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天星培训执业药师之民族医药基础知识4

天星培训执业药师之民族医药基础知识4

二、蒙药基础知识111•1.蒙药理论药味、药力、药能(打日本人)、药物功能。

•2.蒙医配伍蒙医用药基本方式是用数味药配制而成的成方,称为方剂。

方剂的配制有其固有的理论依据。

其主要内容有组方依据、配方准则及传统剂型等,统称为配方原则。

•3.传统剂型蒙药的传统剂型有8种:汤剂、散剂、丸剂、膏剂、灰剂、油剂、酒剂、搅全剂。

 天星医考:•4.用药方法蒙医有口服、外敷、外涂、洗、泡、漱、熏、吸、喷、灌肠、腔内滴等用药方法。

其中口服最为多用,是蒙医传统用药的主要途径。

蒙医传统用药的“服药十则”是:治疗寒证及驱虫药,早晨空腹服;补养或下清“赫依”(通便、通经)药,食前服;上行“赫依”(理气)药,食间服;司命“赫依”(镇静)药,食药交替服;平喘、祛痰或催吐药,不定期服;止逆药,与食混服;止噎或开胃药,夹食服(饭前饭后各一半);治“巴达干”病或毒剧麻药及催眠药,睡前服。

天星医考:•5.用药剂量临床用药剂量应根据药物性质、剂型、病情轻重以及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而定。

一般有毒、峻烈、过热或过寒性药,用量宜小,从小剂量试服至常用量;汤剂的用量比丸剂为重,单味药量应比复方为重;轻病用量不必过重,重病则适当增加;老年人、儿童、妇女及体弱者用药剂量宜小。

•蒙医学认为,用药剂量应从小剂量试服至常用量的药物包括;有毒类药、峻烈类药、. 过寒性药、过热性药。

天星医考:天星医考:◆用药剂量一般有毒、峻烈、过热或过寒性药,用量宜小,从小剂量试服至常用量汤剂的用量比丸剂为重,单味药量应比复方为重 轻病用量不必过重,重病则适当增加老年人、儿童、妇女及体弱者用药剂量宜小⏹常用剂量按成人计,汤剂:每次3~5g,一日3~4次散剂:每次1.5~3g,一日2~3次丸剂(除毒麻药外):每次11~15粒,一日1~2次⏹儿童用药剂量不满1周岁的婴儿,按成人剂量的1/8以下1~5岁儿童按成人剂量的l/46~15岁儿童,按成人剂量的1/2分别计算用药•6.用药禁忌• (1)妊娠用药禁忌一般毒剧、刺激性药、峻烈泻剂和具有稀血(活血)、破痞功能的药孕妇禁用;缓泻剂和具有利尿、活血化瘀功能的药孕妇慎用。

蒙药的基础理论

蒙药的基础理论

蒙药的基础理论蒙药的内容主要包括:五元、六味、药力、药性、药物功能。

五元蒙药学以古代朴素的五元(土、水、火、气、空)为理论基础。

认为植物发育生长与“五元”有密切的关系。

土是植物的基础,是植物吸养之源,生命之根本。

水是植物所需养料的溶媒,也是植物体内运化因子,有滋润营养植物、促进其生长的作用。

火在植物内为能量、动力因子:外界的阳光、温度,使植物生长成熟。

气在植物内为生化因子,气具有养育植物、促其生长的作用。

空在植物内为间隙因子,是物质形成管腔孔道之因素,外界是一切物体所存在的空间。

六味药物有不同的味道,这些味道,是五元在药物形成的过程中,经过复杂作用而造就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甘、酸、咸、苦、辛、涩六种。

甘味,在五元中以土、水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

酸味,在五元中以火、土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

咸味,在五元中以水、火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

苦味,在五元中以水、气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

辛味,在五元中以火、气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

涩味,在五元中以土、气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

除单一味道外,还有两种以上的味结合而产生的“中性味”,以及由于味的转化、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苦中苦、甘中甘等结合成复杂的“复合味”,尽管变化复杂,仍可归纳于基本六味的范畴之内。

药力药物品种虽然繁多,但不外寒热两性,即阴性和阳性两大类型。

热性药物多生于热处及向阳处,获得了充足的阳光,阳性药物药力充沛,才有完备的热性药力,有升阳、消食、祛风寒、除痰湿的作用。

应用过量则引起头晕、头痛、发烧、烦渴等症状。

寒性药物多生于寒处及阴凉处,获得充足的月辉,阴性药物药力充沛,才有完备的寒性药力,有镇静安神、健身泽肤、祛瘀、降火的作用。

应用过量则引起胃阳衰弱、抽搐等。

再据药物寒热两性的程度差异,阴阳二性又分为中间型、复合型等,并有热中热、寒中寒、寒、热、温、凉等进一步的区别。

治疗阴性病(寒性疾患),则用阳性药(温热药);活疗阳性病(热性疾患),则用阴性药(寒凉药)。

蒙医药基础知识

蒙医药基础知识

痈肿,水肿。
用药剂量——明确且恒定
✓ 常用量(成人):汤剂(3~5g/次,3~4次/天);散剂 (1.5~3g/次,2~3次/天);丸剂(11~15粒/次,1~2次/ 天)
✓ 儿童:不满1周岁为成人1/8以下;1~5岁成人的1/4; 6~12 岁成人的1/2。
✓ 毒、峻烈、过热或过寒药,用量小,从小剂量至常用量;单味药 量大于复方;轻病用量不必过重,重病适当增加;老人、儿童、 妇女及体弱者用药量小。
• 19世纪 《蒙药正典》879种,599图
• 药——《医伤根除病痛甘露方》、《五五制药方集》、 《蒙医正典》、《蒙医金匮》
• 《脉诊概要》、《甘露之泉》、《血路医法从新》
• 50年代 内蒙古医学院 蒙医系
• 蒙药标准
2000版《中国药典》:制剂12,药材4,与中、维医交 叉药材190种;
部颁标准《蒙药分册》98年第一版:制剂145、药材57, 与藏医交叉使用制剂10、药材40;与维医交叉使用药 材3。
合计:法定蒙药制剂167种,药材294种。
蒙医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五元学说 三根:赫依、希日、巴达干
赫依—五元之气,中性,生命活动(包括语言思维)的动力和支配者; 希日—五元之火,是机体阳、热能基物; 巴达干—五元之土、水,机体阴或寒性的基物
七素(七精)精华、血、肉、脂、骨、骨髓、红/白精 三秽:稠、稀、汗三中排泄物 辩证施治:治则、立法、处方、疗术
[蒙药名]:查干益布海 宝贝科动物货贝或环纹货贝
的贝壳。
[性味]:咸,平。煅炭辛、苦, 性温。 [功能与主治]:破瘤、燥湿、止 血、去翳。主治胃癌、宫颈癌、 瘀血、肿痛、肺脓疡、鼻衄,咯 血,目赤翳膜等疾病。
紫贝齿
[蒙药名]:宝如益布海 宝贝科动物阿拉伯绶贝的

