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小说的研究
《呐喊》、《彷徨》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
《呐喊》、《彷徨》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作者:刘美宏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0期摘; 要:鲁迅在小说《呐喊》、《彷徨》中,塑造了许多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制度的腐败和社会现实的残酷。
本研究通过梳理鲁迅创作的思想探索,解析知识分子形象的三种类型,总结塑造这些知识分子形象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鲁迅的文学作品。
关键词:知识分子;封建制度;社会现实;悲剧命运作者简介:刘美宏(1995-),女,汉族,渝武人,重庆三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0-0-02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他创作的小说为中国学者研究知识分子题材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位值得学习的伟人。
他准确把握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的特点,深入分析现实生活,使小说具有了更深刻的现实意味,引发读者的自我反思和对现代人的灵魂拷问。
一、鲁迅创作《呐喊》、《彷徨》时的思想探索《呐喊》、《彷徨》这部小说集,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进入新篇章的标志,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夕到国民大革命以前的这一历史时期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画面,表现作者对受到压迫的农民及知识分子的关怀。
小说在揭示落后国民性的同时,还在忧虑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命运。
《呐喊》是鲁迅1918年到1922年写的作品,他在<《呐喊》自序>中提到以“呐喊”为书名的缘由,即为了“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1]由于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整个小说集的感情基调是昂扬奋进的,语言简练朴实,情节紧凑,环环相扣。
小说结尾埋下伏笔,给人留下希望的遐想,如《药》这部小说的结尾处,提到夏瑜的坟上长了一株红白的花,《狂人日记》中的“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这些耐人寻味的“尾巴”,正是暗示着光明和希望,革命的火种还没有灭,它会为勇士照亮前方的路。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解读围城中的女性知识分子
解读《围城》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学者型作家钱钟书的小说代表作,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围城》女性知识分子形象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前言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推崇小说无处不在的幽默和讽刺,称“《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自《围城》1947年在《文艺复兴》期刊上连载面世之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时人根据各自的思想立场和人生体验解读文本,或“捧”或“杀”,而赞誉之辞大体雷同,批评之声也时有所闻。
归纳起来,前人袭用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模式的评论大致有如下几种:从新历史主义批评角度看,文本中大量的隐喻、讽喻与掌故,使它不含是一座用漩矶碎锦巧构而成的中外学术迷宫,风格颇似欧美所谓知识型文本或后小说;至于钱钟书随手拈玩的中国及西洋神话、寓言,可为原型批评的典范文本;而小说中除各色人物外,暗含一个无所不知的“叙述者”,不仅叙述事态的发展,而且常常大发议论,正吻合结构主义批评代表罗兰·巴特叙事理论中关于叙述者大于人物的分析;此外,小说中描写船上茶房阿刘与方鸿渐的两次“钗钱交易”,阿刘手心里的发钗由三只变为一只,这样的“细节印证法,似还有形式主义的痕迹”。
若生发开来,从社会学批评、读者接受批评,甚至后殖民主义批评、现象学批评均可对这部思想深刻、艺术高超、风格独特的小说作出新的阐释与评析,但鸿泥半爪,令人终日沉迷其间也难尽其全。
杨绛所言《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已广为流传。
《围城》高超的讽刺幽默手法、大量的奇语妙喻、深刻的心理刻划也早已被世人津津乐道。
本文试图避开对文本题材、主题与艺术表现手法的传统分析,而从女权主义角度、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侧面对《围城》中女性知识分子角色进行解读,以期勾勒一幅《围城》姚紫嫣红的‘十二钗正册图”,探究作者关于20世纪30井。
中国现当代小说讲解
绝望与救赎-北村
粗鄙与挑战-《我爱美元》
存在之思-《雨天的棉花糖》
• 1-2,拉康的主体概念:与他者相对立; 镜像理论;首先要确立“他者”的边界; 是一个自我命名、自我发现的结果:“我 以前也与他们一样”,从世界中分离出来: 独立、怀疑主义
• 1-3,阿尔都塞的主体概念:召唤主体 • 对传统主体概念的解构:主体乃是“非主 体性的”:被动的、被塑造出来 • 意识形态系统:召唤系统
• • • •
九,当代解读之七:书写方式 1,真理宣谕式的言说方式 2,作者=主人公=真理拥有者 3,价值霸权与启蒙之必要
启蒙的失败-《我们夫妇之间》
乌托邦的两难-《组织部新来的年 轻人》
• 一,作者介绍 • 王蒙,(1934~) ,1948年入党。1953年创作 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 新时期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 文化部长。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季 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 《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 等,《在伊犁》系列小说等等。
主体的神话-《绿化树》与《男人 的一半是女人》
• 一,作者介绍 • 1936年生。 1957年因在《延河》文学月刊 上发表长诗《大风歌》而被列为右派,遂 遭受劳教、管制、监禁达十几年,其间曾 外逃流浪,讨饭度日。
• 1979年重新执笔,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 《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等;中篇小说《土 牢情话》、《绿化树》等;长篇小说《男 人的风格》、《习惯死亡》。其中《灵与 肉》、《肖尔布拉克》分别获1980年及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绿化树》 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 有些文章指出:“这篇小说特别突出的陈 旧恋情的痛苦回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思 想感情?”“有什么值得党的工作者江玫 如此痛苦的怀念?”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革命者形象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革命者形象本论文将站在后革命时代的氛围中,重新审视中国现代小说中知识分子革命者形象,以同情理解的方式去评判那些时代风云以及人物在小说艺术中的自我投影,心灵谕旨,从而探讨知识分子话语遭遇宏大主题之后的悲欢离合、心灵挣扎、情理折磨,并因此质询知识分子自身的宿命与梦魇。
