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论文学校:湖南科技大学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专业班级:地理科学一班姓名:学号:浅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摘要: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我国的中南部,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所辖行政区域为主体,国土面积2.8万平方公里,2007年12月,被国家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规划已经成形,现在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它们的改革发展必会给湖南带来不可想象的发展前景,乃至给中国中部地区发展上的带动。
之所以选择这个试验区,自有它的区位优势条件,但是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关键字: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促进与带动,区域分析,不足与改善。
正文:一、长株潭城市群的概括所谓长株潭城市群,从狭义上说,是长沙、株洲和湘潭这个三个城市。
而从广义上说,除了长株潭这三座城市外还加上岳阳、衡阳、益阳、常德和娄底五座城市,建立起“3+5”城市群。
以长株潭为城市群核心,共同发展,建设“两型”社会。
设立这样的试验区,不仅可以大大地带动湖南的经济发展和提高湖南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娱乐条件,还可以带动湖南周边中部地区的城市与经济发展(譬如江西,贵州等中的一些中小型城市),更言之,如果长株潭城市群的“试验区”很成功的话,国家就可以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发展模式发展其他地区的城市,以加快国家的发展,提高国家总体发展水平。
二、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规划与对周边城市或中部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现今,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的关注点在于产业、环境、社会、空间、交通、和机制。
规划的思维是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原则,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途径,创建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建设“两型”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核心区发展战略东优西进,提北强南,连城带乡,治江保绿。
主功能区划综合空间的生态适宜评价和现有城镇建设开发强度分析,充分考虑城市集约发展的需要,核心区分为禁止开发地区、限制开发地区、优化开发地区和重点开发地区四类主体功能空间,以此作为建立生态网络和引导空间有序发展与合理布局的基本依据。
区域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
区域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引言城市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然而,城市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区域规划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被引入城市发展中,其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区域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挑战。
一、区域规划的定义和目标区域规划是一种对城市和地区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它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引导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规划的目标包括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等。
二、区域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 优化城市布局区域规划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布局,使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域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城市结构。
例如,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隔开来,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区域规划还可以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和公共设施,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2. 促进经济发展区域规划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产业布局,促进经济的发展。
例如,将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在某个区域,可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此外,区域规划还可以规划交通网络和物流系统,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3. 保护环境资源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区域规划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和资源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例如,将工业区和居住区分隔开来,可以减少工业污染对居民的影响。
此外,区域规划还可以规划绿地和水资源的保护,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三、区域规划的挑战和原因1. 利益冲突区域规划涉及到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容易引发利益冲突。
例如,某个区域规划为保护环境而限制工业发展,可能会遭到工业企业的反对。
此外,区域规划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居民群体的需求,如老年人和儿童的特殊需求。
2. 规划实施难度大区域规划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如土地利用、交通、环境和经济等。
城市与区域规划论文范文
城市与区域规划论文范文城市与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及挑战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城市与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城市化进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机会与资源,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过度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并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有效实施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城市与区域规划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规划的质量和效果。
1. 引言城市与区域规划是指通过综合考虑城市和其周边地区的资源、环境和人口等因素,制定出一系列目标和措施,以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优化。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城市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规划城市和区域是至关重要的。
2. 城市与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城市与区域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提高城市发展的效率和可持续性规划能够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合理引导人口分布和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城市发展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并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2.2 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面临诸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住房短缺等问题。
通过规划,可以制定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环境保护政策和住房供应计划,以解决这些问题。
2.3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市与区域规划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规划可以合理布局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经济结构。
同时,规划还可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3. 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实施挑战然而,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3.1 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贯彻规划需要有科学的制度和法律来支持,但在一些地方,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贯彻并不完善。
这使得规划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影响了规划的质量和效果。
3.2 利益的博弈和冲突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实施要求考虑多方的利益和诉求,但不同利益之间可能存在冲突。
例如,土地开发商可能追求经济利益,而环境保护组织可能关注自然生态的保护。
区域规划研究论文
