化地区,主要聚焦于西部,以点状分布的中小城市为主。

2新型城镇化对城市空间格局产生影响的因素分析2.1人口在跨省的人口流动方面,我国人口跨省流动有以下特点:第一,跨省流动人口规模总量逐年增加;第二,人口流动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相对集中,主要是从中部地区流向东部主要经济集聚区,输出和输入省相对比较固定和集中;第三,全国各地区流入人口比例差异大,吸引力最高的是北京,其次是广东、上海、浙江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第四,个别省份流动性质发生变化,从人口流出省变为了人口流入省,且吸纳率连年增加。

中国绿色创新能力的时空分异与收敛性研究

中国绿色创新能力的时空分异与收敛性研究

中国绿色创新能力的时空分异与收敛性研究刘章生;宋德勇;弓媛媛【摘要】This study calculates the green innovation capacity from 2003 to 2013 using the global SBM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nd 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 (GML) productivity index and analyzes its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rule and convergenc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ina's green innovation GML index shows a rise in general,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green innovation capacity.From the view of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China's green innovation capacity shows a regular wave of convergence,differentiation,and convergence.China's green innovation has σ convergence andβ convergence,which has positive market effect,regulation effect and support effect,negative structure effect and open effect as well.In order to promote China's and regional green innovation capacity,strategies such as actively cultivating technology trading market,guiding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improving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committ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should be taken.In addition,it is encouraged to scientifically distribute the foreign business and investment,and to restrict access of those high polluted and high energy consumed industries.%基于全局SBM方向距离函数和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GML指数)对2003~2013年中国省际绿色创新能力进行测算,并对其时空演变规律和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绿色创新GML指数整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技术进步是其变动的关键因素.从时空演变角度来看,中国绿色创新能力呈现“趋同—分异—趋同”的规律性波动.中国绿色创新能力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具有正向的市场效应、规制效应和扶持效应,也具有负向的结构效应和开放效应.为提升中国及各区域的绿色创新能力,应当积极培育技术交易市场、引导产业升级、完善环境规制和落实科研经费,此外,在鼓励外商投资的同时要科学布局招商引资,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进入.【期刊名称】《管理学报》【年(卷),期】2017(014)010【总页数】9页(P1475-1483)【关键词】绿色创新能力;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收敛;时空分异【作者】刘章生;宋德勇;弓媛媛【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近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高投资、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和环境负担。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目录一、内容简述 (1)(一)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背景分析 (2)(二)城市绿色创新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3)(三)影响空间溢出及其机制研究重要性阐述 (4)(四)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总结分析 (6)二、数字经济与城市绿色创新概述 (6)(一)数字经济概念界定及特点描述 (8)(二)城市绿色创新理念介绍与重要性说明 (9)(三)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影响路径分析 (10)三、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影响机制探究 (11)(一)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研究 (13)(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支撑作用探讨 (14)(三)数字经济驱动下城市绿色发展理念及模式创新分析 (15)1. 研究方法与模型选择 (16)2. 数据收集与处理 (18)3. 实证分析过程与结果解读 (19)一、内容简述数字经济的崛起与发展趋势:介绍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城市绿色创新的背景与内涵:阐述城市绿色创新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当前的发展状况。

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分析数字经济的发展如何促进城市绿色创新的产生和进步,包括在资源利用、环境治理、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空间溢出的概念及其表现:探讨数字经济在推动城市绿色创新过程中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即一个城市的绿色创新如何影响周边地区,形成区域性的绿色创新网络。

实证分析:通过具体案例或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验证理论分析的可行性。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策略:讨论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绿色创新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推动城市绿色创新的持续发展。

结论与展望:总结全文内容,展望未来数字经济与城市绿色创新的发展趋势,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在其中的作用。

本章节旨在通过系统的论述和实证分析,揭示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建议。

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因素有哪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和资源压力。

建设生态城市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那么,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呢?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

例如,根据地形地貌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避免在生态敏感区域进行大规模建设。

同时,要注重城市的通风廊道和水系的规划,以促进空气流通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优化能源结构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环节。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比如,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在城市建筑中广泛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发电设备。

此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是关键,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完善的交通体系对于生态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如地铁、轻轨、公交等,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减少交通拥堵,降低车辆尾气排放。