中国的革命是革命者逐渐认识自我,逐渐认识革命的长期过程。
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初期,作家对革命与革命者的形象都存在理想化态度。
这时的中国知识分子革命者形象更带有传统武侠小说和情爱小说中的侠客风范与才子佳人模式的流风余韵。
例如陈天华《狮子吼》中联络会党、“豪侠尚义”的狄必攘,“尚侠轻生”、“杀身成仁”的审血诚都是仗剑江湖、豪气纵横的侠客豪雄;徐枕亚的《玉梨魂》在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中穿插出新的宏大声音,将国家的拯救与个人的出路融为了一体。
张闻天的《旅途》为我们上演了“革命+恋爱”的国际版,为后来者在革命与个人之间的结合寻找到了激情似火的黏合剂,钧凯因此成为把新的意识形态转化为文学语码的雏形。
当然也有一批思想家、小说家能在主流之外深思革命以及革命之外的命题意义。
例如鲁迅在他的《药》中以自己的冷清孤寂探照了革命者夏瑜的凄凉寂寞,从而让人感触到五四一代知识分子革命与启蒙的双重重担。
而海上独啸子的《女娲石》则首先感知到面对革命,知识女性革命者所需做、所能做的责任与使命,于是,身体成为女性革命者的利器,以至她们在颠覆了革命对象之后也颠覆了她们自己。
上世纪30年代,革命已经成为时代主潮风起云涌,革命以及革命者的理念、行动与规范已经昭然明示,在主义、思潮与实践之间的交相碰撞之中,这些现代小说中的革命者展示了时代的苦闷与靓丽,彷徨犹豫与果敢决绝。
例如,巴金早期小说《新生》中的李冷从苦闷徘徊的怀疑和否定一切的无政府主义者逐渐走向新生,成为为人民、为大众的革命的知识分子。
而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中的李杰,则为了革命的成功,抛弃自己的阶级出身、家庭亲情、爱情甜蜜,甚至自己的生命。
知识分子在中国近代文学中的作用
知识分子在中国近代文学中的作用中国近代文学是一片波澜壮阔的海洋,涌动着无数的思想和情感。
而在这个海洋中,知识分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文学的创作者,更是思想的引领者和社会的觉醒者。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知识分子在中国近代文学中的作用。
首先,知识分子在近代文学中扮演着创作者的角色。
他们用自己的文字和思想,塑造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
例如,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不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更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矛盾。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知识分子在近代文学中具有思想的引领作用。
他们通过自己的文字和思考,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
例如,胡适先生提出了“白话文运动”的口号,主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作,使文学能够更好地为大众所接受。
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也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此外,知识分子还是社会的觉醒者。
他们通过自己的文字和行动,揭示社会的问题,呼唤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例如,魏巍的小说《长征》通过描写红军长征的艰辛和牺牲,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意识。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也在后来的年代中成为了经典的代表之一。
此外,知识分子还在文学批评和理论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胡适先生提出了“文艺复兴”和“自由主义”的理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理论不仅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的创作激情,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知识分子在中国近代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是文学的创作者,更是思想的引领者和社会的觉醒者。
他们的作品和思想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是有了这些知识分子的奋斗和付出,中国的近代文学才能够如此丰富多彩,充满着思想的火花和情感的力量。
第二专题 知识分子小说
小说,在表现知识分子题材时,以政治为内核。
• 这一 时期,知识分子的思考中心从对人的价值从对 人的个体价值、人生意义转向社会性质、出路、发
展趋向的探求,对革命的狂热使他们迅速“左倾化”
和“革命化”。
• 革命与个体需求的两难——徘徊、挣扎,心路历 程艰难而曲折,充满了浓重的悲凉色彩。
• ——鲁迅《致萧军、萧红》,全集第十二卷,
十七年及文革 ,知识分子逐渐失却自我身份与自 由人格,成为被“改造”的群体,此期小说表 现的是知识分子的改造与自我改造。
• 改造,是十七年及文革时期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关 键词,也是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所体现出来的共同基 调和核心话语。
• 在改造中丧失了独立思考的勇气,因恐惧而放弃了 自我言说的欲望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时期,社会的大转型,知识分子的思想地位与经济地 位严重蜕变——由时代的中心转到时代的边缘,小说着 重揭示的是知识分子在经济大潮中生活的窘困、价值的 失落以及走向世俗甚至在世俗中堕落的生存困境。
• 70’S末—80 ’S后期 ,在对历史的返观中审视知识分子的 心灵伤痕,反思知识分子的精神忧患,在人性的自审、忏悔 中重新确认知识分子的身份。
• 二十世纪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始, 二十世纪中国第一篇知识分 子题材小说。
二、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主题
• 二十年代(1917——1927)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主题: 于时代悲剧中揭示国民劣根性,即启蒙的主题
• 中国近代发展史——中国知识分子寻求强国富民的 历史。
•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 洋务运动 • 戊戌变法 • 辛亥革命——“民国”建立 • 中国非但没有强大,反倒是愈来愈殖民地化。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鲁迅小说研究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鲁迅小说研究引言1.鲁迅是我国新文学的开山鼻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他半个世纪的经历,他的思想发展和创作道路,对我国广大作家、艺术家有着普遍的、典型的意义,鲁迅也是我国老一辈知识分子所走的必由之路。