非民族医医师学习民族医内容

非民族医医师学习民族医内容

非民族医医师学习民族医内容一、蒙医基础理论蒙医基础理论是指阴阳、五行学理论指导、人体“赫依、希拉、巴达干”理论为核心,讲述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

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脏腑学说、“赫依、希拉、巴达干”六基证理论、寒热症理论和执法职则等理论研究。

人体是由三根、七营(指水谷精微、血、肉、脂、骨、髓、精)和三泄(便、汗、尿)构成的统一整体,其理论三根是以赫依(其性为气)、希拉(其性为热,是体温和组织的热能)和巴达干(其性寒、湿,滋润皮肤、濡养组织器官、滑利关节的粘液物质)的相互关系,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

二、蒙药学1、蒙成药种类:汤剂(煮散)、散剂、丸剂、膏剂、酒剂、油剂、灰剂、搅合剂、草药剂及金石合剂。

2、用药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五元、六味、药力、药性、药物功能。

(1)五元:土、水、火、气、空(2)六味:甘、酸、咸、苦、辛、涩(3)药物功能:柔、重、温、脂、固、寒、钝、凉、和、稀、燥、淡、热、轻、锐、涩、动3、蒙药制剂(1) 嘎布日迪鲁功能:清肺热、止咳、化痰。

主治:肺热咳嗽、咳痰、胸痛、胸闷、气喘、慢性气管炎等。

用法:每日3~5次每次口服30~50ml(2)满格尔—3功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骨质曾生、风湿及类风湿疼痛、腰肌劳损、陈旧性伤痛等。

用法:稍加热、涂于药棉或纱布等基质上敷于患处、隔日敷一次、一次敷3小时。

注意事项:外用药严禁口服。

(3)扫日劳—4汤功能:清热止咳。

主治:肺热气喘、咳嗽、血热引起的肺部作痛、感冒等。

用法:口服每日1~3次每次10~20ml(4)额尔敦—乌日勒功能:清热安神、舒筋活络、除“协日乌素”。

主治:白脉病、半身不遂、风湿及类风湿、布病、肌筋萎缩、神经麻痹、肾损脉伤。

用法:每日1~3次每次9~11粒温开水冲服。

(5)淖日布七味汤功能:清热、凉血、解毒、止痛。

主治:感冒、发烧、瘟疫热、冮热引起的口渴、舌干、目赤、小便赤黄、气喘、关节疼痛等。

用法:每日1~2次每次2g 水煎服(6)阿木日勒特—12味功能:清热、解毒、开窍。

《智慧之源》蒙医名词术语

《智慧之源》蒙医名词术语

蒙医病因病机观
蒙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体质、气 候、饮食、起居等因素密切相关,强 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蒙医阴阳五行理论
蒙医将人体内部的各种变化和疾病的 发生发展归结为阴阳五行平衡失调的 结果。
蒙医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学说
蒙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两种对立统一的物质,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蒙医认为人体内部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构成 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脏腑功能失调与疾病的发生
蒙医认为脏腑功能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如肝火旺盛可能导 致失眠、高血压等疾病。
02
蒙药基本概念与分类
蒙药基本概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蒙药
蒙药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医疗实 践中创造、积累并广泛应用的传
04
蒙医治疗方法与手段
内治法
饮食疗法
蒙医认为饮食是人体健康和疾病 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调节 饮食,可以治疗疾病,保持身体 健康。
药物疗法
蒙医使用各种草药、动物药、矿 物药等药物治疗疾病。药物疗法 是蒙医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具 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特点。
外治法
放血疗法
蒙医通过放血的方法,将体内的病血 排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放血疗 法对于急性病、炎症性疾病等具有较 好的疗效。
蒙医文化发展前景与展望
蒙医文化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认识和需求的不断提高,蒙医文化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现代医学模式的变化也为蒙医文 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政府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支持也为蒙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蒙医文化展望
未来,蒙医文化将在理论体系完善、治疗方法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蒙医文化也将 更好地融入现代医学体系,为保障人民健康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讲义)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讲义)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考纲直击本章预计分值:1~4分章节预计分值重点提示第一节藏医药基础知识0~2五元学说、三因学说、阴阳学说、藏药理论第二节蒙医药基础知识0~2三根、七素、三秽、蒙药理论第三节维吾尔医药基础知识0~2维吾尔医12种学说、维吾尔药理论第一节藏医药基础知识考点精讲一、藏医基础知识(一)五元学说五元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

土元“沉、稳、坚、黏”,功能持载和固定,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水元“重、寒、湿、润”,功能湿润和聚拢,能使万物滋润和聚拢成形。

火元“热、轻、锐、腻”,功能温和和熟腐,能使万物产生温热和促使成熟。

风元“轻、动、糙、燥”,能使万物运动和保持干燥。

空元“空、虚”,能为万物运动和生长提供空间。

(二)三因学说三因即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

“隆”与五元中的“风”相同,相当于中医的“气”。

“赤巴”相当于中医的“火”。

“培根”,“培”为水,“根”为土,与水、火两元相同,相当于中医的“津液”。

(三)阴阳(寒热)学说阴:一切趋于静止的、向下的、减退的、消极的、阴暗的、寒凉的、内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类于阴。

阳:一切趋于活动的、向上的、旺盛的、积极的、光亮的、温热的、外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类于阳。

(四)治疗原则藏医药的治疗原则,是以五元学说和三因学说为理论指导,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念的基础上建立的。

