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前清后增调研报
告书
调研课题: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
调研时间:2011.08.25——2011.08.28
调研组成员:白林栋赵文奎梁兆卫赵娇张寅
泰安市农村信用社青春创业研究会
二O一一年八月
调研报告
一、导言
调研时间:2011.08.25——2011.08.28
调研地点:宁阳
调研方法:实地考察、问卷、文字资料
调研内容:到2011年6月,全市信用社五级不良贷款余额为29.3亿元,占比10.29%,较年初下降42038万元和3.06个百分点。1-6月,全市实际清收处置不良贷款55372万元,新增五级不良贷款13334万元。另外,全市非应计贷款32.04亿元,较年初下降1.24亿元,占比11.24%,较五级分类不良贷款高出2.74亿元,与五级不良贷款偏离度为0.95%。不良贷款占比高、前清后增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市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大难题
调研目的:通过对全市不良贷款现状进行调研,掌握当前全市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基本情况,分析、查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进而探究解决不良贷款前清后增问题的对策,为全市信用社信贷业务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二、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1.宁阳鹤山信用社
考察地点:宁阳鹤山
2.宁阳城南信用社
考察地点:宁阳城南
3.宁阳城区信用社
考察地点:宁阳城区
4.宁阳
今年以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抓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不仅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支农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巩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金融市场地位的必然要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以来,较好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经济发展,其功能、效益也日趋显现。但是,目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在今后信贷管理中应引起重视。
一、信贷管理“四现象”
现象之一:“抓大放小”。在贷款投向上“抓大放小”,单纯追求贷款规模迅速增长,强调所谓“利润”最大化,不注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与管理。这种现象易增加贷款经营风险,有背于立足“三农”的服务宗旨,同时,不利于获得地方政策的支持。
现象之二:“坐门等客”。工作浮躁,不能沉下去,将“背包下乡、走村串户”老信合精神弃之一边,不愿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不深入村组开展信贷服务,坐等农户上门。这种现象易导致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流于形式,影响信贷资产质量,不利于进一步提高支农服务水平。
现象之三:“又展又换”。为完成清收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任务,采取了“年年”展期“年年”换据的方法,直到不能“展换”方可作罢,问起原因“时间紧、任务重、没办法”。这种现象易让信贷人员产生惰性思想,掩盖信贷管理风险,助长不良农户的逃债、赖债行为,进一步恶化当地信用环境。
现象之四:“化整为零”。为逃避上级管理,挺而走险“闯红灯”,与借款户“里应外合”,利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笔稽核检查难度大的特点,借“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之名发放化整为零、垒大户、冒名贷款等违规贷款。这种现象易滋生腐败土壤,甚至发生违规违法案件,导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形成风险,影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良好声誉。
二、“四现象”主要成因
成因之一:认识出现偏差。之所以发生上述现象,根子在于思想认识出现了偏差,服务“三农”信念不坚定,“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业务经营,轻风险控制”思想意识有所抬头。强调自然灾害、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片面认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小、面广、成本高、风险大,管理烦,带来的收益有限。放贷“别人有求于我”的陈旧思想观念依然存在,主动营销贷款意识不强,不愿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到户,生怕消弱了贷款权力。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国家采取了货币宽松等一系列金融政策,金融机构贷款投放迅猛增长,这种形势影响下,为了市场竞争和经济效益,为了多收息多超额完成任务多拿效益工资,有的信贷人员产生了“好日子先过再说,管他以后是我不是我”的思想,肓目跟风,注重寻找“大蛋糕”,造成了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管理不积极、不主动。有的信贷人员合规意识不强,在利益的驱动下,导致了违规发放贷款现象的发生。