2.在鲁迅一生的活动中,爱国主义像一根红线贯穿始终。
他为了祖国民族的前途,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终于使他由一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义者,逐步转变为一个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世界观:(以1927年为界限)1927年以前,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者,在社会历史观上基本是唯心主义者。
1927年以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即翟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所言“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了)。
文艺观:前期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认为文学有改良人生、改良社会的作用,后来由“为人生”的文学发展为无产阶级文学,认为文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一翼,文学应为解放全人类的理想而斗争。
艺术方法:早期接受了拜伦等“摩罗”派诗人的浪漫主义,后又接受了果戈里、显克微支的现实主义,乃至安特莱夫的“使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调和”的思想。
因此,表现在鲁迅的创作中,艺术方法是丰富多彩的。
既有以现实主义为主调的《呐喊》《彷徨》,又有以浪漫主义为主调的《故事新编》,还有充溢着象征主义的《野草》。
3.鲁迅一生写作最多的是杂文。
4.鲁迅的《野草》是我国现代散文诗的第一块纪念碑。
它构思新颖独创、想象奇特瑰丽,是浓郁的诗意与深邃的哲理的巧妙结合。
它的发表,标志着我国现代散文诗的成熟。
5.鲁迅的《故事新编》可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文学体裁的创新。
它熔今于古,古中有今,在“神话、传说及史实演绎中”,穿插不少现代生活细节,使作品妙趣横生,风格独具。
6.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也是我国有史以来关于小说的第一部学术著作。
他把我国古代小说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作了系统而精当的阐述,为我国古代小说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世几回伤往事 百无一用是书生——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开题报告
人世几回伤往事百无一用是书生——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开题报告一、问题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一直被高度重视。
知识分子不仅是社会的精英,也是文化传承者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入手,探讨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二、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1.了解中国当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变化和发展,揭示知识分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和社会角色。
2.探究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为当代知识分子理性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3.以文学为载体,为当代知识分子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三、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学分析法,从文学作品的角度出发,揭示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和反映的社会历史背景。
同时还将采用比较研究法,以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为主线,与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形象做对比,进行形象比较和历史延续性分析。
四、研究内容本文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当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和发展。
通过阅读和分析当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探讨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中的精神面貌和社会角色。
2.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形象及其延续性分析。
通过对历史上知识分子形象的研究,探讨当代知识分子形象对历史知识分子形象的延续性和传承性。
3.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探究知识分子在当下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分析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和责任。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文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了解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发现知识分子形象的变化和发展。
2.探讨知识分子在不同时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所具有的精神面貌和社会角色,并寻找历史上知识分子形象与当代知识分子形象的延续性和传承性。
3.分析知识分子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帮助当代知识分子理性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发挥作用。
4.拓展中国文化的研究视野,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中国当代新时期小说研究80题
中国当代新时期小说研究80题1.1977年11月《人民文学》发表了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才宣告了“左”倾文艺时代的结束,文学新时期的开始。
2.反思文学有茹志娟和她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弦和他的《记忆》,鲁彦周和他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和他的《芙蓉镇》,陆文夫和他的《美食家》,李圆文和他的《月食》,王蒙和他的《蝴蝶》。
3.高晓声的著名“反思”小说有《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后来形成陈奂生系列)《李顺大造屋》。
4.察看改革文学初始阶段的情况我们大体上能看到这种“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的泛滥。
