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徐斌老师感悟

合集下载

读《徐斌:无痕教育》有感

读《徐斌:无痕教育》有感

读《徐斌:无痕教导》有感之青柳念文创作巩义市米河镇高庙小学六年级何瑞有人说徐斌是一位真正用“心”在研究小学数学的教员,也有人说徐斌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小数数学讲授门户无痕教导的创始人.有幸,我读完了《徐斌:无痕教导》一书,心中豁然开畅.疾速的看了整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是通过事例,来讲明有的教员教三年后就不是新手教员了,而有的教员教二十年后还是新手教员,区别在于教什么?在讲授中要善于退,敢于进.退是退到学生的生活经历、已有旧知、思维起点;进是进到认知布局、实际应用、思维深处.他鼓励我们在春风化雨中提升讲授艺术,讲堂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履历,讲堂是充满无限魅力的地方,讲堂是学生充分发展的天空.在他的讲堂,他通过不懈的尽力、研究、反思,终于做到了.徐斌教师还用他的教导哲学与我们共勉: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做学生们喜爱的教师;创造学生喜欢的讲堂;享受教导成长的高兴.想到这里,我想起一句话“数学好玩,玩好数学”,这无疑是要我们的讲堂能吸引得住孩子们的心,能把数学课上的“好玩”,能在“玩”中学好数学.这样的境地生怕只有我们下了大力量,“熬”尽心血的去研究讲授的艺术才干做的到.无痕教导不但是一种教导方式,更是一种教导思想,是一种教导心理学的规律和原则,是一种教导的美学和哲学的境地,是一种对教导来历根基的追寻.徐教师提炼并演绎出无痕教导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开端学习,在不露痕迹中懂得,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在实际的讲堂讲授中,如果教师们都能把讲授意图隐蔽起来,达到对无痕教导这种教导根源的追寻,我想,我们的讲堂对学生来讲,将是汇集教导智慧和讲授艺术于一体的知识路程.其次就是:整本书中既有许多出色的讲授实录,如他的成名课、代表课等.又有对许多讲授原则和讲授热点问题的独到阐述.也有许多讲授战略的详细说明,和操纵要领.全书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他在网络教研中成长的故事.第二部分,详细向我们阐述了他建议的无痕教导的基本内在与操纵战略,更有代表性的课例描绘.第三部分,呈现的是一些详细的讲授案例.足有30来篇,很有实用价值.比方苏教版小学数学中“处理问题的战略”这一系列的课,如何去抓住要领,建构战略知识的布局体系,都有详实的阐述和讲解.同时也附上成功的讲授案例,让教师们可以学习鉴戒.第四部分,是中国教导报对徐斌教师教导讲授艺术的系列报导,还有一些专家、名师的讲授赏析.这些,可以处理很多教员在讲授中的猜疑,把教研、备课、讲授提高到深入研究的层面,是对小学数学讲授的“深度思考”.第五部分,是徐斌教师写给年老教员的话,读来很受启发,引人深思,激人奋进.读完徐斌教师的书,我对“如何做好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有了更详细的懂得.怎样才干成长为优秀的教员?一、向出色的前辈、同行学习.只有向最优秀的典范学习,并在学习的基础上不竭创新,不竭前进,一名教员才能够走向优秀.二、积极地反思讲授.在不竭的反思中成长,在不懈的考验中优化自己的讲授战略,提升自身的教导素养.讲授反思要详细,体现出讲授的预设和生成,找寻到最优的讲授战略.展现出反思的细节和效果.三、注意讲授语言的艺术.讲授语言对孩子的激励和引领,比方教师的评价是否既可以鼓励回答的孩子又可以引导其他孩子继续深入学习,做到“无形”中“抓住”孩子的心.四、在规划化的集体备课、高效上课、讲授研讨中,积极的参与,多做总结,考验成长.五、多读书,与书为友,让生活变得精美,充实而高兴.我想“一批优秀的教员,一个有核心的教研团队,才干酝酿、成长出优秀的教员”,我们教导的热土才干肥沃,才干出名师,出大家,教导的学生才干多优秀的人才.。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之徐斌给我们的启示》读后感800字作文.doc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之徐斌给我们的启示》读后感800字作文.doc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之徐斌给我们的启示》读后感800字作文这段时间有幸拜读了由雷玲老师主编的《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一书,书中介绍了8位小学数学名师的教学艺术和所具有的教学特色,并列举了一些经典课例和教学片断,以及每位老师的教学感悟等等,让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

这本书作者针对当下教育现状,介绍了每一位老师独特的课堂风格,如徐斌老师葆有一颗童心:努力做学生的好朋友,德国弗来堡师范大学海纳特教授在《创造力》一书中写道:创造性教学的一个特征是,教师尽量关怀学生的学习,努力使自己返回到学生阶段,也就是开始一个倒回的过程,这样他才有可能把自己与学生看成一致的,并使学生把他视为同一类人。

