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美学复习资料1
(完整版)自考《美学》简答题复习资料
![(完整版)自考《美学》简答题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3772e3f71fe910ef12df8d8.png)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
包括四方面:①艺术美(如唐诗宋词的美)②自然美(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如细胞结构的美)④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服饰的美)。
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答: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包括三个层面: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答:①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②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一样。
4、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答:因为:①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②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③再次,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
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5、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②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③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④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6、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③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7、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自考《00037美学》复习资料全
![自考《00037美学》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2406fa6aec3a87c24028c4fe.png)
2015年10月自考《00037美学》复习资料00037 - 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单选: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
(分析哲学)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展解释的是(弗洛伊德)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孔阳主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哲学学科)1.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1.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1.17.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1.19.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1.22.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根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1.23.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1.24.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是(黑格尔)1.25.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是(自由)1.26.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是(共产主义社会)1.27.在现代社会,人被异化,成为了马尔库塞说的(单面人)1.28.人生境界的提高,关键是(觉解)1.29.人生境界的特点是它的(个体在性和生成性)1.30.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其中最高的是(天地境界)1.31.宗白华认为在人生境界中主于美的是(艺术境界)1.32.伽达默尔认为,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东西就属于(体验)1.33.审美关系是人和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7029d7302d276a201292e26.png)
第一章绪论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答: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审美活动。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2。
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美学的学科性质答:说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不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由是:第一,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第二,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3。
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了哪三个阶段?答:美学一词是1750年鲍姆加登创立的。
它共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学科.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
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下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4。
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答: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是:第一,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
这是区别于其他一切存在论的内在本性之一;第二,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第三,最根本的,马克思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
因此,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为根基的,是与实践论紧密结合的社会存在论。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与存在概念是内在融通的,是用实践范畴来揭示人在世界中存在的基本方式。
实践的基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人的存在过程,就是人通过实践开显自身的存在意义和周围世界的存在意义的历史过程.人的理想存在状态,也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达到.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
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作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自考“美学”笔记复习资料
![自考“美学”笔记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1888a2f7cd184254b3535c4.png)
美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美学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正式宣告独立。
因此,鲍姆嘉登被被称为“美学之父”。
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
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
而情,即他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却没有一门专门的学科加以研究。
因此,他决心通过自己的潜心研究来创立这一门学科,并最终用“埃斯特惕卡”(Aesthetica)来命名这门新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他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也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埃斯特惕卡”(aesth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由此可见鲍姆嘉登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理解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的。