包括总原则和具体治则。

1.总原则藏医药的治疗总原则为:(1)预防为主。

(2)饮食起居为主。

(3)治本为主,治标为次。

(4)治主病为主,治并发症为次。

2.藏医药的具体治则见表4-1。

表4-1藏医药的具体原则具体治则对应的疾病情况比拟情形猫逮老鼠不能确诊的疾病,先用药物试探治疗,然后耐心观察症状变化像猫伏在鼠洞口等候那样,待确诊后对症治疗驱马入道兼有并发症,药物不能直接作用于主病时,先用一些开道方药冲破并发症的阻碍后,再治疗主病像将野马驱入狭道那样用对治药直入主病部位白鹭叼鱼找出是否药力不足等治疗弊病后,选择对症方药准确治疗像白鹭瞅准水中游鱼,迅猛扎头叼鱼那样狭路逢敌对热性疾病用四水法(凉性的食、行、药、械)一齐治疗;对寒性疾病用四火法(热性的食、行、药、械)一齐治疗犹如狭路遇敌,多助者则胜那样登梯高攀对于较轻疾病按行、食、药、械(外治法)依次治疗;对于严重疾病按械、药、食、行依次治疗较轻疾病,像登梯上屋那样治疗;严重疾病,像下梯那样治疗用时歼敌对于单一型疾病,用对症方药毫不迟疑地去治疗像勇士勇往直前杀敌调节仇杀对合并症和综合征,用平衡隆、赤巴、培根的方药均衡治疗像调节诉讼那样不偏不倚地去治疗牛羊对于疾病要从环境、时令、年龄、体质及消化强弱、饮食像牛负重驮,羊负轻驮那样量体负驮习惯、病种单一或复杂等情况,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地去施治裁衣,准确治疗(五)治疗方法藏医药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平息法、补益法、消散法、排出法、引吐法、汗法、油疗法、泻下法、滴鼻法、利尿法、外治法。

蒙药方剂配伍研究概况

蒙药方剂配伍研究概况

蒙药方剂配伍研究概况摘要:蒙药方剂配伍规律是以蒙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根据君臣佐使原则和“味”“消化味”“功效”三条配伍基本规律,以提高疗效,调整药物偏性,减少或抑制毒性,协同作用为目的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单味药材有序、有理、有效的组合使用。

关键词:蒙药;方剂;配伍蒙药方剂配伍是单味药之间的有效组合,每味单药具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因此多味药物组合使用使蒙药复方制剂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等特点。

1传统蒙药方剂配伍原则及配伍规律蒙医药学基础理论认为人体由赫依、协日、巴达干等三根组成。

通过管理三根平衡,综合调节人体内“三泻”(大便、小便、汗水)和“七素”(食物营养精髓、血液、肉、脂肪、骨、骨髓、精)的整体动态变化。

蒙医理论认为,三根动态平衡一旦被破坏,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将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六基症”(赫依、协日、巴达干、血、协日乌素、虫)的产生。

蒙药是指在蒙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治疗“三根”失调引起的各类疾病的药材统称,具有“温寒两力”“消化三力”“基础六味”“八种药性”和“十七种功效”等性质。

基于以上蒙医药学基本理论,蒙药方剂配伍以君、臣、佐、使为配伍原则,以味、效、消化味等三因素指导组方和配伍,结合临床症候和病因,使蒙药方剂发挥最大复合药效。

在君臣佐使配伍原则中,君药是指针对病症及病症部位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主要是辅助君药治疗主症,增强君药疗效,且同时对其他症状具有一定作用的药物;佐药辅助君药,治疗伴随症状的药物。

使药是指在君药和臣药当中除了具有“桥梁”作用之外,在方剂配伍中具有协调作用的药物。

例如,清热、保肝蒙药方剂地格达—4味汤中以具有清“希拉”、保肝作用的肋柱花为君药;以具有清热作用的胡黄连为臣药辅助君药增强其疗效;栀子和瞿麦为佐药和使药,具有协助和调和作用。

蒙药方剂中组成成分的配比调整是由病情的轻重及特性而定。

一般规定为:治疗病情较轻,无严重反应的轻病时,君药、臣药的种类较少,使药的种类相对较多,亦或者君药、臣药各一味制成。

蒙药的基本理论

蒙药的基本理论

蒙药的基本理论博大精深的蒙药基本理论可以概括为五元、六味、八性、十七效、两力之说。

“五元”:是指土、水、火、气、空五大元素。

蒙医学认为以五元学说为理论指导,认为世上物质虽然包罗万象,但都是由土、水、火、气、空五种元素转化而成。

药物也是如此,土为药物发育形成的根基;水为药物生长滋润之源泉;火为药物生长成熟的热能;气为药物生长运行动力;空为药物生长存在的空间。

药物的生成与土壤、水分、日照、空气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在各种药物的生成发育过程中,由于五种元素参与的程度有所不同,从而使各种药物具有不同的味道、性能和效力。

就是说药物的味、性、效都源于五元。

“六味”:指甘、酸、咸、苦、辛、涩六种味道。

他们是在药物由“五元”演化生成过程中某两个元素偏盛而产生的。

土水偏盛味甘;火土偏盛味酸;水火偏盛味咸;水气偏盛味苦;火气偏盛味辛;土气偏盛味涩。

一般来说,甘味药具有调和气血、滋补强身的功效;酸味药能健脾胃、助消化;咸味药可暖脾胃、促食欲;苦味药则有清热降火、利胆解毒作用;辛味药能祛风散寒、健脾化食;涩味药可以润泽肤色、清热收敛。

蒙医认为药物在人体内被消化的过程中,它固有的药味将会发生一定变化,即咸变甘;辛、涩变苦;甘、苦、酸不变;六味被人体消化后最终为甘、苦、酸三种味,被称为“三化味”。

“三化味”是指药物被消化而转化的药味。

“八性”:是指重、腻、寒、钝、轻、糙、热、锐八种主要药性。

蒙医临床常用具有重和腻性药物医治赫依病,如神志恍惚、头昏耳鸣、失眠健忘、酸懒乏力、麻木瘫痪等症;寒与钝性药物主治希拉症,即用于身热便黄、口苦烦渴、热泄及黄疸等热症及肝胆疾患;轻、糙、热、锐性药物则用于医治巴达干症,即主治肢体寒凉、身心沉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泄泻、腰膝疼痛、嗜睡及肥胖症等寒性疾患。

“十七效”:是指药物的软、重、温、腻、固、凉(淡)、钝、寒、柔、稀、燥、淡、热、轻、锐、糙、动等十七种效能。

五元中土、水、火、气、等元素即具有这些性能,药物的十七效是随着药物六味的产生而形成的,这些效能分别与三根的二十种特性有着相对应的克制或滋生的关系:克制赫依性病症时,软克糙【前者为药物效能后为三邪特征,同下】、重克轻、温克凉、腻克微与坚、固克动;克制希拉性病症时,凉(淡)克腻、热克寒、轻克重、锐克钝、糙克软与粘、动克固。