这是徐老师谈到数学教学时经常引用的一句话。

他深知,要教好孩子,你首先得自己成为孩子;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去亲近学生,用自己一颗永远不老的童心去打动学生。

徐老师经常是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男教师教小学低年级有较大的难度,为此,徐老师拣来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鞠萍和上海青年播音员陈燕华讲故事的磁带,并进行深入研究,他发现她们的语言短句子多,生动形象,清新亲切,如话家常。

一段时间,他规定自己每晚至少用耳机听上两小时,并一遍又一遍地模仿。

他还找来省内外知名特级教师的上课录像,反复看,仔细学。

工夫不负有心人,大运动量的强化训练对他帮助很大,他的语言风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和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孩子们也越来越喜欢上他的数学课了。

在徐老师的课堂上,他总是努力以学生的大朋友的角色出现,设计了种种游戏,以开放的形式,在玩中学习,在玩中领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创造欲望得以满足,学习信心得以增强,合作意识和个性也得到充分地发展。

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看过许多热闹的课堂教学场面,也曾非常羡慕别人课堂环节设计的巧妙、课件演示的精妙、课堂气氛的火爆,甚至曾把眼中这些令我羡慕的元素统统的搬到了自己的课堂上,并为此沾沾自喜。

听特级教师徐斌有感

听特级教师徐斌有感

听特级教师徐斌老师《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报告有感十月二十七日是个特别的日子,这是我第1次听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老师上课,徐老师课堂上那激情十足、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先进课改理念与课堂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有效性,现行教课书《苏教版》增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内容。

所谓“策略”就是“根据事情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对策”,实质上是对具体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体会、提炼和升华,由于“策略”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时就必须使学生把“策略”与具体的方法相了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感悟“策略”的含义。

徐老师就是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开门见山的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策略吗?你们在哪里见过或者用过?”学生由《三国演义》到《孙子兵法》,由《三顾茅庐》到《田忌赛马》……,通过讨论、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很快被激活了,把具体的方法与“策略”建立了有效的了解,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到了“策略”的意义,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

徐老师在上课的整个过程都是那么的亲切、自然,他总是用期待的目光,微笑着目视学生。

特别是他的语言充满了童趣。

徐老师作为一个男老师,他的语言怎么如此富有童趣呢?令人惊讶的是徐老师竟然为了上好课,为了让自己的声音富有童趣,他每天晚上听儿童节目主持人鞠萍姐姐和上海青年播音员陈燕华讲故事的磁带,边听边模仿,有时早上醒来的时候录音机竟还开着。

徐老师牺牲了自己许多的休息时间进行学习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徐老师认为小学数学课堂应该达到两个转变:首先应该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

两种形态知识的内涵“学术形态的数学知识”是指教科书里的数学知识,是形式化地摆在那儿的,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严密的推理,一个字一个字地线性地印在纸上。

听徐斌老师《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心得体会

听徐斌老师《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心得体会

听徐斌老师《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讲座心得体会2020年2月20日晚,我有幸聆听了徐斌老师《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讲座,徐斌老师才华横溢又富有幽默,以自己的实际经历和身边的故事,自己的思考与感受举例,对课堂教学误区进行深度剖析,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深有体会。

1.课标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课标中指出七种情境,比较重要的是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

透过情境引出问题,这就涉及到数学教学如何创设情境。

徐老师,通过举例《认识乘法》强调了,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学习提供支撑,应该为数学思想的发展提供土壤。

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创设情境。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并不是教学目的。

课堂上学生如果不积极不好,如果过分积极那又显得不理性。

老师过多廉价的表扬,让学生浅尝辄止随意应付。

过分的模糊评价使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是非不分,大搞物质刺激使学生急功近利情绪浮躁。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做的一件事,要有一个度,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课堂才会生动。

3.数学来源于生活,课堂更贴近生活。

可是如果数学课上生活味大于数学味会怎么样呢?徐老师举例《找规律》,表面上看起来贴近了生活,其实课堂耗时高,效率不高,作业纸黑板布满了菜谱特别的过分的生活化,影响了数学学习,毕竟要使数学课有数学味。

尽量从儿童的生活出发,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课堂的主要部分是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同类的数学问题,适当的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数学与生活是来龙去脉的关系。

4.合作交流不等于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是课标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组学习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不能代替合作交流。

每节课都要有合作交流,但不一定要有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过渡形式化也会影响数学的学习。

小组学习灵活机动,最适合小组学习的班额大多是20多人。

听特级教师徐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感

听特级教师徐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感

听特级教师徐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感经开五小杨海涛2013年3月30日,我有幸到参加了在滇池路嘉斯特酒店举行的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展示活动。

在这一天的培训中我听了曲靖市第二小学刘平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等量代换》及说课,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徐斌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量代换》及专题讲座。