与美学的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而言,当推哲学、文艺学、心理学和伦理学。
2.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美学一直被看作哲学的一个分支,许多著名的美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哲学家。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可以说,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美学与哲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人文学科,都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的某一个侧面:哲学研究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最基本的看法,研究人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研究各种方法论问题;美学研究的则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哲学研究的是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的主观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而美学则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规律。
因此,哲学与美学的关系乃是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3.美学其实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它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文艺学、社会学、人类学、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学科(神经生理学、色彩学、声学、几何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在历史上美学被看作哲学的一个分支。
(西方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既是美学家也是哲学。
)②就文艺学而言,它也与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7dff9c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c.png)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第一节、美学的学科性质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主要观点1、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代表人物: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核心思想:区分“美的本质”和“美的事物”2、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代表人物:黑格尔:《美学》(《美的艺术哲学》)核心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A. 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审美经验代表人物:17-18C英国经验派哲学家:培根、休莫、柏克等。
例如:休莫:“美即快感”;杜威:《艺术即经验》核心思想:美学的研究以“人”的感觉为核心B.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代表人物:费希纳《实验美学》;弗洛伊德;布洛“心理距离说”;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核心思想:从人的感情深入到人的心理来研究美4、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但以艺术为切入角。
代表人物:蒋孔阳:《美学新论》二、美学研究的对象:“体现着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一门学科,但它以艺术活动为中心来研究。
★什么是审美关系?A)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B) 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关系C) 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超功利性)D) 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三、美学的学科性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1.美学是人文学科2.美学是综合性学科3.美学的研究方法A:以哲学为核心B:注重情感体验第二节美学的学科发展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1、审美意识——缺乏系统性、不成熟A 初级审美意识B 高级审美意识2、美学思想——对审美现象理性的认识例如:柏拉图:“理式”,孔子:“里仁为美”3、美学学科:从哲学、文艺学中划分出来二、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建立两个标志:A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美学》B形成独立的研究对象——感性标志:1750年鲍姆加登《美学》1、鲍姆加登之前的德国哲学代表人物:大陆理性主义哲学:莱不尼茨、沃尔夫2、鲍姆加登的美学:“感性学”-以美的思维和艺术为研究对象。
00037-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完整版
![00037-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a257cc3186bceb19e8bb87.png)
00037 美学自考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第四节审美与人生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考核要求识记1.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科学。
(美学是以体现着人与世界审美关系中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2.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3.美学的“原初”意义和现实变化。
4.实践概念的涵义。
5.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人生实践之一。
6.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因为,在认识关系中,主体的目标是求得对客观事物内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人士,形成知识体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
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两个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不可分割。
◆审美活动(1)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
审美关系的外在展开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内在构成是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是通过审美活动而建构起来的,而审美活动则只有通过审美关系才得到体现。
(2)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审美需要。
(3)审美活动一旦发生,便必然要由一般的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发展。
⏹美与审美形态: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美感与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审美经验有以下三个特点:(1)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
《美学》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自学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ccba6d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e.png)
《美学》自学考试复习资料美学,作为一门研究美的学科,对于许多自学者来说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重点,通过自学考试并非难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美学》自学考试复习资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审美活动。
它包括美的本质、美感、艺术、审美经验等多个方面。
美的本质是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不同的美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亚里士多德则强调美在于事物的形式与秩序。