蒙医药基础知识PPT课件

蒙医药基础知识PPT课件

微温、温、极温、热
药能(效能)——药物克制三根特性的效能名称。十七效
重、腻二效“赫依”轻、燥;寒、钝二效“希日”热、 锐;轻、热二效“巴达干”重、寒
药物功能——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治疗效果 药物八性、药物化味、药物五元
配方原则
组方依据
依据药味、药物功能、药物化味配伍。 组方准则 o 方剂组成—相对固定的成方。君臣佐使,组方齐全,数量恒 定 o 方中各成员数量:药味以7、10、18者居多 治轻病——君、臣各1,佐2,使3 治中病——君、臣各1,佐3,使5 治重病——君、臣各2,佐5,使9 药量比例:一般恒定 调整原则:君、臣、佐、使各5、4、3、1份的比例;来源 于藏医经典药方,君药较其他多或2倍,其他各1份
传统剂型
汤剂(汤散):80目粗粉,3~5g/次。急症、轻病及发病初期
散剂:100目细粉,1.5~3g/次。发病中期主攻病邪。
丸剂:1g/粒,11~15粒/次。病程后期除根和慢性顽症。 膏剂:热性顽症。
灰剂:方中药味配好煅为灰,用量用法同散剂。寒症经久不愈。
油剂:煎汁浓缩加鲜奶、奶油至无水,取油制蜜油丸,3g/粒。1粒/天。滋 补,适于年迈体衰、久病体虚、肾虚。
毛茛 鼠曲草 [蒙药名];黑布日格纳 [蒙药名]:浩勒都顺一其其格 菊科植物鼠曲草干燥全草。 毛茛科植物毛茛的全草 [性味]:辛,苦、温、涩。 [性味]:辛、热、轻、燥、锐,有小毒。 [功能与主治] 破痞,解毒,祛巴达 [功能与主治]:破痞,温中,止腐,祛 干,止咳。用于寒性痞瘤,中毒症, 黄水,逐水,杀虫。用于胃痛,食 感冒咳嗽气喘,恶心,麻风病,萨病, 积,虫痞,肝痞,黄水病,风湿病, 布鲁氏菌病,痛风等。 痈肿,水肿。
• 19世纪 《蒙药正典》879种,599图 • 药——《医伤根除病痛甘露方》、《五五制药方集》、

蒙药普通制剂的疗效问题分析

蒙药普通制剂的疗效问题分析

蒙药普通制剂的疗效问题分析摘要:蒙药的疗效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它与蒙医药理论、方剂学、植物学、生理、生化、免疫、制药学、药理学、临床医学、临床药学、数理分析多学科相关。

近些年虽然做了许多工作,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相比中医的发展还有差距。

因此,为加快蒙医药的发展步伐,创新研究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外,还需由国家和地区的扶持,才有望蒙医药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蒙药;普通制剂;疗效1蒙药的用药理论1.1五元:蒙药的理论基础是古代朴素的五元,火、土、气、空、水。

蒙药认为植物药材的生长发育和五元有密切的关系,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植物从土壤吸收养分;水为植物生长提供生命之源,滋养植物,促进植物的生长;火为植物提供能量、动力因子;外界的阳光、温度使得植物生长成熟;气内化为植物的生化因子,起到养育的作用;空能够作为植物的间隙因子,形成植物的腔孔道。

1.2六味: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味道,这些味道是在药物形成的过程当中经过复杂的过程形成的,包括甘、酸、咸、苦、辛、涩六味。

甘味,在五元当中,以土、水为主,其他元素为辅;酸味,在五元当中以火、土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咸味,在五元当中,以水、火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苦味,在五元当中以水、气为主,其他元素为辅;涩味,在五元当中以土含量为主,其他元素为辅。

蒙药除了单一的味道之外,还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味道和在一起的中性味,还有药味相互转化形成的复合味,比如甘中甘和苦中苦。

1.3药力:蒙药的药物种类繁多,但是归结起来主要是两种药性,寒性和热性。

热性的药物主要生长在阳光充沛的地方,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药力充沛,拥有完备的热性药力,具有祛风寒、除痰湿、消食等作用。

但是如果药物使用过量会引起头晕、发烧等症状;寒性的药物主要生长在阴凉的地方,获得大量的月辉,阴性药力充沛,具备寒性药力,帮助镇静安神、祛瘀、降火等,药物使用过量会引起胃阳衰弱、抽搐等症状。

在具体的用药过程当中,根据药物的寒热性可以用于治疗相应的疾病,治疗寒性疾病用热性的药,治疗热性疾病用寒性的药。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第四章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第01讲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第一节 藏医药基础知识―、藏药的概念在藏族医学理论指导下配制和应用的药物称为藏药。

它主要来源于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

藏药与国内其他少数民族药一样,是祖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藏医基础知识(一)五元学说五元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土元“沉、稳、坚、黏”,功能持载和固定,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水元“重、寒、湿、润”,功能湿润和聚拢,能使万物滋润和聚拢成形;火元“热、轻、锐、腻”,功能温和和熟腐,能使万物产生温热和促使成熟;风元“轻、动、糙、燥”,能使万物运动和保持干燥;空元“空、虚”,能为万物运动和生长提供空间。

(二)三因学说(三)阴阳学说藏医学中“阴阳”概念多以寒、热;日、月;水、火;强、弱;峻、缓;动、静等意思相对的名词来表述,尤其是以寒、热来表述的更多,几乎成了阴阳的代名词。

4.治疗方法(1)平息法:系指用饮食、起居和服用药物把疾病平息于体内。

(2)补益法:系指对隆病患者、体质虚弱者、失血过多者、长期失眠者、悲伤过度者等进行滋补。

(3)消散法:系指服用药物及禁食或使用清淡饮食使身体消瘦。

(4)排出法:包括药物引吐、泻下、汗法及外治法。

(5)引吐法:服用具有催吐功能的方药,吐出宿食、毒物和病邪,达到治疗存在于上体部位的疾病,特别是培根病。

(6)汗法(7)油疗法:系指食用动、植物油脂或外用涂擦、点滴身体特定部位。

(8)泻下法:系指内服具有泻下功能的方药或灌肠,将腹内疾病尤其是赤巴病排出体外。

(9)滴鼻法:将药汁滴入鼻腔,药力通过鼻黏膜吸收,渗入耳、目、头、脑等部位达到醒脑开窍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10)利尿法:系服用具有收敛、扩张血管及利尿功能的方剂,将沉于深处的陈旧病邪通过各毛细血管运送到尿液,由尿道排出体外,此法又称脉泻法。