同时,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配套的充电设施,进一步减少交通领域的环境污染。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是建设生态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保护城市周边的森林、湿地、河流等生态系统,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

对于受到破坏的生态区域,要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恢复其生态平衡。

推动产业升级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

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减少工业废弃物的排放。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经济模式。

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内在动力。

通过教育宣传,让居民了解生态城市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习惯。

例如,倡导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

有效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是建设生态城市的保障。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城市建设和企业生产进行严格的环境监管。

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激励各方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

现代城市的绿色空间:挑战与机遇

现代城市的绿色空间:挑战与机遇

现代城市的绿色空间:挑战与机遇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球城市人口比例急剧上升,现代城市面临着许多新挑战。

其中,绿色空间的建设和维护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绿色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休闲场所,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城市环境中,如何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绿色空间,成为各国城市规划者和政府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现代城市绿色空间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机遇。

一、现代城市绿色空间的现状1.1 绿色空间的定义与分类绿色空间是指包括公园、花园、绿地、森林、湿地等自然或人工绿化区域。

这些空间不仅提供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具有生态、环境和社会等多重功能。

根据功能和特点,绿色空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公园和花园:主要提供休闲和观赏功能,包括城市公园、社区花园和植物园等。

- 绿地:包括城市绿地和自然保护区,主要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 森林和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净化空气和水源、提供栖息地等。

1.2 绿色空间的分布与利用在不同城市中,绿色空间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差异很大。

发达国家的大城市通常拥有较为完善的绿色空间系统,城市居民能够较为便捷地享受绿色福利。

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快速城市化的地区,绿色空间的数量和质量则相对较低,许多城市居民面临着缺乏足够绿地和休闲空间的困境。

二、绿色空间面临的挑战2.1 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冲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和建筑密度不断增加,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

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住宅、商业和基础设施,绿色空间面临着被侵占和缩减的风险。

这种土地利用冲突导致绿色空间的减少,使得城市居民难以享受到足够的绿色福利。

2.2 维护与管理成本高昂绿色空间的维护和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从绿地的日常养护到设施的更新和维护,都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长期投入。

尤其是在经济压力较大的城市,绿色空间的维护经常得不到充分的资金支持,导致绿地质量下降,甚至被迫关闭。

绿色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绿色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绿色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目录1. 绿色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 (2)1.1 内容概括 (3)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3 文献综述 (5)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6)1.5 时空分异特征的描述与分析框架 (7)1.6 研究区域概况与边界划分标准 (9)1.7 研究指标体系与标准构建 (9)2. 绿色生态效率的计算与评估方法 (10)2.1 绿色生态效率的定义与理论基础 (11)2.2 计算模型设计与参数选取 (12)2.3 数据处理与预处理方法 (13)2.4 结果展示与分析工具 (15)3. 全国绿色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 (16)3.1 摘要与背景介绍 (17)3.2 时空演变趋势分析 (18)3.3 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间的比较 (19)3.4 主要影响因素的识别 (22)3.5 讨论与建议 (24)4. 绿色生态效率提升的驱动因素研究 (25)4.1 环境质量优化对绿色生态效率的影响 (27)4.2 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贡献分析 (28)4.3 科技进步在绿色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29)4.4 社会经济条件对绿色生态效率的可能影响 (31)5. 案例研究 (32)5.1 研究区选择与研究目的 (33)5.2 案例一 (34)5.3 案例二 (35)5.4 案例三 (36)5.5 政策建议与落实措施对比 (37)6. 展望与未解决问题 (38)6.1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39)6.2 进一步讨论的未来研究趋势 (41)1. 绿色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绿色生态效率(GEE)是指一个地区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环境退化和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时空分异特征”指的是同一个绿色生态效率指标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和发展模式。

这可能包括分析不同时间段(如季度、年度)的绿色生态效率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地理区域(如城市、乡村、不同省份)的绿色生态效率差异。

绿色建筑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绿色建筑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绿色建筑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创新的建筑理念和实践方式,正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旨在通过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然而,绿色建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在前行的道路上既面临着诸多机遇,也遭遇了不少挑战。

一、绿色建筑发展的机遇1、政策支持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纷纷出台一系列鼓励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法规。

例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容积率奖励等,以激励开发商和建筑业主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标准。