理解这些不同的观点对于我们把握美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它具有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性,但也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了解美感的产生机制、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
二、艺术与美学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艺术作品不仅是美的体现,也是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文学、舞蹈等,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绘画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来表现美;音乐依靠旋律、节奏和和声来传达情感;文学借助语言文字塑造形象和表达思想。
艺术批评也是美学的一部分。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三、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
它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等要素。
审美感知是对美的直接感受,是审美活动的起点。
审美想象则能够丰富和拓展我们对美的体验。
审美情感使审美活动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而审美理解则让我们对美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
四、美学史上的重要流派和思想家在美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流派和思想家。
古希腊时期的美学思想为后世奠定了基础。
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他们的观点对后来的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古典美学时期,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对美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康德提出了审美判断的无功利性和普遍性,黑格尔则强调艺术是绝对精神的表现。
现代美学流派众多,如表现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精神分析美学等。
自考美学知识点汇总(全国)
![自考美学知识点汇总(全国)](https://img.taocdn.com/s3/m/3e4edbb6ba1aa8114531d953.png)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自考复习资料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1)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3)第四章审美经验论 (4)第五章艺术论 (5)第六章审美教育论 (8)神活动。
(2)审美活动在各种精神活动中最具有个性化。
(3)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完满境界为其突出的特点。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则不仅不与对象相分离,而且他就直接地栖居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就在自己当下直接性的生存过程中体悟着生命的意义,就在与对象相融相通的生活状态中探寻着生活的真谛。
(4)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不仅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且永远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
较常考得背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简答题)(1)审美活动之所以吸引人、感染人,是因为审美活动本身所展开的就是一个属人的世界,并且因此这个世界也仅仅只为人才存在。
(2)凡是人类足迹所到之处,凡是进入人的生存领域的各种各样的事物,也无不可以跃人人的审美视野中。
不管审美活动所指涉的具体对象之间有多大的区别和差异,然而这些对象之进入审美的世界,却无不关系着人。
(3)对象一旦进入审美的领域就成为人的对象化和对象化的人,成为人对自己本质力量的充分确证和肯定。
因此审美活动由于体现着人生价值而具有价值性。
人除了追求物质价值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外,也有各种各样追求精神价值的活动。
审美活动就是实现人的特殊的精神价值的活动。
较常考得背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
(简答题)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1)审美活动与其他的价值活动一样,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
在这种价值关系中,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
(2)审美活动同其他价值活动一样,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和现象,不仅客体在变,而且主体也在变,因此,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必然呈现为一种动态的历史过程,绝不存在所谓永恒的价值。
自考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自考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e8737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70.png)
自考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自然现象B. 社会现象C. 艺术现象D. 心理现象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A. 美的本质B. 美的起源C. 美的分类D. 艺术创作答案:D3.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美学的奠基人?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尼采答案:D二、填空题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________提出的。
答案: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嘉通2. 艺术创作中的“形式美”是指通过__________、色彩、线条等视觉元素的组合,达到审美效果。
答案:形状3. 根据康德的美学理论,美是一种无目的的__________。
答案:目的性三、简答题1. 简述“美”与“丑”的关系。
答案:美与丑是相对的,它们是审美体验中的两个极端。
在美学中,美通常指那些能够引起人们愉悦、和谐、平衡感受的事物,而丑则指那些引起不快、混乱、失衡感受的事物。
二者相互依存,没有丑的对比,美的概念可能就不会那么鲜明。
2. 描述一下“审美经验”。
答案:审美经验是指人们在接触艺术或自然美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和认知的体验。
它包括了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活动,是一种主观的、个体化的感受,通常伴随着愉悦、欣赏、沉思等情感。
四、论述题1. 论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答案:艺术与生活是相互渗透和影响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家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创作出反映生活的作品。
同时,艺术也反作用于生活,它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二者的联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2. 讨论“现代美学”与传统美学的区别。
答案:现代美学与传统美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关注的焦点和理论基础。
传统美学往往关注于艺术的形式、内容和审美标准,强调美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00037 美学复习资料(全)自考复习学习资料重点笔记
![00037 美学复习资料(全)自考复习学习资料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98e352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9.png)
① 审美理想并不仅仅是审美活动本身的产物,而是主俺金部厶生尖践的结晶。 ② 审美理想所反映的不仅是主体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同时也是圭鎧厶
③ 审美理想也不是纯粹的个性特征,而是反映着一定的民族性、时代性和阶 MJt。 3.审美趣味 (1) 【单选】定义: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 .壬观爱 妊和倾.包。 (2) 【选择、简答】审美趣味的特征:(两重性) ① 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仝姓差妄。 ② 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主体所面临的卮丟因素感狂会条在。