这是我第二次听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老师上课,徐斌那从容不迫的大家风范、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先进课改理念与课堂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教学例1时,出示问题后,让学生“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或大杯”与“720毫升果汁倒入1个大杯和6个小杯”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从而感受到假设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接着让学生根据提供给他们提纲进行合作探究充分交流。

这样,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经历了整个问题解决的全过程,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同时徐老师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层次内容之间有效的联系与综合,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徐老师教学环节处理也很成功,各个板块之间的衔接自然。

板书也非常的清晰,并且把几种替换的问题进行了比较,让学生看的更清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

教材安排的例题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三分之一”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徐老师在这节课中有以下几个亮点:第一:课前活动环节的这一过程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到了运用替换的优势所在,顺势不留痕迹为后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学习徐斌老师感悟

学习徐斌老师感悟

教育“无痕”,学习“有痕”-向徐斌老师学习的感悟葛沟小学李成香今年春季去临沂二小学习,我有幸认识了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老师。

我听了他一节课,一节讲座。

徐斌老师的《追寻无痕教育》教育理念深深感染了我。

正如徐斌老师所言:“理想的教育是不知不觉的教育、是无痕教育、像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

”就连我也被无痕了一回,在不知不觉中引发心灵深处的感悟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我又从网上搜集资源,认真地学习了徐老师的无痕教育理论和课堂实录、教学视频,让我们来追寻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课堂艺术。

徐斌老师说,数学教学就是把“科学形态的数学”转化为“学科形态的数学”,而这种转化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对教材的处理。

如何合理地使用教材,有效地整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徐老师说他的课一般有百分之八十是完全来源于教材的,其余百分之二十则是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稍加改编而成。

但是,这百分之八十,恰恰是体现了他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抓住了本质和核心的东西;而这百分之二十,又恰恰体现了他对教材的创造,这种创造细小、平实,却透着徐教师独特的教育智慧。

我结合徐斌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简谈如下:徐斌在讲授这一课时,首先欣赏动画《西游记》,让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发现72、81,孙悟空、唐僧等形象是小朋友熟悉的人物。

课前交流时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学生在不经意间进入了自己熟悉、喜欢的情境,为正式开始学习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

更为有意思的是,歌曲中的“七十二般变化”、“九九八十一难”等歌词,正是本课要学习的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

这样的交流让这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就开始了。

然后在课的导入环节徐斌老师让学生猜最大的一位数是多少,从而轻松切入本课的正题,9的乘法口诀。

接下来引导学生算出9、18、27?这一列数,观察得数。

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来源与同数连加有着紧密的联系。

为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含义做了充分准备,学生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慢慢理解了乘法的本质就是一种特殊的加法。

在正式编制9的乘法口诀之前,教师通过逐步出示五角星图片,让学生在了解几个9的得数特征的同时,通过9与10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一过程先让学生用加法得到得数,再引导学生用减法的思路得到得数。

听徐斌老师的课有感

听徐斌老师的课有感

听徐斌老师的课有感听课感悟参加首届“文慧苑”杯全国名师精品示范课教学观摩曁教学星秀推介会(小学数学)文化街学校许乃奎上星期六、周日我有幸参加首届“文慧苑”杯全国名师精品示范课教学观摩曁教学星秀推介会(小学数学)。

听取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斌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认识乘法一课》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刘松《数学广角》《认识方程》,还听取了兰州市四位教师的示范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先,每位老师课前游戏这个环节设计得都相当的精彩,很是吸引眼球。

像刘松老师的“说说老师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有多高”等课前谈话有效的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起极大的兴趣,自然地将他们的学习情绪带进课堂。

他们都首先是放松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走进课堂。

其次是训练思维活动,最难的是在谈话中孕伏今天上课的重难点。

几位特级教师们都巧妙地发挥了这些功能,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他们的课没有华丽的开场白,没有绚丽多彩的情景创设,有的只是平实而简单的导入,有趣而又扎实的过程展示,有的只是对教学态度的那种严谨,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挖掘,深层次的剖析、引导。

专家老师在引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时,非常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巧妙的层次性教学,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引导顺畅自然、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在画图的过程中,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精雕细刻,别具匠心,这样的课堂教学和课堂生活,让我们充分感受了特级教师的精彩!感触之一:让学生经历过程。

首先是内容、素材的选择上,以及在情境的创设上,做到了科学、恰当及优化。

其次是注重在“对话、协作”中的组织、指导艺术,让学生在过程中实践,在过程中感悟,师生的对话大多都是智慧的对话,而非生硬的对话。

尽管教师可以用一两句话讲清楚,但教师没有这样做,而是设计了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反复演练,从建立空观念。

听徐斌老师讲无痕教育培训心得体会(33篇)

听徐斌老师讲无痕教育培训心得体会(33篇)

听徐斌老师讲无痕教育培训心得体会(33篇)听徐斌老师讲无痕教育培训心得体会(通用33篇)听徐斌老师讲无痕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1一、做孩子的朋友,感悟童心“教育孩子不是一种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