(11)外治法:系利用药物、物理作用及外科手术等手段,从体外实施治疗,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排除脓血、剔除腐肌等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第四章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第四章
第四章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考点梳理
1、了解 藏医药基础知识。 2、了解 蒙医药基础知识。 3、了解 维吾尔医药基础知识。
第一节 藏医药基础知识
一、藏医基础知识 1、藏药的概念: 在藏族医学理论指导下配制和应用的药物
称为藏药。它主要来源于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
。藏药与国内其他少数民族药一样,是祖国传 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藏医药基础知识
本小节考点总结: 1、藏医药基础知识的五元、三阴、阴阳 学说的内容 2、了解藏医学的治疗方法
第一节 藏医药基础知识
二、藏药基础知识
(1)藏药与五元: 土元为药物生长之本源,
水元为药物生长的湿能,
火元为药物生长的热源, 风元为药物生长的动力, 空元为药物生长提供空间。
五元缺
一不可
质)等12大学说的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节 维吾尔族医药基础知识
爱日康(四大物质)学说
密杂吉(气质)学说 合立体(体液)学说
包括火、气、水、土四大元素。
包括8种正常气质(热、湿、寒、干、干 热、湿热、湿寒、干寒)和8种异常气质 包括4种正常体液(胆液质、血液质、黏 液质、黑胆质)和4种异常体液。 包括三大支配器官(脑、心、肝)
基物
第二节 蒙医药基础知识
不属于七素的是( A. 骨 )
B. 血
C. 肉 D. 脂
E. 汗
答案:E
第二节 蒙医药基础知识
2)七素:又称七精。分别为精华、血、肉 、脂、骨、髓及红或白精,是机体的构成物 质。白骨精虽(髓)坏,也是血肉之(脂) 躯。
3)三秽:稠、稀、汗等三种排泄物,是七 素生化过程中的产物,对诊治疾病有重要参 照意义。
藏医学中“阴阳”概念多以寒、热;日、月;水、 火;强、弱;峻、缓;动、静等意思相对的名词来表述, 尤其是以寒、热来表述的更多,几乎成了阴阳的代名词。

【全文】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蒙古族医药学选论--ppt课件

【全文】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蒙古族医药学选论--ppt课件
第三章 蒙古族医药学选论
PPT课件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蒙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蒙医学理论体系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蒙药学选介
PPT课件
2
蒙医药学的发展
蒙医药学的起源 蒙医药学的发展
游牧生活 —— 适应环境、生产方式、生活 习惯和地理气候特点
吸收藏医、汉族医学及古印度医学等医学 内容发展而成。
五元学说是蒙医理论体系的纲领,有关人体三素、七元、生理、病理、 诊断和治疗的认识和解释以五元学说为理论指导。
PPT课件
12
五元学说





硬、强、重
湿、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气味为主, 以味为主,具
具备味、色、 备色、感、声
感、声等性能, 等性能,对物
为一切物质的 质有滋养、湿
根基,对物质 润的功能
有生存和增重
的功能
存在部位
功能
胸部
为五巴达干的基础,起协调作用,担负 供养和调节水分的功能
胃部
磨碎食物,利于分解、吸收。。

主司味觉。。。。。。。。。。

主司感觉,使人产生喜、怒、哀、乐和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产生满意和知足感
各个关节
主关节功能活动使各部分关节有机连接, 并能自由伸曲活动
PPT课件
23
巴达干
重 钝 腻 寒 柔 固 黏
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PPT课件
根据循行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五种:
司命赫依 上行赫依 普行赫依 调火赫依
下清赫依
16
赫依
分类
存在部位
功能
司命赫依
存在于中央脉和头顶部, 一切赫依的基础,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主

浅谈蒙中医基础理论和用药的异同

浅谈蒙中医基础理论和用药的异同

2 在 对 药 物 性 、昧 和 功 能 的 认 识 方 面
药用 蒙药 勺 (通 )舒 散 剂 ,有 3g.1.5g之 分 ,随 年 龄 性 别 体 质
蒙 医和 中医 也有 一些 异 同 ,现 简述 如下 。
不 同选 蒙 药 勺 ,每 天最 多 9—15 。
2.1 药 性 比较 :中 医 对 药 物 的认 识 主 要 有 四气 :寒 热 温 凉 。 3 结 论
“巴达 干 ”与 “精 ”的 功 能 有 类 似 之 处 :蒙 医 学 中 供 养 之 能 清 胃 中寒 热 、止 泻 、解 毒 、消 肿 、破 积 ,用 于消 化 不 良 、胸 腹
巴达 干 寓 于 大脑 而 主 司 中枢 神 经 系 统 ,强 大 脑 机 能 ,州理 脏 痞 满 、水肿 (早 、中 、晚期 )。

例 如 ,“赫 依 ”与 “气 ”的功 能 大 同小 异 :“赫依 ”输 送精 华 同 ,但 功 能 不 同 ,如 诃 子 (阿 如 日)。 中 药 归 收 涩 类 ,用 于 久
与 糟粕 ,增 加 体 力 ,使 五 官 功 能 正 常 及 意 识 清 楚 ,有 支 配 肢 咳不 止 久 泻 久 痢 。 而 蒙 医认 为 ,诃 子 味 咸 可生 其 它 五 味 ,
和“辨证 施 治 ”为 基本 特点 。
使 热 量 传遍 全 身 ;充 养 神 精 作 用 ,使 人精 力 充 沛 ,神 志 清 晰 ,
蒙 医 学 认 为 赫依 、希 拉 、巴达 干 是 构 成 人 体 基 本 物 质 和 反 应迅 速 ,感 觉 灵 活 ,活 动 自如 。
基 本 功 能 ,称 为 三 根 】。在 正 常 情 况 下 ,三 者 相 互 依 存 ,相

诊断 方 法 。④ 肝 纤 维 化 在 一 定 程 度 是 可 逆 转 。但 仍 有 不 病 ,是 动 态 过 程 ,要 实 现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肝 纤 维 化 逆 转 ,任 务

蒙药药性研究初探

蒙药药性研究初探

蒙药药性研究初探标签:蒙药;药性研究1、蒙药药性研究的基本现状1.1 理论研究方面藥性理论体系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

药性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效应和针对临床病证的实际疗效,经实践反复验证,最终归纳出来的,是对药物多种作用的高度概括。

蒙药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兄弟民族药物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本民族用药经验总结出的一整套理论,并应用于临床,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

这一整套的药性理论构建了一个五元、六味、药力、八性、十七效的药性理论体系。

五元:蒙药学以古代朴素的五元(土、水、火、气、空)为理论基础。

六味:药物有不同的味道,这些味道,是五元在药物形成的过程中,经过复杂作用而造就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甘、酸、咸、苦、辛、涩六种;甘味,在五元中以土、水含量为主,其它元素为辅;酸味,在五元中以火、土含量为主,其它元素为辅;咸味,在五元中以水、火含量为主,其它元素为辅;苦味,在五元中以水、气含量为主,其它元素为辅;涩味,在五元中以土、气含量为主,其它元素为辅。