什么《改革者》,什么《故土》,什么《花园街5号》,什么《男人的风格》,几乎都有一个体制内诞生的英雄出来补天……5.张弦的小说《焐雪天》,它真实地描写了市场经济带来的畸形现象——中国特有的爆发户的诞生。
6.贾平凹取得《浮躁》的认识有一个过程,80年代初贾平凹曾热烈地歌颂过农村的改革。
《小月前本》里的门门,《鸡窝洼人家》里的禾禾,《正月腊月》里的王才普遍地具有活力,具有创造精神。
7.宗璞《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小说运用的怪诞变形的手法,湛容《减去十岁》采用荒诞手法。
8.王蒙先是在《春之声》《海的梦》《夜的眼》《蝴蝶》等小说里把西方意识流手法引入中国文坛,然后又在《买买提处长轶事》中让中国读者体验了“黑色幽默”所造成的特殊的审美情况。
9.冯骥才便是在叙述视角上进行探索的作家之一,他的《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让读者领略了一次旁观显示的魅力。
10.戴厚英在创作《人啊,人!》时,把旁观显示与主观抒情合二为一,也颇具特色。
11.老作家汪曾琪散淡从容的风俗叙事(《受戒》《大淖记事》就充分显示了小说的散文美。
12.新时期小说的形式探索不止于此,莫应丰《驼背的竹乡》,邓刚《迷人的海》对象征手法的运用,赵本夫《枯塘纪事》乔典运《乡醉》对反讽手法的运用也都独放异彩,可以说新时期小说的形式是多角度全方位的。
13.宗璞《我是谁》描写的是发生在文革中的一幕悲剧:女植物学家韦弥。
浅谈鲁迅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现代性(1)(精)
浅谈鲁迅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现代性(1)论文关键词:鲁迅小说知识分子题材现代性论文摘要:知识分子题材在鲁迅小说创作中占到了很大的比重,鲁迅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体现着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现代性,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
”鲁迅在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按一般的说法,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等。
他们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想求得功名,充满旧式文人的酸腐气味,结局十分悲惨。
作者对他们既有批判,也有同情。
第二类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如《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等。
他们的灵魂已经完全腐朽,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满肚子男盗女娼,或是封建道德的卫道士、假道学,或是不学无术的文人垃圾、文人败类。
作者对他们只有批判和嘲讽。
第三类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如《狂人Et记》中的狂人、《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以及《药》中的夏瑜、《长明灯》中的疯子等。
鲁迅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现代性的描写,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表现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在思想内容上:其一,知识分子题材的选择体现出了现代性。
中国古代小说的“主角是勇将策士,侠盗赃官,妖怪神仙,佳人才子,后来则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像《儒林外史》那样以古代知识分子被科举制度扭曲的人生和人性为题材的小说可谓凤毛麟角。
“‘五四’以后的短篇里却大抵是新的智识者登了场。
”《呐喊》和《彷徨》两部小说集共有25篇小说,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占到了15篇,可见鲁迅身为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关注程度。
解读宗璞之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
解读宗璞之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摘要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通常跟当代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作家宗璞坚持为社会、为人生的写作立场,本文主要分析了宗璞“文革”前、新时期、转型期这三个时期的作品,与中国当代文学的衍变轨迹相吻合,对知识分子进行自我审视,实现了对知识分子形象去除外表伪装、还原真实面目的描写。
关键词:宗璞当代文学知识分子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中国当代文学所指的题材一般指写作材料的生活内容,而这之中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比较曲折,中国当代文学作家凭着自己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自身文学的素质进行小说题材的选择和理解,与此同时,这种题材的选定由于社会环境和历史时期的原因,有了不同的含义。
如对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创作,还进行了诸如革命历史题材、农村题材、知识分子题材的分类概念,“文革”结束后,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出现了蓬勃兴旺的繁荣局面,题材的处理出现了百花争鸣的局面。
上述的题材规范使当代文学出现了文学与历史非同一般的同构现象,宗璞关于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表述了知识分子在瞬息万变的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心路历程,为读者开启了一扇认识当代文学的新窗口。
一宗璞”文革”前的创作知识分子题材创作是国统区文艺优势部分,建国初期的宗璞还没有真正登上文坛。
1956年,中国双百方针推行后,宗璞创作了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红豆》。
这篇作品突破了现有的题材和写法,以知识分子人格作为释放创作个性生存空间,在当代文坛影响很大,这也是宗璞的成名作之一。
在宗璞的作品中,小说以重大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她并不受当时写作观念和写作题材的影响,只向她欣赏的景观投以关注,用自己真情的笔触伸向时代大背景的间隙,注重生活某一感人时刻,向读者倾诉人物内心的真实感悟,用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某种事物,但却不被人注意之处来传递生活感受。
作家用细腻精致和典雅平和的笔触,描述出宏大的故事,文笔去除了那个时代的气势逼人和粗砺张扬,以柔情与温馨彰显出对趋向性潮流的疏离,她的这种写作手法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清新空气,展现出了她独特的写作风格。
五四及二十年代前半期的知识分子小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史论之一
象创造的历史中, 知识分子题材、 知识分子形象始终是作 家最为关注的问题, 这使得描写知识分子的小说在量上 往往压倒多数, 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最为纷繁的题材领
域。