(2)以更麦坐理通遡为美学主要研完对象 ①费希纳:著有《实验美学》《美学入门》,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感, 认为美学是“快与不快的学说
②弗洛伊德:发现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
③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原型理论。 4.著名美学家甚在其《美学新论》中,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和出发点是
差异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学科
研究 对象
自然现象总显现为 物质 社会现象总呈现 为客审美现象始终与人的 生存
实存,完全与 人生脱节 观物化形态 的社会关实践、活动等相 关,更关
不同
系、组 织、制度等 注非物化形态 的社会现象
研 究追求 对客观事物 属 性 力求判断的客观 性和更关注人的精神想象, 而
4. 【选择、简答】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1) 自律性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 接的就是 旦的圣进。 (2) 【简答】他律性指审美活动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与其 他实 践活动之间有着剪不断的复杂关系。 ① 审美活动从根本上受到物质实践的决定和制约。 ② 物质生产劳动所达到的历史水准以及在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 之冋 相互关系的特点,还会通过各种社会中介因素最终渗透到审美活动的具 体内容中。 ③ 各种审美形态,如崇高、悲剧等实质上是人的现实境遇、生存状况以及理 想追 求在历史中不断发展的一种审美凝聚和反映。 (三)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 1. 【选择、简答】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 (1) 审美活动由于体现着人.生价值而具有价值性。 (2) 人除了追求物质生产活动以外,也有各种各样.追求精神价值的活动。 (3) 审美活动就是实现人的.特殊.的精神价值的范动。 2. 【选择、简答】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 (1) 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主客体关系亠 (2) 都必然要受到牡金裏践适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88381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9.png)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自然现象B. 社会现象C. 艺术现象D. 心理现象2. 以下哪位哲学家被认为是现代美学的奠基人?()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3. “美是生活”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马克思B. 恩格斯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尼采4.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是指()。
A. 内容美B. 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C. 形式本身D. 形式与功能的结合5.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视觉艺术?()A. 绘画B. 雕塑C. 音乐D. 摄影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哲学分析B. 历史研究C. 心理学分析D. 社会学分析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对美的感受?()A. 个人经验B. 文化背景C. 社会环境D. 个人情绪3. 美学中的审美体验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感官体验B. 情感体验C. 认知体验D. 行为体验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美学与艺术学的关系。
2. 解释“美是生活”这一观点的含义。
3. 描述一下“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区别。
4. 举例说明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不同。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康德在美学上的主要贡献。
2. 分析现代社会中审美观念的变迁。
五、案例分析题(15分)阅读以下案例:某城市计划在市中心广场上安装一座新的雕塑作品。
请从美学角度分析,该雕塑作品应如何设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C3. C4. C5. C二、多项选择题1. ABCD2. ABCD3. ABCD三、简答题1. 美学与艺术学的关系在于,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起源、功能和审美经验的学科,而艺术学则侧重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表现和欣赏。
两者相互联系,美学为艺术学提供理论基础,艺术学则为美学提供实践案例。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1]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a5615ce881c758f5f61f67b3.png)
名词解释复习资料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
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然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3、美学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7、美学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8、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10、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11、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需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1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7dd45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a.png)
美学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艺术的起源B. 艺术的本质C. 艺术的功能D. 艺术的创作过程答案:B解析: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的是艺术和审美活动的本质,即艺术是什么。
虽然艺术的起源、功能和创作过程也是美学研究的内容,但它们不是美学研究的核心。
2. 以下哪项不是审美经验的特点?A. 直观性B. 情感性C. 理性分析D. 个体性答案:C解析:审美经验通常具有直观性、情感性和个体性。
直观性指的是审美经验是直接的、非推理的;情感性指的是审美经验与个人的情感密切相关;个体性指的是审美体验是主观的、个人化的。
而理性分析则更多地与哲学和逻辑分析相关,不是审美经验的特点。
二、填空题1. 克罗齐(Croce)认为,艺术是一种______,它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答案:表现解析:克罗齐是意大利哲学家和美学家,他提出艺术是一种表现,强调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为艺术是情感和直觉的表达。
2. 康德在其美学理论中提出了“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这是对______的描述。
答案:审美判断解析:康德是德国哲学家,他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概念,用以描述审美判断的特点。
他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自由的、无目的的判断,但同时它又似乎符合某种内在的目的性。
三、简答题1. 简述黑格尔美学中的“美”的定义。
答案: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美是绝对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理念通过感性形式展现自身的途径。
美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和谐,更是理念与感性的统一。
2. 描述一下现代美学中“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象。
答案:在现代美学中,“日常生活审美化”指的是审美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领域,而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种现象表现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美、创造美,将审美活动融入到衣食住行等各个层面。
例如,家居设计、时尚搭配、美食烹饪等都成为人们审美体验的一部分。
四、论述题1. 论述“艺术的终结”论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完整版)自考《美学》简答题复习资料