在中国,政府发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了绿色建筑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在土地供应、规划审批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和租户愿意为绿色建筑支付更高的价格,因为绿色建筑能够提供更好的室内空气质量、舒适的温度和湿度、低能耗等优势。

这一市场需求的增长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技术进步近年来,建筑领域的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例如,新型节能材料的研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发展等,都使得绿色建筑的实现更加容易和高效。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精确的手段。

4、行业合作加强为了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筑行业内各相关方的合作日益紧密。

开发商、设计师、施工企业、材料供应商、物业管理公司等形成了产业链上的合作联盟,共同致力于绿色建筑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这种跨领域的合作能够整合各方资源,提高绿色建筑项目的实施效率和质量。

二、绿色建筑发展的挑战1、初始成本较高绿色建筑通常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环保材料,这导致其初始建设成本相对较高。

例如,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地源热泵系统、高效保温材料等都需要较大的投资。

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性与发展

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性与发展

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性与发展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色空间的开发和维护变得尤为重要。

绿色空间不仅对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起着关键作用,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策略。

一、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性1. 改善空气质量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如公园、花园和绿地,能够有效地改善空气质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同时还能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和颗粒物。

研究表明,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能够显著降低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水平,从而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

2.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绿色空间对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公园和绿地提供了一个休闲和锻炼的场所,有助于减少压力、提高身体健康。

同时,绿色空间也为社区提供了社交和娱乐的场所,有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居民的幸福感。

3.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区域由于建筑密集、材料吸热等原因,导致温度明显高于周边乡村的现象。

绿色空间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和遮蔽效应,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的温度,缓解热岛效应,从而改善城市的气候条件。

4. 促进生物多样性城市中的绿色空间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环境,有助于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

植被丰富的绿色空间能够支持多种鸟类、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的生存,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二、城市绿色空间面临的挑战1. 城市化进程的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绿色空间面临被压缩和消失的风险。

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常常优先考虑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绿色空间的保护和建设。

2. 资金不足与管理问题城市绿色空间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然而,许多城市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难以保证绿色空间的持续管理和维护。

此外,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划也可能导致绿色空间的利用不充分和资源浪费。

3. 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城市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绿色空间的健康和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

“双碳”目标下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测度、区域差异及成因识别

“双碳”目标下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测度、区域差异及成因识别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3 年 第33 卷 第1 期CHINA POPULATION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33 No.12023“双碳”目标下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测度、区域差异及成因识别李旭辉1,陶贻涛2(1.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和国家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现 “双碳”目标,绿色低碳创新是关键引擎。

统筹推进绿色低碳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以先进技术手段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高效、高质推动,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核心驱动力。

“十四五”时期是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实现碳排放增速转变的重要窗口期。

中国须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才能有望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1]。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将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列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

202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创新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绿色低碳创新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绿色低碳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同时受地区区位和区域政策的影响,各区域绿色低碳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3]。

作为区域不平衡的重要方面,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区域失衡无疑给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成为协同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掣肘。

因此,统筹推进绿色低碳创新区域协同发展,综合提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水平,已经成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文献综述绿色低碳创新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驱动力,是碳排放总量控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困境的破解之道,是新发展理念下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关键抓手,收稿日期:2022-06-13 修回日期:2022-09-30作者简介:李旭辉,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

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许晓燕赵定涛洪进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2期摘要:在探讨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现状的基础上,利用2003—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与命令—控制型规制相比,市场激励型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有着更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有助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而工业比重表现出一定的负向影响。

R&D的投入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因素;专利分析;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R&D投入;外商直接投资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2−0029−05绿色技术创新不仅可以实现传统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在生产中将外部环境污染内部化,缓解甚至消除矛盾,是解决“经济—环境”发展难题的有力工具。

目前国内对于绿色技术创新这一话题的探讨并不多,现有的研究大都是从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性进行理论阐述,落脚点主要集中在绿色技术创新会产生什么影响,而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却很少涉及。

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现状进行梳理,并实证研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以便为制定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一、文献综述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但学术界至今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概念。

如Braun & Wield将绿色技术定义为: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原材料和能源使用的技术、工艺或产品的总称[1]。