”徐光同志强调要“感悟童心”,实质就是要尊重儿童,平等地对待儿童。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的成长,他们的认识,他们的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任何违背规律不符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教育”都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耍、奔放,做她的朋友,我和女儿的关系我注重两点:(1)民主、平等尽管父母有教育子女的权力,但权力不是等级。

记得女儿以前做错事的时候经常就嘀咕:妈妈,孩子做错事会被大人批评,你们大人做错事呢?孩子渴望受到尊重和理解,孩子也呼吁民主平等。

徐光曾经为了穿什么衣服跟儿子闹别扭,我就是深有体会的。

我女儿虽然才六岁,可是很有个性,她对于穿什么样的衣服,扎什么样的发型,都是有要求的。

如果今天没有按她的愿意去做,那么她今天无论做什么事都捣乱,故意使坏,真的让你忍无可忍,可是相反,你今天如果按照她的要求给她穿着打扮,那么她的心情会很愉快,干什么事情都很开心,认真!于是后来她主张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只要不是太出格,就让她去穿。

所以稍微有点过分的时候和她好好说,她也愿意改变自己原来的决定,因为她感觉到我不是站在她的对立面,平时还是很支持她的。

而如果一开始对她的做法就控制和干涉,她会认为她的想法总是被大人们忽视,而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和重视,她可能会变得越发倔强叛逆,不愿与父母交流沟通。

(2)谈话、倾听和孩子谈话不仅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而且还在闲聊中和孩子拉近距离,知道彼此,并让我们成为永远的朋友!如果一味地苛求、指责,不容倾诉和申辩,孩子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言语会越来越少。

这并非说明他不想谈,而是不愿谈,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不说比说更好,说出自己的观点后只会引来无休无止的“唠叨”。

听徐斌 倍的认识观后感 徐云雷精编版

听徐斌 倍的认识观后感 徐云雷精编版

听徐斌《倍的认识》有感滨海县韬奋希望小学徐云雷听完徐斌老师的这节《倍的认识》,真的感受名师的风范,那种将教育传授于无痕的境界很值得我去深思和学习。

下面我就徐斌老师的这节课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后感。

首先,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活动中学数学。

第一层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再现“几个几”的旧知,为新知同化提供生长点。

第二层通过观察、演示和讲解,在认识“1份”和“几份”的基础上引出“倍”,将“几个几”与“几倍”联系起来,把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

第三层通过操作、游戏长讨论,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功能,丰富“倍”知识的表象,深化对“倍”知识的理解。

其次,再从教学过程来谈谈我的感受,整节课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知识。

一、复习准备,先看图说出各是几个几。

设计意图:将旧知与本节新课很好的衔接。

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12认识“1份”。

徐斌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种颜色的带子。

(出示教具,贴在黑板上:)请看,红带子和黄带子比,长短怎样?(同样长)如果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也有这样的几份?(1份)认识“几份”。

徐老师将红带子的长放至2段。

提问: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几个这样的1份?是这样的几份?师再将红带子放至3段、4段,分别提问:红带子长有几个这样的1份?是这样的几份?引出“倍”。

徐老师提示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这样的4份,我们就说“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的4倍”。

学生齐说一遍后,徐老师再问:“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的4倍”是什么意思?徐老师把红带子折进去一段,再放出来一段,又分别提问:这时红带子的长有几个这样的1份,红带子的长是带子的几倍?设计意图:同桌学生以“悄悄话”的形式练习口述,这种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就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然后有一个小结:像这幅带子图,把黄带子的长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说红带子的长是黄带子的几倍。

揭示课题(板书)2、教学例13观察演示:徐老师逐步贴出花朵图,并提问:黄花有几朵?红花有几个2朵?(边贴图,边数:第一个2朵,第二个2朵,第三个2朵)指名上台指着数一数。

听徐斌老师讲无痕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听徐斌老师讲无痕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听徐斌老师讲无痕教育培训心得体会最近我有幸参加了徐斌老师主讲的无痕教育培训,收获颇丰,现在就来分享一下我的个人体会和心得。

培训背景无痕教育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教育方式。

所谓无痕教育,就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不去干涉孩子的思想,不去评价孩子的成绩。

徐斌老师在培训中,向我们介绍了无痕教育的相关知识,并且让我们体验了一些相关的教学技巧和方式。

无痕教育的理念徐斌老师在开头就让我们知道了无痕教育的核心理念——放弃评判,专注关爱。

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天赋以及兴趣爱好都不同,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去强迫孩子做出符合大众审美的所谓成功。

我们应该以孩子本身为出发点,倾听他们的需求、关注他们的情感,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成长道路。

无痕教育的实践在具体操作上,无痕教育通过减少评价、增加互动等方式,呈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教育氛围。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中,我们都可以通过自然引导来促进孩子的成长与进步,而不必用强制性的手段去影响孩子的发展。