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策略作者:谢鹏义摘要:本文先对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继而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城镇化;现状;推进;新型城镇化;策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城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限制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城镇化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优先支持工业化的体制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一直存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
到2012年,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衡量,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处于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但用城镇化率衡量,我国城镇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只有52.6%,还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很显然,我国的城镇化已经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一、我国城镇化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城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限制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城镇化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优先支持工业化的体制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一直存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
到2012年,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衡量,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处于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但用城镇化率衡量,我国城镇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只有52.6%,还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很显然,我国的城镇化已经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人口主体1.流动就业的农民工是城镇化的主体。
2010年,全国有14个省的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沪三大直辖市的城镇化水平超过73%,广东超过62%,江苏、浙江和东北三省、内蒙古超过50%,福建、山东、重庆和海南超过45%。
沿海各省城镇化率的提高,主要来自农民工进城不断增加(分子变大),浙江、北京、上海、天津和广东,农民工对城镇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0.7、27.9、24.7、24.4、18.6个百分点。
内地各省城镇化率的提高,主要来自农民工离乡不断增加(分母变小),四川、河南、安徽和湖南农民工对城镇化的贡献率分别为9.5、10.6、13.3和16.6个百分点。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为主要资源,经过规划、开辟和管理,以旅游为主要功能,具有较高的自然、文化和经济价值的特定区域。
本论文旨在研究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及其相关内容,并提出一套有效的规划方案。
二、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风景名胜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一些风景名胜区面临着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游客体验不佳等问题。
因此,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规划原则1.生态保护原则: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破坏和生态灾害。
2.文化传承原则:保护和传承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和认知。
3.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过程中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4.游客体验原则: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四、规划内容1.景区分区规划:根据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旅游需求,将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自然保护区、文化遗产区、休闲娱乐区等,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游客的分流。
2.交通规划: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公共交通和停车场等,方便游客的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3.设施设备规划:提供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设备,如游客中心、餐饮、住宿和卫生等,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4.环境保护规划:采取科学的生态保护措施,如水资源管理、垃圾处理和环境监测等,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
5.文化活动规划: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文化展览和演出等,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和参预度。
6.管理机制规划: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包括组织架构、人员培训和监督机制等,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和管理。
五、规划实施1.政府支持:加强政府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支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规划的实施。
2.社会参预:吸引社会力量参预规划过程,包括专家学者、企业和公众等,形成多方合作的共识。
城市规划论文范文(精选5篇)
城市规划论文范文(精选5篇)城市规划论文范文一论文题目: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 同时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实施生态城市规划是大势所趋也是行之必然.必须要在城市规划中加入生态城市的设计, 才能对自然环境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入手分析研究, 根据当前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现状提出相关对策, 希望对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 推进整个社会前进做出积极贡献.关键词: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 探讨;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但是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非常不利的, 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前进的步伐.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加入生态城市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从城市规划阶段就着手进行环境保护, 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 对于未来城市建设中环境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长期以来, 我国的城市建设中缺乏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大肆扩建城市建筑, 不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造成很多困扰.究其原因, 这些问题的产生在于人们过分追求经济利益, 而忽略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这些环境问题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导致城市环境遭到很大的污染, 生态环境也遭到很严重的破坏.由于前期城市建设规划中, 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 导致后期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这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导致了很多问题的产生.2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特点(1) 注重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 这是城市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对城市的服务功能, 在满足对人们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生态建设, 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城市建设规划中,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兼顾城市的服务功能, 才能够真正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 保护自然环境不被破坏, 完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2) 注重城市的安全功能.