Kemp等人认为,绿色技术创新是因避免或减少环境损害而产生的新的或改良的工艺、技术和产品[2]。

根据戴鸿轶等的研究结果,国外学者更倾向于使用“环境技术创新”,而国内的学者更常用“绿色技术创新”[3]。

这些概念很大程度上表达的内涵是一致的,本文将沿用“绿色技术创新”这一术语。

城市蓝绿空间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构建

城市蓝绿空间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构建

距离水体远近 水体形状指数 NDVI 植被指数 植被斑块面积 植被形状指数
敏感因素
生境质量 生物多样性
植被聚集度 生境质量
生境质量胁迫度 野生动植物丰富度
物种特有性 物种受威胁程度
影响因素
地形 土壤
生境自然度 高程 坡度 坡向
土壤类型 可达性
城市蓝绿空间生态 敏感性
人类活动影响 水土流失
与聚居地的距离 人口密度
YY45Y18317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集团绿色空间规划技术体系研究——生态景观专项研究 ,项目编号 :
Z2019J01
中图分类号 : TU984
DOI : 10.13655/ki.ibci.2021.06.016
1 引言
当前,关于城市生态的研究多为某一 单项的研究,缺少多要素系统的研究与整 合。研究多集中在绿地系统、海绵城市规 划等方面 ,针对蓝绿空间开展的研究较 少。通过知网的文献检索 ,发现以“城市 蓝绿空间”为主题的文献仅有 11 篇,也多 以绿色空间和蓝色空间的单一研究为主, 或是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将绿地系 统与水系统结合起来,基于生态敏感性与 生态服务功能发挥的研究很有限。构建 蓝绿网络的关键在如何识别蓝绿空间,如 何对蓝绿空间进行空间管控与可持续利 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正是对空间边界划 定、空间分级分类管控的辅助决策办法。
1)水土流失 本研究根据水土流失方程的基本原 理,选取降水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坡 长和地表植被覆盖等指标进行水土流失 敏感性进行评估[6]。 2)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滑坡灾害发生的内在基础是地层岩 性。岩土体类型、内部结构决定滑坡的发 生几率。高程是坡体应力值大小的重要 影响因素,应力值会随着坡高的增加而增 加,影响崩塌、滑坡的势能[5]。坡度是影响 流水侵蚀作用强度的重要因素,控制水土 流失和崩塌出现的概率[9]。 外界作用力包括降雨 、断裂两个因 素。降雨对滑坡的影响体现在:足够的降 雨强度、较长的连续降雨时间[6]。断裂造 成岩土体的结构受损 ,并形成地下水层 , 影响岩土体的稳定性,造成滑坡等地质灾 害[7]。植被覆盖保护坡面并减缓水流的流

中国省域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省域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与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范围上更多地反映城市和区
(四)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域的绿色发展效率,缺乏对全国层面的宏观分析,内
绿色发展效率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环境这三个
容上多集中于绿色发展效率的时序变化和区域差异 系统协调发展的状况,因此在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选
分析,考虑某一因素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较多,对 取上也应能体现这三个方面。如表 1所示,投入要
多要素影响作用的阶段性和区域性考察不够系统。 素 选 取 包 括 资 本、劳 动 力、技 术、能 源、污 染 物 治 理
鉴于此,以中国大陆 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 等。选取资本存量代表资本投入,选取历年劳动从
中国省域绿色发展
经济·管理
中国省域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格局 及其影响因素
曹 鹏1,2 白 永 平1
(1.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 2.兰州交通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兰州 730070)
提 要: 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提高绿色发展效率正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 转型的重要途径。依据绿色发展内涵,构建绿色发展效率投入产出体系,通过 Super-SBM模型测度不同时期中国省域绿色发 展效率,并综合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赫芬达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面板 Tobit回归模型等方法,对研究 期内各省域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绿 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不断缩小,整体上朝均衡化方向发展,各影响因素作用程度具有明显的时间阶段性和区域差异性。未来 可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协助等方式提升我国绿色发展效率。
空异质性,寻求绿色发展途径,实现经济、社会、环境 时当量代表技术投入,能源投入则以折算成标准煤

城市群与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策略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

城市群与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策略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

城市群与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策略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群与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策略,强调了生态空间保护、绿色发展与低碳转型以及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的重要性。

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启示,探讨了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目标与实施策略。

文章还分析了当前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文章强调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优化空间布局与资源配置、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以及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等未来发展趋势。