药力:不外寒热两性,即阴性和阳性两大类型;阳性有升阳、消食、祛风寒、除痰湿的作用;寒性药物有镇静安神、健身泽肤、祛瘀、降火的作用;治疗阴性病(寒性疾患),则用阳性药(温热药);治疗阳性病(热性疾患),则用阴性药(寒凉药)。

蒙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药物具有重、腻、寒、钝、轻、糙、热、锐等八种基本药性;其中,重、腻二性克制“赫依”(五元中的气、风)病证,寒、钝二性克制“希拉”(五元中的火、阳)病证,轻、糙、热、锐四性能克制“巴达干”(五元中的水、津液、痰湿)的主要特性;反之,轻、糙、寒三性生“赫依”;热、锐、腻三性生“希拉”;重、腻、寒、钝四性生“巴达干”。

蒙医用药的基本原则就是利用蒙药性能调整机体内部的“赫依”(气)、“希拉”(火)、“巴达干”(体液)的偏盛偏衰。

但蒙药药性理论的提出受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一阴阳、五元学说的影响,加之游牧民族地区医药发展缓慢,蒙药至今仍带有浓厚的传统民族文化色彩,存在着意向性、随意性与不确定性,客观性证据难循。

蒙医药基础知识ppt课件

蒙医药基础知识ppt课件

用药剂量——明确且恒定


常用量(成人):汤剂(3~5g/次,3~4次/天);散剂 (1.5~3g/次,2~3次/天);丸剂(11~15粒/次,1~2次/ 天) 儿童:不满1周岁为成人1/8以下;1~5岁成人的1/4; 6~12 岁成人的1/2。 毒、峻烈、过热或过寒药,用量小,从小剂量至常用量;单味药 量大于复方;轻病用量不必过重,重病适当增加;老人、儿童、 妇女及体弱者用药量小。 用药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毒剧、刺激、峻烈泻剂、活血、破痞禁用;缓泻、 利尿、活血化瘀慎用 病症用药禁忌:热症忌热、温药;寒症忌寒、凉药 老年、儿童用药禁忌:峻泻、有草乌且方中药味少 饮食禁忌:服药期间忌过寒、过热、酸、辣等刺激性食物,生水, 生食,浓茶,山羊肉,荞麦等。
肉苁蓉 又名大芸、苁蓉,是多年寄 生性草木植物寄生在灌木梭 梭树的根部。主产内蒙古自 治区巴彦淖尔盟北部和阿拉 善盟。 它具有补益精血,滋肾壮 体的作用,故素有“沙漠人 参”之称。
黄芪 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内蒙古呼伦 贝尔市和赤峰市。 黄芪为名贵的中药材,可以补气 升阳、固表止汗、去腐生肌、利尿 消肿,主治气虚无力、脾虚泄泻、 肺虚气短、慢性肾炎等。黄芪还是 经济实惠的滋补品,与鸡或鸭同煮, 既补身体,又别有风味。
毛茛 鼠曲草 [蒙药名];黑布日格纳 [蒙药名]:浩勒都顺一其其格 菊科植物鼠曲草干燥全草。 毛茛科植物毛茛的全草 [性味]:辛,苦、温、涩。 [性味]:辛、热、轻、燥、锐,有小毒。 [功能与主治] 破痞,解毒,祛巴达 [功能与主治]:破痞,温中,止腐,祛 干,止咳。用于寒性痞瘤,中毒症, 黄水,逐水,杀虫。用于胃痛,食 感冒咳嗽气喘,恶心,麻风病,萨病, 积,虫痞,肝痞,黄水病,风湿病, 布鲁氏菌病,痛风等。 痈肿,水肿。

蒙药与中药炮制的不同

蒙药与中药炮制的不同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 o1.18 No.63182投稿邮箱:sjzxyx88@·民族医药·0 引言蒙药与中药各自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的不同,有些药材的炮制加工也有所不同。

蒙药是以蒙医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蒙古民族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的炮制方法。

蒙药与中药常以净化处理、炒、煅、洗、泡、烘焙、干馏、水飞、煨、熔、蒸、煮、制霜等方法炮制。

但是炮制加工的辅料是有所不同。

蒙药因蒙古民族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常用牛奶、马奶、酸马奶、羊肉汤、羊骨头等作为辅料进行炮制[1]。