最伟大的开拓者。他以中年人的冷峻、 深邃以及独特的 形象创造, 开启了中国 现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新生面。
何以如此? 这恐怕与“ 五四” 以后人的觉醒、 个性意 识的觉醒、 现代教育的发展、 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由此而 带来的知识分子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的形成都有密切关 系。“ 在中国传统的社会里, 知识分子是极少的, 他们几 乎 构不成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21( P84) 只有到了现 代社会, 由于青年学生、 知识者群体的形成, 才为作家提 供了充分的描写对象。而中国现代作家大都是知识分
—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史论之一
王 卫 平
(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摘 要: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 特别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已成为当代知识分子文学的源头和先导, 是当今作家 创作知识分子题材作品和当今读者解读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的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和参照系统。“ 五四” 及二十年代 前半期, 是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鲁迅是第一个、 也是最伟大的开拓者, 叶绍钧是中坚, 张闻天的《 路 途》 有其特殊意义, 其他“ 三派四种” 中的作品是其“ 平均分数”多写感受, , 少写性格是其特点, 也是其弱点。 关键词:五四;知识分子 ;题材;鲁迅 ;价值 中图分类号:1206.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 一 223X(2006 ) 一 一 03 0016 一 06
迅、 郁达夫、 叶绍钧等一批作家的笔下焕发出了异彩。它
不仅与现代小说的崛起同步, 而且延伸到各个领域的具 有不同追求与风格的作家作品和流派之中。从人生派小
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
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现当代小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首创是鲁迅,在鲁迅刻画的知识分子群像中,现代知识分子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群体,他们无论是悲剧命运的主人公,还是悲剧命运的反思者,都在中国社会那个风云变幻变革期的文化夹缝中演绎着“过度人”的角色,虽然性格并不是完美,但他们毕竟显示出了中国文化变换的特殊的特征,这对现在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定位和价值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反封建的知识分子形象。
五四时期,在西方近代思潮的冲击下,知识分子的个性逐渐觉醒,外来的德先生和赛先生与他们的内在要求相吻合,理性的反叛意识就成了他们反抗封建吃人礼教的精神动力,主要代表就是鲁迅,比如他的《狂人日记》里的狂人,狂人下鞥在新式的学堂受过教育,在研习中发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社会现实的秘密:“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于是,狂人激励反抗着着吃人的礼教,并以狂言,诳语,狂态来打破人的认知,但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不可理喻的疯子,还尽力救治他。
他还是一个觉醒的敢于向封建传统挑战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是作者对一个启蒙者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的处境下象征性的表达,小说里的狂人岁披着狂人的外衣,但是却有着反封建的性格,以他来揭示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历史呼喊。
“多余人”知识分子形象。
在30年代,有一些知识分子人生道路,人生选择以及在这种选择中的幻灭,动摇,软弱,妥协乃至悲哀失败题材的小说大量涌现。
比如善写软弱,忧郁,感伤的知识分子,主要作家就是郁达夫,他的知识分子都是一些零余者的形象比如:《过去》中的李白时,《微雨的早晨》中的朱雅儒,《唯命论者》中的李德君等等,这些知识者仍然是一些游离于主潮的边缘人,零余者,他们中有的过着似“隐士”的生活,有的是宿命论者,有的虽有一些反抗,不满的情绪,但终究无能为力者。
简析王小波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论文
简析王小波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作为一位出色的小说家,王小波的知识分子观在其小说中有着形象深刻的表述。
文章通过分析王小波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类型,剖析了历史的荒诞性,寄寓了对中国人尤其是对中国知识分子角色的思索和悲悯。
[关键词]王小波小说;“知识分子”;类型;简析王小波特别关注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角色问题。
他的知识分子观在《知识分子的不幸》《思维的乐趣》《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等杂文随笔中有集中阐述。
作为一位出色的小说家,王小波的知识分子观在其小说中有更为形象深刻的表述。
在他的小说中虽然充斥着传统观念和“辞典”所认定的“知识分子”,如工程师、大学教师、历史学家、艺术家、作家等等,可是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在王小波的小说中大多为反讽的对象。
这些人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数盲症患者”在反乌托邦小说《2010》中,有“数盲症患者”这样一类“知识分子”,他们是“学而优则仕”一族,是一个和广大的“非数盲症患者”界限清晰的特权阶层。
他们占有知识,却不用之造福社会,知识与技能只是他们通向特权阶层、成为“领导”的一个跳板。
他们往往是工程师出身,很快就因“积劳成疾”得了“数盲症”,然后就“上了电视,登上报纸,走上了领导岗位,见了面也不认识你”。
数盲和非数盲的生活有天壤之别,他们养尊处优,白白胖胖,而非数盲则连最基本的饮用水和新鲜空气都很成问题。
因为工程师们都得了数盲症,一部分去当领导了,一部分占领了艺术家的位子,技术工作就只得由艺术家们改行担当。
如此下来,其结果可想而知,整个社会一片乌烟瘴气。
“数盲症患者”们规整了一个秩序森严的社会,僵硬、虚伪、压抑,人在一个日复一日没有变化的庞大机器里机械地生活,这种机械甚至延伸到了性爱,人的活生生的欲望变成了不带任何情感的性交。
近三十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分析
近三十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是对近三十年来,中国的文学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形象从“圣人”到“神人”再到“俗人”的蜕变现象作一个梳理,并以此来探讨这一文化现象变迁的原因。