这些策略和建议对于推动城市群与都市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第一章引言 (1)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1)三、论文结构概述 (2)第二章城市群与都市圈概述 (3)一、城市群与都市圈定义及特点 (3)二、国内外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现状 (4)三、城市群与都市圈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5)第三章国土空间规划策略 (5)一、国土空间规划原则与目标 (5)二、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策略 (6)三、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策略 (7)第四章区域协调发展影响分析 (8)一、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8)二、推动人口合理分布和城市化进程 (9)三、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性 (10)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 (10)一、国内外典型案例介绍及启示 (10)二、本地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规划实践 (11)三、面临的挑战和解决对策 (12)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13)一、研究结论总结 (13)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建议 (14)第一章引言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化和工业化的双重推动下,城市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

这一过程中,城市群和都市圈以其独特的聚集效应和辐射能力,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不仅涉及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更关系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中部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中部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第22卷第12期 2020年12月D S瑰信眉斛莩Journal o f Geo-inform ation Science ^'Vol.22,N〇.12Dec., 2020引用格式:赵丹丹,金声甜,鲍丙飞,等.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中部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m.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0,22(12):2358-2370. [ Zhao D D, Jin S T, Bao B F, et al. Analysis o f spatial-tem poral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 f green land use efficiency in Central China based on geographic detector[J]. Journal o f Geo-inform ation Science, 2020,22(12)::2358-2370.] DOI: 10.12082/dqxxkx.2020.200286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中部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赵丹丹i金声甜'鲍丙飞4,张利国11.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南昌330013;2.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工程管理学院,长沙410205;3.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南昌330013;4.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蚌埠233000Analysis of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een Land Use Efficiency in Central China based on Geographic DetectorZHAO Dandan1,2,JIN Shengtian3*,BAO Bingfei4,ZHANG Liguo11. School of Economics,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13, China;2. School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ngsha 410205, China;3.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13, China;4. Institute of Statis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Bengbu 233000, ChinaAbstract:Afte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ut forward the Rise of Central China Plan,it rapidly facilitates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Hubei province,Hunan province,Jiangxi province,Anhui province and Shanxi province which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urth growth pole driving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has caused the built-up area to expand and arable land to decrease,which not only threaten food security,but also impos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In the contex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80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six provinces of central China from2007 to2018,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reen-efficiency of land use and its evolution,the trajectory of gravity center change,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een-efficiency of land use and its influence degree applying Malmquist-Luerberger index,gravity center model,spatial econometric regression model and geographical detector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een-efficiency of land use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six provinces of central China from 2007 to 2018 fluctuated frequently and their change pace was basically the same,while the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was relatively stable,indicating the green-efficiency of land use was asingle-trackv driven by technological progress.(2)The green-efficiency of urban land use showed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and the center of gravity generally moved to the northeast part of Central China. (3)It showed spatial dependence and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n the green-efficiency of land use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and prefecture level,the green-efficiency of land use among the收稿日期:2020-06-15;修回日期:2020-10-12.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5批面上资助项目(2019M652271);2019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XSP19YBZ141);江西财经大学 2019 年度研究生创新项目。

浅析城市蓝绿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浅析城市蓝绿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浅析城市蓝绿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摘要:随着“蓝绿空间”一词的热度持续上升,城市蓝绿空间建设已成为新时期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与亮点。

在实施城市蓝绿空间的打造落地的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在此就这些面临的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并以在工作中参与的项目为例,对其应用的解决方法进行浅析,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蓝绿空间、城市蓝绿空间建设、统筹融合、管理与协调。

一、“蓝绿空间”的一般定义一般“蓝绿空间”通常是指由河湖水系构成的蓝色空间和绿地系统构成的绿色空间。

其中,“蓝色空间”则是由江、河、湖、塘、水库、滩地、沼泽等不同形态与形式存在的合水体空间。

“绿色空间”是涵盖国土空间中所有人工及自然开放空间,包括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中的农田、山体、森林、草地等,以及城镇空间中的公园、绿带、公共开放空间等。

蓝绿空间是绿色空间和蓝色空间在集成与耦合模式下所形成的混合空间,将会产生蓝绿空间耦合效应,旨在通过蓝、绿空间协调配合,达到超越单一水系或绿地空间原有功能的多元叠加效应,最终实现水绿共生、协同发展。