1 寒水石寒水石是一种矿石中药材,清热泻火药,又称凝水石、水石、鹊石,本品为天然沉积矿物单斜晶系硫酸钙或三方晶系碳酸钙矿石。

类别:石矿,可提炼出石膏,却不能直接称石膏,由于硬度低,只含玉质,不含水晶。

产于山西、河北等地,广泛形成于沉积作用,如海盆或湖盆地中化学沉积的石膏,常与石灰岩、红色页岩、泥灰岩等成层出现。

多发现于卤地积盐之下。

全年可采,研细用。

类别:石矿,可提炼出石膏,却不能直接称石膏,由于硬度低,只含玉质,不含水晶。

产于山西、河北等地,广泛形成于沉积作用,如海盆或湖盆地中化学沉积的石膏,常与石灰岩、红色页岩、泥灰岩等成层出现。

多发现于卤地积盐之下。

全年可采,研细用。

蒙药炮制:(1)热制:将寒水石捣成豆粒大小放入锅内炒至微红色,喷酒复盖密闭,闷后取用。

热制寒水石用于寒性疾病。

(2)凉制:将寒水石碾碎炒好,喷适量的牛黄溶液,放阴凉干燥处晾干即可。

凉制寒水石用于热性疾病。

(3)奶制:将寒水石煅透,研成细面,用牛奶和好,放阴凉干燥晾干即可。

奶制寒水石用于温补强身。

(4)烈性制法:将寒水石放入铁器或瓦器内,封闭,煅透,取用。

中药炮制:(1)取寒水石,除去杂质,洗净,打碎成小块或研成细粉用。

(2)取净寒水石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研碎或研成细粉用。

《智慧之源》蒙医名词术语

《智慧之源》蒙医名词术语

观察五官
观察患者的眼睛、鼻子、 耳朵、嘴巴等,判断是否 有异常表现。
观察排泄物
观察患者的尿液、大便等 排泄物,判断病情的性质 和程度。
闻诊
听声音
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咳嗽、呼吸等,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程度 。
嗅气味
通过嗅患者的口气、分泌物等,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程度。
问诊
询问病史
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 习惯等,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
询问症状
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要症状、伴随症状 等,了解病情的性质和程度。
按诊
触摸脉象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程度。
触摸身体
通过触摸患者的身体,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变化。
03
治疗方法
内治法
寒性病用热药治疗
热性病用寒药治疗
通过使用热性蒙药,如干姜、附子、艾叶 等,以驱除体内寒气,调和脏腑功能,治 疗寒性疾病。
针对热性疾病,选用寒性蒙药,如黄芩、 黄连、大黄等,以清热、解毒、凉血,调 节体内火热,治疗热性疾病。
实证用泻法治疗
虚证用补法治疗
对实证患者,采用泻下、利尿等蒙药方剂 ,以驱除体内积滞,调整气血,治疗实证 。
对虚证患者,选用滋补、调理的蒙药,如 人参、黄芪、枸杞等,以补充气血、调整 脏腑功能,治疗虚证。
《智慧之源》蒙医名词术语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基础理论 • 诊断方法 • 治疗方法 • 常用蒙药 • 蒙医特色疗法 • 蒙医名词术语的标准化建设
01
基础理论
定义与分类
蒙医基础理论定义
蒙医基础理论是蒙古族医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生理、 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基础 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医药简介一、蒙医基础知识蒙药的概念:在蒙古族医学理论指导下配制和应用的药物称为蒙药。

它主要来源于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

蒙医学以阴阳五行、五元学说理论(与藏药类似)为指导,内容包括三根理论、七素三秽的物质基础、辨证施治的基本方法等。

(一)三根学说三根指“赫依”、“协日”、“巴达干”。

1、“赫依”含有气、风、神径、经络之意,属中性,助阳则阳盛,助阴则阴盛,是指各种生理功能的动力,生命活动的每一个环都是“赫依”在发挥作用。

凡是思维、语言、动作及各脏器的功能活动,皆受“赫依”支配。

如果“赫依”的功能失常。

主要可以表现为神志异常、失眠、健忘、疲乏、眩晕、麻木、抽搐、瘫痪等脏腑功能减退等。

2、“协日”有火热之意,含有火、热、胆之意,属热性,在脏腑中与胆的关系最为密切。

机体的体温、各组织器官的热能及精神的振奋等都是“协日”发挥作用。

“协日”偏盛,是发生一切温热病的病理基础。

如黄疸、口苦、吐酸、烦渴、神情狂躁等机能亢感的表现,都属于“协日”的失常。

3、“巴达干”是指体内的一种粘液状物质,含有津液、寒、痰之意,属寒性,相当于“土与水”。

在生理情况下,“巴达干”能滋润皮肤,濡养组织器官、滑利关节,化为唾液、胃液、痰液等分泌物。

“巴达干”的功能失调,除表现为一般寒性征象外,还易导致水液的停滞不化而出现各种分泌物增多的现象,如浮肿、胸水、腹水、痰多、吐清水、妇女白带多等。

此外,中医属于痰浊蒙蔽的嗜睡、痴呆及湿困脾胃的清化不良等病证,蒙医也属“巴达干”的病证范围。

在生理情况下,赫依、希日、巴达干三者协调一致,保持相对平衡;如果三者的平衡关系失调,则产生各种病理变化。

若以赫依与希日的关系失调为主,则产生阳热元盛一类病变;若以赫依与巴达干的关系失调为主,则出现阴寒及水液不化一类病变。

三根理论认为,人体的生命现象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活动过程,其中三根的有机配合和协调,使整个生命处于有序的代谢状态。

人体内脏与内脏之间,内脏与体表组织之间的有机联系,都是三根作用的结果。

因此,三根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同时三根又是导致疾患的内在因素,在内外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及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三根的任何一方出现偏盛偏衰,致使三者失去平衡,人就要生病。

由于三根的失常,会给人体带来病害,故又可将其称之为“三弊”。

这说明,三根的机能不仅表现在正常的生理活动中,也表现在异常的病理变中。

(二)七素三秽学说七素指饮食精华、血、肉、脂、骨、髓、红或白精以及滋养和补充七素的滋养七精华的总称。

三秽指“稠”、“稀”、“汗”等三种排泄物。

七素三秽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分解、吸收、排泄的过程,也就是人体内不断进行的新陈代谢。

七素为人体三根赖以生存之物质基础。

由食物精华产生的精华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由血、肉等六要素分解产生的精华,称之为滋养七精华,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滋养七精华反转来滋养着七素,以保身体发育成长。

七素、三秽之分解与吸收以及排泻过程,是在人体内不断进行的新陈代谢过程,此过程叫精华与糟粕的分解。

滋养七精华之主要的作用是不断补充三根的损耗。

新陈代谢主要在消化系统及七素之生长发育系统进行。

而在胃、小肠、大肠、等消化道进行代谢,则靠促进消化的三种力量来完成,简称“消化三能”即食物经过消化道时,为腐熟巴达干所磨碎,同时为消化希拉之热能所溶解,再由调火赫依之煽动所分离,最后生化为食物之精华与糟粕。

三秽中粪能使内脏吸收食物的养分,并排出污物、残渣等,尿能使存在于内脏的糟粕排出,汗能使皮肤柔润,还起固表作用。

蒙医学认为人体是由三根、七素、三秽的统一整体。

人体生理、病理的全部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跟消化三能有密切关系。

依靠消化三能进行精华与糟粕分解成熟,滋养精华排除三秽,补充三根自身损耗,保持三根和七素之间相对平衡关系,从而保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三)治疗原则1、整体观:在三根七素的作用下,人体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之间都以“黑白脉”相连接,生命活动彼此协调,维护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

某一部分发生病变,就会影响到其他部位以至全身(整体),引起平衡失调,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症状。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应从整体出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另一方面,蒙医学认为人和自然界也是对立统一的整体。

人体通过感受器,和外界自然环境保持着密切联系,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居住条件、生活习惯等,都直接影响人的生理活动。

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人体内部三根的调节,使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但气候环境条件的变化,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或者由于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外界变化作出适应的反应时,就会发生疾病。

2. 辨证论治:蒙医诊治疾病注重辨证论治。

证是蒙医治疗疾病的基础单位,是用药方的依据和前提。

疾病虽然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但蒙医认为究其原因可概括为赫依、协日、巴达干、血、黄水(协日乌素)、虫等六种。

疾病的本质可归纳为寒热两种。

把发病部位可归纳为脏腑、黑脉、白脉、五官等。

辩证就是将通过三诊(问、望、切)收集到的资料,按蒙医的基础理论分析归纳,判断出疾病的原因及发病部位的方法。

所谓论治,就是辩证的基础上,构思治疗方案,并进行治疗。

制定治疗方案时,首先强调“治未病”的原则,要注意“求本”,“扶正祛邪”,“调理三根”以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几个方面。