关键词:近三十年;中国知识分子形象;文学作品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意识形态的变化、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以及市场经济的急速发展,文学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中国当代文学就开始进入以工农兵为人物形象的文学阶段,知识分子形象一直处于一个被改造的低位。
即使到了新时期,农村题材的小说还是占主流地位,所谓的现实主义小说也主要是指这类文学。
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城市题材的小说逐渐占上了上风,知识分子题材才渐渐成为了作家们书写的重要内容。
但从目前的书写状况来看,这类题材的作品还没有取得非常突出的成绩,因此,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上还存在很大的缺口与创造空间。
而学界上对知识分子形象的研究却是由来已久,据笔者的统计调查:从“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形象的每一个发展演变阶段,在相应的小说中都有比较鲜明逼真的叙述,而对于每一个阶段中的知识分子叙事,又都有研究者做出了相应的归纳和总结。
这其中既有对单篇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个案分析,又有对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研究,还有描写海归知识分子的小说和相关的评论。
当时成就很大的鲁迅就写过不少关于知识分子形象的小说,无论是《孤独者》中的魏连殳,还是《在酒楼上》的吕纬甫,抑或是《孔乙己》中的孔乙己都是非常具有时代性和深刻性的,也引起了当时的学者的热议。
要研究知识分子,就要弄清楚知识分子的特性。
萨义德把知识分子定义为“流亡者和边缘人,业余者,对权势说真话的人”。
[1]以萨义德的理解,知识分子要敢于为真理说真话,为自由和民主而战。
他们不为任何利益集团代言,远离政治中心,却时时干涉政治,永远处于批判者和流亡者的角色。
知识分子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他们首先必须要掌握知识(真理),然后才能用自己的学识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以《在酒楼上》《孤独者》和《围城》为例
2019年8月第36卷第4期Aug.,2019Vol.36,No.4长治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zhi University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以《在酒楼上》《孤独者》和《围城》为例沙茜(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小说《彷徨》与《呐喊》相比侧重描写知识分子,其中《在酒楼上》和《孤独者》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知识分子小说,刻画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起伏经历和人生遭遇。
同样的,钱钟书的《围城》为读者展现了知识分子的内心抉择和生命境遇。
文章通过《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与钱钟书的《围城》相比较,以此发掘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及背后成因。
关键词:知识分子;精神困境;自我救赎中图分类号:1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014(2019)04-0052-03一、引言新文化运动的启蒙青年和20世纪40年代抗战后方的知识分子怀揣理想,希望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可是现实中的他们屡屡碰壁,无论是曾经打倒封建权威的吕玮甫还是躬行自己所憎恶的魏连殳,抑或是留洋博士方鸿渐,他们都在社会的边缘徘徊,不甘沉沦却又无法自拔。
二、黑暗环境下的孤独者小说《彷徨》把知识分子的觉醒、激进和归于平淡后的琐碎、凡俗进行了有力刻画,完整地记录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生存景观。
《在酒楼上》上的吕玮甫是“我”过去的同窗兼同事,在一个寒冷的南方小城与“我”意外重逢。
吕玮甫在颓唐琐碎之中消耗着自己的生命,先前的敏捷让位于如今的随随便便和模模糊糊,任由自己的才华去祭奠黑暗的时代。
正如吕玮甫自己所言,“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和蝇子停在一共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共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很可怜。
可不料我现在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
呵吕玮甫作为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在离去和归来之间踌躇不前,结果后者取代前者,成为了一名教书先生,整日和“子曰诗云”打交道,这与先前信奉的新文学、新思想背道而驰,却与先前反对的封建文化不谋而合。
戴厚英笔下知识分子形象研究的开题报告
戴厚英笔下知识分子形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作为教育和文化领域的代表群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他们具有高度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深度,扮演着思想启蒙和道德引领的角色,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文学创作中,知识分子形象也经常被描绘出来。
而戴厚英的小说《陶渊明破碎》,正是一个以知识分子为主角的作品,本研究选取戴厚英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探究文本中这一形象的塑造、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等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戴厚英笔下知识分子形象的研究,探究其塑造手法、思想价值、艺术表现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对于认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与价值观念有重要作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阅读笔记法。
首先,通过对戴厚英小说《陶渊明破碎》中知识分子形象进行梳理和分析;其次,借助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对研究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笔记记录,以便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整合。
四、研究内容(一)戴厚英笔下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特点本部分主要分析戴厚英在小说中所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的特点,包括文化素养、思想意识、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
(二)知识分子形象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背景本部分主要从艺术表现和文化背景两个方面探究戴厚英笔下知识分子形象的创作风格及其文化背景。
(三)戴厚英笔下知识分子形象的社会意义本部分主要解读戴厚英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对话题引导、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所体现出的社会意义。