二、城市蓝绿空间建设的重要性以“城市蓝绿空间建设”为切入点,则是指城市规划中的河道蓝线范围空间和与其相邻近的绿线、绿带空间共同组成的空间的建设。

“蓝色空间”指城镇区域内所有自然及人工区域,包括:河、渠、湖、塘、湿地等;“绿色空间”指城镇区域内与蓝色空间相邻的绿地系统所在范围,包括:与“蓝”相邻的田地、林地、草地、生态廊道、大型绿地、带状绿地、街头绿地、公园防护绿带与公共开放空间等。

城市蓝绿空间建设是能让人们在繁忙的灰色都市生活圈内,逐渐重返绿色生态城市的重要途径,能显著提高城市生活居住环境质量,使整个空间更为生态宜居。

而生态是一座城市的基础“硬件”,生态好,才有底气“还水于民、还绿于民”。

生态也是一座城市的魅力“软件”,生态好,亦能成为更多企业、人才落户定居的理由。

城市蓝绿空间建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以长三角绿化生态一体化发展为例:近日,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示范区规划、建设和空间治理提供了基本依据。

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分析

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分析

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分析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领域,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政治文化活动以及人文活动的中心。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建设也加快了协调人们生活的步伐,城市空间也随着发生着变化。

本文就城市交通、城市绿化和投资等影响城市空间皆空的因素进行了探索。

一、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一)城市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基础服务设施,是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每个家庭之间、城市与大型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城市空间的布局决定着城市的交通结构以及需求量。

城市交通的便利性可以表现出一个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程度,一个便利的城市交通可以迎来更多有发展性的企业和消费者。

城市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1.交通运输的组成成本一般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一般运输的站点设在比较知名的发达的地点。

如果一个运输企业的价格或者服务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消费者剧烈的反应,所以为了不轻易发生价格的改变,交通运输机构设立的站点基本都在人流和物流的核心路段。

2.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运输成本,交通运输都是在某个固定线路的延线附近进行交易,所以,一个城市会由市中心发展到几环,交通线路也四通八达,一些企业和消费者参与到其中,还会促进交通线路网的建设和发展。

3.城市的交通线路的汇集在一起,提高了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往往一个公交站点会有很多个公交车经过,这也吸引力更多的人流和物流,引起了企业投资的地点基本选择在交通比较便捷的区域,形成了繁华区域和冷清区域,也就是城市的市中心和外环的差别,这也成为了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

(二)利用交通城市空间布局的对策一个合理的城市布局,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有效缩短人们出行时所用的时间和距离。