很多时候,教育上的一些误区来源于我们的偏见、成见和刻板印象,而依赖于这些东西的教育方式是大错特错的。

心得体会通过这一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中的一些误区,以及如何化解这些误区。

作为一个家长,我们不能给予孩子过多的压力,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空间和父母的引导。

教育不是一种单向度的输出,而是一种双向度的沟通。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单纯地帮助他们搭建成长之路,而不是去规范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同时,无痕教育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教育孩子中的一些不足。

我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给予孩子过多的评价,甚至过于主动地介入孩子的思考。

这样的方式常常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和不安,让他们失去自主意识。

因此,我们需要从心理上切入,引导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独立思考意识。

总结无痕教育的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教育中的一些误区,并提出了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

我们需要从爱和尊重的角度出发,帮助孩子构建自己的成长之路,而不是通过恐惧与压力去影响他们的未来。

记徐斌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学习心得

记徐斌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学习心得

2013《现代与经典》学习心得—————记徐斌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晁绪婷承蒙同事们的关爱领导的垂青,我有幸参加了《现代与经典》的学习,与名师近距离的接触,聆听他们充满哲理的报告,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异彩纷呈,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徐斌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的授课,我们一想到乘法口诀,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背,徐老师并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

在口诀的探寻中,首先他在上课一开始让学生生亲手算一算,写一写,体会每次加9的过程,将课本上静态的知识,结果性知识,变为学生的过程性知识。

学生亲历的过程,就是充分感知的过程。

教师的的引导作用,就在于把静态的得数变为学生的操练过程,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研究每次加9后的数字特点开始,为后面探索9的乘法口诀做好准备,获得一种数学的力量。

然后利用五角星图,直观的感知1个9 比10少1,2个9 比20少2,然后3个9比30少3、、、、、提出“像这样的规律你还能找吗?”让学生根据规律完成表格,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借助五角星图来发现“几个9就是比几十少几”这个规律来记忆口诀。

接着让学生根据最容易记忆的口诀如一九得九或九九八十一借助前后口诀的联系来记忆。

最后用“手指记忆法”来记忆口诀。

背诵口诀是比较枯燥的,而且容易记错和忘记。

徐老师启发引导学生想出了记忆口诀的窍门,使得原本的机械识记转化成了意义识记,不仅注重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了学习的过程。

在编写口诀时,徐老师先带着学生一起编写了前两句口诀:一九得九,二九十八。

由于学生在学习前面1-8的口诀时已经有编写的经验了。

所以徐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写下面几句口诀。

口诀编好以后,让学生观察自己编写的口诀,探索其中的规律。

最后通过师生对口令来检查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

徐斌课堂有感宋会芳

徐斌课堂有感宋会芳

聆听“徐斌无痕教育”课堂有感习城乡东街小学宋会芳周日一天的学习深深地震撼了我,徐斌老师的课堂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住了我。

一节课的学习我就像一个学生一样被徐老师一步一步引导下去。

记得徐老师的课结束了,我的思绪仍在课堂中不能自拔,狠狠地甩了一下头,才把自己拉入到了现实。

一节课的学习,真的不能领落徐老师的精髓,如果硬要说有什么感悟,我的第一感觉是,徐老师的课承前启后,不显山不漏水的把知识传授给了孩子。

徐老师利用孩子常见的套圈圈游戏,和学生所了解的条形统计图,把平均数的重点难点一点一点的渗透给了孩子,不像在说教,又把知识无声无息的的深深地印在了孩子的脑中,远比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习效率要高得多。

教学环节设计的巧妙那叫一个惊叹啊!教学中用语的巧妙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例如,在小队长游戏中,徐老师说:有一个神秘高手出场了,深深地把孩子的小心脏撞击了一下,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抓住了。

整节课孩子们一刻也不敢放松,就怕一不留神把什么重要游戏给忽略了。

男生女生套圈圈比赛更是把全班学生带入了游戏,俨然就是比赛的双方主角。

孩子也是在较色中不能自拔,记得在课堂上有个小女孩说:男孩没意见,因为他们已经赢了三局,这局该我们赢了。

这哪是孩子在觉得讲课呀,孩子们是被徐老师的教学设计给“忽悠”住了。

结束了,徐老师问,女孩这局要胜,小红应套多少下?徐老师让学生算好以后偷偷告诉自己,让孩子们觉得,这题不是某些人的事而是每个人的事,巧妙地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徐老师对教材的深深把握,对教育的那份执着,对事业的不断求美,是我最应该学习的。

临走徐老师告诉我们以后还会来濮阳讲学。

我在深深的期盼中。

观看徐斌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观看徐斌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读《走进徐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有感3月11日有幸观看了徐斌老师的公益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徐老师文中对计算教学进行深度剖析,深有体会,其中精彩分享如下:1、感知粗略:要进行口算,首先必须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