五、预期成果通过对戴厚英笔下知识分子形象的系统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一)揭示知识分子形象在当时社会中的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的思想结构与行为方式。
(二)探究戴厚英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和文化史学价值。
(三)清晰表达戴厚英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实质和所蕴含的社会特征和文化积淀。
(四)对于研究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形象及其在文学中的呈现和价值观念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小说研究》考查论文关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小说的研究作者赵妍系(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财务管理年级 2010级学号 101604063主讲教师杨永明日期2013年 11 月成绩关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小说的研究摘要:几乎每部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其中都有知识分子的形象。
中国当下的问题,向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也为他们施展自己的才干提供了可能的广阔天地。
当下的中国现实,要求知识分子应以“创新的智慧和实践的品格”投入其中。
关键词:当代;知识分子;小说;研究一、知识分子的概念知识分子是从事知识创新、文化产品创造和知识文化传播的一族。
他们有理性,而且勇于在公共事务中运用理性。
他们是社会的头脑,是科学文化的载体。
在现代,在民主制度下,知识分子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是舆论的主导,社会的喉舌。
没有知识分子的智力活动,社会就处于无知的黑暗之中,没有知识分子的智力活动,社会就没有灵魂,没有知识分子的知识创新,社会生产力就停滞不前。
知识分子自然是知识水平较高的人。
知识,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知识,是他们谋求生计的基础;知识,也是他们为社会服务的手段。
当然,知识水平有多高才算是知识分子,是随着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
50年代的中国,高中文化水平也可以算上知识分子了,到90年代,至少大学文化以上才可以进入知识分子的行列。
当然,学历不是划分知识分子的绝对标志,关键在其知识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
此外,行政官员队伍中的不少人也是有很高科学文化水平的,但作阶层分析时,一般不划入知识分子行列,只能说他们是知识分子出身。
所以,知识分子应当是那些没有掌握行政权力的读书人。
他们是“士”,不是“仕”。
他们用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不是用行政权力为社会服务。
当然,知识分子首先也必须是以某种知识技能为专业的人,他们是教师、新闻工作者、律师、艺术家、文学家、工程师、科学家。
但是,如果一个有知识的人全部的兴趣始终局限于职业范围之内,那么他仍然没有具备“知识分子”的充足条件。
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专业以外,还必须具备一种关怀精神,关怀国家、社会以及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超越个人私利之上的。
知识分子其所以能够承担“社会的良心”的职责,除了他们具有丰富的学识以外,还在于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
知识分子和掌握行政权力的官员从不同的角度来保证社会健康、推动社会前进。
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民主,即能够保证知识分子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的制度条件。
而在专制条件下,这种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是很难生存的。
他们或者屈从权力的意志,从而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固有特征;或者沉默,不能发挥其批判作用;而不屈从、坚持发挥批判作用者,只能接受被消灭的命运。
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是分属和依附不同的阶级。
应当说,“社会良心”是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社会责任,是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高尚追求。
然而就每一个体而言,不是人人都“志于道”、都能承担起“社会良心”的责任的。
在知识分子这个队伍中,明哲保身者有之,趋炎附势者有之,出卖灵魂者历代也大有其人。
所以,“社会良心”是知识分子的最高境界,而不是划分知识分子的基本条件。
二、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知识分子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恩格斯指出:知识分子是社会分工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的产物。
由此得出,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就是“脑力劳动者”。
当代社会学大师帕森斯从结构功能主义出发,揭示了知识分子产生的文化根源。
按帕森斯的看法,知识分子的产生有赖于两个条件:一是文字的出现,一是“哲学的突破”。
所谓哲学的突破是指人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宇宙世界有了一个概念化的掌握,即意识到人之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人不只是一个生物性的存在,他除了生物性的需求之外,还有心理性的需求,即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对终极价值的追求,同宇宙世界接触的追求。
因此,知识分子的功能主要是文化性的,他们所从事的是有关价值、观念、符号等文化性的活动,为社会建立一个文化性的意义系统三、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问题不能笼统地回答,因为知识分子本身是分层次的。
这种层次视其学识水平、业务成果、专业职称级别而定。
较高层次的知识分子在收入、声望、权力三方面,在社会上都处于相当高的地位。
中等层次的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四、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小说产生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最激荡的转型期由社会转型带来的时代的根本性变化,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改变着人们对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理解和把握时代带来的种种变化,不但铸就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也使当代文学的精神流向呈现出多元化、个人化的趋势由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对中国知识分子性格的塑造和身份的想象也出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创作趋势本文试图以社会转型期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作为论述对象,力求探索当代知识分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生存境遇与精神困境,从而分析造成这些精神困境的历史根源、现实根源、人性根源,以及试图勾勒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和展望他们未来的精神走向。