因此,很多城市为了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选择了加宽道路的办法,这种办法有一定的效果,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做看似缓解了路面的畅通,但在交叉路口却形成了负担,往往在等红灯的时候堵着很多车,等了好几个红灯才能顺利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娥( 1979-) ,女,湖南郴州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25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9 年第 1 期)
示城市绿色创新发展规律,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驱动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绿色创新文献评述与研究主题提出
绿色创新一词最早见于 Fussler 和 James( 1996) [2]合著的《绿色创新: 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突破体 系》一书,但有关绿色创新的内涵学界至今未达成共识,目前主要涵盖了以下三类认知: 一是引入环境 绩效的创新( Cainelli 等,2012) [3],二是减少环境负担的创新( Albort 等,2017) [4],三是囊括产品、流程 和组织创新的环境创新( Chen 等,2006) [5]。笔者认为,相较于传统创新,绿色创新是兼顾技术创新和 绿色环保双重收益,从而有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并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型创新活动。
现有文献主要从多元视角对绿色创新的指标选取与测度以及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关于 绿色创新的指标选取与测度,多数文献是根据所研究的主题,结合研究假设和数据的可获得性等,自 主选择指标与测度方法。如贾军和张伟( 2014) [6]使用环境技术专利数单一指标来衡量绿色创新; 范 群林等( 2011) [7]选取与环境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及其他相关联的 47 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测算 绿色创新。绿色创新活动涉及面较广,单一指标测度法显然无法涵盖大部分绿色创新因素; 主成分分 析法较单一指标测度法更为全面,但其将绿色创新视作一个“黑箱”,掩盖了绿色创新的内在运行机制 ( 罗良文和梁圣蓉,2016) [8]。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主要有随机前沿分析法( SFA) 和数据包络分 析法( DEA)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其中,使用参数法的 SFA 需要事先假定具体生产函数形式,以反 映生产者自身效率水平状况,但所有周期的数据仅需构造一个统一生产前沿且允许一定随机误差的 存在; 而使用非参数法的 DEA 则无需假定具体生产函数形式,但需要在各个周期均构造一个生产前 沿,从而通过生产者自身和其他相同级别生产者之间的比较检验是否达到生产前沿。
关于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学界已取得较多成果,部分学者着重考察了单一因素对绿色创新的影 响,研究主要基于环境经济学、创新经济学、管理学等视角,聚焦于环境政策、FDI、资源能力、公司治理 等因素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如“波特假说”提出,适当的环境规制能刺激技术革新,使企业获得市场竞 争优势,从而达到促进绿色创新的目的( Porter,1995) [9]。但若环境规制强度过大,则会降低企业总体 研发水平,阻碍绿色创新( Panda,2008) 。 [10] Reis( 2001) [11]认为,外商直接投资( FDI) 通过减少流入 国的创新成本可促进其绿色创新。而在 FDI 流入影响绿色创新的过程中,创新资源投入起到了中介 作用( 毕克新等,2014) [12]。Brunnermeier 和 Cohen( 2003) [13]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污染治理投入对绿色 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同时,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会推动绿色创新发展 ( Hurley 等,2012) [14]。此外,Amore 和 Bennedsen( 2016) 的 [15] 研究发现,较好的公司治理能力会显著 提高绿色技术 领 域 的 创 新。 还 有 部 分 学 者 综 合 考 察 了 多 个 影 响 因 素 对 绿 色 创 新 的 影 响。 如 华 振 ( 2011) [16]的研究结果显示,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提高 R&D 强度、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入等,均有利于 绿色创新发展,而高贸易开放程度会抑制绿色创新发展。张钢和张小军( 2014) [17]运用扎根理论分析 了经济效益预期、利益相关者压力和资源冗余三个因素对绿色创新的影响,认为其对绿色创新战略作 用显著,但具体影响方式和路径存在差异,等等。
■收稿日期: 2018-09-18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8BJY078)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8JJ2141) ;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8YBA168、16YBA155) ■作者简介: 彭文斌( 1976-) ,男,湖南郴州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泽宙( 1994-) ,男,湖南益阳人,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研究生; 邝嫦
关键词: 绿色创新; 城市绿色创新; 空间格局; 创新发展; 中国城市
中图分类号: F061. 5
文献标 2019) 01-0025-13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以规模扩张、重量轻质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外延式发展模式在推动中国经 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城市新贫困等城市病滋生以及增长过度依靠 投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当前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党的十 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 为绿色和创新两大发展理念的有机结合,绿色创新战略无疑是实现城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 一剂良方,是未来城市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目标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国城市实现“弯道超车”的必由之 路。同时,作为地区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内核、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国家经济产出最为重要的 基地( 马静等,2017) [1],城市也具有创新“牵引”和绿色发展“载体”的双重作用。
一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水平与本地区的经济因素、创新因素、制度因素等密不可分,而众多因素的 合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城市绿色创新发展的进程。同时,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证明了 知识溢出效应的存在,使得绿色创新还会受到城市空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城市绿色创新的空间分 布特征及演化格局,带来更大范围的经济格局改变。基于此,聚焦于绿色创新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两个侧面,从城市层面探究绿色创新的空间演化格局,并讨论不同因素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深入揭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9 年第 1 期( 总第 162 期)
经济理论与探索
中国城市绿色创新空间格局 及其影响因素
彭文斌,文泽宙,邝嫦娥
( 湖南科技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 要: 基于 2005 年 ~ 2016 年中国 285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 SBM-DEA 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 析( ESDA) 方法评价绿色创新水平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影响绿色创新的主要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大致表现出缓慢上升趋势,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形成了以 城市群为区域范围的“多核心”集聚形态; 绿色创新具有累积效应,往期绿色创新成果会推动当期绿色创新 发展; 交通条件、教育水平、环境规制均会促进绿色创新,低层次产业结构则会显著抑制绿色创新,而扩大开 放程度不利于本地区绿色创新,但会促进周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城市 间绿色创新资源的流动、整合与共享,实现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协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