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

而口算题本身无情节,外显形式单调,不易引发兴趣。

2、注意失调: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不稳定和较差的分配能力是产生口算差错的重要心理因素。

小学生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

在口算过程中,需要经常注意或把注意同时分配在不同的对象上。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广,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

例如单独口算6×8和48+7等口算题,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算6×8+7,学生往往得45,忘记进位而造成差错。

3、记忆还原:记忆的目的不仅是信息的贮存,更重要的是能准确地提取。

学生贮存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生理、时间、复习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贮存的信息消失或暂时中断,从而丢头忘尾,造成“遗忘性差错”。

特别是连加、连减、进位加、退位减、连乘、连除等口算题,瞬时记忆量较大,如口算28×3时,要求学生能暂时记住每一步口算的结果,即20×3=60,8×3=24,并在脑中口算出60+24=84。

而这类口算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中间得数的贮存与提取不完整或遗忘所致。

读后反思1、关于计算——良好习惯是保证。

不良学习习惯是发展计算能力的主要障碍。

计算中,即使出现一些错误,如果有检验的习惯,也不难发现问题并自我纠正。

可是,常出现计算错误的学生,偏偏没有这种习惯。

因此,为了保证学生计算能力及正确率的提高,就必须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静水深流润物无痕——观徐斌老师《用线段图解决问题》有感

静水深流润物无痕——观徐斌老师《用线段图解决问题》有感

静⽔深流润物⽆痕——观徐斌⽼师《⽤线段图解决问题》有感今天观全国特级教师徐斌⽼师《⽤线段图解决问题》教学视频,有感⽽发,现提炼若⼲学习体会记录如下。

课前慎思:《⽤线段图解决问题》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例2的教学内容。

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在⼆年级时他们已接触过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也已初步掌握解题⽅法,这⾥是第⼀次学习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正如徐斌⽼师先前讲座中所⾔——怎么教很重要;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为什么教⽐教什么还重要。

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关重要,它是承载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教的重要载体。

⽽教学设计⼜是围绕教学⽬标展开的。

教学⽬标是:1.初步理解(体会)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和掌握⽤线段图表⽰题意(已知数量关系和问题)的基本⽅法。

2经历独⽴思考、互动交流的过程,初步形成⽤线段图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培养学⽣乐学善思的数学精神。

课中深察:环节⼀:变中孕不变,逐步认识线段图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眼睛最亮。

徐⽼师在屏幕上变化出现⼀些物体,谁能⽤数学语⾔表达。

⽣1:两朵花。

师:谁能说得更准确?⽣2:两朵蓝⾊的花。

师:谁来继续表达?⽣1:4组红⾊的花。

⽣2:每组有两朵红花。

师:谁能⽤数学概念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3:红⾊的花是蓝⾊花的4倍。

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状变了,颜⾊和数量没变。

师:此时红⾊正⽅形的个数依然是蓝⾊正⽅形的4倍。

再看。

师:此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红⾊的长⽅形是蓝⾊长⽅形的4倍。

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变了,红⾊和蓝⾊之间的关系没有变。

由此引出了我们熟悉的线段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揭⽰课题:⽤线段图解决问题)赏析:线段图对于三年级的学⽣⽽⾔是抽象的,怎样让学⽣认识呢?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教师巧妙设计魔术游戏环节,在叠进式的观察活动中,依倍数关系为载体,提供给学⽣充分的⾃我建构的时空。

《无痕教育》读书心得

《无痕教育》读书心得

《无痕教育》读书心得此次有幸拜读徐斌老师的著作《无痕教育》,收获颇多。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中可以发现,徐斌老师是一位真正用“心”在研究小学数学教育的专家级教师,并且也有人称徐斌老师为中国当代著名的小学数学教育流派无痕教育的创始人,开创了中国无痕教育的先河。

“心”的教育,走出尘嚣,拥抱宁静,让教育走的更远,也影响更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无痕教育的特质。

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对于徐斌老师的教学历程有了一定了解,发现数学课也是可以上的如此精彩、出色,徐老师通过自己的事例,讲述了成功教师的成长道路,在教学中要善于退并且敢于进。

退要退到学生生活的现实,了解目前的思维起点;进要进到学生的认知结构、数学的本质、思维的递进。

徐斌老师鼓励年轻教师学习并提升教学艺术。

在徐斌老师的课堂之中,劝勉我们新教师不懈努力、努力研究、认真反思。

个人最喜欢书中的第二部分,即追寻教育的无痕境界。

无痕教育,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藏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我想这可能就是教学的一种至高的境界,无痕地帮助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熟与自由,让生命绽放于爱与良知之中,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

徐斌老师提炼并演绎出无痕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在不露痕迹中理解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并巩固知识。