还需主病与三时相结合施治,药物、饮食起居、外治、护理要综合进行。

二、蒙药基础知识蒙药记载在《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藏药分册》和《维药分册》。

总计收载法定蒙药制剂167种,药材294种。

独具药性强、服用量少的特点。

而蒙药则具有二性(热、寒),六味(甘、酸、咸、苦、辛、涩);八功能(沉、油、寒、钝、锐、轻、燥、热)十七技能(沉、轻、寒、热、钝、锐、油、湿、坚、肠、村、稀、燥、软、粘、凉、温)的性质(与藏药相似)。

根据这些性质由不同配伍的方法与组成“三根”的二十个特性相克(压制或相扶“三根”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比如,甘、酸、咸、辛之药可治疗“赫依病”;甘、苦、泻药可治疗“协日病”;辛、酸、咸药可治疗“巴达干”病。

药物配伍服后经过消化分解,可改变其原有药味,其作甲也相应的随之改变。

甘、咸味作为甘味时时,治疗“赫依病”与“协日病”;酸味治疗“巴达干”病;苦、辛、涩三味化为苦味,治疗“巴压干与协日病”。

(一)蒙药的炮制和剂型蒙药以生药入药为主,目的是为了保持原药材的色、味、质等。

对于部分有毒性,邪气腥味的品种,如寒水石、万年灰、黑冰片(野猪粪)、天灵盖、狼毒等也做必要的炮制。

但炮制的方法与中药不尽相同。

例如:寒水石的炮制有寒、热、泡等六种方法。

狼毒常用乳牛尿的泡制方法。

一些需要滋补增强的药物,如调元大补二十五味汤散,常用牛奶,黄油,酸奶,肉汤等进行泡制,如玉竹、天花粉、天门冬、手掌参等。

蒙药传统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水丸、糊丸、蜜丸)、油剂、灰制剂、搅合剂、育剂、酊剂及金属药制剂。

“煮散剂”即汤剂,是蒙药特有的剂型。

煮散剂是将汤剂的药材粉碎后,过30~60目筛,按一次的量分装,服用时,服用汁或连同药渣一起服用,既可发挥汤剂的速效作用,也可以起到散剂的长效作用。

(二)组方原则蒙医用药基本方式是用数味药配制而成的成方,称为方剂。

方剂的配制有其固有的理论依据,其主要内容有组方依据、配方准则及传统剂型等,通称为配方原则。

蒙药组方的方法,主要有性味组方、功能组方、“三化味”组方三种。

蒙药的药方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所组成,其中君药起主导作用,直接针对主证和病患部位;臣药协同君药医治主症并负责次要症状,以增强疗效;佐药协同君臣药医治兼症或随症;使药在药方组员内部进行调和。

蒙医对药方各味药量比例无明确规定,主要根据病情而定,习惯上将君药的量突出一点,其它一般等量为宜。

(1)性味组方:这是以药物的味、性、效为主要依据进行组方的一种方法。

即针对病情选择些具有与病情相适应的味或性、效的药物来组方。

(2)功能组方:这种方法则以药物的功能为依据。

即选择具有与病症相适应功能的一些药物进行组方。

(3)“三化味”组方:是以药物原有的味将在人体内消化转变的味为主要依据,选择相应药物进行组方。

(三)蒙药病名注释1、“配毒症”:指药物、食物、酒精等引起的肝脏中毒症。

如药物中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

代表药物:红花清肝十三味丸。

2、“协日乌素”:指风湿、类风湿、坐骨神经痛、关节疼痛、腰腿疼痛、颈椎病、肩周炎。

代表药物:扎冲十三味丸、嘎日迪五味丸、那如三味丸、珍珠活络二十九味丸。

3、“协日乌素”偏盛:属“协日乌素”病,用于风湿、类风湿等疾病。

代表药物:珍宝丸。

4、“赫依”病:指心悸、神经衰弱,失眠、头昏目眩、心神不安,疲乏无力等症。

代表药物:肉蔻五味丸。

5、消“粘”:粘类似于病原体的总称。

粘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各种炎症,如: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白喉、炭疽、急性胃肠炎、急性乳腺炎、肋腺炎。

代表药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扁桃体炎的巴特日七味丸。

6、“白脉病”:类似于脑出血、脑血栓、神经损伤、神经根炎等脑神经系统疾病。

代表药物:珍宝丸、珍珠活络二十九味丸。

7、“亚玛”病:类似于鼻炎、鼻窦炎引起的头痛。

“协日”性头痛:指热盛引起的头痛。

代表药物:胡日查六味丸。

8、“心神不安”:指更年期综合症引起的证候。

代表药物:吉祥安坤丸。

9、“肾热诸症”:指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炎症和盆腔炎。

代表药物:益肾十七味丸。

10、“宝日”中期:指血热性头痛、目赤、口渴;反呕、反胃、便秘褐色。

代表药物:凉血十味散。

11、“协日”:指肝胆疾病、黄疸;胃酸过多,胃烷灼痛等症。

代表药物:哈日十二味散。

“协日”热:类似于急慢性胃肠炎。

代表药物:哈敦海鲁木勒九味丸。

12、“巴达干”热:指急慢性咽炎、咽喉肿痛、口干咽燥,扁桃体炎。

代表药物:玉簪清咽十五味丸。

13、心、肾“赫依”病:指头晕耳鸣、疲乏无力、气滞腰痛,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宫冷不孕及更年期综合症。

代表药物:暖宫七味丸。

14、“赫依”、“粘”热交争:指重症热性疾病病程中出现的心神不安、失眠、癫狂、昏迷等症。

代表药物:顺气安神丸。

15、“宝日”病:指类似肝肿胀、肝硬化、胃肠溃疡及出血,经血过多,鼻衄等。

代表药物:牛黄十三味丸、健胃五味丸。

16、“游走刺痛”:指类似于胁间神经痛。

代表药物:槟榔十三味丸。

17、“赫依”兼盛:指热病伴有心悸失眠、寒颤、头昏耳鸣,神昏谵语。

代表药物:沉香安神散。

18、“赫依”热:指急慢性气管炎、肺炎。

代表药物:清肺十八味丸。

19、“赫依、协日”病:指口苦、反酸、胃胀、嗳气等证候,相当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代表药物:阿拉坦五味丸、健胃五味丸。

20、“协日乌素”病:除骨关节较广泛损伤引起的证候外,还有皮肤上的问题,类似于湿疹、牛皮癣、皮肤骚痒等皮肤病和关节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