成因之二:考核存在缺陷。信贷管理考核工作存在一些缺陷,影响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工作积极性。在上级管理部门(总部)考核经营网点的层面,存在考核不够全面的问题,如贷款投放注重考核贷款净增长额,贷款净增计划下达过于笼统,未对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投放进行细化考核,易导致经营网点在贷款投向上“抓大放小”;存在考核不够合理的问题,没有根据经营网点所处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历史包袱等实际情况,对经营网点有区别性的进行考核,造成有些考核指标偏离实际,如对山区、城区经营网点按同样增幅下达贷款净增计划;又如未按新老贷款分类下达清收计划,加上贷款责任认定工作不全面,导致了清收贷款过程中相互推萎或“新官”不理旧账的被动局面。在经营网点考核信贷人员的层面,注重发放贷款额度和收回贷款本息额度等经营指标的考核,忽视农户经济档案建档面、农户贷款面等基础工作的考核,容易造成“100”小于“1”现象(管理100笔农户贷款的绩效工资少于管理1笔大户贷款的绩效工资);存在信贷岗位系数与其对应责权不匹配的问题,对信贷人员考核流于形式,效益工资没有与其业绩真正挂钩,出现了按岗位系数分配效益工资等“新大锅饭”现象。
成因之三:信贷基础不牢。信贷基础管理不够规范,造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不够扎实。有的信贷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对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信用状况、还款来源等情况调查了解不深不细,农户经济信贷档案内容不真实或建立不全,过分依赖村干部的意见或仅凭个人的感觉进行评级授信,不能从源头上把好贷款质量关,甚至发生边评级边授信边放贷等逆程序操作行为。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监督不力。存在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小,不会出什么多大问题”的侥幸心里,加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笔数太多,逐笔检查难度大,往往忽视贷时审查环节,导致把关不严,上级管理部门及经营网点自身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检查监督活动偏少,给有些违规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
成因之四:建设相对滞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的不足,也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涉及千家万户,信贷人员偏少,往往一个信贷员要包几个村,上千农户,由于信贷管理系统不完善,建立健全农户家庭经济档案,更新农户家庭经济情况信息,年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全凭手工操作,信贷人员疲于被动应付,导致有些环节脱离实际,不能确保工作质量。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历年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员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相对偏低,常凭着经验和感觉放贷,对借款人主体资格、客户资信情况、信贷风险状况等不能正确判断。受社会信用环境制约,有的农户诚实守信度不高,信用观念淡薄,逃债、赖债现象屡见不鲜。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笔数多,且不需担保抵押,本身存在一定信用风险和成本较高的问题,再加上农业受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很大,由于未建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险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导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积极性不高。
三、对策及建议
对策之一:提高思想认识。一是牢记服务宗旨。农村信用社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从发展过程中不难发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因农而生,因农而改,因农而发展壮大。农户是我们的上帝,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良好声誉的载体。因此,立足“三农”服务,做好做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充分发挥其品牌效应,有利于巩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的地位。二是突出自身优势。在资本实力、管理水平、硬件设施等方面,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大型国有等商业银行都有明显的差距,但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具有机构网点遍布城乡,服务市场广阔等优势。我们应“扬其长、避其短”,不可“你放大的,我也放大的”与商业银行“硬拼”。只有不断创新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大力实施“我有你无”差异化经营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把农村成千上万的农户留住,牢固占领农村金融市场。三是增强风险管理理念。从美国的“雷曼兄弟破产”到中国的“三鹿事件”,无不说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为有效防范“一篮子鸡蛋”风险,我们应把握细节,合规经营,做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不能因为贪快速增长,而盲目求大,忽视风险管理,以稳健求发展方为上策。
对策之二:完善考核机制。一是建立农户客户经理考核机制。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短、频、快”的特点,建立健全农户经济档案、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年审等工作量较大,信贷人员要付出很多心血才能做好,为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应将包农户信贷员与大客户信贷员分开考核,单独建立农户客户经理考核机制,解决其绩效不匹配的问题。建议尽快开发客户经理考核软件系统,提高考核的客观性和考核效率。二是考核应具有合理性。上级管理部门不能按同一标准考核经营网点,也不能过于注重业务经营的考核,忽视基础工作质量的考核,应充分考虑经营网点实际情况,有区别性和有针对性的进行考核。经营网点要加大考核力度,严