城市中聚集着大量的人口与车辆, 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 所以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安全功能是城市为人们提供的一个基本的功能, 只有保证了安全问题, 才能够不断位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所以在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的时候一定要达到一定的安全要求.不能盲目追求生态城市而忽略可安全问题.在满足城市的安全功能的基础上, 进行相关的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 才是最正确的发展方式.(3) 注重城市的经济发展功能.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城市只有经济建设发展的好, 才能够真正体现城市的魅力.所以在生态城市规划中注重经济发展, 才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出路.城市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人和经济.只有经济的不断发展, 才会聚集更多的人, 人一多, 城市经济就会向前发展.那么这个城市就会进入良性循环.所以在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考虑城市的经济发展功能, 才能够真正为城市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 注重城市的气候条件.一个城市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条件, 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 遵循地域性的原则, 根据城市的气候、地理、水文等条件对城市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选择合适的植被, 遵循自然规律, 防止出现因为地域的差别导致植被无法生存的.这样既保持了城市特色, 又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也避免了因为地域性的差别导致的生态城市建设的重新施工, 避免经济损失和麻烦.3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应用(1) 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工作.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 对生态城市进行设计工作, 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在对城市的规划设计中, 要全面考虑城市特有文化、城市特色、城市风格魅力以及吸引力.全面对城市的景观布局、产业结构设计、城市住户设计和各种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 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 并进行多方论证, 以验证其可行性和科学性.首先就是要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 对城市中的建筑、道路、广场等进行人文景观和各种自然景观组成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充分的研究, 并制定建设方案, 在城市基础结构的框架下, 通过平面规划、高层规划、低层规划等做好景观设计工作, 满足现代城市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需求.其次在城市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上, 对城市生态建设结合现代气息, 与城市生活融于一体, 让人们生活在城市中, 仿佛生活在森林里.同时, 在对城市规划的时候, 要以生态化的绿色产业园为标准, 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 建设生态环境体系,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同时, 要努力发展现代化的物流、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链, 对原有的产业进行升级改造, 实现产业链的升级转型, 提高生态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比重, 促进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2) 对原有城市生态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城市生态系统在规划的时候, 可以依托原有的城市生态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原有的生态系统与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相比较, 具有更加贴近城市自然环境的优势, 是人工所无法做到的.所以在对城市进行生态规划时, 对原有的生态景观、自然景观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 实施升级改造.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 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绿色能源对原有生态景区进行设计, 体现人文气息和城市气息, 又不失现代都市气息, 成为人们居住的天堂, 和闲暇饭后休憩和旅游的好场所, 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3) 对城市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保护.城市湿地系统是城市的生态功能的肾, 承担者对城市环境调节的重要作用.湿地是对水、土和湿生植物的生态保护系统, 对于城市环境和人们居住的自然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对调节局部小气候, 减缓因天气原因造成的旱涝自然灾害具有实际价值.所以在城市规划建设中, 要逐步对城市湿地系统进行恢复, 使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扛干扰能力, 能够应对一定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 这对建设生态城市, 绿色可持续发展城市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4) 发展生态交通, 倡导绿色出行.在城市规划中, 规划建设绿色能源, 比如为公共自行车的建设进行规划设计, 倡导无污染出行, 取缔现在以小汽车出行为主的方式, 这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公共交通是实现城市生态交通的重要举措, 也是解决目前城市污染的重要通道和手段, 为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起到重要作用.在城市规划发展中, 要树立公共交通方式优先发展的意识, 在规则和制度上加以约束, 使人们养成绿色出行的习惯, 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只有人人参与, 这个城市才可能会更加生态环保.所以在对城市进行生态系统规划的时候, 要把绿色出行方式规划在内, 只有让人们感觉到方便, 人们才会选择.在规划设计上, 要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的原则, 切实为人们的出行提供自由和方便.4 结论总而言之, 在城市规划中建设生态城市, 走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 符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也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和基础, 更是当前大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所以在生态城市设计中进行生态城市规划, 更加需要我们把握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原则, 以城市服务功能、安全功能、经济发展功能为建设基础, 以保护自然环境, 建设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城市为目的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只有这样规划建设出来的生态城市才能够具备多方面的功能, 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城市, 为祖国和人民造福.参考文献[1]李起金.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 2017 (13) :71-72.[2]俸荣伟.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 2016 (3) :95-96.123456下一页。
临沂规划论文分析
临沂市区域规划与发展【摘要】城市是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
城市规划解决的是上诸因素以及认得六觉感觉尺度为准,组合而成的城市空间。
按照“一心七轴”(即以临沂城为中心,沿莒南、临沭、郯城、沂水、蒙阴、平邑、苍山方向发展的轴线)的市域城镇空间体系和“两系(沂河、沭河)、九河(祊河、涑河、青龙河、柳青河、陷泥河、李公河、汶河、汤河、分沂入沭)”的大水城建设发展方向,将临沂城市圈划分为三个圈层,即核心圈层、紧密圈层、辐射圈层。
【关键词】临沂市规划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的关系特色城市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设施的发展相对滞后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的人们渴望绿色、健康的田园生活,作为运用艺术和技术等综合手段营造生态、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的景观环境设计相关专业日益收到人们的重视。
临沂城市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构建和谐临沂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进临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近年来临沂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和城市规划建设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公路网作为骨干交通基础设施,迫切需要进行科学、系统地规划。
本规划从临沂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状况、交通运输现状等各个方面对临沂市公路网特别是干线公路网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评价,认为临沂市现有公路网已具有一定规模,发展速度较快,但仍存在不足,如技术等级低、路网密度低、服务水平低等问题。
一城市发展目标(1)现代商城——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并举,把临沂建设成为鲁南商贸、物流业发,工业先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2)生态水城——结合水资源优势,完善生态绿地系统建设生态园林城市。