作为新教师,往往会发现自己的教学意图很明显,刻意的灌输知识,往往教学小学并不理想,通过对徐斌老师的课堂实例研究,如果教师能把教学意图隐蔽起来,达到对无痕教育这种教学本源的追寻,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而言,才是教学的智慧与艺术完美的结合。

书中也写到了很多徐斌老师的教学案例,十分精彩的课堂,对于教学的原则和教学热点有着读到的阐述,并且可以帮助我们新教师更快的掌握要领,向着无痕教育的境界靠拢。

就如同徐斌老师在书中最后写给年轻教师话中所写到的,新教师应该多阅读,注重自身的积累与文化的沉淀,在多元的文化冲撞和喧嚣的现世中寻到一片净土。

我与徐斌老师零距离—赏读《走近徐斌》一书有感

我与徐斌老师零距离—赏读《走近徐斌》一书有感

我与徐斌老师零距离—赏读《走近徐斌》一书有感论文摘要:我与徐斌老师零距离—赏读《走近徐斌》一书有感-论文关键词:老师,零距离,赏读,走近,有感其实仅凭欣赏徐老师的一节示范课和一个半小时的讲座,是无法谈上与徐斌老师的零距离接触,充其量只能算是自己在班门弄虎罢了。

但是,也就是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我有幸知道:我国小数界有这样一位年青有为的教师。

也许是他朴实无华的教学风格,深深吸引着我;也许是他永不止步地追求教育理想,深深触动了我;也许是他真诚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品质,深深感动了我;也许是他发自内心深处不断涌动出来的教育才华与魅力,深深感染着我;也许……也许我天生就跟徐斌老师一样,让人看起来有点木讷,套着眼睛的脸上总是带着一丝腼腆的微笑;也许自己得意因为与他有几层相似,而且皆为人民教育工作者,故感倍加亲切、倍加兴奋;也许……总之,有种无形的力量、莫名的冲动,触使我有了想了解、学习徐斌老师的念头。

那么,只有这短暂的学习研讨时间,一个与他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我,一个“只认识他,他不认识你”的我,真的能与徐老师零距离接触?能学习到他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吗?显然是不现实的,也太片面了。

幸运的是我有《走近徐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一书,让我能够尽可能多的来了解、学习徐斌老师。

说来也真巧,原本此书只参加研究会的一般成员是没有的,只有会员而且是要凭写有本人名字的会费发票,还要是会员本人才有赠送,那时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糊里糊涂借着林校长和李校长的威信要来了两本,就在那边沾沾自喜。

更令人喜出望外的是,两位领导欣然将此书送给我们,要知道想靠我们这种“懒虫”自觉去买书是不容易的,所以真的很难得!听完徐老师的示范公开课和讲座,意犹未尽的我当天下午回家后,又迫不及待捧起徐老师的书,津津有味地品读着每一行、每一字。

尽情地在徐老师的书海里遨游,自由地在徐老师宁静致远的心灵空间飞翔,快乐地在徐老师精心耕耘的教育热土中汲取养分,陶醉在徐老师潜心追求的数学乐园里学习……执着,让徐老师把握住了机会说道徐老师,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才华横溢、年青有为,而且彬彬有礼非常朴实厚道,毫无张扬傲气之势,使人倍感亲和。

听徐斌老师的报告后的一些随想

听徐斌老师的报告后的一些随想

听徐斌老师的报告后的一些随想
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把教育目的在学生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

——苏霍姆林斯基回想自己教学的这些年,在很多时候总是先把学习的重点和知识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原来一切都是错误的。

知识的重要性是应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体味,让学生打心眼里承认是重要的。

这个学习过程应以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呈现。

听了徐斌的五年级的《倒推》这节课,我对同时参加的其他老师说:“只要智力正常,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学会。

徐斌老师已把学生们带到一个笔直的胡同,在他的引导下,学生只有前进,而无法后退,所以学生们想学不会都难。

”可能这就是研究型老师与新手老师的重要区别罢。

现在我想教学应该是这样的:打个比喻,每位学生就好比是一匹马,要想控制好马,就必须攥紧手中的缰绳,这缰绳应该就是思想智慧的火花,甚至是火光。

但是火花与火光的出现,必然与教师自身的素养分不开。

怎么提高老师的素养呢?昨天我看了小风习习的博客,在那里我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怎样让“冰冷的美丽”不再“冰冷”?听过报告后这又是我的一个大大的疑问。

在我深思熟虑数天后,私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热”:1.课堂的引入一定要引人入胜,能瞬间抓住学生的心灵。

2.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由浅入深,步步为营,让学生产生一种征服的快感以及征服下一个高峰的欲望。

3.动手操作一定要释放学生的心灵,充分发
挥学生的探索欲望。

听徐斌校长报告心得体会

听徐斌校长报告心得体会

听徐斌校长报告心得体会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听徐斌校长报告心得体会烟雨微芒的四月,有幸在李主任的带领下,随省培研修班的学员们参加杭州的参观学习活动。