五、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小说的研究在这个世纪之交的多元时期,知识分子在这个社会中越来越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无情冲击下,当他们那一套曾经叱诧天下的话语突然“失语”时,他们迷茫不已。
于是一些知识分子痛苦又无奈的告别了自己的过去,开始丧失了价值关怀,醉入了感官文化。
在这样一次“无声的改造”中,他们逃离神圣,摈弃价值。
知识分子不应当只是从道德和理想上评判现实生态应该不应该、合理不合理,结合当下国情,以创新智慧和实践品格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并为此“少说话、多做事”地做一点扎扎实实的工作,在我看来,才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所应当致力的方向。
只会富于同情心地体验底层,是多情的书生;老是忧心忡忡地评判现实这不合理,那不应该,是爱发牢骚的文人。
一个社会最大的危机是失去支撑它的精神结构。
具有终极关怀的价值系统是将一个社会凝结为整体的黏结剂,它赋予个人行为收敛性,从而使社会保持稳定。
一旦缺失这样的系统,无所遵循,唯以利为衡量价值的标准,社会就会失去凝聚力,群起争利却难以解决争利引发的社会紧张和冲突,尤其是一个人口与资源严重失调的社会,最终难免不因无止境的发散而解体。
从1949年开始,中国的知识分子以及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突然变成了失败者的角色。
这是知识分子始料未及的重大转折。
知识分子一夜之间从启蒙者变成了被启蒙者,而原来的被启蒙者,比如农民,现在则变成了启蒙者。
一直到“文革”结束,中国小说中的人物其实只有两类,他们形成了一个顽固的二元对立的格局:其中一元是农民和工人,他们可以被统称为大众,被认为是进步、无私、勤劳、朴实、欢乐的化身,充满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集体主义精神;而另一元就是知识分子,他们被认为是落后、自私、虚荣、懒惰的化身,沉浸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和腐化的情欲之中。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作家的小说,在表现知识分子和大众的关系的时候,与其说是在向大众致敬,不如说是在自我贬低,是以向大众致敬的方式贬低自己。
1985年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从那一年开始,在中国小说中,知识分子与大众的关系得到了重新审视和调整。
在莫言、王蒙、张贤亮、张承志、韩少功、刘震云等人笔下,大众的面孔不再千篇一律,而是形象各异。
当大众身上的弱点被重新暴露的同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也开始被重新认识。
但我们必须承认,直到今天,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他与中国历史的种种复杂纠葛,并没有在中国小说中得到真实和相对丰富的呈现。
中国的现实状况和写作境况都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因为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俗化浪潮已经席卷中国,西方发达国家的所有经济和文化产品已经涌入中国的大街小巷;而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历史依然带着强大的惯性在向前滑行。
与此相适应,一方面中国好像已经进入后现代时期,与国际社会充分接轨,而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许多方面依然处于前现代时期。
这是一种特殊的中国式的处境。
无论是亚洲、非洲还是欧洲、美洲的作家,只要具有世界眼光,只要具有清醒的历史感,他都会认识到中国作家的那种“重”的痛苦,依然具有普遍意义。
除此之外,中国已经被深深地卷入了全球化和世俗化的浪潮之中,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还感受到另外一种痛苦,这种痛苦对中国人来说还比较新鲜。
那就是在中国长达百年的乌托邦梦想破灭之后知识分子灵魂的空虚,由于现代技术对人的统治而带来的无力感,以及被压抑的欲望获得释放之后的困乏状态。
这种新鲜的痛苦,如果借用米兰·昆德拉的说法,或许可以称为“无法承受之轻”。
更多的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就在这两种痛苦之间徘徊,并为此发出悲鸣。
对于“重”和“轻”的双重书写,对于“重”和“轻”的关系的繁复探究,有可能是中国小说的重要篇章。
一个民族国家百年来的梦想和实践,中国知识分子百年来的成功和失败,也就在这“重”和“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儒家,在我个人看来,从现代意义上来说,都是公共知识分子而非知识分子。
中国的文人学者思索和解决问题都是从规范层面。
应当是什么,并不是描述事实上是什么。
当然,也有人是以事物“是什么”为思索方向,但这些人没有构成主流。
我们一直在用西方的社会科学话语来解释中国的实践。
中国的知识分子运用西方的理论知识非常纯熟,已陷入一种习惯甚至惰性中。
西方的概念理论当中包含许多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东西,我的主张是在拿来时应去掉这些,留下的应是科学和科学的方法,用这个方法来重新观察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各方面实践经验,来重新把它概念化,理论化。
六、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小说的现状中国知识分子的现状与特点:对自我的评价积极而有时代感;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价值取向多元化。
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仍然保持着忧国忧民的传统美德,政治态度日益温和理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未完全体现知识分子的价值。
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分子队伍变化发展趋势:人数日益增加,终将成为社会主体;社会地位将极大地提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是极为重要的社会群体,与其他阶层相比,知识分子拥有较高的知识技能与较为丰富的信息来源,与国际社会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这些特点使他们在现代化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与现实表明,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是社会稳定与政治稳定的晴雨表,高;外部差距逐渐模糊,内部差距可能加大;思想将更加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