![(完整版)自考《美学》简答题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2a736e8168884868662d64a.png)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
包括四方面:①艺术美(如唐诗宋词的美)②自然美(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如细胞结构的美)④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服饰的美)。
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答: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包括三个层面: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答:①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②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一样。
4、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答:因为:①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②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③再次,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
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5、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②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③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④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6、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③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7、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1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3c432255ddccda38376baf90.png)
美学串讲资料第一章绪论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答: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审美活动。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2.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答:说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不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由是:第一,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第二,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3.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了哪三个阶段?答:美学一词是 1750 年鲍姆加登创立的。
它共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学科。
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
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下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4.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答: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是:第一,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
这是区别于其他一切存在论的内在本性之一;第二,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第三,最根本的,马克思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
因此,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为根基的,是与实践论紧密结合的社会存在论。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与存在概念是内在融通的,是用实践范畴来揭示人在世界中存在的基本方式。
实践的基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人的存在过程,就是人通过实践开显自身的存在意义和周围世界的存在意义的历史过程。
人的理想存在状态,也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达到。
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
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作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自考00037美学考点汇总复习资料
![自考00037美学考点汇总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2df36e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19.png)
美学第一章绪论1.美学的发展阶段【选择、简答】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审美意识人类在实践中萌发出来的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美学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的理性认识美学学科系统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真题实战(1904·单)美学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是()(1204·简)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哪三个阶段,请简要说明。
(2008·单)下面关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审美意识人类在实践中萌发出来的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美学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的理性认识美学学科系统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2.美学的诞生【选择、简答】(1)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①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
②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③“美学之父”。
鲍姆嘉通1750年出版《美学》。
(2)“感性学”在我国译为“美学”,这与近代接受西方美学思想有关:花子安(德)《大德国学校论略》《教化仪》、中江肇民(日)《维氏美学》。
真题实战(1704·单)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形成于()(1604·单)1883年从西文翻译《维氏美学》的日本学者是()(1604·单)在中国美学史上,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于()(1910·简)简述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2008·单)美学学科确立的标志是鲍姆嘉通1750年出版的真题实战【参考答案】(1)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①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
②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③“美学之父”。
鲍姆嘉通1750年出版《美学》。
(2)“感性学”在我国译为“美学”,这与近代接受西方美学思想有关:花子安(德)《大德国学校论略》《教化仪》、中江肇民(日)《维氏美学》。
3.美学的学科性质和定位【选择、简答】一门关于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差异美学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研究对象①与人息息相关②关注非物化形态如精神、理想、信念脱离人关注物化形态如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研究方式关注人的精神现象要求研究者的介入观察、归纳、实验×主观、情感√客观、公正×主观、情感研究方法无法量化精确化、量化精确化、量化真题实战(1710·单)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
自考00037美学复习资料(考前专用)