区域规划与分析论文
青岛区域分析报告学院:资环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班级:10级2班姓名:王晓莉时间:2012-12-10指导教师:王凌青岛区域分析【摘要】通过研究调查青岛各方面的概况,运用地理学比较法、经济学分析法、数学模拟法,对青岛区域进行条件、经济、发展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中心城市一直坚持加工制造业、旅游业、海洋资源产业以及创新型新兴工业相互融合的发展战略,正在逐步形成形成依托海洋, 海陆统筹, 高端产业聚集, 生态文明和科技先导的基本特征。
回顾十一五规划,西海岸现代制造业聚集区、东部旅游度假区的规划都已经基本完成,海洋经济产业带业也已初步形成;放眼十二五规划,打造蓝色经济区,全面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坚持陆海统筹,突出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我国科学开发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提升海洋科技水平培育壮大海洋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农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体系的战略规划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关键词】条件分析;经济分析;发展分析;青岛1青岛简介青岛是面向世界的国家重要区域性经济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国际著名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黄海之滨,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青岛是副省级城市和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
青岛是我国举办大型赛事和国际盛会最多的大都市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2009年济南全运会分赛场均设于青岛,2013、2014年连续两届世界杯帆船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也将在青岛举办。
青岛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其所在的山东半岛经济区(8市)经济总量高达2.6万亿,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经济区,居全国第四位。
2青岛区域分析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精选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规划论文精选区域规划论文一、地理概况: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东经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之间,西北与临潭、卓尼、迭部三县相邻;东北和漳县、武山接壤;东南与宕昌、礼县毗邻,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何中心。
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
享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的美誉。
境内海拔2200-3872米之间。
全县辖18个乡镇,总人口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万人,总面积3578平方千米。
距省会兰州270千米,距陇西火车站120千米。
国道212线,省道306线、210线在境内穿过。
二、产业结构及布局现状: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48:27:25。
产业布局:(一)农业优势产业布局1、中药材产业。
首先,按照“生产基地化、种植规范化、加工精深化、效益最大化”的思路,充分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和“岷归”品牌优势,将传统中药材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按照“安全、稳定、可控、有效”的目标要求,加快中药材GAP认证和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
其次,依托当归GAP种植基地建设,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工厂化育苗、“岷归”提纯复壮和新品系培育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努力提高中药材品质,占领国内外市场。
依托中国当归城,树立“中国当归之乡”新形象,使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逐步走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商品化销售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十一五”末,全县中药材产值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
2、草畜产业。
按照“‘六良’配套转方式、龙头带动促推广、加快舍饲扩规模、精深加工增效益”的思路,坚持“草场户营化、圈舍暖棚化、畜禽良种化、养殖科学化、加销企业化”的原则,以草产业和草食畜开发为重点,形成西南部草产业发展区,东部轮牧休牧、退耕种草养殖区,北部舍饲养殖区,特色种畜禽养殖区四个发展区域。
区域规划3000字
关于石家庄市区域规划的分析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区域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区域发展方方向及策略研究。
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尤其要重视其区域的整体规划。
来自石家庄的我下面就区域规划的内容就我对石家庄的认识浅谈一下关于石家庄的区域规划。
就石家庄的区域发展条件来看,主要包括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两个方面,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
石家庄市区环境空气以“煤炭型”污染为主,呈现由“煤炭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转化的趋势,降尘和可吸入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
河北省环境监测总站4月11日队本周空气质量检测表明,石家庄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
由于它们直径很小,且夹杂着细菌,可以被人体吸入体内,引起疾病。
同时,由于它们很轻,不宜沉降,总是漂浮在空中,阳光照射在这些微尘上,被吸收或散射,致使天空显得灰蒙蒙的,能见度明显下降。
扬尘污染也比较严重,特别是雨后就更显得直观,汽车挡风玻璃上全是泥水,就连眼镜片上也满是泥水。
由于少数地区垃圾处理不善,成堆的垃圾在地面上腐烂,随风一锤,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让人倍觉恶心。
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也使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不便。
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影响石家庄市大气质量的基本原因。
由于石家庄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依太行山脉,东、南、北均为辽阔的华北大平原。
而与此同时,石家庄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凉爽等特征。
这些特定的地理和气候因素,是石家庄的大气污染面临严峻的挑战。
由于东南风的作用,石家庄上空的可吸入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质随风西移,当遇太行山脉的阻挡后,又转向东移,返回原地。
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规划论文系部名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班级:建筑101学号:1008070124姓名:罗小林指导老师:王丽2014年4月26日贵阳市花溪区的SWOT分析摘要贵阳市花溪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资源充足,为了响应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贵阳市的整体规划布局,现简单论述一下花溪区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实现资源的更合理整合与分配,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区域规划;花溪区;SWOT分析简介花溪区位于黔中腹地,贵阳市南郊,距市中心17公里。
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国土面积891.56平方公里。
全区总人口约3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三分之一,有汉、苗、布依等38个民族。
贵昆、湘黔铁路贯通区内,北有贵阳西站及货场,西有湖潮站和磊庄机场,东北部有贵阳机场;贵花高等级公路直通市区,312国道和101省道贯穿全境。
花溪区具有高原季风湿润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度较大。
年平均气温为14.9℃,无霜期平均246天,年雨量1178.3毫米,空气优良天数341天。