怀揣着几许兴奋、几多向往,我步入学术的殿堂,领略名师做课的风采,看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或活泼,或幽默,或机智,或严谨,或大气.使我们这些聆听者虽身体疲惫,却心情亢奋,如同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

在短的4天的时间里,聆听了著名教师张翼文,徐斌、许卫国,祝禧等多位教师的展示课及学术报告,参观了苏州工业园第二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感觉受益匪浅。

他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州工业园第二实验小学的徐斌校长从哲学的境界,以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深入浅出地为我们阐释了“无痕教育”的教育思想。

即老子主张的“不言而教”。

“不言而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无痕教育”或“不教而教”。

任何事物都要遵循其发展的规律,教育教学更是这样:不刻意去雕琢,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多的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课堂,讲求与学生的平等沟通,使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真实、有效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技能,才能使课堂真正的高效。

听了徐斌校长的报告,使我体会到无痕应该的是体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是引领学生很自然地、有兴趣地进行数学思考,提升数学思维。

徐斌校长勉励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退,敢于进。

退是退到学生的生活现实、已有旧知、思维起点;才能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思维的过渡性特点。

在学生的学习中,老师把握了知识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合拍”,自然“磨合”,不刻意去雕琢,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讲求与学生的平等沟通,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真实、有效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技能。

这才是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真正的尊重。

进是进到认知结构、数学本质、思维深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无痕”,学习“有痕”
-向徐斌老师学习的感悟
葛沟小学李成香
今年春季去临沂二小学习,我有幸认识了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老师。

我听了他一节课,一节讲座。

徐斌老师的《追寻无痕教育》教育理念深深感染了我。

正如徐斌老师所言:“理想的教育是不知不觉的教育、是无痕教育、像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

”就连我也被无痕了一回,在不知不觉中引发心灵深处的感悟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我又从网上搜集资源,认真地学习了徐老师的无痕教育理论和课堂实录、教学视频,让我们来追寻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课堂艺术。

徐斌老师说,数学教学就是把“科学形态的数学”转化为“学科形态的数学”,而这种转化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对教材的处理。

如何合理地使用教材,有效地整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徐老师说他的课一般有百分之八十是完全来源于教材的,其余百分之二十则是他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稍加改编而成。

但是,这百分之八十,恰恰是体现了他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抓住了本质和核心的东西;而这百分之二十,又恰恰体现了他对教材的创造,这种创造细小、平实,却透着徐教师独特的教育智慧。

我结合徐斌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简谈如下:徐斌在讲授这一课时,首先欣赏动画《西游记》,让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发现72、81,孙悟空、唐僧等形象是小朋友熟悉的人物。

课前交流时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学生在不经意间进入了自己熟悉、喜欢的情境,为正式开始学习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

更为有意思的是,歌曲中的“七十二般变化”、“九九八十一难”等歌词,正是本课要学习的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

这样的交流让这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就开始了。

然后在课的导入环节徐斌老师让学生猜最大的一位数是多少,从而轻松切入本课的正题,9的乘法口诀。

接下来引导学生算出9、18、27?这一列数,观察得数。

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来源与同数连加有着紧密的联系。

为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含义做了充分准备,学生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慢慢
理解了乘法的本质就是一种特殊的加法。

在正式编制9的乘法口诀之前,教师通过逐步出示五角星图片,让学生在了解几个9的得数特征的同时,通过9与10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一过程先让学生用加法得到得数,再引导学生用减法的思路得到得数。

有了前面的铺垫和对例题五角星图的丰富的感性积累,编制9的乘法口诀就水到渠成了。

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放手让他们自主编制口诀,亲身经历口诀的产生过程。

接着教师设计了几层记忆:看口诀边读边记、看加的得数记口诀、看减的得数记口诀、对口令、找规律记、手指记忆。

尤其是通过介绍手指记忆法,把每一个学生当做学习资源,运用每一个学生的双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学生感到新奇、有趣。

学生就在这每一个循序渐进的步骤中初步掌握了9的乘法口诀。

徐斌老师安排了设计了用口诀计算相关的乘法算式、算一算、说一说口诀。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目的不是计算,而是通过口诀指导方法。

最后学生就在这练习题如春风化雨般中提升了。

纵观徐老师的数学课堂,他善于整体把握数学教学内容。

精彩的童话故事,亲切的师生对话,充满挑战的游戏活动??他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创设有效情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巧妙链接旧知与新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先易后难,逐层递进,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度进发,不知不觉中开启学生愉快的数学思维之旅。

徐斌老师站在学科教学的新高度,让数学变得“好玩”“好看”“有趣”起来。

引导学生在无痕中学习数学,发展能力,获得丰富的情智体验,追寻教育的“真、善、美”。

而非常惭愧的是,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建立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来引导新课,而忽视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新旧知识认知冲突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这次自学活动让我感受到,徐斌老师所坚守的“无痕”教育,是旨在“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