![自考00037美学复习资料(考前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97d075f4767f5acfa0c7cd84.png)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自考资料目录第一章绪论 (3)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4)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6)第四章审美经验论 (9)第五章艺术论(一) (10)第六章艺术论(二) (12)第七章审美教育论 (14)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5种代表性看法:(1)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学科☆:代表人物: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从他开始,研究美本身、美的本质就成了美学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对象。
中世纪美学根本上属于神学。
(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代表人物:黑格尔。
代表作是《美学讲演录》(又译:《美学》、《谈美学》)。
(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①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托马斯•门罗;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艺术即经验》。
②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
关注“美感在心理上是怎样产生的”“审美经验是怎样一种心理活动”等。
代表人物:费希纳:《实验美学》和《美学入门》;弗洛伊德;荣格。
(4)美学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5)美学研究的是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既包含主体方面,也包含客体方面,特别是两者之间的关系。
代表人物:蒋孔阳:《美学新论》中就提出来了这个观点,认为美学的根本问题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1)(艺术美)从艺术中的审美现象来看。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2)(自然美)从自然界的审美现象来看。
审美现象背后体现的实质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
(3)(科技美)从科技活动的审美现象来看。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美”指的是科技美。
2、从审美形态来看,广义的美包括优美和崇高、悲剧和喜剧、丑、荒诞。
3、审美活动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三、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美学自考考试题及答案
![美学自考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6dae4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f.png)
美学自考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哪个时期形成的?A. 古希腊时期B. 古罗马时期C.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D. 20世纪初答案:C2.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A. 康德B. 黑格尔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尼采答案:C3.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观点是由哪位艺术家提出的?A. 达芬奇B. 米开朗基罗C. 罗丹D. 毕加索答案:C4. 美学中的“黄金分割”比例是多少?A. 1:1.618B. 1:1.5C. 1:2D. 2:1答案:A5.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印象派画家莫奈的?A. 《睡莲》B. 《日出印象》C. 《星夜》D. 《草地上的午餐》答案:C6.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境”是指什么?A. 艺术作品的物质形态B. 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C. 艺术作品的创作技巧D. 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答案:B7. “审美”一词最早出现于哪位西方哲学家的著作中?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C8. 下列哪位艺术家不属于表现主义流派?A. 爱德华·蒙克B. 埃贡·席勒C. 保罗·塞尚D. 弗朗茨·马克答案:C9.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观点属于哪种美学理论?A. 形式主义美学B. 马克思主义美学C. 分析美学D. 现象学美学答案:B10. 下列哪部作品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A. 《四季》B. 《命运交响曲》C. 《小夜曲》D. 《胡桃夹子》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1. 简述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答案: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认为艺术是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理念通过感性形式的显现。
他将艺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
黑格尔强调艺术作品的整体性,认为艺术作品的各个部分应该和谐统一,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思想。
12. 解释“审美距离”这一概念。
自考美学知识点汇总(全国)
![自考美学知识点汇总(全国)](https://img.taocdn.com/s3/m/3e4edbb6ba1aa8114531d953.png)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自考复习资料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1)第三章审美形态论 (3)第四章审美经验论 (4)第五章艺术论 (5)第六章审美教育论 (8)神活动。
(2)审美活动在各种精神活动中最具有个性化。
(3)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完满境界为其突出的特点。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则不仅不与对象相分离,而且他就直接地栖居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
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就在自己当下直接性的生存过程中体悟着生命的意义,就在与对象相融相通的生活状态中探寻着生活的真谛。
(4)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不仅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且永远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
较常考得背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简答题)(1)审美活动之所以吸引人、感染人,是因为审美活动本身所展开的就是一个属人的世界,并且因此这个世界也仅仅只为人才存在。
(2)凡是人类足迹所到之处,凡是进入人的生存领域的各种各样的事物,也无不可以跃人人的审美视野中。
不管审美活动所指涉的具体对象之间有多大的区别和差异,然而这些对象之进入审美的世界,却无不关系着人。
(3)对象一旦进入审美的领域就成为人的对象化和对象化的人,成为人对自己本质力量的充分确证和肯定。
因此审美活动由于体现着人生价值而具有价值性。
人除了追求物质价值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外,也有各种各样追求精神价值的活动。
审美活动就是实现人的特殊的精神价值的活动。
较常考得背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
(简答题)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1)审美活动与其他的价值活动一样,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
在这种价值关系中,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
(2)审美活动同其他价值活动一样,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和现象,不仅客体在变,而且主体也在变,因此,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必然呈现为一种动态的历史过程,绝不存在所谓永恒的价值。
自学考试美学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美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f50952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9.png)
美学自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美是什么”的问题,从柏拉图开始,研究美的本身、美的本质就成了美学的主意问题和对象。