现阶段基本情况近年来,花溪区坚持“生态区、文化区、旅游区”的发展定位,始终把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工作,细化目标,强化措施,使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提速,增加值占居主导地位,全区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亿元,天河潭和青岩古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顺利申报和建成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成功举办贵阳市第五届旅游发展大会;花溪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通往各乡镇的水泥道路实现硬化,西南环线、甲秀南路、国宾大道相继贯通,城区范围进一步拓展,新建商住房品味不断提高,地区发展的主框架得以建立和明确,天河潭、青岩古镇等景区景点进一步升级,西站、改貌等地大型物流中心深入发展,村镇银行、林中月大酒店、合力超市相继入驻,迁建规范了小吃城,花溪迎宾馆以及省金融机和省司法机关培训中心运转良好,农贸市场布局日趋合理、改造稳步推进。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论文Word 文档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院系: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班级: 12级地理科学姓名:吴茂成学号: 2012101109 2015 年 1月5日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4)一、规划范围 (4)二、规划目的 (4)三、规划原则 (4)四、规划目标 (4)五、现状概况 (5)六、规划用地布局 (5)七、规划期限:2014——2024 (5)第二章规划发展战略 (6)一、集镇经济总体发展战略 (6)二、产业发展战略 (6)三、发展目标 (6)四、集镇空间发展格局 (6)五、集镇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6)第三章集镇体系规划 (7)一、集镇空间结构体系规划 (7)二、集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7)第四章集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8)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
(8)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8)第五章集镇发展目标、性质 (9)一、集镇发展目标 (9)二、集镇发展策略 (9)三、集镇发展职能 (9)四、集镇性质 (9)五、集镇规模 (9)第六章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10)一、集镇发展方向选择 (10)二、集镇空间规划结构 (10)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10)四、居住用地规划 (10)五、住房发展规划 (10)六、工业用地规划 (10)七、仓储用地规划 (11)第七章镇区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规划 (12)第八章防灾规划 (13)一、防洪规划 (13)二、消防规划 (13)三、抗震规划 (13)第九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 (15)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2014-2024)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范围本规划为古镇柘皋镇集镇区域,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2004年四月份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心镇。
该镇南距巢湖市24KM,西离合肥市48 KM,东至南京137 KM。
全镇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363个自然村,总人口79921人。
镇区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
区域计划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本文以某城市为例,通过对区域计划的深入研究,总结出区域计划的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和关键要素,旨在为我国其他城市区域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引言区域计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地方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计划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某城市为例,总结区域计划的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和关键要素,以期为我国其他城市区域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借鉴。
二、区域计划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区域计划应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关注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坚持科学发展:区域计划应遵循客观规律,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3. 坚持创新驱动:区域计划应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4. 坚持可持续发展:区域计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5. 坚持依法行政:区域计划应遵循法律法规,确保计划实施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三、区域计划实施步骤1. 制定区域规划: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实际情况,明确区域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2. 开展区域调研:对区域内的资源、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等进行全面调查,为区域规划提供依据。
3. 编制区域计划:在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区域计划,明确各项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
4. 实施区域计划:按照区域计划的要求,有序推进各项任务,确保区域发展目标的实现。
5. 监督检查与评估:对区域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区域发展成效进行评估。
四、区域计划关键要素1. 区域定位:明确区域在国家和地方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区域发展方向。
2. 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3.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为区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论文区域旅游规划方案
论文区域旅游规划方案介绍区域旅游规划是为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而必须进行的工作。
区域旅游规划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经济特征等因素,结合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偏好,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探讨某区域的旅游规划方案。
区域概况该区位于南方,是一座地形复杂的山区。
该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址、山川秀丽的风景等旅游资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该区的经济状况也相对较为落后,急需旅游业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和就业的增长。
旅游规划宗旨该区域旅游规划的宗旨是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总体策略1.充分挖掘当地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景区和设施建设,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益。
2.引入优质旅游企业,优化旅游业结构,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3.加强旅游宣传和促销,提高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4.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具体措施旅游资源开发1.发掘当地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遗址等旅游资源,修缮和开发历史文化景区。
2.挖掘山水旅游资源,开发生态农业、特色乡村等旅游产业。
3.加强温泉旅游资源开发,引入高端温泉度假村等旅游项目。
旅游业结构优化1.引入大型旅游企业,发展旅游综合体和高端酒店等项目。
2.发展旅游新业态,如民宿、生态农业等。
3.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扩大旅游业的影响和辐射范围。
旅游宣传和促销1.利用各种渠道进行旅游宣传和促销,如开展网上营销、旅游文化节等活动。
2.打造旅游品牌名称和形象,树立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3.推行旅游景区联盟,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和交流。
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1.制定旅游环保规章制度,开展旅游环保宣传和教育。
2.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植物的保护和管理。
3.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资源,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修缮。
结论该区域旅游规划方案的制定是为了促进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毕业论文)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化与发展研究
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化与发展研究摘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化、城市化水平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区域的资源、人口、资金的配置,产业结构是否协调,是一个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提高的关键所在,因此,区域规划的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然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区域规划的内容也在随着发生变化,那么中国的区域规划有着怎样的演变和发展呢?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化分析,尤其是在新时期区域规划的探索,阐明了中国区域发展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对区域规划的演化给区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予以剖析,从而解析其发展并提出方案。