2.黑格尔“美的艺术哲学”3.经验派,从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开始研究美学。
4. 杜威《艺术即经验》蒋孔阳《美学新论》5.美学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6.德国鲍姆加登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著作《美学》被称为“美学之父”,研究对象是感性认识,意为“感性学”,属于认识论。
7.悲剧意识就是比较高级的审美意识,如《俄狄浦斯王》8.柏拉图真正的美是理念。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怒”9.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以马克思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思想为主干。
10.人要改变外在的世界。
在外在事物中复现自己的冲动,就是人要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冲动,即自由创造的冲动。
11.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依然处于最高位置,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12.审美活动是指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13.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是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他律性是指审美活动并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
14.艺术品具有“他律性”是由于受到了接受者的决定与约束和创作者的决定与约束。
15.审美惊异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感性刺激,不是一种主观的任意,它主要表现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召唤。
它的两个主要特点:审美惊异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
16.审美体验的整体性就是表现在它是对人生整体价值和根本意义的一种领悟和玩味。
17.澄明之境就是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实现人与人、人与对象,与自然之间生动和谐的状态,是光明、敞亮的境界。
只有在审美的静观体验中的澄明之境才会自动现身出来。
18.审美对象既具有一般对象共有的属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串讲资料第一章绪论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答: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审美活动。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2.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答:说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不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由是:第一,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第二,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3.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了哪三个阶段?答:美学一词是1750年鲍姆加登创立的。
它共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学科。
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
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下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4.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答: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基本容和特色是:第一,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
这是区别于其他一切存在论的在本性之一;第二,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第三,最根本的,马克思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
因此,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为根基的,是与实践论紧密结合的社会存在论。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与存在概念是在融通的,是用实践畴来揭示人在世界中存在的基本方式。
实践的基本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人的存在过程,就是人通过实践开显自身的存在意义和周围世界的存在意义的历史过程。
人的理想存在状态,也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达到。
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
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作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马克思是在实践论与存在论的整体框架统一思考自由问题的。
人的存在是社会性存在,决定人类生存自由与否的根本因素是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只有改变现在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实践所取得的自由,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
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之一?(如何理解审美既根源于人生实践又促进人生实践的辩证关系?)答: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就是实践活动,审美乃是这种实践活动的一种形态,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审美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审美实践与人生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深深扎根在我们的人生实践之中。
审美活动本身就起源于我们的生存之中,审美就是一种人生实践。
审美活动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由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
从大的方面讲,审美活动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化。
从小的方面看,审美活动有助于个人超越现实的有限性,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
人们需要借审美活动来帮助我们摆脱有限性,获得现实中得不到的精神自由和享受。
没有审美,人就会缺乏健全、充实的精神生活,人性和人格就会被扭曲、分裂和异化。
马克思提出人要全面地上有自己的本质力量,强调自然的彻底的人道主义和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就是要塑造健全的充实的人。
而审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正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审美,所以审美活动必然要进入人生实践,成为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也是以人生实践为源泉的。
审美的创造与欣赏都离不开人生实践。
审美活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汲取营养,才能丰富和发展起来。
审美活动扎根于人生实践之中,是我们人的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
整个人类要健全地发展,审美活动这种实践就是不可或缺的。
6.怎样理解审美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人生境界?答:境界在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中生成,境界的本体之根深植于人生实践。
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在性和生成性。
审美境界有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求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
如果主客体始终处于割裂的、矛盾的状态,那就不太可能是审美的。
审美境界也有高低不同的层次。
审美体验的最高层次是对人与世界无阻无碍、自由自在、圆融合一状态的情感化的觉解和体悟。
在人生实践中,会有各种不同层次的觉解和感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而审美境界则是其中一个比较高层次的、特殊的人生境界。
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它可以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可以说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
最高的人生境界往往就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的生成离不开人生境界的转化和提升,不应将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割裂开来。
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在实践存在论的意义上才是相通的。
7.为什么说美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答:首先,美学自诞生起就从属于哲学,后来美学成为独立学科,从来没有脱离过哲学,直到当代各种有影响的美学流派和思潮都有相应的哲学思想为背景。
第二,由于审美活动是人类最高级、最复杂的一种精神活动,而且是具有当下的一次性特征的精神活动,需要主体的全身心投入,尤其需要主体在观念世界中尽情游历,以洞悉审美的真谛,这是科学和实验方法及其他任何方法都力不能及的。
第三,美学涉及到人生在世、人的生存实践、无限意义等整体深层的本源问题,只有靠理性指引下体验、感悟、冥想、领会的哲学方法才能掌握。
最后,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不仅包括在理性潜在指导下现象的辨析、鉴赏的体验、本质的审察、灵感的沟通,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推演、抽象思辨和理论提升,这也离不开哲学思考。
因此,美学的核心方法应是哲学的方法。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1.审美起源诸理论的意义与不足是什么?答:关于审美的起源,在历史上主要有四种理论,即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和劳动说。
①游戏说。
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和席勒。
席勒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
席勒所说的游戏,是指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和道德必然性的懒散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
所谓游戏,其实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贡献:他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中去探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并敏锐地揭示出审美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之间的在联系。
第二,他既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物游戏活动的根本不同,也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某种深层的联系,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动物性的生理基础的,这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
不足:忽视了对动物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探讨。
在席勒那里,游戏与审美几乎是同义词。
②动物本能说。
代表人物:德谟克里特、博克、达尔文、弗洛伊德。
认为审美的发生导源于人的某种本能,这同样是一种具有久远历史的观点。
这种研究,不仅拓展了审美发生理论的思维空间,而且还有力地说明审美的发生是有其伏根深远的生物性基础的。
缺点:第一,混淆和抹杀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之间的质的区别,以至于把动物的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
第二,忽视了对审美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根源的探讨。
③巫术说。
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
是20世纪流行于西方的一种艺术与审美发生理论。
用巫术说可以说明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时它具有更为可信的说服力。
但是艺术与审美并不完全等同,艺术只是审美活动的一种形式。
巫术只是促成艺术发生的因素之一。
因此,用巫术说来解释艺术和审美的发生,其有效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劳动说。
代表人物:毕歇尔、普列汉诺夫。
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
这一学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劳动对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不足:它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却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在机制。
从物质性的生产劳动到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
因而劳动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2.为什么说“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答:普列汉诺夫关于劳动与审美及艺术之间关系的论述,对我国美学界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出劳动对于艺术和审美活动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但是,从劳动说作为一种审美发生理论来看,它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它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却并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在机制。
审美活动是一种超越了直接肉体需要的精神性的创造活动,它指向人的最高生存理想即自由,即不能完全等同。
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须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中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很显然,生产劳动作为一种功利目的十分强烈的物质活动,在其本身中不可能直接产生出追寻精神性自由王国的审美活动。
从物质性的生产活动到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
从这一点看,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
3.为什么说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答:第一,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
从而不仅为人能够与外在世界发生极为广泛和多样的联系开辟了重要途径,而且为人真正的创造性活动在更大规模上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第二,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的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
第三,人类只有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意识。
而意识的诞生,又会反过来不断推动人类制造工具的活动向更高层次上迈进。
第四,工具作为人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
第五,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的人化,而且也同时造成人本身在自然的人化。
4.如何理解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答:人自身存在的社会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审美活动也必然是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的人类活动。
并非所有的功利性观念都能成为影响审美发生的积极因素,只有那种基于人类整体发展和根本利益的功利性观念和活动,才能成为真正构成影响审美发的的重要条件。
从理论上讲,驱动审美发生的可能有多种社会中介因素。
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巫术礼仪活动应该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巫术活动在原始人的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巫术活动植根于原始人类渴望实际控制自然的强烈需要;其次,巫术活动由一套独特的仪式行为所组成,它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第三,巫术活动中的行为动作与巫术所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是用情绪来沟通,而不是以观念来联结。
巫术活动是用以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根本关系,因此是最集中地表达原始人根本利益的一种符号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