关键字:中国;区域规化;区域发展;演化0引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取得的成果令世界瞩目,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其发展的历程也受人关注。
区域规划是对区域的资源、生产力进行合理的布局,其对区域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区域规划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缩影,因此,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化与发展多年来是许多学者热衷探讨的一个话题。
1区域规划的内涵1.1区域规划的定义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
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
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本文所述的有关中国区域规划是从宏观角度上在全国范围内讨论的有关区域之间发展的规划。
1.2区域规划的任务区域规划主要是在城市规划和工矿区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
工作具有3个基本特性,即战略性、地域性和综合性。
区域规划的任务,简言之,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区域生产和生活体系。
具体说:就是在规划地区,从整体与长远利益出发,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正确配置生产力和居民点,全面安排好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中有关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建设,使之布局合理、比例协调,发展速度快,为居民提供最优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院系: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班级: 12级地理科学姓名:吴茂成学号: 20121011092015 年 1月5日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4)一、规划范围 (4)二、规划目的 (4)三、规划原则 (4)四、规划目标 (4)五、现状概况 (5)六、规划用地布局 (5)七、规划期限:2014——2024 (5)第二章规划发展战略 (6)一、集镇经济总体发展战略 (6)二、产业发展战略 (6)三、发展目标 (6)四、集镇空间发展格局 (6)五、集镇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6)第三章集镇体系规划 (7)一、集镇空间结构体系规划 (7)二、集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7)第四章集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8)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
(8)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8)第五章集镇发展目标、性质 (9)一、集镇发展目标 (9)二、集镇发展策略 (9)三、集镇发展职能 (9)四、集镇性质 (9)五、集镇规模 (9)第六章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10)一、集镇发展方向选择 (10)二、集镇空间规划结构 (10)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10)四、居住用地规划 (10)五、住房发展规划 (10)六、工业用地规划 (10)七、仓储用地规划 (11)第七章镇区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规划 (12)第八章防灾规划 (13)一、防洪规划 (13)二、消防规划 (13)三、抗震规划 (13)第九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建议 (15)巢湖市柘皋镇集镇总体规划(2014-2024)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范围本规划为古镇柘皋镇集镇区域,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2004年四月份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心镇。
该镇南距巢湖市24KM,西离合肥市48 KM,东至南京137 KM。
全镇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363个自然村,总人口79921人。
镇区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
论文区域旅游规划方案
论文区域旅游规划方案1. 引言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域旅游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下,对区域旅游规划的制定及实施,能够有效促进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地区经济的升级转型,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
本文通过研究区域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规划形式、规划流程、规划策略与措施等,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区域旅游规划方案,以期为区域旅游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参考,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为目标。
2. 区域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2.1 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区域旅游规划的根本原则。
旅游规划方案必须符合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方案应立足于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失之于虚。
2.2 可持续性原则旅游活动是一项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活动。
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通过区域旅游规划指导旅游业发展,要始终把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进一步完善旅游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2.3 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在区域旅游规划中,要通过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规划方案必须注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高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效应和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2.4 便利性原则便利性原则是优化区域旅游规划的重要原则。
旅游规划方案应充分考虑旅游者的便利性,便利其参观旅游景点;同时,应为方便旅游者所需的其他服务,如住宿、交通等提供充足的便利性。
3. 区域旅游规划的形式3.1 中长期规划中长期规划是区域旅游规划中最常见的规划形式。
它覆盖了从三年到十年不等的时间段。
这种规划形式主要适用于对旅游业长期发展趋势有较好把握的地区。
规划的内容信息相对丰富,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短期规划是指时间段小于三年的规划,这种规划方法注重规划实施,规划项目的实施周期较短,所以聚焦在对短期内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更大,能够更及时及有效地解决问题。
4. 区域旅游规划的流程区域旅游规划涵盖了多个方面,因此规划流程也较为复杂。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的成果和展望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的成果和展望城市与区域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城市与区域规划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成果1. 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简单城市布局到现代的综合规划,城市规划不断与时俱进,逐步完善。
各国在城市规划领域的经验交流和借鉴也推动了城市规划理论的不断发展。
2. 区域规划的理论探讨区域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延伸,更加注重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区域规划理论探讨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提出了区域发展的整体思路和策略。
3.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渗透到城市规划中。
城市规划者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城市建设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4. 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规划领域的新趋势,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规划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展望1. 强化城市规划的综合性未来城市规划需要更加注重城市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避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和社会问题。
城市规划应该更加综合,兼顾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2. 加强区域规划的整体性区域规划需要更加注重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区域规划应该更加整体,促进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3.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需要加强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将为城市规划带来更多创新和发展机遇。
4. 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城市规划的根本目标,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得到更好的体现和落实。
城市规划者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城市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区域规划与分析论文
乌苏市区域分析摘要:在峻秀雄奇的天山北坡,辽阔富饶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巍然矗立着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被誉为边塞新“西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乌苏市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要县( 市) , 区位优势突出, 水土、矿产资源丰富。
近年来乌苏市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
本文首先,介绍乌苏的总体情况;其次,对该市进行区域分析,主要包括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和区域发展优势分析,;再者,总结区域发展的机遇、问题和对策等;最后,对区域重点产业规划与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乌苏市资源优势问题产业1.基本情况乌苏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居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之要津,是通往霍尔果斯、巴克图、阿拉山口口岸的重要门户,与国家石化基地独山子、新型商贸城奎屯市形成北疆“金三角”,国道312线、欧亚第二大陆桥(铁路)横贯东西,奎—赛高等级公路从境内穿过,国道217线、奎北铁路贯通南北,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260公里。
乌苏市东西宽约148公里,南北长约199公里,介于北纬43 °29′-45°16′,东经83°15′-85°08′之间。
乌苏市区域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37万余人,是国务院批准对外国人开放城市之一、自治区西部大开发扶优扶强、优先发展的县(市)之一,也是国家和自治区优质棉基地、粮食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之一。
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基本形成石化、煤炭、电力、水泥、纺织、啤酒、淀粉、农副产品加工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
2.区域发展条件分析2.1自然条件分析(1)气候水文乌苏市地处北温带,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是北疆光热资源最为丰富和无霜期最长的区域之一,全年日照2600-2800小时,年平均气温7.6℃,年均降水量165.8毫米,相对湿度58%,平均无霜期在187天,年均积温3707.4℃。
境内气温由南向北形成明显垂直分带,具体分为:山地气候区、山麓气候区、平原气候区、荒漠气候区。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历史文化遗产等特色而吸引大量游客的地区。
它们在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论文旨在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并提出一套完善的规划方案,以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背景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是为了保护、开发和利用该区域的资源,提供游客满意的旅游体验,并确保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规划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该区域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游客需求和经济潜力进行综合分析。
三、规划目标1. 保护自然环境:通过合理规划,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采取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2. 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人们对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尊重。
通过规划,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3. 提供优质旅游体验:通过改善旅游设施和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质量。
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活动和景点,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规划,推动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业发展,提高就业率,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四、规划内容1. 自然环境保护措施:a. 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限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b.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和珍稀植物。
c.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水质、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符合标准。
2. 文化遗产保护措施:a. 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b. 加强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工作,保护历史建筑、文物和传统文化。
c. 组织文化活动和展览,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
3. 旅游设施改善:a. 建设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包括交通、餐饮、住宿等。
b. 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和服务,方便游客的出行。
c. 提高旅游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提供舒适的旅游体验。
4. 旅游活动丰富化:a. 开展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如登山、徒步、划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增长极理论探讨中心经济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以长沙市为例摘要:增长极理论为研究中心经济城市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中心,长沙与株洲湘潭相比,具有显著的特征,并具有强大的聚集功能、扩散功能和创新功能,是长株潭经济发展的龙头和窗口,能够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关键词:增长极理论中心经济城市区域经济题目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老师学院专业班级完成时间目录第1章概念界定 (1)1.1增长极 (1)1.2中心经济城市 (1)1.3区域经济 (1)第2章长沙在长株潭区域经济中的特征 (2)2.1经济实力雄厚 (2)2.2聚集程度较高 (2)2.3产业结构优化 (3)2.4基础设施完善 (3)2.5科技实力强劲 (4)2.6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4)第3章长沙在长株潭区域经济中的功能与作用 (5)3.1聚集功能 (5)3.2扩散功能 (5)3.3创新功能 (6)3.4龙头作用 (6)3.5窗口作用 (7)第4章结论 (7)参考文献 (8)第1章概念界定1.1增长极增长极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后来经过法国的布代维尔、瑞典的缪尔达尔和美国的赫希曼等诸多经济学家的发展和完善,如今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之一。
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
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
增长极理论主张优先发展具有优势的地区和产业,把他们培育成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和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这个理论为我们研究中心经济城市奠定了理论基础。
1.2 中心经济城市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某些城市利用相对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不断吸引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其聚集,并通过扩散经济成果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在整个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居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我们将这些城市称为区域的中心经济城市,它实际上就是增长极理论中的增长极。
1.3 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本文中中心经济城市指长沙市,区域经济为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第2章长沙在长株潭区域经济中的特征长沙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中心,相对其他城市而言,具有显著的特征:2.1经济实力雄厚长沙作为湖南省会,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长沙市抓住各种机遇,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
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明显高于区域内的株洲和湘潭二市。
(表2.1)表2.1 2014年长株潭3市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比较资料来源:湖南省2015年统计年鉴2.2聚集程度较高聚集程度高主要表现在人口的聚集和经济活动的聚集两方面。
由于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工资收入,长沙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大量人口,成为区域内的人口聚集地。
长沙作为湖南省会,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其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竞争力很强的企业群体。
企业的集中有效地促进了长沙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市场规模的扩大。
同时,在客观上刺激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长沙经济活动聚集的特征,决定了其经济运行的高效率,有利于市场体系的完善,实现城市发展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国际化。
表2.2 2014年长株潭3市主要指标比较资料来源:湖南省2015年统计年鉴2.3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状况决定了城市的发展空间和竞争能力。
长沙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表现在:1、第三产业在城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
由于第一、第二产业劳工生产率的极大提高,对产前产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改变了竞争格局,使原来对商品的竞争转向包括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一揽子”竞争或者完全是服务的竞争,这就要求长沙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于是,长沙的制造业就业人数不断下降,而金融、商贸、高新技术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上升,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其主导产业。
表2.3 2014年长株潭3市三产指标比较资料来源:湖南省2015年统计年鉴2、有产业结构的自升级能力。
中心经济城市产业结构的自升级能力来源于城市中产业技术和组织的创新。
长沙是长株潭城市群内的创新中心,它集中了区域中最优秀的人才、最先进的科研和设备,能够不断产生出新工艺、新技术和新制度。
而这些创新成果过上下游的产业链关系,向周边地区转移和扩散。
长沙与其腹地之间通过创新——转移——扩散——再创新的循环往复过程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2.4基础设施完善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中心经济城市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保障了中心经济城市高效、畅通、有序地运转,并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便捷的交通运输系统、先进的通讯网络和优良的人居环境不仅可以满足居民生活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提供了与周边地区联系的高效率的通畅渠道,为中心经济城市功能的发挥创造了条件。
长沙有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医疗、教育、购物、休闲等快捷、便利;金融、保险服务体系完善,营业部、网点遍及城乡。
长沙医疗服务齐备,有卫生机构2655个,并专为外商设立了两家外商定点医疗服务医院。
长沙教育氛围浓厚,长沙劳动力资源充沛,整体素质较高;企业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近年长沙交通网络日新月异。
东西走向的上瑞高速,南北走向的107国道、319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及京广铁路和武广高铁交汇长沙。
京港高铁、沪昆高铁交汇长沙,其中已投入运营的武广高铁南北向经过长沙,长沙至武汉1小时,至广州2小时,京港高铁全线贯通后长沙至香港仅需4小时左右,到北京6小时;沪昆高铁建成后,长沙到上海只需3小时,到昆明也在5小时内。
长沙黄花机场距城区约10公里,可直航国内47个主要城市以及曼谷、首尔、釜山、大阪、吉隆坡、新加坡等国外城市;2011年1月开通长沙经上海到巴黎、法兰克福、伦敦、洛杉矶、温哥华、悉尼、墨尔本等7条国际航线。
长沙霞凝新港是全国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是国家交通部确定的全国23个内河港口主枢纽之一。
2010年,长沙被国家商务部列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
2.5科技实力强劲先进的科学技术、雄厚的科技实力是中心经济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主要表现在智力资源的密集和良好的文化氛围。
中心经济城市是区域内人才、技术、科研和设备的聚集地,拥有较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有相当数量的科技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有充足稳定的科研投入和发育良好的科技市场。
中心经济城市拥有完善、先进的文化设施,有全面、系统的教育体系,为城市培养人才、开发智力资源奠定了基础。
长沙市经济的发展历来都十分重视产学研相结合,长沙市有五十多所高校,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都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院校,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地位。
长沙市的科研机构近百所,科研技术从业人员四十万左右,长沙市在专利技术申请、授予等方面排在我国省会城市前列。
而且,长沙市在试管婴儿、遗传工程等技术方面获得国际上的普遍认可。
长沙2011年与2013年均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创新城市”,而且根据中国城市创新能力测评结果,长沙市在地级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中排名第九,体现着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截止到2014年,长沙市拥有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6个,国家财政支持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1个,省财政支持的省级重点实验室66个,市财政支持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5个,这些都为长沙市的科技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
2.6对外开放程度较高长沙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中心,是区域对外交流的窗口,是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主要表现在外贸依存度和投资依存度较高。
长沙的政策与国际惯例接轨,进出口贸易繁荣、能够充分利用外资,城市的对外开放领域比较广阔,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的层次较高。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长沙市具备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有利条件。
长沙市作为增长极,其产生的聚集功能、扩散功能、创新功能、龙头作用与窗口作用等将对周边区域产生影响。
长沙市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3章长沙在长株潭区域经济中的功能与作用长沙在长株潭城市群内具有多种经济功能,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1聚集功能中心经济城市凭借其在区位条件、服务能力、交通运输、信息交换、设施水平、人口规模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对区域内的资源、资金、人才、信息、产业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促使区域内的这些生产要素向中心经济城市集中。
因此,中心经济城市的聚集功能较区域内的其他城市更为突出。
城市的经济联系度就是度量城市相互之间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座城市集聚作用的大小以及周边地区对其辐射的吸收情况。
从绝对量来说,城市经济联系度可以分析城市聚集作用的强度。
计算公式为:2ij i i ij D jj V P V P R ⨯=R ij 为绝对量指标,P i 、P j 分别代表城市i 、j 的人口数;V i 、V j 是城市i 、j 的地区生产总值,D ij 为i 、j 两城市间的最短交通距离。
表3.1 2014年长株潭三市绝对经济联系量资料来源:根据2015年湖南统计年鉴所得通过上表可以知道,长沙与株洲、湘潭有着很强的经济联系,但是株洲与湘潭的经济联系度较为欠缺,这说明长沙对株洲、湘潭的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长沙的中心地位是非常突出的,集聚作用是明显的。
3.2扩散功能城市的扩散功能是指一个城市通过输出各类生产要素向其他地区扩散其经济成果的功能,在实现城市与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长沙的扩散功能主要表现在:1、生产要素的扩散。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量的聚集,长沙的生产成本、生活费用逐步提高,规模经济会有所削弱。
为了追求更高的边际收益,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开始向长沙周边地区转移。
2、产业的扩散。
长沙与周边城市、农村之间存在着上中下梯度产业链关系。
随着生产要素的流动,长沙的某些产业逐步向周边城市转移和扩散,而长沙周边城市的某些产业逐步向农村地区转移和扩散,实现了区域内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3、精神文明成果的扩散。
长沙是长株潭城市群内精神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通过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转移,长沙的精神文明成果会被传递到周边的城市和农村。
3.3创新功能城市的创新功能是指一个城市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不断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新制度的能力。
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为中心经济城市营造了创新的环境,能够不断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更新观念并提出新的经营理念或新的经济思想,勇于探索和尝试新制度、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